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世界GDP都在下降,為何只有我國不降反升
所有人都清楚今年是一個並不是很太平的年份,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影響,導致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國家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並且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對生命的威脅,國家的生產運營也因缺少勞動力而變得經濟緊張。就在全世界都處於一個經濟下滑的狀態的時候,我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努力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展。當然,我國能夠擁有這樣的結果根本上是和我國的國家性質還有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奮斗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我國穩定扎實的經濟基礎是我國在這次病毒災難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共產黨的領導,才是的我們人民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面對疫情臨危不亂,有條不紊。也是我們在慌亂中保持警醒,在困難中穩步前進。
『貳』 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事件及事件分析
一、金融危機爆發的影響:
2008年的9月份裡面, 雷曼兄弟這個美國企業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我就很奇怪,為什麼一個美國企業的破產會引起這么大的騷動?接著,接二連三地,美林低價售賣給美國銀行,美國政府投入巨款救援AIG集團……,這些大大小小令人不安的新聞都預兆一場大風暴將要來臨。
而這一切僅僅是危機的開始?在隨後的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里,金融危機迅速席捲全球並開始危及各個國家的經濟?全球股市大跌?金融機構陷入困境?汽車紡織企業相繼倒閉?失業率大幅上升……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經濟已經開始下滑。
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免遭打擊。2008 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為負增長;銀行倒閉數超過了前5 年的總和;失業率達到16 年來最高點。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創下了英國企業史上最大虧損記錄;北歐的冰島到了國家破產的境地。我國出口業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農民工失業人數繼續上升。那麼,到底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二、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在我看來,金融危機它的最大影響發生在歐美眾多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它的根源始終離不開該經濟體制的缺陷,我從書上看到一個很專業的名詞——生產剩餘價值。雖然,現在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經不是那種以前馬克思所定義的純粹以資本為所有目的的社會。但是,由於與生俱來的價值觀念不同,資本主義社會,在我們看來,就是奢侈與享樂的天堂。隨著他們的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慾望的日益膨脹,導致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而這次由「次貸危機」這條導火線所引爆的新一輪經濟危機,正正說明了這一點。
我總體看了下,近幾年美國經濟的走向,正如許多評論家說預測的:經濟發展速度下降---政府下調利率刺激經濟增長----市場利率下降---信貸擴張-----銀行為謀求高額利潤-----貸款給信用差的客戶-----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積累------經濟發展高漲發生通貨膨脹----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利率-----次級貸款者還不起貸款------次貸危機-----金融危機。
這樣,一個馬克思的邏輯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資本制度的內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透支消費—違約率上升—經濟危機。
美國的過度消費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過度儲蓄是這次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美國人乃至許多西方國家的人,長期以來消費過度,他們嚮往先享受再付出的生活。當他們遇到財政上困難的時候,他們才會去努力攢錢。另外,我覺得西方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嚴重,雖說有政府的福利保障系統,那些窮人不至於風餐露宿、流落街頭、衣不掩體的地步,但是對比著富人們那些大魚大肉,高床軟枕的奢侈生活,有誰不想生活過得更好?在利益的驅使下,加上眾多銀行所發放的貸款優惠政策,他們終於選擇了過著貸款的生活。這種貸款的金融體制其實風險是十分大的,一旦產生信用危機,就足以拖垮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這么多年來,聽新聞的報道,美國的對外經濟表現為長期貿易逆差,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單」。而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石油生產國居民則是儲蓄過度,長期貿易順差,積累起大量的美元儲備。這些美國經濟體外的美元儲備需要尋找對應的金融資產來投資,這就為華爾街金融衍生品創造、美國本土資產價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礎。
1990年代後期,美國的金融業吸收著來自全球的資金不斷壯大,金融產業成為了一個大產業,吸納大量的就業,產生大量的產值。但是,虛擬經濟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必定演變成一種虛幻經濟。如果將華爾街的金融產業視作一台巨大的晝夜不停運作的「機器」,它一方面吸納全球金融資源,同時通過其「生產」變成全球各地一個個投融資項目,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用資本在生產中獲得的收益回報給全球投資者。如此循環,華爾街的金融產業是沒有問題的。或者,這些金融產品的創造立足美國本土的實體經濟,能促使美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那麼危機出現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然而,由於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周期已經進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資機會,而且美國已經將大量的製造業轉移到國外,通過製造業信息化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機會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吸納融資。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金融資產的供應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發展作為支撐,如同用紙包裝著水庫一樣。
