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新媒股份價值分析雪球

新媒股份價值分析雪球

發布時間:2020-12-29 22:55:42

❶ 雪球獲1000萬美元融資:為什麼方三文這么幸運

而在更早的11年由前網易副總編方三文創立的這家公司已經獲得紅杉A輪2000萬人民幣投資。 方三文從不諱言自己的幸運。他不像那些苦大仇深的創業者,總抱怨時運不濟,或把成功都歸結為努力的結果。 比如,他早就想換個更大的辦公場所,但找了很多地方都不太理想。終於有一天,他們再也熬不住了,准備搬家,結果就在這天,隔壁的公司結束業務,搬走了。於是只用了不到24小時,方三文就辦好手續,租下了隔壁的辦公室。這里寬敞明亮,足有原來辦公室的兩倍大,既滿足了需求,又免去了搬家的勞頓。 方創辦的「雪球財經」位於中關村SOHO,成立時就獲得了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的投資,如今融資只做了第一輪,就已經有來自紅杉的2000萬元到了賬。由於沒有資金壓力,「雪球財經」一直沒有專門的銷售人員。直到最近,有很多廣告客戶需要接待,方三文才找了一個原來做行政的同事轉去負責銷售。就是這樣一個不把銷售當回事兒的公司,居然有廣告自己送上門來。這些廣告收入已經能覆蓋掉60%-70%的運營成本。方三文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七點就下班,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周末還可以跟朋友一塊爬山。 方北大中文系畢業,先後供職於《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等傳統媒體。在網易做副總編輯、新聞中心總監的經歷培養了他對互聯網產品的敏銳感覺,也給他帶來了各種豐富的資源。作為一個美股投資者,方在市面上找不到能夠滿足他的信息需求的網站:絕大多數資訊不全,更新也不及時,甚至很多都是兩三個季度前的舊聞。同時,目前的財經報道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非專業類媒體做的,總的來說「角度混亂,很不專業」;一個來自投資銀行,但又做得太深了,而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往往介於二者中間。方決定自己來做。2010年下半年,方三文和他從網易帶過來的同事開發的網站基本建好的時候,好運氣來了,中國概念股在美國扎堆上市,受到投資人的熱捧。雪球財經火起來。方三文用「千載難逢」來形容自己創業的時機。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與方一起經歷了這樣的時機。 作為創業者,方三文「沒有壓力」,但有自己的原則(也許它們具有因果關系)。他堅持廣告銷售要與自身契合度高,廣告和網站的內容不能發生關系。他知道很多公司通常都願意為兩種信息付錢,一種是贊揚它們的,一種是批評它們的,它們願意付錢把負面消息屏蔽掉。「我們這兩種信息都不做。」方三文說。他認為,投資者希望獲得上市公司盡可能詳細的信息,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如果因為一家公司沒有在網站投放廣告,就不發布它的好消息,或者因為一家公司投放了廣告就不發布它的壞消息,對投資者來說都是傷害。他希望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最終會尊重和認同他的網站,因為那裡的信息是「最客觀、最全面的」。 「如果『傷害』業務一年可以賺幾百萬元,你要不要?」我們問他。 「我不要!」方肯定地說。「如果想快速賺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私募基金。用網站的名義發一個投資美股、中國概念股的私募,那樣融資太容易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錢,哪有必要去賺那些沒出息的錢?這不僅是價值觀的問題,即便從效率上看,也應該去做提高社會效率的事。那樣的工作是增加信息差而不是縮小信息差,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我不會去做。」 在方三文看來,「i美股」上最有價值的信息來自於個人投資者,特別是那些最優秀的散戶炒家。做投資對於分析師來說只是工作,而對於個人投資者卻是身家性命,動力差別之大顯而易見,因此個人投資者對於個股的關注度、投入的精力都是分析師無法比擬的。網站不僅要有自己編輯生產的內容,更需要有這些個人投資者分享的內容。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者願意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經驗嗎? 「大家都愛到Facebook上面看美女。」方三文笑呵呵地說,「美女其實只要脫一點點就夠了。」 方保持著對新事物的敏感。他非常推崇微博這個新媒體。他認為微博的個性化定製信息、定向推送、用戶生產內容、具有交流功能的特點可以顛覆很多東西,特別是以編輯為中心,採取首頁模式的傳統網站。所以他也在「i美股」網站上做了用戶個性化主頁,並賦予了很多微博才有的功能,更方便個人投資者交流、分享。他在一篇博客(《微博投資學》)里寫道:「如果你眼中只有八卦,那麼微博就只是一個八卦歡場;如果你正在飢渴地尋找投資機會,那麼微博也許能成為你的一個補充工具。」 在「雪球財經」的官網,那藍白色的清爽界面上有一句話分外顯眼:「人身的自由,源於財務的自由。」也許你可以通過方三文的網站學會投資,獲得財富,進而實現人身的自由。如果你對這些不感興趣,也可以去看看他的博客和微博,至少可以收獲樂趣。 而在獲得紅杉的B輪1000萬美金的融資後,方三文先生說,他很高興看到,雪球作為一款富有特色的互聯網投資社交產品,正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同;他也有信心在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方面持續創新,探索出適宜中國投資者的獨特產品型態和商業模式。 最新一輪的融資將會集中於產品研發和人力資源,通過改善用戶體驗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百視通公司(BesTV)是國內領先的IPTV新媒體視聽業務運營商、服務商,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和清華同方股份公司於2005年合資組建。依託SMG,擁有強大的視聽內容創意與生產、交互產品研發與應用、新媒體管理與運營的綜合優勢;BesTV在網路電視(IPTV)技術方面與微軟、Cisco、等國際公司合作,擁有業界領先的運營管理平台。BesTV在中國IPTV產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國際媒體評價BesTV為全球最著名的IPTV產業品牌之一。2012年3月,百視通表示,斥資3000萬美元現金收購「風行網路有限公司」和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各35%股權。2014年3月4日迅雷會員聯合百視通發布了全新的盒子產品:紅雷。2015年4月,百視通宣布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中國證監會無條件審核通過。2015年12月,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與網宿科技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互聯網電視領域合作,在社區雲、CDN內容分發以及增值應用引入等領域結成戰略合作夥伴。
法定代表人:張煒
成立時間:1990-06-16
注冊資本:264173.521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000005055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757號

