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醫葯的生產過程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醫葯的生產過程

發布時間:2020-12-30 01:53:25

『壹』 葯物經濟學的評價方法

(1)最小成本分析(CMA):

最小成本分析又稱為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種特例,它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他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所以應用范圍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主要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①成本與效果比值法,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②增量成本與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產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CUA):

成本效用的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成本效用分析是在結合考慮用葯者意願、偏好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經濟合理陛。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量等),成本效用分析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ALY,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其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4)成本效益分析(CBA):

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較單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之間或其他干預所耗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結果值(效益)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貨幣來表示。效益可是多方面的。

『貳』 問答題 何謂葯物經濟學,有何臨床意義

王見定教授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

(三)申報「生命科學突破獎」的理由

作為統計學突破的又一最大受益者(它與經濟學並列),非生命科學莫屬。生命科學簡單地可以定義為:它是系統闡述與生命特徵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醫學是針對人進行生命特徵研究的科學,從這點意義上講,醫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學習生物或醫學的人都會發現統計學貫串了生物學與醫學的整個過程。

一般認為最早的記錄是1348年歐洲一半人死於黑死病(鼠疫);第一世界大戰時爆發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幾個月內帶走2000萬人的生命,一年時間內,全球范圍內5000萬到一億人死於此疫(HINI禽流感)......到1859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1865年孟德爾完成的《植物雜交試驗》,1889年高爾頓完成的《自然遺傳》,1916年皮爾遜完成的《數學對進化論的貢獻》,1925年費希爾完成的《研究人員用統計方法》,......這些都是早、中期運用統計學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典範。到了20世紀50年代,遺傳物質DNA螺旋結構的發現,整個試驗過程處處使用了現代統計學方法,開創了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新紀元。進一步對基因的檢驗以及基因檢測結果能告訴你有多高的風險患上某種疾病,而且正確指導你合理用葯,均應用了現代統計學的基本方法。最後,我們注意到各種病毒、病菌的發現,生存原理、控制方法以及相應的各種葯物的研發、各種疾病相關指標的測定無一不是採用了各種統計學方法......

一句話,統計學是生命科學的生命線,離開了統計學,生命科學不得生存和發展。「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作為統計學的最新理論,必將全面提升生命科學的水平,當然完全達到了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的水準。

『叄』 經濟學(醫葯方向)就業怎麼樣

可以做醫葯代表或者做投資銀行的醫葯、醫療器械方面的咨詢,應該說是屬於回經濟答和醫學的交叉學科,偏重於應用,而不是研究。所以最好盡早申請相關工作,在實踐中了解這個專業的前景和發展。然後根據實際體會和工作需要再決定是否深造。

『肆』 葯物經濟學研究生就業

國外葯物經濟學發展相當好,國內不知道算不算得上起步……有條件考慮出國好了。

『伍』 簡述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並比較四種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的特點

成本-效益分析是衛生經濟學中的一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有3種:時間性指標、價值型指標、效率型指標。

常用的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主要有四種: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5)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醫葯的生產過程擴展閱讀

核算成本分析

XX年醫院一季度核算支出XX萬元,比同期增長XX萬元,增幅XX%,其中固定成本增幅XX%,變動成本增幅XX%。

1、電費支出XX元,比同期減少XX元,減幅XX%,工人核算成本分析表中看出各核算科室的電費都有所下降,說明各科在電費支出加強了控制。

2、衛生材料支出XX元,比同期只增加XX元,增幅XX%,大部分科室都隨業務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幅,但產科病人減少的情況下,萬元收入材料費比上年增加了,希望科室負責人要加強成本控制的管理,杜絕浪費。

3、洗滌品支出XX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元,增幅了XX%,原因有:①洗滌中心的洗滌費漲價;②醫療質量的保證,消毒的費用增幅較大。

通過對以上的分析,提出建議:樹立成本效益觀念,逐步完善成本核算體系,改變以前的粗放管理模式。

促使職工利益與科室經濟效益緊密掛鉤,科室領導和員工自覺加強經濟管理,節約開支,減少浪費。各科室積極挖掘潛力,降低成本,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陸』 什麼是醫葯經濟

