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天安被保監會處罰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天安人壽連年巨虧再遭重罰轉型遇梗引爆人事動盪
正文
我來說兩句(0人參與)
掃描到手機
2015-08-14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保存到博客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5年對天安人壽來說是極為不平坦的。繼6月份高管離職風波後,天安人壽又遭重創。8月10日,保監會公布一則對天安人壽的處罰信息,列明查出該公司近兩年5項違規行為:報送虛假備案材料、以虛假發票套取資金、違規投資高風險信託產品、投資信託產品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新華保險37.16+0.922.54%
的增信措施不符合監管規定、超比例投資。不僅如此,天安人壽成立15年未曾盈利,僅過去五年虧損已達15億。近期大量骨乾和中層幹部的離職更使得公司的情況「雪上加霜」。
5項違規遭保監會重罰60逾萬元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經查,天安人壽存在編制和提交虛假資料行為。一是向保監會報送虛假備案材料。2013年8月和2014年1月,天安人壽先後向保監會報送《關於報送股票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申請材料的報告》和《申請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的報告》,報告均聲稱配備了相關專業投資人員。經查,其中多數人員從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無薪資發放及考勤記錄,實際也未在公司工作。
二是以虛假發票套取資金。2013年12月、2014年4月相關會計憑證顯示報銷辦公用品費、食品費,但實際所附發票記錄的內容和事項虛假,交易事項未真實發生。時任天安人壽總經理郭自光對上述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另外,天安人壽還存在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行為。例如,投資高風險信託產品、增信措施不合規、超比例投資。具體而言,2013年11月,天安人壽投資平安財富利錦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產品存在結構復雜、非受託人自主管理等情況。此外,天安人壽投資中海常州城建信託貸款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沒有信用增級措施;投資的三款信託計劃投資金額或賬面余額,均高於相關產品發行規模的20%。
此次對天安人壽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保監會採取以現金處罰的形式對天安人壽及高管的違規違法行為處以總計62萬元的罰單,其中牽扯到天安人壽董事長韓德、前任總經理郭自光以及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高建國。
業績連年虧損五年虧損15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天安人壽,原為恆康人壽,2000年即在上海成立,真正到2011年由原新華保險總裁孫兵帶領包括郭自光等在內的原新華高管班底一齊加盟後,才開始新的發展期。
但天安人壽始終面臨與其他中小壽險公司同樣的市場困境,僅有的5000餘個人營銷隊伍,能夠帶來的高內含價值業務積累緩慢;創規模仍主要靠高成本卻內含價值不高的銀保躉交;團險與政府資源則難以與大型壽險公司匹敵。2014年的100億收入中,原保險保費收入不足3成,投資業務收入超7成,且大都為一年期,綜合退保率超過20%,且居高不下,公司虧損最高時曾達7個億。
另據澎湃新聞網報道,公開資料顯示,天安人壽股東分別為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佳偉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陝西華秦土地復墾整理工程有限公司、杭州騰然實業有限公司和大連橋都實業有限公司,5家公司分別持股20%。
盡管已經走過15個年頭,公司在2014年的虧損仍達2.5億元,從近5年的趨勢觀察,2010年虧損1347萬元,2011年虧損1.78億元,2012年虧損3.8億元,2013年虧損7.1億元,可見短期內扭虧為盈似乎可能性不大。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天安人壽保費總收入53.51億元,同比下降近38%。
人事地震目標與結果背道而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兩年前,郭自光及其管理層團隊向股東遞交過一份改革方案,初衷有兩個,一是「去大企業病」,尤其是後來從國資大企業保險公司跳槽加入天安的團隊,一直不適應中小公司的市場競爭壓力,效率低下;二是不願再做股東的「現金奶牛」,壽險公司最核心的價值應該是圍繞不同人群的「生老病死」提供風險保障,而不是依靠高現價產品做股東的融資工具,要求將年業務規模固定在100億上下,爭取改善業務結構和效益,爭取五年盈利。
郭自光去年底定的目標是:2015年,一方面通過由員工自主發起項目,將削減下的成本轉化為產品優勢;另一方面,保持現有100億元的年保費收入規模的同時,進行結構調整,期繳比例要達到15%-17%。但現實情況是,2015上半年,天安人壽原保費收入29億元,規模保費收入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前者增長26%,後者下滑38%。
然而從根本上,股東就不認可郭提出的壽險經營模式,股東規模需求的願望仍較強烈,而在財務和投資上的控制幾乎「寸步不讓」。而另一方面,改革方案本身也有待完善。在沒有取得股東方批準的情況下,從局部變革,成功率很低。從員工層面上講,徹底打破原有業務渠道概念,幾乎要求全員創業的改革計劃,讓員工的恐慌多於激情。
從去年底真正啟動郭自光一手推行的改革計劃至今,已有不少部門員工骨乾和中層幹部離職。據內部人士統計,近期有包括IT部原負責人杜鵬飛,創新業務部原負責人王曉梅,銀代部原負責人王晨,四川分公司原總經理崔志江等陸續離職。今年5月,郭自光也離開天安人壽,選擇創業。6月,保監會通過崔勇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的任職資格。
