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歸因分析,歸因分析如何計算
1、歸因理論,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適應環境,往往對發生於專周圍環境中的各屬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即認知整體在認知過程中,根據他人某種特定的人格特徵或某種行為特點推論出其他未知的特點,以尋求各種特點之間的因果關系。
歸因理論由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於1958年提出:歸因是指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推論出這些行為的原因的過程。歸因方式影響到以後的行為方式和動機的強弱。
2、歸因分析的基本流程:
(1)感知,觀察,人必須感知和觀察行為。
(2)判斷,決定是否是故意的,人必須相信一個行為是故意做的。
(1)股票分析歸因模型擴展閱讀:
三度歸因理論:
H.凱利提出的三度歸因理論,又被稱為多線索分析理論,或稱共變歸因理論,是凱利在吸收了海德的共變原則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多是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歸因的。人們從多種事件中積累信息,並且利用「共變原則」來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
凱利認為,人們在試圖解釋某人的行為時,可能用到三種形式的歸因:歸因於行為者,歸因於客觀刺激物,歸因於行為者所處情境或關系。
『貳』 brinson績效歸因模型怎麼用
比如擇時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將現金和風險資產看作兩個行業,對這兩內個行業使用上述的容Brinson分析法,可以得到操作過程中擇時貢獻的收益以及對風險資產的操作提供的收益分別是多少。
將Brinson模型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層面,比如公司層面、部門層面、基金經理層面,我們可以得到不同層次的分解結果。最後可以自上而下分解出公司超額收益的來源:
公司超額收益 = 公司大類資產配置收益 + 部門超額收益
部門超額收益 = 部門在板塊上的配置收益 + 各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
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 = 擇時(或者行業配置)收益 + 選股收益
這樣整個公司誰的貢獻大,誰的貢獻小一清二楚。
『叄』 三維歸因理論的凱利的歸因模型
我們在知覺人的行為時,總是試圖進行推斷和解釋。所謂歸因,即歸結行為的原因,指個體根據有關信息、線索對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歸因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本身經驗歸納出來的行為原因與其行為之間的聯系的看法和觀念。社會心理學界於1958年最早提出了歸因問題,但直到60年代中期才引起社會心理學界的重視並成為一個熱門研究領域。1965年,瓊斯和戴維斯提出了相應推斷理論,以行為者的具體行為推斷其行為意圖。
凱利將歸因現象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夠在多次觀察同類行為或事件的情況下的歸因,稱為多線索歸因;另一類則是依據一次觀察就做出歸因的情況,稱為單線索歸因。凱利認為,人們對行為歸因總是涉及三個方面的因素(1)客觀刺激物;(2)行動者;(3)所處關系或情境;其中,行動者的因素是屬於內部歸因,客觀刺激物和所處的關系或情境屬於外部歸因。 對上述三個因素的任何一個因素的歸因都取決於下列三種行為信息:
1、特殊性或區分性(英文:distinctiveness):被觀察者是否對同類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是否對同類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他是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現這一行為。例如,教師甲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評了A,而沒有批評其他學生,那麼,這個行為就是區別性高的。
2、一貫性或一致性(英文:consistency):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情境中,同一行為人面對同一刺激的反應是否相同? 即指行動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時候對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穩定持久。例如,如果在其他的時間和情境下也有同樣的行為,那麼一貫性高,否則一貫性低。例如,教師甲總是批評學生A,還是只有今天批評A了。
3、一致性(英文:consensus):不同人在面對相同刺激時,行為反應是否與被觀察的人行為一樣?即其他人對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與行為者相同的方式反應。如果每個人面對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應,我們說該行為表現出一致性。例如,所有的教師都批評學生A,教師甲也批評了學生A。那麼著一行為就是一致性高的。
凱利認為這三個方面信息構成一個協變的立體框架,根據上述三方面的信息與協變,可以將人的行為歸因於行動者、客觀刺激物或情境。 如果一名員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與其他類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區分性,而在這項工作中其他員工的水平總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並且他的這一工作績效無論何時都是穩定的,即高一貫性,則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斷他的工作時,都會認為他自己對這一績效負有主要責任(內部歸因)。 根據三維理論,個體歸因時需要同時考慮三種信息:
