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日本的工藝品市場分析

日本的工藝品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14 20:05:32

1. 日本人喜歡什麼樣的工藝品

日式風格,崇尚簡約,並帶有禪意的東西。如果你平時有留意日式文化,即使是插花,他們都用最簡約的造型,但放在特定的日式室內環境中,那種禪意就帶出來了。

2. 我想知道!工藝品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我從事的是工藝品的外貿這一塊,關於工藝品內貿這一塊,其實我個人覺得市場還不錯,畢竟國內人多,但是也要注意工藝品作為裝飾品,屬於平民中的奢侈品。只走家居路線的話,消量並不是很大。如果要做的話,我建議要帶一些實用性質,比如花瓶,相框。。。

另外,工藝品的材質非常的廣泛,你想了解樹脂,人造花,陶瓷,木頭。。。。還是哪一方面的市場呢。

3. 日本民間工藝的現狀及如何發展的,主要從市場的層面來談談

日本傳統手工藝保護措施借鑒:
日本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形成較早,在明治4年(1871)5月23日出台的《古器舊物保存法》的出台就是日本第一部關於文化遺產的保護法令,雖然該法令具有明顯的政治意圖,但確確實實為日本留下了關於歷史與古代文化的輝煌證物。在這之後,日本為了防止文物古跡流失海外,陸陸續續頒布了一系列法規法令,共有十餘部,內容涉及地下文物、藝術品、古建築、歷史名勝古跡、天然紀念物以及無形文化遺產等方方面面。實施時間之早,涉獵范圍之廣、影響范圍之大,在國際上也不多見。
《文化財保護法》,不僅明確記錄了日本文物、藝術品的種類、區分方法、日本古建築的保存地區等,更詳細地規定了與文物、重要藝術品有關的保護、展出、保護、修復的相關事宜,以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全力和義務。
《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
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日本傳統文化回歸思潮高漲,並開始了傳統文化的振興運動.在這一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事件即是於昭和49年5月推出了《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這可謂是一部有關傳統工藝品產業保護與振興的國家大法,對促進傳統工藝文化「活性」地、可持續性地傳承和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制定的背景大抵由於技術革新、工業革命遺跡傳媒的飛速發展,致使傳統工藝品與現代工業產品的競爭不成比例,所佔市場份額愈來越少;手工藝原材料的減少;傳承人流逝;傳統手工藝所創造的效益不高,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生活習俗的改變導致傳統手工藝品需求的減少等等原因。這些因素與我國目前所面臨的民族民間手工藝式微的狀況是非常相似的。
基於以上因素,為了喚醒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以及促發人們在心理上對傳統文化以及手工藝品的回歸意識,昭和49年,《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得以出台。
法律實施中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獲得通商產業大臣所進行的「傳統工藝品」指定。其指定條件為:
1)主要作為供給日常生活使用的東西;
2)製造過程的主要部分為手工製作或手工業生產;
3)是根據或運用傳統的技術和技法製造的;
4)是傳統中使用的原材料;
5)在一定的地域上形成產地——一般是百年以上的歷史,產地具有十個企業以上或從業人員在30人以上。
接受通商大臣指定之後,即可在傳統工藝品產地所包括著的諸如後繼者的培養以及從事者的研修、技術或技法的繼承與改善、事業的共同化、原材料對策、需要開拓的東西、品質表現、老齡從業者和技術熟練的從業者以及其他從業者的福利保健等九個方面做出的振興計劃,並獲得從國家、省市縣政府及傳統工藝品振興協會等處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
「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協會」是以《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為基點,促進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為核心的機關,是得到國家、地方公共團體、產地組合等出資的財團法人組織。該團體自1975年設立以來,在振興傳統工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的主要職能包括:
1、 通過調查、研究,為產地傳統工藝的生產經營提供信息,不斷開拓需求市場。
2、 讓產地與消費者直接對話,設計全國傳統工藝品中心和傳統工藝品信息網。
3、 通過認證、獎勵等方式,提升從業者的素質和地位,確保產業後繼有人。
4、 通過宣傳活動,推進傳統工藝文化不斷滲透於現實生活中,並成為人們心理的一種文化需求。

