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分析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6 08:24:01

㈠ 最全最新數據分析,貿易戰對中國的GDP影響有多大

微不足道,5000億美元對於中國12萬億的gdp本身就很小,美國加征關稅並不是就不進口了,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的進口,再說中國不出口給美國並不是產品就停產了,綜合下來影響微乎其微

㈡ 對國內生產總值和消費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統計分析,用什麼方法

3.3對百貨商品銷量連續40天如下:
單位:萬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BR />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要求:根據上述數據適當分組,頻數分布表的編制,並繪制直方圖。

1,確定組數:

,取k = 6

2,確定從小組:

組從=(最大值 - 最小值)÷組數= (49 - 25)÷6 = 4,取5

3,分組頻率表

銷售收入(百萬元)頻率頻率%累積頻率累積頻率%

<= 25 1 2.5 1 2.5 BR /> 5月26日至30日12.5 6 15.0

31 - 35 6 15.0 12 30.0

36 - 40 14 35.0 26 65.0

41 - 45 10 25.0 36 90.0

46 + 4 10.0 40 100.0

的/> 3.6 40 100.0

<br的自動裝彈袋食品生產線總和,每袋重約50g,但由於某些原因,每袋的重量是不完全50克。這里是100袋食物的隨機樣本,測得的體重數據如下:

單位g

57 46 49 54 55 58 49 61 51 49

51 60 52 54 51 55 60 56 47 47

53 51 48 53 50 52 40 45 57 53

52 51 46 48 47 53 47 53 44 47

50 52 53 47 45 48 54 52 48 46

49 52 59 53 50 43 53 46 57 49

49 44 57 52 42 49 43 47 46 48

51 59 45 45 46 52 55 47 49 50

54 47 48 44 57 47 53 58 52 48 55 53 57 49 56 56 57 53 41 48

要求:

(1)建立數據的頻率表。

(2)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

(3)中的特徵數據分布的描述。

溶液:(1)根據上述數據適當地組合,頻數分布表的編制,並計算累積頻率和累積頻率。

1,確定組數:

,取k = 6或7

2,確定從小組:

組從=(最大 - 最小)÷數量組=(61-40)÷6 = 3.5,取3或4,5

組從=(最大 - 最小)組數÷=(61-40)÷7 = 3,

3從三組分組

頻率表,上限小於

頻率百分比累積頻率累積百分比

有效40.00 - 42.00 3 3.0 3 3.0

43.00 - 45.00 9 9.0 12 12.0

46.00 - 48.00 24 24.0 36 36.0

49.00 - 51.00 19 19.0 55 55.0

52.00 - 54.00 24 24.0 79 79.0

55.00 - 57.00 14 14.0 93 93.0

58.00 + 7 7.0 100 100.0

總計100 100.0

柱狀圖:在4

組,上限為小於或等於

頻率百分比累積頻率累積百分比 BR />有效<= 40.00 1 1.0 1 1.0

41.00 - 44.00 7 7.0 8 8.0

45.00 - 48.00 28 28.0 36 36.0

49.00 - 52.00 28 28.0 64 64.0

53.00 - 56.00 22 22.0 86 86.0

57.00 - 60.00 13 13.0 99 99.0

61.00 + 1 1.0 100 100.0

總計100 100.0

直方圖:

組從5最大為小於或等於

頻率百分比累積頻率累積百分比

有效<= 45.00 12 12.0 12.0 12.0

46.00 - 50.00 37 37.0 49.0 49.0

51.00 - 55.00 34 34.0 83.0 83.0

56.00 - 60.00 16 16.0 99.0 99.0

61.00 + 1 1.0 100.0 100.0

總計100 100.0

直方圖:

分布:左側鍾。

25網民4.2隨機樣本得到他們的青睞如下:

單位:生日

19 15 29 25 24

23 21 38 22 18

30 20 19 19 16

23 27 22 34 24

41 20 31 17 23

要求;

(1)計算模式,中位數:

1,排序形成單因素和分值累積頻率分布頻率分布:

網民青睞

頻數百分比累積頻數累計百分比

有效期15 1 4.0 1 4.0

16 1 4.0 2 8.0

17 1 4.0 3 12.0

18 1 4.0 4 16.0

19 3 12.0 7 28.0

20 2 8.0 9 36.0

21 1 4.0 10 40.0 /> 22 2 8.0 12 48.0

<br 23 3 12.0 15 60.0

24 2 8.0 17 68.0

25 1 4.0 18 72.0

27 1 4.0 19 76.0

29 1 4.0 20 80.0

30 1 4.0 21 84.0

31 1 4.0 22 88.0

34 1 4.0 23 92.0

38 1 4.0 24 96.0

41 1 4.0 25 100.0

合計25 100.0

從可見頻率,模態,莫有兩個:19,23;從累積頻率看,我的中位數= 23。

(2)根據四分位數定義的公式進行計算。

Q1位置= 25/4 = 6.25,所以Q1 = 19,Q3位置= 3×25/4 = 18.75,因此Q3 = 27,或者像25和27都只有一個,所以Q3也可以等於25 +0.75×2 = 26.5。

