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常分析物體受力時,為什麼可以不考慮萬有引力
平常分析物體受力時,為什麼可以不考慮萬有引力
因為這些物體質量很小,比如兩個一噸的物體相距1米(質心)其萬有引力也只有0.0000667259N,微乎其微。
⑵ 如何在課程中體現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案例教學的構建:以《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為例摘要:案例教學是工商管理類課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實踐,分析了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取、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問題,主張案例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組織,學生通過參與過程討論建構知識體系。關鍵詞:案例;教學;戰略管理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1)-10-00-03一、引言所謂案例(Case)就是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學簡而言之,是指引導學生對特定案例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到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就是通過模擬一種實際的管理情景,讓案例使用者身臨其境地進行分析決策[1]。案例教學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舉例子(example)講解原理[2],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一場涉及從知識觀、教學觀、師生觀到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廣泛變革。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側重實踐,師生互動式和基本由學生自主進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不再是知識的復述者,是每個管理案例的導演或指揮而不再是單向的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則從聽講者轉變為參與者,從理論的接受者轉變為實踐的創造者,全面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3]。《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綜合應用學科,它是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工商管理大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突破了以往的管理理論發展中只反映企業某一職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業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該課程採用案例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以模擬真實的案例為對象,運用基本的戰略理論和工具,融合其他工商管理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形成戰略管理能力,擺脫對權威教科書理論或標准答案的心理上的依賴,而這一切對學生今後邁向真正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是大有裨益的。事實上,20世紀20年代的哈佛商學院最早應用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就是戰略管理,當時課程名稱是商業政策(businesspolicy)[4]。由於中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起步較晚,在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也是近幾年的事情,表面上研究的不少,但實際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突出地表現在借鑒國外的多,自主創新的少,抽象論證的多,應用操作研究的少。本文試圖以作者在《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中實際教學為例,對該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路與方法進行剖析與探討。二、案例的選取案例教學中,案例選取是關繫到案例教學成敗的首要環節,通過課程實踐,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時效性教學案例必須及時更新,緊扣最新經濟發展,具有新穎性,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切忌千篇一律,重復使用少數幾個舊案例,有些案例時間性較強,一旦事過境遷,則其使用價值大大降低,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為了講解企業的購並,就選取2010年伊始的購並熱點案例——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就本次並購方案構架進行了詳細說明,同時對本次資本運作目的以及對企業的各相關方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論證。由於學生對本案例早有所耳聞,且是最近發生的經濟領域的熱點新聞,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二)深刻性教學案例要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管理理論的內涵,必須經過全面分析、深入思考、熱烈討論、集思廣益才能形成結論。在講解企業產品策略理論時,以「麥當勞是否應該賣啤酒?」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從麥當勞的戰略定位、顧客消費心理與行為、企業的配送組織、業務的價值貢獻、經濟效益等各方面進行論證分析。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居然會引入如此多的管理知識進行解釋,案例的深刻性揭示了現實管理問題的復雜性與管理理論的相通性。(三)針對性教學案例必須有的放矢,針對教學內容知識點,使案例教學服務於理論學習。依據案例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將案例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按理。1、專題性案例是集中描寫企業戰略管理活動中某一個方面的問題,如企業使命的制定、產業環境分析、內部資源能力分析、業務組合分析、戰略的選擇、戰略變革管理等案例。這種案例針對性強,往往用來加深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如,在講解企業的使命構成要素時,課堂上以《蒙牛經營理念》為例,讓學生從使命構成的幾個要素(顧客、產品和服務、市場、技術、經營目的、管理哲學、公共形象、自我評價)的角度,對《蒙牛經營理念》進行評價與討論。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企業使命要素的理解,又讓學生知道如何制定企業的使命。2、綜合性案例,是將企業戰略管理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以企業戰略規劃者的身份針對某一具體企業制定一份完整的戰略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內容要求包括:企業的戰略發展回顧、企業的使命、外部環境分析、內部條件分析、業務組合分析、備選戰略的制定與選擇、戰略的實施、戰略變革管理與應急計劃等主要內容。因為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較充分,為了方便戰略研究中的數據可得性,要求學生以上市公司作為戰略管理的研究對象。由於綜合性案例的任務量大,時間緊迫,所以採取團隊作業的方式完成戰略研究報告的撰寫。