❸ 新媒體運營對企業改革有何重大的創新意義

1、成為會說話的公司:企業需要一個人物形象。以前的企業,沒有個官網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現在的企業,光有一個官網會被人說沒有人情味。PC端的官網,及時性的互動功能是比較差的,會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如果信息展現還不到位,一般的訪客都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因為顧客可以選擇的太多了。所以你必須動起來,主動去跟訪客互動,主動去表達自己,並耐心傾聽他們的需求。能發揮這樣功能的,不是靠牛逼的計算機技術,而是靠一個活生生的富有感情的人。企業里的新媒體運營,就充當這樣的一個角色。新媒體運營存在的價值,就是要把通常官網上的官話套話用顧客聽得懂,喜歡聽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企業的形象更接地氣一些,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內容的基本要求。
2、顧客都喜歡主動一點的企業:企業需要近距離接觸客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廣告。在以前的純真年代,做廣告的渠道非常有限。有錢的公司把錢砸到電視、報刊、雜志上,沒錢的就往電線桿子上糊。但是以前的廣告都有一個特點,離用戶太遠。自從有了電腦和網路,無孔不入的廣告令人大開眼界,防不勝防。網路的開放性迫使企業要主動去布局,主動去接觸用戶。客戶喜歡上網,我們就要到網上去發布軟文、視頻、圖片……現在,大家離開手機就活不了,我們就鑽到客戶的手機裡面去。
3、會哭的品牌才有奶吃:刷的不僅僅是存在感即使是在菜市場賣菜,吆喝的總比不吆喝的生意好點。新媒體運營的責任之一,就是為企業吆喝,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並解釋我們做的事情對顧客有什麼好處。這種吆喝分為兩種,除了自我的表達(媒體報道、品牌特點等),還有對輿論的引導。因為顧客在接觸品牌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甚至誤解,這時候就需要有個人去進行話題引導,為好的言論助力,把不好的言論圓回來。只有這樣,網路上流傳的關於你的品牌的傳說才是漂漂亮亮的,這會反過來反哺品牌的信任度和訂單量。
4、燒錢砸廣告這事,根本停不下來如果某個企業今天獲得了融資,可能明天就開始燒錢了,互聯網企業更是這副德行。廣告是最燒錢的環節之一,但也可能是很多企業燒得最過癮的環節,沒有之一,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白花花的流量涌進來。但是,如果太過於依賴這種付費流量,付費廣告一旦停下來,流量也就基本枯竭了,這是比較被動的。
5、企業的新媒體運營不一定要做很多推廣去吸引流量,但是他可以為企業囤積很多有價值的內容。無論是公關稿還是有趣的微信帖子或者放在網站上的一套理財入門教程,都是一個企業在網上的資產。這些內容是基本上不花錢的,關鍵是它們有累積效應,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讓企業在互聯網上的聲量越來越大。對引流來說,投廣告可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做內容引流可能會慢些,但它會讓流量持續不斷穩步增長。

❹ 雪球股票走勢圖怎麼出不來

一根K線記錄的是股票在一天內價格變動情況。將每天的K線按時間順序排列在一起,就組成了股票價格的歷史變動情況,叫做K線圖。K線將買賣雙方力量的增減與轉變過程及實戰結果用圖形表示出來。經過近百年來的使用與改進,K線理論被投資人廣泛接受。

什麼是K線?K線又被稱為蠟燭圖,據說起源於十八世紀日本的米市,當時日本的米商用來表示米價的變動,後因其標畫方法具有獨到之處,因而在股市及期市中被廣泛引用。它是以每個交易日(或每個分析周期)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繪制而成,K線的結構可分為上影線、下影線及中間實體三部分。
K線是一條柱狀的線條,由影線和實體組成。中間的矩形稱為實體,影線在實體上方的細線叫上影線,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線。實體分陽線和陰線。
K線可以分為日K線、周K線、月K線,在動態股票分析軟體中還常用到分鍾線和小時線。K線是一種特殊的市場語言,不同的形態有不同的含義。

K線圖有直觀、立體感強、攜帶信息量大的特點,蘊涵著豐富的東方哲學思想,能充分顯示股價趨勢的強弱、買賣雙方力量平衡的變化,預測後市走向較准確,是各類傳播媒介、電腦實時分析系統應用較多的技術分析手段。

K線將買賣雙方力量的增減與轉變過程及實戰結果用圖形表示出來。經過近百年來的使用與改進,K線理論被投資人廣泛接受。

· 當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紅色或空白,稱為「陽線」

· 當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綠色或黑色,稱為「陰線」

舉些例子說明

K線的形成是一種多空心理演變的過程,反映出股票某個周期的走勢和多空實力的變化。不少投資者形象地把它比喻為交戰雙方戰斗的陣地。為了便於投資者分析,我們不妨將它分為三個階段,並站在多方的立場對這些組合進行解釋。

進攻階段:

吞噬和上升三法模式

吞噬線是多空中被動的一方絕地反擊模式,可分為多頭吞噬和空頭吞噬。多頭吞噬是一根陽線完全包含前一日或前幾日的K線。這種圖形常見於底部和震盪上行階段,是買入信號。如果第二日成交量能夠維持,則可以及時跟進。上升三法模式是一次大幅上漲之後出現幾天調整,但是調整的幅度不大,這是買人信號。從戰術考慮,上升三法實際是進攻中的一種策略,多方為進一步擴大戰果,取得勝利做更充分的准備。

