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6房地產並購案例分析

2016房地產並購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30 10:17:17

① 近三年的比較典型的企業並購案例有哪些

中國相關的,近期的,較大規模的:
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尼爾森專
建設銀行收購巴西屬Bicbanco銀行
光明收購英國維多麥食品公司
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濰柴動力收購義大利法拉第遊艇
三一收購德國大象
濰柴動力收購德國凱傲
柳工收購波蘭HSW
徐工收購德國施維英
等很多

國外收購中國企業,國外並購國外企業每天都在發生,數不勝數

② 混合並購的案例分析

核心競爭力戰略理論不鼓勵企業進入那些與其核心優勢缺乏較強戰略關聯的產業領域,認為只有建立在現存優勢基礎之上的戰略才會引導企業獲取或保持持久的戰略優勢。
目前,通過並購獲得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要素或者圍繞核心競爭力進行業務拓展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的共識。因此,在決定進行混合並購之前,企業應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充分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在自己擁有一定優勢的領域附近經營,而不是簡單地考慮市場吸引力,盲目進入其他領域,特別是進入那些與其核心優勢缺乏戰略關聯的產業領域。
成功實現了混合並購擴張的主體往往是擁有優勢品牌或其他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和巨型企業。
其中以可口可樂公司的擴張最具代表性。
1960年,可口可樂公司購進了密紐特·梅德冷凍果汁公司;
1961年,購進了鄧肯食品公司(主要經營咖啡業);
1977年,又購進了泰勒啤酒公司,並且成功地對泰勒啤酒公司進行了運營,使之一躍而成為美國第五大酒業公司。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還通過並購將其業務擴展到了其他許多「無關聯」的工業、文化娛樂、體育和社會公益等領域。
應該說,可口可樂公司的成功與它的神奇配方是有重要關系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認為可口可樂的技術配方就是它的核心能力,其真正的核心能力應該是公司的市場營銷能力——明確的、持之以恆的營銷戰略和不斷的營銷創新。否則,我們將很難理解為什麼可口可樂公司在它的發明者潘伯頓葯劑師那裡不能得到發展。 再如,海爾的多元化是其進行擴張的重要途徑,它有沒有失敗的情形呢?也有,比如它在葯業的發展就不快,也不夠理想。原因並不是技術問題或者資金問題,最主要的一點是,集團原來的綜合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葯業借用不上。因為用戶對海爾產品的信任僅局限在家電領域,他對海爾的冰箱很相信,也會對海爾的洗衣機相信,但是他未必對海爾的葯相信。因此,這塊資產也許會被海爾剝離出去。
由此可見,偏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混合並購存在很大的風險。這與企業能力論的觀點是相吻合的。根據企業能力論的觀點,偏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盲目多元化不僅難以分散風險,反而可能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因此,圍繞核心競爭力的混合並購才是可行的,才能夠達到企業預期的目標,才能夠為實現企業的長期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③ 近三年的比較典型的企業並購案例有哪些

中國來相關的,近期的,較大規源模的:

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尼爾森

建設銀行收購巴西Bicbanco銀行

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三一收購德國大象

濰柴動力收購德國凱傲
等很多

④ 請問有近幾年的中小企業並購案例的分析嗎,寫論文用的,急需

第一個並購案例,星醫療收購一個非掛牌的公司,收購方是醫療代理經銷商,並回購對象是醫療器械的研答發生產銷售商,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交易是百分之百的股權收購,現金支付比例特別高,是3.59億,其中只有9%有股權的對價。
第二個案例,上市公司天山生物收購了大象股份,大象股份規模比較大,主要是做戶外廣告,但是廣告業態中比較傳統。整個交易的金額是23.72億,其中有5億多是現金支付,剩下18億用股份支付。同時有5.99億的配套的募集資金。
第三個案例,天澤公司收購了有棵樹,標的公司主要是做跨境電商進出口,在物流和供應鏈特別是進出口放了經驗比較豐富。利潤是略大於收購方,整個標的交易額是34億,業績承諾非常高,加起來是9.6億。整個支付是4.2億現金,接近30億是用股份支付。

⑤ 近期公司並購的案例有哪些

吉利收購沃爾沃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8月2日宣布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收購價格為18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豪車的第一步。

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准銀行

工商銀行2007年10月25日以423.1億港元收購非洲最大銀行——南非標准銀行的20%股權,成為標准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工行將與南非標准銀行商討設立一個規模至少達10億美元的全球礦產資源基金。這是目前為止,中國銀行海外並購最大案。

