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重大財務開支的規定金額或比例是多少
這個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來定,重大開支一般指單筆交易金額占資本凈額10%以下的股權投資及資產處置、單筆交易金額占資本凈額5%以下或交易後余額占資本凈額10%以下的對外擔保事項、單筆交易金額占資本凈額1%以上。
『貳』 凈資產與凈資本的區別
1、概念不同:
(1)凈資產通常是指的企業的資產總額減去負債以後的凈額,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企業開辦當初投入的資本,包括溢價部分,另一部分是企業在經營之中創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贈的資產,屬於所有者權益。
(2)凈資本是指在期貨公司凈資產的基礎上,按照變現能力對資產負債項目及其他項目進行風險調整後得出的綜合性風險監管指標,代表期貨公司可隨時用於應對風險的資金數額,這二個是不同性質的概念。
2、計算方法不同:
(1)凈資產的計算公式:凈資產 =總資產-總負債
(2)凈資本計算公式為:
凈資本=凈資產-證券類資產的風險調整-應 收項目的風險調整-其他流動資產的風險調整-長期資產的風險調 整-或有負債×扣減比例+/-其他。
3、衡量對象范圍不同:
凈資產范圍大,凈資本局限性小,凈資本屬於凈資產范圍之內。
(1)凈資本是衡量證券公司資本充足和資產流動性狀況的一個綜合性監管指標,通過對證券公司凈資本情況的監控,監管部門可以准確及時地掌握證券公司的償付能力,防範流動性風險。
(2)凈資產就是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4、本質不同:
(1)凈資本是根據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和資產的流動性特點,在凈資產的基礎上對資產等項目進行風險調整後得出的綜合性風險控制指標。
(2)凈資本指標反映了凈資產中的高流動性部分,表明證券公司可變現以滿足支付需要和應對風險的資金數。通俗地講,凈資本是假設證券公司的所有負債都同時到期,現有資產全部變現償付所有負債後的金額。
(2)方大集團凈資本支出擴展閱讀:
1、凈資產的特點:
(1)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所佔用的基金。固定基金通常按照固定資產賬面余額的增減而發生相應的增減,兩者金額通常相等;但是,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兩者的金額不同:固定資產應當在取得時按照協議租賃價等入賬,而固定基金應當在支付租金時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入賬。
(2)事業基金:
① 一般基金。事業單位的一般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滾存的結余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從本單位當期未分配結余轉入;二是從撥入專款結余中按規定留歸本單位使用的金額轉入。
② 投資基金。事業單位的投資基金是指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所佔用的基金。投資基金應當按照對外投資賬面余額的增減而發生相應的增減,兩者金額應當相等。
(3)結余:
① 行政單位的結余。行政單位的結余是指行政單位各項收入與支出相抵後的余額。行政單位的正常經費結余與專項資金結余應當分別核算。
② 事業單位的結余。事業單位的結余是指事業單位在一定期間各項收入和支出相抵後的余額,主要包括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事業結余應當在年末轉入結余分配;經營結余通常應當在年末轉入結余分配,但如為虧損,則不予結轉。
③ 事業單位的結余分配。事業單位當年實現的結余,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分配。結余分配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有所得稅交納業務的事業單位計算應交所得稅;二是事業單位計提專用基金。
2、凈資本指標的主要目的:
(1)要求證券公司保持充足、易於變現的流動性資產,以滿足緊急需要並抵禦潛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營運風險、結算風險等,從而保證客戶資產的安全;
(2)在證券公司經營失敗、破產關閉時,仍有部分資金用於處理公司的破產清算等事宜。
『叄』 凈資產是什麼
凈資產(Net asset),是指所有者權益或者權益資本。企業的凈資產(net asset value),是指企業的資產總回額減去負債以後的凈額答,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企業開辦當初投入的資本,包括溢價部分,另一部分是企業在經營之中創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贈的資產,屬於所有者權益。
在股票投資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種技巧和方法中,凈資產和與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一樣,都是最常用的參考指標。
(3)方大集團凈資本支出擴展閱讀
房地產行業在經過幾年高速發展以後,負債規模也在同步攀升,2019年,在外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內部融資環境不斷收緊的情況下,降負債成為房地產企業共識。
2019年,凈資產規模TOP100企業凈資產達到62574.8億元,同比增長22.9%,較2018年增速下降,但高於總資產規模的增速,房地產企業降負債取得一定成效。企業入榜門檻提高,2019年,凈資產規模TOP100入榜門檻為15.1億元,較2018年12.3億元的入榜門檻提高了2.8億元。
『肆』 資本支出公式
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資本支出=購置各種長期資產的支出-無息長期負債的差額。
固定資產支出=固定資產凈值變動+折舊
其他長期資產支出=其他長期資產增加+攤銷
無息長期負債包括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和其他長期負債等。
資本支出=凈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與攤銷
