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ipo老股東轉讓稅

ipo老股東轉讓稅

發布時間:2021-01-14 01:33:18

⑴ 我國企業IPO稅務風險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一、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類型
(一)欠稅補繳風險
從企業本身來看,未上市前制度規范和內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層為減少現金流出企業,存在隱瞞收入、多計費用等形式降低報表利潤,以達到減少稅收支出的效果。這種行為一旦在稅務稽查中發現,就會面臨嚴重的處罰措施,影響企業的稅務誠信。另外,IPO對企業的財務指標有明確要求,企業為了滿足上市標准,平衡各年度的利潤數據,可能粉飾業績,例如通過關聯方虛構交易業務、虛開發票、提前確認成本等。
(二)稅收優惠依賴風險
對稅收優惠產生依賴性,常見於高新技術企業和軟體企業,在一定時限內,可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增值稅退稅等優惠政策。因此,該類企業的財務數據表面滿足上市要求,但去除稅收優惠後,可能是業績欠佳的局面,甚至虧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指出[1]:發行人的經營成果對稅收優惠不存在嚴重依賴。實際操作中,稅收優惠在各期利潤中佔比超過20%,就構成稅收優惠依賴,會阻礙IPO的實施。
(三)重大稅務處罰風險
依據《辦法》中的規定,企業運營發展期間,近三年內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會影響IPO的實施,尤其是重大稅務處罰問題。假設企業存在偷稅漏稅現象,不僅要補繳稅款,還要繳納罰款,形成企業IPO道路上的法律障礙。對此,企業應該保持謹慎態度,按照制度規范及時繳納稅款,避免因巨額稅務處罰而上市失敗。
(四)變更存在的個人所得稅風險
企業IPO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變更自身性質,成為股份有限公司。這其中,整體變更稅務也是企業關注的重點,不少企業忽視了個人以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問題,沒有按照稅率20%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於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在審核材料時通常會發現上述行為,提示自然股東人重點關注,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五)其他風險
一是延遲納稅風險。部分企業通過拖延納稅時間,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常見做法是沒有按時申報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者利用預收賬款推遲確認銷售收入。一旦稅務部門發現,企業會受到處罰,阻礙正常上市。二是納稅申報風險,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逾期申報,沒有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納稅申報工作,例如納稅資料報送不及時;②不申報或申報不實,易誘發偷稅行為,不僅要補繳稅款和滯納金,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二、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形成的主觀原因如下:①缺乏納稅意識。例如企業沒有自覺納稅的行為習慣,沒有認識到稅收的權威性;或者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少繳稅款或違法遞延繳納稅款不會被檢查出來;還有部分企業對自身的權益和義務掌握不全面,只遵從對自身有利的稅收法律法規。②風險意識薄弱。企業管理層只重視對企業有直接利益的決策,忽視了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既沒有設置稅務崗位,也沒有專職人員[2]。③風險管理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內控不到位。企業雖然建立了稅務風險管控機制和內審機構,但沒有發揮出監督管理的作用,工作受到領導層的干擾,缺少獨立性和權威性。④專業人才缺失。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人員上,職責定位不明確,在大量財務、稅務工作中,沒有時間學習和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管理機構形同虛設。
(二)客觀原因
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形成的客觀原因如下:①稅收政策變化。稅收具有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三個特點,企業納稅既是責任也是義務。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變化,稅收政策也會變化,企業沒有及時調整涉稅業務,納稅行為就可能從合法變為不合法,形成稅務風險。②涉稅信息不對稱。企業和稅務機關之間,稅務機關和稅務機關之間,由於涉稅信息不對稱,會帶來稅務風險[3]。③稅收征管效率低。個別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促使企業上市,對於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三、企業IPO稅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一)樹立風險意識
對於IPO企業的領導層而言,應該認識到稅務管理的重要性,樹立稅務風險防範意識。目前我國證監會對企業IPO的審核越加嚴謹,提出的稅務問題不斷增多,不少企業因稅務問題無法解決導致上市失敗或撤銷材料。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要加大稅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使管理層從意識上重視稅務風險,保持前瞻性的眼光,確保涉稅業務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與此同時,企業應該建設依法納稅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避免產生僥幸心理,樹立正確的心態處理稅務工作。
(二)優化內控環境
第一,建立專門稅務機構或稅務管理人員,直屬財務總監統一管理;在崗位設置上,主要包括稅務核算崗位、資料保管崗位、政策跟蹤崗位、業務處理崗位、稅務規劃崗位等;還要明確崗位責權利,在崗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狀態[4]。第二,提高人員專業能力。一方面要改進聘任機制,要求工作人員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涉稅法律法規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要建立內部培訓團隊,定期向員工解讀新政策、學習新方法,促進工作技能的提升。第三,實行績效考評機制,制定科學的考評指標,提出合理的獎懲措施,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內控工作順利開展。
(三)准確識別風險
結合以往實踐,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點,主要包括如下:①清產核資、評估增資;②調整收入和利潤;③企業的重組改制;④發票問題。以發票的使用為例,企業可能存在發票入賬不規范的現象,因此發票一直是審核重點。我國在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營改增」後,增值稅專用發票在使用中帶來的風險,直接影響高層領導和企業發展,成為上市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構建信息系統
企業IPO過程中,應該分析自身的特點,從經營、管理原則、業務活動等方面入手,構建一個科學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將其貫穿在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該系統的構建要求如下[5]:①系統中要包含納稅申報、繳納、稅基計算、稅務信息收集、稅務資料管理等內容;②及時更新最新的稅務政策,對稅收法律法規進行管理;③針對涉稅業務進行風險評估,實現IPO事前預測、事中監督、事後評價的全程化管理。
(五)加強監督反饋
稅務風險管理具有全方位、動態性的特點,因管理人員疏忽、內控機制不完善,可能帶來管理漏洞。對此,企業應該加強監督和反饋,其一建立稅務風險內部監督機制,保證內控工作有序進行;其二建立稅務風險內控反饋機制,定期提交稅務工作報告,既要對涉稅工作進行及時准確記錄,又要總結稅務處理中的問題和不足,將稅務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IPO關繫到長遠發展,加強稅務管理才能實現成功上市的目標。就目前而言,企業IPO中的稅務風險,主要包括欠稅補繳風險、稅收優惠依賴風險、重大稅務處罰風險等。文中分析了稅務風險的形成原因,只有樹立風險意識、優化內控環境、准確識別風險、構建信息系統,並加強監督反饋,才能提高稅務工作質量,為上市打下堅實基礎。

