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產能過剩分析

產能過剩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30 20:20:19

① 請你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點,對中國目前嚴重的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進行分析

認清我國鋼鐵行業兩個基本事實:一個是實際的產能遠遠大於統計的數據,基本上有內11億噸左右;而是相當一部分民容營鋼鐵廠環保意識差,唯利潤是圖,產品成本低質量差。在此基礎上,要想整頓過剩產能,使我們的子孫後代居住在安全的房子里、行駛在安全的橋樑上、使用上耐久的機器設備,就必須向當年德國英國日本那樣,把分散的鋼鐵企業整合起來,嚴厲打擊私自建設鋼鐵廠的行為,將鋼鐵行業的稅收全部收歸中央直接管理,打擊地方保護主義。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原料——鋼鐵水泥,基本生活產品——醫葯食品,基本人生需求——教育住房,必須由國家——代表公共利益的團隊掌握,不應該由個人控制。

② 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化解產能過剩健全價格機制的原因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內決定。市場競爭機制的容充分發揮作用,就是要健全價格與供求的相互影響機制,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效果,化解產能過剩。
這樣行業的企業,在無形的鞭子激烈下,不斷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個別勞動時間,以期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

③ 產能過剩為什麼會導致通貨膨脹

「產能過剩」簡單地說就是「生產能力大於需求」或者「供過於求」。生產能

力大於需求是市場經濟下經常出現的現象。只有當供過於求的產能數量超過維持

市場良性競爭所必要的限度、企業以低於成本價格進行競爭、供過於求的正面影

響超過負面影響時,超出限度的生產能力才有可能是「過剩」的生產能力。在這

種情況下一般產生的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

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

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

從理論上講,通貨膨脹是供不應求,產能過剩是供過於求。這兩種截然相反的

現象是不能夠並存的。但是有些專家認為:當前短期的情況是總體需求過熱,局

部存在產能過剩或產能過剩的危險;中期產能過剩矛盾將較為突出。導致當前形

成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是農產品和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以及房地產供應不足,

價格上漲,而製成品價格上漲不大、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如果處理不好,供不

應求導致的通貨膨脹與產能過剩導致通貨緊縮的交替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如果真要從產能過剩這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產生,那就必須聯繫到流動性

過剩。具體的推理如下:產能過剩,國內消費需求不足———通過擴大出口消化

過剩產能————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增多————基礎貨幣投放增

加————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對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形成強勁的推動力。已經成為當前我國

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請指出不足之處,共同學習哈~~~~~

④ 產能過剩有哪些原因造成,以及產能過剩的危害有哪些

原因:1.由於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和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盲目擴大生產,造成產能過內剩。
2.市場容由於某種原因導致需求量下降,也會造成產能過剩。
危害:1.過度的生產造成稀缺資源的浪費
2.產能過剩造成產品積壓,導致失業率上升。
3.會造成物價下跌。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助你。

⑤ 運用經濟知識分析針對產能過剩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

⑥ 中國目前大量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未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企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1,中國的鋼企主要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有一個普片的問題,那就是效率低下,這點是不用懷疑的。除此以外大型的國有企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死不得」,無論如何地方政府都不會讓當地的大型國有企業死掉,當國有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後政府往往會給予大量的補貼。當然,大家要知道,這些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2.鋼鐵企業是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企業規模龐大,前期投資很大,即使出現虧損或者行業利潤下降,企業也不能馬上轉型或者減產。因為減產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只有當繼續生產產生的效益還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帶來的損失的時候企業才會停產。然而,國有企業,為了保證員工不至於失業,即使虧損很大可能也會繼續生產。這是國有企業的一個通病。3.08年為了應付經濟危機,國家拿出了4萬個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數都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家都知道,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這樣一來在08年和09年中國的鋼鐵幾乎一下子就被消化殆盡了。鋼企都賺錢了,這個時候一些鋼企開始盲目的擴大產能。然而,隨著後來通脹的越來越嚴重,中央收緊資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也開始減少。鐵路建設等的放緩甚至停工,以及房地產調控導致的建築鋼材需求的減少,導致對鋼材的需求瞬間銳減。這些變化,根本沒有給鋼鐵企業足夠多的准備時間。鋼鐵企業依然開組馬力生產,然而市場需求卻一落千丈,於是鋼鐵企業庫存急劇增加,企業效益也一落千丈。前面說過,鋼鐵企業不會一下子停產,所以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而市場消化的能力卻越來越弱。4.中國的鋼企生產的大多數都是低品質鋼材,高品質的鋼材很少,甚至需要進口。低品質的鋼材在全球都是產能過剩的,何況中國的鋼企在全球來看並不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因此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很少,遠遠不足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綜上原因,導致了我國鋼鐵過剩,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現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的減少。由於國內需求不足,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往往需要靠國外的市場來消化,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中國國內的產品就會嚴重過剩。國內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老百姓沒有錢消費,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以來,中國普通老百姓並沒有真正的富裕,房地產又對普通老百姓進行了一次洗劫,於是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弱。而企業的產能卻在不斷地擴張。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改革,怎麼改?首先調結構,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進行整合,該死的就讓它死掉。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業,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第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老百姓盡快的富裕起來。第四,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不改革,前面的一切改革都是白搭的。
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因為中國是靠製造業起家的,而製造業所產生的產能無論如何靠國內市場也是消化不完的,但是只要中國調結構能夠實現,未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危機應該會慢慢的過去。

