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為什麼要除權除息
除權、除息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進行了除權、除息,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除息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2. 股票為什麼要除息
表面一樣 實際不一樣
除權除息意義是既讓持股人拿到錢或股票,又不會讓其他人為了派現或送股而在登記日前哄搶股票導致股票虛高.送股後股價自然除下來,實際財富不變,但股價下來以後會有再漲的機會(因為人們往往都有比價心理,好像看到打折就拚命買,導致股價再度升高),這樣的話就會賺到錢.
當上市公司宣布分紅送股時 ,會規定一個日期為股權登記日 在股權登記日收盤前擁有該股票的在冊股東享有分紅送股的權利 ,這只股票也就被稱作含權股,股權登記日之後再買的股票就沒有分紅送股的權利 ,因為上市公司送股分紅之後 該只股票的股本增加了 但是總資產沒變 所以每股的凈資產就變少了 所以上市公司要剔除這部分的權益 這就是除權除息 上市公司除權除息是為了留住投資者們 除權除息後 股票價格就降下來了 容易吸引投資者購買該股票 。防止股票價格虛高.
除權除息的形成、影響和作用
所謂除權是指由於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發生變化,而導致每股對應的價值也相應發生改變,如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這樣,每股股價也根據股本的變化進行同比例調整。理由很簡單,每股收益=凈利潤÷總股本,總股本增加了,每股收益也相應攤薄。每股凈資產=(總股本+資本公積+公益金+未分配利潤等)÷總股本,如果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或實施轉增減少了資本供給和現金分配減少了未分配利潤,每股凈資產便發生了改變。如蘇寧電器的2006年分配方案為每10股轉增10股,於2007年4月6日實施,而其4月5日的收盤價為67.00元,那麼股東手中的股數在實施分配後變成為之前兩倍的數量,4月6日的除權參考價的計算公式為67元/股×10股÷20股=33.50元。4月6日的收盤價為35.30元,由於進行了除權,投資者通過對比很容易發現,實際上該股在實施分配當日是上漲的。若不進行除權,就無法反映每股價值對應的價格,而行情軟體上的除權記號,也可以提示投資者股價出現較大落差的原因。上市公司在除權當日股票簡稱上會帶上「XR」的標記。
形成
導致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的情況有很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實施送股、轉增、增發、配股、回購注銷等。其中,送股和轉增是比較常見的會導致除權的情況。由於目前在公開和定向增發的定價方面,都有「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的規定,即和市場價頗為接近,因此上市公司均未進行除權處理。如6月份實施公募增發的三房巷。不過,由於配股在定價方面沒有被要求接近市場價格的原則,上市公司在針對原股東配股時,往往配股價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在配股實施完成後,都會進行除權處理。如人福科技於2006年8月7日實施配股除權,配股比例為10:3,配股價3.80元,配股除權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5.77元,除權當日的基準價的計算公式為(5.77元/股×10+3×3.80元/股)÷13股=5.32元。
所謂除息,則是上市公司在實施派現的時候出現的。雖然派現未使總股本發生變化,但由於現金派發出去後,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發生了改變,對應的股價也將相應調低。如張裕A於4月26日實施10股派8元(含稅)的分配方案,4月25日的收盤價為56.19元,而除權參考價=(56.19元/股×10股-8元)÷10股,為55.39元。上市公司在除權當日,股票簡稱上會帶上「XD」的標記。
作用
實際上,除權、除息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進行了除權、除息,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除息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影響
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然而,上市公司通過高比例分配等方式將總股本擴大,將股價通過除權、除息拉低,可以提高流動性。股票流通性好的上市公司,如果業績優良,往往容易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這在實施定向增發和後續可能實施的融資融券業務中都是重要的因素。
除權後,如果不進行復權處理,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缺口,使K線和技術指標都出現不正常的變化,不利於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不過,在一般的股票分析軟體中,都有對K線進行復權的選擇操作,並分為前復權和後復權,有的軟體為下復權和上復權。所謂前復權是指將上市公司歷史股價按除權後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前的市場數據也進行除權處理,使股價走勢具有連貫性,便於投資者分析目前的股價和歷史相比的累計漲跌幅。所謂後復權是指將現階段的股價按除權前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後的市場數據換算回除權前的價格,而是股價走勢連貫,便於投資者按照除權前的成本分析目前的獲利幅度。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除權除息,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對股價的影響,對於填權行情不可過於迷信,更應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希望可以幫到您,還望採納!
