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洋工程前景怎麼樣
前瞻網摘要:我國南海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初步統計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總量的1/3。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萬億元,堪稱第二個波斯灣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新訂單達到690億美元,同比增長130%。
5月9日開鑽的「海洋石油981」開鑽水域在中國南海水域距香港東南320公里處,開鑽井深1500米。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水油氣,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而目前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於300米,大於300米水深的油氣勘探開發處於起步階段。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海洋工程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對於南海深水油氣開發,需要國家及企業的共同努力。國家投資及專項支持,為海洋工程裝備企業提供了市場起步的重要機會,同時,海洋工程裝備企業應抓住機遇,快速提高鑽采水平。
目前,我國已制定了積極的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銷售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2020年銷售收入要達到4000億元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
「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工程深海戰略將加速推進。2011年底,中海油服與中集集團旗下煙台來福士子公司簽訂了最新的半潛式鑽井平台訂單;2012年5月,「海洋石油981」及「海洋石油201」相繼開鑽,表明了我國海洋工程深海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B. 船舶與海洋工程發展前景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數學、力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設計方法;具有船體制圖,應用計算機進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建造法規和國內外重要船級社的規范;了解造船和海洋開發的理論前沿,新型艦船和海洋結構物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船舶動力裝置、電器、液壓、氣動和機電一體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2.掌握輪機工況檢測、輪機系統的保養和維修等基本技術;
3.具有操縱船舶動力裝置,覆行船舶監修、監造職責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關海船運輸安全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5.了解海洋運輸船舶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三周)、船廠實習(三周)、上艦實習(二周)等,一般總共安排8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我們學校這個專業是王牌專業,畢業生不到大四就會簽很多人,就業絕對沒有問題,是個很好的專業,而且現在國家對於海軍國防建設投入也很多,前景很好。
C. 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技術引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是怎樣的
僅對鑽井平台有所了解,對於題主問題,先鋪墊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再總結回答。
只說目前比較主流的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Jack Up),半潛式鑽井平台(Semi),鑽井船(Drill Vessel)。
先說共性,雖說這幾種平台的工作海域,造價等差別不少,不過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要實現海上鑽井,所以
1. 都有獨立的鑽井系統。
對於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海上平台鑽井包承包商只有三家:NOV,Aker
Solutions,TTS(Cameron)。其中在半潛跟鑽井船梯隊中NOV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5-75%,Aker佔20%左右,自昇平台中NOV,Aker不分伯仲(NOV之前更傾向於400Feet
jack up, Aker 更傾向於300Feet)。
近幾年,由於中國對海工市場的重視,以及新型融資方式對國外油公司,以及投資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國內接手了巨額的海工訂單(以Jack
up為主,Raffles除外),所以不少國內行業人士對鑽井包的高額利潤也都眼紅,目前鄙人所了解的國內海上平台鑽井承包商主要是兩家:TSC跟宏華,也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嘗試海上鑽井包的合同承包。
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家公司,TSC成立了十多年了,最初也是從寶雞,寶石這些路上鑽油設備供應商中尋求的技術方案,借鑒主流海上鑽井平台供應商經驗,大部分鑽井設備諸如泥漿泵,大絞車(不帶補償),轉盤等自己生產,高端鑽井設備(頂驅,分流器,鐵鑽工等)購買集成的方式進行市場拓展,目前已經交付的平台有8-9個了,但是僅限於自升式平台。宏華是國內老牌陸上鑽油設備供應商,效益與口碑都特別好,目前開始涉足海上鑽井包供應,產品水平與TSC相差不大,供貨范圍也基本一致,而且近兩年宏華專門做了一個船廠,建了一個25000噸龍門吊,專門吊裝Semi的deck
box
用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市場定位跟TSC是有區別的。總體來說,這兩家新崛起的國內鑽井平台供應商設備主要特點:造價低,工期無保障,報修率高,參數達標率(尤其是噸位)差,笨重(陸上石油設備特點,不需要考慮平台的承載能力,一般都會超重),高技術設備無能力生產(比如
Top drive, iron roughneck, Diverter, drilling chair and display, manifold
system, etc ).