相持階段:

下跌三顆星和紅三兵模式

三顆星模式是股價下跌過程中的一種調整模式。一般是由一根陰線和三根以上的小十字星構成,是賣出信號。從戰略上看,為了減少傷亡,多方必須快速撤退以保存實力,堅守陣營、抗到底只是無謂的犧牲。紅三兵模式是由一根大陰線和其後的三根小陽線共同構成。三根小陽線出現之後並沒有創出新高。紅三兵是賣出信號。從戰略上看,紅三兵是空方故意示弱實際是進攻時布下的疑兵。

反擊階段:

孕育線、貫穿和陰陽相切模式

上升孕育線是由一根大陰線和其後的一根小陽線組成。小陽線的實體和上下影線全都包含在陰線之內,是買入信號。貫穿模式是由一根大陰線和其後的一根大陽線組成。其中陽線以低位開盤,最終以較大陰線實體的中部價位還高的價位收盤,是買入信號。陽切陰模式是由一根光腳的大陰線和其後的一根光腳陽線組成。表明股價以同前收盤價一樣的的價格開盤,之後股價直接向上最終以中陽獲大陽線收盤,也是買入信號。「陽切陰」是一種戰略上的一個轉折,多方一改往日步步撤退的作風,當日沒有讓空方侵犯一寸土地,從而扭轉被動局面。

K線組合還有助於成交量的配合,只有量能配合才能更容易判斷市場信息的變化。當然,K線組合有很多種,實際戰術也有很多種。我們不能把他當作制勝法寶,而應多觀察、靈活運用。

追問:
比如說小陽星 是結合白線和黃線一天的走勢看的么
回答:
最好是能用這個時期或者這幾天的陰陽線的組合來看,一天的K線只能代表當天的報價,如果再配合均線和股票的成交量一起來分析參考,就更有價值。