1 特異性信息 行為主體的反應方式是否有特異性,是否針對某一刺激客體做出反應。
2 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為主體對同一刺激的反應是否相同。
3 一致性原則 行為主體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應是否一致。
個體從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協變得出結論。如果特異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們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歸因。如果特異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麼更可能做出內部原因的歸因。
對於結果是互相補償的。
麥克阿瑟對凱利的三維理論的語言性作了系統的研究。她給被試者一個簡單的假設事件,並操作特異性、共同性和一致性的變化,然後考察相應的歸因結果。 共同性 一致性(一貫性) 特異性 (區別性) 歸因方式 高(大家都喜歡小丑B) 高(A一直喜歡小丑B) 高(A不喜歡其他小丑) 刺激對象(小丑B) 低(大家都不喜歡小丑B) 高(A一直喜歡小丑B) 低(A也喜歡其他小丑) 行動者(A) 低(大家都不喜歡小丑B) 低(A偶爾喜歡小丑B) 高(A不喜歡其他小丑) 情境 假設的事件是一位叫瑪麗的小姐看一個小丑表演時笑得厲害。
第一種情況是提供高特異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信息。即瑪麗沒有對其他小丑發笑,每個人都對這個小丑的表演發笑,瑪麗總是對這個小丑的表演發笑。這種情況下,61%的被試者將瑪麗發笑的原因歸因於刺激客體,即這個小丑。
第二種情況是低特異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即瑪麗對小丑表演總是發笑,別人幾乎對這個小丑不發笑,瑪麗總是對這個小丑發笑,那麼86%的被試者將瑪麗發笑的原因歸因於行為主體,也就是瑪麗本人。
第三種情況是高特異性,低共同性和低一致性,也就是瑪麗沒有對別的小丑發笑,別人也幾乎不對這個小丑發笑,瑪麗以前從未對這個小丑發笑過,這種情況下,72%的被試者將瑪麗發笑的原因歸於情境。
上面的研究證明了三維理論能比較准確地預測人們的歸因結果。
『肆』 簡述凱特歸因模型,及其特點
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心理學的激勵理論之一,歸因是指觀察內者為了預測和評價被容觀察者的行為,對環境加以控制和對行為加以激勵或控制,而對被觀察者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
H·H·凱利提出,可以使用3種不同的解釋說明行為的原因:①歸因於從事該行為的行動者。②歸因於行動者的對手 。③歸因於行為產生的環境 。這3個原因都是可能的,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3種信息 :一致性 、一貫性和特異性 。凱利強調了3種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理論又稱為三度理論。凱利又提出因果圖式的概念。圖式就是人們在生活經驗中形成某種看法。人們常以圖式解釋特定的行為。
『伍』 歸因模型的基本流程
有三個層次隱含在歸因里:
1、感知,觀察,人必須感知和觀察行為。
2、判斷,決定是否是故意的,人必須相信一個行為是故意做的
『陸』 請問如何債券基金分析
債基業績歸因方法簡介及實證分析
報告摘要:
債券與股票投資組合的業績歸因方法有本質不同,債券的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於息票利息、利息收入的再投資收益以及持有到期時或者被提前贖回/賣出時所得到的資本利得這三個方面,債券價格除受標的公司基本面影響外,還受到利率水平以及行業風險水平波動的影響,相比股票更為復雜,因此不能用傳統的回歸方法進行分析。
典型的債券基金業績歸因模型有W-T模型、加權久期歸因模型以及Campisi模型。實務中Campisi模型的認可度最高,其將債券投資的收益分解成持有收益和價格收益(資本利得),其中持有收益又可以分解為息票收益和價格收斂收益;價格收益又可以分解為利率曲線管理收益信用利差管理收益。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將利率曲線管理收益分解為久期管理收益和期限結構配置收益,將信用利差管理收益分解為券種配置收益和個券選擇收益。
根據債基業績歸因分解模型,可以構建持有收益、利率曲線管理能力、信用利差管理能力以及綜合管理能力指標。運用過去1年數據對純債基金的進行實證分析的結果顯示,綜合管理能力指標與基金收益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且得分較高的基金平均收益率要高於整體平均收益,因此該模型對基金業績評價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持有收益能力較強的基金有:融通債券A/B、新華純債添利A、銀河領先債券、富國產業債等;利率曲線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有:交銀純債A、博時安心收益定期開放債A、交銀雙輪動A/B、鵬華產業債等;信用利差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有:嘉實增強收益定期債、建信純債A、易方達信用債券A、萬家歲得利定期開放債等;綜合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有:華夏純債A、廣發理財年年紅債券、交銀雙輪A/B、交銀純債A、融通歲歲添利定期開放債A等。
隨著我國多層次債券市場的發展以及產品創新力度的加大,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相繼推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債券基金,如信用債基金、可轉債基金、中高收益債基金、短期融資券基金等不同投資標的的債券基金,以及ETF、LOF、定期開放式、分級基金等不同模式的債券基金。
