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

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

發布時間:2021-04-14 17:47:27

『壹』 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哪些

1、對員工的責任

(1)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並根據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工資水平;

(2)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積極預防職業病;

(3)建立公司職工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制度,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和能力;

(4)完善工會、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制度,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

2、對債權人的責任

(1)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公司信息。持續及時准確的信息披露尤其是上市公司應盡責任,同時也是公司對債權人承擔社會責任的最高表現。

(2)誠實信用,不濫用公司人格。

(3)積極主動償還債務,不無故拖欠。

(4)確保交易安全的責任。企業對債權人的該項責任要求企業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對何債權人都應當該依照法律規定、善意、無過失地實施交易行為,切實履行合法訂立的合同。

3、對消費者的責任

(1)確保產品貨真價實,保障消費安全。消費安全是消費者最基本的權利,企業只有加強內部質量管控,確保消費者的消費安全,才能穩定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營造整個社會安全的消費環境。

(2)誠實守信,提供正確的商品信息,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誠實守信是一個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個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這不僅關系自身到的興旺發達,更承載著社會的責任和希望。

(3)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及時為消費者排憂解難。服務與產品質量是一體的,服務是企業繼產品質量後的第二次競爭。

4、對社會公益的責任

企業對慈善事業的社會責任是承擔扶貧濟困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責任,表現為企業對不確定的社會群體(尤指弱勢群體)進行幫助。捐贈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受捐贈的對象主要有社會福利院、醫療服務機構、教育事業、貧困地區、特殊困難人群等。

此外,還包括招聘殘疾人、生活困難的人、缺乏就業競爭力的人到企業工作,以及舉辦與公司營業范圍有關的各種公益性的社會教育宣傳活動等等。

5、對環境和資源的責任

企業對環境和資源的社會責任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一是承擔可持續發與節約資源的責任;

二是承擔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和諧的責任。環境保護是關繫到所有人利益的事業,是關繫到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全人類都在為此付諸努力。

企業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統一,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企業的長久發展的條件。

(1)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構建:

1、企業應該建立明確的流程,確保社會問題以及新興社會力量在最高級別得到充分探討,並納入公司戰略規劃中,從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出發,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貫穿到公司整體經營活動中。

2、企業應該設置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社會責任的推行,並設置相應的社會責任考核指標

3、培養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使企業的每個員工在實際的日常行為中處處履行社會責任。

4、持續定期發放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面真實地展現企業公民形象。

企業堅守的十大原則:

1 、企業應在其所能影響的范圍內支持並尊重對國際社會做出的維護人權的宣言。

2、不袒護侵犯人權的行為、勞動。

3 、有效保證組建工會的自由與團體交涉的權利。

4 、消除任何形式的強制勞動。

5、 切實有效地廢除童工。

6 、杜絕在用工與職業方面的差別歧視。

7 、企業應對環保問題未雨綢繆。

8 、主動承擔環境保護責任。

9、 推進環保技術的開發與普及。

10 、積極採取措施反對強取和賄賂等任何形式的腐敗行為。

『貳』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2)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叄』 上市公司 社會責任

上市公司不是行政單位沒有義務去承擔社會責任,如果有捐贈之類的一般會在報表上提示的

『肆』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戰略發展之間的關系

上市公司主要是相對的信息披露透明,公眾可以通過購買股票成為股東,因此有很多小股東,也叫公眾公司,產權分散。
當然也因此更多人知道,也有機會獲得更多人信任的機會,對品牌有直接的提升,對資本也有強化,可以支持公司開展重要的發展戰略。
根據理想的制度設計,上市公司需要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到中國的公司只知道圈老百姓的錢,證券公司是最丑惡的幫凶。

當實踐家比爾•蓋茨將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上升到「本分」之外(參見本期報道),理論家則更熱衷於幫助企業將社會責任納入戰略體系。

責任與利益的相互依存

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企業的社會責任被視為一種邊緣化的經濟學觀點。

弗里德曼曾說:如果職業經理人為股東以外的群體謀求利益,那麼他們就有違信託精神。這種觀點在企業社會責任的爭辯中曾一度占踞上風,社會責任因而被企業等同為公益慈善而成為經營戰略中可有可無的裝飾品。

然而,邁克爾•波特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章可能會扭轉主流商業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文章題為《戰略與社會:競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刊於2006年12月的《哈佛商業評論》。文章指出: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評級機構已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作為企業優劣的參考指標之一。這足以證明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任何企業的高管都應對此有充分認知。

而面對弗里德曼對社會責任的責難(即職業經理人浪費股東錢財做公益),波特並沒有選擇迴避,而是將矛頭對准了企業。

他措辭嚴厲地說:公益活動之所以未能解放企業生產力,是因為這些企業犯了兩類錯誤:第一類錯誤是它們把企業與社會對立起來看待,而這兩者事實上是相互依存的;第二類錯誤是它們只是泛泛而談公益慈善,從未將其與企業自身的戰略需求相結合。波特進一步指出: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和諧的社會,反之亦然,兩者之間如唇齒相依。企業只有找到與社會共同發展的契合點,才能踏上通往可持續發展之路。

