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央行會降息
央行周一宣布降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這次降息的決定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出的?是否意味著我們從緊的貨幣政策從此調整了方向?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降息嗎?就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他認為,降息只是早晚,以及幅度的問題。
李揚:降息還將持續
(主編:張凱華 記者:鄢聞余 攝像:李慧、樊金鋒)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降息,央行周一宣布降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這次降息的決定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出的?是否意味著我們從緊的貨幣政策從此調整了方向?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降息嗎?就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他曾經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在九月十三號,李揚接到緊急通知去央行開會,討論的話題就是當前該不該降息,兩天後,也就是九月十五日,央行宣布降息,我們來聽聽李揚對這次央行會議的揭密。
就在中秋節的前一天,李揚接到央行的通知,進行一個小范圍的通氣和討論會,事後證明,就在那次會議之後,央行的出台了降息的措施。
記者:「通知開這個會是不是臨時通知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是臨時通知,它這個會是一個非常小范圍的一個會,開就是三個小時,主要就是央行副行長,還有貨幣政策司司長,通報了一下情況,然後大家交流了一下看法。」
記者:「那對於降息本身是否有一個爭議呢?」
李揚:「基本上就是與會者沒有爭議,大家都覺得是該動了,因為,自從從雙防轉變為一保一控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降息其實已經是題中應有之意了。」
記者:「只是早晚的事情。」
李揚:「只是早晚,以及幅度的問題,這次是兩條線在採取措施,降息是就是價格的這條線,這個下調法定準備金率是數量這條線,這雙線並行並用,那麼表明我們還是希望這個給社會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
央行宣布2008年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但是仔細比較其中長短期貸款,其下降幅度卻是不一樣的,一年期貸款利息下調0.27由7.47下降至7.20,但是三至五年期貸款利息只下調0.18由7.74下降至7.56,五年以上期貸款利息更只象徵性地下調0.09僅僅由7.83下降至7.74;相比之下,短期貸款的下調比例比較高,六個月期貸款利息下調了0.36,由6.57下降至6.21;與此同時六大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也沒有在下調的范圍之內。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調整,都是基於同樣的考慮:那就金融當局認為,一方面有更多的資金讓中小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拿到貸款,同時又要兼顧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對於投向固定資產房地產等長期貸款還不能放鬆。
記者:「你怎麼看待這次降息?它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李揚:「這次降息如果就它的這個實際能夠發揮得就所謂真金白銀來說,應當說不多,這個對於比如存款准備金率對於我們已經高達17.5的法定準備金率來說,降一個點那是還是比較小的。」
央行2006年4次提高存款准備金,07年10次08年4次提高存款准備金,每次的提高幅度都在0.5個百分點,那麼相對於這么頻繁和急劇的提高力度而言,這一次的下調幅度是很小的,同樣,利率下調平均0.27個百分點,調整幅度也並不大,但是「二率」的同時下調,是當局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力度向外界釋放一種信號。
記者:「降息本身這個二率都下調,這個是比較有力度的,也希望它是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那這個明確的信號是什麼?」
李揚:「明確的信號就是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重要性提高了。」
記者:「那這個信號是不是同時也意味著貨幣政策就此改變?」
李揚:「還不能這么說,就是很少提了,我覺得大家應當能夠比較正確的這裡面的信息。」
央行的降息和華爾街風暴有沒有直接關系?
就在央行九月十五日宣布降息之前,美國華爾街爆出爆炸性新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林證券被賣,那麼,央行的降息和華爾街風暴有沒有直接關系呢?