隨著債券基金的不斷發展,如何對債券基金的業績進行科學有效地評估和分析,成為了當前基金公司和債券基金投資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對債券基金的投資業績進行績效歸因,可以科學地度量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息票收益管理、利率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等等),幫助基金經理解答他們的投資決策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哪些決策過程帶來了正的超額收益,哪些則是負的,怎樣改進才能夠提高他們的投資業績;另一方面,通過績效歸因分析,可以幫助投資者解答某隻債券基金為什麼取得了比市場指數更好或者更差的業績,超額收益和損失的具體來源是什麼,從而幫助其更好地作出投資決策。
『柒』 歸因模型的介紹
歸因理論的起復源:Heider第一次制寫道歸因理論是在他的那本《人際關系的心理學》(1958)一書中。這本書在歸因理論的發源和定義上起到了主要作用。Jones和Davis的關於意圖的理解的系統性假定是在1965年的一篇題為《從行動到部署》的文章中提出。Kelley1967年發表了《社會心理學的歸因》。Kelley(1967)進一步提升了Heider的理論,通過增加了影響歸因形成的因素的假設:一致性,特殊性和多數性。
『捌』 如何進行股票型基金收益的歸因分析
偏股型基金的收益表現可以歸因於什麼?擇股,擇時,還是風格?重倉於某個行業回板塊?這答些都是歸因分析試圖去回答的問題。可以利用統計學手段,根據每天的凈值,進行大致測算。
歸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基金收益中有多少比例是來源於市場大盤和投資風格。這么說來有點復雜,題主自己去探索吧,現在工作比較忙,我都懶得研究,直接投資流量礦石炒礦了。
『玖』 歸因模型的基本概述
指其他人對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與行為者相同的方式反應。如果每個人面對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應,我們說該行為表現出一致性。比如,所有走相同路線上班的員工都遲到了,則遲到行為的一致性就高。從歸因的觀點看,如果一致高,人們對遲到行為進行外部歸因。如果走相同路線的其他員工都准時到達了,則應認為該員工的遲到行為的原因來自於內部凱利認為這三個方面信息構成一個協變的立體框架,根據上述三方面的信息與協變,可以將人的行為歸因於行動者、客觀刺激物或情境。表示如下:
如果一名員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與其他類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區分性,而在這項工作中其他員工的水平總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並且他的這一工作績效無論何時都是穩定的,即高一貫性,則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斷他的工作時,都會認為他自己對這一績效負有主要責任(內部歸因)。
凱利還研究了歸因中的錯誤或偏見。比如,盡管人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證據支持,我們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這稱為基本歸因錯誤。它可以解釋下面情況:當銷售代表的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傾向於將其歸因於下屬的懶惰而不是客觀外界條件的影響,個體還有一種傾向於是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運氣,這稱為自 我服務偏見。由此表明,對員工的績效評估可能會受到歸因偏見的影響。
凱利對歸因理論的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歸因過程的嚴密的邏輯分析模式,對人們的歸因過程做了比較細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釋。但是,他的三度理論也遭到了人們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是指他過分強調歸因的邏輯性,使之成為一個理想化的模式,脫離了普遍人歸因活動的實際。人們實際上往往得不到這個模式所要求的信息,不知道某人在以前同樣場合中的行為,也難知道其他人在同樣的場合中的行為,經驗表明,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對於所發生的事件,並不是多方面觀察,收集足夠的信息而後進行歸因,而往往是利用在生活經驗中形成的某些固定的聯系,根據自己的需要、期望,憑借有限的信息,對行為結果經濟、迅速地做出電因,而並不象統計學家那樣對信息資料進行繁瑣的分析。這也就是凱利所說的單線索歸因。
因此,凱利後來對他的理論加以了補充和完善。他提出了因果圖式說,來彌補三度理論的不足。所謂因果圖式,就是人們 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於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基本認知結構,在具體的歸因過程中,這種子認知結構會被特殊的事件喚醒而參與對行為的歸因。後來,凱利又為他的歸因理論補充了幾條原則,即打折扣原則=增強原則和補償原則。打折扣原則是指人們對於他人行為的歸因,可能事先有幾種假設,如果其他似乎可能的原因同時出現,那麼最初假定的原因就不可全信了,需要打折扣。增強原則是指如果行為發生在有連續性的抑制原因出現的時候,那麼一個可能的促進性原因的強度將理解得更高。補償原則是指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抑制性原因和促進性原因對於結果是互相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