「資本支出」即長期資金投入的增加,即購置更新長期資產的支出,減去無息長期負債的增加。購置長期資產支出的一部分資金可以由無息長期負債提供。所以這里的「資本支出」是一個增量的概念。
(4)方大集團凈資本支出擴展閱讀:
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營業性支出,是為了正確反映資產的價值和正確計算各年損益。如把資本性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結果是少計了資產價值,多計了當年費用,虛減當年利潤。
反之,則多計了資產價值,少計了當年費用,虛增當年利潤。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化會計處理,有時把小於一定金額的資本性支出,也作為收益性支出處理。
運輸設備的支出,按其損耗程度,通過計提折舊分年攤入各年成本、費用。這個會計處理方法,稱為折舊或攤銷。把支出記作資產的辦法,稱為資本化。資本性支出不同於收益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營業收入分攤負擔,後者全部由當年營業收入補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支出
『伍』 資本性支出和費用性支出的區別
資本性支出和費用性支出的區別如下:
1、作用不同
費用性支出不同於資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當年的營業收入補償,後者先記作資產,通過計提折舊或攤銷分年攤入各年成本費用。區分費用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是為了正確計算各年損益和正確反映資產的價值。
2、計算時間不同
資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過三年或兩個營業周期的支出,即發生該項支出不僅是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為了取得以後各期收益;
而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支出,即發生該項支出是僅僅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資本性支出是該項支出是不僅僅為了取得本期收益。
3、計算方法不同
資本性支出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費用性支出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網路-費用性支出『陸』 資本性支出項有那些
資本性支出包括構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支出。例如,購置運輸設備的支出,由於運輸設備能使用於幾個年度,其支出應記入「固定資產」科目。運輸設備的支出,按其損耗程度,通過計提折舊分年攤入各年成本、費用。這個會計處理方法,稱為折舊或攤銷。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二十條規定:「會計核算應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進一步細分可分為「維護性資本支出」(maintenance Capex)和「增長性資本支出」(growth Capex)。前者是指使得現有資產能夠維持企業當前生產經營水平所需要的資本支出,後者主要用於購買新的資產或擴大現有資產的規模。
『柒』 ·現金流量表中如何計算運營資本支出
提示:以下內容為網友帖,僅供參考. 基技合壁 我們知道計算自由現金流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凈利潤或稅後凈營業利潤開始起算,二是從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開始起算。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對營運資本增加的扣除與否,近來我也對此開始犯暈: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開始起算自由現金流要不要再次減營運資本增加項?難道說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當中已經扣除了營運資本增加額? 下面是從網上搜尋到的中國人按照「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P.S薩德沙納姆教授在其所著的(兼並與收購)一書中提出的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的內容給出的計算自由現金流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我也拿捻不準,請各位發表自己看法。 自由現金流量指標 自由現金流量是公司在充分考慮了持續經營和必要的投資增長對現金的要求後,可用於對債權人還本付息和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後的剩餘現金流量。對於自由現金流量的稱謂很多,有超額現金流量、多餘現金流量、可分配現金流量等。雖然目前理論界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內涵存在多種觀點,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都認為自由現金流量產生於正常的經營活動,並考慮了維持持續經營所需現金流量的要求。自由現金流量可以在維持現有增長的前提下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對於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由於對自由現金流量具體內涵有不同的認識,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形式也各有不同。肯尼斯。漢克爾認為:「自由現金流量概念的不同決定了自由現金流量計算方式的差異,沒有一個分析師可以運用現金流量表的數據計算出精確的自由現金流量,只能大致預測自由現金流量」。確實因數據採集的影響,一些看似精確的公式並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這里,選取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P.S薩德沙納姆教授在其所著的(兼並與收購)一書中提出的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是:投資現金流出的稅後的運營現金流量凈值稱之為自由現金流量。