「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協會」的具體工作還包括:
1、 對傳統工藝士的認定:
對具有12年傳統工藝實務經驗,現在仍從事傳統工藝的人,便可參加「傳統工藝士認定考試」,合格者可授予「傳統工藝士」稱謂;
2、 傳統工藝士會:
將超過4000人的全國的傳統工藝士組成一體,以高揚傳統工藝文化為宗旨,通過傳統技術保持者的自覺奮進和努力,提升他們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
3、 全國傳統工藝品中心:
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實施日本范圍內經由通產大臣指定的傳統工藝品的展示或展銷活動;
4、 開通傳統工藝品家頁:
開設以日本傳統文化和生活文化為原點的「傳統工藝品之家」網頁,這是一個既溫馨又飽含趣味的,交互參與式網頁,通過不斷的國際網上登載,使人們發現傳統工藝品的新魅力;
5、 對有成就者的褒獎:
協會每年例行對傳統工藝品產地、傳統技術的集成、提升和後繼者的培養,以及產業的開拓等在振興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功勞者進行表彰,以此來提高和促進傳統工藝品產地的振興。
6、 對傳統工藝的持有者和學習者進行獎勵:
為了提高一般國民對傳統工藝技術的關系,協會對國民中具有優秀技術的傳承人或具有傳統工藝品製作的一般從事著和學習者給予獎勵資金,以表彰精神和促進其技術技藝的提高。
7、 組織開展「傳統工藝品月」互動:
日本的十一月事「傳統工藝品」月,在這個月會集中的組織「文化節」、「勞動感謝日」等別具一格的傳統手工藝品的展覽和展銷活動;
8、 傳統產業支持中心:
該中心的全名是「地方傳統工藝品產業人才培育與支持交流中心」。其主要工作有三項,⑴確保傳統工藝品產業所必須的從業者與後繼者;⑵推進與消費者的交流;⑶支持其他傳統工藝產業的振興。
讓工藝發光的傳統工藝機構—除了「傳統產業支持中心」以外,在各地還設有不少以振興傳統工藝為目標的相關設施。如在日本,幾乎各縣市都有傳統工藝產業會館,而展售與體驗設施中所包括的工房、體驗教室、專賣店等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設施與傳產協會有著直接和間接的聯系,在振興傳統公益文化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造鄉運動」和「一村一品」
一個手工藝產品的現代轉型問題,如何運用傳統手工藝手段以及民藝健康的審美旨趣生產創造出為時代所需的產品,關繫到手工藝產業能否有效地發展。因此,必須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進行傳承和發展,而不是停留在陳腐和泥古不化的表面形式中。日本非常強調手工藝產業的「活性」特徵,認為手工藝產業應建立在生產和生活所形成相互關系中,通過生產不斷為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物質產品,又通過富有特性的物質產品提高生活的品質。而只有使手工藝品不斷被生產、被消費,才能使工藝作為一種現代生產活力和現代文化資源,真正得以持久地存在和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而城市與農村中的差距越來越大,面對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傳統手工藝產業的一躍不振,於是有些學者提出:如何讓一鄉一村挖掘富有鄉土特色的人文資源,包括人的資源、生產資源、自然資源,營造一個優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鄉,以吸引都市生活的人們。因而,旨在提升原文化面貌、使傳統文化進入現代生活的「造鄉運動」和「一村一品」應運而生。
這一運動的倡導者或發起者是日本大分縣知事平松守彥先生。大分縣位於日本西南部,面積6337平方公里,人口約124萬,由於境內多山少地,自然條件差,人口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平松守彥上任伊始,就到縣內各地視察。所到之處盡是「我們村裡沒有資源」、「我們沒有學校」、「道路條件太差」等嘆息聲。平松守彥認為,無論怎樣抱怨都擺脫不了貧困,於是提出將一個村子,或一個地區值得驕傲的東西,如原有的土特產品、旅遊資源,或是一首民謠,無論什麼都行,開發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叫得響的這樣的產品生產運動,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運動的開端。
「造鄉運動」強調內發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由當地居民做起,以一些村莊作試點,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發展農村經濟的活動。這一運動除了竭力推出一村一品,還成立生活工藝館,館內設木工、陶藝、編織、塗裝等工坊。觀光客只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便可以親手體驗各種器物的製作,並有專人進行指導,接受咨詢。有些地方還建起了供人參觀的民藝村落和供遊人住宿的農舍。這些民藝村落集工藝製作、表演、收集、陳列、研究、培訓、銷售為一體。箍桶、竹編、織布、打草鞋、制陶的民間藝人,一邊製作,一邊授「徒」;人們可以參觀,也可以動手製作,將自己的作品買走。這些村落以其自然的風光和傳統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的觀光客,使村民們不離鄉土,便走上了富裕之路。
「一村一品」的實質是搞活地區經濟的一種手段,是一個地方的象徵,代表的是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品,也代表著這個地方在某一個地區乃至全國和全世界市場上享有的聲譽同時還反映著這個地方的精神風貌「一村一品」的首要條件即「最能體現當地優勢」,特色產品必須面向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概括的說,「一村一品」應該滿足一下幾個條件:一是最能佔領消費市場,二是能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三是靠質量打響產品的知名度。
日本打開縣開展「一村一品」20多年來,全縣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成為了一個生活安定、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國際化都市。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國際化都市,這一運動不僅在日本國內,在世界上也引起廣泛關注。韓國、法國、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都與大分縣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了交流。美國洛杉磯制定了「一村一品」節,路易斯安那州開展了「一州一品」運動。馬來西亞、菲律賓開展了,「1KIP」運動,印度尼西亞也推出了「東爪哇一村一品」標記的咖啡。
「造鄉運動」不是「完全回歸農村時代」,而是「從生長的地方尋求文化的根源」,思索如何面對未來,向「現有的高度物質文明、缺乏人性的生活環境挑戰」。因此,它強調固有資源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對過去的推倒重來和大量投資搞新的工程建設,而立足於在自身基礎上,強化自身文化特色,一村借一品揚名,從而使地域文化得以發揚、保護,旅遊業也隨之興起,使日本的傳統工藝文化得到了良性的發展。造鄉運動的宗旨是在現代高度物質文明、缺乏人性的生活環境感同身受的基點上力求從過去生長的地方挖掘和汲取符合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一種文化源泉,而一村一品則是在造鄉運動的主旨上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工藝文化的發揚光大和推陳出新的一種手段。前者是一種文化的倡導,後者是一種產業的開拓和具體的結果。盡管一村一品的動機是尋找新的產業的可能性,在有些地方不像預料的有效或成功,但是對於傳統產業的開發和工藝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鑒於當時的實際狀況,在手工產業形成一定氣候之前,從政府和社會給予支持和扶助,尤其是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並重視市場培育、行業管理和區域協調等,在這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總體而言,造鄉運動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探求和開拓傳統工藝文化保護和延續的途徑,摸索一條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化為現代所需的產業和文化資源,並重新確定其功能和地位的實踐運動。從宏觀角度上看,造鄉運動所體現的是一種經濟學和文化學的意義,它既是生產產業的,又是文化產業的;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作為經濟學方面的意義,在於它開辟了地方產業的潛力,生產出了具有特色的生活文化產品,取得了經濟效益,使地方民眾獲得了實現富裕的可能性;而作為文化學上的意義,在於它是一次全面發掘、保護、發展民間工藝文化的運動,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藝術的再建設運動,而對於這種文化的建設,可以使參與者和本土獲得榮譽感,並從這種來自地域的和身邊的文化傳統中獲得精神上的依託與享受。