(3)計算出的平均值和標准偏差;

均值= 24.00,標准差= 6.652

(4)計算偏度和峰度。

偏度= 1.080;峰度= 0.773

(5)對網民的年齡分布綜合分析:

分布,均值= 24,SD = 6.652,分布為右偏。一看形式分配需要進行分組。

下一個分組直方圖:

分組概率密度曲線情況:

分組:

1,確定組數: ,取k = 6

2,確定從小組:從組= - 組=(41-15)÷6 = 4.3,取5

3,分組頻率表(最大最小)÷數量

互聯網用戶的年齡(離散化)

頻數百分比累積頻數累計百分比

有效<= 15 1 4.0 1 4.0

8月16日至20日32.0 9 36.0

21 - 25 9 36.0 18 72.0

三月26日至30日12.0 21 84.0

31 - 35 2 8.0 23 92.0

36 - 40 1 4.0 24 96.0

41±1 4.0 25 100.0
>共25 100.0

分組的均值和方差:

平均23.3000

標准偏差7.02377

方差49.333

偏度1.163

。直方圖的峰度1.302

分組:

4.6抽取一個地區120家企業,利潤是根據以下結果進行分組:

受獲利金額分組(元)數量企業的()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超過19

42 BR /> 18

共有120

要求:

(1)計算出的120企業利潤的金額均值和標准差。

(2)計算企業利潤額120位數,眾數,中位數

四方解決方案:值N適用120

缺數0

平均426.6667

標准。偏差116.48445

偏度0.208

標准。的偏度0.221

峰度-0.625 標准錯誤。的/> 7.11生產包裝食品用全自動打包機袋,標准體重l00g的峰度0.438

<br錯誤。從日現在由一批產品50包重復檢查隨機抽樣產生的,每包的重量測量(單位:g)如下:

每包重量(g)包裝數量 9698

98100

100102

102104

104106 2

3

7 BR /> 4共50

已知重量的正態分布食品包裝要求:

(1)確定種類的食物,以95%的置信區間的平均重量。

解決方案:一個大樣本,總體方差未知,與z統計

樣本平均值= 101.4,樣本標准差s = 1.829

置信區間:
>

= 0.95,== 1.96

==(100.89,101.91)

(2)如果要求不合格食品重量小於l00g確定95%的合格率的批次的食品置信區間。

解決方法:大樣本的估計,總體方差未知,與z統計

采樣率=(50-5)/ 50 = 0.9 置信范圍:占國內

= 0.95,== 1.96

==(0.8168,0.9832)

11.6以下是七個方面,2000年,人均生產總值(GDP)和人均消費統計數據水平:人均消費水平

人均GDP(元)(元)

上海,遼寧,江西

貴州,河南,陝西22 460

11 226

34 547

4 851

5 444

2 662

4 549 7 326

4 490

11 546

2 396

2 208

1 608

2 035

要求:

(1)人均GDP為自變數,人均消費水平為因變數,繪制散點圖,並描述了兩種形式之間的關系。

(2)計算兩個變數之間的線性相關系數,說明兩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強度。

(3)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的估計回歸方程,並解釋回歸系數的實際意義。

(4)計算判定系數並解釋其意義。

(5)檢驗線性回歸方程為顯著關系(α= 0.05)。

(6)如果一個地區的人均GDP為5000元,人均消費水平的預測。當

(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需求是每95%的置信區間和預測區間的人均消費水平5000元。

解決方案:(1)

有可能是一個線性關系__



(2)相關系數:<br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人均消費水平(元)

人均GDP(元)1.998 Pearson相關系數之間p>相關(**)人均

顯著(雙面)0.000

以北7 7

消費水平(元)Pearson相關0.998(**)1

顯著(雙面)0.000 BR />以北7 7

**。在.01水平顯著相關(雙側)上。

有很強的線性關系。

(3)的回歸方程為:

系數標准化系數T顯著

乙SE Beta版

1(常量)734.693 139.540非標准化系數(一)

模型5.265 0.003

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0

一個因變數:人均消費水平(元)

回歸系數是指:不提高1元,人均GDP,人均消費0.309億美元。

(4)

模型摘要模型居民方調整的R平方估計的標准差

1 0.998(一)0.996 0.996 247.303

一。預測變數:(常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

人均消費人均GDP的影響達到99.6%。

(5)F檢驗:

方差分析(二)

