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里巴巴正式發布的基於RISC-V架構的玄鐵910晶元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國技術有了更高的發展,中國科技也更上一層樓,中國地位也進一步的提升了。
7月25日,在中國阿里雲上海峰會開幕式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正式發布玄鐵910晶元,並稱玄鐵910目前業界性能最強的一款RISC-V處理器。
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曾宣布,旗下達摩院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
同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獨立晶元公司,該公司起名「平頭哥」,由阿里內部的晶元業務與外部收購而來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整合而成,阿里全資控股。
事實上,不僅是阿里,中國不少其他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投資晶元產業:華為研發晶元超過二十年,推出的麒麟980的性能超出了高通驍龍835;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已成為芯原微電子的第四大股東。
㈡ 軍工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哪些上市公司
1、大唐電信
國內前三集成電路公司,內部產業整合基本完成:2013年公司集成電路收入僅次於華為海思、展訊和銳迪科。通過將聯芯科技與大唐微電子進行整合,公司基本形成了以聯芯,物聯網,卡為核心的消費事業群和以安全系統類產品為核心的群,覆蓋從消費電子到信息安全的全面晶元布局。
2、振華科技
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振華),是由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國家「三線」建設的083基地不斷發展而來的。初期稱為「貴州省第四機械工業局」和「電子工業部貴州管理局」,之後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稱。
3、歐比特
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從事於核心宇航電子晶元/系統、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人臉識別與智能圖像分析、人工智慧系統、微型飛行器及智能武器系統的自主研製生產,服務於航空航天。
4、同方國芯
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晶元設計開發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是目前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
5、上海貝嶺
上海貝嶺公司創建於1988年9月,在1998年9月改制上市,是中國微電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標志性企業。
㈢ 華為加入RISC-V陣營後能競爭的過ARM嗎
在媒體報道ARM mini China將在中國大陸IPO後,有網路輿論就把這件事和美國伯克利研究團隊開發RlSC-V,並吸引了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高通、三星、谷歌、華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陣營的事情聯系起來。並認為美國推廣RlSC-V是為了打倒ARM,進而實現控制全球CPU的陰謀。
由於在2010年,MIPS當時還沒被Imagination收購,SPARC還沒有被甲骨文放棄,IBM也還沒有搞Open Power。這樣一來,伯克利的研究團隊的選擇僅限於DEC那個已經銷聲匿跡的Alhpa、惠普自己都放棄了的PA-RISC,以及連英特爾都推不動的安騰……在這種情況下,伯克利的研究團隊非常有魄力,決定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全新的指令集。
㈣ 求半導體材料 晶元的上市公司
(一)晶元設計 大唐微電子、杭州士蘭微、無錫華潤矽科微電子、中國華大、上海華虹、江蘇意源科技等10家設計公司國內銷售規模已經超過億元。大唐微電子董事長魏少軍、杭州士蘭微董事長陳向東、上海先進半導體總裁劉幼海、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江蘇長電科技董事長王新潮等9名人士,還被評為"2003中國半導體企業領軍人物"。 DSP與CPU被公認為晶元工業的兩大核心技術。國內CPU產品研發水平最高的以「龍芯」為代表,DSP以「漢芯為代表。專家指出,從2000年開始,我國每年就使用近100億元的國外DSP晶元,到2005年前我國DSP市場的需求量在30億美元以上,年增長將達到40%以上。 至於市場廣為關注的第二代身份證,據招商證券的預估,第二代身份證的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元,主要包括三方面:晶元、讀卡機具和資料庫系統,其中晶元的市場容量約為70億到80億元。目前確定的第二代身份證晶元設計廠商有四家:上海華虹、大唐微電子、清華同方和中電華大,而晶元生產則交給了華虹NEC、中芯國際、珠海東信和平智能卡公司等。 1、綜藝股份 (600770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2002年8月,公司出資4900萬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等科研開發機構共同投資成立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並持股49%成為第一大股東。2002年9月,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成功開發出國內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晶元「龍芯一號」;2002年12月,由中科院計算所、海爾集團、長城集團長軟公司、中軟股份、中科紅旗、曙光集團、神州龍芯等國內七大豪門聯手發起的「龍芯聯盟」正式成立; 2003年12月20日,中科院宣布將在04年6月研發出「實際性能與英特爾奔騰4CPU水平相當的「龍芯2號」。 