❺ 別人的讀後感-老巴《滾雪球》

[別人的讀後感-老巴《滾雪球》]註:1)最近花了些時間在看《滾雪球》,下冊還有部分沒完,看完了要寫總結,別人的讀後感-老巴《滾雪球》。這是豆瓣上2篇點擊率很高的的對比文章。2)股市有跌盪起伏,人要淡定,多讀書,多思考。-1、好評文章-巴菲特真實人生的7個關鍵詞轉載:豆瓣來自:Moon巴菲特唯一官方認可的傳記《滾雪球》簡體中文版終於2009年年初面世了,上、下冊總共700多頁也顯示出了"股神"這本傳記的厚重。傳記從巴菲特父母寫起,將巴菲特的整個人生按年代為序毫無保留的展露在我們面前,其中極少加入作者或旁人的主觀評論,而只是敘述與記錄。因此也有批評者認為該書在報流水帳,但這恰恰顯示了本書的獨特之處,不同於一般捕風捉影,利用巴菲特的某些場合的一些發言而拼湊出的巴菲特法則等書,該書將巴菲特做出任何成功的或錯誤的決策的細節完整的展現給讀者,而留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感悟,作者絲毫未留自己觀點的痕跡。復利巴菲特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先發現"復利"強大力量的秘密的人,但是肯定是最懂得運用該力量的人。這也是這本傳記為何取名滾雪球的道理之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滾雪球就如同復利產生的過程,很濕的雪意味著不斷找到能夠帶來回報的項目,很長的坡意味著展示復利無窮的威力需要征服時間這個魔鬼。很多人都會說巴菲特很節約或是吝嗇,作為世界上那個最富有的人依然開著舊車住著老房,但是如果你把現在的1元看成未來的100或是1000,那相信每個人都會更謹慎的使用信用卡,但是事實是幾乎沒有人這么想。巴菲特確實做到了如果你在1965年投資1000美元在伯克希爾A股,這筆投資現在已經升值到幾百萬美元。要讓復利發揮作用就意味著你要盡早開啟"滾雪球"的過程,巴菲特小時候就有一個目標: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試想如果他到30歲才開始有這個目標,也許我們今天看到的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而不是"股神"。另外,或許是性格亦或是天賦,巴菲特對金錢的追求似乎毫無止境,這也就幫助他不斷去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讓整個滾雪球的過程沒有停止。專注當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被問及各自成功的秘訣時,兩人不約而同的回答:專注,成功需要專注,似乎成為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巴菲特對於投資的專注卻還是異於常人的,而且絲毫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絲毫的變化。他可以去圖書館翻閱所有關於價值投資的圖書,可以在地下室查閱歷史上所有的股票交易資料,可以年復一年的每日閱讀華爾街日報,可以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到樓上去翻閱財務報表,甚至可以在結婚蜜月的時候在車後備箱放上大量資料…長線巴菲特最喜歡和學生們分享的一個故事就是"精靈的故事",精靈同意立即讓你擁有一輛汽車,但是你這一輩子都不能更換這輛汽車,那麼你一定會竭力保養這輛汽車而使其不受任何破壞。人的身體與大腦也是如此,一生只能擁有一次,為什麼要為了短期的享受而破壞長期的健康呢?引申到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其熱衷持有的公司,他都非常注重長期性。巴菲特曾對蓋茨說我持有的可口可樂公司就是一個漢堡來也能經營,而你的微軟卻不行。巴菲特無法看清20年後這些科技公司會是怎樣的,但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Dairy Queen等等卻是可以預測的。這也是巴菲特從來沒有投資任何科技類公司,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芒格說過,如果巴菲特想炒作自己的股票他甚至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幾億或者幾十億,但是他卻不這么干,可口可樂也曾經跌去50%但是巴菲特依然沒有絲毫拋售的意思,他更看重長期的關系而不是去耍小聰明的投機這個市場。但有一筆交易看似違背了巴菲特一貫的准則,那就是拋售中石油,我更多的認為這並非不看好中石油而是迫於政治上的壓力。關愛巴菲特也被問起過關於什麼是成功的人生,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真正關愛你而不論你是否有錢。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買不來真正的關愛。大家也許會錯誤的認為巴菲特是一架"賺錢機器",其實巴菲特擁有眾多的朋友,而且從開始成立合夥公司起他就真正熱愛這些朋友,因為不想讓朋友因為他輸錢而難過,他始終保持著極優秀的業績,但最終也因為承受不了重壓而關閉了自己的合夥公司。但這些朋友中很多依然跟隨著巴菲特而繼續投資了伯克希爾公司。巴菲特似乎總能和他喜歡的人建議長期的友誼,如凱瑟琳格雷厄姆、查理芒格以及比爾蓋茨。名譽巴菲特的確對金錢非常著迷,但是他卻更看重名譽、誠信的品質以及道德觀。巴菲特極度反感華爾街那種赤裸裸的貪婪,也曾經批評互聯網公司那種胡說八道的承諾,同時他在2003年就指責信貸衍生品為金融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讀後感《別人的讀後感-老巴《滾雪球》》。投資的失敗並不會令巴菲特有絲毫的愧疚,但是名譽的受損卻會讓巴菲特不堪重負。錢永遠可以賺回來的,但是名譽失去以後就很難挽回了。同樣沒有誠信你就永遠不可能真正贏得財富。關於他所投資的所羅門公司欺詐的官司成為巴菲特最不願提及的往事,雖然他並沒有錯,但是媒體連篇的報道使其形象大大受損。最近巴菲特又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50億巨資投資高盛,這次已經接近80歲高齡的股神為了挽救美國經濟再次站出來了,巴菲特喜歡這種正義使者的形象重於一切,媒體稱其為21世紀的摩根,但是巴菲特一定也清楚也許高盛依然會給他帶來諸多麻煩,但是這次他以完美的形象來展示其影響力,至少,股神和我們站在一起,我們有救了!從他的報紙第一次獲得普利策獎就開始了,他也許就渴望有這么一天。公平作為國會議員的兒子巴菲特對於政治也有著其獨到的理解,一生的經歷使其深信"卵巢彩票"的概念,如果巴菲特不是生在美國而是菲律賓或是非洲的某個國家,也許就永遠不會有股神了。