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理優勢擺在這里,經濟發展比較快速,而且上海現在就已經是我國的金融中心
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不可能成為金融中心的
㈡ 上海與北京的金融業誰更強
首抄先要看你想做那一塊,金融的范疇提示挺大的,商業銀行還是投行券商,經常項還是資本項,個金還是公金,前台營銷還是產品以及後台。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1、籠統而言,在上海做金融會優於北京,在北京更多的是跑政策而不是做金融。(當然更好的選擇是香港...)
2、做產品或者資金,那四大行總行是個很好的選擇,四大行的資金部、投行部或者金融市場部,中行的國際業務等,混三年出來非常搶手。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資本項下政策都出自北京,自營資金也大都在總行,平台高見識廣,對新人而言積累經驗抬高眼界很有幫助,總而言之裝逼一流。但有一點請注意,如果屌絲出身,別指望在四大行總行有較快的晉升。
如果只是一般的從客戶經理或者運營起步,那真沒啥區別。
3、券商投行方面,北京和上海基本算差不多,北中信南國君,上海這邊有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還有一些中型券商都不錯。
4、基金公司不太了解,買方門檻高,北京上海區別不大。
5、最後一點,上海的商業氛圍更濃一些,長遠來看發展機會還是不錯的,自貿區概念對貿易金融有一定的促進,未來資本項的放開對資本項也是利好。
㈢ 【就業困惑】北京上海有哪些知名的金融類企業哪類公司更適合我
行行出狀元,真有本事的話可以同時在好幾家任董事
㈣ 金融發展是去上海好還是去深圳北京好~
建議深圳,然後再學習。去香港或者出國。。為什麼不考慮上海呢。。也內是不錯,雖然我在深圳容 但我好幾個同學都是去上海 還不錯。。雖然說深圳很多金融公司都是北京的分公司 並不代表深圳不好。空氣。人文。和諧 寬容 這都是要考慮的吧。。。北京霾。。。。不喜歡
㈤ 在你眼中,北京上海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我是南方人,對北來京上海廣州深圳四自個一線城市認同它們各方面均領先於國內其它城市,中國30強城市我僅有4個不在那裡生活過,別的小城市由於公司未開設或很少分公司,我也到過7個,一線城市經濟發達,科技領先,特別是就業創業環境是所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不能比的!只不過是歷史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些強省會城市比深圳好,不比上海廣州差!我是南方人,我自然不喜歡北京嚴冷的天氣,所以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我最不會選擇北京,我會選擇深圳!
㈥ 中國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除了上海和深圳
**********************************************************************************
中國金融中心:
如果來講客觀自就是:北京
上海交易股票都在北京結算!!上海有融無金,北京有金無融!你可知道北京的銀行可以和花旗,匯豐,並列的工行,中行,建行,北京是和紐約倫敦東京是並列的,上海也就和香港都是人家經濟殖民!
北京金融業比上海高!不信你看產業結構!北京世界500強僅少與1東京2巴黎3紐約4倫敦5北京.
北京可是全球的總部,上海是北京倫敦紐約東京的分店你明白嗎?
上海經濟靠工業!工業算城市經濟嗎?你找明白人問問?
北京銀行和保險在大陸控制力60%以上!
北京的上市公司拉動大盤!
北京沒交易所因為特殊的國情,其實中國股票結算,登記,調控都在北京!
************************************************************************************
中國深圳和北京上海不是一個級別!