日本笠間燒個案借鑒:
笠間燒是對笠間陶瓷或陶業的一種稱謂,它是以日本茨城縣笠間市這一地名而命名的。笠間燒從日本江戶中期的永安年中的陶工廠開門窯燒陶瓷起,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從日本明治維新引進西方先進的產業技術,倡導工藝的產業化之後,笠間燒產品由於缺乏產地特色,從而受到不小影響。笠間燒完全是作為國內自用的陶業,所產陶器產品為一般市民的生活所用。並且,笠間燒屬於地方性的工藝,地域性強,不像有的產品可以在其他異地生產。另外在笠間燒產地,陶業是唯一產業,不像有的地區,除了陶瓷外,還有漆藝、織染、金工等其他傳統工藝產業。笠間燒產地所生產的粘土是少量的、有限的,不適合大量生產的需要。在此地沒有很大的陶業或陶瓷公司,幾乎全是小作坊,故而生產方式不是工業化、工廠式的、或機械化的、注漿成型的,所生產的產品都是手工製作。
直至二戰結束後,大部分笠間燒窯址已經停業甚至消失,僅剩下14家作坊還堅守,整體呈現十分衰落的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笠間燒的發展和振興成為了當地業界的重要課題。笠間燒的業主們邀請當時的鄉土產業笠間地區委員為以及產業同志會進行商討,請求在原地設置以振興笠間燒為對策的指導機構。在昭和23年(1948)設立了茨城縣陶瓷產業指導所。該所的基本工作包括:
1、進行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開展國內外以及笠間燒產地間的活動;
2、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研究,提供從業者相關的產業信息;
3、進行陶瓷相關的粘土、釉葯等材料試驗,開發新材料,並將研究成果向產地公開;
4、進行燒制試驗,探索新的工藝技術,提供陶業者進行生產和進行創作的新工藝;
5、指導所有一流的陶瓷設備、設施,可供陶業者學習並利用;
6、指導所有完善的實驗室和展示室,可向陶業者開放,利用展示室進行展覽交流活動;
7、舉辦講習會、研究會以及設計創作的研討、普及活動;
8、指導所有大量的圖書和資料以及技術情報,可向公眾開放。

