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南建設凈資產負債率分析

中南建設凈資產負債率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6 08:50:32

⑴ 最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消息,而且媒體也在大幅引導宣傳,是否意味著真正投資藍籌股的時代已經到來

通葡萄酒 (60036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曾經是與張裕齊明的民族葡萄酒品牌,但近幾年由於管理落後,通葡萄酒的品牌價值大大褪色,與第一集團的距離越拉越大,在葡萄酒行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業績每況愈下,04年出現巨幅虧損。但通葡萄酒畢竟是有較深底蘊的公司,硬體設施不錯,在曾經締造「金六福」神話的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通葡萄酒面臨重新起飛的契機,再創輝煌應可期。

我國葡萄酒行業背景分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葡萄酒的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從1996年至2004年,我國葡萄酒的產量從17萬噸增長到4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1。3%,近兩年增長開始提速,2003年產量增長13。3%,2004年產量增長17。6%。目前葡萄酒消費量僅占我國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人均每年大約半瓶(750毫升/瓶),為世界的6%;隨著收入的提高、對葡萄酒保健作用的重視、對葡萄酒獨特文化的接受,我國葡萄酒的發展空間很大。據統計,目前上海人均年消費葡萄酒1.25公斤,在上海酒類市場上,葡萄酒已經成為了消費量僅次於啤酒的酒類。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義大利外貿委員會推測,未來十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增長10倍。

最近幾年,中國葡萄酒產業在原料基地建設、製造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使得行業的發展具備了加速的基礎。

行業競爭態勢 新標准促進行業集中

2004年7月國家出台政策廢止了「半汁酒」,占我國葡萄酒市場很大一部分容量的半汁葡萄酒推出市場,給真正的葡萄酒品種讓出了市場空間,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我國葡萄酒業的低價格競爭,使得企業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備受關注的葡萄酒新的國家標准GB15037-2004草案現已出台,並已送交全國標准化委員會審訂,有望於今年頒布。新出台的標准將嚴格規定原料、原產地、生產年份、品種等內容,這些變化加劇了原料爭奪,在整個葡萄酒行業內,「憑實力說話」的現象將更加普遍,極少數擁有大量資本的廠家將借機佔領更好的原料產地,使自身產品品質優勢進一步加強,而在它們的「擠兌」下,中小廠家將走上窮途末路,最終形成絕大部分原材料、市場、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企業手中的局面。這對目前有實力的葡萄酒生產廠家是很好的機遇。

關稅下調引起葡萄酒市場新的競爭格局

05年元旦起,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下調30個百分點,進口酒的數量將有大幅增長,對國內的中高檔葡萄酒將會形成一定的沖擊。國內企業紛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是與外資企業合作獲取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出高端產品,直面競爭,而不是依賴國內企業傳統的價格戰,這有助於提高國內葡萄酒業的競爭力。中國葡萄酒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相當長時間內國產酒仍然是市場上的主導。

05年葡萄酒發展趨勢

1、地產概念趨熱。新國標強調產地概念給葡萄酒行業提出了新的方向,為迎合這種方向,大批庄園酒企業涌現出來,原有的葡萄酒廠家也開始推出地產酒。實際上在去年,作為老三強之一的長城就已開發葡園系列,作為庄園酒先鋒。按照國際慣例,葡萄產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酒的品質、價格、口味風格等等,年份酒概念已逐步被淡化。隨著大批洋酒的湧入,給中國葡萄酒文化帶來了新的理念,使中國葡萄酒市場與國際接軌,在國外早已盛行的地產酒將在中國風行起來。

2、冰酒市場日漸火爆。以冰酒為代表的高檔葡萄酒近年來開始流行,尤其是半汁酒被禁之後,不少山葡萄酒企業轉向生產冰酒。因為冰酒所採用的原料與山酒一致,要求的氣候條件也相似。而山葡萄酒因為初期與半汁酒概念混淆,導致半汁酒被廢後山酒也走向衰落,原有的山酒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在國內最早提出冰酒概念的莫高已進入國產葡萄酒第二集團的行列,曾是山葡萄酒企業「翹楚」的通化葡萄酒也步其後塵,推出了高檔冰紅、冰白。由於生產冰酒的氣候條件較難滿足,目前國內符合國際標準的冰酒產品寥寥可數,類似長城、王朝、張裕等廠家因原料產地的限制暫時不會涉足此行業,因此處於二線的通化、莫高、長白山等企業很可能借冰酒的流行向一線沖刺。另外,冰酒產量極少,國外冰酒尚不能滿足自身市場的需求,故無法大量向中國出口,這個市場反而比較平靜,對國有冰酒企業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3、果酒流行。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強烈,酒開始向飲料方向發展,果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大量催生出來的產物。果酒通常具備良好的口感,老少咸宜,而且其中多數都強調保健功能。在果酒中非常突出的一類是枸杞酒,自「杞濃」上市得到消費者認可後,眾多品牌的枸杞酒就開始蜂擁上市,其中尤以來自寧夏的產品最多。其他的類似荔枝酒、薄荷酒等果酒也不少,可以預見,果酒將在今年風光一把。

