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產業規劃

上海產業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01 07:17:54

上海哪些公司對養老養生產業比較了解有相關規劃經驗

養老養生抄規劃對公司的地域性沒太大要求,主要還是需要看規劃經驗,養老養生產業其實已經談了有些年頭了。有遠景設計研究院養老養生專家談到說養老養生前景是比較好的,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水平及思想觀念的轉變,其越來越被老年群體認可,各設計院的相關規劃經驗不斷豐富,同時也在借鑒國外相關成功作品。

❷ 上海9大產業具體都哪些

新能源、
民用航空製造業、
先進重大裝備、
生物醫葯、
電子信息製造業、
新能源汽車、
海洋工程裝備、
新材料、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

❸ 上海的產業特點有哪些

主要是規模經濟性較強,產業關聯度大的資本技術密集型重化工業。例如:汽車、裝備製造、鋼鐵、化工等

❹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什麼 為什麼選擇其作為主導產業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紡織服裝、醫葯化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信息產業、集成電內路等作為全市容的主導產業,所謂主導產業,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技術含量,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對其它產業具有巨大的前向拉動和後向推動作用,對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作用,代表產業結構的演變方向或趨勢的產業。

❺ 上海適合發展什麼產業為什麼

《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於2006年1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號文件正式發布。規劃綱要圍繞國家戰略,立足上海實際,對上海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作了戰略部署。今天,《規劃綱要》全文向社會正式公布。整個規劃呈現四大亮點:

確立標桿:以知識競爭力為測度的區域科技創新標桿。「知識競爭力」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地區將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轉化為知識經濟產出以及社會財富的能力。將「知識競爭力」作為測度上海科技創新的標桿,為動態觀測、持續跟蹤全球主要都市(地區)競爭力的變化及差異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視角。參照「知識競爭力」這一標桿,根據自身基礎和上海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責任與使命,上海確立了中長期科技發展的目標。

突出主線:「以應用為導向的自主創新」的發展思路。定位上,在確保一定科學發現作為必要戰略儲備的前提下,重點關注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效益;路徑上,在若干優勢領域內聚焦有限目標,持續增強上海自主創新能力;抓手上,將戰略產品研發和示範工程建設作為上海科技創新的兩個重要突破口;載體上,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產學研聯合攻關。

聚焦重點:以四大戰略需求為標志的科技引領工程。上海重點圍繞健康(Healthy)、生態(Ecological)、精品(Advanced manufacturing)和數字(Digital)上海建設的戰略需求,實施引領工程(「引領」與英文Head相對應,四個字母分別為四個上海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規劃綱要按照「11個應用方向——33個戰略產品與功能——相關關鍵技術」的脈絡部署。

突破瓶頸:以三機制一體制為重點建設科技創新體系。規劃綱要針對制約上海創新能力發揮的瓶頸,提出以「三機制」與「一體制」為核心的上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任務,即重點圍繞核心資源形成機制、企業動力激活機制、市場價值實現機制以及科技統籌管理體制的建設。

❻ 上海重點發展產業有哪些

金融

❼ 上海六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葯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

2018全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58.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預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

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三是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7)上海產業規劃擴展閱讀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實際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比重提高

根據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2018年工業增加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增長3.3%;

❽ 上海以什麼產業為主,發展趨勢是哪些行業

第三產業
因為第三產業是衡量一個城市和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專,第三產業是創造GDP的重要途徑屬
還有就是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和地域限制的問題 搞工業或農業顯然是不合適也不現實的

發展趨勢么.....主要就是服務性的行業 對資源消耗少 經濟價值高的行業

我是學政治的 相信我!

PS 如果你對英語有興趣 建議你學同聲翻譯 很有前途

❾ 想清楚的了解上海產業結構,包括產業分布區域,最好工業分布區域要具體明確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出於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全新的宏觀考慮,區域振興規劃的頻繁出台。有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一共批復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中部地區崛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等11個區域振興規劃,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最新版《規劃》提出要完善定期會商制度,繼續完善上海、江蘇、浙江的兩省一市「省市長」定期協商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峰會的作用,充分發揮現有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等合作機製作用,推進落實三方共同明確的有關合作,完善長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設。經濟地位舉足輕重新年伊始,我國區域振興規劃又傳利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即將出台。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已批復的區域振興規劃在經濟振興上取得了積極效果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和盤活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因此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指由滬、蘇、浙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通、鎮江、湖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嘉興、常州等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長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以浦東開發為龍頭,以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相伴隨,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上了一個新台階。上海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特別是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身處中心的上海市日益發展成為大公司、大銀行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所在地,並加快朝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大中心邁進。對周邊城市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和拉動作用。從兩省一市的經濟發展狀況看,前三季度,江蘇省生產總值(GDP)為23915.2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三名;浙江實現生產總值為15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四名;上海市生產總值為10214.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七名。兩省一市的前三季度GDP總計達49958億元,佔全國同期生產總值的22.94%。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區域經濟區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躍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此舉的意圖不僅是要使中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全面開花」,從更深層次來說,也是在試圖扭轉中國過度依賴外貿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的即將公布,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區域改革試驗也由此進入到一個深化的階段。市場版圖全面盤活從兩省一市的證券化程度看,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家數(A股)為1722家,流通總市值達到145632億元。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家數為161家,流通市值為20281億元;浙江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39家,流通市值為4700億元;江蘇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26家,流通市值為5122億元。整體來看,兩省一市上市公司家數為426家,總流通市值達到30103億元,兩項分別占上市A股的24.74%和20.67%。由此可見,以兩省一市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觀察長三角上市公司,會發現很多的「第一」。有曾經名列「A股第一高價股」的 中國船舶(行情 股吧);有國內最大鋼鐵上市企業寶鋼股份;有國內最大規模的汽車上市企業 上海汽車(行情 股吧)。據介紹,由於地緣因素,長三角資源型企業較少而製造型企業優勢比較明顯,自主創新型企業較多;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金融、物流等服務型企業的發展提速,產業結構將呈現「三、二、一」的發展格局。這一格局在長三角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上得到了體現。除了傳統產業機械設備(29家)、紡織服裝(16家),信息服務和設備、醫葯等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家數較多,兩大領域的公司數分別達到25家和27家。而作為第三產業的建材、商貿、

❿ 上海市七大產業是什麼

這七大行業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七大產業。

閱讀全文

與上海產業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