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紫光雲是什麼為什麼新聞報道里總能看見這家公司
因為紫光雲是紫抄光集團「芯雲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各行業企業以及政府提供上雲業務,幫助大家進行數字化轉型,在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產業互聯網等業務上均有不錯反饋,協同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實現全棧智能、全域覆蓋、全場景應用。
② 剛被紫光收購的H3C 要怎麼做好雲計算
你說的是下面這條新聞吧:
對於業界不少人來說,過去多把H3C看作是一個網路廠商,對其雲計算戰略及布局情況知之甚少,甚至認為其還沒有自己的雲戰略,不過事實未必像是看上去的那樣。
在
紫光集團收購惠普H3C
51%股權的塵埃剛剛落定之時,6月3日,記者借第七屆中國雲計算大會舉辦間隙,專訪了參與本屆大會的H3C雲計算產品線總裁吳健。據介紹,其實,H3C
在雲計算方面有著自己的雄心壯志,且一直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H3C的目標是要成為雲計算加工的領導者。同其它雲廠商在市場拓展方面的大張旗鼓相
比,H3C選擇的是一條踏踏實實、默默耕耘的路,且目前已形成了自身的優勢。
雲端結碩果
吳健介紹,截止目前,H3C在雲計算領域已經歷了5年時間的研發,也推出了許多的產品和落地方案,積累了一大批的政企用戶,由此H3C雲業務在過去兩年中步入了落地收獲期,並摘取了累累碩果。
在
雲計算業務發展速度方面,H3C去年雲業務收入較前年相比翻了約5倍,今年雲業務收入達到了3.5億元,較去年相比實現了2-3倍的同比增長;與此同時,
在過去的兩年中,公司的政務雲業務先後覆蓋了國內的五個省的50個地級市,或成為國內在政務雲實踐上數量最多的廠商;另外,H3C在虛擬化領域也取得了令
人矚目的成績。在過去的2014年,公司虛擬化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已接近1個億,從銷售額及銷售速度方面的數字來看,已位居業界同類業務廠商的前列。
「H3C與很多其它公司不同的地方在哪裡?第一是我們專注於企業級市場,這么多年來一直沒變;第二是在雲計算領域,我們一直在實打實的落地,並沒有講太多的理念和去傳播自己的品牌,但事實上我們在雲計算領域做了非常多事情。」吳健說。
三大雲戰略
2013年底,H3C在十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自己的雲戰略目標:致力於成為雲計算加工的領導者。吳健說,這是我們針對新的10年提出的新目標,因為在雲時代,我們看到了計算、存儲、網路以及IT技術架構越來越趨於融合,因此我們必須要向雲的整體解決方案方向去發展。
吳健介紹,H3C雲的戰略一直非常清晰,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首
先,H3C要在基礎架構領域,針對融合技術架構做到行業的最前列。由於計算機網路要實現全虛擬化,並且做到統一管理,融合技術架構產品做起來其實並不容
易。不過,H3C作為一個傳統網路廠商,加上這么多年在計算、存儲以及虛擬化方面的積累,確實有這個實力和能力做好,目的就是為了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加簡單
和容易的去操作。「前段時間我們發布了2.0版本,業界對我們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應該說該產品在全球范圍來看,能夠做到全虛擬化、全融合架構且統一管理
的,我們是獨家。」
第二是在虛擬化領域,H3C要做中國最好的虛擬化廠商。虛擬化技術是較為底層的技術,且非常復
雜,雖然說現在有一些廠商都在做,起步並不難,但要真正做好則需要花大力氣,當前來看VMWARE還是一家獨大。H3C在虛擬化領域的研發啟動於5年前,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很多的不兼容、集群數量等的問題,吃過了很多的苦,我們還是願意紮下心來做技術,並把真正的困難解決掉。
實
際上,技術一直是H3C的核心能力,我們開發團隊的實力非常強,有3000多個高素質研發人員,並在雲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研發力量。「虛擬化產品需要非常專
注和持續的投入才能搞定,因為它有大量的兼容性、實際環境、存儲以及網路的配合,還有可靠性實踐。在這些領域,H3C的技術團隊紮根於技術研究,經過四五
年時間的實踐和積累,在虛擬化技術領域也已初步具備向VMWARE這類廠商發起挑戰的能力。」
第三,H3C將會圍繞
私有雲和混合雲來展開自己的戰略。吳健表示,相對於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有相當多的技術需要攻克,H3C在私有雲及混合雲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解決了
運維、安全以及技術方面的許多難題,並實現了解決方案的落地。在第七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上,H3C與騰訊簽署了雲計算的戰略合作,並啟動了雲+計劃(騰訊稱
互聯網+計劃)。由於騰訊主要優勢集中在公有雲領域,H3C在私有雲及混合雲方案方面擁有優勢,因此雙方存在非常大的互補性。過去H3C是騰訊最大的供應
商,通過該戰略合作則將雙方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新H3C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盡管事先對消息都有了解,但5月21日,紫光集團正式宣布收購惠普旗下H3C的51%股權,雙方攜手打造新H3C的消息還是在業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在此次收購的塵埃剛剛落定之時,事件對於H3C未來雲計算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推進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對此,吳健表示,目前,H3C的整個雲產品線還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正常運作。如果說這樣一個國資公司的入股要給H3C未來發展產生影響的話,那就是未來H3C的發展空間會變的更大了,同時也必將會加速H3C雲戰略目標實現的步伐!
