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葉檀股市十年

葉檀股市十年

發布時間:2021-02-15 12:05:09

❶ 葉檀:中國股市有多少企業在造假

為什麼一級市場高溢價發行,二級市場卻低迷不振,散戶投資者不應該成為替罪羊,假市場化才是問題的症結。
中國證券市場化存在三大頑疾,發行機制不合理,退市制度形同虛設,內幕交易橫行。

❷ 葉檀,你罵股市,罵上市公司,算什麼經濟學家

網路 葉檀,1973年5月22日生於上海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 專攻政治史與經濟史,財經評論員
【非經濟專業,不算經濟學家】

❸ 葉檀竇文濤談股市是哪一期

這個關於她們談的股票話題,我有看過,沒什麼營養價值,都是過時的東西,說的也是模稜兩可,不過股票就是這樣,充滿了變化,誰也說不出絕對的話,誰絕對的基本可以確定都是江湖騙子。

❹ 中國股市害了多少股民,葉檀中國股市沒有牛市

牛市和熊市的由來。
牛市:來源於牛的眼睛總是向上望的,人們就將股市不斷上漲,趨勢向上的走勢稱為牛市。
熊市:來源於熊的眼睛總是向下望的,人們就將股市不斷下跌,趨勢向下的走勢稱為熊市。

❺ 葉檀有啥本事

葉檀是知名的財經評論員,專家,學者。對我國經濟,股市,期貨,房地產等等以及經濟宏觀,都有研究,並且觀點鮮明。

❻ 葉檀:拿著大把歐元要小心了 你還要移民嗎

富人移名


近60%接受調研的千萬富翁已經完成投咨移名或有相關考慮,約27%已經完成了投咨移名。富人們的移名潮,引發了廣泛熱議,有專家甚至提出限制富人移名。 其實早在100多年前,中國人已經向歐洲移名。改革開放後,中國已經經歷過了兩次移名潮。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那時,移名的主要是混雜偷渡客的底層勞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時,移名主要是國門初啟之時的洋插隊。這些人大多朝東南亞地區發展,後來都淘到金,成為華僑。而在1962年三年困難時期廣東還爆發十萬人逃港潮,相對於今天所謂的移名潮,當年的逃港潮是非常艱苦和辛酸的,幾乎是九死一生。 在全球化的時代,移名潮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首先是凸顯國民對國家的一種基本態度,也是國家發展到一定時期矛盾的產物。在中國大陸之前,中國台灣和新加坡、韓國甚至是一些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精英外流的移名潮,但是,後來通過人才流轉反而又大為獲益。比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留學的高潮時期,只有20%的留學生學成返台。也有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台灣為澳大利亞貢獻移名達9萬人,其中知識型人才呈上升趨勢。但相對的,台商通過各種形式遊走他鄉謀生創業,可以說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外經商的台胞對此是功不可沒的。台商的經商信用、品質更贏得了世界的認可,截止目前,台灣已經有約124個國家和地區對其免簽或落地免簽,台灣人行走世界是暢通無阻的。 並且,當移名潮興起的時候,海外地區入境就業或經商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回答正在人工審核中,請您耐心等待,審核結果請在消息中心查看。

❼ 葉檀是個歷史系博士,還在高談股市

她懂點,但是也只能做個旁觀者,真讓她玩股票就不行,有些人天生就是靠嘴巴吃飯的,幹不了事!!!

❽ 葉檀:成為一哥後 恆大未來增長潛力到底有多大

葉檀:成為一哥後 恆大未來增長潛力到底有多大
2016-10-09 23:27:18閱讀(2323)

圖片來自網路

文/ 財經女俠 | 毒舌善心

2016年,是恆大成為一哥的轉折性的一年。包括銷售額等多項指標全面超越萬科,成為住宅地產一哥,恆大時代開啟。

10月3日,中國恆大發布公告,與深深房訂立協議,後者以發行A股或現金方式購買中國恆大境內附屬公司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持有的恆大地產100%股權,支付方式為股份支付及(或)現金支付。如果此舉成功,恆大地產將在香港與內地同時上市。恆大地產在交易實施之前擬引入約300億元戰投。該項交易對恆大而言構成分拆上市;該項交易對於深深房而言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恆大預期未來3年銷售額、營收及凈利總額分別為1.5萬億元、1.008萬億元及888億元。從2017年到2019年,三年預期合約銷售額分別約為4500億元、5000億元和5500億元,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長率;在營業收入上分別預期為2800億元、3480億元和3800億元;預期扣非凈利潤三年分別約為243億元、308億元、337億元。

