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利率調整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
房貸利率優惠取消對樓市影響巨大
2010年的「國十條」,盡管其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對住房市場影響最大應該是住房的信貸政策,特別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政策。因為,對房地產開發商來說,特別是對於已經繁榮了多年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來源已經不是問題了,房地產開發商完全能夠從不同的市場融集到資金,只不過不同渠道其融資成本高低而已。
面對巨大的房地產泡沫,2010年「國十條」重新祭出了差別化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的大旗。比如說,第一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重提高到30%以上,按揭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自己風險定價;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首付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同,其按揭貸款利率為基準的1.1倍以上;禁止第三套以上住房的按揭貸款;禁止居民的異地貸款等。這些政策對住房購買者有新的市場准入、融資的杠桿比調低、融資成本增加等。但是,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在執行中兩個地方有彈性。一是對購買第一套住房者的利率沒有量上的規定,商業銀行可根據情況對信貸風險定價;二是對已經購買了的存量住房好像鞭長莫及。這樣的政策使房地產投資炒作者認為住房投機炒作仍然較大政策空間,住房市場的預期沒有改革,從而住房投機炒作迅速傳導到全國。比如,三四線城市的居民也看到住房投機炒作的有利可圖性而蜂擁進入房地產市場。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也在千方百計地利用這種彈性過度擴張個人按揭貸款。國十條宏觀調控的效果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目標,2010年國內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能夠繼續繁榮就與差別化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政策的彈性有關。
更是重要的是,按照當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同,它是一年一次的重訂貸款合同,因此,在2010年的個人按揭信貸政策變化的情況下,對現有存量住房的按揭貸款都會重新釐定貸款利率。比如說,取消7折信貸利率優惠、對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實行1.1倍貸款利率。如果這樣,2010年以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將全面重訂,利率將快速上升。但是2010年初,國內商業銀行是沒有如2009年住房政策出台之後讓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全面下降那樣在2010年初讓存量住房的按揭貸款利率全面上升。不過,由於央行差別化的存款准備金率政策出台又改變了商業銀行的行為。
據報道,目前不少地方的商業銀行開始全面調高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不僅第二套住房的按揭貸款利率按照現在的政策上升到基準利率1.1倍以上,而且即使是首套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有不少地方完全也取消7折優惠利率,甚至完全取消首套住房的優惠利率,讓其利率上調到基準利率以上。因為,通過存款准備金率可以讓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在一定的數量范圍內,從而使得商業銀行的可貸款資金減少。可以說,通過存款准備金率對信貸規模的收緊,商業銀行對住房按揭貸款的重新風險定價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說,國內商業銀行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進行區別性的風險定價,那麼這些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將全面上升,過度優惠的信貸政策可能成為歷史。如果說個人住房按揭優惠貸款成為歷史,那麼新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將造成巨大的沖擊與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調整也是不可避免。
Ⅱ 銀行利率下降對房地產的影響
一、銀行利率變動與房地產業的關系
銀行利率降低,信貸金額增大,貨幣供應量增長。當貨幣供應增長超過房地產商品對貨幣需要限度之初,作為貨幣需求者的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商品消費者和投機者,並沒有急於將多餘的資金用於投資或消費;但當貨幣供應量繼續增加,持幣者就會增加對房地產商品的投資或消費。在消費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這一過程可能導致搶購房地產的行為,推動貨幣轉化為房地產實物商品的替換過程。隨著房地產需求持續上漲,在短期內房地產供給剛性的影響下,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交易量不斷增加。由於價格的不斷上升導致現有價格嚴重脫離其實有價值,加快房地產經濟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階段。相反,如果貨幣供應增長低於房地產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求限度,就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現象,結果導致房地產商品積壓,空置現象嚴重。
二、銀行利率變動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