⑦ 按照產能過剩產生原因分類,產能過剩科可分為

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中國所處的特殊經濟發展階段,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於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然而現階段中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超出正常的市場承受范圍,將對經濟增長和平穩運行造成嚴重的影響。1、產能過剩會降低投資乘數,弱化需求增加帶來的復甦動能。產能過剩會弱化財政政策產生的支出效應。當前,產能過剩問題不斷加重並呈逐步蔓延態勢,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或者由於投資能力被削弱,或者由於存在較大風險,企業都缺乏投資的動力或能力。因而,在政府採取擴張財政政策情況下,投資乘數會降低,私人投資難以有效啟動。標准普爾公司2013年1月31日公布的一篇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水平相較於投資回報顯得過高,一旦投資周期進入下行趨勢,這些經濟體可能會面臨經濟回調。數據表明,中國是標准普系研究的32個國家中唯一一個屬於高風險類別的國家。雖然標准普爾的評級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市場對中國經濟運行存在一定的警惕心理。2、產能過剩會導致生產者價格指數下行,削弱企業的贏利能力。產能過剩意味著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將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事實上,目前產能過剩已經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壓低了價格,導致PPI連續數月同比下行。根據貨幣數量論的基本結論,使用中國的貨幣增長率(採用Ml來測算)減去實際CDP增長率,得到一個理論的通貨膨脹率水平,然後與中國的PPI相比較。「PPI」曲線是使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恪指數來表示的現實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中國的PPI基本都處於理論通貨膨脹率之下,這說明,由貨幣增長率超出實際GDP增長率所對應的通貨膨脹,在中國並沒有完全表現出來,這部分原因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所導致的價格下行。3、產能過剩將過度消耗資金,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的正常發揮。貨幣政策效應是在政府實施擴張貨幣政策情況下,企業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主體可以以低利率籌集資金進行投資,進而帶動總需求增加所產生的宏觀效應。而事實上在中國,金融資源主要集中於產能過剩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經濟很難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現實中看到的是貨幣增速「火熱」與實體經濟「冰冷」並存的情況,就部分源於產能過剩行業對新增資金的過度消耗。產能過剩行業會稀釋流動性,使得貨幣政策乘數降低,同時使民營企業資金獲取困難,貨幣政策經濟調節功能難以充分發揮。4、產能過剩會形成財務風險,嚴重時甚至引致更大范圍的金融風險。產能過剩企業會面臨買方市場的巨大壓力,價格競爭比正常的市場環境激烈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非常可能形成財務風險,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致金融風險。我們選取了「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數」、「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數」、「工業虧損企業數增速」、「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等五個指標在典型時間的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到,2005年以來,在整體上中國主要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虧損較為嚴重,部分原因甚至主要原因就是近年來持續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這種投資模式持續下去,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5、產能過剩表明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已不適應階段發展要求。分析表明,中國已進入經濟增速放緩時期,製造業的大規模投資不適應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要求,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⑧ 中國產能過剩是怎麼形成的 怎麼化解