一個人的出生決定了他的成長高度,這樣的社會現狀令巴菲特非常厭惡。作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和比爾蓋茨都非常反對布希政府取消繼承稅的法案,這使其站在了大多數富人的對立面,而這些富人正極力游說政府取消繼承稅。巴菲特睿智的覺得取消繼承稅完全是"劫貧濟富"的行為,因為總的稅額無法降低,取消繼承稅必然增加其他稅收,無疑就是減少極富人群的納稅而轉嫁給普通百姓。更為重要的是他覺得這樣將帶給社會極大的不公平,如果你有幸抽中"卵巢彩票"在一個富人家中出生,通過財富世襲和政治游說你就將永葆財富與權力,而那些貧民卻無法靠自己的成功和努力獲得應有的成就。這樣的社會現狀會將美國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個靠運氣(彩票)而不是靠努力來獲得成功的社會必將失敗。這也是作為應該繳納最多繼承稅的兩個美國最富有的人極力反對取消繼承稅的道理,在這方面巴菲特和蓋茨受到了卡耐基的財富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很大的影響。能力范圍不止是投資者,很多企業管理者也非常熱衷於探討巴菲特的成功,不同於一個純股市投資者,巴菲特更多的是收購整個企業,其中許多並不是上市公司,而巴菲特總能夠成功驅動這些企業管理者不斷創造佳績,即使不給他們任何股權激勵。總的來說,巴菲特擅長的領域並不是企業管理,如果要從巴菲特身上學習一些管理技巧那可能會令大家失望的,之所以他依然給人們留下一個成功管理者的印象可能是出於他身上的種種光環。巴菲特興趣不在於深入去管理一個企業,因此他的伯克希爾公司,全美二十大企業之一,只有區區十幾名員工,但巴菲特確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他懂得把一個企業交給最擅長這一領域的人來管理。他雖然收購了這些企業但是依然讓原始創始人來管理這些企業,因為這些創始人對企業有更深厚的感情,不會因為一些個人利益而去損害企業。最受巴菲特尊敬的一個經理人要算是內布拉斯加傢具城的B夫人,巴菲特無數次在各種場合贊揚她,在90多歲的高齡B夫人依然會出現在店中促銷商品,依然會為一些細節而指責職員不夠敬業,B夫人就像一個傳奇在103歲退休,隨後一年離世。巴菲特的夢想就是有更多的"B夫人"來為其管理企業,而他只需做更能夠令他痴迷的事情,不斷翻閱旗下企業的報表,讀取所有的數據。最終巴菲特尋找到兩個最合適的人來管理他的遺產,他將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筆捐款交給了比爾蓋茨和其夫人梅琳達的蓋茨基金會。巴菲特不同於其夫人蘇珊,只有不斷賺錢才是屬於他能力范圍的事情,而慈善卻從來不是,但這一次他似乎又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如同書的最後寫到的,巴菲特的旅程才剛剛開始,通過《滾雪球》我們也踏上了一條學習股神的"朝聖之路"。2、中差評文章-巴菲特致富流水賬和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這本傳記非常枯燥,就像是小學生記的流水帳,沒有幽默,也沒有睿智的分析過程和火爆的內幕。本書廢話比較多(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的軼事比巴菲特還多,就好比《大內密探零零發》中一句台詞,"現在讓我們先來訪問一下這位農夫的母親的隔壁鄰居的小孩的那條狗"),根本就沒有評論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分類整理。本書5/6的內容比不上《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好讀,因為《巴菲特傳》只寫到了1990年。關於所羅門兄弟公司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不如讀《說謊者的撲克牌》和《賭金者》。感覺讀巴菲特,缺少很多數據,不清楚歷年投資清單和管理費用清單。簡單取了本書上的一些數據,想了解巴菲特財富的來源,結果大吃一驚,前20年中,即使有很多的投資收益率,但是財富更多來源於收取的管理費用及其再投資,其中管理費用收益在70年代遠超過投資收益。只是80年代後,投資收益取代了管理費用成為了最主要的致富來源,但是投資收益率已經減低了10%。巴菲特的歷史財富數據:1956年,以17萬4千美元開始投資公司;1957-1969,年均復合增長率31%1962年,巴菲特夫婦股份上升到100萬美元;1967年,巴菲特家凈資產超過900萬美元,其中去年收取管理費用150萬;1969年,凈資產翻成4倍(收入費用和再投資),達到2650萬美元(原始資本17.4*26=452萬,另外2200萬來源於收取的費用及其再投資);1970-1976年,股票價格沒有變化,但是由於收取費用,巴菲特財富還在增加(股票價格維持在40美元,只是1964年的4倍,收取管理費用遠遠超過投資收益);1977年,47歲的沃倫身價7200萬美元(一多半來源於收取管理費用);1978-1983,巴菲特夫婦的資產凈值從8900萬美元增加到6.8億美元;1996年初,巴菲特身價160億美元。(如果只看原始投入17.4*1.2=21億缺口的140億來源於管理費用及其再投資)2005年,巴菲特個人資產超過420億美元(比去年下降20億,來源網上)。1997-2007年,年復合增長率12%,(160*1.12^13=698億美元,收取費用不再是財富主要增長方式)。在1995年,Berkshire的總資產還有73.5%由股票投資組合構成,至少在理論上,任何投資者都同樣可以實現這樣的結構。但截至2008年6月30日,Berkshire的持股占總資產比例僅為25%。巴菲特說,這是毫無疑問的,至少在過去的十年中,Berkshire經營的業務增長比有價證券每股股價的漲幅要快得多。巴菲特說,未來投資回報如果能達到10%他就非常高興。巴菲特目前更像是企業領導者,而不是投資者。他和普通經營者的區別是,他會挑選公司和經理經營,自己做幕後。巴菲特認為未來不會再有過去幾十年那樣的股票投資機會,遍地是黃金的年代過去了。他選擇了自己經營作為重點,因為他有實力購買公司並選擇經理經營。過去的方法放在現在不一定適用,這本書讓我得到了觀點:1、巴菲特是一隻勤勞的蜜蜂,大量閱讀非常重要;2、前期重點應放在收益率,只要剛開始收益率好,就可以孜孜地宣傳業績,中期就可以大量收管理費用變大雪球,後期雪球隨便滾滾10多年就非常大了;(盡管巴菲特收益率高,但是大量的後來者並沒有享受到期望中的高收益,只是前期的人大賺特賺了,有點像金字塔)3、巴菲特更像是購買公司並管理,而不是簡單的投資,巴菲特目前正在轉型,由投資者變為CEO之父。

