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科技行業人才缺口大么相關從業者需要有什麼技能上海交大高金有什麼普惠項目對金融科技進行培訓么
金融科技行業是新興的發展產業。
所以市場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人才缺口也比較大。
② 現在中國比較缺乏哪一方面的金融人才
中國最缺復合型金融人才
2007年12月05日 08:18
引進肯定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要立足於培養自己的金融人才
一個合適的金融人才應該文科和理科結合、理論和實踐都懂,只有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培養出來的人才有用
如果你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面試,你可能會被問到以下問題:第一個是解釋一下Black-Sholes模型;第二個是美國央行的基準利率是多少,一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又是多少;第三個是設計一個結構性產品或者衍生產品套利。
「Black-Sholes模型是金融中最重要的模型,文科生基本能說出該模型的含義,但是理科生卻講不清。對於第二個問題,很多學生無法說出基準利率和國債收益率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是最難的,基本上沒有人能回答。」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黃海洲日前在2007中國金融人才戰略高峰論壇的演講中提及上述內容時帶著幾分驚訝和失望。
那麼,金融人才通過引進還是通過本土培養?他們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圍繞這些問題,專家學者們在此次論壇上展開激烈討論。
靠引進還是靠培養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認為,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急需大量高水平的國際金融人才隊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提供了全球人才共享的可能性。金融機構可以從世界各地找到各種層次、擁有不同技能的人才。在使用國際金融人才過程中,要尊重金融人才的國際市場價格,同時通過適當的稅制改革,吸引高端國際金融人才。
「中國肯定是缺人才,人才無非有兩個來源,一是引進,第二是培養,引進肯定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說。
李揚以利率衍生品為例說明國外的人才可能水土不服。「國外利率衍生品非常豐富,但是到中國來就是必須懂得中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體系非常特殊,有非常行政化管制的,有半市場化半管制的,而且這些利率之間互相之間還有不太容易看得見的關聯。」
「中國要立足於培養自己的人才。」李揚說。
需要文理知識結構
「現在金融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多,但是很多金融機構都說招不到人才,概括起來就是文理沒有結合。」李揚說,「中國的金融教育是基於兩條線,一條基於文科,一條基於理科。一個合適的金融人才應該結合各個方面,文科和理科能夠結合,理論和實踐都應當懂,只有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培養出來的人才有用。」
「復合型人才是非常了不得的。」黃海洲說。Black-Sholes模型的奠基人之一費雪·布萊克(Fischer Black)既獲得哈佛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又對貨幣銀行學有非常大的貢獻。
根據麥肯錫咨詢顧問報告,中國每年畢業的430萬大學生只有16%能夠適應全球化工作需求。
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最缺什麼人才,陸紅軍認為,最缺的是跨國兼並收購人才、財富基金管理人才,以及風險定價人才。
來源: 國際金融報
③ 金融行業人才是否已經飽和行業前景如何呢
金融是大來學科,很多方向的。
本人源是上海一金融研究所還是有點感觸的,這么說吧,金融干到頂尖的都是學數學的,學金融的到後期甚至不如學物理的。
舉個例子,所有打工行業中收入最高的投行里就要三種人,數學牛的、審計牛的和有人脈的。
一時也說不多,多去論壇逛逛
④ 上海緊缺人才的行業是
四年緊缺排行榜上「半隱退」的人才類別
金融保險:某國際金融機構這樣總結自己人才引進規律:上世紀90年代初基本上引進的都是上海本地人,本世紀初是國內優秀的頂尖人才,而近兩年引進的都是有海外留學背景、海外工作經驗的「國際化人才」。在這個背景下,金融保險業目前引進人才的大方向開始逐步轉移到那些「國際化人才」方面,他在國內人才市場的需求也就隨之大大降低了。
汽車與成套設備人才在幾年前一直排在緊缺人才的前列,但隨之汽車行業自身的良好發展,整個產業對人才吸納能力已經逐步加強,從招聘、引進到培養的流程都逐步成熟,現在各個崗位應該已經不成問題。這類人才也因此不再是緊缺人才。
四年緊缺排行榜上「堅挺」的人才類別
高技能人才製造業人才現代農業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級技工只是高技能人才的一部分,在整個高技能人才專業類別中,尤其是民間工藝性的能工巧匠最缺,在許多領域都面臨失傳的危險,今後還要加大開發力度。
製造業:製造業人才不足有兩大原因,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對製造業重新定位後,發現製造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量上不足,另外就業政策的引導也存在問題,上海本地青年人不願將其作為職業生涯。當然教育體制也有弊端,高職作為大量培養製造業人才的「孵化器」,政府對工科類高職教育投入不夠,而從引進角度而言,也比較困難,2002年以前都是作為打工仔來引進的,《人才居住證》的實施為他們打開了通道。