恆大一方承諾,若在業績承諾期滿後,標的資產的實際利潤不足承諾業績,則凱隆置業應按照監管部門的規定和認可的方式進行補償。

從數據上看,恆大的估算比較保守,恆大超額實現承諾的概率較高。

1

土地儲備一哥

恆大一直是激流勇進的急先鋒。從房地產公司最重要的土地儲備來說,從2009年恆大土地儲備躍居全國第一後,保持至今。

從2009年到2014年,恆大土地儲備年均增長率達到33.5%。截止6月底,恆大土地儲備1.67億平方米,據世邦魏理仕進行的市場估值,土地儲備從此前的2516億上升到5242億元,如果土地儲備價值按照過去十年的平均數增值,恆大的資產將大幅上升。

恆大已基本完成土地儲備的結構調整。一度,恆大是三線城市地產代言人。2014年3月31日,在恆大業績發布會現場,恆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三次強調,2013年恆大地產的銷售業績突破1000億元中有46%都是三四線城市貢獻的。

但恆大很快根據形勢完成了新一輪的戰略調整,從2014年開始成為一二線城市土儲巨頭。2014年成為恆大改變土地儲備資源結構的關鍵年頭,集團土地儲備分布於全國147個城市,覆蓋了中國全部一線城市及絕大多數省會城市,在305個項目中,46.9%位於一二線城市。

2016年的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先生表示,恆大在深圳有24個項目,「土地儲備接近1200萬平方米,按照現在的售價估算,貨值有3500億元。」375個納入土儲項目中,55%在一二線,73%的土地投資額在一二線,這還沒算已經獲得但尚未納入土儲的17個(1100萬平米)深圳舊改項目。

恆大已經從三線城市迅速切入一二線城市,在三年左右時間里完成新布局,這家企業具有神奇速度。

2 高利潤通過三條通道實現

由於交樓金額可以預計的增長,恆大未來營收與利潤將快速上升。

首先是銷售金額與銷售均價上升。恆大預售均價從2009年5375元/平米,增長到2015年7892元/平米,年均復合增長6.6%,近2年由於市場景氣,增長在8%以上。

未來3年,即使按照銷售均價僅增長6%這一保守預估,在2016年上半年均價8538元/平米基礎上,預計17至19年預售均價為9322元/平米、9881元/平米、10474元/平米。

其次是近兩年市場擴張,預售額增長帶來交樓金額上升。

這是市場擴張、恆大速度所導致的必然結果,2009年,恆大交樓金額50億,2015年1265億,年均復合增長71%。

由於2016年截止9月的大賣,未來交樓金額會有幾何級數上升。2016年上半年交樓837億,預計全年交樓1860億,已預售未交樓金額達3823億。

未來3年,按照上年未已預售未交樓金額70%左右可在本年交樓預估,從2017年到2019年,交樓金額分別為2800億、3480億、3800億。如按照以往年度平均交樓水平83%左右預估的話,17年至19年交樓金額更是高達3320億、4120億、4500億。

按照盈利預測模型,以核心凈利潤率8.8%估算,從2017至2019年,兩種交樓水平下的利潤額分別為243億、308億、337億,和292億、363億、396億。

而如果按照上年未已預售未交樓金額70%左右,以及前6年核心業務利潤率平均水平10.7%計算,未來三年利潤額可分別達到300億、372億、407億。

只要市場基本穩定,成本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控制。隨著費用的下降,恆大利潤率可以超過其所預期的10%。對於恆大來說,核心利潤率維持10%是個正常數據,從2010年到2015年,恆大六年時間核心業務利潤率平均水平為10.7%。

最後,憑借低成本、高溢價與高周轉,恆大在二三線城市獲得了極高的銷售毛利。不止一位開發商說,恆大從拿地到開盤只需4到6個月,業內最快。2014年土地儲備累計平均成本約為997元/平米,處於業內較低水平。加上每年6%上升的銷售均價,只要不出現房地產市場大事件,恆大應該可以保持10%甚至更高的利潤增長。

3

能夠打敗恆大的是恆大自己

2015年以來,恆大費用上升,預售雖然同比增長53%至2013億,相應的營銷、管理等費用增高,2015年交樓金額僅為1265億,費用佔比14.6%,比以往平均費用佔比率8.6%大幅增長。

恆大的廣告等費用隨著大規模開發銷售周期的平緩,將在2017年後有所下降。考慮到恆大已剝離糧油、飲品等非主營業務,剔除多元化投資業務的影響,專心於樓市與金融市場,未來營銷等費用將進一步下降。