除了陶業指導所這一官方組織外,由產地陶業者組成的「笠間燒協同組合」也在笠間燒振興發展中起著作用。該組織的基本理念是:發展和振興作為「傳統工藝品」指定的笠間燒,組合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將這一傳統工藝不斷延續下去。開展的工作有:
1、培養後繼者,在笠間燒協同組合中進行有關傳統技法和設計的各種研修或研討會;
2、以提高相關技術,改善產品質量;
3、進行新技術新材料的調查、實驗、分析、研究;
4、進行相關的交流活動以及生產製作方面的互助活動;
5、組織相關的展示、展銷活動。例如,每年5月上旬,在笠間藝術森林公園的競技廣場舉行「陶火節日」即春季陶器展銷會;每年10月的第二周在笠間工藝行會舉行秋季陶藝展覽會。每年11月上旬,在笠間藝術森林公園的競技廣場舉行以笠間燒為中心的本地所產物產的展銷。
從笠間燒的現代發展狀況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具有200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產地,在日本現代化的進程中,其原有的產業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是積極主動地尋找在現代環境下的一種生存方式,通過對產地原有的材料的技術改造和工藝的開拓創新以及新產品的設計開發,積極適應發展中的市場需求,獲取產業在經濟上的成功。不僅如此,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其文化的意義在振興和發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顯現,從業人員結構呈現多元性,有傳統的工匠,有新興的工藝家,還有前衛的藝術家。他們共同依託於笠間燒產地,各自製作和創造著不同的產品,作為一個陶瓷基地,陶瓷產業指導所主要發揮三方面的作用:
1、 作為與生活使用密切相關的產品生產基地;
2、 作為現代陶藝作家的創作設計基地;
3、 作為培養後繼者以及提供一般大眾製作體驗的基地。
笠間燒已經具備了某種活性存在的基本條件,它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融入現代生產和生活中。
目前,笠間燒已成了一個寬泛的陶業產地的代名詞,變成了一個陶瓷產業生產、工匠製作生活用品、藝術家進行陶藝創作、業余愛好者進行學習體驗的一個綜合的陶瓷基地。盡管所製作或創作的物品各有不同,但都秉承一個基本原則,即倡導手工製作,強調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同的、富有個性的。從笠間燒二戰後的發展情況看,可謂是一個傳統手工藝品產業振興比較成功的案例。

4. 日本有哪些傳統工藝品

1、岐阜提燈

岐阜提燈,因其產自於日本岐阜縣而得此名。據「岐阜志略」記載:岐阜提燈誕生於十六世紀,德川三代將軍時期用來進獻給幕府的。由於生產者不多,經濟以及交通的不發達,其一直未能在全國流行,直到明治時期。

2、寄木細工

寄木細工是通過各種樹種的組合,並利用其顏色的不同來描繪出各種各樣圖案的一種木工技藝。其中,神奈川縣箱根的傳統工藝品尤為有名,有至今兩百多年的歷史。箱子上貼著的不是裝飾紙,而是木薄片。

3、茶筅

茶筅隨著宋代飲茶文化的東漸而落戶日本,經過日本茶藝師的改進,已成為日本茶道中不可缺少的茶具,茶筅在日本也稱為茶筌,在日本傳統中,茶筅需純手工精製,這樣既能體現制筅大師的高超技藝和茶筅價值,同時也表現了對抹茶茶道的敬重。

