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機構研究報告專業些
這是最近的研究報告,僅供參考
中國石油(601857):業績下降在正常區間
展望二季度,我們測算公司在獲得財政100億元支持的基礎上,可以應付原油特別收益金的增加,但公司對於成本上升的趨勢必須非常重視。
對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可注入上市公司資產的繼續收購能夠增加公司的油氣產量和資源儲量。四川龍崗氣田等新資源的評估在三季度以後可望有結果。我們維持對公司長期穩定增長的信心,給予「謹慎增持」。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國內最大的石油開采企業
國內最大石油開采企業。原油探明儲量151億桶(含冀東南堡油田),佔三大石油公司原油總儲量的78%。天然氣探明儲量1.5萬億立方米,佔三大石油公司總探明儲量的85.5%。原油生產量8.3億桶,天然氣450億立方米。煉油能力9.4億桶,佔全國的37.7%。公司擁有加油站18630座。生產乙烯單體263萬噸,佔全國的26.6%。天然氣管道20590公里,佔全國的77.8%。
冀東南堡油田開發,保障了公司的發展。公司2006年末儲量為原油116.18億桶,天然氣1.5萬億立方米,相當於205.294億桶油當量。由於公司在冀東南堡發現油氣地質儲量當量為11.8億噸,如果按著40%的採收率計算,則相當於新增35億桶石油已探明儲量,增加了30.17%。
如果我們保守估計未來石油價格在80美元/桶左右交易,則公司原油業務的每股價值為15.03元;天然氣價格在1.48元/立方米的水平上,凈利潤率達到15%,則天然氣業務的每股價值為1.84元,開采板塊每股價值為16.86元。我們沒有考慮公司原油儲量的增加。但在這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公司近三年產量接替率都超過了100%,說明管理層在尋找資源儲備能力比較強。如在海外尋油、今後可能拓展到海域及老油田挖潛等。我們相信公司還會找到可觀的資源儲量的,公司價值會隨著資源量的發現而提升公司價值。
因此,在現在的基礎上,給出管理層在尋找新資源的能力的溢價,應該比較合理,幅度在20%左右很正常,則公司勘探開采板塊的交易價格應在20.23元。
估值及投資建議。我們認為公司勘探板塊應根據資源儲量價值定價,其它業務用PE定價。
綜合考慮,由於管理層發現新儲量的能力較強,油價已突破130美元/桶,短期仍將維持高位。如果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或提高成品油價格,我們認為公司股價的合理波動區間應為19.06-26元之間,現在股票交易價格為17.66元,低估,給與「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原油價格波動;新增儲量低於預期。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貳』 巴菲特當年如何分析認為中石油值1000億美元市值
我無法預計經濟將於何時復甦,也不知道市場將在何時出現改善。但今年以來,以中國為典型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卻快歐美一步,表現出了明顯復甦的喜人態勢。我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經濟政策,擁有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速度,對世界經濟的意義重大。
中國人每日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我們給他們一些紙片。當中國人想用這些紙片,例如幾年前來買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時候,卻發現這些紙片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中國每年的貿易順差達到2000多億美元,當他們發現美元沒辦法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他們會問,為什麼要出口美國,而不是自己用呢?目前中國出口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外需大幅下降,二是出口換來的美元面臨長期貶值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刺激內需,一可以彌補外需的下降,二可以避免美元大幅貶值的危險。
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很多人認為中國投資美國國債存在很大風險,只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中國的美元儲備就會越來越多。其實中國有多種選擇使用其外匯儲備,例如投資美國房地產市場、股市等等,而中國方面對於目前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任何美國以外的投資者長期持有美國國債都面臨美元購買力下降的威脅。不過,這對於中國來說雖然是個問題,但並不是最糟糕的問題。
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未來,中國的發展,只是剛剛開始,我會告訴所有中國人,活在現在這個時代里,比100年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機會經濟會不停發展,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會不停上升,在世界舞台上也越來越重要。去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真是難以置信的好,沒有人會比它更好,世界正在發現中國,中國也在發現世界。
我從未對中國股市發表過具體意見。我不是做預測股市走向生意的,我一貫的觀點是,如果市場下跌,它就比以前更有吸引力。我不預測股市,我只會在市場向下走的時候作出反應。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奇跡,很多中國人都對股票熱情很高。
我是在2002年春天的時候讀到了中石油的年報,我從沒問過任何人的意見,我當時認為這家公司值1000億美元,但它那時的市值只有350億美元。我不喜歡做事要精確到小數點三位以後,如果有人體重大約在300到350磅之間,我不需要精確的體重就知道他是個胖子。如果你根據中石油年報上的數字還做不了決定,那你應該看下一家公司。