平方的總和型號DF平均平方和F顯著

1返回81,444,968.680 1 81,444,968.680 1,331.692 .000(一)
殘差305,795.034 5 61,159.007

合計81,750,763.714 6

一個預測變數:(常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

b因變數:人均消費水平(元)測試

回歸系數:t檢驗

系數(一)

非標准化系數模型顯著標准化系數T
>β 1(常量)734.693 139.540 5.265 0.003

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0

一個因變數:人均消費水平(元)
>(6)

一個地區的人均GDP是人均5000元消費水平預測2278.10657元。

(7)

人均GDP為每95%信心區間[1990.74915,2565.46399],預測區間[1580.46315,2975.74999]人均消費水平5000元。

13.4下表顯示了中國的財政1981年和2000年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支出數據表明量

年度支出(萬元)年支出(元)
> 1981 171.36 1991 708.00

1982 196.96 1992 792.96

1983 223.54 1993 957.77

1984 263.17 1994 1278 0.18

1985 316.70 1995 1467 .06

1986 379.93 1996 1704。 25

1987 402.75 1997 1903 0.59

1988 486.10 1998 2154 0.38

1989 553.33 1999 2408 .06

1990 617.29 2000 2736 0.88

(1)渲染時間序列圖描述的趨勢。

(2)選擇合適的趨勢線擬合數據,並根據趨勢線預測開支在2001年。

詳細的解答:

(1)趨勢如下:

(2)可以從趨勢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衛生支出的數額列示表明指數增長的趨勢,所以選擇的指數曲線。線性變換後,運用Excel輸出的回歸結果如下:

復R 0.998423

R平方0.996849

調整的R平方0.996674

標准觀測誤差0.022125

DF SS MS F顯著性F

回歸1 2.787616 2.787616 5694.885 5.68E-24

殘差18 0.008811 0.000489 BR />共19 2.796427

系數標准誤差t統計P值低95%95%上限

截2.163699 0.010278 210.5269 5.55E-32 2.142106 2.185291

X變數1 0.064745 0.000858 75.46446 5.68E-24 0.062942 0.066547

,,,。因此,指數曲線方程:。

2001年的預測是:13.10 19952000年北京月平均氣溫數據如下(單位:):

月/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 -0.7 -2.2 -3.8 - 3.9 -1.6 -6.4

2 2.1 -0.4 1.3 2.4 2.2 -1.5

3 7.7 6.2 8.7 7.6 4.8 8.1

4 14.7 14.3 14.5 15.0 14.4 14.6

5 19.8 21.6 20.0 19.9 19.5 20.4

6 24.3 25.4 24.6 23.6 25.4 26.7

7 25.9 25.5 28.2 26.5 28.1 29.6

8 25.4 23.9 26.6 25.1 25.6 25.7

9 19.0 20.7 18.6 22.2 20.9 21.8

10 14.5 12.8 14.0 14.8 13.0 12.6 11 7.7 4.2 5.4 4.0 5.9 3.0

類型的時間序列的12 -0.4 0.9 -1.5 0.1 -0.6 -0.6

(1)年的時間序列繪制折地圖,判斷。

(2)用多元回歸模型來預測季節平均氣溫為每月2001。

詳細的解答:

(1)年的時間序列折疊示意圖如下:

折疊的時間序列可以從每年的圖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月平均氣溫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由於越線圖的走勢表明,該序列不存在。

(2)季節性的多元回歸模型:

月份設置。季節性的多元回歸模型:

虛擬變數為:

,,......,。

Excel的輸出由回歸結果如下:

B0 -0.2233

B1 -0.0030

M1 -2.7832

M2 1.3365

M3 7.5062

M4 14.9092

M5 20.5289

M6 25.3319

M7 27.6349

M8 25.7213

M9 20.8743

M10 13.9606 M11 5.3803

季節性的多元回歸方程為:

2001年的預測值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如下:??

年/月時間假人預測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1 73 1 0 0 0 0 0 0 0 0 0 0 -3.2

2 74 0 1 0 0 0 0 0 0 0 0 0 0.9 3 75 0 0 1 0 0 0 0 0 0 0 0 7.1

4 76 0 0 0 1 0 0 0 0 0 0 0 14.5

5 77 0 0 0 0 1 0 0 0 0 0 0 20.1

6 78 0 0 0 0 0 1 0 0 0 0 0 24.9

7 79 0 0 0 0 0 0 1 0 0 0 0 27.2

8 80 0 0 0 0 0 0 0 1 0 0 0 25.3

9 81 0 0 0 0 0 0 0 0 1 0 0 20.4

10 82 0 0 0 0 0 0 0 0 0 1 0 13.5
> 11 83 0 0 0 0 0 0 0 0 0 0 1 4.9
12 8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

㈢ 如何應用CPI PPI GDP 等判斷國家的宏觀經濟走向... 或者有哪些書是介紹 根據數據分析國家宏觀經濟走向的。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版標,通常作權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PPI 又稱作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
gdp國內生產總值,反應總體經濟的增減量,這都是最基本的經濟概念,初級經濟學教科書里都有講
不用太專業的書,買本宏觀經濟學來看就行,初級的,曼昆的或者薩繆爾森的

㈣ 結合2005-2009年的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分析我國經濟實力的變化

請結合2005-2009年的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總值和人均)分析我國經濟實力的變化.