〔別人的讀後感-老巴《滾雪球》〕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❻ 你認為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可以進行如下的分析 , 重點只有兩點 , 確定真實市盈率和公司未來利潤增長情況 , 難點在第二點 。
一 、 公司估值
( 一 ) 市盈率
有很多種市盈率 , 靜態市盈率 ( 市值/去年的利潤 ) 、 動態市盈率 ( 計算公式很復雜 ) 、 市盈率TTM ( 市值/過去四個季度的利潤 ) , 我一般使用市盈率TTM , 後面所指的市盈率都指市盈率TTM 。 iFind軟體和雪球網提供的市盈率TTM數據僅供參考 , 因為不是真實市盈率 。 為了得到更加准確的市盈率TTM數據 , 根據市盈率=市值/利潤 , 需對公司市值和利潤進行一些調整 。
1 、 調節市值
1 ) 凈現金 。 凈現金=貨幣資金+其它流動資產-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長期借款-公司債券 。 因為當你買了公司 , 不僅買了它的資產 , 同時也需要負責它的負債 。 其它流動資產一般是公司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閑置資金 。 有的公司凈現金為正 , 有的為負 , 大部分情況都為負 , 此時將市值加上凈負債 。 在計算正確的市盈率時 , 應該用市值減去凈現金 , 計算更准確的市盈率 。 這是為什麼一般不要購買借債過多的公司的股票 , 不僅在對市值做調節時對估值不利 , 借債過多也增加公司經營風險 , 使得利潤不可持續 。
2 )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不會反映在公司利潤中 , 而是影響股東權益 , 如果公司的大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從市值中減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3 ) 長期股權投資 。 如果公司投資了與自己主業不相關的公司 , 因此對相同利潤的估值就不一樣 。 此時 , 可從市值中減去長期股權投資公司的估值 , 利潤中減去被投資公司產生的利潤 。
4 ) 如果應收賬款和存貨過多 , 要想想會不會貶值 。 例如應收賬款能不能收回 , 看應收賬款的年限 、 誰欠的錢 , 是否有關聯方等 。 欠款方如果是知名大型企業 , 例如國家電網 , 則不能收回的概率很小 。 存貨會不會貶值或升值 , 如一些流行服飾或者高新技術產品 , 存貨貶值過快 , 而另外一些存貨 , 如房價在上漲時的房子 , 存貨會增值 。
2 、 調節利潤
1 ) 非經營性損益 , 如果非經營性損益 ( 政府補助 、 處置流動資產 ) 過高 , 將它們從利潤中除去之後再計算市盈率 。 許多公司 , 特別是被ST或快被ST的公司會通過如政府補助 、 出售資產等一次性收入調節利潤 。 一般不要投資於每年都有大量非經營性損益 、 非經營性損益項目過多的公司 , 增加分析公司未來利潤的難度 。
2 ) 折舊 , 如果公司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 主要是土地使用權 ) 的實際價值並不起變化 , 但會計上需要每年對這些資產進行折舊 , 應該將利潤加上固定資產折舊里屬於不變化的部分固定資產的折舊 , 計算更准確的市盈率 。 有的固定資產就不會貶值 。 例如房子 ( 零售行業-以自有物業經營 , 房屋出租行業 ) 、 水電站的大壩 ( 水力發電行業 ) 、 高速公路 、 港口 、 天燃氣管道 ( 燃氣供應行業 ) 、 水管 ( 供水行業 ) 、 電網 ( 供電公司 ) 等貶值非常緩慢 , 但在做會計報表時得折舊 。 有的固定資產也不如賬面上那麼值錢 , 特別是處於技術不斷被淘汰的行業 , 例如鋼鐵行業等 。 許多地方提到的自由現金流 , 是指不用於更新固定資產的現金流入 , 即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購買固定資產的支出 。
在公司虧損時不能使用市盈率 , 此時可以使用其它指標 , 如市銷率 、 市凈率 。 除非可以確定公司未來可以取得不菲的利潤 , 我一般不會購買沒有利潤的公司 。
( 二 ) 市銷率
市銷率=市值/銷售收入 , 即按銷售收入算 , 幾年可以收回投資 。 在使用市銷率時有幾點注意 : 不同行業的市銷率不一樣 。 這與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相關 。 不買市銷率高同時毛利率很低的公司 。 市銷率有時也非常適用於評估周期性公司 , 因為周期性公司的利潤變化很大 , 在市盈率評估公司會有很大的困難 , 而公司的銷售收入變化程度低於利潤的變化程度 。
( 三 ) 市凈率
按凈資產 ( 賬面上公司值多少錢 ) 計算 , 幾年可以收回投資 。 如果公司的凈資產容易確定 , 市凈率也是一種很好的評價公司估值的指標 。 對於如銀行這類凈資產比較真實的公司非常管用 。 資產負債表裡的負債是實實在在的 ( 除非債權人免除債務 , 即債務重組 , 但很少發生 ) , 而資產的價值不易評估 , 因此不易確定準確的市凈率 。
二 、 確認公司未來利潤增長率
判斷未來收益的有以下幾種簡單的方法 :
1 、 以前收益的增長情況 , 特別是穩定增長型企業 。 可依據公司以前的收益增長速度以及行業的發展情況 , 公司發展情況對未來的收益增長情況進行調節 。 年利潤增長速度 、 按報告期利潤增長速度 、 單季度利潤增長速度都可以做為參考 。
2 、 分析師對公司的盈利預估 。 對於分析師的預估一般應該看的保守些 , 例如分析師說盈利增長30% , 你可以當成20% 。 你得判斷分析師說的是否有道理 , 許多分析師的報告寫的非常不好 。 許多軟體里都可以看到分析師盈利預估的平均值數據 。
3 、 年報里公司的發展規劃 。 可依據往年公司的規劃達成情況以對今年的規劃的達成情況做個預估 。
無論採用什麼方法 , 都得自己對公司未來的利潤做出判斷 , 這是投資中藝術成份最多的部分 。 為了確認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率 , 有必要做以下工作 :
( 一 ) 了解公司提高利潤的計劃
公司前些年是否提高利潤 ( 這里指扣非利潤 ) , 是什麼原因 , 能否持續 ? 公司提高利潤的計劃/辦法是什麼 ? 公司的利潤來源於銷售商品的收入減去生產商品的成本 、 費用和稅收 。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稅收
銷售收入=產品價格*銷售產品數量
因此 , 公司一般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利潤 :
1 、 提高產品價格
如果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 , 但銷售的產品數量沒有增長 , 則產品價格提高了 , 例如東阿阿膠 。 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以增加利潤的公司 , 它的產品必須要有特色 。 品牌知名度要高 , 客戶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低 , 不會因為產品價格上升就放棄使用該產品 , 或者轉到競爭對手的產品 , 或者使用替代產品 。 產品的需求增加 , 但供給增加有限時 , 產品價格會升高 。
