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高人分析一下對於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的失敗原因有什麼對策
西方人更信仰自由與民主,但中國人更信仰和平與民生。兩種信仰雖然沒有根本矛盾,但在表象層存在尖銳的矛盾。在求得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
具體一點說:
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可能會選擇船堅炮利去獲取財富,他們信奉弱肉強食,並且,還會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弱者自強,最終達成競爭後適者生存的效果,通過優勝劣汰來讓人類更加優秀。他們弘揚競爭,而競爭是不擇手段的,最終變得越來越虛偽。
而信仰和平與民生的人,則完全不認同這種強盜邏輯,認為人人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是目前看似沒什麼用的人,也能在特定環境中,發揮其作用。我們不可以去掠奪,不可以去傷害他人,應該在和平的氣氛下相互合作,各展所長,各取所需,達成雙贏,最終共同進步。
總體上,對自由民主的信仰,正在不斷為歷史證明其缺陷,和平與民生正在逐步成為人類的共識。但這一周期可能相當長,想要達成全人類共同和平發展,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而中資企業海外並購失敗,只是其中的表象之一。
具體到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結合信仰差異。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其實要的是實力。如果你的實力強到讓他恐懼,他一定會溫順的服從,但如果你的實力只能讓其嫉妒甚至蔑視,那就一定會給你找麻煩。因此,想要海外並購順利,本質還是能否自立自強,而不是浮誇的吹噓自己強大,也不是錢多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並購本身,就是在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總結而言,我們要繼續努力,在矛盾中求得對立統一,艱難地走向讓自己實力足夠強大的目標。
B. 南鋼股份為什麼要接受復星集團的收購,而股東為什麼不願意被收購
復興集團抄作為一家襲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南鋼集團和南鋼股份接受它的收購,一是因為南鋼集團當時的效益好在很大一部分上源於當時的鋼鐵價格的上漲以及南鋼股份將募集資金用於還貸而降低了財務費用,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南鋼集團並沒有規模優勢,一旦鋼材價格回落,勢必對公司業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南鋼集團決定通過實施寬中厚板項目,盡快提高自身的規模和競爭力,為此便決定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募集資金,而合資組建項目公司便成為了股權籌資的第一選擇;二是強強聯合的表現,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股東不願意接受收購要約,一是復星集團提出的收購價格過低,低於當時的二級市場價格以及市場對南鋼集團股價的未來預期;二是南鋼集團的股權分裂。在我國,股權分裂的情況客觀現實存在,這就要求要約收購必須分別實行定價,而流通股的價格必須高於非流通股,這就使得當時的要約收購變得相當復雜。
C. 近三年來我國企業海外並購失敗的案例及其原因分析
華為,阿里巴巴等在美國並購的失敗,是因為美國以安全為理由,阻止中國資本擴張到美國。
D. 海外並購的趨勢分析
回顧中國海外並購的發展歷程,從2000年交易總額約為17.76億美元到2011年的429億美元,無論交易數量還是金額的迅猛增長都令人嘆為觀止。另外,並購主體也經歷了從國企「獨霸天下」到民企異軍突起過程。
就行業而言,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目標以自然資源為主,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礦產等領域。根據商務部研究顯示,2002年至2007年,自然資源並購占海外並購總額的比例平均達到二分之一以上。而2000年尤其是入世之後,中國海外並購的行業分布越來越廣泛,涉及到能源、汽車、電信、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在能源和采礦業為主導的同時,對製造業和其他行業的並購規模也呈現上升趨勢。統計顯示,2010年完成的海外並購案例中,能源行業、製造業和IT居前三位。