現代農業人才雖然在人才總數上比重很小,但意義重大,這類人才關乎到城鄉一體化進程,尤其對於上海農業發揮服務功能、都市農業、技術、產業開發模式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但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類人才受重視程度不夠,從業者也寥寥可數,因此需求一直堅挺。
四年緊缺排行榜上「消失」的人才類別
IT與微電子 生物醫葯 (2001年、2002年上榜) :這兩個行業曾經是上海市緊缺的人才,但在最近兩年,都降低了排名,甚至從《目錄》中消失。而為什麼會從急需到消失?據人事局的專家介紹:登上目錄的緊缺人才,從「量」上也許說不上緊缺,真正缺少的是「質」。
有些人才,在兩年前的人才市場上很難找到,但經過人事局人才方面的宏觀調控,現在已經很容易就找到了,所以他們就不再是「緊缺人才」了。比如IT行業和金融保險業,前幾年,想找個這方面的人才難上加難,甚至開出高薪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但經過這兩年的調控,這類人才已經相對普遍地出現在了人才市場上,因此也就自然地在《人才開發目錄》上消失了。
而生物醫葯人才呢?生物醫葯行業最近兩年民營資本介入的力度比較大,民營資本的介入從體制上盤活了現有的人才結構,因為人才緊缺通過兩種手段可以解決———開發和培養,通過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是培養緊缺人才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生物醫葯行業基本上屬於這種情況,所以現在該行業人才緊缺的問題相對有所緩和。因此,它從《目錄》上的位置也就一降再降。
四年緊缺排行榜上「新臉」類人才
領軍人才:從2003年首次公布開始,世博人才今年的排名已經上升到第二。目前的需求主要是外圍人才,至於外圍人才和內圍人才如何結合,如何向2010年推進,人事局和世博局將在今年6月公布具體方案。
領軍人才,今年首次出現便登上榜首,也是上海支柱產業、重大工程等發展的必然結果。
⑤ 我2013年6月份到上海去實習,在陸家嘴。我要到明年六月才畢業,實習生有機會申請上海金融人才公寓嗎
可以申請,是否批准就不得而知了
網上有申請入口的
也可以到現場申請(回上海陸家嘴人才公寓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浦東新區東建路383號)
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是陸家嘴集團專門為了緩解金融城單身青年白領的居住困難而開發的單身公寓,將主要面向所在企業位於陸家嘴金融城、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22-30歲為主、單身居住的人士,並優先考慮外省市或在上海有住房需求的青年人。除個人申請外,注冊地或經營地位於陸家嘴金融城主營業務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的企業,也可提出申請,但租賃申請人員須為本企業在職員工。提出申請時,申請人提供身 份 證 、勞動合同原件及復印件等資料即可,申請結果將於5個工作日後以簡訊或書面等形式通知租賃申請人。當然,如果申請人超過5個工作日未辦理入住手續,視作放棄處理。
⑥ 上海華東人才教育管理集團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華東人才教育管理集團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2月0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金內融信息服容務(不得從事金融業務),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商業流程服務,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企業徵信服務(不得從事信用擔保、金融擔保),商務咨詢、投資咨詢(咨詢類項目除經紀),實業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陳夢
成立時間:2008-02-03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200081213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2338號一幢二樓B212室
⑦ 關於上海的人才引進問題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今年兩會現場,特殊經濟環境下如何吸引人才、儲備人才、培養人才成為熱議話題。代表、委員紛紛表示,當前正是引進和儲備人才的好時機,上海應該突破戶籍等人才引進、管理瓶頸,為人才流動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創造適宜人才創新創業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進得來,留得住,能幹事。
環境特殊更要尋「智」
「要繼續實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四個中心』建設急需的緊缺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新聞點擊】繼去年12月本市有關部門赴英美招聘高層次金融人才之後,今年5月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再赴美招聘高端人才。據悉,在美國有回國意願的留學人員至少在五成以上,對於年薪的心理預期也從原先的7萬—8萬美元降至如今的30多萬元人民幣。
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絲絲寒意,但不少代表和委員表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對人才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大,目前正是集聚高端人才的契機。
以金融中心建設為例,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有10%以上的人口從事金融業,上海金融從業人員僅佔1%,業內僅0.2%的人員有國際化工作經歷。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從事金融工程、產品開發、風險控制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只有四五十位,擁有專業背景的高級人才也十分缺乏。遭遇金融風暴後,美國高級金融人才大量失業,有海外留學背景的華人回國就業意願強烈。
