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股市和GDP
中國股市非常不成熟,只是個大眾賭博機,了解了就少參予了,只專剩跌了。
屬GDP增速很快,那是數據,可看到的是多了幾輛車、幾棟房、幾條路,看到最多的是多數低端產品物價翻倍,造成GDP數據大漲。
這樣一來,銀行放的大量貸款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政府的大量投資沒有好好地用到項目中,居民和機構的大量資金既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又不願投到股市中,造成經濟無實質發展的局面。
B. 目前中國股市佔中國gdp總值是多少
2016年中國GDP達到74萬億,股票總市值在40萬億-50萬億之間。
C. 中國股市相當於哪些國家的gdp
彭博數據顯示,中國股市總市值在11月27日已增至4.480萬億美元。
根據2013年的世專界GDP排名來看,排名第3的日屬本的名義GDP是:5.997萬億美元;排名第4的德國的名義GDP是:3.373萬億美元;中國股市市值在日本和德國的GDP之間。
D. 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由於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國外上市企業,他們股票總市值佔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屬於高位區域。所以當比率在70%~80%之間,就是低谷區域了。大致相當於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們3000點的位置,大概這個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僅沒國外企業,國內的許多優秀企業都跑到國外上市去了。2000年這個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時候這個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時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時候,比值又變成110%。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核心的企業多數已經上市了在這幾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對比來看,最高值與最低值應該在0.4-0.5的樣子,考慮到從前兩年開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們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這個比值應該是45%~60%之間,取中位數,同樣也是對比美國,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樣子吧。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位置。
E. 中國GDP增長率與股票指數之間的關系
三、中國復股票市場與GDP
1、中制國歷史情況更復雜
由於大部分經濟部門並不在股市中,90年代的股市數據不能代表中國的情況。
2、2000年以來,股市表現始終遜色於GDP
中國台灣地區經濟2013年比2000年高於50%,但股市表現平平。而與之類似,中國大陸GDP翻了4倍,股市相比2000年增幅極小。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認為中國股市存在不合理因素,但事實上這一表現存在其合理性。眾多基本面因素和部分技術因素造成這一現象。
F. 中國股市的市值與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是多少
中國股市的市值在07年一度達到20萬億元多,現在縮水了,2008年年底時滬深股市總市值為12多萬億元。
而我國08年的GDP為300670億元。
市值佔GDP的比例大概是在40%左右。
G. 為什麼中國GDP增長,而股市卻是熊市
一篇振聾發聵,驚世駭俗之語想想看,美國爆發戰後最大的金融危機,股市下跌也不過百分之十幾,可現在中國一天絕大多數股票就下跌百分之十。越南股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認為是震動世界的金融動盪,可中國股市同樣下跌超過百分之五十,卻認為十分正常。美國投資者賠錢不過十分之一,政府就全力救市,越南投資者賠錢超過一半就引起整個世界關注,而中國投資者賠錢又何止一半,去年到現在多數股票下跌超過三分之二,卻沒有任何人承認更無人呼籲關注中國股災。為什麼?因為美國股市和越南股市下跌是大家都賠錢,唯獨中國股市下跌只有老百姓賠錢,既然只有老百姓賠錢,自然就沒有人關注了。之所以只有老百姓賠錢,是因為中國同一張股票具有不同的價格,國家一個價格,企業一個價格,外國人一個價格,中國老百姓一個價格,期間相差十幾倍,比如中國石油,外資購買價格是1塊多人民幣,中國百分之一運氣好的人抽簽價格是16.7元人民幣,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平均購買價格是三、四十元,至於那些通過國企私有化改革到手的法人股(大小非),乾脆就沒花錢。銀行類也是這樣,興業銀行股票的外資購買價格是2元多人民幣,國內百分之一老百姓抽簽價格是16元,百分之九十九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價格是四、五十元。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石油股票不跌到一元錢,興業銀行股票不跌到2元錢,外國人就不會賠錢,可是一旦跌到這個價格,中國老百姓早就死了幾個輪回了。