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抄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襲是一家財經媒體運營商,專注於財經行業,主要為用戶提供文章、節目、直播等形式的財經內容,旗下擁有第一財經電視、第一財經日報、第一財經周刊、第一財經新聞社及第一財經信息服務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李蓉
成立日期:2003-08-13
注冊資本:5353.3585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67531907771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人員規模:1000-4999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651號9樓
經營范圍:承接各類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發行,房地產咨詢(除中介),圖書、報紙、期刊、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商務信息咨詢,信息技術領域內的技術咨詢,知識產權代理,自有房屋租賃,會務服務,禮儀服務,計算機、通信產品,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② 文廣集團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隸屬於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是一家集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於一體的多媒體集團。集團是在2001年整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有線電視台等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有5000多名員工。2005年,傳媒集團被中國傳媒產業年會評選為「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傳媒機構」第一位。
集團主營廣播電視媒體及相關傳媒娛樂業務(包括演藝、體育、技術服務與研發、傳媒娛樂投資等)。旗下的廣播電視媒體包括12套模擬電視頻道,11套模擬廣播頻率,其中電視日播出量258小時,廣播日播出量214小時,同時開辦數字付費電視、寬頻網路電視、手機電視和IPTV業務;集團還主辦和參股經營《每周廣播電視》報、《第一財經日報》、《競報》、《上海電視》、《哈哈畫報》《OK!》等報紙、雜志和新聞網站以及音像出版等。此外,集團還管理或控股上視女足、東方男女籃球、東方男女排球、男女沙灘排球等7支體育運動隊。
2005年,集團順利完成了電視新聞資源、廣播新聞資源、娛樂資源整合,組合成立了電視新聞中心、廣播新聞中心、綜藝部、音樂部、大型活動部。集團的廣播節目在上海地區的市場佔有率為90.6%,黃金時段達91.1%,電視節目在上海地區黃金時段市場佔有率近70%。2005年集團總收入達37.5億余元,比2004年增長24%,其中廣告創收31.16億,增長21%,占總收入的82.9%,廣告收入所佔比重下降,創收結構進一步優化。集團下屬東方衛視在國內已覆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覆蓋人口超過5億,並且在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落地播出。
集團的傳媒娛樂產業群正在進行全方位拓展,包括節目版權銷售、品牌衍生經營、新媒體業務開發、藝人經紀、購物電視等內容。同時,集團也致力於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發展壯大。集團積極遵循融入全國、服務全國的發展戰略,面向市場服務受眾,尋求夥伴加強合作,正努力實現從為播出而製作轉變成為市場而製作,從地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轉變成面向全國,乃至全球華語世界的內容提供商、發行商和服務商。
總裁寄語:
「SMG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在「十一五」期間將逐步實現兩個轉變。第一個轉變,就是要努力實現從為播出而製作節目逐步轉向為市場製作節目。SMG現有的13個電視頻道、11個廣播頻率,這些播出平台只是內部的市場,只是市場中間的一部分。我們還有更廣大的市場需要去開拓,這個市場就是全國的市場,甚至是海外華語市場。
第二個轉變,就是要努力實現從一個地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逐步轉變為一個面向全國、乃到海外華語世界的內容提供商和內容發行商。從播出機構變成內容提供商和發行商,我們的市場也不僅僅是上海市場而是華語世界和全球市場。」
我們有這樣的共識:我們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通過服務全國來提升我們內容產品的生產能力,尤其是我們的原創能力,以及我們對內容產品的集成能力和營銷能力,致力於在品牌的塑造和資源整合上,多媒體的覆蓋和產業鏈的延伸上,在新技術的利用上,更重要是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探索中國特色的媒體產業的發展道路。