4、團扇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香川縣丸亀就是團扇的主要生產產地,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丸亀團扇」的特點之一在於手柄和骨架皆出自於同一根竹片。隨著時代的發展它不斷融合與吸收各種扇面元素,如今已佔據了日本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一億件以上每年的生產量)。

5、黑谷和紙

日本,京都北部的綾部市,黑谷和紙並誕生和發展於此,距今有800多年歷史。黑谷和紙,一種質朴至美的傳統手工抄紙,並作為純手抄和紙的產地聞名於世。

5. 日本古代的手工藝設計的發展情況如何

日本古代的手工藝設計極為發達,和其整體文化藝術的發展相一致,它在借鑒、吸取中國、朝鮮等鄰近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面貌、風格與體系。

6. 日本有什麼特色產品

(1)數碼照相機和數碼攝像機
富士、柯尼卡、索尼、JVC、松下、東芝、奧林巴斯。(這些公司均出資支持日本右翼修改
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和侵華史實。)
推薦替代品牌:中國聯想、韓國三星

(2)汽車
本田、豐田、鈴木、日產、三菱。(這些公司是日本重工業的支柱,也是日本主要武器裝備
製造商,他們壯大就是日本軍事工業的壯大。)
品牌大致如下:豐田_TOYOTA、威馳_Vios、風度_Cefiro、本田_HONDA、尼桑_Nissan、途樂
_Patrol、馬自達_Mazda、日產_Nissan、佳奔_Urvan、三菱_MITSUBISHI、藍鳥_Nissan、陽
光_Sunny、十五鈴_ISUZU、宏達_HONDA、奇駿_X-trail、鈴木_SUZUKI、凌治_Harrier、碧
蓮_Civilian

推薦替代品牌:
低檔品牌:福萊爾、吉利
中檔品牌:紅旗、大眾、現代、別克賽歐、菲亞特、斯科達等
高檔品牌:中華、賓士、寶馬、奧迪等

(3)電器類
JVC、松下、東芝、卡西歐等
推薦替代品牌:
長虹、海爾、TCL、春蘭、廈新、格力等

(4)餐飲類:
吉野家(連鎖快餐)、味千拉麵等。日本人的食品中看不中吃,不說也罷。
推薦替代品牌:
韓國燒烤等

(5)計算機類
東芝、NEC、SONY
推薦替代品牌:
聯想、金長城、方正、IBM、DELL等

(6)手機類
松下、索愛、NEC、京瓷
推薦替代品牌:
夏新、波導、TCL、康佳、聯想

(7)家用電器及辦工器材類
索尼SONY、佳能CANON、JVCTDK、松下_Panasonic、卡西歐_CASIO、建伍_KENWOOD、愛華
_aiwa、精工_SIEKO、尼康_NIKON、日立_HITACHI、兄弟_Brother、先鋒_Pioneer、東芝
_TOSHIBA、八重洲_YAESU、阿爾派_ALPINENEC、百樂NTT、美能達_Minolta、斑馬
_ZEBRAKDDI、奧林巴斯_Olympus、蜻蜓_DragonflyDoCoMo、夏普_SHARP、富士通
_FUJITSUTUKA、愛普生_EPSON、美上美_MITSUMIJ-PHONE、理光_Ricoh、京瓷_Kyocera、柯
尼卡_KONIKA、三洋_Sanyo
推薦替代品牌:很多,略。

(8)化妝品及日常洗化類
資生堂_SHISEIDO、DHCMILD、花王_KAO、獅王_LION、詩芬_sifone、碧柔_Biore、多芬
_Dove、樂而雅_Laurier、高絲_KOSE、naturgo
推薦替代品牌:很多,略。

(9)煙酒及食品等
柔和七星、明治食品、四洲食品、麒麟啤酒、午後紅茶LUCIDO、朝日啤酒、BOSS咖啡、日清
食品、日本酒、雪印食品、Suntory茶、味千拉麵 推薦替代品牌:很多,略。

(10)服裝等
美津濃_MIZUNO、愛斯克斯、日高_NIKKO、華高青山洋服(服飾)
推薦替代品牌:很多,略。

(11)百貨
伊藤洋華堂_Ito、Yokado_成都、華堂_Ito、Yokado_北京

(12)綜合
立邦油漆_NIPPON、TOTO衛浴、富士膠卷、FUJIFILM、松本電工、愛眼眼鏡、精工眼鏡、橫
濱輪胎、第一生命(制葯)、武田葯品、太田胃葯、森永化工、OKI(針打)、 野尻(眼
鏡)、 伊都錦