醫葯經濟學(Instrial Economics in Pharmaceuticals)2.1 我國醫葯經濟相關學科的建設現狀伴隨著我國醫葯經濟的發展,有學者提出建設我國醫葯經濟學科群,認為不僅要完善醫葯經濟學課程,而且要圍繞該課程建設,完備經濟學體系。有人建議建立四個分支一級學科:經濟管理學科、經濟貿易學科、會計審計學科以及葯事管理學科,其中經濟管理的分支學科又包括醫葯產業經濟學和醫葯企業管理學。他們指出:「經濟學理論與醫葯產業發展的結合便構成了醫葯經濟學」。醫葯經濟學科是我國醫葯經濟學科群的基礎核心學科,完善醫葯經濟學科是促進我國醫葯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5]。另有少數學者將Pharmacoeconomics譯為醫葯經濟學,認為將其譯為葯物經濟學是不妥的[6]。因此,理論界對「醫葯經濟學」的認識和命名並不統一。近年來,各高校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相繼開設了「醫葯經濟學」專業或課程。如果不考慮研究角度、內涵等的異同,我們以「醫葯經濟學」為對象從網上檢索,部分高校該專業學科的設立情況如下: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及國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均開設了研究生專業醫葯經濟學。中國葯科大學基礎部、哈爾濱醫科大學葯學院、大連醫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中醫學院葯學院、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東葯學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等均開設了醫葯經濟學課程。具體來看,「醫葯經濟學」作為一個專業,研究視點有的側重在不同區域的醫葯市場及其發展規律,有的則側重在公共衛生管理等方面;而「醫葯經濟學」作為一門課程,講述的內容大多為葯物經濟學的知識和要點,有的則是醫葯市場專題等內容。因此,醫葯經濟學的研究內涵也不統一。2.2 我國醫葯產業經濟研究的發展現狀醫葯產業的繁榮,使以醫葯產業鏈中的各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的經濟研究成為市場熱點之一。大體說來,目前的研究范疇主要包括:國家或區域醫葯經濟宏觀運行狀態的考察與監控、醫葯產業內部結構協調與發展、行業政策等宏觀經濟環境對醫葯市場的影響、醫葯產業內各主體及其產品的市場信息收集與業態分析等。在我國,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為代表的大批專業研究機構進行了貼近醫葯市場的大量調研工作。目前,進行醫葯產業經濟研究的有:政府研究機構、科研院所、專門從事醫葯市場研究和咨詢的機構或公司、醫葯生產或商業企業的內部機構等。研究的成果包括:產業相關資料庫和市場信息網路的建立;專業報紙、期刊、雜志的發行;產業或產品及相關信息的發布等。它們提供和發布的醫葯經濟信息與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的同時,也對醫葯市場和企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作為交叉型學科體系,醫葯產業經濟的研究客觀上要求研究者既要掌握醫葯專業知識,熟悉醫葯市場,具備醫葯的學術背景;又要兼具經濟學知識體系,能夠將經濟學的方法和原理運用到醫葯產業中。目前,這種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極為缺乏,也正是由於相關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還不夠完善,使得現有的產業經濟研究水平整體不高,研究體系也不夠健全。因此,產業經濟研究的現狀客觀上要求建設一個具備完整知識體系的獨立的新學科。2.3 醫葯(產業)經濟學的提出為更多地關注醫葯產業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的作用,考察醫葯經濟運行對整體宏觀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研究的角度上,我們重點突出醫葯產業的產業經濟特徵,著眼於醫葯首先是產品和商品的特性,將研究內容集中在醫葯市場中的經濟現象表現與發展規律上。筆者認為,醫葯經濟學(Instrial Economics in Pharmaceuticals)是研究醫葯產業鏈中經濟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系統學科;它側重於從整體上把握醫葯市場,將經濟學的方法、原理應用於醫葯產業鏈的各環節,分析醫葯研發、生產、流通、消費中的經濟現象。從學科分類上講,醫葯經濟學從屬於產業經濟學。

『柒』 為什麼研究葯物經濟學

1:這是大學裡面才會學到的東西!葯物經濟學是衛生經濟學的一部分內容。也版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權科。它需要有葯學,臨床學,經濟學,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葯物流行病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2:薄利多銷是指低價低利擴大銷售的策略。「薄利多銷」中的「薄利」就是降價,降價就能「多銷」,「多銷」就能增加總收益