夢想,令我們與眾不同;激情,讓我們百折不撓;耐力,使我們越戰越勇。
③ 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的旗下資訊
第一財經頻道:是中國唯一以投資者為收視對象的專業財經頻道。全天播出十九小時,直播節目近12個小時,滾動播報財經時訊、時事新聞、上市公司最新消息,時刻追蹤全球主要股市、匯市、期貨等的最新交易情況,內容涵蓋經濟、金融、貿易、證券投資等各個領域。
品牌欄目有:
1、《今日股市》:
由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主持人左安龍擔綱,是上海最受歡迎的證券談話節目,收視率居第一財經電視頻道首位。欄目旨在倡導「把握趨勢、理性投資」,針對市場的參與主體選用券商、機構和散戶的觀點供投資者參考。
2、《環球第一財經》:
全新的國際財經新聞欄目,由第一財經和國際頂尖財經傳媒CNBC聯手打造,充分利用CNBC和道瓊斯的全球資源,及時播報全球資本市場的最新動態,探討影響全球經濟的熱點問題,訪問最受關注的知名財經人物,為關心世界財經訊息的廣大投資者以及經濟界的決策人物提供最有價值的財經資訊。
3、《頭腦風暴》:
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互動式財經深度訪談節目,每期邀請一名或數名國內外重量級的企業老總作為主要嘉賓就企業管理,經營策略,投資理念等進行訪談,邀請著名主持人張蔚擔綱,而參與節目討論的觀眾是國內知名工商管理學院的MBA、EMBA學生及網上徵集而來的觀眾。該欄目在第一財經、東方衛視播出,收視范圍覆蓋全國。
4、《亞洲經營者》:
由第一財經和著名國際財經傳媒CNBC聯手打造的深度訪談類節目。通過對亞太地區富有影響力的商業精英們面對面的采訪,向觀眾展示他們的成功秘訣,剖析其經營戰略和商業理念。
5、《經濟觀察》:
是第一財經電視頻道的一檔大型經濟時事類深度報道節目。力求以獨特的視角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經濟熱點,以敏銳的新聞眼光和權威評述,深入報道經濟事件,透徹分析經濟現象。
6、《中國經營者》:
是第一財經頻道和著名國際財經頻道CNBC合辦的大型人物訪談節目,以一對一訪談形式進行,希望通過對某個經濟現象、經濟行為、經營觀點的探討,展示人物積極的心態、睿智的思想、真誠的魅力和傳奇的故事。時長30分鍾,每周末通過第一財經頻道在上海地區播出,並通過東方衛視輻射全國,同時還將通過CNBC在亞太地區播出,主持人為原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主持人方宏進。
7、《財經郎閑評》:
是第一財經的全新財經脫口秀節目。時長30分鍾,周末黃金時間播出,由香港著名經濟學教授郎咸平主持,以閑話家常的方式為觀眾評說當前最搶眼的、但又意想不到會在電視中看到的財經事件或話題,如溫州購房團、三農問題、基金黑幕、宏觀調控政策等等。這其中既有對有爭議性信息的有節制的討論,也有對政策面的大膽建議,語言輕松、詼諧大膽。 國內第一份跨媒體、跨地域合作的專業財經日報。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聯手南北兩大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北京青年報社共同斥資,於2004年11月正式面世。這是國內首份真正意義上的財經類日報,也是廣播、電視、報紙跨地域聯動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創新。
2004年11月,中國第一份全國性的綜合財經日報——《第一財經日報》隆重面世,是一份權威、主流的全國性財經日報,面向中國社會中最具影響力、消費力和決策力的三最人群,關注全球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財經新聞和政策解讀,是一份深具決策參考價值和投資指南價值的報紙。
《第一財經日報》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跨媒體的辦報模式。其主要受眾為中國的商界領袖、創業家、管理精英、金融投資人士、政策制定者和相關知識界等,力求覆蓋中國最具消費力的高端主流人群。
《第一財經日報》為對開大報,每周一到周五齣版,創刊初期每日24版,周五36版,每份定價1元。創刊初期,主要在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香港等地發行,並逐步發行至全國主要的經濟區域。
2008年,由於新聞紙的價格上漲造成第一財經日報的成本上漲。零售價調整為2元人民幣。 一份面向商界高端,採用定向數據發送的財經休閑讀物。創辦於2005年1月,立足於第一財經旗下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豐富的節目資源和新聞內容,以財經前沿觀點交鋒和時尚生活方式為大方向,內容表現形式更輕松、休閑,是一本定位於商界高端的財經休閑精英讀物。
④ 我國的主流財經媒體有哪幾家
1、環球財經網。專門負責財經生活頻道節目製作等相關事務,是國內一線的財經新聞及金融信息提供商,在國內各大城市擁有眾多記者編輯,深圳環球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提供財經新聞,商業和金融信息。深圳環球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旗下電視欄目包括國內具有很高影響力的的一些品牌,如《中國股市》、《中國股市報道》、《經濟生活報道》和《資本密碼》等。