五礦集團收購OZMinerals

2010年6月11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宣布,中國五礦以約17億美元的價格100%收購OZMinerals公司主要資產。此次交易將全部以現金方式完成。此次交易將有效增加我國鋅、銅、鉛等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儲備。

中國平安收購富通

自2007年11月始,中國平安先斥資18.1億歐元,在二級市場陸續買入比利時富通集團總計4.18%的股票,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後又增持至4.99%。2008年初,平安又宣布擬以21.5億歐元收購富通旗下資產管理公司50%的股權。

華菱集團收購FMG

2009年,華菱集團宣布將以約12億澳元收購FMG16.5%的股份。收購完成後,華菱集團將排在FMG總裁Andrew Forrest之後成為FMG第二大股東,並將獲得該礦業公司董事會的一個席位。

中海油收購OPTI

2011年7月20日中國海洋石油宣布附屬CNOOC與加拿大油砂開發商OPTI訂立協議,收購全部OPTI股份及第二留置權票據。交易對價總值約21億美元。

中國石化收購Addax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於2009年6月25日宣布,其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已與總部位於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達成現金收購協議,以每股52.80加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全部股份。中石化收購總價為82.7億加元,相當於72.4億美元。

⑥ 急求一篇企業並購案例分析,需要是近年的案例,也沒有論文格式都無所謂,字數無要求,不過不能太短了,2

維納斯並購妙管家就是個不錯的並購案例。
在今年浙江省兩會上,省委書記夏寶龍為納愛斯集團點了贊。不僅因為納愛斯在整體經濟環境換擋減速的背景下,2014年各項指標繼續呈兩位數高速增長,捐資千萬助力「五水共治」;更因為,該集團以7000萬美元收購了台灣妙管家100%的股權,公開資料顯示,這是迄今大陸對台灣企業最大的一宗並購案。
納愛斯集團逆勢出擊,提振了浙江企業的信心,為浙江企業家提氣。回顧該集團的成長歷程,一路上伴隨三次大的並購。早在2006年,該集團就全資收購英屬中獅公司旗下的香港奧妮、裕暘、萊然等三家公司,將產品線延伸到個人護理用品。當時,這筆收購被認為是中國日化界最大的收購外資案。2009年3月,納愛斯與全國知名的蚊香生產企業李字集團,正式「聯姻」,雙方合作成立了浙江李字日化有限責任公司,新公司由「納愛斯」出資8000萬元,佔60%股份,拓展了公司的業務范圍。

今年5月9日,納愛斯集團完成了47年發展歷程中的第三次並購。在中國台北,納愛斯集團董事長庄啟傳正式以「台灣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新頭銜示人。

據介紹,本次收購由納愛斯集團旗下納愛斯浙江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前後歷時一年。雙方於今年3月初簽署了正式收購協議,100%收購妙管家的股權,花費約3.3億元人民幣,加上接收對方債務,共需支付約4億元人民幣。3月13日,雙方完成股權交割,滿滿一箱子各種面值的妙管家股票被納愛斯收入囊中。

資料顯示,妙管家是台灣日用洗滌行業的一線品牌,2014年銷售收入約3億多元人民幣。公司創辦於1985年,總部位於台北,在台中有生產基地,在台北、台中、台南等地設有6處營業所,是台灣家喻戶曉的清潔用品製造、批發及零售企業,現有員工1000多人。2002年起,妙管家進入大陸市場,在太倉設有生產基地,在上海、南京兩地設有經銷點。

為什麼收購妙管家?

「從產業結構來說,雙方主營業務都與"清潔"有關,大方向一致,而且妙管家的產品具有自身特色,與納愛斯的產品形成互補。在生產工藝、市場銷售渠道等方面,兩者都是兼容的。」另外,庄啟傳尤其看中台灣企業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經驗,「收購妙管家為納愛斯走向世界、更大范圍整合資源提供了便利,是實現"世界級納愛斯"戰略目標的最佳跳板。

庄啟傳指出,洗滌用品行業正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時代,中產階層崛起後,消費者對個人生活舒適度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洗滌用品將朝著安全、方便、綠色的方向加速發展,而妙管家在衛生間、廚房、地板清洗等方面,已有先行一步的探索。納愛斯則在洗衣和個人清潔用品方面有優勢,雙方在產品結構上存在互補。

「我很喜歡"妙管家"這三個字,這個品牌名稱與其產品有恰到好處的對接,可以溢出消費者居家生活的心聲和願望,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既然是
"管家",就可以延伸到個人、家庭清潔、護理的方方面面。妙管家是一塊質地上好的寶石,我們可以將它雕刻成稀世珍品。」