『捌』 以下哪些例子說明了葯物經濟學在設計醫療控費方面發揮了作用

臨床上把三歲以上的孩子夜間不自主的排尿稱為遺尿症,俗稱尿床,也就是說過了三歲還尿床就屬於病態。長期尿床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個矮、偏瘦或虛胖,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膽小、孤僻、自卑等異常心理。此外,有研究認為,尿床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兒童低。再此特別提醒家長同志,孩子尿床應早治療。尿床的病因從中醫上講,多由腎虛引起,其臨床表現為:1、睡的較沉,不易喚醒,叫醒後也是糊里糊塗。2、小便次數多,但尿量不多。3、睡覺姿勢多是爬式或蜷式。4、平時易出汗,尤其夜間易盜汗。5、冬天或陰雨天較重,嚴重的病人不叫每晚都尿床,西醫講尿床多與遺傳和大腦皮層排尿中樞神經遲鈍有關。遺尿症只有從補腎健腦,調理脾胃,促進膀胱功能恢復,疏通營養神經入手全面調理身體,缺一不可,只有全面綜合治療了,俗話說的好:腎能充盈,百病不生。中葯葯物中的有效成份,能夠迅速補充腎臟,使腎陽充盈,堅固先天之本,從而溫熱膀胱,協調泌尿中樞,從根本上減少遺尿次數。此外遺尿患者在以後生活上要注意保暖,不要多吃冰冷的瓜果和冰凍的飲料,遺尿症應選擇正規專業治療遺尿症的醫療機構就診,科學系統治療才能夠徹底治癒,【運城遺尿專家閆勝利】答