2、鳳凰財經。節目精選當天最矚目的時事議題,內容涵蓋財經以及不同界別的重要新聞,並廣邀各方專家、財經名人、網路紅人等進行連線點評,提供獨到精闢的見解。另外亦會就重要議題進行民調,向觀眾提供全方位的新聞視覺,率先把握時局帶來的機遇。
3、《財經界》雜志於1983年創刊,為大型財經月刊,研究范圍覆蓋40個產業,是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家級財經類期刊,屬於國家一級B類期刊。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指定刊物,中央、國務院政策研究機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全國計劃會議、各地方主管經濟計劃工作的領導特送刊物。
4、21世紀經濟報道。它以分析國際形勢、透視中國經濟、觀察行業動態、引導良性發展為目的,即時有效地反映世界經濟格局及變化,跟蹤報道中國企業界的動態與發展。
5、網易財經。包括全球財經資訊、股市熱點直播、獨家內參「易決策」、牛人在線直播等功能模塊。股民可在投資中更輕松的獲取財經資訊、選擇熱門牛股,此外還有牛人老師在線講解大盤,保持實時獲取重要資訊的同時也大大的降低投資風險。
(4)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當前形勢下主流媒體如何轉型發展:
1、依託政府支持,走穩融合發展之路。在此背景下,財經媒體在轉型過程中,立足自身造血功能,依託自身對經濟形勢、財政政策把握等方面的優勢,抓住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等良好時機,尋求機制上的突破和資金上的扶持,是非常必要的途徑。在這一點上,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2、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媒體行業和互聯網科技公司、資本公司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品牌化新型媒體平台已經成為發展潮流。作為社會公共關系中的媒介,媒體具有天然的資源整合的優勢。而對於擁有多渠道終端的融媒體來說,經營模式也更加多元。如今,傳統報刊已成功開發了IP領域、數字出版、在線教育、新媒體、游戲娛樂、影視文化、大數據等新業態,實現平台間的價值增值。
3、重視人才培養,構建多元人才隊伍。從財經類媒體融合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培養具備專業財經知識、能夠深耕垂直領域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及運營機制的人才。對於財經類媒體而言,傳統媒體在表達方式及傳播渠道上,應向新媒體轉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易財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球財經網
⑤ 第一財經日報的取得榮譽
2005年 - 被中國傳媒大學推選為「2004年中國年度傳媒榜中榜年度報紙」
2006年 - 榮登2006年「中國平面媒體品牌價值30強排行榜」
- 獲由中央電視台等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廣告風雲榜「2005-2006年度中國最具價值媒體100強」稱號
- 被《新周刊》評為「2006新銳榜年度傳媒」
- 在第二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上,被評為「2006年度十大創新行業報」
2007年 - 榮登史坦國際傳媒研究中心頒發的「第三屆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
- 由網路主辦的2007年網路「中國都市傳媒影響力『狀元媒』榜單」中,《第一財經日報》分別獲得「最具影響力財經類狀元媒」、「最具影響力科技類狀元媒」兩項大獎
-榮獲由中共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頒發的「2005-2006年度文明單位」稱號
2008年 - 被《胡潤百富》評為「2008至尚優品」
- 被傳媒雜志社、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評為「中國十大專業報品牌」
- 被網路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產業類媒體狀元」
2009年 - 榮獲由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頒發的「中國報刊2007-2008廣告投放價值百 強」、「全國綜合專業報10強」
- 在中國廣告主協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等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品牌與傳播大會上被評為「品牌功勛獎——影響中國十大行業媒體」
2010年 - 《胡潤百富》發布《至上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第一財經日報》榮獲「最受信賴的財經報紙」稱號
- 榮獲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媒體組委會、HCR(慧聰研究)頒發的「2010年中國發行最具影響力媒體」