消化過剩產能,特別是在消化過剩產能中如何保護好職工的利益,如何解決好轉崗、再就業等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非常復雜和綜合的問題。無論是從政協雙周座談會,還是國務院制定經濟政策包括研究結構性改革情況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
我想和大家討論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過剩產能是怎麼產生的,今後能否減少再發生嚴重過剩產能的情況,從而減少調整的痛苦;二是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有哪些政策性問題應該加以重視、研究解決好。就這兩個問題談一點看法。
一、關於產能過剩的形成
從經濟發展的規律講,由於技術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以及需求的變化,產能的利用率狀況肯定是不斷變化的。有些產能在投資時是很有用的,但過一段時間可能就在技術上過時了,再過一段時間就變成過剩的了,需要消化。現在的職工也很難像以往那樣學一門本事,就能幹一輩子,中間可能需要轉崗、再培訓,以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技術和社會的演變非常之快,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剩產能的出現並不奇怪。
但是,有些過剩產能是由於我們政策、體制上的原因和對市場規律把握得不好造成的。首先,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與價格扭曲有關。有些行業上項目時,大家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這很可能是因為價格有問題。價格有問題也可能是稅收有問題間接造成的。不妨舉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紡織能力過剩,後來不得不通過砸錠子來處理產能過剩。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價格扭曲,使大家一度覺得這個行業利潤非常高,有些資金就可以投資辦廠。那個時候,大量涌現的鄉鎮企業集中在紡織行業。後來經濟學專家的分析認為,造成紡織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是關稅政策存在扭曲,稱為有效關稅稅率出了問題:化纖顆粒的關稅非常低,而抽紗產品的關稅過高。這樣就人為導致國內成品價格偏高、生產的附加價值顯得很高、利潤空間非常大,造成一種可以盈利的假象,吸引了大量投資。隨著我國貿易政策的改革、關稅扭曲的消失,後來發現該行業根本就沒有多大盈利空間。現在,這類扭曲也還是存在的。
第二個是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問題其實也是一種價格扭曲。理論上,如果有污染,首先得把污染治理打入成本,對污染物進行處理;如果有碳排放的話,得要為碳排放承擔代價,所謂碳配額的做法就是要求排放者先購買這個配額,把代價計入成本和價格加以吸收。如果沒有吸收環境成本,價格就會失實,企業就會覺得這個行業的利潤挺高,投資就會增加,產能相應增加,最終會產能過剩。以後對環境的要求一提高,對環境污染的罰款一增加,許多企業就會做不下來了,產能過剩就會暴露。
第三,還有一類產能過剩跟貿易政策有關系。有些產能在投資時就是瞄準出口市場的,比如光伏電源產業,對國內市場來說,這些產品的價格偏高,當時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主要是依賴出口。一旦國際貿易出現爭端,歐洲、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反傾銷,這些行業就會產能過剩。因此,一方面在投資的時候,就要對國際市場有充分估計;另一方面在全球貿易政策上,要強調不能出現貿易保護主義,不得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否則就會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從金融工作來講,過去有很多商業銀行在貸款導向方面、行業方面研究薄弱,業務過於粗放。如果是國家鼓勵的行業,銀行就貸款,貸款出現問題也不是銀行的錯;如果是國家禁止的行業,比如「兩高一資」行業,那就一概不能貸。「兩高一資」其實覆蓋面很大,中間有一些細分的行業競爭力還是較強的,但國家既然給這些行業「戴帽子」了,反正就不能貸款,也不能發債,不能上市融資。所以,有些金融工作還是比較粗的,不能夠真正承擔責任,抓住產業發展的多元化。隨著經濟周期發展,之前如對產能過剩行業支持較多,有些問題等到發現已為時偏晚。事後需要產能調整時,銀行反而會產生大量的不良資產,自身也深受其苦。
當然,某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也與需求方變化有關系。我國投資佔GDP比重一度過大,需求比較多,導致對鋼材、水泥需求量過大,當需求下降後,這些行業就會產能過剩。這種周期性波動,在其他許多國家也存在,但我國較突出。
