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香港常氏集團發展歷史

香港常氏集團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5 16:26:44

『壹』 光大集團發展史

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同年8月18日正式開業(當時注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即集團香港總部)。成立20年來,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貿易起家,拓展投資階段(1983年至1990年):集團業務以外貿和實業投資為主,與國際上2500多家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系,積極開展各種經濟貿易活動,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工業、農業、食品業、旅遊業、地產物業等領域興辦實業,為擴大中國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和繁榮香港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創辦金融業,投資香港資本市場階段(1990年至1996年):根據國務院指示精神,集團實施了業務發展戰略性調整,向國內傾斜,向金融業傾斜。 1990年11月,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集團北京總部)在北京成立。至此,一個集團兩個總部的經營管理模式正式形成。
1992 年8月成立中國光大銀行;1996年4月成立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從1992年開始,集團斥資進入香港資本市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並改組為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亞太有限公司。同時,集團還積極參與了實業、房地產、貿易等方面的投資。
三、盤整存量,全方位資產經營階段(1996年至1999年7月):集團原有的貿易功能逐漸萎縮,以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業為主導,實行全方位的資產經營。集團進行了大量的新項目投資,形成金融服務為主、基礎設施、石油天然氣、飯店管理、房地產開發及通訊領域等多方位但超常規發展的局面。
四、戰略調整,全面建設金融控股集團階段(1999年7月至今):集團按照中央"大刀闊斧改革,審慎穩健經營"的指示精神,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地實施戰略調整,一手抓金融業的發展,一手抓實業企業的調整,提出了"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的工作方針和"集團管理,分業經營"的管理模式,明確了近一個時期"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
即:一個目標,就是要把光大集團建設成為規范化的金融控股集團;兩個要求,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一手抓改革和業務發展,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三個轉變,就是發展方式由過去的"齊頭並進",逐步轉移到以發展金融業務為重點上來;管理體制由過去的"多個法人經營、一個法人負責"轉到"集團管理、分業經營"上來;集團職能由過去的"重投資、輕管理"轉到著重加強對所屬企業的管理上來;四項主要工作,一是努力發展金融業務,力爭發展速度和質量超過金融同業平均水平;二是實業企業調整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進一步規范集團內部的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四是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使主要金融企業上市,進一步增強金融企業實力。集團籍此邁出了建設規范化金融控股集團的步伐。
近六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幹部員工的艱苦努力,集團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框架和運作方式初步建立,金融業有了明顯的發展,非金融業的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內部管理日臻嚴格和規范,黨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加強,改革、調整和發展的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面對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趨勢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光大集團將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主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為目標,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保證,大力推進"管理集團化、經營規范化、效益最大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致力於建立一個具有現代化管理理念和創新機制的規范化金融控股集團。

『貳』 香港英皇集團的歷史

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是英皇集團的一家下屬子公司。英皇集團成立於1942年,從一間鍾表零售店鋪,發展成為涉足地產、酒店、金融、娛樂、電影、出版印刷、飲食及零售的多元化上市公司集團。集團在香港擁有六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英皇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港交所:163、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港交所:296、英皇證券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717、英皇鍾表珠寶有限公司港交所:0887、新傳媒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708及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8078。附屬公司及分支機構約500間,雇員約7,000人。
具體參考 http://ke..com/view/841462.htm?fromId=799410&redirected=seachword

『叄』 邵氏影業公司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予潘迪生旗下新成立的「德寶電影公司」,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現在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最後,邵氏於2000年宣布將該批電影的永久版權以4億港元的價錢售予由馬來西亞收費電視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娛樂」,該公司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位復修。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6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肆』 信和集團的發展歷史

1970年代信和集團創立;
1972年信和置業有限公司(信置)的控股公司尖沙咀置業集團內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容
1981年信和置業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
1995年信和置業於正式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之一,同時信置分拆其酒店業務,成立信和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伍』 創律集團的發展歷程

除了進軍澳門賭場,創律集團一九九九年以兩億元購入深水灣道號稱『港版凡爾賽宮』的豪宅;一九九七年贊助柯受良駕車飛越黃河。
1998年,為慶祝集團成立十周年,邀請總政歌舞團來港澳演出;邀請俄羅斯紅星歌舞團來港演出。
創律集團一直在全力開拓房地產市場。一九九一年,創律購入坪洲五十萬平方英尺土地,目前正發展坪洲海濱花園,並計劃在銅鑼灣海旁興建一座七十二層高的中國創律廣場,在上海發展王子公寓。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創律集團積極參與、資助香港及內地的文化教育、體育活動。
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 徐增平 履歷
1952年4月出生生於山東濰坊。
1983年,徐增平從廣州軍區退伍,從商經營電器、地毯及農副產品貿易。1988年,已身價千萬。這一年,徐增平攜妻子移居香港,創辦創律公司,主要經營投資和商品貿易。1990年代,兼任中國體育工作者協會(香港)主席的徐增平,帶領過香港足球隊、籃球隊;創辦演出公司,組織過總政歌舞團、俄羅斯紅星歌舞團、澳洲軍樂團等來港演出。1997年6月1日,贊助柯受良駕駛汽車從壺口瀑布上空飛躍黃河,那輛飛躍黃河的三菱轎車噴塗著「創律集團」字樣。1998年,徐增平的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從烏克蘭手上買下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由大連造船廠改造的「瓦良格」的中國航母「遼寧」號,於2011年十月下水試航,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中國海軍服役。截至2010年「創律」已在廣州、北京、山東等地,有數十億元的投資,涉及酒店、石材加工、建築設計等。
香港創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地址:豐台區蒲黃榆路36號百樂酒店709房
主營業務:建築設計,酒店管理,貨運代理及土產糧油食品,礦產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業務聯絡