記者:「為什麼會在現在的這個一個時候作出這樣的一個降息的決定?」
李揚:「降息這個決定,就是新的數據8月份的數據已經公布了,現在總的情況還可以,但是看起來下滑的趨勢進一步延續,因為這個背景就使得我們採取政策,採取政策措施就有了必要,時間點上我覺得可能兩個因素,一個就是通常政策採取都是在休假時,大家一恢復工作馬上這樣一個新的政策就發揮作用,這個取得這樣一個時候,就恰好和中秋相吻合,在那個期間那恐怕是一個偶然,再有一個就是美國的事情。」
負債超過6130億美元;第三季度巨虧39億美元;短短九個月股價從60美元跌至兩美分,狂瀉95%;這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宣告了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壽終正寢,同樣曾經位列美國五大投行之一的美林證券,也以440億美元的價格「賣身」給美國銀行。
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一家破產,一家被賣,這個消息如同重磅炸彈,不僅震動了這個華爾街,也帶來了全球的「金融海嘯」,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當天,美國股市一開盤,道瓊斯指數就暴跌300點,而受美國股市下跌的拖累,在剛剛過去的幾個交易日中,加拿大、巴西、秘魯、墨西哥、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中國香港的股市紛紛應聲下跌。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坦言,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大。
記者:「那現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這個降息是不是也跟這個美國的雷曼沖擊事件有一定的關聯?」
李揚:「我覺得應當有一定的關聯,因為這個事件太大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中央銀行也需要在自己的政策行為上表示一個態度,就表示我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保證中國的實體經濟健康穩健持續發展,那麼在這個基礎上,防範金融部門發生問題所帶來的不利沖擊。」
記者:「那在討論降息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人提高了雷曼兄弟事件?」
李揚:「當然會,這個有關,他自然是作為一個討論,如果是解決這個經濟過熱的話,行動可以稍微緩一些,但是解決危機,特別是認識清楚危機的時候要離開採取行動,我覺得這樣一個原則,在這次降息的動作中,還是體現了。」
記者:「那包括格林斯潘也說這個雷曼兄弟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
李揚:「對。」
記者:「那這個事情對我們中國來說,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李揚:「這個它的直接的雷曼這個事件直接對我們的影響我覺得恐怕就中國目前這樣一個金融資產總規模,我們GDP總規模而言,它還是不算太大,但問題是那樣一種心裡的沖擊是很突出的。」
李揚認為,投行的倒閉,不同於銀行的倒閉,銀行一旦倒閉就會影響到所有支付、清算系統;也就因此影響到實體企業和個人的直接利益,並由此引發擠兌風潮和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投行則不同,這可能也是美國政府目前既沒有出手援救雷曼,也沒有宣布降息的重要原因。
李揚:「銀行它是這樣的,老百姓拿不到錢了,要擠兌,而投資銀行,說實話,損失的還是那些大亨們,那些投資者,那些投機者的,或者損失的是機構,它對於普通百姓還是有些距離的,這個我覺得是不同的。」
記者:「那您看它對這個雷曼兄弟事件對於我們的這個銀行有多大影響, 銀行都持有這個雷曼公司上百億美元的產品,它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
李揚:「影響,我就說就是在真金白銀這個存在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據我所知我們貨幣當局,外管局可能是沒有持有這樣的東西,所以問題不太大,那麼大家可以換算一下上百億美元的的產品出了一些問題,他還不是說血本無歸,也還是走到最後,還是有一些剩餘,相對於我們這個現在是幾十萬億的銀行資產,相當於我們這個上萬億萬的這個利潤來說,恐怕也還是,就是說還在我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幸好這個設施,如果說中國這個開放這幾年步調很快,如果讓我們延續個一兩年,很可能問題會更多。」
記者:「那這個規模就很大。」
李揚:「那是那就不是規模了,因為我們現在這兩年在鼓勵外匯走出去,而這兩年我們對銀行改造,銀行注資,都是用美元注資,美元注資而且美元有一個條件,就不允許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它都必須在國際市場上找投資,國際市場上大家現在都說美元不好,那麼大家你設身處地想一想,美元不好買什麼,買歐元,歐元眼見著就不好了,買日元,日元從來就沒好過,這個你買什麼,俄羅斯,你買這個拉美,買印度,這個顯然比較下來,還是美國的好一點。
然後美國的沉澱無非就是那麼些種類,最好的是國債,但是覺得收益低,然後機構債,兩防的機構債,機構債也出事,那麼機構債不行,商業級的公司股票,這樣排下來,實際上是挺不得以的時期,當然這個事情是因為長期的美元霸權造成的,我覺得就是咱們公眾對這個事情在做分析的時候,多一點怎麼說,理解,因為,如果,咱們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把你放到一個企業,你拿這么多錢,這些錢如果不允許國內換成人民幣來用的話,你的選擇未必比他好,你可能也只能這樣一種選擇。」