2011年 - 被中國報業協會評為「2009年至2010年度全國報業經營管理優秀單位」
- 榮獲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十五屆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 榮登史坦國際傳媒研究中心頒發的「2011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
2012年 - 主辦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獲由上海市報業協會頒發的「上海報社十大優秀品牌活動」
-榮獲由HCR(慧聰研究)頒發的2012年度最具發行吸引力媒體獎、2012年度最具高端讀者吸引力媒體獎
⑥ 在哪裡可以找到關於媒體打官司的案例
朱德庸訴《上班這點事》節目侵權案終審判決:2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決定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2
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眾傳媒」)和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財經」)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後,做出了終審判決: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始末:
著名主持人劉儀偉主持的《上班這點事》節目,是由上海第一財經頻道和上海唯眾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中國首檔輕喜劇風格的職場脫口秀電視節目,2007年1月節目一經播出即反響熱烈,收視表現十分優異,成為上海第一財經頻道的品牌欄目,並在包括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BTV-5及全國眾多城市的數字頻道持續熱播。
《上班這點事》以都市白領為主要收視群,為廣大上班族打造了釋放壓力和傾訴內心的精神高地,成為深受全國都市白領喜愛和信賴的節目。每期邀請兩位白領精英為嘉賓,並設定一名話題體驗者,共同與主持人劉儀偉形成談話空間,以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聊身邊的職場話題。許多電視業內專家評論稱,在《上班這點事》節目推出之前,國內電視界職場類脫口秀市場尚屬空白,此節目的推出和熱播對國內電視節目的創新與主流消費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9年4月,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北京電視台、第一財經、唯眾傳媒公司侵犯著作權並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稱電視欄目《上班這點事》與其所著漫畫《關於上班這件事》名稱相似,且在電視欄目的廣告宣傳中使用其漫畫中的標志性語句,要求三被告在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播放致歉聲明並賠償各項損失五十萬元。案件原審法院認定朱德庸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主張不能成立,但支持了朱德庸關於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訴訟請求,判令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在第一財經網站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共同賠償朱德庸五萬元,駁回了朱德庸對北京電視台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後,朱德庸和兩被告均上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終審判決: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接到上訴後第一時間受理了此案,經過嚴格的調查取證和公正公開的審理過程,對案件的兩大爭議點做出了最終裁決。
爭議一:《上班這點事》節目是否侵犯《關於上班這點事》一書著作權?
《上班這點事》節目名稱同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書名是否相似?北京電視台為播放《上班這點事》要求唯眾傳媒製作的節目宣傳片中某位嘉賓所說的 「你可以不上學,可以不上網,也可以不上當,但是你不能不上班」與自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第一章引言相似是否構成侵權?這兩個要素是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公司侵權的主要理由。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定:「上班」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任何人均可以進行評論的公共話題。朱德庸不能因為著有《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就禁止他人就同一題材創作不同內容和形式的作品,否則將會妨礙社會公共利益。雖然《上班這點事》節目標題、宣傳短片中出現的被控內容與朱德庸書中的部分內容近似,但上述內容僅為《關於上班這件事》的作品題目和內容片斷,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極小,未構成該作品的實質或核心,尚未達到侵犯著作權的程度。
