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巔峰到退市,暴風集團經歷了什麼故事呢
暴風集團終止上市的前一年,還有逾6萬股東。投機者血本無歸,但暴風集團內部人員卻大都套現離場,拿到了實實在在的金錢。據不完整統計,2016年來,暴風集團的原始股東累計套現超13億元。除馮鑫外,公司高管走得一干二凈。
也許,這些套現離場者,有不少曾是胸懷熱血的少年,但最終敗給了現實。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了。在暴風集團的巔峰時刻,市盈率高達千倍以上。也就是說,假設暴風集團每年利潤增長率為0,則需要千年以後,才對得起這被炒上天的股價。
千年太久,發財只爭朝夕。類似於暴風集團這樣的科技泡沫,對整個科技行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它會讓投資者產生偏見,使得一些很有潛力的科技公司,被當成騙子,拿不到融資,早早夭折。也使得許多屠龍少年,最終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
2. 暴風集團黯然退市,它是如何從神話走至隕落的
s 九號由暴雪集團發布公告,至2020年11月9日已交易30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已結束,在其退市整理期滿後四十五個交易日內由全國中小企業轉讓系統進行轉賣,據其負責人稱早在2020年9月21日進入了退市整理期,11月10號也成功由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二者一代神話是如何隕落的呢? 暴風集團的退市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不僅僅是少了一個可投資的對象,也提醒了我們這些想投資的人,當出現一些新的事件時,要及時去調整投資計劃,不能像暴雪公司一樣,一旦發生重大人事變故就完全無法應對,以至於全盤崩潰。
3. 暴風集團馮鑫出事了,暴風集團股票可能面臨退市嗎
一般情況下,發生這樣的事情,涉事集團可能會面臨退市的危險,暴風集團也不例外,不過目前來看,還在控制中,下一步到底是什麼走向,還要看到底有沒有止損的利好消息傳出,目前只能觀望!
當然,有一些人得到消息後,就已經開始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了,而且很多人都覺得早一點出手比較安全,但是存在的問題是,暴風集團的股價直線下跌,恐怕敢入手的人是相當少啊!
曾經輝煌的暴風集團有著40天36個漲停板的業績,然而,如今下跌的陣勢也不輸當年,真的希望會出現一個接盤俠,接住這燙手的山芋,最起碼那些普通老百姓的錢就不會打水漂了!
4. 如果當時暴風被阿里收購,暴風還會面臨現在的窘境嗎
如果當年的暴風影音被阿里巴巴收購,現在它會是一款非常優秀的視頻軟體。暴風影音在前些年是非常火的,曾經它的用戶量非常高,因為暴風影音的視頻質量是很好的,相比於一些其他播放軟體,暴風影音的音質和畫質包括流暢度都會高很多。但是後來暴風影音拒絕了很多投資,導致這款視頻軟體上的視頻非常少。
如果當年被收購那現在一些其他的視頻軟體都不是暴風影音的對手。馬雲的淘寶有非常多的粉絲量,隨便在淘寶上宣傳一下,就會把這些粉絲轉化為暴風影音的客戶,每一天的收視率都是非常高的。馮鑫錯過了馬雲的收購,導致現在面臨這樣的處境,只能說明他當時選擇錯誤。
5. 暴風集團的馮鑫被批捕,為何曾經有名的暴風走向了沒落
在我看來暴風之所以這么快的走向沒落,是因為沒有跟進時代的步伐。除此之外,馮鑫也要為暴風的沒落負很大的責任。
另外,在施行定增用人上,馮鑫用了沒有投資並購經驗的畢士鈞。盡管,在證券方面他是非常專業的,但是上市後公司的運作他卻是門外漢,稻草熊影業並購失敗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在用人上的選擇上,馮鑫也害了暴風。盡管後來又亡羊補牢聘用了姜浩,然而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6. 暴風集團會不會被收購
沒點突出的東西。估計沒人看得上暴風,
7. 暴風集團為什麼突然就倒了,這些年都發生了什麼
大潮的起伏和企業的成敗每天都在上演,但每一個企業故事背後的經驗教訓都值得深思。那麼,為什麼風暴突然崩塌?
