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國資委持股對於上市公司的股價還是有一定的支撐作用,畢竟國資委減持股票需要預先審批通報,而且現在國企改革是熱點。
2. 上市公司才有資格被國資委收購嗎
沒有這種說法,任何企業收購都是雙方協商的結果
3. 國資入股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股票是商業機密嗎
當然算了
而且收購達到標的公司5%的時候向監管說明情況
如果這個國資是上市公司的話還需要披露
4. 如果一個上市公司,被地方政府(市國資委)收購50.38%的股份,那麼該公司現在是什麼性質
國有性質,屬於國資委管理
5. 股權轉讓是利好消息還是利空
轉讓的對象不同,那麼所釋放的多空信號也是不同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如是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專場屬的話,肯定是利空了,建議拋出。 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就是利好,可以繼續持用。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但是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6. 國企被上市公司收購了,企業性質會發生什麼變化,還算是國企嗎
根據收購資金占的比例有關。若此上市公司將該企業完全收購,則該企業變成非國企;否則,變為國資控股公司。
7. 國企被上市公司收購了,企業性質會發生什麼變化,還算是國企嗎
根據收購資金占的比例有關。若此上市公司將該企業完全收購,則該企業變成非國企;否則,變為國資控股公司。
8. 地方國資控股上市公司會不會退市
上市公司退市有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只要觸發了這個退市規則,上市公司就要退市,跟誰控股沒有關系。
9. 改革加速 多家國資背景上市公司停牌,對持股人是利還是弊
停牌的原因有很多復 假如持股人制是看重國企改的題材。那麼自然是利好,因為重組之前肯定要停牌的。 假如只是為了短炒 做一波國企改的行情,畢竟不是那個公司都可以重組成功,在風頭最旺的時候停牌,自然是利空。 看你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
10. 控股股東變成國資委是利好還是利空
三會一層是重抄要的治理機制,控股股東退出董事會一般來說不太有利於及時了解公司經營管理信息並妥善作出決策部署,至於利好還是利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鍵看公司的相關安排以及該控股股東有沒有委託他人行使表決權和管理權或其他妥善治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論,以該公司的相關公告為准。
如果控股股東行使股東大會召集權、投票權和表決權時,如果違反法律規定和程序,那麼其他股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變更和確認股東大會決議無效。
如果控股股東通過的股東大會決議無效,但控股股東已經實施並給上市公司造成損失的,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要求其賠償損失,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不行施權利,其他股東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代表公司要求控股股東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