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投資異軍突起,這應該算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房地產的銷售對象主要是美國中下收入階層。在美國製造業轉移的情況下,中下階層的收入難以提高,在金融資產泡沫推動下的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升,最終把他們逼到破產的地步,引發了世界性債務危機。因此,這次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只是放大了「次貸」危機,將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
為什麼這次金融危機影響至深,范圍之廣比1997年的金融風暴還厲害?我認為,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經越來加深了,而且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全球資金流動變得越來越緊密了。美國作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跨國企業的脈絡滲透到不同的國家,所以在這次危機置身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國家所能做到的事,就是盡量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影響。至於我們中國,作為新崛起的經濟大國,承擔著風險比機遇要多。
三、危機下的中國:
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我們中國比往年少吸收了外國的投資,出口的貿易額也有所下降。以我們珠江三角洲為例,我們的製造業體系很大程度是依賴外國的資金來進行進出口的製造加工,這些產業也多數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一旦撤走了外商投資,很多中小型的廠家商家就面臨倒閉的境地。這樣不僅使我們的產業結構有所改變,而且會伴隨大量失業人員,引起社會動盪。
另外,宏觀上看,假如美國真的大印美金來轉嫁危機,把握這大量美元儲備美國債券的中國可能就遭受嚴重的損失了。到時候,中國的赤字就大幅上升,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就在這次的危機中白白流失了。還有最受影響的中國股市,無數股民在這個水深火熱的世界中掙扎。不過,也好像聽到了不錯的消息,就是很多國有和民營企業紛紛趁低吸納,收購世界大品牌,將他們收歸「國有」。希望隨著收購外國企業,吸收他們的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打造國內自主創新品牌,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同時拉動國內內需,增加出口份額。
我認為,在目前危機還沒有明朗改善的時期,我們中國應該:
1、做好本分。不斷完善國內的經濟體制,尤其是金融監管體系和社會體系,統籌好城鄉之間和貧富之間的發展問題,以充實完整健康的體制應對未知的風險。
2、擴大內需。讓人民合理拉動國內需求,從而使更多的企業廠家進行生產,拉動就業率,改善人們生活。
3、注意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發展高新環保產業,自主創新開創品牌。
四、對危機引發的國際爭端的擔憂:
現在,國際最為激烈的焦點就是朝核問題,我對朝鮮非常擔心。不知道我想得對不對,我擔心的是歷史重演。
我記得在歷史書上看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背景是在1938年的那場經濟危機之下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嫁危機帶來的損失,就通過戰爭一方面轉移國內注意力,另一方面大發戰爭財。而在這個同樣敏感的時刻,偏偏朝鮮這個國家不好好收著本分,來發展核武器,擾亂了國際的安寧。
我擔心的是,美國會不會趁機,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強烈反感,來實施軍事行動,企圖轉嫁危機。雖然說現在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大規模的戰爭是打不起來的,但是,一旦涉及中國和日本這兩大經濟國家,那後果可就不能設想了。假如美國真的有機會來干涉朝鮮的內政,就有可能將戰火蔓延到有大量美元儲備的中國來,而且日本這個在本次危機受傷最嚴重之一的國家,也可能插手搞局。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了。希望,中國憑著一貫和平的作風,和作為大國的影響力下,在國際紛爭中斡旋,化解這次朝核問題,至少在本次金融危機下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這是我曾經的作業,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叄』 影響FDI的因素
就是外國直接投資啊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影響:
跨國公司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影響當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變化。
大的跨國企業的投資舉措,會帶來"追隨潮流效應"(Bandwagon effect),其投資地的選擇,就象一面旗幟,指引者為其所在行業的企業的投資和轉移的方向。
請參考中國網《國際直接投資形勢與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表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
報告指出,2003年美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53%,由2002年的630億美元降到300億美元,為近12年來最低水平,位列盧森堡、中國和德國之後。如果不計盧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額為870億美元,FDI流出額達960億美元),中國是2003年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535億美元,比2002年高出8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較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愈加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兩項吸引外資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沒變。金伯生說,隨著我國對外資、合資企業在外資比例、國產化程度、外匯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漸取消,到中國發展並實現本土化生產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
金伯生還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有所增強,在逐步履行對WTO的承諾和各行業領域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資的范圍也更加寬泛。另外,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強,連續幾年的持續高增長使全球企業在尋找投資地點時紛紛看好中國;還有就是近年來世界製造業集團處在新一輪調整之中,並開始對中國重新定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胡景岩指出,國際上外國直接投資的實現形式主要來自於跨國並購方式,而中國對於外資並購的研究自2003年4月實施《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以來正處於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和系統配套措施的建立,並購方式將為中國持續有效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開啟新的大門。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認為,今後,製造業依然是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導力量,但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逐漸向服務領域靠攏的大趨勢下,中國服務行業吸收外資的比重將大大提高。該機構經濟學家詹姆斯·詹稱,盡管2004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略微放緩,但外資進入中國仍呈上升勢頭。