記者:「為什麼這些錢不能在國內換成人民幣呢?」
李揚:「國內,換成國內就是國內通貨膨脹,是吧。」
記者:「貨幣量那麼多了。」
李揚:「對,貨幣量,就輸入性通貨膨脹,這個宏觀調控其實是一個不可能有結果,只是一個次優,甚至是次次優,因為它要考慮更多綜合的因素。」
雷曼破產、美林被買,一時間令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為了維護動盪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場,全球各大央行開始緊急聯手採取行動,美聯儲緊急籌集了700億美元作為救市資金;英國央行以5%的基準利率向市場注資50億英鎊;日本央行向貨幣市場注資1.5 萬億日圓;澳大利亞央行向金融系統凈注資13億澳元;俄羅斯央行也向其銀行體系注資100億美元;瑞士央行宣布,將以1.9%的隔夜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已經開始密切關注金融市場的風吹草動,隨時准備啟動應急機制。
記者:「那您看那個雷曼兄弟的事情出來以後,像這個日本,澳大利亞,周邊的很多國家包括歐洲的央行都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安撫金融市場。」
李揚:「對,目前全世界央行在都一起採取措施,大家一起不約而同,其實我相信肯定是約的,因為主要央行之間是保持熱線暢通的,會經常溝通一下這個看法,然後互相通報一下這個做法,我想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就大家都認為這時候央行作為主要的宏觀調控當局應該有個態度,那麼現在重要的看法還是態度。」
記者:「那麼我們現在還有什麼進一步的措施?」
李揚:「也都是要看情況發展。」
李揚稱,一旦降息的動作之後,如果形勢進一步的向下滑去,那肯定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如果就這樣穩定住了,那麼,也許可以不採取這種措施。
李揚如何看央行的此次降息
央行的這次降息,引發了許多爭議,有人認為,從緊的貨幣政策將就此打住,以後我們將迎來一個更為寬松的金融環境,但也有人認為,這次降息只是為了應對華爾街的風暴,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就這一問題,我們再來聽聽李揚的看法。
記者:「一旦降息的動作之後,這個動作應該不是一個孤立的動作,後面會一連串這樣的降息的動作。」
李揚:「如果形勢進一步的這個向下滑去,那肯定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如果就這樣穩定住了,那麼,也許可以不採取這種措施。」
那麼,中國人民銀行掉頭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部分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會對樓市產生什麼影響呢?
有一種聲音認為,央行的這次調整,表明未來個人購房貸款環境將趨向於寬松,有利於恢復市場信心,有助於釋放之前被過度抑制的合理購房需求,是對自住型購房者的一大支持。
但也有房地產專業人士認為,此番降息雖然具備積極性的信號作用,但恐怕還難以撼動樓市低迷的預期,畢竟,央行此次下調利率是在央行連續9次加息、接連20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後的首次減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果。
經過計算,此次貸款利率調整後,5年以上貸款利率將由7.83%調整為7.47%,以利率下調15%計算,100萬20年期的房屋按揭貸款,貸款者將節省利息支出43240元,月供也僅減少180元。
記者:「那這種變化的話,會對房地產這個行業本身來說產生什麼影響?」
李揚:「房地產行業比較復雜,一個僅僅是一個向貨幣政策僅僅一個什麼是利率,僅僅是一個貸款,好像不能解決它的,我看中國房地產市場肯定是出了問題了,要想解決這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恐怕需要動大手術。」
在華爾街經歷了一個「流血的周末」之後,中國人民銀行減息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的消息馬上公布,然而,這並沒有對中國A股形成一個立竿見影的利好效果,在消息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就跌破了2000點整數關口,其中銀行板塊跌幅高達9.61%,在14隻銀行股中,工商銀行(4.04,-0.03,-0.74%,吧)、建設銀行(4.20,-0.03,-0.71%,吧)、招商銀行(14.36,0.07,0.49%,吧)、浦發銀行(12.80,-0.14,-1.08%,吧)等8隻跌停,其餘跌幅均在7%以上。
事實上,中國A股由牛市高點6124點起始,大盤下跌幅度已經超過70%,總市值蒸發了近20萬億,而2007年全國的GDP也不過24萬億元。在滬深兩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160隻個股跌幅超過了80%,兩市的平均股價已不足7元。
截至目前,中國A股市場,5到10元區間的個股有600多隻,超過了兩市個股總數的40%,為A股股價最為集中的區間,同時還有35%的個股分布在3至5元區間。對比A股歷史上的股價結構,上一輪熊市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的股價結構此番確只歷時一年。
記者:「對於我們的這個銀行有多大影響,因為我看到昨天的股市裡面,八大銀行沖擊跌停板。」