(責任編輯:Newshoo)
Ⅱ 我花了五百元給北京那個叫『』中投領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自稱是擔保公司的女經理,她們說一天保證幫
是網路詐騙!毫無疑問的。
代 辦卡,尤其是異地辦 卡是典型的騙 局。通常都是內先收幾百的材料費(工本容費),詐騙特徵是以個人銀行帳 戶接收匯款,然後寄一張卡給你(當然是假卡),但肯定無法激活,他會再讓你交數千元保證金,騙多少算多少。要求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號碼預留為對方手機號,並以資金實力(還款能力)驗證等理由要求在自己的卡上存錢的同樣是詐騙。
Ⅲ 如何分析西水股份
公司是內蒙古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位於資源富集的內蒙古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探明的各種原燃材料現有儲量可供百萬噸水泥生產規模的企業開采使用100年以上。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占據陝北市場水泥需求量的70%左右,穩居這個地區的壟斷位置,具有明顯的主業優勢。 2、實際控制人變更:2012年6月18日,明天控股有限公司與捷信泰、濟南盛訊分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明天控股受讓捷信泰、濟南盛訊分別持有的正元投資26%的股權和10%的股權。轉讓後,明天控股直接持有正元投資36%的股權,成為正元投資第一大股東,至此,明天控股將成為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3、產能擴張:公司投資3.6億元日產46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於09年9月正式投產,新增高品質熟料產能155萬噸,2010年年報披露,該項目運行良好,實現穩定生產,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效益增長空間。與此配套的40萬噸水泥五組磨項目於09年6月正式生產,同時利用淘汰設備改造將原生料磨系統改造為水泥磨生產線,新增產能20萬噸;2011年公司計劃生產熟料225萬噸,產銷水泥230萬噸。 4、品牌優勢:公司「草原牌」水泥為「國家免檢產品」,大量用於國家和自治區重大工程項目中,同時出口蒙古國和哈薩克共和國。還有機場專用跑道水泥,作為特供水泥這是公司的國家專利產品,是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多年來一直廣泛應用於各大機場跑道的建設中。 5、增持天安保險:2011年10月20日公告,公司擬以1.90元/股的價格認購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21,100,000股(占天安保險總股份的2.79%),交易總金額為23,009萬元人民幣。截至目前,公司尚持有天安保險17.21%的股權,此次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天安保險20%的股權。通過此次受讓領銳公司持有的天安保險股權,可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利潤來源。 6、近期重大事項分析: (1)、2013年12月31日公告,公司擬將持有的上海益凱國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權轉讓給深圳信恆東方貿易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8,194.02萬元,轉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上海益凱的股權。公司本次交易有利於梳理公司業務結構,專注主業經營,預計將帶來一定的股權轉讓收益,對公司2013年業績有積極作用。 (2)、2012年10月31日公告,根據控股子公司包頭西水水泥和烏海西水水泥的生產經營需要,公司同意為其分別向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包頭青山支行辦理金額總計為4000萬元,保證金為30%的國內貿易融資(國內信用證)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烏海分行海南支行辦理1400萬元國內貿易融資和36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期限為一年。 7、風險提示:市場競爭風險。
Ⅳ 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咨詢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咨詢分公司成立於2007年04月20日,主要經版營范圍為投資咨詢(權不含中介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張霄靜
成立時間:2007-04-20
工商注冊號:110102010145621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41號1612室
Ⅳ 北京中投資領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不是騙子,他們寄過來的信用卡是不是真的
有可能是假的抄。很簡單,致電銀行客服或登陸銀行官網輸入身份證號碼查詢信用卡申請進度及批卡記錄,如果查不到就肯定是偽造的假卡;
網上那些所謂的只要身份證就能花錢辦理高額信用卡的中介或擔保公司基本都是騙子,太多人被騙!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
好多人網上代辦最後收到的都是偽造的假卡,有的還被騙好幾萬激活費或保證金。
Ⅵ 天安人壽銀保產品 天保利2號萬能保險疑問講解
天安人壽連年巨虧再遭重罰 轉型遇梗引爆人事動盪
正文
我來說兩句(0人參與)
掃描到手機