4、渠道變革,夜場升溫。古井庄園的「今夜無眠」酒在春交會上備受關注,該酒從品名、包裝、價位上都體現出一點——專供夜場。這是葡萄酒銷售渠道變革的一個信號。長期以來夜場酒類消費都以啤酒為主,葡萄酒雖然有一定的份額但銷量普遍並不樂觀。針對這種情況廠家及時改進產品,按照夜場的消費特點量身定製夜場酒的做法很可能被推廣,因為夜場的利潤是商超等渠道無法比擬的,有利潤的地方,就逃不開廠家靈敏的「嗅覺」。

通葡萄酒前景分析

新華聯入主徹底改變公司面貌

新華聯是新近比較活躍的民營企業,其高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成功營銷金六福酒。新華聯集團以OEM貼牌方式銷售金六福,憑借良好的營銷手段,塑造了金六福品牌,在白酒行業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創造了白酒市場的奇跡,連續六年保持30%的增長,2003年銷售近6萬噸,銷售收入20億元,其年銷售額已位居國內白酒行業前3名, 「金六福」為新華聯集團提供了近1/3的利潤貢獻。

新華聯通過收購原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通化長生農業綜合經濟開發公司持有的4070.4萬股(佔29.07%),成為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目前負責營銷「金六福」的新華聯酒業精英已接管了通葡萄酒的管理,對通葡萄酒進行重構,希望重現「金六福」神話。

新華聯在紅酒營銷上也有豐富的經驗。新華聯並不是葡萄酒市場上的新手,2001年3100萬元收購的香格里拉酒業主營產品即為青稞干紅和葡萄酒干紅,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香格里拉酒業當年扭虧,2004年達到1.8億元的銷售,利潤超過2000萬元。

精減機構、調整人事。新華聯進入通化葡萄酒後, 將37個部門減到9個,將公司人數從1200人減少到650人,將管理層人數從200人減到100人。裁員後,員工開支一年將節約700多萬元。同時,新華聯的金六福人馬陸續進入通化葡萄酒。金六福原常務副總王曉鳴擔任通化葡萄酒總經理,金六福黑龍江公司總經理調任通化葡萄酒營銷總監、新華聯集團原審計稽核常務副總調任通化葡萄酒財務總監。到目前為止,新華聯已經派出11名高管。派人的實質意義不僅僅是對通化葡萄酒高層的整體置換,而是將金六福積累的營銷理念帶過去。

渠道建設。金六福的成功就在於渠道,這也是新華聯最擅長的。新華聯計劃在通化葡萄酒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重建新的銷售渠道,原有網路至少保持50%。新通化葡萄酒銷售渠道將建立大區概念,銷售量超過1000噸建立大區。大區管理市場,獨立完成銷售目標,舊有自發零散銷售將成為歷史。完善的銷售網路預計會有500名經銷商。

品牌重塑。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37年,釀造歷史之長,僅次於張裕葡萄酒,是建國初期的國宴紅酒。近幾年受到假冒產品的侵蝕尤其是國家禁止銷售半汁葡萄酒規定出台的影響,通化葡萄酒銷售節節敗退,與張裕、長城、王朝一線紅酒品牌的差距越拉越大。通化葡萄酒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重新塑造品牌,使其重返一線品牌行列。新華聯選擇的突破口是冰酒。通化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加拿大相似,公司上市後將一部分募集資金投到冰酒的研發、生產上,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將中西釀造工藝完美結合,2002年生產出中國的雅士樽冰葡萄酒。冰酒由零度以下採摘的葡萄釀造,原料的稀缺和特殊的條件造成特殊的品質,在海外有液體黃金之說,國內的零售價格要超過400元。通化推出冰酒的目的,就在於重建通化在高端產品市場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通化原有的63種產品,會有超過50種被淘汰,新推出的20種新品上市後,除了冰酒之外,還有售價在200元以上的高端紅酒,中高端產品比例將超過50%。

通葡萄酒有4條葡萄酒生產線、6000噸存儲量的儲存庫、4萬噸產能的葡萄園種植基地,專享的鐵路專線,以及數萬噸的窖藏原酒,這是通葡萄酒翻身的本錢之一。

隨著新股東的入主,通葡萄酒已經有了新氣象。半汁葡萄酒的禁止銷售對公司的山葡萄酒是利好,公司的策略也是先鞏固公司在傳統優勢產品山葡萄酒上的地位, 山葡萄酒在東北地區銷量最大,公司重點是保持東北地區的優勢地位,然後再向其它地區推進。同時順應國內葡萄酒市場向干酒集中的趨勢,進行產品結構升級,推出干紅、冰酒等中高檔葡萄酒。在新華聯入主後,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當地政府把葡萄酒產業作為當地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決心重振通化品牌,加大了對當地假冒偽劣的小葡萄酒生產企業的打擊力度,這對受假冒偽劣嚴重困擾的通化山葡萄酒的銷售回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所有這些因素將推動通葡萄酒走出低谷。通葡萄酒總經理王曉鳴向《中國企業家》提供的銷售數字顯示:通化葡萄酒今年1月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翻了三番。「春節前很多超市通化葡萄酒脫銷,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沒有發生過的事。」 據全國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05年上半年通葡萄酒在東北地區市場的優勢地位沒變,通化以14.64%市場綜合佔有率位居第一,在華北地區市場、中南地區市場通化銷售量居於第2集團。據新華聯老闆傅軍透露,通葡萄酒將來是新華聯在葡萄酒行業的旗艦,目標是3年後通葡萄酒實現凈利潤3億元。