爭議二:電視節目《上班這點事》同漫畫書《關於上班這件事》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為:本案中朱德庸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僅限於《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名稱與其所著書籍名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宣傳短片中出現了與其書中內容近似的內容,並且,朱德庸的書是一部四格漫畫作品,而《上班這點事》節目是一檔無固定台本的脫口秀節目,兩作品表達方式迥異,而事實上《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內容也並未涉及《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因此,並不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代理北京電視台與唯眾傳媒出庭的是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徐強律師,徐強律師在收到終審判決後鬆了一口氣,他認為,一審判決後,由於朱德庸的炒作,使得上訴時的審判壓力很大,但二審法院沒有受到所謂名人的干擾,公正地做出了終審判決,反應了案件的客觀真相,維護了正當的創作,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對於鼓勵藝術創作,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十分重視,視為國家發展大計。中國電視產業由於「制播分離」等更有益於市場化競爭的政策的放開,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在此接點上,本案被告方、「制播分離」的優秀先行者和實踐者上海唯眾傳媒、第一財經公司及北京電視台所受到的公正裁決顯得尤為寶貴,規范的法律保護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無疑是中國電視產業繁榮發展的堅強後盾。
⑦ 請問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情況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 SMG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由原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等廣播電視播出製作機構整合而成。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隸屬於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是一家集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於一體的多媒體集團。集團是在2001年整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有線電視台等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有5000多名員工。2005年,傳媒集團被中國傳媒產業年會評選為「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傳媒機構」第一位。
集團主營廣播電視媒體及相關傳媒娛樂業務(包括演藝、體育、技術服務與研發、傳媒娛樂投資等)。旗下的廣播電視媒體包括12套模擬電視頻道,11套模擬廣播頻率,其中電視日播出量258小時,廣播日播出量214小時,同時開辦數字付費電視、寬頻網路電視、手機電視和IPTV業務;集團還主辦和參股經營《每周廣播電視》報、《第一財經日報》、《競報》、《上海電視》、《哈哈畫報》《OK!》等報紙、雜志和新聞網站以及音像出版等。此外,集團還管理或控股上視女足、東方男女籃球、東方男女排球、男女沙灘排球等7支體育運動隊。
2005年,集團順利完成了電視新聞資源、廣播新聞資源、娛樂資源整合,組合成立了電視新聞中心、廣播新聞中心、綜藝部、音樂部、大型活動部。集團的廣播節目在上海地區的市場佔有率為90.6%,黃金時段達91.1%,電視節目在上海地區黃金時段市場佔有率近70%。2005年集團總收入達37.5億余元,比2004年增長24%,其中廣告創收31.16億,增長21%,占總收入的82.9%,廣告收入所佔比重下降,創收結構進一步優化。集團下屬東方衛視在國內已覆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覆蓋人口超過5億,並且在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落地播出。