③ 中科大少年班42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這個突破口就是對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的培養。” ——李政道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說在全球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它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來接受大學教育,是針對一小部分特殊群體(智商超群的少年)實行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
但是,我們也要警醒一點,一些少年班的“神童”,有的是拔苗助長的結果;有的則只是知識教育視角下的超常兒童,但學習之外的能力、素質欠缺,有的少年大學生人格、身心成長都存在一定問題。
少年班在培育人才的時候,也要對學生的人格、身心成長進行引導。成為一個身心、人格都健全的人。
④ 這條新聞出來後,那些股票會大漲
創業板已經籌備了8年之久,目前政策力挺,2008年3-6月間掛牌,由於創業板的推出,必然引起相關創投類概念股投資股權大幅度增值的預期,其直接影響創投類股的真實投資價值,帶動創投類股的資產價值重估。由於考慮到國資證券化及維護創業板穩健發展的需要,初期創業板規模的擴大可能較為緩慢,直接決定部分創投概念股的股權增值預期可能落空;同時,創業板推出也將帶動中小板的高科技成長股受到市場追捧。我們建議關注參股創投公司股權比例較大的個股:大眾公用、錢江水利、力合股份、紫光股份、綜藝股份、武鋼股份、華工科技等。
⑤ 近段時間有沒什麼股票內幕交易的大新聞啊
同方高價收購壹人壹本涉嫌利益輸送 或涉內幕交易
周四,同方股份公告稱擬回耗資近14億元收購壹人答壹本股權,溢價率高達465%。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市場的熱議。
收購預案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壹人壹本未經審計的資產賬面凈額為2.42億元,但預估值卻高達13.68億元,預估增值率為465.12%,且公告還表示,最終交易價格相對壹人壹本評估值還存在不超過10%的溢價可能。
作為同方股份的兄弟公司——紫光集團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趙偉國曾通過健坤投資火線入股壹人壹本,占據後者22%的股權。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此舉涉嫌利益輸送,但同方股份對此予以否認。
⑥ 北京投行紫光學有大新聞有人說要|5億賣掉紫光學大是真的嗎
沖天牛為您解答:正在推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鑒於公司可能對非內公開發行A股股容票方案進行重大調整,為避免公司股價發生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簡稱:紫光學大,證券代碼:000526)已於2016年12月2日下午13:00開市起臨時停牌。為保障重大事項的推進,保護股東利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6年12月5日(周一)開市起繼續停牌不超過5個交易日。待上述事項確定後,公司將及時發布相關公告並復牌。望採納!!