一般理論認為,銀行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反比例關系,利率升高時房地產價格降低,利率降低時,房地產價格上漲。其原因:一是當利率升高時,儲蓄、購買債券的收益增加,相對的房地產投資收益缺乏吸引力,投入的資金量大大減少,導致房地產價格缺少支撐力,結果必然價格下跌;二是由於利率升高,投資者運用的資金利息成本加大,而在物價沒有上漲的情況下,資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過合理的方式轉嫁到房地產價格上,房地產投資的收益大大降低,這時的房地產投資就不能說是理想的投資方式。而當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方面對資金的需求量加大,經濟開始振興,投入房地產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從而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目的是減少銀行貸款增長的趨勢,控制投資增長過快和經濟發展過熱。這必然將影響到銀行的信貸規模,抑制銀行貸款增長的勢頭。所以,首先波及的將是資金密集型、需要從銀行獲取大量貸款的房地產業。現在看來,從2006年開始頻繁採取的加息措施並沒有成功抑制房價上漲的勢頭。不過,由於購房貸款期限短則十年,長則二三十年,所以,未來利率的繼續調整,可能導致的「從量變到質變」的影響,即防止房價過快增長。
三、銀行利率變動對開發商的影響
目前,房地產開發商上市直接融資的還是少數。多數開發商還是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貸款實現間接融資。因此利率的變動導致開發商的財務成本增大,對其資金成本和利潤影響比較大。財務成本增加,還可能增加開發商資金周轉的困難,在招拍掛市場化出讓經營性土地的趨勢下,加息使得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概率進一步增加。此外,還有可能迫使開發商加快項目開發周轉期,有可能會減少盈利空間,降低價格,以規避項目建設、增加土地儲備的風險。加息意味著開發商的融資成本加大,貸款負擔加重,以開發商年貸款100億為例,在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以後,開發商一年增加還款2700萬。對於央行加息對目前房產市場的影響,大致分為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加息使得房地產市場開發成本加大,房價會隨之上揚:另一種認為,由於大部分房產開發商房產在建項目都存在貸款行為,央行加息使得開發成本加大,部分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可能會由於資金壓力,可能會採取降價的方式及早出售自己手中的樓盤。對於開發商,利率提高將加大開發商的成本,會加速地產行業的兼並、組合,中小開發商將更難生存。
四、銀行利率變動對購房消費者的影響
加息給中國百姓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但對購房消費者來說,加息會增加成本。一方面,對已購房者來說,加息增加了他們每月支付的購房成本,擠占他們的日常消費;另一方面,對潛在的購房者來說,購房成本的增長,又會減弱他們進入市場的慾望。特別是由於我國信貸消費剛開始,購房者從沒有體驗過利息波動對個人消費的影響,如果利息的波動,尤其是利息上升幅度較大時,消費者購房支出陡然上升,會導致潛在消費者對購房慾望的減弱甚至停滯,從而導致房地產業的蕭條,使整個經濟增長放緩。 目前,房價並非賣方決定,開發商不會貿然將其轉嫁給消費者,房價短期不會因此有明顯上漲;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雖然加息增加了購房成本,消費者可能放緩其購房步伐,但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對其影響甚微,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由於目前市場上許多銀行推出貸款優惠政策,因此短期來講,加息對市場需求影響不大,對房價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利率上升,由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會降低,資金也存在著從房地產市場流向銀行的趨勢。因此,整個房地產市場將形成一方面開發商開發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降低的狀況,從而達到擠壓房地產泡沫的目的。
Ⅲ 房貸利率上調對房價的影響有什麼影響
房地產市場與宏觀金融政策密切相關,利率調整對房地產企業、房地產消費者以及房地產業發展規模和房價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市場上房屋的供給與需求是決定房價上漲和下跌的基本力量。銀行將利率升高後,住房貸款利率會提高,房價在短期內受加息影響較小, 但未來房價增長將趨於平緩。
雖然利率調整並不能直接決定房價, 但卻可以通過控制房地產的需求和供給從而影響房價。上調利率對於購房者來說意味著購房支出的增加, 這實際上是央行在削減對貸款購房者的支持力度, 降低其購買力, 而購買力的降低必然會減少對房地產需求, 這種對需求的抑製作用將最終決定供給, 從而控制過高的房價, 產生積極的降溫作用, 使房價回歸理性。
Ⅳ 利率如何影響房價
央行突如其來的一紙規定,實行多年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即被取消,大多數購房者選擇的5年期以上的個人住房貸款,將由原優惠利率5.31%調高至貸款基準利率6.12%。
市民如何買房?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的專家對此作了詳解。
「新政策的出台,在抑制短期炒房投機行為的同時,對於還未買房和正在還貸的老百姓來說,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這位專家說。他分析,盡管央行允許各商業銀行可執行的貸款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9倍(即:5.51%),這表明今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將至少上調0.20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認為,與前幾年貸款買房的市民相比,如今買房的成本已大大增加。去年9月加息政策出台,5年以上的房貸從原來的5.04%上調至5.31%,增加了0.27個百分比,如今繼續增加0.2個百分點。以一套100萬元的房子為例,目前最低首付為3成,其餘70萬元用貸款,20年還清。在等額還款方式下,5.31%的利率,每月還貸額為4734.72元;取現今下限利率5.51%計算,每月還款額為4813.31元;而在標准貸款利率6.12%下,月還款額為5057.25元,每月貸款者將分別增加78.59元和322.53元。與去年9月以前相比,每月還款差額最大可達近430元。