總之,產能過剩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通過研究,希望每過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少犯重復性錯誤,也使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得更好。
二、關於過剩產能的化解
第一,剛才大家講了很多應對政策,我很受啟發。金融界也非常重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提出各種政策建議。首先,職工的基本福利保障特別是養老、醫療的保障體系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這涉及勞動就業的靈活性大小,涉及如果需要去產能,職工能否順利解決轉崗、再就業的問題。我們一直認為養老金的改革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過去有些問題就發生在這個環節。養老體制改革如果搞得好,痛苦就會少。歷史上,我們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回想起來,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建立「三支柱」型的養老保障體系,即社會統籌、個人賬戶和商業性保險,但這么多年來,我們現收現付在保障體系所佔的比例仍然相當高,使得養老金交付比例過高。這個比例過高並不是說養老金使用得不合理,而是說現在的人還承擔著過去中老職工的養老保障負擔。
其次,我們養老金賬戶的可攜帶性還是不夠的,即如果換工作需要換城市、換省份,攜帶養老金不夠靈活方便。改革方向不是簡單地搞大一統、全國統一標准,這樣未必適應中國的國情。類似地,還有醫療的問題。如果醫療能更多依靠醫療保險,同時不管崗位怎麼換,都可攜帶,這將有助於解決再就業問題。剛才大家提到,在有些以資源型生產為主的城市,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從而涉及職工更換崗位時,如果養老、醫療保障能夠順利銜接,將是很有幫助的。
第二,香港委員提到再就業培訓。培訓確實非常重要,通過培訓能夠尋找、適應新的就業崗位。如果一味地想延緩過剩產能的調整,是不現實的,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找准方向。同時,公共資源特別是財政要有一部分資金用於支持轉崗和新技能的再就業培訓。就再就業培訓大方向來講,服務業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最近幾年,服務業的比重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2011年,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只有43%,2015年已達到50.5%,4年時間提高了7個多百分點。這個趨勢仍在持續,表明未來服務業方面有大量就業機會。服務業有各種不同行業,不是都屬於簡單勞動,有相當一部分需要高技能。一部分服務業在准入上仍存在「玻璃門」、「旋轉門」以及行政審批等問題,存在發展和吸收就業上的限制。
第三,從社法委和法治的角度來說,我國破產法的執行以及破產程序中的重組效率比較低。一提到破產,有人就覺得是強制企業關門,但實際上,破產首先是對經營失敗或市場變化後的一種保護,有利於資源再配置。另外,破產法程序也是一個比較規范和方便的重組過程,破產重組可以調整債權人和股權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利於企業的有效重組。破產程序可以對已有的債務加以處置,債權人委員會達成一致以後,如果覺得企業有重組、未來有生存的機會,矛盾就比較容易按程序調解。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通過破產處理的案子是我國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表明我們依靠法制的正式渠道在解決產能過剩和企業重組問題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第四,推進貿易政策改革,包括加強全球政策協調,非常重要。從全球分工來講,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在有比較優勢的環節,一國的產能是可以過剩的,過剩可以出口,只要你有競爭力。當然,如果沒有競爭力還產能過剩,就只能自我壓縮了。有些國家和地區可以在某些產業培養出競爭力,從而實現大量出口,同時本國短缺的商品就可以進口。所以,貿易政策的全球協調和我們自身的貿易政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換言之,不能簡單化地以產能是否超出國內需求來衡量產能配置的合理性。
第五,剛才聽張明森委員發言,說到國有企業在勞動用工、激勵機制和吸收再就業方面還存在這么多僵硬的政策,有些出乎意料。我們知道過去的確存在很多僵硬制度,沒想到改革這么多年了,國有企業還有這么多「老掉牙」的政策。確實要順應市場變化,對過時的規定進行大幅度清理,就像國務院清理行政審批一樣,這也應是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方案中的一部分。