㈤ 中國近10年來的GDP數據(1998-2007)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

㈥ 從快遞數據分析中國經濟,我們是否仍處在一個騰飛的時代

現在的人越發的懶了,我們可以從快遞數據分析出現在人有多懶。當然快遞行業的數據並不是用來分析現在人有多懶的,而是用來分析中國的經濟情況。從快遞行業的數據分析,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現在中國人,每一時段的消費能力,可以產生的GDP有多少。所以說,快遞行業的數據分析可以來分辨我們國家是否處於一個騰飛的時代。從快遞數據分析中國經濟,我們仍處在一個騰飛的時代。因為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一直在提高,每一個時段的GDP產值也非常高的。就像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我國的情況。

三、快遞行業的數據可以分析出時代的進程

快遞行業的數據可以分析出時代的進程,因為快遞數據包含的東西非常多,某一時段內人們所消費的東西,消費的方向都可以體現出來。所以快遞行業的數據,可以說包羅萬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㈦ 怎麼弄中國gdp月度數據分析

貌似是沒有月度數據的,只有季度和年度數據,不過可以用統計軟體做數據頻率調整的處理,把季度數據轉換成月度數據

㈧ 統計分析我國2000年以來物價指數、貨幣供應量、國內生產總值的相關數據,並通過做時間序列圖顯示。

我討厭復制粘貼的 概念我就不重復了 我就給您算一下。

第一個問題
C(消費) I(投資) G(政府購買) NX(凈出口)
GDP=C+I+G+NX

費品零售總額77886億元=C 投資116246億元=I 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NX G(政府購買)5689億元 、

GDP=77886+116246+1810+5689=201631億元

總和約201631億元 這里還有個名義和實際GDP的概念 真實GDP等於名義GDP除以GDP平減指數。這里就略過啦

第二個問題
通貨膨脹率等於上個時段的CPI減下一個時段的CPI再除以上個時段的的CPI的最後所得的再換算成百分比。
這里只有居民消費價格上漲7.0%這個數據 所以上個時段看成基數 但只有這個還不夠
我們還需消費物價指數 我查了下 統計部門並沒有公布消費物價指數 只是說了個環比數據 (1至7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中國此前計劃將2008年通脹維持在4%以內。這里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算出來 但4%的數據是我們希望的 不是實際的 所以等式不等)
但是大概意思很簡單 比如上個時段的CPI 100(基年總是100) 下一個時段的CPI 175 那麼按照公式通貨膨脹率等於75%實際當然不會那麼多
第三個問題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
簡單的說就是.貨幣信貸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這里
總的來說(增長較快、結構趨優,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官方……

㈨ 求美國03年到14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和對於這些變化大概的分析

目前只有到年的,你分析的時候可以從變化還有增長率來分析,主要考慮一下從2006年(丙戌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望採納。謝謝
2011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1001630.90234億元
2011年匯率6.29:1美元,2011年GDP實際增長191.7%
2011 USA GDP USD$159241.8億美元

2010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974743.7億元
2010年匯率6.65:1美元,2010年GDP實際增長3.8%
2010 USA GDP USD$146578億美元

2009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963342.7815億元
2009年匯率6.823:1美元,2009年GDP實際增長-1.7%
2009 USA GDP USD$141190.5億美元

2008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1048799.12639億元
2008年匯率7.299:1美元,2008年GDP實際增長2.2%
2008 USA GDP USD$143690.8億美元

2007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1098648.434億元
2007年匯率7.813:1美元,2007年GDP實際增長4.9%
2007 USA GDP USD$140618億美元

2006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1081427.61508億元
2006年匯率8.071:1美元,2006年GDP實際增長7.9%
2006 USA GDP USD$133989.3億美元

2005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1028168.94億元
2005年匯率8.277:1美元,2005年GDP實際增長6.3%
2005 USA GDP USD$124220億美元

2004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967250.22億元
2004年匯率8.277:1美元,2004年GDP實際增長6.6%
2004 USA GDP USD$116860億美元

2003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CNY¥907241.97億元
2003年匯率8.277:1美元,2003年GDP實際增長4.7%
2003 USA GDP USD$109610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