從最近政府、央行出台的眾多金融政策來看,無論是補充公積金貸款金額期限增加、二手房一年內出售要繳付營業稅還是利率不斷的調整,總體是為了抑制炒房,確保房產市場穩步發展。因此對於老百姓來說,此時買房已無先前一天一個價,房價瘋狂上漲的危險,當然,還有可能享受到略有下調的好機會。農業銀行的理財專家建議,還未購房者或已貸款購房者,對於房產現狀一定要清楚認識,因人而異,選擇最佳方案。
對於已貸款購房者,按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逐年調整」的原則,從明年1月1日起才實行5.51%的新利率,大半年的緩期,已貸款者可仔細計算一下以目前的收入和投資收益是否能承擔得起0.2%的上調利率。可選擇部分或全部提前還貸,理財專家提醒市民,部分提前還貸只能一年一次。當然,如果手中有3%-5%收益率的投資項目,每月增加近百元的還款利率還是影響不大。
理財專家認為,房貸利率的不斷上調,對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出生的這一批人購房影響比較大。目前,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的年輕一代相繼進入結婚年齡,即使收入佳,而工作時間尚短、尚無積蓄,讓他們也成為了買房的「困難群體」。對於此部分欲購房者,建議轉換思路「以租代買」,等到時機成熟再買房也不遲,同時,也建議此部分購房者可依靠雙方父母資助購買小房。
對於持幣待購的市民,專家建議,購買房產首先考慮地理位置,在貸款組合中盡量選擇商業性和公積金貸款組合貸款,可以較大程度減輕負擔,同時,對於公積金和補充公積金的貸款一定要做到「貸足額、貸足期」。
Ⅳ 分析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
第一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呈負相關關系,這是目前大家比較偏向的觀點,也就是利率與房產價格反方向變化。國內外的學者對此有比較廣泛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早有國外的研究者Kau和Keenan(1980)指出利率上升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兩者呈反比關系,投資價格和住宅。
Harris(1989) 在研究了名義利率對房地產價格的作用效果之後,通過計量檢驗得出,名義抵押貸款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反向關系,即價格會因為利率的升高而同時降低。周京奎(2006)構建模型對我國12個城市房地產價格與利率關系進行實證研究表明,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負向關系。宋勃和高波(2006)在考慮通脹情況下,短期而言利率對房價存在負向影響。
第二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呈正相關關系。國外學者Goodman(1995)和Kenny(1999)發現利率與住宅需求之間的確存在著正相關聯系。Adrian Cooper(2004)以英國房地產市場為例,通過建立OEF模型發現英國抵押貸款利率與長期利率相關使得房地產價格波動幅度減弱。國內研究者李雅靜、楊毅(2005)指出,利率在短期對房地產投資量產生正向的影響,長期也是如此,但效果並不明顯。
第三種觀點,利率與房產價格無相關關系,這是少數人持有的一種觀點。國外研究者Ho Wong 和Tse(2003)指出,就長期而言,利率對房價沒有任何作用。而國內學者車峰(2006)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市場,我國利率對房價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在美國影響效果卻很明顯。
Ⅵ 關於調整利率對房價的影響
利率調整對房地產企業、房地產消費者、房地產業發展規模和房價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市場上房屋的供給與需求是決定房價上漲和下跌的基本力量。
銀行將利率升高後,住房貸款利率會提高,房價在短期內受加息影響較小,但未來房價增長將趨於平緩。雖然利率調整並不能直接決定房價,但卻可以通過控制房地產的需求和供給從而影響房價。
上調利率對於購房者來說意味著購房支出的增加,這實際上是央行在削減對貸款購房者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購買力,而購買力的降低必然會減少對房地產需求。
這種對需求的抑製作用將最終決定供給,從而控制過高的房價,產生積極的降溫作用,使房價回歸理性。
1、貸款利率高,那麼就要多出點按揭費用,房貸利率之所以能夠率先下行,從銀行角度看,這就意味著房價的泡沫相對較小,資產的安全系數比較高。
2、對二套房不再區分改善型和非改善型,一概執行40%首付;明確要求央行及銀監會要加大對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業務的監督管理和窗口指導;加強監控跨境投融資活動,防境外熱錢沖擊中國市場。
3、房價調控的關鍵:房價居高不下的關鍵在於地價,近幾年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房地產企業對土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4、我國的地產企業得地的主要方式來源於拍賣所得。所以出現了很多地王,正因為這些地王的出現導致了房價居高不下。
Ⅶ 利率的變動為何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需要理論分析 (論文用)
利率代表的是資本的機會成本,也可以認為是投資者的要求回報率。
根據基本分析的假設,包括房地產在內,任何投資資產的內涵價值都應該等同於該資產所有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而任何資產的價格從長期來看,都會等同於其內涵價值。
而用於將現金流折現的,就是利率。所以利率上漲,房地產價格下跌,利率下跌,房地產價格上漲。這是一個比較大概的變動方向。
但是考慮到通脹,和整個基本面的不同,這種變動關系並不是固定的。
Ⅷ 分析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
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價格圍繞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市場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的平衡與不平衡,調節著生產要素的流入或流出。