⑵ 企業ipo以後,境外投資者需不需要交納增值稅

納稅人銷售或者進來口貨物,除以下自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7%。
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農業產品、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為17%。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⑶ 請教:IPO前股權重組之避稅問題

想問一下「如按B對A之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轉讓,中方四位實際控制人(自然人)又會面臨個人所得稅問題」 這里不是很明白

⑷ 公司剛上市時原始股東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是不是以後的每次交易都要按20%的稅交

公司剛上市時原始股東要交%的個人所得稅,是指賣出原始股時,需要交20%的稅。後面的股票,不是原始股交易的不需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只需要在股票交易時自動扣的股票交易費就行。

為了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轉讓上市公司的股票暫免徵個人所得稅,但是在證券市場以外的個人股權轉讓是要交個人所得稅的。

股票交易手續費包括:

1、印花稅:單邊收取,賣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0.1%)。

2、過戶費:僅限於滬市,每1000股收取1元,低於1000股也收取1元。

3、傭金:買賣雙向收取,成交金額的0.02%-0.3%,起點5元,因證券公司不同而有所浮動。

(4)ipo老股東轉讓稅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⑸ 原始股上市交易後,首次賣出需要繳稅嗎交多少

除按交易所規定,要交傭金和印花、過戶費外,根據《證券法》規定,原始股必須在公司回上市三答年之後才能賣出。賣掉原始股,還需要按賣掉後的成交價減去成本後的盈利要交20%的所得稅。
=============================
以下是有關「原始股套現征稅」來源按F10,泰爾重工(002347)
根據財政部2010年11月30日發布的規定,對個人所持限售股征稅的范圍含:"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 ""納稅人同時持有限售股及該股流通股, 其股票轉讓所得,按照限售股優先原則,即轉讓股票視同為先轉讓限售股,按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稅."
這也就是說,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都被視為應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限售股. 但解禁日之後進行的送轉股則不算作限售股,不予征稅.

請自行理解。如果解決了問題請及時採納,多謝!

⑹ 新三板企業IPO後 個人出售股票要交稅嗎

個人轉讓股權,以抄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股權轉讓方為納稅人,以受讓方為扣繳義務人。
需要納稅的七種情形:(一)出售股權;(二)公司回購股權;(三)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時,被投資企業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以公開發行方式一並向投資者發售;(四)股權被司法或行政機關強制過戶;(五)以股權對外投資或進行其他非貨幣性交易;(六)以股權抵償債務;(七)其他股權轉移行為。
個人在新三板參與公開轉讓購買的股票以及參與新三板公司定增獲得股票,按現行規定,在新三板市場出售時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這些股票是限售股,是要按20%繳納個人所得稅。