李揚:「影響我就說就是在真金白銀這個存在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據我所知道的,那麼中國股市的反應應當說是一個很自然的這個符合全球趨勢的反應。」
記者:「那現在那個現在調整的這個貸款的那個基準利率還只是貸款的那一部分。」
李揚:「對。」
記者:「那我們現在關心就是存錢的那個利息會不會進行調整?」
李揚:「對於和老百姓相關的這個利率,我們要慎之又慎,那麼鑒於現在依然是負利率的狀況,就是不動呢,可能不動更好一些。」
記者:「那麼只是下調貸款利息,沒有動存款利息會不會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
李揚:「那麼銀行的盈利模式就高度的依賴這個息差。」
記者:「對。」
李揚:「就存在差,現在中國在這個調整之前我們是3點幾,世界上是最高的,那麼,這樣的話,辦銀行好像就能掙錢,所以在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以來之後我們看到,全社會這個盈利水平都在下降,銀行反而是在增長,這樣一個格局,恐怕需要改變,如果我們利率市場化了,很可能息差會大規模的修改,那麼所以我猜測這么一個調整格局,也希望對於原先銀行高度依賴管制性的利息查來生活的這個格局,給一點改變,我自己是覺得是我們應當歡迎這個變化。」
記者:「有一定的空間,就准備提出那個貸款,這個存款的這個利息有沒有差?」
李揚:「當然現在問題還是相當復雜,我們從這個美國的情況來看,金融部門看來不能讓它出事。」
半小時觀察:
盡管中國經濟面臨著極為復雜的形勢,但是決策部門依然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從「雙防」到「一保一控」,就是要讓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從「雙率」的下調,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政府有關部門依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採取的一種積極應變措施,它必將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⑵ 誰知道武漢哪個超市或者市場有賣活的新鮮雞尾蝦
1】歷史資料:滬市大盤市場平均市盈率----滬市上市公司平均股價----
滬市大盤市場平均市盈率----滬市上市公司平均股價----後市大勢分析
1994.1.20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盤見所謂777"鐵底"---後照樣無情跌穿---平均股價12.06元
1994.7.29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盤見歷史大底325點---大熊市結束---平均股價4.24元
1994.9.13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盤見階段頂1052點---平均股價13.91
1995.2.7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盤見階段頂926點---平均股價7.14元
1996.1.19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盤見歷史大底512點---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盤見短期階段頂1258點---平均股價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盤見歷史大底855點---平均股價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盤見階段大頂1510點---大熊市開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25點---平均股價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盤見階段頂1422點---平均股價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43點---平均股價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盤見階段頂1300點---平均股價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47點---5.19行情爆發---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盤見中級調整頂1756點---平均股價14.1元
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盤見大底1341點---2.14行情1爆發---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10.96元
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盤見1770創出1756歷史新高---平均股價13.68元
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盤見2114階段短期的頂---平均股價16.4元
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874點---平均股價15.06元
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盤見階段高點2131.98點
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893點
