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原理 並擴展一下 由液氮冷卻超導材料來達到懸浮的情況 我需要個2000字左右的論文
目前世界上有磁懸浮列車的有三個國家:德國、日本和中國。但是均為常導磁懸浮,不是超導磁懸浮。用超導材料實現超導磁懸浮目前很有很多技術上的困難。
㈡ 新材料規劃將出 8股或成「黑馬」
你這沒寫全啊。給你補全吧
◇八大重點公司亮點◇
中科三環:磁性材料龍頭中郵證券研究員何陽陽指出,目前公司已經基本具備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隨著稀土產業整合加劇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公司產業鏈還將得到進一步延伸。近幾年公司毛利率一直維持20%以上,考慮到高端釹鐵硼行業未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日益高端化的產品結構,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以及在磁性材料領域的龍頭地位,給予公司"謹慎推薦"評級。
安泰科技:業績快速增長民族證券研究員關健鑫指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84,710.9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6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12,673.0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9.84%。公司各項業務穩步推進、產能逐漸釋放是公司高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產能規模的釋放,業績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別為0.38元、0.57元和0.87元。
永太科技:擬收購螢石資源方正證券研究員張正華指出,螢石礦作為氟元素來源,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此次收購如果能順利完成,公司向上游進軍就能掌握核心資源,有望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毛利率。此外隨著產能不斷釋放和新產品推出,公司在未來幾年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禾盛新材:產能擴張增長有保障湘財證券研究員劉飛燁指出,目前PCM CM產品在家電中的使用比例不足30%。隨著消費升級,家電的傢具屬性逐漸增強,PCM CM產品具有較大增長空間。公司目前擁有蘇州和合肥兩大生產基地,預計理論產能今明兩年將保持50%左右的擴張。
天富熱電:碳化硅值得期待華泰證券研究員程鵬指出,碳化硅項目為公司與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研發生產,是新材料的重要代表,廣泛應用於航天軍工、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LED、節能電器等方面,該技術國內唯一打破了美國GREE公司的技術壟斷。考慮到公司較高的成長性以及碳化硅業務良好發展前景,給予"推薦"評級。
方大炭素:炭素產能大擴張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趙湘鄂指出,除公司本部、撫順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成都炭素等五大生產基地外,公司擬設立葫蘆島炭素全資子公司。此外,公司還具備石墨電極產能20萬噸、鐵精粉100萬噸、高純石墨0.5萬噸。公司目標鎖定成為全球第一炭素生產企業。
佛山照明:碳酸鋰項目放量在即華寶證券分析師陳亮和姬晶指出,佛照鋰能源參股之藍科鋰業碳酸鋰項目已步入量產前夕,該碳酸鋰項目設計產能為10000噸,預計2011年將實現產能3000噸左右。藍科鋰業開發新型碳酸鋰提純技術,直接從濃縮氯化鋰中提純碳酸鋰,而不需要經過燒結過程,從而減少了工藝步驟。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今年投產。
寶鈦股份:鈦行業進入新景氣周期中投證券分析師楊國萍和張鐳認為,本輪鈦行業景氣使整個產業鏈包括鈦金屬與鈦白產業都出現了明顯的提升,行業景氣有望超過上一輪,並且由於需求的增長,資源主要供應方也逐步控制供給,導致鈦產品價格上漲。公司產品具有顯著技術優勢和明顯市場壟斷優勢,公司鈦材價格向下游轉移能力很強,產品盈利空間得到提升。
㈢ 磁懸浮列車耗電量大嗎
磁懸浮專復家常文森坦承製,用於S1線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用電量要比普通輪軌高出16%。從環保節能的角度看,磁懸浮確實不如輪軌。
論壇里那些五毛們,說環保只知道說雜訊小,對能耗問題始終不說一個字,可見他們對磁懸浮也不了解,就是想注冊一堆ID,在論壇里起鬨,給人印象貌似有很多人支持磁懸浮!這樣的方式來推廣磁懸浮,自然引發眾人反感!