『玖』 葯學經濟學及其在葯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葯物經濟學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文章對葯物經濟學的定義、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作用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葯物經濟學 費用,葯品 控制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and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drug costs He Zhigao,Chen Jie,Dept. of Research o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032
Abstract Controlling the rise of drug costs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is in dire need of solution.Th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The paper offers an introction to the definition,research methods,application steps and functions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Cost,Drug Control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費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遠遠地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的增長速度,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增長已成為大家所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葯品費用是醫療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醫療費用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影響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醫院的業務收入中有50%左右來源於葯品,因而醫療費用的控制焦點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增長。
控制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關鍵是弄清楚葯品費用上漲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造成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齡化、疾病譜改變、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識增加、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價格管理存在漏洞,醫院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葯養醫、用葯管理鬆懈,現行的醫療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葯等。
葯品費用控制要從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醫院,付費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著手,重點是在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的基礎上控制費用上漲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國內外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採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葯物利用評價〔1〕,葯品價格控制,風險共擔合同〔2〕,制定基本醫療目錄和醫療保險用葯目錄,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革城鎮職工醫療制度即費用共擔〔3〕,以及職業道德教育。這些方法對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一是它更多地考慮葯品的價格,而忽視了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葯品費用短期上漲的同時,可能帶來葯品費用的長期上漲;二是它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葯物的經濟學評價可彌補這一缺陷,它從葯物的成本和治療效果兩個角度出發,綜合評價葯物治療的成本效益。
一、葯物經濟學
(一)定義: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指葯物治療對衛生保健系統和人類社會所付出的成本和產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體地說,葯物經濟學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葯物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方案與其它方案,如手術治療以及不同醫療或社會服務項目,如社會養老與家庭照顧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評價其經濟學價值的差別。葯物經濟學的服務對象包括醫療保健體系的所有參與者:政府管理部門、醫療提供單位、醫療保險公司、醫生以及病人。葯物經濟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視。
(二)研究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種:最小成本分析(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它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應用范圍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1)成本與效果比值法:成本與效果比值,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2)額外成本與額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額外成本,是否能產生額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降低的血壓數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即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成本和結果均以貨幣單位測量的經濟學分析方法。與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結果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它不僅具有直觀易懂的優點,還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較不同葯物對同一疾病的治療效益,還可以進行不同疾病治療措施間的比較,甚至疾病治療與其它公共投資項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資的比較,適用於全面的衛生以及公共投資決策。然而,許多中、短期臨床效果變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殘疾狀態難以用貨幣單位衡量,有關長期效果的數據資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經濟學家以外的臨床醫療人員和公眾很難接受以貨幣單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貨幣價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衛生經濟學以及葯物經濟學研究上的應用遠遠少於成本效果分析。
(三)實施步驟:葯物經濟學分析的實施需要10個步驟來完成〔4〕:(1)明確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問題;(2)確立研究的觀點;(3)治療方案和結果的確立;(4)選擇恰當的葯物經濟學方法;(5)結果的貨幣價值;(6)資源的區分;(7)確立結果事件的概率;(8)決策分析;(9)進行成本兌現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結果表示。
必須明確葯物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研究觀點。葯物經濟學的觀點可來自於社會、付費方、機構、部門、病人、任何或所有這些方的一個結合。其次,必須區分治療方案和與它們相關的積極或消積的後果。選擇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將其治療結果用貨幣價值來表示。葯物獲得成本與醫療成本包含在與臨床效果直接相關的成本之中,也可來源於文獻或者歷史記載,也可以將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設基礎之上。
二、葯物經濟學研究在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的作用
葯物經濟學不僅注重葯物治療的成本,同時也關注葯物治療的結果,因而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接受性。葯物經濟學的作用主要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體現:
(一)指導新葯的研製生產: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需求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和質量。葯品雖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徵,其需求同樣的取決於葯品的價值和質量(效果)。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對研製生產葯品的廠商來說,必須盡可能研製生產出成本-效果好的葯品,從而獲取所需的利潤。葯品生產廠商可根據葯物經濟學研究結果,作出是否生產某種葯品或在遵循葯品價格制定原則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葯品的價格以提高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於制定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目前我國的《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主要是根據臨床醫療需要來考慮的,即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經濟因素、價格因素考慮較少。該葯物名錄適用於全民,主要是指導和規范臨床用葯行為。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的葯物遴選是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為基礎進行的。用葯報銷范圍既考慮臨床需要,又考慮經濟等綜合因素。其經濟因素主要指葯物的療程價格,它沒有考慮葯物治療過程中的其它費用,如檢查化驗費、住院費等;它也不考慮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目前國外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確定葯品報銷范圍時,除了要求廠商提供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外,還要求廠商提供該葯與國內治療同樣疾病的最常用葯物或以適當的非葯物治療措施作為對照比較物的葯物經濟學結果,國家指導委員會將參考葯物經濟學的結果來作出是否給予報銷的決定。
(三)幫助醫院制訂醫院用葯目錄、規范醫生用葯:目前我國許多省市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上漲,開始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降低醫院的葯品收入,使葯品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一政策的推行,對醫院的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醫院盡可能使用療效好、價格低的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葯物,將成本效果好的葯物納入醫院的用葯目錄中,以便葯物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葯物經濟學的研究結果有助於醫院將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葯物選進醫院用葯目錄中。同時,醫院用葯目錄的制訂可規范醫生的用葯行為,阻止不合理用葯。
(四)確定葯物的適用范圍:任何葯物都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對患某種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葯物對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具有一定危險因素的高膽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認成本效果好的治療措施,而用於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成本效果不佳。若將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許多沒有危險因素的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不但不能降低醫療費用,相反將引起醫療費用的上漲。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葯物治療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針對性較強,目的比較明確。
(五)幫助病人正確選擇葯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醫療體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將逐步增強,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也將因此有所改變,不會純粹是醫療服務的供方市場,尤其是葯品服務,越來越多的病人將會自己到醫葯商店選擇和購買葯品。因此,病人對有關葯品信息的需求將會增加,尤其是葯品的價格、效果和成本效果。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較好的葯品,葯物經濟學研究可滿足病人這方面的需求。
葯物經濟學可從多方面來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上漲,在我國開展葯物經濟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給葯物經濟學在控制葯品費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國的葯物經濟學研究還剛剛起步,許多人對其還不了解,知之甚少,國家在制訂《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沒有完全考慮葯品的葯物經濟學特性。因此從現在開始必須大力開展葯物經濟學的宣傳和研究工作,並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國家一樣將葯物經濟學研究納入有關的規定中,充分發揮葯物經濟學的作用。