2、大唐電信 (600198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大股東大唐集團開發的TD-SCDMA標准成為國際第三代移動通信三大標准之一,在目前整個電信行業面臨重組和突破的前景下,大唐電信面臨著新一輪發展機遇。公司控股85%的大唐微電子也正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貢獻的利潤已佔到主營利潤的52%,2002年該公司就實現凈利潤3800萬元,其開發的SIM卡和UIM卡成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指定用卡,而公司與美國新思科技、上海中芯國際等共同開發的手機核心晶元平台將在2004年上半年投入試商用,2004年第三季度進入批量生產,在目前手機用戶大量增長以及未來3G手機晶元等方面發展前景廣闊。大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2003年銷售額達到了6.2億元,與2002年相比增長了199.0%,成為2003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一個亮點 3、清華同方 (600100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公司控股51%的清華同方微電子依託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的雄厚技術基礎,致力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C卡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研發及產業化,在數字晶元方面具備的技術優勢也相當明顯,和大唐微電子一起入選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晶元的設計廠商。 4、上海科技 (600608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江蘇意源科技有限公司相繼投資設立了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創奇信息安全晶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明證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基地有限公司等。其中,蘇州國芯作為國家信息部選定的企業,在國家信息部的牽頭下,於2001年8月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簽約,由摩托羅拉公司無償轉讓32位RISC微處理器技術。 2003年2月26日,中國首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一號」DSP晶元在上海經過了技術鑒定。負責「漢芯一號」研製的上海交大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陳進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交大創奇(上海科技控股子公司)總經理。江蘇意源董事長鄭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32位DSP是交大研究中心和交大創奇聯合開發,而16位DSP是由研究中心開發,交大創奇負責產業化。」2003年 4月底,交大創奇將與廣東、深圳兩家廠商簽約,供應量達百萬片。此外,創奇還為台灣的企業大量定製「漢芯」,已接到一廠家30萬片的訂單。 (二)晶元製造 1、張江高科 (60089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2003年8月22日,張江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WLT以1.1111美元/股的價格認購了中芯國際4500萬股 A系列優先股,約占當時中芯國際股份的5%。2004年3月5日,張江高科再次發布公告,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WLT以每股3.50美元的價格再次認購中芯國際3428571股 C系列優先股,此次增資完成後公司共持有中芯國際 A系列優先股45000450股,C系列優先股3428571股。實施轉股並拆細後,公司持有的中芯國際股份數將為510000450股,公司的投資成本約為4.8億港元,每股持股成本僅在0.90港元.中芯國際在內地晶元代工市場中已佔到50%以上的份額,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它到2003年上半年已躍居全球第五大晶元代工廠商。 2、上海貝嶺 (600171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 2003年12月11日,上海貝嶺和台灣傳統工業的老大——裕隆集團合資成立了著眼於網路應用的晶元設計公司。而公司參股的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方朋在11月份表示說,華虹NEC將在2004年上半年到香港主板上市。據了解,它已經找到法國巴黎百富勤為其主承銷商,具體融資規模還未確定。2003年10月,擁有世界先進半導體代工工藝技術的美國捷智半導體以技術和現金投入華虹NEC。母公司華虹集團旗下的上海華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設計的第二代身份證晶元已送交公安部,正在系統性檢驗過程中,該公司的目標是獲取全國1/3的市場份額。 3、士蘭微 (600460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士蘭微目前專業從事CMOS、BiCMOS以及雙極型民用消費類集成電路產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公司研發生產的集成電路有12大類100餘種,年產集成電路近2億只。公司已具備了0.5-0.6微米的CMOS晶元的設計能力,有能力設計20萬門規模的邏輯晶元。