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梅林收購紐西蘭

上海梅林收購紐西蘭

發布時間:2020-12-23 23:08:33

A. 同樣是紐西蘭的KARICARE,怎麼價格差這么多呢

KARICARE 奶粉有三階,價格都不一樣。你朋友的價格好像是有點貴,程光的運費最回新報價60紐幣,淘寶代購的答價格基本上是最低了。沒有什麼利潤了,和我們自己郵寄回去自己用一樣的價錢。
當然了 你朋友幫你去超市買,打包,送到快遞公司,這些都需要跑動。費時費力的。
代購是商業行為,有利可圖。

說實話想在國外買奶粉的本意就是怕買到"三鹿「,所以寧願買國外的,肯多花點錢。圖便宜買到假的,對小孩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影響了。聽說國內現在有高價收購奶粉盒子的,在國內買要小心了,

希望能幫到你。

B. 聽說伊利股份在紐西蘭收購乳企啦

是的,伊抄利股份以100%股權收購了新西襲蘭乳業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可以說,伊利股份此次在紐西蘭的大動作,讓伊利股份的全球織網更進了一步。

C. 紐西蘭威士寶被伊利收購了嗎

紐西蘭威士寶被伊利收購了嗎?是的收購了。

D. 蒙牛伊利殺入紐西蘭是真是假

11月下旬,中國兩大乳業巨頭伊利、蒙牛在紐西蘭大動作頻頻,引發業內外關注。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隨著中外原奶生產成本差距的拉大,中國乳企出海意願加強,未來隨著乳業巨頭在海外投資產能的釋放,將對中國乳製品行業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
中國乳企
殺入恆天然大本營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中國乳企在海外建廠不同,伊利和蒙牛這一次在紐西蘭的項目,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液態奶生產上。
記者從伊利方面了解到,公司用於紐西蘭南島懷馬特市生產基地2期擴建的20億元投資中,有很大比例用於UHT(超高溫瞬時滅菌)液態奶及生牛乳深加工項目。無獨有偶,在伊利發布公告的第二天,蒙牛乳業也宣布,將與紐西蘭合作夥伴鵬欣和美卡(Miraka),就以中國作為目標市場,增加紐西蘭UHT產品產量和品種,並加強在紐西蘭乳製品產業的資本投入展開合作。
同時,蒙牛旗下雅士利位於紐西蘭北島懷卡托的海外生產基地,將於2015年初全面量產,預計年產嬰幼兒奶粉5萬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高端UHT市場規模約為150億元,除了伊利金典和蒙牛的特侖蘇,進口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約為60億元,且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4年1至8月,中國進口液態奶達20.3萬噸,同比增長64.6%。伊利、蒙牛在海外構建奶源,生產自己的高端UHT奶進入中國市場,將有效地同國外廠商競爭高端UHT奶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和蒙牛分別紮根於紐西蘭南、北兩島,尤其是蒙牛所處的北島,原本就是恆天然的「大本營」,未來中國乳企將同過去的供應商從奶源到市場展開直接競爭。
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從紐西蘭進口奶粉68.7萬噸,基本都由恆天然提供,按照伊利、蒙牛以及2010年收購紐西蘭新萊特的光明乳業(600597,股吧)三家目前的產能布局,恆天然近三成的市場份額將被中國企業取代。
國內奶源飽和
乳企被迫出海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2013年的恆天然「烏龍奶粉」事件,所導致的奶粉禁運和中國市場「奶荒」,是中國乳企加速出海的直接原因。「我們加快海外牧場的布局,不僅僅是為了奶粉,而是一個低成本的資源保障,這是未來市場競爭的基礎。」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現在不做,將來在奶源等方面都將受制於人,誰都不可能長期與缺奶、高成本相抗衡。」
同時,國內奶源趨於飽和,乳企也不得不將爭奪優質奶源的軍備競賽向國外延伸。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奶源能發展的增量已經所剩無幾,「全部霸佔不可能,但所謂的三個黃金奶源帶已經被各大企業分得差不多了。」呼和浩特奶業協會一位人士分析,如果在奶源布局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仍難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萬頭牧場」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中國存欄100頭以上的奶牛場和養殖小區的比例上升的速度卻非常有限,截至2013年末僅為40%左右,年增長率不到3%。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企業自建奶源基地積極性並不高。宋亮告訴記者,中國目前在建的奶源地的確不少,但是真正投產的卻不多。
北京一家大型牧場的負責人蘇先生表示,「國內牧場建設的『標配』是每頭牛1.5—2.5萬元,以前建一個千頭規模的牧場只需1000萬元,現在動輒要上億元。特別是近年來國內飼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回報期也越來越長,風險也隨之升高。」
乳企出海
養殖業恐受波及
記者從伊利方面了解到,公司已與當地47家奶農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基本能夠滿足生產所需。據介紹,在紐西蘭,乳企可以通過各種指標檢測對每天收購的原料奶進行定價,按月、季等時間段進行結款,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價格大幅度波動,有利於企業掌控成本。
然而,對此業內也有反對的聲音。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國內乳製品企業海外投資與國內投資有一定沖突性,因為海外投資更具有經濟性的話企業或會降低對國內投資的興趣。
「像伊利、蒙牛這類作為中國乳企中的佼佼者都跑到國外去開發奶源,會對國內的奶源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不僅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影響非常大,還會對國內養殖人員養殖熱情造成嚴重打擊。」業內專家王丁棉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進口奶源在品質和價格上都占據優勢,是企業首選,而且為了減少成本,企業可能會越來越多的使用進口奶源,所以,未來國內對生鮮乳的需求量可能會出現下滑。」國內的一家乳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今年乳企收奶明顯減少,原奶的價格一路下滑,可我們的成本不斷增加,現在每產1噸奶要賠七八百元。」山東省一家養殖場的負責人說,「很多養殖場和養殖戶都在賣牛,過去1000多頭牛,現在只有100多頭了。」

