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和上海的差距還很大嗎,哪個才是真正的國際大都市
上海在歐美以及日韓的影力更大,因為上海金融影響力原因吧。深圳則是後起之專秀,高端屬科技互聯網都在深圳,對東南亞和非洲影響力更大。這從上海的外國人多數是歐美和日本人多,深圳則黑人多。兩個城市經濟不分伯仲,這純屬個人見解,勿笑。
2. 上海會被深圳超越嗎
這段時間離上海不會被深圳超越,因為上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優越,這些都不是深圳所能比得上的
3. 深圳會不會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
深圳很有可能超過上海,因為深港一體化是個必然趨勢,深港合一後必然超過上海。即使是不合並為一個城市,也是有可能超過上海的,因為香港就曾比上海強、大,而深圳可把香港所有的優勢學習或轉移過來。
4. 上海和深圳哪個城市未來發展的潛力更好
深圳大學教來授魏達志的觀點非源常鮮明:從長遠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這是由上海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上海的央企、地方國企、外資企業、民企比重為1:1:1:1,而深圳90%都是民企和個體。創新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2015年,深圳GDP1.75萬億,香港1.79萬億,廣州1.8萬億,新加坡1.83萬億,北京2.29萬億,上海2.49萬億。魏達志說,按這個基數,上海慢下來,深圳快起來,深圳趕上上海的時間大約是8-10年。再過10年,深圳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且是香港的一倍。「這個未來,你能想像到嗎?」……
我並不同意魏文中的一些觀點,但受其觸動做了點研究後,方感深圳沖擊波之強。上海對深圳很重視,但一般人還是認為深圳強在高新技術和一批明星企業,論綜合實力和上海還差很多。
5. 深圳會不會取代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金融中心
目前不會,以後有可能。剛剛深圳滅了香港GDP。放在80年代不敢想的
6. 上海,深圳是兩個不同的城市,未來幾年深圳超越上海
我自己的看法超越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時間可以看8-10年。
第一,兩個都是知名城市,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就目前而言是相當的,但上海的大學遠比深圳要多,而且更有底蘊,上海的人才產量是要比深圳要大的;
第二,看航運的發展程度,我自己做過貨代行業,上海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吞吐量都代表著這座城市以及周圍城市(義烏)的一個外貿貢獻,同時處於長江流域的出口,內河運量會有相當大程度的支持;而深圳的蛇口和鹽田是比較出名的,但是航線一般是由深圳到廣州,因此這部分也會有一個對比;
第三,金融中心的確立,這個其實一目瞭然了,一個滬市,一個深市,滬市要領先發展得很多,金融產品衍生市場發展的速度就要快上許多;而深市的突破亦需要借鑒香港,結合實際,有望取得領先的;
第四,是一個城市的地位,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一個上海,一個廣東深圳。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上海是有占據優勢的,看看高鐵,公路的對比(至首都及周邊地區);
不過,深圳近幾年對於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個是潛力部分,並且粵港澳灣區的建設也為深圳的發展提供支持,總的來說,能將上海定位目標,超越的話依舊要看雙方的潛力,深圳的企業能加強創新轉換到市場,人們有自主創業意識,那市場的發展潛力提得上,是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
7. 深圳和什麼時候會超過上海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首先第一點,深圳沒有上海面積大,發展自然沒有上海廣,二、深圳只是廣東省,再怎麼發展也會受到廣東整個省的影響。三、深圳經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然後評論那個沒素質的,要是未來十年,深圳的發展會超越上海,我給你1000萬
評論里認為深圳會超過上海,那是深圳人,在全國經濟發展來說
深圳永遠不可能超越上海,這是事實
評論里罵人的正好體現的就是深圳人沒素質的一面。
評論里的是不是自己是深圳人,所以蒙蔽自己雙眼?
國際金融城市排名,能不能睜大眼睛看清事實?
上海在深圳前面,能不能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自己深圳比上海好?
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承認不承認,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數據說話
看看相關數據吧。
2019年上海GDP:38155.32億元
2019年深圳GDP:26927.09億元
深圳GDP2019年總值低於上海34563.23億元
所以評論里的井底之蛙,這數據你可以自己網路的哈
深圳不可能超過上海是不爭的事實,有必要自欺欺人不?
再說醫療資源,全國有名的上海交大醫學院瑞金醫院,在全國排前五的綜合醫院
你深圳有什麼醫院能排到全國前十的嗎?
上海2019年人口統計為2428.14萬人(常住戶口)
深圳2019年人口統計為1343.88萬人(常住戶口)
然後交通,上海地鐵貫穿整個市,深圳呢?
這么多事實數據在這里,不知道評論里的井底之蛙,還要怎麼自欺欺人哦?
多讀點書行不行呢?