2015-08-14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保存到博客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5年對天安人壽來說是極為不平坦的。繼6月份高管離職風波後,天安人壽又遭重創。8月10日,保監會公布一則對天安人壽的處罰信息,列明查出該公司近兩年5項違規行為:報送虛假備案材料、以虛假發票套取資金、違規投資高風險信託產品、投資信託產品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新華保險37.16+0.922.54%
的增信措施不符合監管規定、超比例投資。不僅如此,天安人壽成立15年未曾盈利,僅過去五年虧損已達15億。近期大量骨乾和中層幹部的離職更使得公司的情況「雪上加霜」。
5項違規 遭保監會重罰60逾萬元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經查,天安人壽存在編制和提交虛假資料行為。一是向保監會報送虛假備案材料。2013年8月和2014年1月,天安人壽先後向保監會報送《關於報送股票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申請材料的報告》和《申請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的報告》,報告均聲稱配備了相關專業投資人員。經查,其中多數人員從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無薪資發放及考勤記錄,實際也未在公司工作。
二是以虛假發票套取資金。2013年12月、2014年4月相關會計憑證顯示報銷辦公用品費、食品費,但實際所附發票記錄的內容和事項虛假,交易事項未真實發生。時任天安人壽總經理郭自光對上述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另外,天安人壽還存在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行為。例如,投資高風險信託產品、增信措施不合規、超比例投資。具體而言,2013年11月,天安人壽投資平安財富利錦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產品存在結構復雜、非受託人自主管理等情況。此外,天安人壽投資中海常州城建信託貸款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沒有信用增級措施;投資的三款信託計劃投資金額或賬面余額,均高於相關產品發行規模的20%。
此次對天安人壽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保監會採取以現金處罰的形式對天安人壽及高管的違規違法行為處以總計62萬元的罰單,其中牽扯到天安人壽董事長韓德、前任總經理郭自光以及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高建國。
業績連年虧損 五年虧損15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天安人壽,原為恆康人壽,2000年即在上海成立,真正到2011年由原新華保險總裁孫兵帶領包括郭自光等在內的原新華高管班底一齊加盟後,才開始新的發展期。
但天安人壽始終面臨與其他中小壽險公司同樣的市場困境,僅有的5000餘個人營銷隊伍,能夠帶來的高內含價值業務積累緩慢;創規模仍主要靠高成本卻內含價值不高的銀保躉交;團險與政府資源則難以與大型壽險公司匹敵。2014年的100億收入中,原保險保費收入不足3成,投資業務收入超7成,且大都為一年期,綜合退保率超過20%,且居高不下,公司虧損最高時曾達7個億。
另據澎湃新聞網報道,公開資料顯示,天安人壽股東分別為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佳偉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陝西華秦土地復墾整理工程有限公司、杭州騰然實業有限公司和大連橋都實業有限公司,5家公司分別持股20%。
盡管已經走過15個年頭,公司在2014年的虧損仍達2.5億元,從近5年的趨勢觀察,2010年虧損1347萬元,2011年虧損1.78億元,2012年虧損3.8億元,2013年虧損7.1億元,可見短期內扭虧為盈似乎可能性不大。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天安人壽保費總收入53.51億元,同比下降近38%。
人事地震 目標與結果背道而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兩年前,郭自光及其管理層團隊向股東遞交過一份改革方案,初衷有兩個,一是「去大企業病」,尤其是後來從國資大企業保險公司跳槽加入天安的團隊,一直不適應中小公司的市場競爭壓力,效率低下;二是不願再做股東的「現金奶牛」,壽險公司最核心的價值應該是圍繞不同人群的「生老病死」提供風險保障,而不是依靠高現價產品做股東的融資工具,要求將年業務規模固定在100億上下,爭取改善業務結構和效益,爭取五年盈利。
郭自光去年底定的目標是:2015年,一方面通過由員工自主發起項目,將削減下的成本轉化為產品優勢;另一方面,保持現有100億元的年保費收入規模的同時,進行結構調整,期繳比例要達到15%-17%。但現實情況是,2015上半年,天安人壽原保費收入29億元,規模保費收入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前者增長26%,後者下滑38%。
然而從根本上,股東就不認可郭提出的壽險經營模式,股東規模需求的願望仍較強烈,而在財務和投資上的控制幾乎「寸步不讓」。而另一方面,改革方案本身也有待完善。在沒有取得股東方批準的情況下,從局部變革,成功率很低。從員工層面上講,徹底打破原有業務渠道概念,幾乎要求全員創業的改革計劃,讓員工的恐慌多於激情。
從去年底真正啟動郭自光一手推行的改革計劃至今,已有不少部門員工骨乾和中層幹部離職。 據內部人士統計,近期有包括IT部原負責人杜鵬飛,創新業務部原負責人王曉梅,銀代部原負責人王晨,四川分公司原總經理崔志江等陸續離職。 今年5月,郭自光也離開天安人壽,選擇創業。6月,保監會通過崔勇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的任職資格。
(責任編輯:Newshoo)
Ⅶ 北京中投領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不是騙子公司我收到他們的中信信用卡但是這張卡我化了3OO元資料費還
如果沒見過面,也沒固定場所,先收費的,尤其信用卡方面,網上忽悠多,你的情況都上過新聞了,典型的連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