集團的傳媒娛樂產業群正在進行全方位拓展,包括節目版權銷售、品牌衍生經營、新媒體業務開發、藝人經紀、購物電視等內容。同時,集團也致力於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發展壯大。集團積極遵循融入全國、服務全國的發展戰略,面向市場服務受眾,尋求夥伴加強合作,正努力實現從為播出而製作轉變成為市場而製作,從地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轉變成面向全國,乃至全球華語世界的內容提供商、發行商和服務商。
集團現有17個職能部門,廣播頻率(模擬)11套,電視頻道(模擬)14套(無線4套、衛星1套、有線8套、移動電視1套),2個報社,2家雜志,1個新聞網站,13個直屬公司,3個體育俱樂部,從業人員3435人。
電視頻道:東方衛視 上視新聞綜合 上視第一財經 上視生活時尚 上視電視劇 上視體育 上視紀實 東視娛樂 東視藝術人文 東視戲劇 上海外語頻道 東方電影頻道 哈哈少兒 炫動卡通衛視
廣播頻率:上海人民廣播電台(AM990/FM93.4) 上海交通台(AM648/FM105.7) 新娛樂調頻(FM107.2) 海上戲劇(AM1197/FM97.2) 東廣新聞台(AM1296/FM90.9) 東方廣播電台(AM792/FM89.9) 動感101(FM101.7) LOVE RADIO(FM103.7) 經典947(FM94.7) 第一財經[(AM1422/FM97.7)20:00-24:00 FM97.7單頻播出] 浦江之聲[(AM1422)20:00-24:00] 上海體育廣播(FM94.0)上海故事廣播(FM107.2)
主要媒體:互動電視 東方寬頻 東方龍 文廣新媒體
電視新聞中心 廣播新聞中心
⑧ 華映傳媒的簡介
第一財經·地產企業品牌聯盟
2008年9月,第一財經集電視、廣播、日報、周刊、網站、研究院六大聯合體優勢,攜手業內品牌地產企業成立「第一財經·地產企業品牌聯盟」。旨在搭建一個品牌地產企業交流、學習、觀摩的平台,成為引領中國地產發展的思想策源地。我們希望通過地產企業品牌聯盟的形式,形成塑造和提升地產品牌的大氣候、大環境,與中國房地產行業內具備品牌發展潛力、具有卓越品牌價值內涵、希望保持基業長青的地產企業共同健康發展。
首屆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評選
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是第一財經·地產企業品質聯盟全力打造的一項公益性評選活動。
首屆「第一地產品質獎」評選活動,共收到了來自萬科、華潤、海泰、城開、仁恆、金地等40餘家著名房企的近60個項目報名參加。經專家團嚴格的書面審核和實地考察,最終有17個項目分別獲得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綜合金獎、銀獎、最佳規劃獎、最美家園獎、最佳商業價值獎等12個獎項。
第二屆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評選
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是純公益性質的評選活動,該獎項被認為是目前業內最具公信力和含金量的地產獎項,在行業內具有極佳的口碑和深厚的影響力。評選過程秉承「公平、公正、公開、公益」的原則,獎項由權威第三方專家團評審和眾投票方式產生。
第二屆第一財經·第一地產品質獎評選於2010年7月13日正式啟動,共歷時6個月177天。與首屆相比,此次參選企業范圍由上海擴展至整個長三江地區,並且根據市場變化,大幅增加了商業地產獎項的報名表格,參評項目數量是第一屆品質獎報名數量的三倍。經過兩輪嚴格的甄別與篩選,107份有效材料由組委會正式提交9人專家評審團。最終共有40個住宅項目和20個商業項目進入到專家評選階段,開發商現場對項目進行優勢陳述,接受專家評審團的嚴格詢問。最後評審團專家通過實地考察,最終達成共識,並在頒獎現場和媒體評審團共同投票選出品質綜合大獎和最佳商業價值獎。
決戰商場思量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成立
2011年11月華映傳媒聯手方方地產共同發起成立「決戰商場·思量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整合商業資源,為商業地產商與零售品牌商的合作交流搭建服務平台,旗下的《商家》、《決戰商場》電視節目更是成為品牌商家和經典案例的宣傳窗口。鑒於商業地產快速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商業定位模糊和商業資源匱乏問題,研究中心每月都會舉辦「主題沙龍活動」,邀請會員企業與行業標桿企業分享開發拓展實戰經驗。在此,您可以與地產大鱷與零售商家近距離對話,發掘新商機。我們的目標是:匯聚天下商家。通過專業研究和豐富的行業資源,讓研究中心成為企業間資源胡同的商務平台,新商家品牌的孵化基地,新商業人才的培訓基地。為了你的商業大業,我們竭誠歡迎您加入我們,加入決戰商場·思量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共享研究中心的人脈與商業資源,共同為中國商業地產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⑨ 誰知道這位第一財經女主持人是誰
你好,你問的第一財經主持江予菲
個人資料詳見
http://ke..com/view/10098506.htm
第一個回答正確,如內有相同回答,注意提交時間
請想抄襲或看容到答案了就去復制大段資料者自重
請想抄襲或看到答案了就去復制大段資料者自重