在課程開始時,將全班65人按5人一組,分成13個小組,同時推薦13個子行業中51家上市公司供學生選擇,要求每一小組結合共同的興趣選取某一子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戰略管理的研究對象。最後同學們選取了零售業的武漢中百(000759)、家電業的青島海爾(600690)、銀行業的民生銀行(600016)、房地產業的深萬科(000002)、醫葯業的武漢健民(600976)、汽車業的東風汽車(600006)、電腦業的長城電腦(000066)等13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這種綜合性案例這類似於「實踐性案例教學」[5],通過對現實企業戰略管理決策分析,一方面將實際應用課程中學到的所有模型與方法;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明白現實戰略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在案例分析中鍛煉戰略思維能力。三、案例教學的組織案例教學並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一場涉及從知識觀、教學觀、師生觀到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廣泛變革。案例教學組織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案例的介紹、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學生資料搜集與准備、分析報告撰寫、課堂討論、教師點評等。(一)案例介紹大多數數情況下,案例材料應以書面形式提前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熟悉案例的內容,為案例教學課做好充分准備。也可以由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案例,後者通常用於專題性小案例。(二)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引發他人產生心智活動,並作出回答反應的語言刺激,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問的形式有四種:其一、知識性提問,是指在教學之後學生能憑記憶的事實性知識所回答的提問;其二、理解性提問;其三、應用性提問,是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並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或實用性問題;其四、分析性提問,是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及規律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及邏輯推理;其五、綜合性提問,是要求學生將已學的若干知識及規律從不同方向運用多種思維思考回答問題。其六、評鑒性提問,是要求學生對某個問題說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緊緊圍繞教學的知識點,將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提問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到案例問題設計中,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對某些疑惑問題進行探究,在其認識結構中激起矛盾,從而把教師的教學目的轉變為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間接幫助學生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識,發展高層次認知思考領域。(三)資料的搜集與准備由於對案例分析的視角不同,就需要不同方面相關信息和數據的支持,所以對案例背景數據的搜集整理非常重要,況且案例本身提供的信息也不充分的。在綜合性案例教學中,為了撰寫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報告,就需要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課堂上就向學生講解上市公司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第一,在「巨潮資訊」或「中國證券在線」查看上市公司的年報等相關信息披露;第二,在上市公司網站上查閱信息。同時告訴學生對信息的解讀的基本方法,如何挖掘表層信息後面隱藏的實質性內容。(四)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一般作為學生的考核依據,是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重要手段。課程一開始,老師就要講解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方式、邏輯結構、編輯排版要求,幫助學生撰寫出專業的案例分析報告。(五)組織案例分析與討論討論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即席發言。也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就案例進行小組討論,選取代表性觀點帶入全班的分析與討論。在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允許並且鼓勵發表不同觀點,並相互辯論。教師主要進行組織工作,褒揚新穎的觀點,但不對觀點作出結論性的是非判斷,而應及時提出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漸逼近方案的內核。(六)教師點評教師點評就是對學生案例分析的參與積極性、對案例信息的把握、分析的理論依據、分析的邏輯、表述的方法與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時,應盡量肯定學生討論中的表現出的閃光點,對於學生考慮不周的方面,應以平等的身份,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以理服人。四、案例教學中的體會案例教學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動過程,案例教學不僅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利於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學中學生從傳統教學中「被灌輸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老師要改變以前的說教者、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等角色,而轉換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話者。案例教學中,為了適應老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和組織課堂課堂設計包括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選擇和設計案例討論,包括:安排多少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的流程如何?討論需要多長時間?在對案例的分析中,案例的重點問題是什麼?它對於學生來說有多大難度?通過案例的分析,學生是否能將教材中的基本原理、知識運用於具體的實際中?是不是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怎樣宣講案例分析?等問題。對這些問題要作通盤考慮後來設計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才有利於學生的參與。案例教學的課堂是充滿自由的,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教師與小組和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交往、對話與合作的關系,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關系緊張的局面,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上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如: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可能會出現一方觀點占上風的局面,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出現激烈的辯論甚至發生爭吵。