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盤見歷史大頂2245點---大牛市結束---大熊市開始---平均股價17.51元
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339點
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盤見階段高點1748點----平均股價12.69元
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311點
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盤見階段高點1649點
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盤見階段底1307點---平均股價7.46元
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盤見階段中級頂頂1783點---熊市開始---平均股價10.17元
2005.6.6平均市盈率15.42倍----大盤見歷史大底998點----大牛市開始---大熊市結束---平均股價4.77元
2006.7.5平均市盈率23.31倍----大盤位於1757點
2007.2.27平均市盈率35.25倍---大盤位於3049點---平均股價9.91元
2007.5.29平均市盈率36.4倍----大盤見階段高點4335點---平均股價18.31元
2007.6.5平均市盈率31.1倍---大盤階段性大底3404點---平均股價14.55元
2007.10.16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盤位於6124點---平均股價20.16元
2007.11.6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44.53倍---大盤位於5536點---平均股價17.9元
⑶ 最近幾年的股市點數
滬深股市14年全景 1994.1.20大盤見所謂777「鐵底」後照樣無情跌穿,平均市盈率35.28倍,平均股價12.06元 1994.7.29大盤見歷史大底325點,平均市盈率10.65倍,平均股價4.24元 1994.9.13大盤見階段頂1052點,平均市盈率33.56倍,平均股價13.91元 1995.2.7大盤見階段頂926點,平均市盈率18.97倍,平均股價7.14元 1996.1.19大盤見歷史大底512點,平均市盈率19.44倍,平均股價6.17元 1996.12.11大盤見短期階段頂1258點,平均市盈率47.89倍,平均股價13.1元 1996.12.25大盤見歷史大底855點,平均市盈率33.62倍,平均股價9.44元 1997.5.12大盤見階段大頂1510點,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熊市開始,15.16元 1997.7.8大盤見階段大底1025點,平均市盈率38.17倍,平均股價10.43元 1998.6.4大盤見階段頂1422點,平均市盈率46.27倍,平均股價13.13元 1998.8.18大盤見階段大底1043點,平均市盈率38.83倍,平均股價9.96元 1998.11.17大盤見階段頂1300點,平均市盈率47.04倍,平均股價11.97元 1999.5.17大盤見大底1047點,「5·19」行情爆發,平均市盈率38.09倍,平均股價9.26元 1999.6.30大盤見中級調整頂1756點,平均市盈率63.08倍,平均股價14.1元 1999.12.27大盤見大底1341點,「2·14」行情爆發,平均市盈率48.75倍,平均股價10.96元 2000.2.17大盤見1770創出1756歷史新高,平均市盈率58.42倍,平均股價13.68元 2000.8.22大盤見2114階段短期的頂,平均市盈率63.73倍,平均股價16.4元 2000.9.25大盤見階段低點1874點,平均市盈率57.37倍,平均股價15.06元 2001.1.11大盤見階段高點2131.98點,平均市盈率63.01倍 2001.2.22大盤見階段低點1893點,平均市盈率56.83倍 2001.6.14大盤見歷史大頂2245點,平均市盈率66.16倍,平均股價17.51元 2002.1.29大盤見階段低點1339點,平均市盈率40.68倍 2002.6.25大盤見階段高點1748點,平均市盈率76.7倍,平均股價12.69元 2003.1.6大盤見階段低點1311點,平均市盈率42.18倍 2003.4.16大盤見階段高點1649點,平均市盈率36.14倍 2003.11.13大盤見階段底1307點,平均市盈率39.91倍,平均股價7.46元 2004.4.7大盤見階段中級頂頂1783點,平均市盈率38.81倍,平均股價10.17元 2005.6.6大盤見歷史大底998點,平均市盈率15.42倍,平均股價4.77元 2006.7.5大盤位於1757點,平均市盈率23.31倍 2007.2.27大盤位於3049點,平均市盈率35.25倍,平均股價9.91元 2007.5.29大盤見階段高點4335點,平均市盈率36.4倍,平均股價18.31元 2007.6.5大盤階段性大底3404點,平均市盈率31.1倍,平均股價14.55元 2007.10.16大盤位於6124點,見歷史大頂,平均市盈率47.04倍,平均股價20.16元 2007.11.6大盤位於5536點,確認熊市,平均市盈率44.53倍,平均股價17.9元 2008.9.5大盤位於2202點,平均市盈率18倍,平均股價7.5元
麻煩採納,謝謝!
⑷ 今年股市最底多少點
大盤破2000點 中小板到3000點 創業板跌破500點 才是真正的底部區域
現在平均股價13元。要跌倒08年的6元水平估計還需要半年時間
個人判斷 正確與否 等待時間驗證
⑸ 哪個軟體有A股平均市盈率K圖
都可以,是看你的交易軟體是哪個?