⑦ 寧鉑的人物事件
中國30年前曾經出現第一位神童,名叫寧鉑,年僅13歲獲准破格進入大學就讀,是全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但是寧鉑最後卻選擇了出家修行。
前中國副總理方毅眉頭深鎖,和他較量圍棋的正是當時轟動全中國大陸的天才神童寧鉑,因為一封推薦信,1977年當年才13歲的寧鉑成為中國第一位破格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不過擁有詩詞、醫學、圍棋等多項專長的寧鉑,當時和同一批少年班的天才神童一樣,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最愛的天文學系,反而被安排就讀理論物理,身心無法調適,這對寧鉑的未來產生了極大影響。
寧鉑說:「並不是『神童』(身份)害了我,這一點的話,我做為過去的經驗,不管是怎麼樣,做為我人生經歷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這點給我的體會很多,使我認識了很多東西。」 雖說不後悔進入少年班當天才神童,但之後的寧鉑卻有三次報考研究生,三次都因為各種理由退出,甚至連考場大門都沒踏進。神童的大帽子讓寧鉑恐懼失敗。寧鉑同學周逸峰說:「進少年班,在當時來看是一件很榮耀的事,一個人在這種榮譽感之後,如果用得好是一種動力,用不好它就是一種壓力。」太多掌聲、太早承受壓力。
寧鉑最後一次出現在鏡頭前是1998年參加電視節目錄影,2003年寧鉑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出家當和尚,在世人的期許當中銷聲匿跡。
「中國第一神童」
1965年,寧鉑降生在江西贛州市一個普通家庭。寧鉑在1978年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稱這個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很早就表現出一些天賦: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 5歲,他在贛州提前進了供電局子弟小學,沒多久隨父母下放,去了於都縣梓山公社河坑大隊第4生產隊。那是「文革」歲月。在采訪中了解到,寧鉑當時沒學可上,在家待著「亂翻書,翻大人的書」。他翻閱中醫書,很快就會開葯方;翻看圍棋書,沒多久就能與大人對弈,還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詩宋詞,即能吟詩作對,時年9歲。父親寧恩漸逐漸意識到兒子智力超常。還有一個有待確認的說法:寧鉑六七歲時生過一場大病,吃過一些滋補品,據說營養補劑促他早熟,他在11歲就進入青春期。他顯得比同齡孩子「沉靜、坐得住,自控能力強,學習更自覺」,另一方面,他確實較早對異性產生興趣。一位培養了近20位「少年班」大學生的退休教師說,寧鉑的基礎其實打得並不扎實。
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他為大學生,並為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 1979年,少年班學員開始選系,寧鉑說科大沒有他喜歡的系,要求調到南京大學學天文,但被學校拒絕,他只好選了理論物理作為專業,但把愛好轉向了星象學、宗教和氣功。
1982年寧鉑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19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助教。
1998年,寧鉑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欄目的拍攝,在電視上猛烈抨擊神童教育。2003年,寧鉑出家。
寧鉑與少年班
1976年「文革」結束前,李政道教授給中科院寫信,要求快速恢復發展科技、教育,得到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贊同。
1977年10月末,寧鉑父親寧恩漸的朋友、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方毅副總理寫了一封10頁長信,舉薦天才少年寧鉑。11月3日,方毅副總理將此信轉給當時的中科院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上有批示:「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撥亂反正,百廢待興,「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為一句口號,少年班的氣候初步形成。
信寄出10天後,中科大兩位老師抵達江西,到寧鉑就讀的贛州八中面試。考的是數學,同時參加的還有兩位早慧少年,寧鉑得了67分,排名第二,第一名80多分,第三名64分。寧鉑90年代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如果當時抽考物理他肯定最差。他不明白比他分別大幾個月和1歲的兩位同學為什麼沒被錄取。
1978年初,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兩局對弈,寧鉑全勝。當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之一,就是江西「神童」寧鉑的傳奇,配有他與方毅副總理下圍棋的照片。
1984年,鄧小平接見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談及前3屆少年班學生的優異表現:70%讀了研究生,其中有16歲就獲博士學位的。丁肇中贊嘆道:「這在國外是少見的。」
「破格提拔」在1984年下半年面積擴大:從中科大一所高校擴展到13所高校,其中有北大、清華、華中工學院、吉林大學等等。與之配套,全國省級重點中學開始為少年班輸送優秀學生,當時比較突出的有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天津耀華中學、沈陽育才中學、無錫天一中學。後來逐級向下,觸角伸至小學。
於是,掛著紅領巾的小學生跟中學生一起競賽,個子短小的中學生跟大學生進一個課堂成為美談,輿論異口同聲,社會積極響應,恨不得家家出個神童。
「仔細想想,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跟當年的『大幹快上』、『放衛星』、『三年趕英超美』有相通之處,跟現在有些人抱怨的『這國家跟打了雞血似的』也是有血緣關系的。直到這幾年科學發展觀提出來之後,平衡、理性才納入國家和人們思考的范圍。但是在當時,輿論是一邊倒的,就算基層教師發現了一些類似『拔苗助長』的問題,提出過一些質疑,也被大環境的聲音淹沒了。」一位當年給少年班學生開過小灶的中學物理老師說。