E. 有誰知道Access集團最近動向嗎聽說收購了紐西蘭品牌SAVAR

是的抄,剛剛收購的。收購後SAVAR品牌襲將進一步擴充ACCESS集團現有的美妝護膚領域的品牌矩陣,包括萊文醫生、Hunter Lab、Bean Body、蔓索、拿破崙·布得斯等。這些品牌各有特色,互為補充。真是廣大美眉的福音啊。。非常高興你能採納我的回答,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追問,謝謝

F. 紐西蘭的藍河乳業是被中國的藍河營養品公司收購了嗎

2015年2月初,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了位於南島Invercargill、處於資產困難中的羊奶企業Blue River Dairy。新浪網上都報道了,然後這個中國商人就在國內成立了藍河營養品有限公司

G. 有沒有人知道海爾收購斐雪派克的前後以及一些細節上的東西啊我想了解下這個事情的具體情況。

海爾並非全產業鏈運營,產品之外,品牌也是其利潤的主要支撐點。在中國,海爾因此受益,但在海外,實踐告訴它,做大品牌的捷徑只有收購,盡管這是一條充滿風險的路
「戰略機會稍縱即逝,海爾的選擇是快刀斬亂麻。」 11月12日,海爾集團海外市場總監李攀向《財經》記者講述了收購紐西蘭家電龍頭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的過程。
此次收購案,李攀負責協調中國境內的各項資源,包括完成政府審批。而此案也創下了中國企業境外並購的最快審批速度,海爾僅用19天就拿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同意批文。李攀說:「我們必須在要約結束前完成所有事情。」
早在2009年,海爾集團已收購斐雪派克20%股份,此次意欲對其進行全資收購。今年9月11日,海爾集團向斐雪派克股東發出收購要約,出價1.2新元/股。此前,海爾與斐雪派克第二大股東簽署鎖定協議,受讓其17.46%股權。
但海爾的收購並非一路通暢。10月8日,斐雪派克獨立董事以出價太低為由拒絕收購。10月18日,海爾集團將收購價提高到1.28紐西蘭元/股,這個價格比收購協議宣布前斐雪派克的股價高出了71%。11月6日,收購要約結束的最後一天,海爾集團正式宣布完成對斐雪派克規模為9.27億紐西蘭元(約合7.66億美元)的並購。這是海爾嘗試全球化22年來最大規模的海外並購,也是唯一的全資收購。
速度和不菲的收購價格,令外界產生疑問:海爾為什麼對斐雪派克志在必得?五年來斐雪派克營業收入持續小幅下滑,2009年和2010年甚至是虧損的。2012財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斐雪派克實現銷售收入10.4億紐西蘭元(53.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843萬紐西蘭元(約合9537萬元人民幣),凈利潤率1.8%。
與之相對比,負責海爾集團生產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青島海爾(11.06,-0.06,-0.54%)(600690.SH),今年上半年的凈利率為5.92%。而且在三年前,收購斐雪派克20%股份只花了海爾集團5248萬美元。一個業績有待商榷的企業,如今卻以7.66億美元成交,海爾要的是什麼?
據海爾集團公開的資料,公司2011年總收入為1509億元,在全球有21個工業園,14萬多個銷售網點,5大研發基地,海外營業額占其總營業額的26%。在海爾全球化伊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要布的便是一盤大棋。
海爾在海外市場有「三步走」戰略: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2005年張瑞敏進一步明確了不做代工,高舉高打的全球化品牌戰略,這與美的和格力倡導的先易後難的全球化道路迥然相異。
與美的、格力不同,海爾沒有做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無法從產業鏈中獲取更大的規模成本優勢,因此產品和品牌成為海爾必須做強的兩個支點,在海外市場更是如此。另一個海爾必須面對的現實是,自主品牌道路十分艱難。海爾出示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搏殺了13年,至今在美市場佔有率僅為1.5%,在歐洲的白電市場份額也不到2%。
在中國品牌普遍溢價較低的局面下,海爾亦不能獨善其身,收購國際品牌及其成熟的產品技術,是提升海爾品牌溢價唯一的捷徑。斐雪派克正好符合這個戰略定位。