恆大高速發展、彎道超車模式可能帶來兩大弊端,一是品質穩定性,二是負債率。目前恆大在這兩方面都處於較好的控制水平。

有三個事件可以稍讓投資者安心。

一是現金,由於銷售情況好、回款量大,恆大現金持有量高達2120億元,是上市房企「最大金主」,現金總額相比2015年末大幅增加29%。

二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如果以集團中期報告數據為基礎,成功引入300億戰投,凈負債率可從92.9%降至65.8%。

三是上市,數據顯示,中國恆大總股本136.84億元,總市值717.02億港幣,約和人民幣580億元,僅相當於萬科的五分之一。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中國恆大回歸A股成功,三年880億元的凈利潤承諾,將對估值貢獻良多,以10倍估值計算,將可評估為2200億元,遠超目前市值。

從中國恆大股市表現看,公告發布後,股價總體上揚,沽空價格顯示,沽空不再具有優勢。

恆大一哥之路如此順利,主要得益於恆大策略與中國現實匹配,房地產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資本一路瘋狂溢價。恆大的大膽、對政策的精準把握與中國淘金路徑如此匹配,使得恆大成為當下中國商業世界的贏家。王石與許家印,這兩個商業人士將讓我們對市場的判斷,對中國經濟的認知更加精準。

❾ 財經評論員葉檀看好哪些股票

財經評論員是人不是神,他們看好的股票未必都上漲,不看好的股票也未必就不上漲,不要迷信推薦股票的某些人,不要輕易跟著電視上的黑嘴買股票,往往是為主力收買、出貨造輿論的,你懂得。。。

❿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剛剛,仔細拜讀了葉檀女士的一篇好文章——《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感受頗深,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該文一針見血地指出:評價創業板是否成功的標准,在於「創業板上市的是否遴選出了真正的有創新增長前景的企業」,而絕不能是「尚福林的評價標準是政府給企業戴上的高新企業的帽子」。
我們知道,香港的創業板市場已經發展很多年了,但是,從沒有見其走出個像「微軟、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大企業出來,這一方面是當地的環境所致,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高科技的大企業不是簡單地給一頂「創業板」的「高帽子」就能產生的。
其實,尚主席大可不必匆忙對「創業板」的「成績」先下定論,因為創業板到底能走出多少個中國版的高科技國際大企業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起碼,創業板上市到現在的一年內,我們還沒有看到那家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的高達70倍市盈率的創業板,能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迅速降下來也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劇照:《山楂樹之戀》女主角

成績,不是自己給自己總結出來的。自己給自己評價,恐怕叫做「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創業板到底如何?恐怕就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一樣,是要經過市場長期檢驗之後才能做定論的:市場——是檢驗創業板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讀後感《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回顧一下中國股市的發展,我們就會明白:中國的股市,還有很多不成功(或叫失敗)的例子,比如,管理層無人問津的B股市場(是「新官不理舊賬」?還是「正在研究、解決」?抑或是「根本解決不了」?就是在股市發展十幾年的當今仍無法解決的話,也總要對全國一億多的股民有個「說法」吧?)、半死不活的權證市場(包括管理層對海通沽權的「無限制創設」這種非理性地極端措施),也包括了創業板上市之初的熱炒,以及創業板的退市機制哪去了?等等,不一而論。當時創業板推出之際,管理層號稱是「十年磨一劍」,准備了「多層次的滅火工具」,但事實上呢?
創業板一年了,進行總結本無可厚非。可B股市場、權證市場哪一個不是管理層精心准備後推出來的?十幾年都過去了,怎不見誰站出來「總結」一下?!難道這兩個市場不是中國股市的組成部分,是中國股市的「私生子」,見不得陽光(上不了檯面),就沒有值得總結的東西?

置當今股市中諸多問題於不顧,而大言「創業板周年總結」的「成就」,恐怕實在早了一點。尚主席其實最應該總結中國股市「成就」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增速大大高於西方主要國家)的去年,中國股市卻成了全球股市的倒數第二名(僅次於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希臘)?也包括今年外圍市場表現,為什麼會大大優於國內股市這樣的問題。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我國的股市才能夠真正起到「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作用?而不是現在這樣: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三五年就來一個股市大的「過山車」,最終要靠「政策頂」或「救市(政策底)」來解決問題。如果上述這些問題解決了,尚主席來再做這個總結(成績),大概就會更加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和敬重。

新聞鏈接:新浪財經《創業板周年反思錄》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閱讀全文

與葉檀股市十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
徵信信用貸款逾期13次 瀏覽:755
建行個人理財產品 瀏覽:85
中航機電股票代碼 瀏覽:804
熱軋卷板期貨行情1910 瀏覽:902
期貨研投公眾號有哪些 瀏覽:298
神龍理財公司 瀏覽:286
外匯雙頭低 瀏覽:102
銀行理財投資者穿透 瀏覽:839
豐樹基金出錯嗎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