除了這些必備的鑽井設備之外,還有第三方設備,比如說水泥單元,基本上國際上都被斯倫貝謝壟斷,而且這都是油公司自己選,他們不差錢,鄙人目前未見其他企業成功涉足過海上水泥單元系統。
固控系統如振動篩一般大家都選Mi-Swaco(已經被斯倫貝謝收購),不過近幾年Derrick家的產品也很不錯,市場佔有率也一直在攀升。
D. 海洋工程裝備的產業格局
海洋工程裝備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產品,從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的廠商須具內有完善的研發機構、完備的建容造設施、豐富的建造經驗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其中新加坡和韓國以建造技術較為成熟的中、淺水域平台為主,也在向深水高技術平台的研發、建造發展,而美國、歐洲等國家則以研發、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術平台裝備為核心。
E. 海洋工程裝備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海洋工程裝備的上市公司有:
1.江鑽股份:江鑽股份主要從事油用鑽頭、礦用鑽頭、麻花鑽頭、硬質合金、金剛石復合片、油用設備、高分子材料及器件、木業、紙業、天然氣、精細化工等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服務。
2.傑瑞股份:傑瑞股份所購油氣區塊都是油氣資源的探礦權,目前該區塊尚未進入開發階段。在未來2-3年處於勘探期,公司每年可以獲得成功的勘探井生產的油氣產品的銷售收益,不會對公司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只有勘探階段結束,才可以預估資源的全部價值,每桶探明可采儲量價值約為6美元以上。
3.機器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承擔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研製,主要完成潛水器本體的航行控制和自動控制功能。機器人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成套裝備供應商,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高技術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成套裝備、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交通自動化系統等,其中,RD120-A點焊機器人、RH6-A6kg弧焊機器人產品、SIA-AGV-0T800全方位運輸型AGV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4.中海達:中海達推出了多波束海底成像系統工程樣機,可用於海底探礦。公司是專業從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NSS)軟硬體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提供基於高精度GNSS技術系統工程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的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高精度測量型GNSS產品系列、超聲波數字化測深儀系列、GIS 數據採集系統、海洋工程應用集成系統和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等,可廣泛運用於測繪勘探、國土規劃、海洋開發、數字農林業等國民經濟40多個領域。
5.寶德股份:寶德股份是國內唯一一家可生產3000米到12000米全系列交流變頻電傳動控制系統的企業,也是是我國鑽采設備電控自動化系統行業最具競爭力、技術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公司專業從事石油、冶金及專用設備等工業自動化產品的研發、製造及系統成套正在積極開拓海工裝備市場,岩氣的發展將拓寬公司產品的業務領域,目前正在進行相關技術儲備。
6.銀邦股份: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謀劃在海洋裝備等領域,開展產品研發和商業推廣的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共同制定合作的戰略方向。
7.中集集團: 集團的海洋工程業務基本確定了以半潛式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及海洋特種工程船三條主產品線的定位,完成並發展了由煙台、海陽、龍口及海洋工程研究院組成的「一個中心、三個基地」的戰略布局。海陽來福士公司能夠年產相當於2艘半潛式鑽井平台的模塊。龍口來福士已經具備年產4艘自升式鑽井平台的能力。集團下屬子公司中集來福士(持股88.58%)及其子公司——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商之一。
8.中海油服: 公司是中國近海最具規模且佔主導地位的綜合油田服務供應商,操作著中國最強大的海上石油服務裝備群,業務涉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主要分為鑽井服務、油田技術服務、船舶服務、物探勘察服務四大板塊。公司擁有中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備的近海工作船隊。在國內工作船市場上,公司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控制著超過60%的市場份額。作為中國近海鑽井服務、油田技術服務、近海工作船服務和物探勘察服務的主要供應商,公司在市場上擁有和操作規模最龐大和功能最廣泛的大型裝備群,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可服務於整個中國海域的油田服務市場。
F. 海洋工程學的是什麼就業前景如何
現在貌似中國沒有專門的海洋工程這個專業,全名叫船舶與海洋工程,本科回生沒有什麼答區別,基本是學船舶,貌似天大在本科就有分海工和船工,其他學校沒聽說。到了研究生階段就開始分方向了,如果你是學海洋工程方面的,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就業前景挺不錯,畢竟國家現在在振興高端裝備製造業,有六個方向,其中一個就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其他的為航空工程、過程裝備等)。中國還是很靠政策扶持的。
至於要學什麼,其實,本科是沒什麼區別的,畢竟海洋工程主要就是海上鑽井平台、浮式儲油等等,說白了,就是固定浮著的船。而研究生學的差別就挺大了,有些是鑽研錨鏈、有些學定位、有些學管路鋪設之類的,比較雜。
好好學啊,加油~
G. 海洋工程裝備的工程裝備
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起步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實現快速發展是在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國內外海洋裝備需求的增長,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抓住市場高峰期的戰略機遇,承接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訂單,實現了快速發展,能力也明顯提升。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先後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水深最大的近海導管架固定式平台,國內最大、設計最先進的30噸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當代先進自升式鑽井平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平台等一批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
前海洋油氣開發(特別是深水和超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已經成為世界油氣開採的重點領域,海洋石油開發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發展。在一個供大於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的鎖定並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隨著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海工裝備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海工裝備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海工裝備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海工裝備行業中的翹楚!