商業案例是最有力的證據。

雀巢在印度莫加的發展歷程便是這樣的例子。雀巢於1962年進入印度,政府允許他們在莫加地區經營。這個地方經濟落後,到處都是窮人,多數農戶只養得起一頭奶牛,僅能自給自足。由於沒有冷藏設備,新鮮牛奶也經不起長途運輸。雀巢去印度當然是為了掙錢,而不是做善事,但由於雀巢的生產高度依賴本土化、分散化的奶源,雀巢必須花錢幫助當地建設強大的奶源供應網路。為此,雀巢斥資興建牛奶冷藏基地、組建車隊到各地收購牛奶,還派遣大量獸醫、營養專家、品質控制專家指導奶農生產高品質的牛奶。這樣,不但當地的牛奶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奶農從最初的180戶發展到如今的75000戶),而且雀巢也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雀巢熱衷社會責任的秘密所在。

承載責任的兩大戰略模型

既然社會責任如此重要,那麼企業應如何剖析其所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呢?波特用他的兩個經典戰略模型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個模型是價值鏈模型。

在這一模型中,波特把企業的價值活動分為兩類: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經營、外部後勤、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輔助活動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

所有這些價值活動都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譬如,與技術開發相關的社會責任因素就可能有:企業與大學的關系,即企業是否與大學建立公私合作的關系,推動技術創新;技術倫理和實驗倫理問題,如企業生產過程中是否使用動物測試;產品安全,即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准;節約初級材料,即企業是否通過開發新技術節約初級材料投入,從而達到保護森林、煤炭等初級資源的目的;產品回收,即技術革新是否有利於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後的回收活動。

通過逐一分析每一項活動中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的問題,企業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價值活動的社會影響。

波特把這一方法稱為自內而外的方法。

與之相對,第二個模型——鑽石模型,則運用了自外而內的方法。

該模型是波特在研究國家競爭優勢時提出的。他認為決定一個產業競爭力有四個因素: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企業的戰略及對手錶現。

這一模型也適用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情景。波特認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對四個因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企業競爭的外部環境。如果企業在經營的時候一點都不考慮社會因素,就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喪失競爭優勢。

以需求條件為例,貧困地區與富裕地區的需求結構和特徵存在巨大差異:窮人不喜歡大瓶裝的洗發水,而寧願要分裝成一片一片的洗發水,因為他們不想一次掏那麼多錢買洗發水;而富人則希望瓶子越大越好,他們覺得那樣方便實惠,且他們不需要擔心支付壓力。因此,日用品生產商在發達國家和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經營要採取截然不同的策

聯合利華在印度的「金字塔底層」戰略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通過自外而內的方法,企業可以發現社會責任對競爭優勢的直接影響。

兩個模型各有特點。

第一個模型可用於企業自檢,即通過詳細檢查價值活動,發現與企業社會責任正面或負面相關的問題。企業需要對這些問題按優先次序進行排列,並盡力解決可能產生負面社會影響的問題。

第二個模型可用於企業挖掘責任競爭優勢,即從外部環境變遷出發,找到一些有利於塑造企業競爭力的社會、環境問題,並在解決社會、環境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企業競爭力。由於外部環境變遷涉及因素過多,波特並不提倡企業對社會問題的考察面面俱到,企業僅需要抓住對自己最有利的一兩點。

波特用他犀利的戰略思維重新詮釋了企業社會責任,使之與企業競爭優勢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從而徹底打破了社會責任與股東利益之間的藩籬。憑借該文章,波特2007年又一次獲得了《哈佛商業評論》麥肯錫獎。這意味著企業社會責任正從管理思想的邊緣走向主流。

『伍』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披露分析從哪些方面寫

你可以考慮從一下角度去寫:
社會責任的內容:社會福利 社會捐贈 社會貢獻
社會責任的意義:穩定社會 提升公司文化與知名度及檔次
社會責任的構建體系
等等,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在哪裡可以下載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

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是作為年報的附件而發表的。在主流的財經網站里都有,如和內訊可以在每隻容股票里的公司新聞---報告期報告,如果該上市有發表社會責任報告在那裡都能找到。而在年報里會說明該企業是否發表社會責任報告。有些企業是證監會要求其發表的,有些是自願發表的。
另外,想看社會責任報告評級,可以去潤靈環球。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有保障嗎 瀏覽:953
交易所非公開數據 瀏覽:357
綿陽小額貸款公司58 瀏覽:671
純凈水股票 瀏覽:907
本人親自去貸款公司 瀏覽:108
怎麼查東莞證券歷史資金 瀏覽:189
北京理財渠道 瀏覽:536
王建平股票 瀏覽:202
外匯存款證明嗎 瀏覽:980
比特幣價格今 瀏覽: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瀏覽:653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 瀏覽:357
哇哇在線理財 瀏覽:158
國泰君安的資金賬戶忘記了 瀏覽:372
中融的助金資金池能買嗎 瀏覽:228
002600資金走向 瀏覽:19
羅紋價格換算 瀏覽:871
鳳凰醫療股票 瀏覽:561
3i基金理財 瀏覽:64
600826資金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