2004年校方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科大少年班創辦27年來,共招收1134名少年大學生,在已畢業的942人中,85%以上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300多人獲得博士學位,並涌現出如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被授予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的盧征天、被譽為『納米博士』的秦祿昌、世界上第一位認知學博士張家傑等國際知名的傑出人才,說明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都是很高的。」中科大的校史陳列室里,已是微軟全球副總裁的張亞勤位居醒目位置,在幾張有寧鉑等人出現的圖片下方,他們被統稱為「少年班同學」。
寧鉑的同學們
1978年3月,14歲生日還沒過的寧鉑走進中國科技大學校門,成為中國第一批少年大學生中聲名最響的一個。同一批進校的少年大學生還有20人,如謝彥波(入學時僅11歲),申喻(當年的《文匯報》和《解放日報》有這樣的報道:年僅14歲的初中生申喻參加高中數學競賽,提前1小時交卷,卻奪得第一名。科大三年級時,發現並修正了大學線性代數教科書中一類定理證明的錯誤,引起教授和校方重視,此事由新華社報道,並附申喻與教授們手捧書本的照片,後為各地報紙轉載)、謝旻(現執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郭元林(現任清華紫光集團總裁)。 1979年,年僅13歲的張亞勤入校。他後來回憶說,1978年,他在《光明日報》上讀到一篇報告文學,講的是「神童」寧鉑的事跡,看完後他激動了整整一天,整晚睡不著;幾天後,他跳了級;6個月後,他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他在科大默默無聞,後來赴美留學,獲喬治華盛頓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擔任過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如今是微軟全球副總裁。2004年,他與科大校長朱清時一起出現在上海,應對自如,只是早生華發。值得注意的是,1978-1979年,中科大試辦兩屆少年班都採取學校派人親自面試,自出考題、破格錄取的模式,沒有參加高考。到1980年,少年班選拔一律通過高考,然後學校復試篩選。「這等於說,對於那些有天賦、有專長的孩子,最後還是用應試教育這一套,用高考這把尺子去衡量。」那位培養了近20位「少年班」苗子的老教師說。當年所有的大報、雜志上都發表過這樣一張照片:寧鉑在中科大校園葡萄架下讀書。這個葡萄架有段時間成為科大新生和來賓必瞻仰之處。80年代,所有被歸入「少年預備班」或「實驗班」的神童苗子都記熟了寧鉑這個名字和他的事跡,此外還有謝彥波、申喻、干政……許多家長也時不時拿一張珍藏的剪報出來嚇唬自家天資平平的孩子:「你看看人家!」 事實上,寧鉑入校後並不愉快。1年後他就告訴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當時他被安排攻讀理論物理——中國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而他在贛州八中時就不喜歡物理。汪惠迪打了一份報告,請求按照寧鉑本人的興趣將他轉到南京大學去學天文。「但是科大不願意放走這個名人。」多年以後,退休的汪惠迪告訴記者。從正面理解,科大將寧鉑看成本校的「榮耀」,實際上已經將他當作「棋子」——盡管這些詞語可能有失厚道,或者也有違主事者的初衷。
啟示
從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後離開科大,25年裡寧鉑做過許多次「離開」的掙扎,無一成功。他必須服從人們安排好了的事,父母、師長、學校、國家,滿足媒體圍觀一位神童的嗜好,譬如他的「七步成詩」;他必須壓抑16歲甚至更早即已到來的青春期的騷動,不能說,也無處求教,因為他是寧鉑;他還必須無數次與「分數不理想」的現實搏鬥,他確實聰明過人,但他的分數與神話不符,這讓有些人覺得「寧鉑已經不行了」。
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裝成一個天才的樣子——在對天文學的求學之路阻斷之後,他轉向了對神秘的「星象學」的研究。有老同學反映,「當時他就神叨叨的。」
1982年,寧鉑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歲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又是一則抓眼球的新聞。同年,他第一次報考研究生,但報名之後就放棄了考試;第二次,他前進了一步,完成了體檢,隨後又放棄了;第三次,他又進一步,領取了准考證,但在走進考場前的一刻退縮了。後來他對別人解釋說,他是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樣才是真正的神童。但汪惠迪老師和許多人一致認為:他只是過分地懼怕失敗。如果一個人被反復告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那麼這種選擇屬於正當防衛。事實上,沒有人能夠還原寧鉑當時承受的那種「光榮」之下的壓力。
1998年,寧鉑與程陸華結婚,然後生子、給兒子餵奶、燙尿片、去菜場買菜……婚姻生活似不和諧,於是他醉心於研究佛學。2002年,他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被學校領回去;一年後,他「成功」遁入空門。在此之前,他引高爾基一句話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來的。」
寧鉑曾經說,自己是時代需求的產物,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決不會再讀少年班。「我的那些同學,今天有的很棒,有些很平常,還有的不怎麼好。」張亞勤認為就為這些當年的神童下定論為時過早。「什麼叫成功?什麼叫失敗?大家的標准不一樣。我們這些人才30多歲40出頭,這個年齡很難講是成功還是失敗。如果寧鉑以後成為一位高僧呢?」
一個行業的成功者,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我們不能只用成功來衡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人是否值得存在並不是用多麼成功來決定的。
⑧ 看了不少新聞報道說洗衣液中的含有熒光劑,對身體危害很大,使用tank007紫光手電筒能進行鑒別,是否是真的
好多廠家都添加那個熒光劑,熒光粉,防不勝防,我就買了支這牌子的紫光手電筒,可以簽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