實際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得出的結論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經合組織就在一份名為《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和近期發展》的報告中提出,200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該組織公布的數字與聯合國貿發會議有些出入:2003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0億美元,美國為399億美元。
對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獲得對外直接投資大幅減少,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全球經濟復甦總體而言還顯乏力;二是市場對國際安全形勢憂心忡忡;三是很多大公司著力對此前的並購業務進行整合,因此推遲了新的跨國並購活動。
此外,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同時指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連續3年下滑,2003年跌至560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呈現回升態勢。其中,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03年銳減25%,僅為3670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去年卻同比增長9%,達到1720億美元。流入亞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由2002年的940億美元升至1070美元,強勁的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兩大主要原因。
1、外國直接投資之利
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增加國內投資和促進資本形成;2、吸納勞動力就業;3、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TFP;4、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5、擴大我國的外貿規模,改善我國的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6、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稅收來源。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國的資本存量,有效彌補了錢納利等人提出的儲蓄-外匯雙缺口。截至1999年實際流入我國的FDI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7%,如果考慮國內的配套投資,這種資本形成效應則更為明顯;從上文我們對國內投資與FDI關系的計量分析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FDI對增加國內投資與促進資本形成在95%的水平上作用顯著。其次,外商投資企業吸納了我國大量的勞動力就業,根據相關統計資料計算我國1990-1999年這10年中外商投資經濟新增從業人員565萬人,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第三,FDI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從上文我們選用何潔等人和沈坤榮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總體上FDI確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盡管在後面的分析中我們將談到外資企業在保守先進技術方面對中方的損害),這主要是因為FDI是一攬子創造性投資,隨著資金的轉移,觀念、研究與開發、技術、管理、營銷、市場網路等也會隨之移向受資方。第四,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2000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75%,合同外資的73.72%集中在第二產業;截至2000年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99%,合同外資的60.87%集中在第二產業;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而從改革開放後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徵看,除1978-1983年期間第一產業產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均呈逐年遞減態勢,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因此外資大量流入並投向第二、第三產業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的重要因素。同時,與外國直接投資相伴而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及其擴散效應和示範效應,促進了國內利用外資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提高,也間接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變。第五,FDI企業的進出口比率遠遠高於國內其他企業,海關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745.11,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8.39%,其中進口比重為53.5%,出口比重為44.0%,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的擴大。FDI企業優化我國貿易結構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使我國享受全球分工的好處、促進出口和提升進出口商品結構上。1998年我國進出口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分別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資企業進出口工業製成品比重分別為90.70%和94.18%,均高於國內平均水平。最後,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還為我國提高了一筆可觀的稅收收入。
2、外國直接投資之弊