其次,短期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方向和程度。一般來說,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往往高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市場供過於求,市場價格往往低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
不僅如此,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程度大小。最後,長期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形成的條件,進而影響市場價值。一般來說,長期供過於求很少出現,而供不應求是長期供求關系的主要形式。
(8)利率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分析擴展閱讀:
房產利率新規頒布促進房地產市場合理平衡: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宜公告稱,自今年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其中,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
此次房產利率新規的亮點,在於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基準,由原來設定的固定市場利率,轉變為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貸款利率的市場報價利率。而且,住房利率還可以由雙方協商根據當時最近一個月的LPR進行重定價。
有關新規的頒布,預示著我國房地產調控,,將由以短期性、強制性行政成交量干預為主,轉變為以長期性的利率干預為主。
畢竟,僅僅通過國家強制手段,借「限售」「限價」等限制條款對住房交易進行調整,並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住房市場的供需關系。
借制度等因素強行使價格偏離供需平衡點,只會造成「黑市」等市場亂象。而長期性的個人貸款利率調控,則能夠從需求端深層影響房地產市場。
Ⅸ 目前階段 研究銀行利率變化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 有什麼應用前景 需要1000字左右
房貸利率優惠取消對樓市影響巨大
2010年的「國十條」,盡管其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對住房市場影響最大應該是住房的信貸政策,特別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政策。因為,對房地產開發商來說,特別是對於已經繁榮了多年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來源已經不是問題了,房地產開發商完全能夠從不同的市場融集到資金,只不過不同渠道其融資成本高低而已。
面對巨大的房地產泡沫,2010年「國十條」重新祭出了差別化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的大旗。比如說,第一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重提高到30%以上,按揭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自己風險定價;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首付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同,其按揭貸款利率為基準的1.1倍以上;禁止第三套以上住房的按揭貸款;禁止居民的異地貸款等。這些政策對住房購買者有新的市場准入、融資的杠桿比調低、融資成本增加等。但是,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在執行中兩個地方有彈性。一是對購買第一套住房者的利率沒有量上的規定,商業銀行可根據情況對信貸風險定價;二是對已經購買了的存量住房好像鞭長莫及。這樣的政策使房地產投資炒作者認為住房投機炒作仍然較大政策空間,住房市場的預期沒有改革,從而住房投機炒作迅速傳導到全國。比如,三四線城市的居民也看到住房投機炒作的有利可圖性而蜂擁進入房地產市場。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也在千方百計地利用這種彈性過度擴張個人按揭貸款。國十條宏觀調控的效果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目標,2010年國內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能夠繼續繁榮就與差別化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政策的彈性有關。
更是重要的是,按照當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同,它是一年一次的重訂貸款合同,因此,在2010年的個人按揭信貸政策變化的情況下,對現有存量住房的按揭貸款都會重新釐定貸款利率。比如說,取消7折信貸利率優惠、對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實行1.1倍貸款利率。如果這樣,2010年以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將全面重訂,利率將快速上升。但是2010年初,國內商業銀行是沒有如2009年住房政策出台之後讓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全面下降那樣在2010年初讓存量住房的按揭貸款利率全面上升。不過,由於央行差別化的存款准備金率政策出台又改變了商業銀行的行為。
據報道,目前不少地方的商業銀行開始全面調高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不僅第二套住房的按揭貸款利率按照現在的政策上升到基準利率1.1倍以上,而且即使是首套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有不少地方完全也取消7折優惠利率,甚至完全取消首套住房的優惠利率,讓其利率上調到基準利率以上。因為,通過存款准備金率可以讓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在一定的數量范圍內,從而使得商業銀行的可貸款資金減少。可以說,通過存款准備金率對信貸規模的收緊,商業銀行對住房按揭貸款的重新風險定價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說,國內商業銀行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進行區別性的風險定價,那麼這些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將全面上升,過度優惠的信貸政策可能成為歷史。如果說個人住房按揭優惠貸款成為歷史,那麼新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將造成巨大的沖擊與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調整也是不可避免。