「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就可能解決一大批就業問題!」周偉澄、朱利民代表建議,上海應設立外籍高級人才基金,吸引國際頂尖人才。
「引進人才也要有的放矢。」康青代表特別強調,要引進關鍵領域、高新項目的緊缺人才。
引進培養兩條腿走路
「以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科技攻關等為載體,完善領軍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領軍人才開發和創新團隊建設。進一步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新聞點擊】上海大中型製造業企業每年的數控人才缺口達6000人以上,而職校每年數控專業畢業生僅2000到3000人,在不樂觀的經濟形勢下目前也有近六成學生已簽約。但近兩年生源卻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下降,後繼乏人。
走出去、請進來,顯示了上海招賢納才的胸襟,但不少代表委員表示,解決人才瓶頸也要靠「自產自銷」。有關專家預測:再過三五年,上海需要的金融從業人數將達到80萬人,從海外引才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需求。
「雖然金融風暴使得當下成為從國際吸引人才的好時機,但並不是所有領域的『洋專家』都適合中國企業。」蔡家琪委員說,「抄底」人才會不會導致「洋人才」水土不服?會不會間接導致國內金融損失?樂家珍代表也表示:「引進德才兼備的海外人才確有必要,但近年來國內人才能力、素質不斷提高,企業人才構成要均衡。」陳曉漫代表形象地表示: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要「兩條腿走路」。
戶籍政策應更加開放
「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出台人才居住證與戶籍銜接辦法,為人才流動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獎勵制度,完善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相關政策,創造適宜人才創新創業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
【新聞點擊】
今年,持有效期1年以上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的子女,父母雙方或一方是在滬高校、科研機構博士後流動站人員子女等6類非上海戶籍考生可參加上海市中考。
洪剛代表表示,「上海的城市環境、發展空間、國際化程度都是吸引全國乃至國際人才的優勢。」但現行戶籍政策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成為制約人才在上海紮根的主要因素。
「解決戶口問題,才能吸引人才在上海紮根。」不少代表委員表示,戶籍問題成為不少人才的「後顧之憂」,妥善處理方能吸引人才在上海紮根。姚戎代表表示:「上海是一個開放型城市,政府的戶籍管理政策應更加開放,有所創新。」
企業留不住人才,不僅僅是薪酬問題。劉漣清代表以上海鐵路局為例,今年推出的4500個崗位招聘應屆畢業大學生,但他們的戶口問題都無法解決。在上海鐵路部門,約有上萬人的戶口是掛在蘇州、杭州兩地。
「戶口對於人才來說,不僅關繫到自身的社會保障,更關繫到下一代教育問題,同時隱含著他們心理上與這座城市的親疏。」徐潔代表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漕涇工業區已經有不少工程師向她反映,盡管對生活環境、工資報酬感到滿意,但由於無法取得上海戶籍,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就成了「心病」,「上海可以效仿香港『優才計劃』解決人才的戶籍問題,或對那些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非滬籍人才下一代辦理入滬,解決就學問題。」
黃春峰等代表還建議,上海可以模仿高校自主招生的模式,給予部分重點企事業單位一定許可權申請辦理人才入滬,或實施城區郊區戶籍「差別」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上海郊區發展。
⑧ 有住在陸家嘴金融人才公寓的朋友嗎,住下來感覺如何
看了下圖覺來得還可以
陸家嘴自金融城人才公寓是陸家嘴集團專門為了緩解金融城單身青年白領的居住困難而開發的單身公寓,將主要面向所在企業位於陸家嘴金融城、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22-30歲為主、單身居住的人士,並優先考慮外省市或在上海有住房需求的青年人。除個人申請外,注冊地或經營地位於陸家嘴金融城主營業務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的企業,也可提出申請,但租賃申請人員須為本企業在職員工。提出申請時,申請人提供身份證、勞動合同原件及復印件等資料即可,申請結果將於5個工作日後以簡訊或書面等形式通知租賃申請人。當然,如果申請人超過5個工作日未辦理入住手續,視作放棄處理。
⑨ 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怎麼申請
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是陸家嘴集團專門為了緩解金融城單身青年白領的居住困版難而開發的權單身公寓,將主要面向所在企業位於陸家嘴金融城、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22-30歲為主、單身居住的人士,並優先考慮外省市或在上海有住房需求的青年人。除個人申請外,注冊地或經營地位於陸家嘴金融城主營業務從事金融或相關行業的企業,也可提出申請,但租賃申請人員須為本企業在職員工。提出申請時,申請人提供身份證、勞動合同原件及復印件等資料即可,申請結果將於5個工作日後以簡訊或書面等形式通知租賃申請人。當然,如果申請人超過5個工作日未辦理入住手續,視作放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