由於外商來華投資主要是看好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實現利潤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動機,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極影響,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大型跨國公司的涌進和對並購的逐步放開,這種消極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不得不讓我們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90年代以來外國直接投資越來越多的採取獨資經營方式,中外合資企業中的外商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控制企業的股權。外商千方百計取得企業的控制權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隨著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華獨資經營的環境明顯改善,外商不再依賴中方投資者與其合作以求適應傳統計劃經濟的許多特點;另一方面為了保守其技術秘密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外商採取獨資經營的更重要的企圖在於控制我國產業和壟斷市場。據統計,1997年外商在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服裝及皮革毛皮羽絨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等等行業已經占據了市場份額的30%以上。其次,90年代以來,外商有投資建廠向更多的並購國有企業、國有品牌發展,而且開始從分散、隨意性收購國有企業轉向有目的、有計劃的並購效益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或者並購不同地區同一行業的骨幹企業。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國直接投資不是以新設企業的形式出現而是以股權調期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形式出現,那麼這樣的投資並不能增加東道國的生產能力。
第三,外商投資企業往往嚴密控制其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擴散,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並沒有很好的實現。多年以來,我國主動讓出市場份額換來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術,雖然作為發展中國家考慮到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我國應考慮選擇適用技術,但是如果我國在技術上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產業的技術總是處於落後地位,我國將無法和國外競爭,也將危及到我國的產業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最後,外國直接投資很多是將其母國已經淘汰的產品生產或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中國,給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五、簡短的結論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我們知道FDI在促進我國資本形成、吸納就業和提高我國綜合要素生產率方面貢獻都是比較顯著的,同時在我們對經濟增長率與FDI的回歸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總體上比較顯著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從我們對FDI的積極影響的進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過提升我國的產業結構、擴大對外貿易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上繳稅收等途徑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不過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逐步放開對外商行為的限制,出現了FDI企業出於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我國產業、壟斷市場和封鎖先進技術的新動向。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在積極吸引外資,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的同時,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http://news.webtextiles.com/info/info_view.asp?infoid=2958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com.cn/ch-sjjj/guojitouzi.htm
『肆』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分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5.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好轉.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家電行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家電行業累計產值增長速度同比下降超過10%,銷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嚴峻形勢面前,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化「危」為「機」。更有許多優勢品牌企業逆勢取得了良好增長,如海爾、格蘭仕、美的、九陽等都實現了預期銷售目標。
努力擴展市場份額
受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電業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顯露端倪。「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人民幣匯率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穩定,勞動力緊張狀況也在緩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生產成本降低為國產家電降價鋪平了道路。
彩電向來是引領家電產品降價的先鋒,在這一輪價格調整中,國內彩電品牌無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產品的售價,國產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洗衣機價格下調力度達到歷史之最,平均降幅達到20%到30%。在空調市場,目前長虹、海信等都已成功進軍壓縮機領域,使得國產品牌的競爭力得到提升。長虹部分2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已經與其他品牌四、五級能效空調的價格水平相當。格蘭仕也將其2級能效空調的售價調低近30%。
成本壓力緩解帶動的家電降價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本土品牌已經占據市場主流,不僅保持了二、三級市場的優勢,在一級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5成左右。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機銷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對比保持著擴大趨勢,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在空調市場,海爾、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貨量占據行業出貨總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長17.65%。