磁懸浮列車,作為科技發展的一個新成果,我們應當以客觀的科學態度來看待,不要因為它具有某些優勢就突出一點不顧其餘的宣傳它,也不能因為它存在的不足或缺點就一棍子打死。
㈣ 專利號:01139208.8200410053375.0是什麼專利
名稱: 納米催化遠紅外線輻射材料的製造工藝及元件
申請(專利)號: CN01139208.8 申請日: 2001.12.25
公開(公告)號: CN1356290 公開(公告)日: 2002.07.03
主分類號: C04B35/16 范疇分類: 20A
分類號: C04B35/16;C04B35/622;C04B35/632;C04B35/64
申請(專利權)人: 庄國明
地址: 518101廣東省深圳市寶安20區碧濤居2棟308房
國省代碼: 廣東;44
發明(設計)人: 庄國明
專利代理機構: 上海東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羅習群
摘要:
本發明用Fe2O3、NiO、TiO2等超細微米粉(3-100nm),摻入硅酸鋯超微納米粉的混合物中,經球磨混勻,粒度不大於2μm,球磨時間不低於72小時,再經成型工藝、燒成工藝,製成遠紅外線輻射材料,其中:硅酸鋯超微納米粉的混合物配方是:硅酸鋯51%,粘土22.6%,滑石2.5%,氧化鎳3.0%,氧化鈷2.5%,氧化亞鐵5.4%,氧化鈦3.5%,氧化鋅6.5%,二氧化錳3.0%,;經成型工藝的干壓、熱鑄,和燒成工藝的干壓、熱注鑄工藝,製成遠紅外線輻射材料,可用於工業動力裝置和汽車的節油環保,以及加速酒的陳化,消毒、凈化飲用水等。
納米遠紅外超導材料
申請號:200410053375.0 申請日:2004-08-03
摘 要 本發明是將重量為100的遠紅外輻射材料,加入8%焦木梢及0.3%的油酸,用熱石臘注漿法,排臘後燒成,製成多孔陶瓷體,再研磨到1μm以下;再以前述三種材料為100加入納米鉈T1.5%、納米銀Ag2%、納米富勒烯族C60-C901.5%,混合後研磨到100nm以下,製成納米遠紅外超導材料;遠紅外輻射材料由硅酸鋯、二硫化鉬、粘土、滑石、氧化鈷、氧化鎳、氧化鈦、四氧化三鐵、硫化鋅、三氧化二鉻組成,用本發明製成多種製品,可以保健、凈化空氣、消毒、殺菌、節能和環保以及增加電池壽命。
申請人 庄國明
地址 510407廣東省廣州市西槎路明興街63號C1002房
發明(設計)人 庄國明
主分類號 C04B35/16
分類號 C04B35/16 C04B35/18 C04B35/622 C04B38/00
㈤ 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2007年 交通大學抄開始展開二襲代高溫超導帶材研發 2010年 贛商集團投資並與交通大學聯合推進超導材料和應用的研發和產業化 2011年 研發取得巨大突破,制備出我國首根百米級二代超導帶材,超導電流中科院鑒定為193A 2011年 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金3.1億人民幣,同年溢價增資至4.1億人民幣 2012年 上海超導公司完成基於自主基帶的超導帶材制備工藝,並布局自主裝備 2013年 上海交大超導聯合研究院成立,上海超導公司裝配了部分自主裝備的公里級超導帶材生產線投產
㈥ 600363聯創光電是什麼板塊
電子元器件、軍工航天、節能環保,綠色照明、超導概念
㈦ 超導體研究,應用的歷史和最新進展
1,超導現象
隨著低溫技術的進步,為超導現象的發現提供了條件.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尼斯和他的助手在測量汞的低溫電阻時發現:當溫度降到-269 ℃左右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也就是電阻變為零,以後還發現某材料,當溫度降到某一溫度時,電阻也會變為零,這種現象叫超導現象.能夠發生超導現象的物質叫超導體.通常把開始進入超導狀態的溫度稱為轉變溫度或臨界溫度,用Tc表示,當物質的溫度低於Tc時具有超導性,高於Tc時失去超導性.
2,超導進展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夠得到在室溫下就能工作的超導材料,世界各國都掀起了研究新超導材料的高潮,直到1986年4月發現鋇一鑭氧化物製成的陶瓷材料具有35 K的轉變溫度,使超導體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緊接著:
1986年12月23日日本宣布研製出37.5 K的超導材料;
1986年12月25號美國貝爾實驗室獲得40 K的超導材料;
1986年12月26號中國科學院獲得48.6 K的超導材料;
1987年2月16號休斯頓大學美籍華人朱經武獲得98 K的超導材料;
1987年2月14號中國物理學家趙忠賢獲得110 K的超導材料;
1987年3月9號,日本宣布獲得175 K的超導材料;
1987年3月,中國科技大學獲得215 K的超導材料.
另一方面,自1987年4月開始,超導體研究的重心轉向超導體機制的理論探索和應用技術的開發,1990年4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成功製成了2 T(特拉斯)強磁場下,臨界電流密度2.38×104 A/cm2;7月上海冶金所採用熔融結構法製成釔鋇銅氧塊狀超導材料,在77 K,2.5 T磁場下電流密度超過4×104 A/cm2,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美國貝爾實驗室採用快中子輻射氧化釔鋇銅單晶體,使臨界電流密度提高了100倍,達6×105 A/cm2,美國馬薩諸薩理工學院用在超導材料中摻入銀等加熱處理的方法,解決了材料的脆弱問題,使強度比超導陶瓷提高了10倍,適用於作輸電線.我國則早已製成零電阻為83.7 K的超導材料和零電阻為77 K的超導薄膜.
3,超導體的物理特性
①零電阻是超導體的一個重要特性,實驗表明:超導狀態中零電阻現象不僅與超導體溫度有關,還與外磁場強度和通過超導體的電流有關,這意味著存在臨界電流,超過臨界電流就會出現電阻.