8. 中國有那座城市的經濟,具有發展優勢的能超過上海,深圳可能嗎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更正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5月10日發布 本排名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兩岸社會科學合作課題成果之一,為本研究中心今年1月6日所發布的排名之更正版,旨在更正上次因數據收集不全造成的錯誤和遺漏(如因缺少石家莊市的統計資料,其未上榜),並給出得分。本排名系統分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和2011年和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區綜合競爭力排名100強,所參考的指標包含上次的各項指標,並結合最新發布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數據截止2011年5月4日。 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 1上海1000 2北京.977 3香港.963 4廣州.930 5深圳.9226台北.907 7天津.884 8南京.852 9大連.833 10無錫.818 11青島.806 12寧波.779 13重慶.742 14蘇州.738 15佛山.735 16成都.730 17澳門.718 18沈陽.707 19杭州.706 20唐山.693 21鄭州.688 22東莞.661 23廈門.641 24泉州.630 25武漢.619 26煙台.605 27長沙.602 28福州.599 29南通.563 30西安.544 31石家莊.525 32徐州.508 33常州.504 34濟南.493 35長春.477 36大慶.457 37新竹.438 38珠海.427 39紹興.421 40高雄.406 41哈爾濱.392 42洛陽.377 43東營.365 44濰坊.341 45溫州.330 46威海.322 47鄂爾多斯.318 48淄博.308 49包頭.299 50昆明.29351濟寧.267 52揚州.253 53泰州.246 54邯鄲.228 55南昌.211 56台州.207 57合肥.200 58臨沂.187 59鎮江.185 60保定.173 61嘉興.171 62金華.162 63鞍山.154 64滄州.150 65營口.144 66鹽城.143 67烏魯木齊.140 68中山.137 69南寧.133 70呼和浩特.132 71蕪湖.129 72南陽.122 73馬鞍山.118 74台南.116 75江門.112 76太原.105 77延安.103 78蘭州.102 79惠州.101 80湛江.100 81吉林.099 82淮安.097 83榆林.094 84秦皇島.088 85岳陽.086 86貴陽.081 87日照.077 88柳州.072 89漳州.070 90大同.065 91銀川.061 92常德.055 93齊齊哈爾.052 94台中.047 95湖州.039 96嘉義.033 97麗水.026 98汕頭.017 99北海.012 100攀枝花.010 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區綜合競爭力100強 1上海1000 2北京.982 3廣佛.979 4香港.973 5深惠.958 6天津.932 7寧馬.908 8台北.902 9沈陽.885 10東江.876 11重慶.852 12成都.848 13武漢.830 14無錫.811 15大連.799 16鄭州.769 17寧波.743 18青島.723 19唐山.719 20西咸.706 21澳門.698 22長沙.692 23長春.677 24大慶.661 25濟南.656 26廈門.632 27紹興.620 28石家莊.611 29高雄.603 30福州.597 31徐州.582 32杭州.561 33蘇州園區.547 34常州.541 35新竹.533 36哈爾濱.519 37東營.513 38洛陽.505 39淄博.500 40包頭.493 41江陰.470 42珠海.469 43順德.466 44崑山.459 45鄂爾多斯.451 46常熟.429 47蕭山.422 48張家港.410 49南通.407 50蘇州.401 51昆明.392 52吳江.369 53慈溪.368 54鞍山.365 55台南.342 56太原.333 57太倉.330 58烏魯木齊.321 59晉江.309 60呼和浩特.298 61宜興.284 62義烏.276 63泉州.267 64溫州.259 65揚州.238 66煙台.236 67泰州.211 68金華.209 69鎮江.208 70增城.207 71中山.202 72南寧.196 73邯鄲.188 74威海.187 75台州.185 76南昌.183 77餘姚.180 78嘉興.173 79合肥.161 80江門.150 81延安.137 82湛江.132 83台中.128 84榆林 .107 85龍口.104 86貴陽.101 87榮成.099 88秦皇島.098 89諸暨.094 90溫嶺.087 91嘉義.080 92樂清.072 93文登.066 94蘭州.065 95營口.052 96丹陽.046 97銀川.031 98即墨.028 99餘杭.021 100福清.020 背景:城市因以自然形成的城市作為城市經濟區,然而,在大陸不少城市通過人為的行政劃分形成某些「巨型城市」,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另外,都市圈也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城市經濟區,因此,本排名中的城市經濟區是以以下方式定義的。說明:本排名所涉及的的城市經濟區以所在城市城區的以城市方式聚集的二、三產業的經濟活動單位和個人作為調查對象,即去除第一產業和以鄉鎮、村莊方式聚集的第二、三產業的經濟活動單位和個人。凡含除市區外的都市圈均在以下註明:1廣佛:廣州除黃埔、羅崗、南沙外市區加佛山禪城、南海。2深惠:深圳全部加東莞南部,惠州主城、惠陽、惠東。3寧馬:南京市區全部加馬鞍山市區。4沈陽:沈陽市區全部加撫順市區。5東江:東莞(除南部)加廣州黃埔、羅崗。6西咸:西安除長安外市區加咸陽市區、楊凌。7紹興:紹興市區全部加紹興縣。8石家莊:石家莊市區全部加正定、鹿泉。9杭州:杭州除蕭山、餘杭外市區。10蘇州:蘇州除園區、東山鎮、西山鎮外市區。
9. 上海與深圳著兩個城市哪個的發展潛力更大拜託各位大神
深圳對比上海目前的情況!深圳在改革開放轉形升級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涌現出回一大批高新創新答產業,華為,比亞迪,大疆為代表等,低端製造業早已大量在往周邊東莞,惠州轉移?深圳國家定位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深圳成功了再向內地復制這是國家的定位,反觀上海很多企業都要死不活到轉形升級的時候!可能有人要說上海主要是定位金融中心?深交所主要定位是服務於中小版塊,這是國家的定位,要知道深交所上市公司資產已經和滬市持平了,所以上海若產業不能改革創新,解決老年化問題很有可能被深圳超越!
10. 深圳有望超過上海嗎
深圳早就已經超過上海了,而且上海從來沒有達到過深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