本國老百姓購買本國股票的價格是外資購買價格的十幾倍幾十倍,這是包括非洲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沒有過的現象,也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老百姓購買價格之所以高出十幾倍幾十倍,是當初國家承諾只有老百姓手裡的高價股能夠上市流通買賣,其它所有低價股不能上市流通買賣,也就是說,中國老百姓高價購買的實際上是上市流通權。在所謂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這種同股不同價的現象雖然不合理,但是至少沒有形成一部分富人和外資對廣大股民的公開掠奪。所謂股權分置改革,就是國家違背承諾,允許所有股票統統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資的低價股與老百姓的高價股都按照一個價格買賣,這無異於是把老百姓賬戶上的錢直接劃撥給富人和外資,於是老百姓的災難就開始了。富人和外資天天歡天喜地拋售股票(即所謂減持),由於他們手裡的低價股超過市場總數的三分之二,隨著富人和外資的拋售,股票價格就天天下跌,中國石油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七十,興業銀行已經跌去了近百分之六十,世界歷史上的股災也不過如此。由於這是老百姓單方面的股災,富人和外資與此同時仍然在大發其財,價格48元的中國石油只要不跌破1元錢,價格70元的興業銀行只要不跌破2元錢,外資就仍然在賺錢。中國老百姓購買價格高於外資十幾倍幾十倍的強制規定,決定了無論股市怎麼跌富人和外資都賺錢、只有老百姓賠錢的獨特市場現象。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外資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成百上千億地賺錢,唯獨中國老百姓賠錢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賺錢而在美國市場上賠錢的根本原因。正是由於中國股市是老百姓單方面賠錢,富人和外資都在賺,國家和企業都在賺,所以雖然老百姓賠得血本無歸、爹哭娘叫,仍然不算股災不算動盪,甚至仍然感覺是大牛市。最近建行老總在反駁賤賣銀行股時就聲稱:雖然外資賺了,但是建行也賺了。建行老總卻故意迴避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他和外資都大賺特賺的同時,中國老百姓卻賠了,並且賠得很慘,建行去年上市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股價跌去近一半,目前已跌破6.45元的國內發行價,最低達到6.35元,連最初那百分之二抽簽買到的幸運者都已賠錢,可是距離不到一元錢的外資購買價仍然很高,也就是說,在中國投資者已經虧損近一半的情況下,外資仍然擁有超過6倍的溢價盈利。世界上有這樣對待本國人民的上市公司嗎?建行是中國人民60年來一滴血一滴汗干出來的銀行,為什麼要以如此驚人的懸殊高價賣給中國人,以同樣驚人的懸殊低價賣給外國人?讓中國股市對外國人永遠是牛市,對中國人永遠是熊市?面對近萬億資金被建行套牢的那些國內投資者,建行老總不僅沒有絲毫的反思和愧疚,反倒振振有詞地大談低價賣給外資的合理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建行這種情況發生在美國會怎麼樣?發生在韓國又會怎麼樣?別的方面不敢說,至少有一點肯定無疑,就是有人不是坐在公室,而是坐在監獄里解釋這一切。美國龍星公司持有韓國外匯銀行股票十年賺了46億,便引起韓國一片嘩然,迫使政府立案調查,拘留了包括美國龍星公司在內的十多名參與的高管。可是建行讓美國銀行賺了1千多億,高管反倒站出來為美國人辯護,好像美國沒有把整個建行拿走中國就已經佔了很大便宜一樣。回過頭來看,中國經濟盡管在穩步增長,但是由於它綁架了中國股市,當中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需要抑制時,中國股市就成為抑制通脹的犧牲品,從而造成股市的長期低迷不振。
H.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怎麼計算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抄總值比率,即以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除以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所得的比率。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是巴菲特分析股市和國民經濟關系的一個定量分析指標,其計算即以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除以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巴菲特對這個指標的涵義的理解是,長期而言,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的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如果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落在70%到80%之間,進場購買股票可能會很有利。不過,運用巴菲特的這一股市分析指標,長期投資成功的概率更大,但短期投資卻未必有利可圖。短期內股市波動無法預測,沒有人也沒有什麼指標可以預測得准。
I. 我國股市總量佔GDP比例多大是否正常
發展中國家一般來說,股市都在80%以上,股市佔GDP的比重都在80%以上,發達國家更不用說了,像美國,股市市值相當於GDP的200%,在歐洲大概也在80%、90%到100%這樣的水平。
J. 為什麼中國的GDP增長超過百分之十而股市卻大跌百分之六十
為了將估值納入股票策略,您必須首先了解如何評估股票。有很多估值比率,但其中一些比其他比率更重要。因為陽燧靠太陽生火的作用,被古人視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