②邁斯納效應——完全抗磁性
這種性質是1993年邁斯納研究超導態的磁性時發現的,即不管超導體內原來有無磁場,一旦進入超導態,超導體內的磁場一定等於零,即具有安全抗磁性,超導體的完全抗磁性會產生磁懸浮現象,磁懸浮現象在工程技術中有許多重要的應用,如用來製造磁懸浮列車和超導無摩擦軸承等.
4,超導技術的應用
超導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涉及輸電,電機,交通運輸,微電子和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醫療,軍事等領域,這種新技術軍民兼用,可研製出"雙重"產品,將獲得極大的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
①在電力工程方面的應用
超導輸電在原則上可以做到沒有焦耳熱的損耗,因而可節省大量能源;用超導線圈儲存能量在軍事上有重大應用,超導線圈用於發電機和電動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損耗,從而導致電工領域的重大變革.
②超導技術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
動用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研製成磁懸浮列車,車輛不受地面阻力的影響,可高速運行,車速達500 km/h以上,若讓超導磁懸浮列車在真空中運行,車速可達1 600 km/h,利用超導體製成無摩擦軸承,用於發射火箭,可將發射速度提高3倍以上.
③超導技術在電子工程方面的應用
用超導技術製成各種儀器,具有靈敏度高,雜訊低,反應快,損耗小等特點,如用超導量子干涉儀可確定地熱,石油,各種礦藏的位置和儲量,並可用於地震預報.
應用超導體製成計算機元件,開關速度可達到10-12 s,比半導體快1 000倍左右,而功耗僅為微瓦級,體積比半導體元件小1 000倍.用超導晶元製成超級計算機速度快,容量大,體積小,功耗低,美國IBM公司研製的一台運速為8 000萬次的超導計算機,體積只有電話機那麼大.
④超導技術在生物醫療方面的應用
超導磁體在醫學上的重要應用是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分辨早期腫瘤癌細胞等,還可做心電圖,腦磁圖,肺磁圖,研究氣功原理等.
⑤超導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超導儲能裝置在定向武器上的應用使定向武器發生飛躍的發展.超導發電機,推進器在飛機上的應用可大大提高飛機的生存能力,在航海中的應用,可大大減小甚至沒有噪音,推進速度快,可大大提高艦艇的生存,作戰能力,超導計算機應用於C3I指揮系統,可使作戰指揮能力迅速改善提高等等.
隨著超導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溫氧化物超導材料和有機物超導材料將不斷問世,目前超導還只應用在科學實驗和高技術中,例如中國科學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採用超導技術建成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磁約束裝置),放電300 ms,電流I=150 kA,使我國核聚變研究能力向前跨進一大步.
㈧ 上海磁懸浮列車是超導的嗎
是的。是高溫超導技術。
偶就住在上海,可惜沒乘過。
前兩天還著火了說
給你介紹一下超導吧。
超導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C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態。卡茂林由於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震動。在他之後,人們開始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流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1933年,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質,當金屬處在超導狀態時,這一超導體內的磁感興強度為零,卻把原來存在於體內的磁場排擠出去。對單晶錫球進行實驗發現:錫球過渡到超導態時,錫球周圍的磁場突然發生變化,磁力線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導體之外去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邁斯納效應」。
後來人們還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淺平的錫盤中,放入一個體積很小但磁性很強的永久磁體,然後把溫度降低,使錫盤出現超導性,這時可以看到,小磁鐵竟然離開錫盤表面,慢慢地飄起,懸空不動。
邁斯納效應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用來判別物質是否具有超性。
為了使超導材料有實用性,人們開始了探索高溫超導的歷程,從1911年至1986年,超導溫度由水銀的4.2K提高到23.22K(OK=-273°C)。86年1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超導溫度是30K,12月30日,又將這一紀錄刷新為40.2K,87年1月升至43K,不久又升至46K和53K,2月15日發現了98K超導體,很快又發現了14°C下存在超導跡象,高溫超導體取得了巨大突破,使超導技術走向大規模應用。
超導材料和超導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導現象中的邁斯納效應使人們可以到用此原理製造超導列車和超導船,由於這些交通工具將在無磨擦狀態下運行,這將大大提高它們的速度和安靜性能。超導列車已於70年代成功地進行了載人可行性試驗,1987年開始,日本國開始試運行,但經常出現失效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高速行駛產生的顛簸造成的。超導船已於1992年1月27日下水試航,目前尚未進入實用化階段。利用超導材料製造交通工具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它勢必會引發交通工具革命的一次浪潮。
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可以用來輸電和製造大型磁體。超高壓輸電會有很大的損耗,而利用超導體則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但由於臨界溫度較高的超導體還未進入實用階段,從而限制了超導輸電的採用。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超導材料的不斷涌現,超導輸電的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現有的高溫超導體還處於必須用液態氮來冷卻的狀態,但它仍舊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