通葡萄酒投資價值分析

財務狀況良好:經過04年的計提後,通葡萄酒可以輕裝上陣。資產負債率30%,有息負債只有280萬的短期借款。

市值被低估:通葡萄酒市值只有4.5個億,新華聯花費1。54億買29。07%的股權,相當於5。3億的總市值,目前的市價已經比其進入價低了15%。

通葡萄酒目前仍以低檔甜酒為主,高檔酒的銷售需要一個推廣的過程。因此,其05年中期業績的預減並不出乎意料。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高檔酒的銷售。通葡萄酒上市募集資金主要投向2萬噸干紅生產線項目和1萬噸冰酒生產線項目。葡萄酒一般要儲藏三年以上,公司3萬噸中高檔酒將在今年開始上市。預計下半年的業績將有較大起色。

如果3萬噸中高檔酒能夠順利銷售,收入將在7億元左右,按照國內干酒15%左右的凈利潤率,凈利潤在1個億左右。按照葡萄酒業上市公司17-20的市盈率來計算,市值應在17億以上,即使按3年時間、15%的資本成本來計算,內在價值為11億,相比於目前4。5億的市值,安全邊際高達59%,投資價值被低估。

⑵ 蚌埠市中南江山府會爛尾嗎

房子蓋一年多很正常啊!
具體你說的項目會不會爛尾,你要看投資商和建設方的具體情況。
咱也不了解,也沒辦法判斷。

⑶ 江蘇中南集團近期資金負債率風險高不高

據我的了解,中南集團最近地產項目利潤比較好,而且畢竟是上市公司,風險肯定小很多。

⑷ 22家上市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超千億元

隨著資金壓力大增,各大房企積極探尋高效的融資方式,緩解資金壓力。2020年11月以來,22家上市房企提供擔保事件累計達185次,總額超過1000億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朱一鳴表示,擔保作為房企有效的短期融資工具,在市場運用頻繁,A股上市房企都多次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且涉及金額較大。
報告顯示,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初,中南建設擔保40次,涉及金額203.8億元;泰禾集團擔保4次,涉及金額190.4億元;陽光城擔保19次,涉及169億元;金科股份擔保24次,涉及金額81億元;藍光發展擔保22次,涉及金額63.3億元。
朱一鳴表示,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屬於上市公司的「信用貸」,一般借款利率較低,程序相對簡單,這也是「擔保熱」的重要原因。但是當前資金面收緊,高擔保無疑會加劇房企潛在債務風險。
1月8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陽光城持有100%權益的子公司江西鼎科房地產向贛州銀行東湖支行申請開具5971.37萬元保函,期限不超過6個月,陽光城對該筆融資提供全額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公告披露,目前陽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對參股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擔保額分別為157.45億元、742.43億元、68.44億元。總體算來,三類擔保合計實際發生擔保金額為968.32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合並報表歸屬母公司凈資產達362.06%。
朱一鳴表示,盡管提供融資擔保有利於子公司融資能力的提升以及經營的順利推進,但擔保方(上市主體)也承擔了一系列風險和不利影響,尤其是有息債和對外擔保雙高的房企,經營脆弱性高。
他指出,對於房企來說,擔保利弊共存,控制風險當居首位。建議在降負債、促增長雙重挑戰下,房企對外擔保應集中在高效運營子公司上,一些盈利強、收益高、去化能力強的子公司具備被擔保的優勢,它們獲得上市主體更多的資金、資源支持,有利於提高擔保資金的運用效率、提升整體業績。

⑸ .武漢的房價以後會不會下跌

現在買不買房,價格還會降嘛?

合不合適買房,除了看地段,還要看價位,更要看買了房的人能否接受剛買的房就降價。

全國土地流拍、廈門房價腰斬、杭州萬人搖樓盤流搖、深圳房價暴跌...
對比而言,目前武漢市場還尚屬溫和,降價維權、買房送寶馬送車位、5折甩賣的情況都沒有在武漢出現,倒是有購房者因為搶不到房而維權的。

武漢房價降沒降呢?
新房還在硬撐


先看一下上周武漢新房總體去化情況,18盤入市,只有7個樓盤日光,就連萬元低價盤去化率也只有45%,還有個別樓盤去化率僅5%。然而就算去化率很慘淡,各大開發商也沒有誰敢明目張膽的降價。