據統計,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集成電路企業,2001年在國內所有集成電路企業中士蘭微排名第十,並持續三年居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首位。 4、長電科技 (600584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公司生產的集成電路和片式元器件均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高科技行業,在分立器件領域內競爭力頗強,2003年5月募集資金3.8億,主要用於封裝、檢測生產線技改,項目建設期較短。2003年11月公告,擬與北京工大智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北京長電智源光電子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8200萬元,長電科技擬以現金出資451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5%。該合作項目是國家高度重視的照明工程項目,合作研發生產的高亮度白光晶元有望成為新一代節能環保型通用電器照明的光源。 5、方大 (00005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半導體照明重大關鍵技術--大功率高亮度半導體晶元在方大 (00005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問世,2004年3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2004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上,方大首次向參會者展示了此款晶元。 據介紹,該技術是我國「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達到當今半導體晶元先進水平,對加速啟動我國半導體照明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方大2000年起開始進軍氮化鎵半導體產業,利用國家863計劃高技術成果,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產權的氮化鎵基半導體晶元。方大已累計投資2億多元,目前形成了年產氮化鎵外延片35000片的能力。 半導體照明是新興的綠色光源,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作為照明光源,具有節能、壽命長等優點。據最新市場報告估算,到2007年,全球高亮度發光二極體市場將達到44億美元。 目前,我國大功率高亮度晶元均依靠進口,2002年我國進口高亮度晶元數量及規模分別為47億顆和7.1億元,較2001年分別增長28.5%和22.4%。 6、華微電子 (600360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華微電子是中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產品生產企業之一。其用戶為國內著名的彩電、節能燈、計算機及通信設備製造商,並在設計、開發、晶元製造、封裝/測試、銷售及售後服務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華微電子的晶元生產能力為每年100萬片,封裝/測試能力為每年6億只。2003年11月, 公司公告將與飛利浦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合資經營吉林飛利浦半導體有限公司,公司投資總額為2900萬美元,注冊資金為1500萬美元,經營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產品。 7、首鋼股份 (00095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作為國內最早涉足高新技術產業的鋼鐵企業,公司已經在高科技領域進行了諸多大手筆的投資,公司參與投資的北京華夏半導體製造股份公司,主要生產8英寸0.25毫米集成電路項目,目前已獲得北京市的大力支持,該公司將有望建成中國北方的微電子生產基地。 (三)晶元封裝測試 1、三佳模具 (600520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2001年底的上市公告書中稱,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塑封模具、塑料異型材擠出模具生產企業,市場佔有率15%以上。上市後不久公司變更投向,原准備用募集資金獨家投資12000萬元建設年產200副半導體集成電路專用模具項目,現在改為投資新建合資公司,由中方投資9000萬元、日方投資3000萬元,專營半導體集成電路專用模具。2002年報又披露,公司持股75%的銅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2000萬元,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半導體製造用模具;募股資金投向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專用模具項目,截至2002底實際使用募集資金8710萬元,2002年底已投入生產。 2、宏盛科技 (600817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公司的控股92%的股權子公司宏盛電子,經營范圍為開發、製造電腦、顯示器、掃描儀及相關零組件,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等。注冊資本人民幣7,450萬元。
㈤ 微電子晶元企業股有哪些呢
綜藝股份、大唐電信、同方股份、ST滬科、張江高科等。
1、綜藝股份
綜藝集團創建於1987年,起步於南通市通州區黃金村。集團成立20多年來,制訂了超越競爭的藍海發展戰略,以股權投資為橋梁。
迅速切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有計劃地堅定向現代化的高科技投資控股企業轉型,打造成功了以信息科技產業為主線的高科技產業鏈,完成了以新能源為龍頭、信息產業和股權投資為兩翼的產業布局。