⑺ 上市IPO:收入的會計與稅務差異如何解釋

會計收入與所得稅申報收入之間的差異
1、確認收入的條件不同
例如:企業取得的特許使用費收入、利息收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但會計核算,企業應按權責發生制,按期確認收入,不是根據合同的支付時間來確認收入。
由於收入確認條件不一樣,會計收入和所得稅申報收入就會存在差異。
2、確認收入的時間不同
例如:企業收到一筆政府財政資助,要求用於企業內某項環保工程。
會計報表:在環保工程完工以後,按每年折舊的金額對應確認為當年的財政補助收入;
所得稅申報:在收到補助資金的當年確認為財政補助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如果這項環保工程折舊年限為10年,在今後的10年內都一直存在這項收入差異。
3、確認收入的金額不同
例如:企業按5年分期收款結算方式銷售一套大型設備,每年收取200萬元設備銷售款項。
會計:按5年分期收款,應確認具有融資性質,應該按5年每年200按月收入的折現價值確認收入,合同合計金額1000萬元與折現價值之間的差異屬於融資性質的利息,該部分利息部分確認為融資收益,因此,會計報表上的主營業務收入每年不足200萬元;
所得稅:按合同金額確認為所得稅收入,每年確認所得稅申報收入為200萬元。
4、視同銷售的影響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將本企業的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在所得稅申報表中作為收入處理,但會計核算不一定作收入處理。
例如:企業將自身的產品用於對外贊助,在所得稅上應視同對外銷售,申報所得稅應稅收入,但會計上對外贊助作為一筆支出處理,不作為收入處理。
因此,存在所得稅視同銷售的業務活動可能會導致所得稅收入和會計報表收入之間的差異。
5、資本運作的影響
根據企業所得稅政策,資本運作涉及一般資產重組和特殊資產重組,符合特殊重組條件,所得稅可以按成本價值進行處理,但會計處理與所得稅處理並不一致,因此,在擬上市企業發生了資本運作的情況下,也可能會產生所得稅收入和企業會計報表收入的差異。
6、價外費用的影響
根據增值稅的規定,企業對外銷售或者服務時在價外收取的各種性質的收費屬於增值稅應稅收入的一部分,需要繳納增值稅。在會計處理上,價外費用並不一定屬於主營業務收入,例如:
1)企業向客戶收取的違約金、賠償金,企業會計報表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不計入主營業務收入,但增值稅應計入應稅收入,導致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2)企業代收代付的資金,會計上不作為營業收入,作為往來款項處理,增值稅作為價外費用,需要計入應稅收入。
舉例:企業在業務中向客戶收取的押金,增值稅作為價外費用計入收入,會計處理不作為收入處理。
企業在申報IPO材料之前,首先要關注所得稅、增值稅、會計報表之間的收入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應該根據本身的業務及其上面提到的一般原因,分析本企業產生差異的原因,做好相關分析和解釋。

⑻ IPO發行費用增值稅進項稅可否抵扣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明確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回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答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由於企業在IPO過程中支付的相關鑒證咨詢服務費,不是直接用於增值稅的應稅項目,而是直接用於企業發行股票的行為,接受了相關勞務後不會因經營等再發生增值稅銷項稅,故個人理解是不能稅前抵扣。

⑼ 在ipo中哪些情形不構成重大稅收違法

下列違法行為應被認定為重大違法行為:
1、主管機關在行政處罰文書中已認定為重大違法行為的;
2、根據國家或地方相關主管部門制定的判斷標准,屬於重大違法行為的。

關於重大稅收違法行為的標准
(一)關於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義務及法律責任
1、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義務——按時、如實申報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條,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時,應當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相應報送下列有關證件、資料:
(a)財務會計報表及其說明材料;
(b)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c)稅控裝置的電子報稅資料;
(d)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e)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f)稅務機關規定應當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五條,扣繳義務人辦理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時,應當如實填寫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的合法憑證以及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2、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重大稅收違法行為的規定
1、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0年9月11日頒布的《大案要案報告制度(試行)》(國稅發(2000)156號),下列案件(即大案要案)應當自發現或者接到之日起10日內向國家稅務總局報告:
(1)單位偷稅、逃避追繳欠稅數額在250萬元以上,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偷稅、逃避追繳欠稅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2)抗稅數額在30萬元以上,或者聚眾抗稅,或者沖擊、打砸稅務機關,或者圍攻、毆打稅務人員,或者暴力抗稅致人重傷、死亡的
(3)騙取出口退稅款數額在200萬元以上的;
(4)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稅款數額在300萬元以上的;
(5)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份數在250份以上的;
(6)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份數在250份以上的;
(7)盜竊或者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份數在200份以上的;
(8)非法出售其他發票,或者偽造、擅自製造其他發票,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其他發票,份數在1000份以上的;
(9)違法數額、數量不足本條前列相關規定的標准,但已經造成稅款損失100萬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10)違法數額、數量不足本條前列相關規定的標准,但涉及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問題並且已經造成稅款損失50萬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⑽ ipo改制以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的個人所得稅可分期繳納嗎

根據京抄地稅個[1998]65號規定,一、股份制企襲業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不屬於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對個人取得的轉增股本數額,不作為個人所得,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二、股份制企業用盈餘公積金派發紅股屬於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對個人取得的紅股數額,應作為個人所得征稅。

閱讀全文

與ipo老股東轉讓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
2019年4月19號黃金價格 瀏覽:670
理財師工具 瀏覽:857
人民幣日元元匯率走勢 瀏覽:350
個人創業貼息貸款 瀏覽:653
內地政府怎麼保證資金 瀏覽:759
2萬歐元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749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