同時,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的戰略目標也發生著重大變化。初期,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主要看中的是「資產」本身,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海外並購都是為了獲取石油等戰略性資源。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戰略目標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比如為了獲取核心技術、開拓海外市場等。
最後,中國海外並購的重心越來越偏向發達和成熟的市場。以往,中國企業進行並購的熱門區域包括非洲、港台及東南亞洲,歐洲和北美正逐步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最為活躍的區域。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我國企業對歐盟直接投資為59.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對美國直接投資為13.08億美元,同比增長44%。
E.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海外並購的特點及其原因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總金額及國資、民營企業並購金額總體呈上升趨勢。
前期內海外並購中,國資企業所佔容比例較高,金額遠超民營企業。後期民營企業海外並購加速發展,並購金額逐步超過國資企業
原因,
A.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企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不斷上升。
B.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國際競爭新優勢不斷培育
C.大膽實施走出去戰略
F. 企業海外投資案例+分析+啟發
這里是游戲行業出海的分析
2018年,國內游戲行業的經歷不用再一一描述,而對於中小研發來說,這種經歷更加痛徹。因此不只是大廠,中小研發也開始著眼於海外。
但熟悉國內市場的中小團隊,在出海初期往往面對一些問題,最大的就是產品問題。近日,在龍虎報聯合量江湖舉辦的出海游戲沙龍上,來自成都星羅互動的劉潔以產品的角度為我們分享了中小研發如何出海的問題。龍虎報將其分享的內容整理出來,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論上的指導。
版號問題下中小研發的窘境
2018年對於研發來說都非常辛苦,而成都的研發尤甚。我對2018年的感觸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版號、寒冬、出海,且這三者表現為因果關系。
首先是版號問題,由於小研發團隊在版號儲備方面的意識薄弱,在版號受限之後,定位於國內市場的游戲很難上線,這使得小研發團隊非常被動。這時候可能會考慮出海,但題材問題又隨之浮出水面,很多產品的題材是在立項之初就確定好的,通用題材還好,但如果是一些武俠、仙俠題材的產品,出海時天然的會失去歐美市場,在亞洲范圍內,日本市場也不一定適合這類題材,而韓國在去年也幾乎沒有仙俠、武俠題材的游戲能進入暢銷榜前五十。
版號問題直接導致了國內游戲行業的寒冬,而國內的寒冬又促使業者出海,但在出海時,題材、產品等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在出海之前,就需要確定做什麼樣的產品能夠適合出海。
事實上,去年的寒冬暴露了一些中小研發的弱勢,第一便是上述提及的版號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兩個面,首先是版號儲備意識缺失;其次,即便有儲備版號的意識,但中小研發缺乏儲備版號的條件。
以星羅互動為例,公司成立於2015年,而在公司成立之前,團隊曾做過一款產品《龍之守護》,這是2014年國內游戲出海韓國表現最好產品。不過有了成功項目的積淀,但是在團隊出來成立公司以後,雖然公司也延續著魔幻類MMO游戲的開發,但並沒有思考版號的儲備問題,因此在去年新立項游戲時,就有些緊張,如果今年版號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公司也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中小研發第二個弱項是產品。一般來說中小研發的團隊規模不會很大,我門公司在做第一款產品的時候只有三四十人,即便到今天已經擴充至七八十人,但最多時也僅僅能夠開發兩三款產品,這容易導致公司產品線單一,抗風險能力弱。
第三點弱勢便是成本。在2014年我們開發《龍之守護》時,美術成本大概為兩三百萬,而到了2015年以後,我們開始做《黑暗與榮耀》時,成本已經飆升至上千萬。在這種對美術品質、技術有更高要求的環境下,研發的成本只會持續增加。成本的弱勢也導致了中小研發止損能力的弱勢,一旦開始一個項目以後,很難再因為方向不對等問題,直接拋棄之前投入成本的內容。
面向海外市場的思維
就海外市場總體情況來看,星羅互動曾在全球發過一款MMO游戲《黑暗與榮耀》(除中東外的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發行韓國時的名稱為《Glory》。這款游戲去年在韓國市場的成績非常出色,曾做到了Google
Play暢銷榜第九,在App