2、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3、同方股份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名字取自清華大學清華園最早的建築、昔日用作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部。
公司主要從事資訊科技(資訊系統、電腦系統、寬頻通信)、能源與環境(人工環境、能源環境、建築環境、生態環境)兩大產業。同方股份在1997年成立,並在同年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公司更名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4、ST滬科
ST滬科是上海寬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3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主要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實業投資,投資管理,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
5、張江高科
張江高科技園區,被譽為中國矽谷。成立於1992年7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中南部,是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與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開發區同為上海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區域。
㈥ RISC CPU 詳細介紹
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計算機)相對的一種CPU架構,它把較長的指令分拆成若干條長度相同的單一指令,可使CPU的工作變得單純、速度更快,設計和開發也更簡單。這項技術最先誕生於斯坦福大學和加州柏克利分校,1986年,HP公司首先應用RISC技術開發出PA-8000,主頻為180MHz,MIPS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RISC處理器——R2000;次年,SUN和德州儀器合作開發的Sparc處理器問世。Sparc處理器憑借出色的性能,迅速占據了UNIX工作站的市場。
一時間,RISC旋風刮遍整個計算機行業,被認為是以後CPU的主流架構。SUN公司也就「得隴望蜀」,打算把Sparc處理器的市場擴大到PC領域。一方面,SUN把Sparc架構授權給包括德州儀器、富士通、東芝等多家半導體公司,擴大同盟;另一方面,SUN積極游說電腦廠商生產UNIX/Sparc(UNIX操作系統+Sparc處理器)電腦,希望重現IBM PC所創造過的輝煌。
和Sparc處理器相比,Intel的386處理器基於CISC技術,傳統的X86指令不僅長度較長,且長短不一。究竟是採用全新的RISC架構,還是走兼容+改進的技術道路?Intel公司上下爭論不一,最後決定兵分兩路,兩個開發隊伍分別研製採用全新RISC架構的860處理器和X86架構改進型的80486處理器。1989年2月,860處理器上市,同年4月80486處理器正式發布。
雖然860處理器以全新架構贏得了一片喝彩,最終卻因為缺乏廣泛的應用軟體和外圍設備的支持面顯得「曲高和寡」,市場接受程度很低。相反,486處理器在指令集上保持了一貫的兼容性,但在處理器內部的設計上大膽採用了RISC技術,能夠在1個周期內執行1條指令。486處理器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首次突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限制;它的起跳頻率是25MHz,並內置緩存;486處理器採用了倍頻技術,使得CPU的主頻可不受外頻的制約而大幅提升,486後期發布的80486 DX4-100採用4倍頻,首次把CPU頻率提高到100MHz。
860處理器在市場推廣上面臨的問題,同樣讓SUN在PC領域大幹一場的雄心受挫。缺乏應用軟體、系統廠商數目不夠,這樣的架構就很難得到廣泛應用;而規模上不去,無論CPU還是整台電腦,價格都會居高不下,個人和家庭用戶也很難接受它。到了1990年,MIPS公司和SGI、DEC、COMPAQ等公司組成了ACE(Advanced Computing Environment)聯盟,也希望以自己的RISC晶元取代Intel的地位。然而這個ACE聯盟還是無法解決上述問題,最終只能曇花一現,各奔東西,領頭羊MIPS也被SGI公司於1992年收購。而在386時代領跑的COMPAQ公司,錯誤地把寶壓在這個MIPS聯盟上,結果反被DELL、Gateway等後起之秀搶了先機。
860受到的挫折,使Intel從此堅定了不斷改進X86架構的技術路線,並開始集中力量研發下一代CPU——Pentium。這時,又有新的對手向它的領先地位發起了挑戰。
㈦ 晶元技術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綜藝股份():
公司參股49%的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於02年8月共同設立,注冊資本1億元),從事開發、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系列微處理器晶元等。龍芯1號、2號的推出,打破了我國長期依賴國外CPU產品的無"芯"的歷史。
世界排名第五的集成電路生產廠商意法半導體公司已決定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目前龍芯課題組正進行龍芯3號多核處理器的設計,具有突出的節能、高安全性等優勢。
大唐電信(600198):
公司控股95%的子公司大唐微電子是國內EMV卡的真正龍頭,具有EMV卡晶元自主設計能力,具備完全的知識產權,晶元產品獲得EMV認證的進展至少領先國內競爭對手1.5年。因此,一旦國內EMV卡大規模遷移啟動,公司將最先受益,並有望隨市場一起爆發性增長,從而推動公司業績增長超出預期。
同方股份(600100):
公司控股86%子公司北京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同方微電子」),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專業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同方微電子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開發和銷售,並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主要產品為智能卡晶元及配套系統,包括非接觸式存儲卡晶元、接觸和非接觸的CPU卡晶元及射頻讀寫模塊等。