這時教師應以開放、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的發言,鼓勵不同觀點,肯定發言中的思想閃光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或提供不同的理論分析視角。(二)重視案例分析過程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模擬現實情景,鍛煉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實管理中沒有「最優」的解決法,只有滿意的結果(Simon,1960)[6]。也就是說,案例只是一些材料,是供進一步討論和分析之用的,討論的結果並不存在「最佳做法」。由於案例分析者對案例信息的關注點不同,推理的邏輯不同,運用的理論不同,案例研究所給出的方案必定不同。只要案例分析的邏輯正確,運用的理論、模型得當,有理有據,就應該肯定。這樣,不同的解決方案,不僅拓展了老師和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大家合作與包容的心態。(三)全面對案例討論進行總結全面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就是要求從學生參與案例討論、教師的課堂組織、案例本身的適當性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在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方面的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案例分析活動進行點評,點評時必須就事論事,以正向鼓勵為主,也可發動學生自評和學生間的互評,有時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鼓勵學生自評自身分析的不足,他自身更容易接受,並取得認識上的進步。案例討論課結束後,教師可發放《課堂教學效果調查表》聽取學生的意見,包括了解課堂上學生「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還沒懂的」、「希望的改進措施」,以幫助教師對自身課堂組織進行反思。由於案例的時效性、案例信息的有限性,對案例的選擇與編寫也應該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全面的評價才能不斷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五、結束語案例教學在管理專業教育中,是培養創新型管理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案例教學在培養管理者的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分析與決策能力、創新能力、計劃與組織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領導力方面效果優於傳統講授[7]。企業戰略管理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探索案例教學的有效方式,已成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國際上案例教學新動向是:案例教學逐步側重於企業調查、數字分析和方法應用;從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到重視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教學方式趨於多樣化,如多媒體互動教學、基於Internet的網上教學等。所以,學校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教師應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的組織能力,以保證案例教學達到預定的目標。
⑶ 如何提高項 目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及職業素養
案例教學的構建:以《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為例
摘要:案例教學是工商管理類課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實踐,分析了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取、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問題,主張案例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組織,學生通過參與過程討論建構知識體系。
關鍵詞:案例;教學;戰略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10-00-03
一、引言
所謂案例(Case)就是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學簡而言之,是指引導學生對特定案例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到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就是通過模擬一種實際的管理情景,讓案例使用者身臨其境地進行分析決策[1]。案例教學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舉例子(example)講解原理[2],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一場涉及從知識觀、教學觀、師生觀到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廣泛變革。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側重實踐,師生互動式和基本由學生自主進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不再是知識的復述者,是每個管理案例的導演或指揮而不再是單向的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則從聽講者轉變為參與者,從理論的接受者轉變為實踐的創造者,全面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3]。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綜合應用學科,它是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工商管理大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突破了以往的管理理論發展中只反映企業某一職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業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該課程採用案例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以模擬真實的案例為對象,運用基本的戰略理論和工具,融合其他工商管理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形成戰略管理能力,擺脫對權威教科書理論或標准答案的心理上的依賴,而這一切對學生今後邁向真正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是大有裨益的。事實上,20世紀20年代的哈佛商學院最早應用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就是戰略管理,當時課程名稱是商業政策(businesspolicy)[4]。由於中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起步較晚,在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也是近幾年的事情,表面上研究的不少,但實際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突出地表現在借鑒國外的多,自主創新的少,抽象論證的多,應用操作研究的少。本文試圖以作者在《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中實際教學為例,對該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路與方法進行剖析與探討。