根據薩德沙納姆教授的定義: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增加額。 用自由現金流量指標評價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克服了會計利潤的不足。首先,針對企業可利用增加投資收益等非營業活動操縱會計利潤的缺陷,自由現金流量認為,只有在其持續的、主要的或核心的業務中產生的營業利潤才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非經常性收益不計入自由現金流量的。其次,會計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確定的,而自由現金流量是根據收付實現制確定的。正因為在會計上不以款項是否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利潤才會有較大的操縱空間,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為依據,對它來說大部分粉飾利潤的手法不起作用。利用該指標較強的盈利識別能力可以較好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 一、現金流入三項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收到的稅費返回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二、現金流出四項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支付的各項稅費 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過程一般有以上七項,不同類型的公司會略有不同,但基本是這七項。現在假設該公司營運資本比上年有增加,即營運資本增加額為正,此時它是怎樣影響到上述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的呢? 運營資本=(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預付帳款+存貨+其他流動資產)-(應付票據+應付帳款+其他應付款+其他流動負債), 運營資本=(流動資產-貨幣現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短期借款), 看來是真的能影響。
『捌』 凈利潤,是否已經扣除了投資現金流里的資本支出如果沒有,資本支出不屬於三費嗎
在追求經營成功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從哲學上說,價值觀是關於對象對主體有用性的一種觀念。而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全體或多數員工一致贊同的關於企業意義的終極判斷。
這里所說的價值是一種主觀的、可選擇的關系范疇。一事物是否具有價值,不僅取決於它對什麼人有意義,而且還取決於誰在做判斷。不同的人很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如一個把判斷作為本位價值的企業,當利潤、效率與創新發生矛盾時,它會自然的選擇後者,使利潤、效率讓位。同樣,另一些企業可能認為企業的價值在於致富、企業的價值在於利潤、企業的價值在於服務、企業的價值在於育人。那麼,這些企業的價值觀分別可稱為「致富價值觀」、「利潤價值觀」、「服務價值觀」、「育人價值觀」。
在西方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價值觀經歷了多種形態的演變,其中最大利潤價值觀、經營管理價值觀和社會互利價值觀是比較典型的企業價值觀,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歷史時期西方企業的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最大利潤價值觀,是指企業全部管理決策和行動都圍繞如何獲取最大利潤這一標准來評價企業經營的好壞。
經營管理價值觀,是指企業在規模擴大、組織復雜、投資巨額而投資者分散的條件下,管理者受投資者的委託,從事經營管理而形成的價值觀。一般的說,除了盡可能的為投資者獲利以外,還非常注重企業人員的自身價值的實現。
企業社會互利價值觀,是70年代興起的一種西方社會的企業價值觀,它要求在確定企業利潤水平的時候,把員工、企業、社會的利益統籌起來開率,不能失之偏頗。
當代企業的價值觀的一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以人為中心,以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本主義思想為導向。過去,企業文化也把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內容,但只限於把人才培養作為手段。西方的一些企業非常強調在職工技術訓練和技能訓練上投資,以此作為企業提高效率、獲得更多利潤的途徑。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人作為工具來看待,所謂的培養人才,不過是為了改進工具的性能,提高使用效率罷了。
當代企業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把人的發展視為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手段,這是企業價值觀的根本性變化。企業能否給員工提供一個適合人發展的良好環境,能否給人的發展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這是衡量一個當代企業或優或劣、或現金或落後的根本標志。德國思想家康德曾經指出,在經歷種種沖突、犧牲、辛勤斗爭和曲折復雜的漫長路程之後,歷史將指向一個充分發揮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會。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和21世紀文明的真正財富,將越來越表現為人通過主體本質力量的發揮而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支配。這就要求充分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研究人的全面發展,無論對於企業中的人,還是對全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華企業文化網。(中華企業文化網)
企業價值計算模型
企業價值如何計算?