我們應該向中國人學習,中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去年到大連,開車在周圍轉了45分鍾,看到這幾年新蓋的幾百家工廠,中國人正在開始釋放他們的能量。過去幾個世紀,中國人有能力,但體制不允許人做事,現在中國人的能量開始釋放出來了。
我不認為中國變富就意味著美國會變窮,對快速發展的中國過於多疑是瘋狂的做法。我們國家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問題怪到別人身上,前幾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時,幾百名國會議員投票譴責那項收購,我認為那簡直太瘋狂了,對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也是一樣。我們每年從中國進口那麼多產品,把那麼多美元運到中國,卻不願意讓中國拿那些美元來我們這里投資,我認為把中國當成別的國家經濟問題的替罪羊是個錯誤,中美關系有可能會緊張起來,這是我不願看到的。
『叄』 關於查找中國石油公司的分析報告,以及相關評論如題 謝謝了
【報告名稱】: 2005年一季度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分析報告 【關鍵 字】: 石油石化 行業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05年 【交付方式】: EMAIL電子版 【報告頁碼】: 52頁 【圖表數量】: 39個 【價格】: RMB 1000元 【訂購電話】: 全國24小時報告銷售電話:400-817-8000 〖描述〗 進入2005年,原油價格在經歷了2004年四季度的回落趨勢以後重新開始上漲,並再度達到50美元以上的高位,而市場反應則遠不如04年激烈,已經能夠接受高油價的沖擊。 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對經濟和行業帶來負面影響:2005年世界經濟的減速將使得原油需求增速減慢。2005年石化企業的生產成本明顯增加,一季度國際乙烯產能增幅明顯小於需求增幅。同時經歷了去年的高價位以後,大宗化工品維系高價格的能力逐漸減弱,行業持續高增長已略顯乏力,但預計國際石化景氣期在年內還將延續。 中國石油和化工業延續了2004年的高水平生產增長態勢,2005年一季度,國內石油和化工產品產銷兩旺,行業整體業績繼續加速增長。在預期國際油價回落的背景之下,國內石化類公司,由於行業狀況和產品供求因素各異,將呈現出各異的發展情況。煉油毛利繼續受政府限價影響而被壓制,一季度,中石油和中石化系統更加頻繁地調節成品油出廠價,但效果只是在零售和煉油業務不同環節中進行利潤分配。由於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主要石化產品的價格傳導具有剛性,另一方面由於國內較低的自給率,國內石化下遊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平穩發展時期。 目前國內市場石油和石化產品價格在不斷攀升,石化企業盈利水平仍在不斷提高,投資持續高漲,石油和化學工業仍將持續、快速向前發展,預計二季度我國石油石化上下游產品需求仍然旺盛,對石油的需求和高企的油價促使更多投資者投資於石油行業,2005年國內石化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勢增長,我國石化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目錄〗 2005年一季度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分析報告正文目錄 一、國際石油石化市場綜述 4 (一)國際石油和化工價格運行情況 4 1.原油價格再創新高 4 2.成品油價格繼續堅挺 8 3.化工產品價格小幅走高 10 (二)石油高價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1 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不大 11 2.石油價格長期高企使石油公司利潤大幅增加 13 二、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市場運行狀況 16 (一)石油石化產品產量回升,生產提速 16 1.原油生產快速增長 16 2.原油加工量適度增加 17 3.原油庫存保持穩定、汽柴油庫存有所上升、化工產品庫存減少 20 4.油品進口放慢,出口相對增加 22 (二)石油和化工產品價格高位盤整 24 1.石腦油出廠價格開始與國際同步 24 2.國內市場油品價格呈平緩上升走勢 25 3.化工產品價格逐月小幅上漲 26 (三)石油石化行業整體業績加速增長 27 1.產值穩定增長 28 2.產品銷售收入快速增加 29 3.利潤大幅提高 29 4.企業稅金增長較快 30 三、高油價對中國的影響分析 31 (一)高油價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有緊縮作用 31 (二)高油價對石油和化工相關行業的影響各異 32 (三)高油價對下游相關三大行業負面影響顯著 34 四、「非公36條」強化石油石化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 37 (一)政策通路 37 (二)民企聯合發展 38 (三)產業政策瓶頸探析 39 五、2005年國際石油價格分析和預測 41 (一)影響2005年油價的主要因素分析 41 (二)2005年油價水平預測 45 六、二季度中國石油石化市場預測 47 (一)石油石化產品需求保持強勢增長 47 (二)高需求拉動高增長,產品與投資結構趨向合理 50 圖目錄: 圖1-1 2004-2005年一季度國際市場主要原油現貨價格走勢 (單位:美元/桶) 4 圖1-2 1998-2004年油價增勢與世界GDP增長季度分析 5 圖1-3 2001-2005年1月俄羅斯原油出口量 6 圖1-4 美元匯率變化與油價變化的相關關系 6 圖1-5 歐佩克原油價格帶水平預測 7 圖1-6 歐佩克一攬子油價走勢(每日) 8 圖1-7 2004-2005年3月新加坡主要油品價格走勢 9 圖1-8 2000-2005年2月歐美原油和汽油庫存量 9 圖1-9 化工產品——中價國際指數變動趨勢 圖1-10 1995-2005世界石油需求年增長變化情況 12 圖1-11 2004-2005年1月國際煉油毛利水平 14 圖1-12 2004-2005年1月國際乙烯價格及毛利走勢 15 圖2-1 2005年1-3月國內原油生產增長趨勢 16 圖2-2 2005年1-3月國內成品油生產增長趨勢 