暗地裡降的也就是武漢一些偏高端產品,比如武漢江山、保利大都會、千禧城等等。

上周加推的華僑城原岸,9月30號推出的建面約140-230㎡高層,含精裝整體均價約28000-31000元/平,而此次開盤高層精裝改毛坯,整體均價變為23000-26000元/平,面積段調低至148-170㎡。
晚買一個月,總價節省了七八十萬左右,相當於主城區一套房的首付了。
雖然說最近有不少樓盤精裝變毛坯銷售,比如說正榮紫闕台上次開盤精裝變毛坯,然而還是去化艱難。昨天剛拿了預售證的高價地項目華發峰尚最早預計對外稱賣精裝,後改為賣毛坯。
除此之外,武漢市面上多了許多毛坯房,這在一個月以前還是非常少見的,比如陽邏金茂逸墅、中建壹品瀾郡、保利城、福星惠譽東湖城、大華鉑金瑞府、遠洋萬和四季、新城庭瑞君悅觀瀾等。
雖然這些樓盤因為促銷都加入賣毛坯行列,性價比也提升了許多,但總體來看,武漢的新房市場在降價這道風口上仍然在硬撐著。


二手房明顯降了


反倒是二手房,不愧是樓市晴雨表,樓市好的時候跟風漲,樓市涼的時候率先跌。

中介朋友圈已經被各種降價房源所覆蓋,降價10萬、20萬已經是常態,即使降價萬也不是很驚奇了。

圖:二手房價格下跌明顯

房價降了會怎麼樣?
別以為只有購房者想降價,其實很多開發商也想降價,但降價沒那麼容易。

主動降房價對於開發商來說影響很大。


一、降價是為了促銷,可事實卻是,一旦開了降價的口子,可能就收不住了,大家反而會更加觀望,中國人普遍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所以說降價反而會適得其反。

二、降價可能會影響維權。開發商想降價,買了房的人卻不允許,具體可參考各地的降價維權和「房鬧」。
就在上個月,廣州多個樓盤同時爆發維權,業主們集體去售樓部,要求開發商全額退款。
重慶西著七里降了3000每平,上一期業主圍攻售樓部。

江西某知名樓盤,因為從1萬/平米精裝修,降到7000元/平米毛坯,引發業主維權,要求開發商退房,並打砸售樓部。
上海浦東X郡從3.5萬降到2.6萬,業主們齊齊到售樓處門口舉橫幅。

開發商想不想降價?想,但不敢!

想降價,只能偷偷打折

想必大家也都發現了,最近幾周開發商的推貨量特別大,10月底和11月初這兩周開盤量都接近20個。本周僅5號和6號就有9個樓盤拿了預售證,預計這周開盤量也不小。

新盤首開、老盤加推、精裝和毛坯同時開,區域內各大樓盤開始暗自較勁,爭奪已經不多的客戶,狼多肉少,各大開發商壓力也是非常大,沒有一定的產品優勢和價格優勢還真的打不贏這場戰爭。

因此很多樓盤通過全款優惠、裝修打折、一次性付款優惠等等多種方式來招攬客戶,可見開發商想降價的心思已經萌動了。

再來看一下房企的負債率。市場好的時候負債意味著能力,市場差的時候或許就是危機。

近日,中地會數據研究院對60家活躍的上市房企綜合運營數據進行分析。今年上半年,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上升至80.42%。

60家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繼續上升,從2015年的76.04%升至80.42%,其中31家資產負債率超過80%,融創、中南建設、碧桂園、綠地、新城控股等12家資產負債率在85%以上。

這也就是為什麼年底開發商都加大推貨量的原因之一,市場不好再加上年底,資金鏈緊張,開發商也需要快速回籠資金。如果是小開發商,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就很難生存,這兩天武漢某樓盤就被爆出「爛尾」的消息。

年底任務重,就連貼罰單的警察叔叔查崗都更加頻繁了,開發商要是資金實力雄厚,也不怕這個「熊市」,然而各大房企負債率高企,年底多個合作方需要結款,想不想降價把房子都趕緊賣了?當然想,畢竟空有價格賣不出去也很慘,即使降價了利潤空間也是很大的。

明目張膽降價?不敢!

價格是想降就能降的?譬如網友說的,聽到的每天都是降價,看到的沒一個地方真正降價。為啥沒有明面上的降價?開發商不敢。

一種是不敢降。

降價會發生什麼?沒錯,就是維權。前面靖哥哥也都提到了,各地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開發商的眼前,降價可以,先把購房者的錢賠了先。

降價還是個連鎖反應,隔壁樓盤降了你不降?我幹嘛要買你這個。

降價還是有蝴蝶效應,都降價了,再等等吧,說不定還要降。

開發商內心os:我到底要怎麼做,你才會買我的房子?降還是不降?

另一種,降價等於割肉。

比如說中南熙悅,隔壁佳兆業悅府只賣12500元/平,而它為啥偏要賣18500元/平?

中南熙悅內心os:地價貴+高品質,讓我賣12500元/平,是要我虧本賣?