望樓主尊重別人花時間幫助,及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⑩ 上海廣播電視台的傳播平台
廣播頻率(13套):運營上海新聞廣播、東廣新聞台、交通廣播、故事廣播、戲曲廣播、899駕車調頻、經典947、動感101、Love Radio103.7、KFM981、五星體育廣播、第一財經廣播、浦江之聲。
電視頻道(15個):運營東方衛視、新聞綜合、娛樂、星尚、電視劇、第一財經、五星體育、紀實、藝術人文、ICS外語、東方購物、哈哈少兒、炫動卡通、東方衛視國際海外頻道、東方電影。
全國數字付費電視頻道(15個):運營都市劇場、歡笑劇場、動漫秀場、全紀實、東方財經·浦東頻道、法治天地、七彩戲劇、幸福彩、游戲風雲、魅力音樂、生活時尚、極速汽車、金色頻道、勁爆體育、新視覺。
報紙雜志(6種):經營《第一財經日報》、《第一財經周刊》、《陸家嘴》、《中國房地產金融》、《上海電視》、《每周廣播電視》。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廣播電視台前身)成立時,上海電視台和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有線電視台合並,上海廣播電視台的大多數模擬電視頻道都是繼承自這三家電視台(也有一些頻道如炫動卡通衛視等為之後新設),而數字電視等均為集團成立後新設立的。 頻道名稱廣播語言 廣播方法啟播日期前身新聞綜合頻道普通話
上海話 無線
有線 1958年10月1日 上海電視台第一套節目 東方衛視普通話衛星
無線
有線 2003年10月23日上海衛視第一財經頻道普通話有線2003年8月上海有線電視台第二套節目星尚頻道普通話無線
有線 2003年6月上海電視台第二套節目電視劇頻道普通話有線1992年12月26日上海有線電視台第一套節目五星體育頻道普通話有線2001年10月8日上海有線電視台第三套節目紀實頻道普通話有線2002年1月1日上海有線電視台第六套節目娛樂頻道普通話
上海話 無線
有線 1993年1月18日上海東方電視台第一套節目藝術人文頻道普通話有線2008年1月1日上海東方電視台第二套節目外語頻道英語
日語 有線2008年1月1日上海有線電視台第四套節目東方購物普通話有線2003年8月28日上海有線電視台第五套節目哈哈少兒頻道普通話有線2004年7月18日東方少兒頻道炫動卡通衛視普通話衛星
有線 2004年12月26日東方電影頻道普通話 有線2003年12月29日 上海廣播電視台的廣播頻率則大多繼承自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和上海東方廣播電台。 頻率列表如下: 頻率名稱 廣播語言頻率(現上海市及周邊)備註上海新聞廣播普通話AM990,FM93.4東廣新聞台 普通話AM1296,FM90.9全天播送滾動新聞的頻率第一財經廣播普通話FM97.7浦江之聲廣播電台普通話AM1422播出時間:每天6:00-24:00五星體育廣播普通話FM94.0899駕車調頻普通話 AM792,FM89.9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 流行音樂廣播普通話FM101.7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上海交通廣播普通話AM648,FM105.7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戲劇曲藝廣播普通話
吳語 AM1197,FM97.2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流行金曲廣播 普通話FM103.7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經典音樂廣播 普通話FM94.7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上海故事廣播普通話
上海話 FM107.2隸屬於上海東方廣播公司 1、都市劇場
2、歡笑劇場
3、動漫秀場
4、全紀實
5、東方財經·浦東頻道
6、法治天地
7、七彩戲劇
8、幸福彩
9、游戲風雲
10、魅力音樂
11、生活時尚
12、極速汽車
13、金色頻道
14、勁爆體育
15、新視覺系列 中國網路電視台IP電視業務簡稱中國IPTV,公司注冊名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9日,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與中國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投資共同設立。經中國網路電視台授權,中國IPTV負責全國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總平台可經營性業務的運營。中國廣電IPTV與各地合作夥伴緊密合作,經過近5年的實踐,形成了IPTV中央集成播控總平台的運營模式,負責向全國IPTV用戶提供服務。IPTV中央集成播控總平台擁有直播、點播、時移、回放等多種功能,提供央視及衛視百餘路直播頻道。依託中央電視台超過100萬小時的海量內容資源,同時引進大量內容提供商優質節目內容,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基本宗旨,向用戶提供新聞、電影、電視劇、少兒、綜藝、體育、生活、紀實、法治、財經等多類型節目,及教育、氣象、旅遊、卡拉OK、在線購物在內的多種增值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