㈦ 為什麼金融行業工資都非常高據說北京cbd和金融業高工資(高富帥)的人超多我朋友才進金融公司一年
國家對金融業監管不利,漏洞很多,這是社會主義特色的一大亮點,標準的中國製造。
㈧ 上海都有什麼經濟支柱啊,為什麼GDP這么高
經濟支柱:
1、金融:金融業占據2014年全市GDP的13.9%,僅次於工業、批發零售業。從2014年上海市第三產業稅收百強來看 ,42家金融企業入圍,占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稅收合計數的50%。
2、商貿:2017,自由貿易港建設首先會帶動國際中轉貿易、離岸貿易的發展,大大提升上海港國際轉口貿易份額,優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轉型升級。
3、汽車:上海汽車工業的騰飛則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上海大眾轎車合資項目的成功,領汽車製造業一舉成為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4、成套設備:成套設備是指為生產某些產品或完成一定任務及功能所必需的整套設備。如電站成套設備、煉鋼成套設備、棉布生產成套設備、劇場舞台成套設備等。、
5、房地產:2017年1-10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305415百萬元,同比增長3.7%;2016年1-12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370903百萬元,同比增長6.9%。
GDP高的原因:實體經濟領域,在上海仍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上海工業生產處於良好狀態。工業領域,新動能正在加快集聚,新能源汽車、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速高達29.6%,成為新興產業中增長勢頭最迅猛的行業。
(8)北京上海新興金融業擴展閱讀:
市統計局介紹,從吸引外資的產業結構看,第二產業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大幅增長,是上海利用外資實現「雙升」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本市第二產業簽訂外資合同金額同比增長4.1倍;第二產業實到外資金額增長1.2倍。而第三產業實到外資結構繼續優化,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實到外資均實現較快增長。
2018年以來,外資總部也在加快向上海集聚,上半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7家,累計達到624家,新設外資研發中心8家,累計達到434家。
對外貿易方面,據統計,上半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6160.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其中,進口9788.96億元,增長5.1%;出口6371.81億元,增長1.8%。外貿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放緩,但整體仍保持穩定。
對於下階段對外經濟的走勢,市統計局分析指出,雖然國際貿易關系緊張等因素可能對跨國投資產生沖擊,但隨著上海「擴大開放100條」的實施,外資營商環境不斷改善,預計下半年實到外資、合同外資將有望繼續實現增長。而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對進出口貿易的後續影響,上海將密切跟蹤、加強研判、積極應對。
上海市統計局指出,今年以來上海總體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持續向好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㈨ 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可以稱為「中國的華爾街」嗎
對於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是不是中國的華爾街,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辯證分析。
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邊都是古老的摩天大樓,主要集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型銀行、保險、鐵路、航運大公司。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總部以及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高度集中的金融和投資的象徵,它承載了太多的榮耀。
盡管不能我國的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不能完全與華爾街媲美,但我相信在中國史無前例的發展速度下,總有一天能達到我們自己的高度。
㈩ 北京上海的經濟差距是什麼
2018年1月北京和上海同時發布了2017年經濟成績單。同為超一線城市,二者經濟實力一直就難分伯仲,各有千秋。
從城市定位來看,北京更偏重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其經濟實力也很強;上海更偏重經濟中心,但在文化方面也不示弱。
第七:財政收入
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2.2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430.8億元,同比增長6.8%。
財政收入方面,上海還是挺厲害的,主要是上海的經濟總量大。但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不僅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有中央稅收返還和中央轉移支付。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分地區預算匯總表》顯示,北京2017年預算數為700.46億元,上海為525.28億。
看來,在轉移支付方面,中央還是更偏愛北京一些,畢竟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需要花錢的地方多。
第八:接待遊客
這個指標主要是為了對比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相比之下,上海確實比北京更開放,上海入境的外國(包含港澳台)遊客比北京多很多。
2017年,北京全市累計接待入境遊客392.6萬人次,上海全年的數據沒公布,但是截止去年11月,接待入境遊客就達到801.6萬人。
不過,兩市有個共同點,從主要客源國來看,接待最多的外國遊客都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
第九:人口
上海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7萬人;北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
兩個城市都是人口超大城市,但去年北京人口下降了2.2萬人,有人分析可能和疏散低端產業有關。
看完詳細對比,很多人會發現,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可能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大,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齊頭並進的。
如果要說二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上,這主要是由兩個城市的定位決定的,總體上孰優孰劣真的不好下結論。
聲明:對比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兩個城市的差異,拒絕無緣無故的地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