公司提高產品價格的基礎是什麼 ? 經濟學里有個基本原理 , 就是供需理論 , 即供給大於需求 , 產品價格下降 ; 供給小於需求 , 產品價格上升 。 因此 , 為了分析公司產品未來的價格 , 有必要從供給和需求端進行分析 。
1 ) 需求增加 , 供給增長有限 。
2 ) 需求沒有增長或增長緩慢 , 供給不斷減少 。
另外一個方面 , 得考慮公司對產品的定價權 , 有以下幾種情況 :
1 ) 公司的產品定價權不在自己手上 , 如天燃氣 、 自來水 、 電等 , 產品價格由政府或者其它廠家說了算 。
2 ) 對於同質化產品 , 公司不能把產品價格提高 , 否則產品賣不出去 , 這叫價格彈性高 。
3 ) 壟斷競爭 , 每個公司的產品都有一定特色 , 公司為了漲價 , 必須得有好的品牌和新的功能 。 品牌 、 產品高端化 。 許多零增長行業 , 指的是銷售商品的數量沒有增長 , 但是產品平均價格是不斷上升的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對產品質量和功能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 相應的也更願意為喜歡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 例如牛奶 、 電器等 。 這可以是產品高端化 , 因此最能產生溢價的品牌最有投資價值 , 這需要不斷投入很多營銷費用 、 研究費用 。
4 ) 壟斷 , 無論怎麼漲價都不會丟失顧客 , 如電信 、 香煙 。 還可能出現產品越貴越多人買的情況 , 如黃金 、 珠寶 。
在分析公司產品時 , 可以假設一下公司將產品價格提高20%會出現什麼情況 。 如果公司產品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區別 ( 實質性區別和感知的區別 ) , 公司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不高 ( 品牌的建立 , 包括理念 、 宣傳 、 產品 、 服務等 ) , 消費者可以很容易買到競爭對手的產品 ( 有的公司有區域壟斷權 ) , 消費者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帶來的麻煩很少 ( 顧客的轉換成本很低 ) , 消費者可以使用替代產品替代公司產品 ( 顧客的轉換成本很低 ) 、 競爭對手可以輕易進入市場 ( 專利 、 壟斷 ) 或增加供給等 , 則公司提價後賣出的產品數量會快速降低 。
與產品價格上漲相反的情況是產品價格不斷下降 , 許多快速發展的行業 , 如某些高科技行業 , 雖然可以賣出更多產品 , 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 , 產品價格不斷下降 , 公司在每個產品上的利潤也不斷下降 。
2 、 賣出更多產品
公司為了賣出更多產品 , 是否有一些限制 。 例如 , 發電廠在建電廠時需要審批 , 上網電量需要向電網爭取指標 。 公司賣出更多產品 , 是因為行業在發展 , 還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搶生意 ( 提升市場佔有率 ) 。 相對於競爭對手 , 公司有什麼地方做的非常好 , 品牌OR技術OR渠道OR成本 , 以保證未來可以賣更多產品 。 公司是在賣出更多的老產品還是新產品 ?
開發新產品( 在原有市場是賣出更多產品 ) : 許多公司都需要不斷開發出新產品 , 如醫葯企業需要不斷研發出新葯 , 高科技企業也需要不斷有新產品 。 可從董事會討論那裡看新產品 , 也可看公司研發支出 , 公司技術人員數量 , 公司專利數量 , 未來發展的討論 。
新建項目: 在董事會討論可以看出在建項目和計劃建設項目 , 在募集資產項目情況和非募集資金項目情況可看出 , 在新建工程可看出 。 如果在建工程過多 , 得好好關心一下在建哪些工程 , 以此可以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 。 如果有大型的在建工程快要完工 , 而行業不是處於蕭條階段 , 可以預計公司新的工程可以增加公司利潤 。
開發新市場( 產品的新用途 ) : 渠道建設 , 如渠道下沉 , 擴大到其它省份 , 開發國外市場 。 從營收收入分地區的增長情況可看出 。 銷售費用也可看出公司的渠道建設 。
公司為了生產更多的產品 , 是否需要購買固定資產 ? 公司為了生產更多產品 , 是否需要更多的投資 。 首先可以對比公司的產能和公司實際的產出 , 以確定公司為了增加產出是否需要增加投資 。 其次可以看公司的產品特徵以確定公司是否需要增加投資 。
3 、 降低成本 、 費用
降低成本: 1 ) 人工成本 。 工業自動化以節約生產人員開支 , 公司生產人員數量下降 , 成本里人工成本降低 , 單位員工生產數量增加 。 2 ) 原材料成本 。 集中采購或者招標以降低原材料價格 、 原材料價格降低 , 成本里原材料成本降低 。 3 ) 固定成本 , 同樣的固定資產 , 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加可降低每個產品成本里固定成本的份額 。
降低費用: 即銷售費用 、 管理費用 、 財務費用降低 , 例如通過網路銷售以節約租金和人工成本 。 有時不是降低費用 , 只要費用的增長速度低於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就行 。 降低貸款規模以降低財務費用 。
降低稅收 : 這個其實不用太關心 。 如營改增 、 高新技術企業 、 出口退稅等 。
無論產品價格的提高和成本 、 費用 、 稅收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 , 不可能持續下去 。 分析的重點應該放在公司如何提高收入上 。 但降低成本 、 費用可以保持企業長久的競爭優勢 , 可以保證企業以後賣出更多產品 , 特別是對於同質化產品 。
4、 不賣虧錢的產品
賣掉虧損的部門: 一些部門本不賺錢 , 就快些賣掉 , 特別是那些扭虧無望的子公司 。 從公司發展規劃里可看出 。 這個說起來簡單 , 但是許多公司就是不願放棄以前購買的與主業不相關 , 正虧損的業務 。
對於公司的發展計劃 , 在年報里可以看到 , 你可以跟蹤公司的發展情況 , 看公司的計劃執行情況以及這些執行這些計劃之後的公司盈利狀況 。
( 二 ) 保證利潤增長的計劃可以實現
1 、 公司業務
1 ) 公司生產什麼產品或者提供什麼服務 ( 特殊產品還是同質產品 ) , 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觸過這樣的產品/服務 , 是否理解該產品和服務 ( 公司的業務越簡單越好 ) , 產品的最終用戶是誰 。
2 ) 公司使用什麼原材料 ( 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影響公司利潤 ) , 公司的供應商 ( 不要過於依賴大的供應商 , 不要依賴大股東 , 否則利潤率會很低 ) , 使用什麼生產設備 ( 生產設備是否需要不斷更新 ) 。
3 ) 公司的客戶 ( 不要過於依賴大客戶 , 不要和大股東有生意往來 , 電網 、 石油等除外 , 因為避不開 ) , 公司產品的最終用戶 ( 終端需求降低會慢慢傳導過來 ) 。