這一講,我們將介紹幾個計算企業內在價值的方法。在此之前,先讓我作些必要的說明。首先,雖然我們都知道計算內在價值是多麼重要,但不得不承認內在價值不可能精確計算。理由是:
1. 企業是一個有生命的、復雜的組織,並且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2. 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對企業價值影響很大;
3. 外部投資人不可能比企業的內部人士更了解企業的情況;
4. 計算內在價值包括個人主觀因素,包括個人的經驗、考察方法和對企業以及市場的了解程度。
所以,計算內在價值與其說是為了得到一個量的結果,不如說是得到一個質的評判。有人會問,沒有一個量的數字,光是以企業的評判的好壞就可以決定該不該投資了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在對企業的特徵了解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計算來得到一個估計值,或是一個范圍。只有當股價比這個估計值低很多的時候,或是處於這個范圍的下限的時候,才可以考慮投資。
其次,價值投資法提倡在計算時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如上所提到的,由於存在影響計算結果的許多不確定要素,為了使我們的行為在投資定義范圍里,即保證本金和回報的安全,在計算內在價值時,必須剔除樂觀的、預測性的和不可靠的成分。為此,要求投資人對企業進行詳盡的調查和分析,在自己盡可能的范圍里了解企業。至少你必須做到,你認識的人當中,你是最了解這個企業的人。
現在我們來介紹計算內在價值的三種方法。它們是根據不同的目的來劃分的。
1. 基本價值計演算法(或是清算價值計演算法):當一個企業破產變賣時所採用的計演算法。這時,人們最關心的是可以拿回多少錢,所以,清算價值等於企業的現在的可以現金化的資產減去全部必須償還的負債。公式如下:
基本價值 = 保有現金 + 銀行存款 + 所持證券 + 其他可現金化資產 – 全部負債
公式右邊的前三項可直接從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項目里查到。第四項的其他可現金化資產通過對其他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折價來算出。而全部負債可以直接從負債項目里得到。當然,在資產負債表還有其他項目有變現或是提現的可能,這得根據不同的企業的具體情況來計算。但一般來講,數目不會很大。
2. 收益價值(EPV):這是當一個企業走入正常運轉軌道後,並且有安定的收入的情況下的計算方法。定義為固定不變的可分配收益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以下對定義里所用的概念加以說明。
(1) 可分配收益指的是企業每年通過生產活動所得到的可以不用投入再生產的多餘的收益,俗稱自由現金流量,公式為:
可分配收益 = 凈利潤 + 折舊費 – 設備投資 – 其他不可分配部分
雖然我們可以從損益計算表裡容易地得到凈利潤的數值。但是這只是會計賬面的結果,不代表自由現金流量。而且這個數字有很大的操作性(有時其伎倆會高妙到能欺騙專業人士)。其中,最具有決定性是對折舊費和設備投資的處理。價值投資法認為折舊費只是會計賬目上的費用,它代表的價值並沒有付給任何人,而是在企業的手中,必須加回到可分配收益里。相反,設備投資是為了得到利潤所花費的實際的費用。往往企業為保證下一年的收益需要進行設備更新改造等資本投入,這一部分收益是不可分配的,必須從凈利潤中減去。最右面的其他不可分配部分指某一年企業的特別費用,如訴訟費,退休金制度改變所需費用等,同樣,這一部分收益也是不可分配的,必須從凈利潤中減去。
(2) 固定不變:這是一個假設。它不代表每個企業的真實情況。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公司的長期的經營狀態,以及同行業的比較分析來尋找符合這一假設的企業。反過來說,價值投資法不建議以收益價值的計算來得到不符合這一假設的企業的內在價值。
(3) 現在價值:指的是考慮將來貨幣貶值的影響後的價值。貨幣貶值實際上是說購買力下降的意思。購買力下降不僅僅是由於通貨膨脹而產生的絕對下降,同時由於銀行的利率的而產生的相對下降。比如100元錢,放在家裡的話永遠是100元錢,如果通貨膨脹是1%的話可以買到99元的東西。而把這100元錢存入銀行的話,一年後可拿回102元錢(以現在的長期存款利率2%來計算,不考慮加稅)。如果通貨膨脹是1%的話可以買到101元的東西。這時放在家裡的100元錢的購買力只有存入銀行里的100元錢的0.98(= 99/101),也就是說一年後100元錢的現在的購買力只有98元。這個購買力就是現在價值。同樣,通過投資獲得的將來的收益,必須考慮銀行利率和通貨膨脹,以算出其現在價值。
由於我們假設可分配收益無限期地保持同一數值,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
收益價值(EPV) = 可分配收益 / (長期存款利率 + 通貨膨脹率)
3. 成長價值:定義為考慮收益的將來成長因素的可分配收益的現在價值的總和。其前提是: 可分配收益長期保持同一成長率。公式如下:
成長價值 = 可分配收益 / (長期存款利率 + 通貨膨脹率 - 可分配收益成長率)
這證券分析經常採用的計算方法。大家可以看到由於分母減少,成長價值會大於收益價值。但是價值投資法認為對未來成長率的預測比對未來收益的預測更不可靠。雖然有很多情況下,成長價值會比較接近股價,但是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其數值會偏離真實的內在價值。到頭來,不過為市場的高價找到一種解釋罷了。為此,分析者提供了多階段獲利估價法,即假設成長率逐漸放慢,以對過高的成長價值進行修正。可是這並不能讓人覺得它更可靠。當然,價值投資法不否認企業的內在價值里有成長的因素。保守的做法是只有當企業的投資成本回報率大大地高於平均水平,並且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一優勢可以長期維持的情況下,才計算成長價值。價值投資人在做預測之類的事的時候,總是要「疑神疑鬼」的。
綜上所述,價值投資所認為,為保證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過程的合理性,必須通過獲得有力證據來尋找獲利能力長期安定的、並有良好發展起前景的企業。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計算出其內在價值的。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不投資於新興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理由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