ST滬科(600608):
公司控股70.31%子公司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信息產業部與摩托羅拉公司在中國合作的結晶,接受摩托羅拉先進水平的低功耗、高性能32位RISC嵌入式CPU M*Core? 技術及其SoC設計方法;以高起點建立蘇州國芯自主產權的32位RISCC*Core?。
在M*Core M210/M310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Core?系列32位CPU核C305/C310/CS320/C340/C340M;建立了以C*Core?為核心的C*SoC100/200/300設計平台;並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和軟體著作權。
㈧ RISC-V登場,Intel和ARM會怕嗎
arm的是risc指令集,作為精簡指令集,本身功能就不全面,優勢是高效,低功耗,屬於小而精,目前主要在手機,平板方面占尤。
x86是cisc指令集,雖然累贅但功能齊全,屬於大而全,劣勢是功耗大。目前主要在桌面pc占優。
從兩者特點看,很難直接競爭,雙方適用的場合都不相同。x86設備能做到的事,arm設備還不能完全做到,比如ipad就不能取代你家裡的電腦。
從系統看,基於arm的是安卓和ios,wp,塞班等移動系統,而基於x86的是windows和mac。也有跨平台的linux,unbuntu,meego等。
arm目前的性能很難應用在pc桌面級別,主要是性能還追不上目前的pc處理器。少數的例子是三星的chromebook的exynos5250處理器。
intel也有涉及手機處理器,比如聯想k800的z2460和razr i的z2480,atom架構,不過受制於應用兼容性問題。intel也從2013年開始進行soc生產,基本傳統的cpu是不再涉足。
amd主要是桌面處理器市場被intel積壓,只好另尋出路,在arm結構的處理器市場尋找前路。
intel的x86要想與arm競爭,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降低功耗,縮寫面積,其次是要有移動系統的支持,而不是x86不能完全兼容安卓等問題。
從目前看,intel集中在桌面pc,筆記本等市場,arm集中在移動設備如手機,平板,雙方唯一交匯的是伺服器,但也沒什麼波瀾,雙方目前都交不上手,何談取代。
從長遠看,arm設備更適合隨身,比如智能眼鏡,智能電視,智能冰箱,自動車載,自動販賣機等,像攻殼機動隊,全面回憶2012等科幻片里,植入手掌的電腦,易容頸圈,會思考的槍,單兵智能眼鏡,電子腦等更適合的是arm,而不是面積過大,功耗大,模塊不集成的x86。但這不是arm取代intel,而是arm取代x86。即便這些成為現實,x86仍有不可取代之處,比如伺服器的終端等,比如我相信黑客帝國里matrix會使用x86而不是arm設備來管理龐大的整個地球系統。
從公司看,arm是賣arm架構授權,和賣mali系gpu,但不生產cpu和賣cpu或者soc。而intel是生產和賣cpu,但不出售x86授權(amd是個意外例外),也不生產gpu。arm的地位更像x86的ibm而不是intel。
所以,我不會說什麼arm取代intel這種違和的話。我會認為arm會取代intel的x86成為智能電子設備的主流,但同時intel的x86也會有無法被arm取代之處。
㈨ 晶元技術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綜藝股份(600770):
公司參股49%的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於02年8月共同設立,注冊資本1億元),從事開發、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系列微處理器晶元等。龍芯1號、2號的推出,打破了我國長期依賴國外CPU產品的無"芯"的歷史。
世界排名第五的集成電路生產廠商意法半導體公司已決定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目前龍芯課題組正進行龍芯3號多核處理器的設計,具有突出的節能、高安全性等優勢。
大唐電信(600198):
公司控股95%的子公司大唐微電子是國內EMV卡的真正龍頭,具有EMV卡晶元自主設計能力,具備完全的知識產權,晶元產品獲得EMV認證的進展至少領先國內競爭對手1.5年。因此,一旦國內EMV卡大規模遷移啟動,公司將最先受益,並有望隨市場一起爆發性增長,從而推動公司業績增長超出預期。
同方股份(600100):
公司控股86%子公司北京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同方微電子」),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專業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同方微電子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開發和銷售,並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主要產品為智能卡晶元及配套系統,包括非接觸式存儲卡晶元、接觸和非接觸的CPU卡晶元及射頻讀寫模塊等。
ST滬科(600608):
公司控股70.31%子公司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信息產業部與摩托羅拉公司在中國合作的結晶,接受摩托羅拉先進水平的低功耗、高性能32位RISC嵌入式CPU M*Core? 技術及其SoC設計方法;以高起點建立蘇州國芯自主產權的32位RISCC*Core?。
在M*Core M210/M310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Core?系列32位CPU核C305/C310/CS320/C340/C340M;建立了以C*Core?為核心的C*SoC100/200/300設計平台;並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和軟體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