『陸』 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

被過濾廣告港燈中心
香港是亞洲其中一個最早有電力供應的城市。1888年,香港政府與香港電燈簽署首份電力供應合約,港燈供應的電力把食水抽上太平山頂,同時為港島區的路燈提供電力。1890年12月1日下午6時,港燈開始為香港島部份地區供電,包括中環商業區的電街燈。首間電廠為灣仔發電廠,位於灣仔星街,初期發電量100千瓦。除發電機組廠房外,亦設有員工宿舍及辦公大樓。除中環以外,今日的日街、月街、星街、光明街及電氣街一帶,是首先有電力供應的地區,日、月、星三條街道的命名與《三字經》里的「三光」有關,源於《三字經》里「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比喻電力帶來光明。星街發電廠於1922年拆卸。 1910年,西環及洋人聚居的太平山頂亦開始有電力供應。為應付需求的增長,港燈在北角炮台山興建第二間發電廠,是為北角發電廠並在1919年啟用,初期發電量3,000千瓦。電氣道及大強街(PowerStreet)因此發電廠而得名。1922年起,港燈供應電力予在港島北部行走的香港電車。北角發電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受破壞,戰後經過維修並繼續使用至1970年代末,其後拆卸並建成住宅城市花園。
香港島的電力需求仍持續增長,1968年,港燈在鴨脷洲興建全電腦化的發電廠,採用燃油發電,1981年落成,發電量1,061兆瓦。1978年9月,港府正式批准港燈在南丫島興建更大規模的發電廠,1984年落成後逐漸取代鴨脷洲發電廠,1989年12月,鴨脷洲發電廠正式停止運作,其後改建成住宅海怡半島。
左方的煙囪屬南丫發電廠
南丫發電廠位於南丫島菠蘿嘴,佔地50公頃,共分三期發展,第一期包括三台25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於1984年完成,第二期則包括三台35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一台55兆瓦及六台125兆瓦燃氣輪機,於1991年完成,第三期包括兩台350兆瓦燃煤機組,於1997年完成。2002年,現有兩台125兆瓦燃氣輪機被改裝成聯合循環機組,可額外生產115兆瓦電力。 港燈在1981年被置地收購,1983年,香港前途問題未決,加上利率高企,當時負債的置地把港燈以低價出售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

『柒』 香港查氏集團的歷史

查濟民身兼中國染廠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主席,並為名力集團前主回席。名力答集團為香港査氏集團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1988年,名力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由查濟民出任主席。
名力集團也投資了和摩根士丹利及中國建設銀行共同成立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2001年,受到全球科網股爆破,本公司進行大規模私有化正式退出香港股市
2007年,本集團以10億港元收購亞洲電視股權。
企業旗下香港興業、中國印染、興勝創建、亞洲電視等知名企業。