談及妙管家未來發展方向,庄啟傳打了個比喻:「妙管家是原董事長蔡宗仰先生一生心血的結晶,蔡先生把妙管家託付給納愛斯,就如同為女兒找到好婆家一樣的欣慰。」如今,如何讓這樁聯姻開花結果,責任落在了庄啟傳及其管理團隊肩上。

今年5月,庄啟傳帶領一個由新任妙管家總經理、銷售副總、財務主管等在內的小型管理團隊,親赴台北。他要求,所有派到台灣工作的員工,都要尊重本地同事,要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集思廣益,讓納愛斯的文化、管理真正服台灣的水土,融合發展,在年內順利走過磨合期。

這其中,庄啟傳最看中的一條是:要給予妙管家足夠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妙管家部門負責人和職工代表見面會上,他表示,納愛斯將充分授權,讓妙管家按著自身特點發展,讓妙管家成為納愛斯走向國際化的一個窗口。「妙管家管理上既可以依靠納愛斯,也可以自成體系,或有分有合、兼而有之。怎麼有利、怎麼能做出自身應有特色,就怎麼走。」

⑦ 哪裡可以看到更多國內外企業收購並購方面的案例分析

高頓財務培訓開設《戰略收購與兼並》課程,系統介紹戰略與並購相輔相成的最新思路,引入國內外最成熟戰略收購與兼並案例精析。

⑧ 試舉出一個並購的案例,並分析起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國內企業並購失敗。根本原因是:從習慣說一不二,到必須遵守法律這倆個角色的不適應。國內企業國外並購的失敗,都是來源於此。
具體例子,去網路,很多。

⑨ 並購案例分析

(無法以附件形式提交,抱歉!! 請看答案。)

1.(1)「ST 美雅」與「萬和集團」的並購回屬於混合並購。答理由:「萬和集團」生產製造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而「ST美雅」從事紡織業。凡並購雙方分屬不同產業領域,且部門之間並無特別生產技術聯系,這種並購為混合並購。(2)「ST美雅」和「廣新外貿」的並購是橫向並購。理由:兩個企業都從事紡織業。凡並購雙方都屬於同一產業部門、其產品屬同一市場的並購為橫向並購。

2. 並購後的整合包括:財務整合、人力資源整合、資產整合、業務整合、市場整合、供應渠道整合和企業文化整合。

3. (1)常見的反收購措施包括:①「驅鯊劑」條款;② 「毒丸」計劃;③綠訛詐函;④金降落傘協議;⑤ 「焦土」政策;⑥ 「白衣騎士」;⑦帕克門戰略;⑧ 「皇冠之珠」⑨ 「鎖定」安排;(2) ST雅美針對「萬和集團」採取的反收購措施包括——「白衣騎士」和「焦土」政策。

⑩ 誰給我幾個企業並購的案例分析

1998年4月6日起,在短短7天的時間內,美國連續發生了6家大銀行的合並,其中,美國花旗銀行和旅行者集團的合並涉及金額高達725億美元,創下銀行業並購價值的最高紀錄。這兩家企業合並後的總資產額高達7000億美元,並形成了國際性超級金融市場,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億多客戶。2000年1月,英國制葯集團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並計劃,新公司市值將逾1150億英鎊,營業額約二百億英鎊,根據市場佔有率計算,合並後的葛蘭素史克制葯集團將成為全球最大制葯公司。2000年1月10日,美國在線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的合並,組建美國在線一時代華納公司,新公司的資產價值達3500億美元。2000年2月4日,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公司以1320億美元收購德國老牌電信和工業集團曼內斯曼,成為當時全球最大並購案。企業並購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表明企業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這種強強合並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十分巨大,它極大地沖擊了原有的市場結構,刺激了更多的企業為了維持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而不得不捲入更加狂熱的並購浪潮之中。
第三,橫向並購與剝離消腫雙向發展。第五次並購浪潮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大量企業把無關聯業務剝離出去,相應並購同類業務企業,使生產經營范圍更加集中。近年來的全球同行業橫向並購幾乎涉及所有行業:石油、化工、汽車、金融、電信等等重要支柱產業和服務業。同時,企業剝離也在不少大公司特別是跨行業經營的公司內展開。例如,1997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宣布停止生產電視機,從家電行業撤出,集中力量在世界通訊業展開競爭;英荷合資跨國公司聯合利華為實現產業優化組合,出售了產業中的化工部門,其目的在於通過出售這幾個化工公司,使其能夠更多地投資到該公司利潤增長更快的行業中去;韓國的雙龍集團則將其雙龍汽車製造公司出售給三星汽車製造公司,使其能夠集中於水泥和石油等專業領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2016房地產並購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