Ⅹ 銀行利率下降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哪些
一、銀行利率變動與房地產業的關系
銀行利率降低,信貸金額增大,貨幣供應量增長。當貨幣供應增長超過房地產商品對貨幣需要限度之初,作為貨幣需求者的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商品消費者和投機者,並沒有急於將多餘的資金用於投資或消費;但當貨幣供應量繼續增加,持幣者就會增加對房地產商品的投資或消費。在消費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這一過程可能導致搶購房地產的行為,推動貨幣轉化為房地產實物商品的替換過程。隨著房地產需求持續上漲,在短期內房地產供給剛性的影響下,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交易量不斷增加。由於價格的不斷上升導致現有價格嚴重脫離其實有價值,加快房地產經濟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階段。相反,如果貨幣供應增長低於房地產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求限度,就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現象,結果導致房地產商品積壓,空置現象嚴重。
二、銀行利率變動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
一般理論認為,銀行利率與房地產價格呈反比例關系,利率升高時房地產價格降低,利率降低時,房地產價格上漲。其原因:一是當利率升高時,儲蓄、購買債券的收益增加,相對的房地產投資收益缺乏吸引力,投入的資金量大大減少,導致房地產價格缺少支撐力,結果必然價格下跌;二是由於利率升高,投資者運用的資金利息成本加大,而在物價沒有上漲的情況下,資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過合理的方式轉嫁到房地產價格上,房地產投資的收益大大降低,這時的房地產投資就不能說是理想的投資方式。而當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方面對資金的需求量加大,經濟開始振興,投入房地產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從而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目的是減少銀行貸款增長的趨勢,控制投資增長過快和經濟發展過熱。這必然將影響到銀行的信貸規模,抑制銀行貸款增長的勢頭。所以,首先波及的將是資金密集型、需要從銀行獲取大量貸款的房地產業。現在看來,從2006年開始頻繁採取的加息措施並沒有成功抑制房價上漲的勢頭。不過,由於購房貸款期限短則十年,長則二三十年,所以,未來利率的繼續調整,可能導致的「從量變到質變」的影響,即防止房價過快增長。
三、銀行利率變動對開發商的影響
目前,房地產開發商上市直接融資的還是少數。多數開發商還是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貸款實現間接融資。因此利率的變動導致開發商的財務成本增大,對其資金成本和利潤影響比較大。財務成本增加,還可能增加開發商資金周轉的困難,在招拍掛市場化出讓經營性土地的趨勢下,加息使得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概率進一步增加。此外,還有可能迫使開發商加快項目開發周轉期,有可能會減少盈利空間,降低價格,以規避項目建設、增加土地儲備的風險。加息意味著開發商的融資成本加大,貸款負擔加重,以開發商年貸款100億為例,在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以後,開發商一年增加還款2700萬。對於央行加息對目前房產市場的影響,大致分為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加息使得房地產市場開發成本加大,房價會隨之上揚:另一種認為,由於大部分房產開發商房產在建項目都存在貸款行為,央行加息使得開發成本加大,部分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可能會由於資金壓力,可能會採取降價的方式及早出售自己手中的樓盤。對於開發商,利率提高將加大開發商的成本,會加速地產行業的兼並、組合,中小開發商將更難生存。
四、銀行利率變動對購房消費者的影響
加息給中國百姓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但對購房消費者來說,加息會增加成本。一方面,對已購房者來說,加息增加了他們每月支付的購房成本,擠占他們的日常消費;另一方面,對潛在的購房者來說,購房成本的增長,又會減弱他們進入市場的慾望。特別是由於我國信貸消費剛開始,購房者從沒有體驗過利息波動對個人消費的影響,如果利息的波動,尤其是利息上升幅度較大時,消費者購房支出陡然上升,會導致潛在消費者對購房慾望的減弱甚至停滯,從而導致房地產業的蕭條,使整個經濟增長放緩。 目前,房價並非賣方決定,開發商不會貿然將其轉嫁給消費者,房價短期不會因此有明顯上漲;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雖然加息增加了購房成本,消費者可能放緩其購房步伐,但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對其影響甚微,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由於目前市場上許多銀行推出貸款優惠政策,因此短期來講,加息對市場需求影響不大,對房價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利率上升,由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會降低,資金也存在著從房地產市場流向銀行的趨勢。因此,整個房地產市場將形成一方面開發商開發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降低的狀況,從而達到擠壓房地產泡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