『捌』 中國星集團的發展歷程

中國星娛樂集團成功收購星光娛樂集團之後,於1996年7月18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注冊成為上市公司。
中國星娛樂集團的主要股東均來自多實有限公司,董事包括向華強先生,陳明英女士,及邱漢雄先生。向華強先生也是永盛娛樂的主席,永盛娛樂乃香港首屈一指的電影製作公司。此外,陳明英女士曾與永盛娛樂合作近十年,擁有專業及豐富的電影監制經驗。至於另一董事成員邱漢雄先生則從事廣告業二十多年,在廣告界享譽盛名,前身曾擔任李奧貝納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之職。
中國星娛樂集團主要業務是將高質素電影和電視劇作全球性的發行,在1994年,多實有限公司成立了一所附屬公司--傑遜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及廣州設立辦事處,聘請員工逾百以助其拓展國內之業務。
1995年,傑遜集團在國內成功發行8部電影。該集團的主要業務是與各省級和市級的電影公司接洽;制定電影發行表;策劃各類型的宣傳活動;監管該集團的財政收入及電影發行票房收入。而該集團去年國內票房總收入更高達2億2千萬元人民幣。1997年,中國星娛樂集團與傑遜集團合並,攜手發展國內電視劇之發行工作。近400小時的電視劇將會在國內百多個電視台播出之同間,亦會在世界各地發行。此外,中國星集團一早已積極聯絡國內音像產品批發商,建立良好關系,對其拓展音像產品的業務,特別是小影碟市場之發展,有極大的幫助。同年9月,該集團於四川成都開設音像產品零售店,作為對實際市場探討的第一步,亦是該集團於國內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國際市場方面,中國星娛樂集團在亞洲區建立了穩健雄厚的根基,期間更分別在香港及台灣成立發行公司,活躍出席於世界各地舉行的電影及電視劇展覽會,並把握機會,從而開拓了多個電影和電視劇市場。中國星娛樂集團的宗旨是以製作高質素節目,配合高效率發行策略,而以獲得最大的效益。事實上,該集團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劇深受各地觀眾的歡迎,但亦會精益求精創作各類節目以迎合不同地區市場的需求。該集團的主要演員李連傑和劉德華,在世界各地包括俄羅斯,英國,甚至拉丁美洲均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中國星娛樂集團也相當重視商業政策,以使能保持其領導之地位及優勢,由於娛樂事業是一個變化迅速的行業,該集團對市場的一舉一動均細心留意分析。另一方面,該集團亦會緊隨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水準,以獲得最高收益。我們深感榮幸能擁有如此完善及專業的發行策略,並且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星集團會成為中國及香港兩地最有規模的發行公司。
現時,中國星娛樂集團市值總資產約為十億港元。

『玖』 香港富豪李嘉誠的詳細資料及發家史

李嘉誠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28年
祖籍:廣東潮安
1940年到香港。
1943年到一家鍾錶店當店員。
1945年在橡膠廠當推銷員。
1950年創辦長江塑膠廠。
李嘉誠,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巨商,傑出的世紀企業家。在幾十年的艱苦創業過程中,白手起家,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企業王國。從開辦塑膠公司到投資房地產業,目前又將視野投向信息產業,成為行動電話大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包括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業、英國菲力斯杜集裝箱港、巴拿馬運河港和北京的東方廣場等。重點投資項目包括地產、港口、通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七大項,投資地點遍及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盡管李嘉誠早已成為華人富商,但他的住房仍是30年前的,每次出行仍乘民航班機。但其時刻不忘回報社會,捐助福利事業。從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億用於資助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興建醫院和老人院。根據他的貢獻,去年,被美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與《時代》雜志聯合評為「世紀企業家」,該榮譽是從15位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傑出企業家中挑選出來的,李嘉誠奪魁當之無愧,他也是當今最大影響力的國際人物之一。
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兩年後,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優酷吧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李嘉誠年歷 1928·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今潮州市湘橋區)北門街面線巷5號。
1933 李嘉誠入潮安縣府城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36 李嘉誠隨父轉入潮安縣庵埠鎮(今彩塘)崇聖小學就讀至1938年。
1939·6月 李嘉誠隨父到潮安縣郭壟小學就讀。是年6月21日,日寇侵佔汕頭,翌日又佔領潮安縣庵埠鎮。
1940·年初 李嘉誠隨父到祖母許氏出生地澄海縣隆都鎮後溝村避難。不久,全家又逃往文祠鎮松坑村躲避戰亂。 年終 李嘉誠隨父親從文祠鎮松坑村長途跋涉,歷盡艱辛,逃亡到香港。其後李嘉誠不忘自學,充實自己。
1943 李嘉誠的父親不幸病逝。從此,李嘉誠只好提前挑起贍養母親和撫養弟弟、妹妹的重擔。後來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鍾錶店當店員,兩年後又到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廠當推銷員。
1948 李嘉誠任塑膠廠業務經理,後晉升為總經理。
1950 李嘉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5萬港元,開設一間小型塑膠廠,取名 「長江」。
1957 在香港北角創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拾』 香港嘉華集團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香港 嘉華集團 在 19 64 年成 功 投得 九龍 安達 臣 道石礦 場 開采 權,成 為 香 港 首 間取 得 采礦牌照的 公司 。 香 港工業 在六十 年 代 迅 速發展 ,人均收 入 隨之增 加 , 大 眾 開始 踏入 小康 生 活 。 後來 香 港嘉 華集團開 始 涉 足 私人地 產業 ,一直到今天 ,做的 都非常 不 錯。

閱讀全文

與香港常氏集團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
武漢期貨女 瀏覽:948
理財知識篇 瀏覽:849
眾籌融資被騙 瀏覽:709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問題 瀏覽:616
我國有哪些金融期貨產品 瀏覽:986
為什麼要研究過度融資 瀏覽:72
海銀財富理財可信嗎 瀏覽:828
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瀏覽:157
融資余額1億 瀏覽:861
理財結存 瀏覽:374
什麼是期限匹配融資策略 瀏覽:331
a輪融資規模 瀏覽:643
外匯平台靠譜嗎 瀏覽:934
信託開單 瀏覽:246
直接融資發展 瀏覽:819
濟南工行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657
陽光信託中心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