『拾』 葯物經濟學分析方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法

【關鍵詞】 醫療機構 葯物經濟學評價研究進入我國已有十幾年,很多人對這一概念模糊,甚至陌生,以為是葯品銷售商研究利潤的專利工具。2006年3月亞太專家聚會上海探討葯物經濟學,得到政府部門和臨床醫生越來越多的重視。 1 葯物經濟學的概念、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1.1 概念 葯物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葯,控制葯物費用的增長,為葯品的市場經營決策和葯品管理提供依據[1] 。 1.2 方法 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各種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別在於對健康結果的不同測量上。 1.3 葯物經濟學研究可行性方案 葯物療效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時,應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有顯著性差異時(P<0.05),可用單個中間或最終健康指標分析的適用於成本效果分析法,否則應選擇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法。醫療機構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法。 2 臨床研究程序 2.1 立題 分析素材,提出問題和確立研究的目的,立項命題。 2.2 收集材料的方法和結果 回顧性研究或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對象選擇住院或門診患者或住院、門診綜合就診患者。與治療方案相似的備選有效方案可並入研究和比較的范圍。 葯物療效,無論是期望的效果還是不期望的不良反應,都應收集比較。若不良反應不影響方案成本和結果的構成因素,可忽略不計。 2.3 查閱、收集研究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各種已有數據,包括財務憑證、收費單、貼現率等;考察結果,包括病歷、檢驗和診斷報告單等。充分利用院內區域網搜尋、電話回訪和信件、E-mail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工作效率。 2.4 計算治療方案的終點成本 治療終點,是對患者在葯物治療後,得到治癒、死亡,轉歸後治癒,或未治癒等不同結果的決策分析。如果患者在1個療程或觀察期內葯物治療後獲治癒,便不再耗費衛生資源。可其他尚未治癒的患者需追加治療成本,治療更長的時間。很顯然,不同時段的治癒結果所耗費的資源也不同。 2.5 選用合理的葯物經濟學方法 治療方案中葯物療效相近或相同,也就是說沒有統計學差異,應選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療 效有統計學差異的用葯方案應選擇成本效果分析法。 2.6 確定結果事件的概率 用於計算成本和決策分析。一是通過文獻檢索,如採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對葯物治療結果進行統計匯總,求得治癒率、不良反應率和轉歸率等結果的概率。二是通過醫院或多中心的研究結果或歷史數據,對上述指標的概率進行估計。 2.7 應用決策分析方法,計算成本效果比 比值越小越具有較好的成本效果。決策分析方法是選擇最理想治療途徑的一種定量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中的決策類型屬於統計型決策,即決策者對未來發生的自然狀態不能完全肯定,但其出現的概率可以估計,不過要承擔一定風險,所以又稱為風險性決策。 2.8 進行成本貼現或敏感度分析 研究時間超過1年就應將各年的成本進行貼現。貼現就是把將來的價值換算到現在的價值,換算比率稱貼現率(discount rate),也叫折扣率,它是根據銀行利率和物價指數綜合確定,一般在3%~15%之間,計算公式為:C=Σ n t=1 C t(1+r) t。式中Ct為時間段內的總成本;r為貼現率;n為時間段的數目。 由於治癒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參數測准不易,加之貼現率也是假設估計的,因此,考慮對結果的影響,還必須進行增量成本分析或敏感度分析,即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或者選擇兩個以上參數的百分比或增或減的變化來分析結果的靈敏度,使該項葯物經濟學研究可信度更高。 2.9 報告結果 研究報告必須敘述採用的具體方法和實施過程,說明估計算術的理由,討論方法的局限性,以便讀者能理解和接受報告的結論。 2.10 參照葯物經濟學論文的結構撰寫文稿,結題[2] 。 3 討論 我國葯物經濟學研究者太少;有葯物經濟學專欄的醫葯雜志更是屈指可數。葯物經濟學在葯品研發,葯品定價,醫保用葯,促進合理用葯等多方面發揮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政府決策者來說,葯物經濟學是科學決策的保證,並且在干預和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文主編.葯物經濟學.第1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5.8. 2 胡明,張伶俐.葯物經濟學研究論文結構分析.中國葯房,2005,16:1148.

閱讀全文

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醫葯的生產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