中南熙悅拿地樓面價是10133元/平,這個成本已經接近佳兆業悅府的開盤價了,而且中南熙悅本身樓盤品質還不錯,成本擺在這里,如果只是按照目前其他促銷樓盤的手段,變成毛坯也難賣,不過就算降價也不可能降的太多,處境非常尷尬。

武漢房價會降嗎?

認為,武漢房價整體較為平穩,個別房價預估太高的、附加值過多的樓盤和區域可能會小幅下跌。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在唱房價跌,而事實上沒有看到實際降價的原因。

就武漢目前的情況而言,所謂的降價就是精裝變毛坯=降價、全款打折=降價,實際上呢,武漢房價並沒有大幅下跌。

不過目前樓市轉冷已經是事實,二手房價格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新房房價總體較為穩定,可能會出現個別樓盤和區域通過各種手段降低購房門檻,但普遍降價估計很難。

因此,建議遠城區地段、交通不好的樓盤可以多考察,有可能會降價,而對於供貨量較少的主城區,樓盤性價比較高的則果斷下手。比如四新,最近聽說地王項目都報建了,地價已經高達15606元/平,可能就會出現「現在不買房,以後買地王」的尷尬局面。

⑹ 應付賬款為負數是什麼意思

應付賬款為負債類科目,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企業應該支付的賬款。應付賬款為負數,表示期末發生了借方余額,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借方合計大於貸方合計。出現借方大於貸方的原因有:

1.收到發票時,增加應付賬款,計入貸方,但如果立即用銀行存款支付,再借一筆應付賬款,貸一筆銀行存款,這里如果支付多了,則借方大於貸方了。

2.如果該供應商有預付款項,用預付賬款沖銷應付賬款時沖多了,也出現了借方大於貸方的現象。

總之,應付賬款為負數,表示這個科目出現異常,應立即查找原因。

(6)中南建設凈資產負債率分析擴展閱讀:

應付賬款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材料、商品等驗收入庫,但貨款尚未支付,根據有關憑證(發票賬單、隨貨同行發票上記載的實際價款或暫估價值), 借記「材料采購」、「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科目,按應付的價款,貸記本科目。

企業購物資時,因供貨方發貨時少付貨物而出現的損失,由供貨方補足少付的貨物時,應借方記「應付賬款」,貸方轉出「待處理財產損益」中相應金額

(二)接受供應單位提供勞務而發生的應付未付款項,根據供應單位的發票賬單,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支付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採用售後回購方式融資的,在發出商品等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回購價格與原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應在售後回購期間內按期計提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購回該項商品等時,應按回購商品等的價款,借記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四)企業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應當分別債務重組的不同方式進行賬務處理

1.以低於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2.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用於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等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等科目。

3.以債務轉為資本,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4.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清償的,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余額與重組後債務的公允價值的差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 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五)企業如有將應付賬款劃轉出去或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按其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支付的應付賬款

本科目期末余額也可以在借方,反映預付的款項。

應付賬款跟應收賬款一樣分為四大模塊:

1:發票管理-----將發票輸入之後,可以驗證發票上所列物料的入庫情況,核對采購訂單物料,計算采購單和發票的差異,查看指定發票的所有采購訂單的入庫情況,列出指定發票的有關支票付出情況和指定供應商的所有發票和發票調整情況。

2:供應商管理----提供每個提供物料的供應商信息。如使用幣種、付款條件、付款方式、付款銀行、信用狀態、聯系人、地址等。此外,還有各類交易信息。

3:支票管理------可以處理多個付款銀行與多種付款方式,能夠進行支票驗證和重新號,將開出支票與銀行核對,查詢指定銀行開出的支票,作廢支票和列印支票。

4:賬齡分析------可以根據指定的過期天數和未來天數計算賬齡,也可以按照賬齡列出應付款的余額。

企業發生各種應付、暫收或退回有關款項時,借記「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等賬戶,貸記「其他應付款」賬戶;支付有關款項時,借記「其他應付款」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採用售後回購方式融入資金的,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回購價格與原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應在售後回購期間內按期計提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按照合同約定購回該項商品等時,應按實際支付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⑺ 湖北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要求,我廳組織對我省地勘單位的基本情況、改革發展情況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地勘單位48個,年末在職職工人數 12288 人(其中,從事地質勘查有6725人;從事工程勘察與施工的有4195人;從事礦產開發的有603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有3061人),較2005年職工人數9472人增加2816人。全省專業技術人員有414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3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583人),較2005年專業技術人數387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843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752人),增加268人。在職職工勞動報酬為18073.47元,較2005年的14882.29萬元增加3191.18萬元,增幅21.44%。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全省離退休人員為14662人,比較2005年離退休人員14535人增加127人;離退休費用21695.91萬元,比較2005年離退休費用20658.11萬元增加1037.79萬元,增幅5.02%。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共有42個,比2005年增加3個,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全省地質勘查單位擁有各類單項資質總數為155個,其中甲級資質62個,乙級資質54個,丙級資質39個,其中具有最高資質為甲級的單位有28個,最高資質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最高資質為丙級的單位有13個。