3. 「上市公司派送紅股與派發紅利對股價的影響」
如果是在牛市來中,大比例送股一自般會造成股價的大幅上漲,你可以去看看07年大唐發電是怎麼走的,柳鋼股份是怎麼走的,馳宏鋅鍺是怎麼走的,三者都在大比例送股前拉出了一波甚至兩波主升浪行情,大比例分紅也會造成股價的小幅度上漲,如07年滬天化在6月份的走勢,但遠遠不如送股漲的多,如但是在熊市中,不管分紅還是送股對股價的影響就小得多了,有時有少許的刺激作用如國電電力(600795)在宣布每10股送10股後股價只拉出了兩個漲停板,後經橫盤後仍然沒有擺脫下跌的命運,有時股價甚至還會往下走.如南鋼股份(600282)08年推出每10股送8股,但股價依然大幅下跌,
4. 馳宏鋅鍺為什麼停牌 馳宏鋅鍺重組後股價大概是多少
那你要學抄完分段懂中樞走勢。其實前後兩個下跌是5F分段後組成最小級別中樞的趨勢下跌。盤整是是一個更大級別中樞的中樞。纏論的核心思想是在下跌+盤整+下跌形成空頭陷阱後買入股票。很多學纏論的都學錯了,整天追高。
5. 除權除息的形成影響
1.形成
導致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的情況有很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實施送股、轉增、增發、配股、回購注銷等。其中,送股和轉增是比較常見的會導致除權的情況。由於目前在公開和定向增發的定價方面,都有「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的規定,即和市場價頗為接近,因此上市公司均未進行除權處理。如6月份實施公募增發的三房巷。不過,由於配股在定價方面沒有被要求接近市場價格的原則,上市公司在針對原股東配股時,往往配股價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在配股實施完成後,都會進行除權處理。如人福科技於2006年8月7日實施配股除權,配股比例為10:3,配股價3.80元,配股除權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5.77元,除權當日的基準價的計算公式為(5.77元/股×10+3×3.80元/股)÷13股=5.32元。
2.作用
實際上,除權、除息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進行了除權、除息,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除息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3.影響
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除權除息,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對股價的影響,對於填權行情不可過於迷信,更應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6. 除權 除息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然而,上市公司通過高比例分配等方式將總股本擴大,將股價通過除權、除息拉低,可以提高流動性。股票流通性好的上市公司,如果業績優良,往往容易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這在實施定向增發和後續可能實施的融資融券業務中都是重要的因素。
除權後,如果不進行復權處理,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缺口,使K線和技術指標都出現不正常的變化,不利於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不過,在一般的股票分析軟體中,都有對K線進行復權的選擇操作,並分為前復權和後復權,有的軟體為下復權和上復權。所謂前復權是指將上市公司歷史股價按除權後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前的市場數據也進行除權處理,使股價走勢具有連貫性,便於投資者分析目前的股價和歷史相比的累計漲跌幅。所謂後復權是指將現階段的股價按除權前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後的市場數據換算回除權前的價格,而是股價走勢連貫,便於投資者按照除權前的成本分析目前的獲利幅度。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除權除息,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對股價的影響,對於填權行情不可過於迷信,更應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7. 股票分紅為什麼要除權
除權產生是因為投資人在除權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參考價。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7)馳宏鋅鍺最高股價擴展閱讀:
除權對市場的影響
除權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然而,上市公司通過高比例分配等方式將總股本擴大,將股價通過除權拉低,可以提高流動性。股票流通性好的上市公司,如果業績優良,往往容易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這在實施定向增發和後續可能實施的融資融券業務中都是重要的因素。
除權後,如果不進行復權處理,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缺口,使K線和技術指標都出現不正常的變化,不利於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不過,在一般的股票分析軟體中,都有對K線進行復權的選擇操作,並分為前復權和後復權,有的軟體為下復權和上復權。
所謂前復權是指將上市公司歷史股價按除權後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前的市場數據也進行除權處理,使股價走勢具有連貫性,便於投資者分析目前的股價和歷史相比的累計漲跌幅。
所謂後復權是指將現階段的股價按除權前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後的市場數據換算回除權前的價格,而是股價走勢連貫,便於投資者按照除權前的成本分析目前的獲利幅度。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
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除權,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對股價的影響,對於填權行情不可過於迷信,更應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8. 送股分紅,股價為什麼要降
你好,分紅除息後首日開盤前價格相對除息停牌前收盤價相比肯定是要低的。股票分內紅時一般會進行除權容處理,導致股價「下跌」。但是除權之後股價還會不會繼續下跌,主要是看大市行情是否處於牛市。
一般來說,當公司分紅除權之後,股價也會隨著股指下跌。如果該股盈利能力強勁,目前的市盈率也較低,建議不管該股下跌的走勢,耐心持有;反之則應逢高賣出。
分紅或送股後股價會下調,但並不是下跌,那叫除權或除息。
如果該公司連續幾年都分紅,說明公司盈利狀況良好,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顯現,長線看也可能上漲。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9. 請股票高手來談談:股價的高低到底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股票的價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是單個的幾個因素能影響的。
一般要考慮專下列幾個方面:
1、長線看屬,公司基本面決定股價。從長期看,股價最終是由公司的價值決定的。
2、中線看,情況就比較復雜。首先是由供求關系決定股價。當股票供大於求,資金明顯不足時,股價就會偏低;反之,就會偏高。同樣的公司,同樣的股票,6000點時跟2000點時股價相差很大。其次,股價高低受主力做盤決心影響,而主力做盤決心大小與主力資金實力、股指系統機會、公司階段基本面相關,甚至還會與國家的階段政策相關。所以說比較復雜。
3、短線看,大資金的操作起決定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股價與公司基本面的關系在階段不一定充分表現。德國股神曾形象地說:股價與公司價值就像狗和主人,最終是一致的,但在到達終點前,狗已經來回跑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