7. 中國的手工藝品在日本最暢銷的有哪些

沒啥特別暢銷的,因為,這是旅遊紀念品,日本遊客在旅遊地可能會買,在日本買它們就很少。

8. 日本古代手工藝設計的特色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具體而言,日本古代手工藝設計的特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島國的地理環境和單一民族風格對藝術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小島和大洋的獨特地理環境,使日本美術與設計既能長久保持自身的本色,又能隨時融入世界大潮。圍護四周的大洋構成了阻擋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又形成向外學習、向外擴張、向外貿易的坦途。同時,彈丸小國以及單一的民族結構又造成了日本民族高度的內聚力和文化藝術發展的驚人的延續性。雖然就文明以及藝術設計的歷史而言,日本稱不上怎樣的悠久,但其發展的連續不斷的特點卻是絕大多數文明古國難以企及的,而文化的連續在和歷史發展的穩定性,無疑是有利於藝術設計活動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海島的獨特氣候以及地理環境,培養了日本民族對自然的敏感性。自然主義成為日本藝術與設計的一大傳統特色。日本的文化與藝術較少過度的誇張與強烈的表露,而是傾心於一介小草、一片樹葉、一朵野花、一顆石子之美,它注重內在的含蓄更甚於外露的輝煌,追求洗練的高雅更甚於繁麗與奢華。日本美學更重視幽深、玄奧、清淡、靜謐的境界,倡導在凝神靜察中展現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戀和淡淡傷感。由中國傳入的禪宗思想更加強了這一特徵,禪宗思想影響下的工藝文化與設計風格在日本長期佔有主導地位。這種自然觀與美學態度對藝術設計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再次,日本傳統藝術設計的發展既受惠於對外來經驗、成果的借鑒與吸取,更得益於在模仿、借鑒基礎上的改良與創新。雖然日本上古文明時代的藝術設計曾經形成過自身的某些特色,但自從佛教傳入後,日本的藝術設計就受到了中國、朝鮮的強烈影響,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呈現「唐風一邊倒」的態勢。一方面,日本社會著力於改造文化地理環境的內部結構,以更好地接納外來優勢文化;另一方面,不斷改造外來的文化形式,使之化為自身發展的動力。可以說,日本的傳統藝術設計一直是在模仿、改造、創新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正因為如此,雖然日本藝術設計的源頭很多在中國與朝鮮,但是其發展卻往往是後來者居上,在眾多方面最終超過了中國、朝鮮等宗主國。

最後,藝術設計在日本文化中居於相當特殊的位置,日本民族對工藝的重視與推崇遠勝於其他的國家。日本民眾自古以來就非常尊重手工藝人與手工絕技,重視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實用品的創造活動。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普通民眾,往往都有某一方面的設計與工藝專長,這種工藝設計的廣泛群眾基礎是日本藝術設計順利發展的有力保障。同時,在日本,純美術與實用的藝術設計之間從來就不是涇渭分明的,藝術家同時也就是工藝家、設計家,即使他主要從事藝術性的創造,也保持著工匠般的執著。

9. 日本特色工藝品

那就太多了··如果是女孩子喜歡的東西。可以讓你的朋友去淺草買那種「人偶」(就是日本的特產是用木頭刻的小娃娃、擺在房間里很好)也很可愛的。送給女孩一定會很高興的。還有小巧玲瓏的鑰匙鏈、手機鏈什麼的。

閱讀全文

與日本的工藝品市場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萬5日元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03
中國人民銀行5月15日人民幣 瀏覽:340
傻人買什麼股票強 瀏覽:817
2016年1月1日外匯牌價 瀏覽:724
外賣小哥理財月入五萬 瀏覽:65
模模搭融資 瀏覽:813
天原管道價格表 瀏覽:783
適合女生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640
基金募集期會提前結束嗎 瀏覽:557
益盟操盤手分時圖資金線指標公式 瀏覽:556
謝克對人民幣匯率多少 瀏覽:354
看看貨幣基金 瀏覽:424
安泰豐貴金屬投資公司58同城 瀏覽:162
股票價格還有負的嗎 瀏覽:825
丹麥對人民幣匯率計算器 瀏覽:867
中國農業銀行外匯轉帳 瀏覽:214
今天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50
南京商廈古今內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1000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