二、我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已屬地化的有3個(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湖北省核工業隊、中南冶金地質研究所);中央直屬地勘單位有5個(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省地質勘查院、湖北煤炭地質勘查院、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湖北總隊、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國有地勘單位共有25個,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全省國有地勘單位擁有各類單項資質總數為117個,其中甲級資質50個,乙級資質48個,丙級資質19個,其中具有最高資質為甲級的單位有24個,最高資質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

(二)經濟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我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趨好,效益呈較快增長勢頭。現將省內主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狀況簡述如下:

1.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我省地質勘查工作主力軍之一。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該局資產總額達16.12億元,比2005年的15億元增加了1.12億元,總資產增長率達7.5%。其中,生產性資產9.75億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7622萬元,增長8.5%,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1.47億元,比上年度增加1816萬元,增長14.1%。全局凈資產總額達6.9億元,比上年增加4441萬元,增長6.9%。全局負債總額9.22億元,資產負債率與2005年相當。

2006年,該局全年實現總收入達14.67億元,比上年度的11.19億元增加3.47億元,增長31.1%。總收入中,地質勘探業收入從2005年的2.71億元增加到3.43億元,其中,地質勘探費由上年的1.95億元提高到2.53億元,增長了29.8%(主要為政策性增資);地質專項撥款從2005年的4454萬元增加到5163萬元;礦業權轉讓收入430萬元;礦產開發收入從2005年的796萬元增加到951萬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從2005年的6.41億元增加到8.71億元;其他產業收入2.22億元,比上年增加4960萬元。

2006年度全局支出總額為14.32億元,比上年度的10.85億元增加3.34億元,增長31.99%。其中,地質找礦支出6549萬元,礦產開發支出806萬元,分別比2005年增加610萬元和76萬元。

2.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該局資產總額達5.39億元,比2005年的4.7億元增加了0.69億元,總資產增長率達14.7%。其中,生產性資產7309.6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了688.39萬元,增長10.4%,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6120.6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 481.21萬元,增長8.53%。全局凈資產總額達4327.78萬元,比上年增加220萬元,增長5.36%。全局負債總額3.23億元,資產負債率與2005年相比增長14.07%。

2006年該局總收入2.77億元,與2005年同比增長14.04%。其中:地勘業收入2.12億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717.77萬元,其他產業收入5287.73萬元。地勘收入中,地質勘探費1.01億元,地質專項撥款3020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1780萬元,礦產勘查勞務收入8107.61萬元。2006年,該局總支出26776.42萬元,同比增長14.03%。其中,地質找礦支出11605.86萬元,同比增長52.47%。

3.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該所資產總額達8444萬元,比2005年的6770萬元增加了1674萬元,總資產增長率達24.7%。其中,生產性資產5332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了1036萬元,增長24.1%,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305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036萬元,增長51.3%。2006年全所負債總額34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 77萬元。

2006年該所實現總收入(產值)6282萬元,較2005年增長21.8%;2006年總支出4460萬元,較2005年增長11%。

(三)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省公益性地質工作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和省兩級財政預算支出。2006年本省地勘單位爭取投入公益性地質項目資金共計達1.39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財政地質項目資金1.29億元,獲得省級財政地質勘查專項資金11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經費4411萬元;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經費5135萬元;地方財政撥款984萬元。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勘查開發局和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是我省勘查工作的兩支主力軍,2006年他們認真研究把握國家和本省加強地質工作的政策及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加強聯系溝通,協調各方關系,調整立項思路,積極組織申報和落實各類國家資金地勘項目,爭取國家和本省財政資金項目54項,經費達7520萬元。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勘查開發局爭取國家和本省財政資金項目實際投入突破4000萬元預期目標,達到4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29項,經費2747萬元;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6項,經費900萬元;省級地質勘查基金項目15項,經費680萬元;省國土廳技術支撐服務項目13項,約150萬元。此外,部分下年度新上和續作項目資金已爭取到位或申報待批。其中已批准到位中央財政地勘項目和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有8項,經費990萬元;已申報審查待批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和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有20餘項;區域地質調查在全國首批實現數字化填圖並順利通過野外驗收。1:25萬十堰—襄樊幅地質修測統一了該地區地層系統,總結了區內火山岩、侵入岩時空分布規律,提出了區內基本構造格架新認識;1:5萬金牛幅、高橋幅區域地質調查初步劃分出區內火山岩岩相體,新發現膨潤土、珍珠岩等礦(化)點;1:20萬神農架幅巫溪幅區域重力調查完成面積4500 平方千米,800個物理點。湖北省江漢流域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項目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階段工作全面展開,通過橫向協作和產學研相結合方式實施的沿江鎘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城市礦山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洪湖濕地生態評價及資料庫信息系統建設等各子項目野外工作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資料。