張瑞敏和海爾沒有猶豫。
斐雪派克有多大價值
海爾與斐雪派克的合作始於2004年,當時斐雪派克的部分洗碗機已在海爾的中國工廠生產。2009年,海爾在實現了冰箱的全球領先地位之後,意圖做強洗衣機產品,於是決定入股斐雪派克。
創立於1934年的斐雪派克,擁有全球領先的DD直驅洗衣機電機技術(更加靜音、節能)。憑此技術,2003年斐雪派克與惠而浦展開了戰略合作。直到今天,雙方每年仍有50萬台DD直驅電機的采購量。
斐雪派克2007年底決定全球擴張,但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當年公司巨虧。財報顯示,斐雪派克在2008財年凈虧損9530萬紐西蘭元,而上財年公司凈利潤還有5420萬紐西蘭元。公司不得不把降低債務作為要務。
一方缺技術,一方缺資金,海爾和斐雪派克一拍即合。由於此次入股在1億紐西蘭元以下,按照紐西蘭的法律,雙方可直接交易,無需履行審批手續。
李攀堅持認為,從入股20%到今天的全資收購,都是基於海爾的業務需求。「當時,入股20%就可以滿足我們的戰略目標(即洗衣機技術和渠道)。」李攀說。據他介紹,海爾一開始並無全資收購斐雪派克的計劃,之所以改弦更張,是因為20%的股份無法滿足海爾深化合作的需求,在人才、技術和資源合作上,海爾都感覺不通暢,認為決策過於緩慢。
此時,海爾已嘗到了與斐雪派克合作的甜頭。據調查公司中怡康的數據,2011年海爾占據中國28%的高端滾筒洗衣機份額,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此前,中國高端洗衣機市場一度被西門子壟斷。據了解,斐雪派克為海爾專設的泰國電機生產線已建成使用。今年,海爾與斐雪派克合作開發的水晶系列高端滾筒洗衣機,以靜音速洗的技術領先國內,再次提升了海爾在高端領域的份額。
在實現了冰箱和洗衣機的領先之後,海爾又瞄準了廚房家電產品,這又是斐雪派克的強項。作為大洋洲最古老的家電企業,斐雪派克以生產廚房電器、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為主,大多數紐西蘭家庭擁有一台出自斐雪派克的抽屜式洗碗機。斐雪派克還擁有提高節能率30%以上的冰箱壓縮機技術。
2011年底,海爾正式向斐雪派克提出全資收購意向。這一次,海爾試圖謀求更大的戰略利益,即更深的渠道和品牌滲透。2009年的合作雖然也涉及到渠道,比如斐雪派克負責海爾品牌的產品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銷售,並從今年1月起代理海爾品牌在愛爾蘭的銷售,但由於存在合作障礙,這些渠道利用得並不好,原定由海爾負責的斐雪派克在中國的銷售也遲遲未能大規模展開。
李攀稱,全資收購後,斐雪派克品牌將100%為海爾所有,雙方的渠道也將徹底打通。公開資料顯示,斐雪派克在紐西蘭擁有55%市場份額,居第一,在澳洲擁有18%市場份額,居第二。其在歐美市場收入已佔到總收入的26%。
2011年7月29日,海爾集團與松下電器旗下三洋電機達成初步協議,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電業務。收購的資產中還包括三洋品牌在東南亞的五年使用權和三洋電機旗下的AQUA品牌終身使用權。
至此,在海爾的全球化品牌戰略中,斐雪派克將與三洋、AQUA、卡薩帝、海爾、統帥一起構成梯次隊伍,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品牌布局。AQUA是一個高端品牌,其洗衣機和冰箱銷量分別位列日本市場的第五和第七位。卡薩帝和統帥則是海爾推出的自主子品牌,前者定位高端,後者定位中低端,目前已轉為互聯網定製品牌。
據李攀介紹,三洋品牌在東南亞的使用將漸漸淡化,直至用海爾品牌完全替代;卡薩帝全球使用,AQUA將主要在日本使用;海爾為中高端品牌,全球使用。斐雪派克的品牌用意便十分明顯,主要用來填補海爾在歐美、澳洲及大洋洲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品牌空缺。

H. 光明乳業在紐西蘭有公司嗎

有的,2010年,光明乳業收抄購紐西蘭新萊特,成為國內首家乳品境外收購並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乳企。而且收購9年以來,新萊特從一家50人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了近千人的大中型企業,成為紐西蘭本土發展最快的乳品企業。

閱讀全文

與上海梅林收購紐西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