業內普遍認為,暴風的“猝死”是模仿樂視造成的,而跨境並購的攤位太大,跟不上資本。馮新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所有的財富和股份抵押給了貸款。然而,所有的跨國並購最終都被債務壓垮並入獄。
這意味著,收購了65%國會議員股份的暴風集團、光大資本等機構將喪命,52億美元的收購資金將全部被“沖走”。
8. 深交所公開譴責暴風集團和馮鑫,暴風集團是否要垮了
2019年9月17號,暴風集團法人馮鑫等人被公開處理譴責處分。其實這件事情還要追溯到2019年的2月份和3月份的那份回購協議。那麼,深交所公開譴責暴風集團和馮鑫,暴風集團是否要垮了?
暴風集團沒在規定的18個月內完成對MP s65%股權的收購,已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且損失由暴風集團來承擔。而且暴風集團沒有及時履行相關程序和義務,也受到了深監會的公開譴責,之後的損失不可估量。
又因為檢察院已經批准了對暴風集團責任人馮鑫行賄罪、職務侵佔罪准以逮捕。更是把暴風集團逼近了死角。所以,一個企業想要樹立一個好的口碑很不容易,但是在一夜之間口碑下滑,之後會帶來牆倒眾人推的現狀,面臨破產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9. 暴風集團黯然退市,為何現在沒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曾經以一己之力叱吒A股的暴風集團,如今走到了暮年時段。想當年,上市時用短短40個交易日內就收獲37個漲停板,打破了A股漲停紀錄,當時股價高到327元。可如今,該公司慘到被摘牌,黯然退市。為何現在沒有它的一席之地呢?它到底做了什麼得此結果呢?
創新方可贏心,在這條漫漫成功之路上,沒有誰可以一直贏。抓住機遇,方可絕地求生!
10. 暴風集團黯然退市10日摘牌
是的。據深交所給出的最新消息,11月10日起,暴風集團將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截至11月9日收盤,暴風集團報0.28元/股,跌3.45%,市值僅剩9226.69萬元。
追溯至2015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時,暴風集團曾在短短40個交易日內收獲37個漲停板,打破A股漲停紀錄,一度被稱為妖股。2015年5月末曾觸及327.01元/股的股價高點,市值最高超400億元。
曾有投資者寄希望於外部資本能夠支持暴風集團走出困局,然而,伴隨著實控人馮鑫的入獄,暴風集團「樹倒猢猻散」,上市公司只剩下一副空殼,至今一年多時間以來,公司情況無任何好轉。
(10)暴風集團並購失敗擴展閱讀
「妖股」雙輸結局教訓深刻
市場對暴風集團的爆炒終究沒有逃過「炒得越高,跌得越慘」的命運,暴風集團留給市場的仍然還是一地雞毛。在創出327.01元的高價之後,暴風集團的股價回落,並逐波下行,最終形成「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走勢,到11月9日收盤退市,股價只剩下0.28元。
實際上,現實給出的答案是為了股東減持,這也是不少企業上市的目的。往往,限售股一經解禁,股東就紛紛減持,一些高管甚至辭職套現,留下一個空殼在市場上。暴風集團就是這樣的典型,截至去年底,除了實控人馮鑫還未來得及大規模減持之外,公司原來的限售股股東以及高管幾乎全部減持完畢,而且高管們也悉數辭職走人,整個公司只剩下10餘名員工。
如果沒有上市之初的爆炒,投資者付出的代價將會小得多。投機炒作帶給市場的風險,在暴風集團的身上體現到極致。而此次退市,但願投資者能夠吃一塹長一智,遠離這種「妖股」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