18 圖2-3 2004-2005年1月國內外石腦油價格走勢 24 圖2-4 2004-2005年2月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 25 圖2-5 2004和2005年一季度化工主要子行業銷售收入分布對比圖 29 圖2-6 2005年1-3月份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分布 30 圖3-1 高油價對經濟的緊縮作用示意圖 32 圖5-1 2005年國際油價預測價格月度走勢圖 46 圖6-1 2005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9 圖6-2 中國石化產品消費增長趨勢 50 表目錄: 表1-1 一季度國際市場主要油品現貨平均價格表 8 表1-2 一季度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狀況 11 表1-3 1993-2003年主要石油消費國石油消費量 (單位:千桶/每日) 12 表1-4 2004年國際三大石油公司經營狀況 (單位:億美元) 13 表2-1 2005年1-3月全國油品產量 (單位:萬噸,億立方米) 17 表2-2 2005年1-3月全國主要石化產品產量 (單位:萬噸、億立方米、%) 19 表2-3 2005年1-3月全國石油銷售與庫存情況 (單位:萬噸) 20 表2-4 2005年1-3月全國主要化工產品銷售與庫存(單位:萬噸) 21 表2-5 2005年1-3月中國油品進口量值表 (單位:萬噸,千美元) 23 表2-6 主要石油化工產品海關出口統計情況 (單位:萬噸) 23 表2-7 2005年1-3月化工產品價格上漲 (單位:元/噸) 27 表2-8 2005年1-3月全國石油和化工各行業經濟效益完成情況 (單位:個、億元、±%)28 表3-1 油價對相關行業的影響程度 35 表3-2 高油價對相關行業的正負影響 37 表4-1 民營油企發展態勢 39 表5-1 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05年石油需求預測 (單位:萬桶/日) 44 表6-1 2005年一季度石化相關行業投資狀況 48
『肆』 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變化狀況分析
從中國石油進口量與國際油價的關系角度分析,可以了解中國石油進口的經濟安全性。這只是一個方面,而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狀況更能說明安全問題。
中國從1993年起成為需要依賴石油進口來滿足國內對石油能源產品需求的國家。到2002年的10年間,石油進口依存度當年達到25.13%,之後的增長速度更快,8年後的2010年增長了近1倍,見表6-8和圖6-7。
表6-8 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變化統計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2012。
表6-9 2015年中國進口量值概算單位:108t
通過計算,這11年和近6年(2005-2010年)的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年平均值分別為41.39%和45.27%。再依據不同的機構對中國石油需求量的預測值,可以計算出其進口量值,見表6-9。數據顯示,到2013年中國凈進口石油量在(2.33~2.55)×108t。
有學者認為,如果中國石油進口量為需求總量的40%(即依存度為40%時),而且石油占總體能源消耗的25%時,石油供應中斷比例不同條件下,GNP增長率將減少[112],見表6-10。
表6-10 中國石油進口供應中斷經濟損失預測
(據參考文獻[127])
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2000年至2009年間,中國石油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平均值為20.29%,因此可以推算出,如果進口石油量中斷50%,那麼會導致GNP的增長率減少6.05%~6.61%,其經濟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由此可見,目前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狀態給中國石油市場和國家經濟發展埋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綜上所述,無論從中國進口石油供應國的地理分布,還是供應國供應安全彈性;無論從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中國進口石油帶來的經濟安全系數降低,還是凈進口量數額來看,其安全性問題依然存在,對其進行更深入、系統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伍』 1992年-2012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統計
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局
『陸』 中石油股票基本面分析
1、公司是我國油氣行業佔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公司擁有大慶、遼河、新疆、長慶、塔里木、四川等多個大型油氣區,其中大慶油區是我國最大的油區,也是世界最高產的油氣產地之一。
2、原油價格助推公司業績增長:2010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萬億。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天然氣等主要產品價格較09年都有大幅上漲,原油均價為72美元/桶左右,較09年上漲了35.3%。
3、勘探開發板塊貢獻利潤最大:2010年公司油氣當量儲量替換率為1.32,豐富的儲備資源量為今後長時間內保證油氣產量的穩定。今年公司將支出1718.00億元勘探開發活動,公司油氣儲量、產量將有進一步增長。
4、天然氣與海外業務快速增長。天然氣業務是公司的又一大亮點。雖然由於資源稅上升影響了一些收益,然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將使公司受益頗豐。此外,海外業務實現油氣當量產量102.3百萬桶,魯邁拉油田自2011年起開始回收成本。