(四)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情況

抓住地質勘查工作社會需求增長的有利時機,全省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勞務經濟規模穩步擴大,服務地域逐步拓寬,經濟效益保持增長,社會影響得到提升。2006年,全省地勘單位簽訂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勞務項目數百項,合同額2億多元。所承接的項目類型主要為礦產勘查、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地區礦產資源規劃、礦山環境影響評估、礦山技術咨詢服務、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調查、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建設前期地質調查、地質遺跡調查與地質公園規劃等,但技術含量較高、單項合同額較大的礦產勘查項目比例增大。同時,省外、國外地質勘查技術服務市場也逐步得到拓展,省外主要瞄準西部市場,國外主要推進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市場。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2006年度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資金276萬元。開展了「援衣索比亞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編寫的《中國援衣索比亞礦產地質調查前期考察報告》通過了評審,並提交商務部和衣索比亞礦業能源部;編制的《衣索比亞Gimbi-Nejo地區1:25萬地球化學調查總體設計》向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科技司和湖北省國土資源局作了匯報,正在根據專家組意見進行修改。提交了湖北省鄖西縣周公山銻礦、鄖西縣西溝錳礦、竹山縣牌樓銻礦等一批礦權登記申請,完成了鶴峰縣向家山—九台山錳礦地質預查等8個礦權申報資料的修改、踏勘檢查、延續申請等工作,為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五)礦產開發工作情況

本省地勘單位礦產開發工作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主要是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所屬地勘單位通過探礦權折價入股方式參與礦山開發,年收益在1000萬元左右。在礦產品加工貿易方面,省地礦局實驗研究所礦產開發公司研發生產的環粘土、鑄造塗料、水性保溫隔熱塗料、耐火原料等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市場逐漸打開,目前年礦產品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工程勘察施工完成產值約9.28億元,其中屬地化地勘單位完成產值8.9億元,占總產值的95.91%;中央直屬地勘單位完成產值3549萬元,占總產值的3.82%;其他地勘單位完成產值136萬元,占總產值的0.27%。

2006年,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工程勘察施工共完成產值7.31億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施工、地質災害防治施工等)、實現收入6.36億元。其中:省內完成產值4.85億元、實現收入4.42億元,省外完成產值2.28億元、實現收入1.85億元,境外完成產值人民幣0.18億元、實現收入人民幣0.09億元。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省地質勘查院是我省以磷化工為主產業的勘查單位,「十五」期間地質工作開始走向市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5年完成工勘項目110個,產值400萬元,較上年增加50%,完成的「石油學院南區」項目獲荊州市優秀勘察成果三等獎,獲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三等獎,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2006年完成項目129個,合同總額450萬元。從業人員年均收入2.5萬元,在崗率達到90%,比2005年均有增加。

三、我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的相繼出台,我省各地勘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深化改革,突出加強地質工作,加快地礦經濟發展,積極推進湖北地質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可取經驗。

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富民、強隊、興局」為目標,以「調整結構、強化主業、培育主體」為主線,以地質工作為立局之本,以礦產開發為強局之路、以科技創新為興局之策,實施「一主三化」發展戰略,壯大核心產業、鞏固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開辟新的服務領域,推動地質工作和地礦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所謂「一主三化」,就是堅持以地質勘查為主業,加快推進礦產開發產業化、建設工程集約化、多種經營產權多元化。通過有效整合全局資源,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理順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形成以地調院、環境總站為龍頭,以地區性、專業性地勘單位為重要支撐的以局為單元的地勘主業隊伍,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整體優勢,突出礦產資源勘查,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以及地質環境調查,積極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做優做強地勘主業;以局礦業公司為投資經營主體,大力加強礦業權經營和礦產品開發,新增、運作一批探礦權,控股、參股一批礦山企業,實現礦產開發產業化;以地建集團為龍頭,以高資質企業為支撐,調整經營策略,瞄準重點項目,立足國內市場、拓展海外業務,實行專業化分工、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經營,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要努力盤活地產資源,適度發展製造加工業,精心培育服務業,改革多種經營產權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將股份製作為放開搞活多種經營企業的主要實現形式。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該局的隊伍結構更趨合理、專業特色和優勢更加凸現、市場競爭力更強,地勘隊伍正向主業現代化、輔業企業化和管理科學化加速邁進。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求生存、謀發展、帶隊伍,一是在「三個不變」,即保持地勘事業性質不變、保持地勘主業不變、保持地勘單位建制不變的前提下,局、隊兩級分流部分人員組建工程勘察、岩土施工、地理信息等地勘延伸產業公司開展相關業務,以解決人員安置壓力,彌補事業經費不足。二是保持行業特色,穩定地勘主業,在國家地質任務不飽和,商業地質市場發育不充分的情況下,面向公益性地質和商業性地質兩個市場,大力開拓地質勘查工作領域。經過艱苦努力,該局不僅保留了原有地勘工作體系、單位建制、保存了地勘隊伍基幹力量,保留提升了地勘及相關資質,保證了地勘主業穩步較快發展,並取得了豐富成果和良好效益。