Store上也進入了暢銷榜前五;在東南亞,這款游戲也發行了包括越南語、泰語在內的大部分當地小語種版本;在歐美,則發行了德語、英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等多個語種的版本。
通過分析這款游戲,我們發現,韓國和港澳台非常適合魔幻類MMO,其中台灣市場和韓國市場有一定的相似度,包括付費數值和用戶層次;東南亞可能更偏向於仙俠、武俠類游戲,不過在當地獲取用戶較為容易;而歐美市場由於已經有了一些競品,因此我們需要自己開拓一下市場。
G. 中國首例要約收購案例分析
復星巧避規則收購南鋼——中國首例要約收購案例分析
案例簡介
2003年3月12日,南鋼集團公司與復星集團公司、復星產業投資、廣信科技共同成立南京鋼鐵聯合公司(以下簡稱南鋼聯合)。復星集團與復星投資持有新公司60%的股份。4月1日,南鋼集團公司以其持有的占總股本70.95%的南鋼股份國有股35760萬股作為增資注入新成立的南鋼聯合。在未獲得豁免的情況下,占總股本70.95%的國有股權的實際控制人變更,使南鋼股份(600282)不得不面對滬深股市有史以來首例要約收購案。
2003年4月9日,南鋼聯合向所有股東發布要約收購公告,對掛牌交易股份的要約收購價格為5.86元/股;對非掛牌交易股份的收購價格為3.81元/股。要約收購總金額約為8.5億元,全部以現金方式支付。要約收購公告發出後至2003年7月,沒任何股份進行應約,本次要約收購最終以無人應約結束。
對於收購方南鋼聯合或其實際控制人復星集團而言,這筆收購的收益主要體現在:
(1)二級市場的高額收益。
(2) 南鋼股份控制權潛在收益,其每年近40億的現金流是絕佳的融資窗口。
(3) 南鋼股份未來增發獲得的收益。
文/布爾古德
無人應約的要約收購
此次要約收購中的財技焦點就在於收購價格。
按照2002年12月開始實施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制定要約收購價格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 要約收購掛牌交易的同一種類股票的價格不低於下列價格中較高者:
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6個月內,收購人買入被收購公司掛牌交易的該種股票所支付的最高價格;
2.在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內,被收購公司掛牌交易的該種股票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的90%。
(二) 要約收購未掛牌交易股票的價格不低於下列價格中較高者:
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6個月內,收購人取得被收購公司未掛牌交易股票所支付的最高價格;
2.被收購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此次要約提出的收購價完全是按照相關法規制定的。這種計算方法本身沒錯,但用到南鋼身上似乎就不很妥當。
按照4月9日披露的有關信息,本次收購的價格是:對240萬法人股的要約價格為每股3.81元,對14400萬流通股的要約價格為每股5.84元。法人股的要約價格為南鋼股份公告前6個月每股市值的評估,流通股要約收購價格為公告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的90%。
H. 舉例分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中開拓海外市場的進入模式
跨國並購成了一個比較熱的跨國模式的話題,跨國並購的動機分為: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技術尋求型、戰略資產尋求型,把並購的操作方法分為直接並購、成立合資公司並購、新設控股公司並構、境外子公司並購、換股並購。也有的學者把跨國經營的類型分為跨國經營業務多元化、地區多元化戰略;出口創匯導向型戰略;開拓市場型戰略;資源獲取導向型戰略;吸收引進技術導向型戰略。
中聯重科收購義大利CIFA(2008年)
北京第一機床廠與德國科堡公司
吉利收購沃爾沃,聯想收購ibm全球筆記本業務
弘毅投資PizzaExpress 助力後者開拓中國市場
黑馬安邦保險斬獲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中國人壽保險和主權基金卡達控股公司聯合宣布以總價7.95億英鎊(約84億元人民幣)收購倫敦地標性摩天樓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是聯想繼收購IBM PC業務後又一項重大的國際化發展舉措。
2014年6月20日,中國石油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OG Acquisition Co以2.355億加元收購Baccalieu Energy Inc.。
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與荷蘭知名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在荷蘭正式簽署協議,以12億美元的最終價收購Nidera 51%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