⑹ A股歷史上50倍以上的市盈率出現過幾次
【1】歷史資料:滬市大盤市場平均市盈率----滬市上市公司平均股價----
滬市大盤市場平均市盈率----滬市上市公司平均股價----後市大勢分析
1994.1.20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盤見所謂777"鐵底"---後照樣無情跌穿---平均股價12.06元
1994.7.29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盤見歷史大底325點---大熊市結束---平均股價4.24元
1994.9.13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盤見階段頂1052點---平均股價13.91
1995.2.7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盤見階段頂926點---平均股價7.14元
1996.1.19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盤見歷史大底512點---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盤見短期階段頂1258點---平均股價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盤見歷史大底855點---平均股價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盤見階段大頂1510點---大熊市開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25點---平均股價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盤見階段頂1422點---平均股價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43點---平均股價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盤見階段頂1300點---平均股價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盤見階段大底1047點---5.19行情爆發---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盤見中級調整頂1756點---平均股價14.1元
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盤見大底1341點---2.14行情1爆發---大牛市開始---平均股價10.96元
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盤見1770創出1756歷史新高---平均股價13.68元
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盤見2114階段短期的頂---平均股價16.4元
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874點---平均股價15.06元
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盤見階段高點2131.98點
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893點
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盤見歷史大頂2245點---大牛市結束---大熊市開始---平均股價17.51元
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339點
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盤見階段高點1748點----平均股價12.69元
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盤見階段低點1311點
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盤見階段高點1649點
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盤見階段底1307點---平均股價7.46元
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盤見階段中級頂頂1783點---熊市開始---平均股價10.17元
2005.6.6平均市盈率15.42倍----大盤見歷史大底998點----大牛市開始---大熊市結束---平均股價4.77元
2006.7.5平均市盈率23.31倍----大盤位於1757點
2007.2.27平均市盈率35.25倍---大盤位於3049點---平均股價9.91元
2007.5.29平均市盈率36.4倍----大盤見階段高點4335點---平均股價18.31元
2007.6.5平均市盈率31.1倍---大盤階段性大底3404點---平均股價14.55元
2007.10.16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盤位於6124點---平均股價20.16元
2007.11.6滬市大盤平均市盈率44.53倍---大盤位於5536點---平均股價17.9元 根據Wind數據的統計,從1994年至今的15年間,兩市A股平均市盈率(以上年年報為業績基準)為39.67倍,滬深300為30.22倍,其中,在1994年、2005年、2008年的市場底部,A股平均市盈率都低於過20倍,滬深300成分股在3次熊市的最低市盈率都低至15倍;而在1997年、2001年和2007年的牛市頂部,A股平均市盈率均超過60倍,滬深300的市盈率也超過50倍。
⑺ 對 現在的股票走勢如何看呢謝謝!!
1.首先目前不是底部,哪有中小板指創歷史新高的底部,哪有一周發8個新股的底部,如果是底部,底部將有18層;建議慎重,大盤很有可能已經進入4浪反彈的末期,面臨5浪下跌的風險。
2.大盤短線強勢,7月已經展開了一輪持續性比較好的反彈,但基本已經接近尾聲,從中線走勢看大盤仍不能過於樂觀,還會進行再次探底。理由如下:①平均股價高企,現在還有11元多,比歷史底部高一倍左右,百元股、五十元股眾多;②新股發行不斷,沒有哪個底部是在持續抽血中創造的;③.多頭不死,空頭不止,現在市場「見底、反轉、十年牛市」聲高起,看多者不少;④經濟面處於轉型開始,轉型不會一蹴而就,轉型沒有眉目前不會有牛市;