下鄉撬動農村市場
「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給家電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統計顯示,「家電下鄉」在山東、河南、四川3省的試點,大約帶動了農村家電40多億元的銷售增長,試點產品銷售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輪「家電下鄉」啟動。受益地區進一步擴大,覆蓋農村居民3.92億人。下鄉產品也擴展到彩電、冰箱之外的洗衣機、手機等多個類別。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預計,擴容後的「家電下鄉」工程將可帶動農村每年465.24億元的家庭設備及服務市場需求,「無疑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峰迴路轉的新機遇。」
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應標,取得了豐碩成果。從中標情況看,行業內優勢企業幾乎都順利入選。海爾在冰箱、彩電、洗衣機和手機領域全部中標,中標型號分別為10個、15個、15個和10個;康佳一共中標14款彩電、11款冰箱、11款手機和10款冰櫃;海信集團共有電視、冰箱、手機等75款產品中標;「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鵝、榮事達、雪爾共4個品牌的77款冰箱、冷櫃、洗衣機產品也在中標系列。
調整開拓新興市場
「歐美市場下滑已成定局,而新興市場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說。據了解,2007年格蘭仕微波爐銷量達到2500萬台,出口比重佔到七成。截至目前,格蘭仕對美國出口僅增長了18%,而在其他市場則增長了50%。
2008年11月17日,為鼓勵家電企業出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宣布將家電的退稅率由13%提高到14%。退稅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業信心。在明年家電出口訂單繼續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紛紛調整出口策略,加強內部管理,把新興市場作為增長點。
據創維集團海外副總裁匡宇斌介紹,即使在彩電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創維預計今年出口數量仍將獲得80%—90%的增長。創維的成功得益於出口策略的調整。一年前,創維認為短期內在歐美市場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場容量比較穩定,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發展中國家。這使得創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避免了出口下滑,並通過主力客戶保持了較大增長。
每次重大經濟形勢的變化都將帶來行業的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或者洗牌。我國企業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外資企業更強,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出台的推動下,各企業如果能夠把握機會是可以把挑戰轉變成機遇的。陸刃波認為,作為競爭充分的家電行業,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場困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回答者: chinasowell - 助理 三級 2008-12-14 18:56
檢舉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家電行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家電行業累計產值增長速度同比下降超過10%,銷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嚴峻形勢面前,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化「危」為「機」。更有許多優勢品牌企業逆勢取得了良好增長,如海爾、格蘭仕、美的、九陽等都實現了預期銷售目標。
努力擴展市場份額
受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電業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顯露端倪。「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人民幣匯率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穩定,勞動力緊張狀況也在緩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生產成本降低為國產家電降價鋪平了道路。
彩電向來是引領家電產品降價的先鋒,在這一輪價格調整中,國內彩電品牌無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產品的售價,國產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洗衣機價格下調力度達到歷史之最,平均降幅達到20%到30%。在空調市場,目前長虹、海信等都已成功進軍壓縮機領域,使得國產品牌的競爭力得到提升。長虹部分2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已經與其他品牌四、五級能效空調的價格水平相當。格蘭仕也將其2級能效空調的售價調低近30%。
成本壓力緩解帶動的家電降價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本土品牌已經占據市場主流,不僅保持了二、三級市場的優勢,在一級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5成左右。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機銷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對比保持著擴大趨勢,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在空調市場,海爾、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貨量占據行業出貨總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長17.65%。
下鄉撬動農村市場
「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給家電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統計顯示,「家電下鄉」在山東、河南、四川3省的試點,大約帶動了農村家電40多億元的銷售增長,試點產品銷售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輪「家電下鄉」啟動。受益地區進一步擴大,覆蓋農村居民3.92億人。下鄉產品也擴展到彩電、冰箱之外的洗衣機、手機等多個類別。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預計,擴容後的「家電下鄉」工程將可帶動農村每年465.24億元的家庭設備及服務市場需求,「無疑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峰迴路轉的新機遇。」
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應標,取得了豐碩成果。從中標情況看,行業內優勢企業幾乎都順利入選。海爾在冰箱、彩電、洗衣機和手機領域全部中標,中標型號分別為10個、15個、15個和10個;康佳一共中標14款彩電、11款冰箱、11款手機和10款冰櫃;海信集團共有電視、冰箱、手機等75款產品中標;「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鵝、榮事達、雪爾共4個品牌的77款冰箱、冷櫃、洗衣機產品也在中標系列。