5、增持行為是對公司自身價值的認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是對股份公司價值的認同,預期公司今年的業績為0.86元,相對於10.8元的股價,動態的估值不到13倍。此次增持,會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形成實質性的正面影響。
6、風險提示: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及成品油價格下滑;中國政府不能嚴格按照定價機制上調成品油價格。
很少有人投資這種大盤的,資金量大的話可以考慮。華人對此股,無人問津。
『柒』 中國石油股票分析報告
小胳膊(石油)目前難敵大腿(指數)
目前不具備上漲空間
『捌』 中國石油進口量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分析
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場。雖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樂觀地估計,目前全球可開採油氣資源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氣[42]。但是,因為油氣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稟賦的不均衡性,以及賣方市場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氣產品被國家壟斷,其銷售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受控於這些國家或其組織。那麼,價格變化規律也不例外。而油氣價格的波動將會給石油進口的成本管理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經濟風險增加。
另外,石油價格與國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據IMF公布的數據顯示,原油價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會減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國際價格較2004年上漲42.1%,世界經濟因此減緩了0.8%[48]。因此,說明油價的波動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戰略油氣儲備的價值。另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化趨勢,這將關繫到中國石油進口的經濟安全性。
1.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分析
近30年來,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變化波動很大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980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交易價格總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的同時,還具有明顯的其他特徵。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價格差別較大的同時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報告中公布的數據來看,4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價格,即迪拜(Du)、布倫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薩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們分別代表著中東、歐洲、非洲和美洲地區的石油交易價格。基本呈現前者的石油交易價格最低,西德克薩斯價位較高的規律。但是,2005年以後福卡斯取代了高油價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薩斯取代了低價位地位(圖6-3)。這與該地區的石油需求狀況和油質水平掛鉤,2007年後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世界各地石油交易價格差從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時,也應該看到美國的頁岩氣的開發利用,這個石油資源替代品對其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
續表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註:平均進價由進口量與金額計算而得。
圖6-6 中國進口原油平均價格與國際油價比較(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石油進口量增加時國際油價就上升,當然這本身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這個現象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加大,國際市場就會提價;另一個方面也可以認為中國的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已經有了影響的力量。前者對於中國發展經濟,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等都為威脅因素,後者則說明已有了影響市場的機會。所以應該想辦法採取措施,抓住該機會,以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際名聲的提高。
『玖』 中石油年報的一點疑惑,
這兩項就是說在某些地方已知探明的可以開採的原油或天然氣並且在相關地方已經有設施可以進行開采使用的原油或天然氣資源的一個數據量。
還有上面還會有一個原油探明儲量和天然氣探明儲量都比下面的相對應的探明已開發的數量大,原因就是有部分儲量雖然是被探明了,但是相關的儲量還未有開采設施的配合開采,導致暫時不能有效的開采使用。
註:同比增減那一個百分比除外,這是一個數量的比較,計算口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