3.從目前趨勢看,自2319點開始,大盤是在進行下跌過程中的4浪反彈,爾後會有5浪下跌,然後形成一個中期底部,進行6124~1664的第二次反彈,(第一次是1664~3478,反彈幅度40%左右),這次反彈如果從1800到2100點啟動,反彈量度60%,應該可以跨越4000點;5浪結束是中線買入的時機.
⑻ 2008年股市大跌的具體信息
2008年,股市下跌=(本報昨日收盤)/昨日收盤*100%(計算值上漲,負值下跌)。
將樣本股票的日收盤價版除以樣本數權,得到一個簡單的算術平均股價。
簡單算術平均股價=(p1+p2+p3++pn)/n
道瓊斯平均指數是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平均價格指數。1928年10月1日以前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
本文假設A股市場的股票樣本為A、B、C和D,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市場的平均股價。如果將上述數字代入公式,可得到以下結果:
平均股價=(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8)6124點平均股價擴展閱讀:
股市下跌的原因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
⑼ 今天的股票會漲會跌
每日經濟新聞7月31日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A股此輪上漲只持續了約9個月時間,此時間寬度對此輪行情是不夠的;而剛剛翻倍的行情幅度,也沒有充分反映當前市場的上升動能,牛市已來臨,未來仍然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前日滬指3454點的高點是否會成為類似於2007年6124點的頂部,一位擅長技術分析的業內人士從技術面上將本次的3454點和6124點進行了全面的對比,最後得出結論,3454點時的量、價、時、空等均還不構成大頂部的條件。
成交量:巨量不是頂部
本次在7月29日形成3454點的高點,是在巨量中形成的,當天,滬市大盤成交高達3028.2億元,為歷史上單日成交天量,深市也成交了1329億元。
而在6124點形成當日,滬深兩市的成交量並不大,上海市場為1670億元,深圳市場為660億元,兩市相加尚不足7月29日當天的成交總額。
其實從歷史上來看,大頂部的形成,往往都不會是在巨量中產生,比如當年的2245點,當天的成交也並不是階段性的天量。
而在6124點高點出來之前,市場其實經歷了一次主動的縮量過程,這也表明,大頂部不會在一片人聲鼎沸中或是一片殺跌聲中出現,其中的邏輯很簡單,因為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出逃,大的機構主力必然跑不贏散戶,因此行情必然還有進一步的沖高過程,主力機構才可能如願地派發籌碼。
一天超過3000億元的成交,也許在今後一段時間都不會出現,但從歷史上見頂當日的量能來看,7月29日形成的高點,不會是本輪行情的最高點。
平均價:平均股價僅為6124點時的六成
只有當股價上漲到足夠的高度,才可能出現一輪深幅的調整,中期頂部才可能形成。
7月29日收盤,全部A股的算術平均股價僅為12.6817元,中位數為9.99元,加權平均價18.7078元。
而在2007年10月16日收盤,全部A股的算術平均價為20.0742元,中位數為14.33元,加權平均價29.9979元。
可以看出,當前市場的股價結構顯示,無論是算數平均股價、股價中位數,還是加權平均股價,都遠遠低於當年6124點當天的數據。
雖然目前的市場可能已經存在股價的虛高,但是與當年相比,依然難望其項背。
時間:牛市周期至少1年目前僅9個月
本輪行情中,出現了大量的翻倍乃至翻幾倍的個股,從實質上來看,這其實已經是一輪牛市行情。
但是,這輪小牛市行情,運行的時間並不長,從2008年11月啟動以來,至今僅僅運行了約9個多月的時間,還不足1年的時間。
對比上一輪牛市,行情從2005年6月見底,到2007年10月見頂,大盤運行了超過2年的時間,最終在6124點形成了大頂部。另外,從A股市場上任何一次大牛市的運行時間來看,從底部啟動到形成頂部,時間都在1年以上甚至更長,這也說明,A股僅僅在上漲了9個月的時間時,不具備形成中期頂部的可能性。
空間:牛市平均漲3倍 目前僅漲1倍
空間方面,大盤指數也不具備見頂的條件。
自去年在下探1664點後展開大幅反彈以來,大盤指數最高摸高到3454點,上漲幅度約1倍,雖然深成指的走勢更強,但也不過從5500點附近,上漲到了13000點附近漲幅也不足1.5倍。
而在6124點見頂之時,大盤其實已經從998點上漲超過了5倍,深成指則是從2500點附近啟動,最高漲到19600點,漲幅接近7倍,本輪行情中,滬市大盤指數和深成指的漲幅都遠遠未達到上一輪牛市的漲幅。
從歷史上來看,每一輪牛市中,大盤指數的漲幅都在3倍以上,甚至超過10倍(第一輪牛市從95點附近上漲到了1400點以上),因此,從空間上來看,3454點也不會是本輪行情的終點。
同步播報: 銀行擔當主力大盤昨收復3300點
經過周三的暴跌,周四大盤展開大幅震盪。滬指在下跌近50點之後,收盤強力上漲55.13點,銀行股、鋼鐵股、通信股,軍工股等輪番表現,推動大盤震盪回升,特別是銀行股,成為主力資金攻擊的主要目標,市場總算雲開見日出。滬指收盤報收於3321.56點,上漲55.13點,重新收復3300點大關。深成指上漲201.94點,報收於13272.53點。
雖然昨日大盤出現了反彈,但是不少投資者仍然擔心,這是否僅僅是短暫的反彈,3454點是否就是本輪反彈的最高點,接下來市場是否將步入中期調整?昨日記者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有公募基金經理,券商自營盤老總和券商研究員,他們一致表示,市場在調整之後依然會再創新高,個股行情也將非常精彩。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⑽ 指數,平均股價,市盈率比較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7fa3f0100gxym.html
1994年325點大底,平均市盈率10.65倍、平均股價4.24元。
1996年512點大底,平均市盈率19.44倍、平均股價6.17元。
2005年998點大底,平均市盈率15.42倍、平均股價4.77元。
1997年1510點大頂平均市盈率59.64倍、平均股價15.16元。
1999年1756點大頂平均市盈率63.08倍、平均股價14.1元。
2001年2245點大頂平均市盈率66.16倍、平均股價17.51元。
2007年6124點滬深兩市當天所有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71倍、平均股價22.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