二、案例的選取
案例教學中,案例選取是關繫到案例教學成敗的首要環節,通過課程實踐,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時效性
教學案例必須及時更新,緊扣最新經濟發展,具有新穎性,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切忌千篇一律,重復使用少數幾個舊案例,有些案例時間性較強,一旦事過境遷,則其使用價值大大降低,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為了講解企業的購並,就選取2010年伊始的購並熱點案例——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就本次並購方案構架進行了詳細說明,同時對本次資本運作目的以及對企業的各相關方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論證。由於學生對本案例早有所耳聞,且是最近發生的經濟領域的熱點新聞,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深刻性
教學案例要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管理理論的內涵,必須經過全面分析、深入思考、熱烈討論、集思廣益才能形成結論。在講解企業產品策略理論時,以「麥當勞是否應該賣啤酒?」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從麥當勞的戰略定位、顧客消費心理與行為、企業的配送組織、業務的價值貢獻、經濟效益等各方面進行論證分析。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居然會引入如此多的管理知識進行解釋,案例的深刻性揭示了現實管理問題的復雜性與管理理論的相通性。
(三)針對性
教學案例必須有的放矢,針對教學內容知識點,使案例教學服務於理論學習。依據案例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將案例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按理。
1、專題性案例是集中描寫企業戰略管理活動中某一個方面的問題,如企業使命的制定、產業環境分析、內部資源能力分析、業務組合分析、戰略的選擇、戰略變革管理等案例。這種案例針對性強,往往用來加深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如,在講解企業的使命構成要素時,課堂上以《蒙牛經營理念》為例,讓學生從使命構成的幾個要素(顧客、產品和服務、市場、技術、經營目的、管理哲學、公共形象、自我評價)的角度,對《蒙牛經營理念》進行評價與討論。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企業使命要素的理解,又讓學生知道如何制定企業的使命。
2、綜合性案例,是將企業戰略管理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以企業戰略規劃者的身份針對某一具體企業制定一份完整的戰略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內容要求包括:企業的戰略發展回顧、企業的使命、外部環境分析、內部條件分析、業務組合分析、備選戰略的制定與選擇、戰略的實施、戰略變革管理與應急計劃等主要內容。因為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較充分,為了方便戰略研究中的數據可得性,要求學生以上市公司作為戰略管理的研究對象。由於綜合性案例的任務量大,時間緊迫,所以採取團隊作業的方式完成戰略研究報告的撰寫。在課程開始時,將全班65人按5人一組,分成13個小組,同時推薦13個子行業中51家上市公司供學生選擇,要求每一小組結合共同的興趣選取某一子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戰略管理的研究對象。最後同學們選取了零售業的武漢中百(000759)、家電業的青島海爾(600690)、銀行業的民生銀行(600016)、房地產業的深萬科(000002)、醫葯業的武漢健民(600976)、汽車業的東風汽車(600006)、電腦業的長城電腦(000066)等13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這種綜合性案例這類似於「實踐性案例教學」[5],通過對現實企業戰略管理決策分析,一方面將實際應用課程中學到的所有模型與方法;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明白現實戰略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在案例分析中鍛煉戰略思維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組織
案例教學並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一場涉及從知識觀、教學觀、師生觀到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廣泛變革。案例教學組織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案例的介紹、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學生資料搜集與准備、分析報告撰寫、課堂討論、教師點評等。
(一)案例介紹
大多數數情況下,案例材料應以書面形式提前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熟悉案例的內容,為案例教學課做好充分准備。也可以由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案例,後者通常用於專題性小案例。
(二)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
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引發他人產生心智活動,並作出回答反應的語言刺激,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問的形式有四種:其一、知識性提問,是指在教學之後學生能憑記憶的事實性知識所回答的提問;其二、理解性提問;其三、應用性提問,是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並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或實用性問題;其四、分析性提問,是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及規律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及邏輯推理;其五、綜合性提問,是要求學生將已學的若干知識及規律從不同方向運用多種思維思考回答問題。其六、評鑒性提問,是要求學生對某個問題說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案例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緊緊圍繞教學的知識點展開,將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提問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到案例問題設計中,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對某些疑惑問題進行探究,在其認識結構中激起矛盾,從而把教師的教學目的轉變為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間接幫助學生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識,發展高層次認知思考領域。 (三)資料的搜集與准備
由於對案例分析的視角不同,就需要不同方面相關信息和數據的支持,所以對案例背景數據的搜集整理非常重要,況且案例本身提供的信息也不充分的。在綜合性案例教學中,為了撰寫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報告,就需要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課堂上就向學生講解上市公司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第一,在「巨潮資訊」或「中國證券在線」查看上市公司的年報等相關信息披露;第二,在上市公司網站上查閱信息。同時告訴學生對信息的解讀的基本方法,如何挖掘表層信息後面隱藏的實質性內容。