4 ) 公司是按訂單生產還是生產後再銷售 。 這兩種運營模式決定在分析公司未來盈利時關注點不同 。 如果是按訂單生產 , 則需關注公司新獲訂單情況 、 訂單執行情況 , 了解公司的訂單完成周期 , 存貨多些更好 。 如果是生產後再銷售 , 關注公司品牌和銷售渠道 ( 是經銷 、 直銷還是大客戶銷售 ) , 存貨多則不是好事 。
如果不了解公司產品/服務 , 或者無論怎麼學習也不能了解產品/服務 , 那首先就可以放棄了 。 不建議那些熱門行業的熱門公司 , 特別是在它們估值很高的時候 。
2 、 公司財務
公司要發展 , 得需要一定的投入 , 如研發投入 、 固定資產投資 、 開發銷售渠道 、 購買原材料等 , 如果公司已經很多負債 , 則很難保證在想辦法擴大收入時能有足夠的投入 。 公司要發展 , 首先得有充足的財務實力 。
1 ) 公司有多少現金 ( 越多越好 , 但不是發行新股來的 ) , 多少有息負債 ( 越少越好 ) , 多少經營負債 ( 有息負債多是壞事 , 經營負債多是好事 ) , 有息負債與股東權益相比可看出公司的財務穩健程度 , 越穩健越好 。
2 ) 每個行業的公司的資產負債分布都有一定的特點 。 例如 , 房地產行業一般最多的資產是存貨 , 鋼鐵 、 水電 、 高速公路等行業公司最多的資產是固定資產 。 關注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比例 , 每類資產里最多的項目是哪項 。
3 、 公司的競爭優勢
1 ) 杜邦分析 , 凈資產收益率=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 詳細分析方法可見 《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 。 了解公司掙錢的能力 , 如毛利率 、 利潤率 、 總資產周轉率 、 固定資產周轉率 、 凈資產收益率 。
2 ) 現金流分析 , 根據各項現金流量凈額的正負判斷公司發展前景 。 詳細分析方法見 《 一本書讀懂財報 》 。 了解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 足夠的發展潛力 。
3 ) 稅前利潤率 , 知道公司在什麼情況下還能生存 , 如果產品價格降低或者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 , 最終勝出的是誰 。
4 ) 利基的來源 : 品牌 ( 特別是大眾消費品 ) 、 專利 ( 對於葯品 、 高新技術產品等 ) 、 低成本 ( 對於沒區別的產品 , 水泥 ) 、 專營權 ( 例如水 、 電 、 氣等 ) 。
4 、 管理層和員工
管理層是否和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 , 即管理層是否有動力創造利潤 。 員工構成是否合理 , 與競爭對手相比有什麼不同 。
1 ) 管理層是否持股 , 管理層近期是否增持 , 增持價格與現在價格的比較 ( 管理層持股是好事 , 增持是好事 , 增持價格較現在高是好事 ) 。
2 ) 如果激勵管理層 , 如限制性股票計劃 、 股票期權 、 員工持股計劃 。
3 ) 公司員工總數 、 員工組成 ( 生產 、 行政 、 銷售人員所佔的比例 ) 、 員工效率 ( 擴大生產時有沒有增加員工數量 ) 。 強調研發的公司應該有更多的高學歷人才 。
4 ) 公司管理層損害股東利益的事 : 發行太多股份 、 大股東資產注入 、 過多收購不相關公司 、 給自己太高報酬 、 給自己太多期權 、 從控股股東手裡領取報酬 、 操控利潤等 。
5 、 行業
1 ) 波特的行業分析
現有競爭者 : CR4 , CR10 ( 壟斷 、 寡頭壟斷 、 不完全競爭 、 完全競爭 )
潛在進入者 : 行業壁壘 ( 規模 、 專利 、 特許 、 銷售半徑 )
客戶 : 議價能力 , 轉換成本
替代品 : 例如網路媒體發展時 , 報紙的銷售降低 , 生成報紙所需的紙以及報紙的廣告收入下降 。
供應商 : 議價能力
2 ) 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 ( 領導者 , 跟隨者 ) , 市佔率是多高 , 是否逐年升高 ?
公司在行業內的大小 ? 公司的不同點在哪裡 ?
3 ) 判斷公司的大小 , 即市值 、 銷售收入 、 生產規模相對於行業里其它公司的大小 , 可分為大 、 中 、 小型公司 。 此時最好使用細分行業 。 ( 公司越小越好 )
4 ) 行業天花板 , 如果公司擴張 ,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 。
經過以上的分析 , 大致可以估計公司未來利潤增長的速度 , 了解公司利潤增長是否可持續 , 判斷你預估的准確程度 , 利潤是否可以變成現金收入 。
三 、 確定公司的投資價值
計算出相對更加准確的市盈率 、 預估出未來利潤增長率後做以下幾件事 :
1 ) 將市盈率與細分行業中同類公司作比較 , 越低越好
2 ) 將市盈率與公司的歷史市盈率作比較 , 越低越好
3 ) 市盈率與利潤增長率作比較 , 越低越好
4 ) 在第3個數據相同的情況下 , 選擇利潤增長率更高的公司 。
當了解使得公司利潤增長的因素後 , 應持續跟蹤這些因素的變化情況 。 在三種情況下會賣出股票 : 1 ) 買入的因素發生了重大的不利變化 ; 2 ) 公司雖然沒有大的變化 , 但股價上漲過快使得估值已經變得很高 ; 3 ) 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公司 。
按照這樣的方法確定公司的投資價值可以集成林奇分類公司的方法 。 林奇將公司分成六類 , 分別是緩慢增長型 、 穩定增長型 、 快速增長型 、 周期型 、 隱蔽資產型 、 困境反轉型 。 如果是隱蔽資產型 , 則可以把隱蔽的資產從市值里減去 。 如果公司有自由現金流 ( 即不用再用於資本投資的現金流入 ) , 則可將利潤加上自由現金流 。 對於困境反轉和周期型公司 , 如果未來公司利潤不會增長 , 也就沒有買入的價值 。

❼ 新媒股份股票2019年業績增長今年配送轉增股票嗎

星美股份股票業績增長,今年配送轉正股票,要看公司的業績,如何才能夠進行禁毒。

❽ 股票分析類的工作

個人覺著研究員不錯,或者就是分析師。

閱讀全文

與新媒股份價值分析雪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
銀行房產抵押貸款40萬還款5年 瀏覽:525
股指期貨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貨 瀏覽:287
2018中公教育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76
中國彩票股票 瀏覽:105
210000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
推銷理財產品話術 瀏覽:912
泰禾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76
上海君勉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41
b類杠杠基金 瀏覽:770
三元食品在新樂市的投資 瀏覽:162
精選醫療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891
中航信託姚江濤哪裡人 瀏覽:302
駕駛證貸款的口子 瀏覽:175
信託有保障嗎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