調整開拓新興市場
「歐美市場下滑已成定局,而新興市場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說。據了解,2007年格蘭仕微波爐銷量達到2500萬台,出口比重佔到七成。截至目前,格蘭仕對美國出口僅增長了18%,而在其他市場則增長了50%。
2008年11月17日,為鼓勵家電企業出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宣布將家電的退稅率由13%提高到14%。退稅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業信心。在明年家電出口訂單繼續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紛紛調整出口策略,加強內部管理,把新興市場作為增長點。
據創維集團海外副總裁匡宇斌介紹,即使在彩電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創維預計今年出口數量仍將獲得80%—90%的增長。創維的成功得益於出口策略的調整。一年前,創維認為短期內在歐美市場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場容量比較穩定,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發展中國家。這使得創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避免了出口下滑,並通過主力客戶保持了較大增長。
每次重大經濟形勢的變化都將帶來行業的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或者洗牌。我國企業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外資企業更強,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出台的推動下,各企業如果能夠把握機會是可以把挑戰轉變成機遇的。陸刃波認為,作為競爭充分的家電行業,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場困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伍』 去年中國吸引外資居全球第三是怎麼回事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日發布報告說,2016年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大幅下滑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較2015年增加2.3%,達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
『陸』 請牛人幫分析一下FDI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國FDI下降
FDI可以簡單理抄解為外部投資。。
投資降低,直接降低GPD增速。。(投資是拉動GDP的動力之一)
原因:A。中國近些年原材料、特別是勞動力價格上漲,使得投資成本增加
B。由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大量資金回籠
『柒』 近年世界各國的FDI數據
先給分 我給你找!~相信哥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在公告中表示,將2007年增速由11.4%向上修正至11.9%,2006年GDP增速由11.1%向上修正至11.6%。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經濟學家Ben Simpfendorfer表示,上述修正強化了以下觀點,即經濟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放慢經濟增長步伐對決策者來說並非易事。
他表示,即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的從緊貨幣政策也不能鬆懈。
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Paul Cavey稱,分析師可能會據此上調中國今年的GDP增長和通貨膨脹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周三預計,中國2008年經濟增長或減緩至9.3%,但以全球標准衡量,這一速度仍然處於較快水平。Cavey認為,中國2008年經濟增幅不太可能降到10%以下,尤其是周四還對GDP增幅作了向上修正。
中國央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周四也在公告中表示,全球通貨膨脹問題或將加大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同時全球糧食價格可能繼續上漲。
中國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增長8.7%,創近12年高位,主要因食品價格飆升23.3%。
廣告另外,中國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周四公布,中國3月份實際FDI較上年同期增長39.6%,至92.9億美元。
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實際FDI增長61.26%,至274.1億美元,主要因為1月份實際FDI增長逾一倍。
麥格理證券的Cavey稱,上述數據顯示出,在有關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推動下,資金正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
人民幣兌美元自匯改以來已經累計升值16%。中國央行2005年宣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次性升值2.1%,並開始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今年人民幣已經加快了升值速度,人民幣兌美元自1月1日以來累計升值4.5%,2007年全年累計升值6.9%。美元周四跌破關鍵水平人民幣7.0000元,為匯改以來首次。
Cavey稱,FDI是資金快速進入中國的最輕松的合法渠道之一。
不過Simpfendorfer不太贊成對少數幾個月FDI數據太過在意,稱年初數據通常都有較大升幅。
由於海外人士加快了外幣兌換為人民幣的速度,中國1月份的外匯儲備達到了1.590萬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年底時的1.53萬億美元。
Cavey稱,外資湧入中國,希望借人民幣升值謀利的情況加大了中國貨幣政策制定的難度,因為中國央行不能將利率調得過高,否則將會引來更多海外資金。
Cavey預計,2008年底之前利率還會多次上調,同時存款准備金率也可能由當前的15.5%上調至18%-19%。他表示,鑒於當前資金湧入的規模,央行不得不採取一定方式分流部分資金。
13216546
1321654
64565798
312165498
3213246897
31221654897
『捌』 05年全球FDI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投機也可能是其復中一個因制素
比如說對人民幣升值的預估
國際熱錢流入,由於中國資本項目市場沒有完全開放,所以這些熱錢流入到房地產等領域,由於在統計中將房地產作為投資而不是消費,因此這可能是FDI增長的一個因素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主要因素是國際並購增多
『玖』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嗎
聯合國報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報告預測,2018年全球國際投資有望出現增長,但增長勢頭將十分脆弱,預計增長約5%。報告指出,雖然有全球經濟增長向好等諸多利好因素,但全球投資仍可能受到地緣政治風險、貿易關系緊張和美國稅改等因素的沖擊。
來源:新華網
『拾』 世界第二大美元資產國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