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抓住國家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有利時機,通過積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推進學科建設,加大先進裝備引進管理,大力推進基地建設,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力量進一步增強,在地質科研及地質生產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穩步提高,國家地質調查工作骨幹隊伍的職能和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總結我省地勘單位改革經驗,有以下體會:一是有一個團結戰斗、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特別是在行業不景氣,單位生存發展困難的情況下搞改革要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主心骨作用。二是堅持從一切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改革。三是注重在改革中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和職工個人的利益關系,兼顧各方利益。四是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特別是妥善處理好保持地勘工作體系與在市場中求生存的關系,實現兩者同步協調發展。五是按照有利於生存、有利於發展、有利於保持主業的原則,推進地勘單位的改革。

四、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一)加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

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按照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承擔重大任務的要求,以所屬地勘單位為主體,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骨幹,充實野外地質調查技術力量,加強裝備和基地建設,建實建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其運行和工作的開展;項目經費按實際工作量核定。

(二)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

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根據國家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研究解決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管理改革進程中的問題。按照全省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統一政策,落實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及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地方性補貼和住房改革政策;幫助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問題;加快分離地勘單位辦社會職能的改革。

(三)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制度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礦業(山)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投入力度,突出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制度,主要用於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及找礦綜合研究工作。逐步擴大基金規模,省級財政分成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礦業權價款等收益,主要用於礦產資源勘查。

(四)引導國有地勘單位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

積極培育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主體,積極探索以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先導,以商業性地質工作為主體,二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地質勘查發展道路。鼓勵支持國有地勘單位獲取運作礦業權,承擔投資風險,享受投資權益;鼓勵國有地勘單位與社會資本及外資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和機制靈活的找礦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礦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培育壯大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市場主體。

(五)加快地質人才隊伍建設

將地質教育納入全省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大對地質類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依託我省地質院校,加強與部屬院校的合作和共建。全面實施地質職工全員教育,推進在職職工的崗位培訓和青年職工的學歷教育,有計劃地選送各類地質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地質隊伍總體素質,以重大項目為依託,加快培養高層次的地質專業技術骨乾和復合型人才。建立我省地質傑出人才、地質找礦成果、地質科技進步等獎勵制度,激勵地質科技創新,形成地質找礦不斷取得成果、地質科技水平不斷創新、地質人才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質工作條件,提高野外地質工作人員待遇,完善津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地質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專家選拔機制。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發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

(六)推動地質科技創新

編制全省地質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制,營造良好的地質科研環境。健全地質科技多渠道投入體系,逐步加大地質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質科技問題研究和新技術引進推廣的經費,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對重要地質科技項目傾斜。積極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科技攻關,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地質問題研究;組織運用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開展重要礦產的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研究;大力推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創新;積極開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尾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以及礦山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開發、農業地質和城市地質環境等課題的綜合研究。加強省級重點地質實驗室的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採取措施提高現有地質裝備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探測、分析測試等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的引進、開發與應用。

(七)擴大地質領域對外開放

積極推進省外、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重點到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大、資源互補性強、有一定投資環境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我省嚴重短缺或投資收益顯著礦種的風險勘查工作。鼓勵國有地勘單位和有條件的企業以資源條件較好、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西部省份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開展省外、國外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廣泛開展地質勘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五、對策建議

地質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地勘單位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和基礎服務,任務光榮而艱巨,必須進一步加快改革發展步伐。針對當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具體對策及建議如下:

(1)進一步落實加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有關政策。盡快落實將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重點內容的政策。按照國務院批準的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這支隊伍經常性支出納入「一般公共事務」類級科目。同時,每年度相應固定安排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等公益性地質工作專項經費,適應地質工作信息化、現代化進程需要的地質裝備更新專項經費,地質成果數字化建設與地質資料保護專項經費以及基本建設專項經費支出。建議中央財政對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安排一定的專項補貼。

(2)長期以來,因政策緣由,多數地勘單位未能納入社保體系,職工後顧之憂沒有解決,單位負擔較重。因此,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解決職工(含離退休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和地質隊進城及各種政策性補貼等問題。

(3)建議加快地勘單位資本積累和職工生活條件改善的步伐,通過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對地勘單位所持有的劃撥土地給予優惠政策,使之成為地勘單位能夠經營開發的商業用地,作為資源經營,以解決地勘單位經濟積累不足的問題,同時,針對地勘單位的實際困難,給予地勘單位職工集資解決居住條件的政策。切實解決職工住房貨幣化所需的補貼資金。

(4)在全面落實《關於深化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06〕694號)和《關於印發〈以折股方式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管理辦法〉(試行)》(財建〔2006〕695號)所給予地勘單位在礦權經營方面的政策基礎上,對國有地勘單位獲取經營礦權和礦山開發給予進一步傾斜政策。中央、省級基金礦產勘查項目形成的探礦權出讓收益分配比例向承擔項目的國有地勘單位傾斜,建議為轉讓價款的30%。

(5)以野外一線為重點,切實增加省級地質勘查隊伍的裝備投入,改善地質裝備條件。此類經費根據實際需要,中央財政予以專項補貼。中央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補助經費,幫助省級地質勘查隊伍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的問題。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閱讀全文

與中南建設凈資產負債率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