第六,從金融行業角度來講,去產能和去杠桿是相互聯系的。我國的杠桿率偏高,社會總債務率偏高,其中相當大部分表現在工業企業債務融資偏高,即工業企業股本偏少、貸款和債券融資偏多。杠桿偏高,就會造成調整難,因為債權、債務人之間協調難度更大。因此,如果能夠更好地發展直接融資、降低債務杠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未來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變得更容易一些。

⑨ 為什麼會產能過剩 經濟快速發展

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中國所處的特殊經濟發展階段,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於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然而現階段中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超出正常的市場承受范圍,將對經濟增長和平穩運行造成嚴重的影響。
1、產能過剩會降低投資乘數,弱化需求增加帶來的復甦動能。產能過剩會弱化財政政策產生的支出效應。當前,產能過剩問題不斷加重並呈逐步蔓延態勢,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或者由於投資能力被削弱,或者由於存在較大風險,企業都缺乏投資的動力或能力。因而,在政府採取擴張財政政策情況下,投資乘數會降低,私人投資難以有效啟動。
標准普爾公司2013年1月31日公布的一篇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水平相較於投資回報顯得過高,一旦投資周期進入下行趨勢,這些經濟體可能會面臨經濟回調。數據表明,中國是標准普系研究的32個國家中唯一一個屬於高風險類別的國家。雖然標准普爾的評級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市場對中國經濟運行存在一定的警惕心理。
2、產能過剩會導致生產者價格指數下行,削弱企業的贏利能力。產能過剩意味著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將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事實上,目前產能過剩已經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壓低了價格,導致PPI連續數月同比下行。
根據貨幣數量論的基本結論,使用中國的貨幣增長率(採用Ml來測算)減去實際CDP增長率,得到一個理論的通貨膨脹率水平,然後與中國的PPI相比較。「PPI」曲線是使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恪指數來表示的現實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中國的PPI基本都處於理論通貨膨脹率之下,這說明,由貨幣增長率超出實際GDP增長率所對應的通貨膨脹,在中國並沒有完全表現出來,這部分原因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所導致的價格下行。
3、產能過剩將過度消耗資金,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的正常發揮。貨幣政策效應是在政府實施擴張貨幣政策情況下,企業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主體可以以低利率籌集資金進行投資,進而帶動總需求增加所產生的宏觀效應。而事實上在中國,金融資源主要集中於產能過剩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經濟很難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現實中看到的是貨幣增速「火熱」與實體經濟「冰冷」並存的情況,就部分源於產能過剩行業對新增資金的過度消耗。產能過剩行業會稀釋流動性,使得貨幣政策乘數降低,同時使民營企業資金獲取困難,貨幣政策經濟調節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4、產能過剩會形成財務風險,嚴重時甚至引致更大范圍的金融風險。產能過剩企業會面臨買方市場的巨大壓力,價格競爭比正常的市場環境激烈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非常可能形成財務風險,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致金融風險。
我們選取了「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數」、「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數」、「工業虧損企業數增速」、「大中型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增速」等五個指標在典型時間的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到,2005年以來,在整體上中國主要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虧損較為嚴重,部分原因甚至主要原因就是近年來持續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這種投資模式持續下去,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
5、產能過剩表明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已不適應階段發展要求。分析表明,中國已進入經濟增速放緩時期,製造業的大規模投資不適應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要求,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⑩ 分析產能過剩的原因是否和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失衡有關

肯定有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之一。


產能過剩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版

  1. 表現在地方政府幹預投資權和經濟增長的能力過強,地方間形成惡性投資競爭,使產能擴張難以抑制。如果經
    濟增長過度依賴於政府直接推動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轉,那麼,投資過度問題便難以避免。

  2. 體現在許多產業的技術水平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上。這使得企業
    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資源投入和產出的數量擴張,以及價格的競爭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質量的改善上。

  3. 產業集中度不高,特別是許多行業由於
    體制方面的原因,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仍無法實現資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及體制改革的滯後使得許多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
    重組難以實現,其結果往往是產業競爭過度。

  4. 行政壟斷與自然壟斷結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應」也使一些行業投資增長不斷強化。如房地產業、鋼鐵、
    汽車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會資金加倍地向這些部門流入,最終使這些行業產能過度擴張。


上段所述第三條和第四條都和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失衡有關。可見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失衡是造成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因素。

閱讀全文

與產能過剩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易所非公開數據 瀏覽:357
綿陽小額貸款公司58 瀏覽:671
純凈水股票 瀏覽:907
本人親自去貸款公司 瀏覽:108
怎麼查東莞證券歷史資金 瀏覽:189
北京理財渠道 瀏覽:536
王建平股票 瀏覽:202
外匯存款證明嗎 瀏覽:980
比特幣價格今 瀏覽: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瀏覽:653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 瀏覽:357
哇哇在線理財 瀏覽:158
國泰君安的資金賬戶忘記了 瀏覽:372
中融的助金資金池能買嗎 瀏覽:228
002600資金走向 瀏覽:19
羅紋價格換算 瀏覽:871
鳳凰醫療股票 瀏覽:561
3i基金理財 瀏覽:64
600826資金 瀏覽:512
2001年盧比與人民幣匯率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