(四)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報告一般作為學生的考核依據,是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重要手段。課程一開始,老師就要講解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方式、邏輯結構、編輯排版要求,幫助學生撰寫出專業的案例分析報告。
(五)組織案例分析與討論
討論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即席發言。也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就案例進行小組討論,選取代表性觀點帶入全班的分析與討論。在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允許並且鼓勵發表不同觀點,並相互辯論。教師主要進行組織工作,褒揚新穎的觀點,但不對觀點作出結論性的是非判斷,而應及時提出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漸逼近方案的內核。
(六)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就是對學生案例分析的參與積極性、對案例信息的把握、分析的理論依據、分析的邏輯、表述的方法與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時,應盡量肯定學生討論中的表現出的閃光點,對於學生考慮不周的方面,應以平等的身份,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以理服人。
四、案例教學中的體會
案例教學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動過程,案例教學不僅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利於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學中學生從傳統教學中「被灌輸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老師要改變以前的說教者、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等角色,而轉換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話者。案例教學中,為了適應老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和組織課堂
課堂設計包括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選擇和設計案例討論,包括:安排多少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的流程如何?討論需要多長時間?在對案例的分析中,案例的重點問題是什麼?它對於學生來說有多大難度?通過案例的分析,學生是否能將教材中的基本原理、知識運用於具體的實際中?是不是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怎樣宣講案例分析?等問題。對這些問題要作通盤考慮後來設計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才有利於學生的參與。
案例教學的課堂是充滿自由的,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教師與小組和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交往、對話與合作的關系,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關系緊張的局面,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上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如: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可能會出現一方觀點占上風的局面,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出現激烈的辯論甚至發生爭吵。這時教師應以開放、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的發言,鼓勵不同觀點,肯定發言中的思想閃光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或提供不同的理論分析視角。
(二)重視案例分析過程
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模擬現實情景,鍛煉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實管理中沒有「最優」的解決辦法,只有滿意的結果(Simon,1960)[6]。也就是說,案例只是一些材料,是供進一步討論和分析之用的,討論的結果並不存在「最佳做法」。由於案例分析者對案例信息的關注點不同,推理的邏輯不同,運用的理論不同,案例研究所給出的方案必定不同。只要案例分析的邏輯正確,運用的理論、模型得當,有理有據,就應該肯定。這樣,不同的解決方案,不僅拓展了老師和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大家合作與包容的心態。
(三)全面對案例討論進行總結
全面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就是要求從學生參與案例討論、教師的課堂組織、案例本身的適當性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在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方面的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案例分析活動進行點評,點評時必須就事論事,以正向鼓勵為主,也可發動學生自評和學生間的互評,有時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鼓勵學生自評自身分析的不足,他自身更容易接受,並取得認識上的進步。案例討論課結束後,教師可發放《課堂教學效果調查表》聽取學生的意見,包括了解課堂上學生「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還沒懂的」、「希望的改進措施」,以幫助教師對自身課堂組織進行反思。由於案例的時效性、案例信息的有限性,對案例的選擇與編寫也應該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全面的評價才能不斷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
五、結束語
案例教學在管理專業教育中,是培養創新型管理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案例教學在培養管理者的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分析與決策能力、創新能力、計劃與組織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領導力方面效果優於傳統講授[7]。企業戰略管理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探索案例教學的有效方式,已成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國際上案例教學新動向是:案例教學逐步側重於企業調查、數字分析和方法應用;從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到重視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教學方式趨於多樣化,如多媒體互動教學、基於Internet的網上教學等。所以,學校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教師應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的組織能力,以保證案例教學達到預定的目標。
⑷ 急!!!長城電腦(000066) 股票分析~~~
基本面分析,行業分析,企業分析你可以上大智慧股票軟體上進入F10查詢相關信息
從技術上來看,該股短線處於強勢狀態中,散戶線下降,MACD指標和KDJ指標都還處於強勢中,後市仍有上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