H. 海洋工程裝備的未來發展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為海洋開發提供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隨著海洋開發步伐的加快,內海洋工程容裝備製造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這一產業的重要性,並開始搶占這一領域,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我國應該加強發展力度,加快發展步伐,進入世界海洋工程產業第一陣營,為我國海洋開發和參與海洋國際競爭提供利器。
I.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現狀與發展、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內,可以考慮,但是要傾向於高技術及新型產業如海工工程、FPSO、LNG等
J. 未來幾年海洋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中國在海洋工程領域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21世紀以來,中國造船企業抓住機遇,承接了相當數量的海洋工程裝備,取得了不少成績,獲得了國內外石油公司和工程承包商的認可。中國先後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水深最大的近海導管架固定式平台,國內最大、設計最先進的30噸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當代先進自升式鑽井平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平台等一批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
目前,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較強的建造能力,產品開發由低端近海開始向高端深海逐漸突破,市場開拓由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向國內外市場並重的方向發展。中國特殊國情為海洋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而「十二五」規劃也為中國海洋工程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從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來看,中國或將成為下一個全球海洋工程製造中心。綜合而言,中國海洋工程正如旭日東升,前景不可限量。
前瞻網發布的《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四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了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高速發展。
1、中國較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
石油在現代社會中有著不同於一般商品的戰略地位,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年來,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一路飆升,由1993年的6%一路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線,再到2012年的56.4%,中國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已不足當年消耗量的50%。預計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原油需求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國內產量將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提高,這將使中國的能源供應問題更加突出。
海洋石油資源豐富,將成緩解供需的重要突破口。中國海上石油資源豐富,已發現300多個可供勘探的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有450多萬平方公里。近海已發現的大型含油氣盆地10個,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台灣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台灣淺灘盆地。已探明的各種類型的儲油構造400多個。
2、持續的海工裝備利好政策
作為海洋開發提供技術裝備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海洋工程產業備受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2006年以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系列、《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等。其中,《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海工裝備認定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要的一環。
2013年8月,由國務院印發的《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明確提出了6項支持政策促進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對海工裝備產業帶來大大利好。
3、持續增長的油氣開發投資
「十一五」期間,中國用於海上油氣資源開發的投入達1200億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海洋工程列入優先發展的五大高端裝備領域之一,中海油宣布其在「十二五」期間的海洋油氣開發投資額為2500-3000億元,考慮到中石油等其他石油企業的投資支出,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洋油氣開發年均投資額有望超過600億元。「十二五」期間,將繼續開發30多個海洋油田項目,目前全國范圍內,規劃和在建的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已有20多個,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
4、船舶行業的戰略性轉移
中國船舶運力過剩,增長空間不大。2012年,三大主流船如干散貨船、運油船及集裝箱船的運力過剩,過剩量分別約為1億噸、0.40億噸和180萬標准箱,預計這部分過剩運力消化大約分別需要8年、10年和3年以上。
同時,中國船舶的船齡結構偏低,重置比例低。2012年,集裝箱船船齡5年及以下佔比約60%;船齡6-10年22%;船齡11-20年佔比12%;20年以上僅為6%。以30年船舶使用壽命來算,未來的重置比例還不到5%。
在以上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國內主舶製造企業已經把海工裝備當著未來發展重點。以振華重工母公司--中交集團為例,其收購世界著名海工設計公司F&G,表明中國企業海工收購步伐加決。海工裝備無疑將成為船舶行業未來增長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