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100強民營企業有哪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多少
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企業的前強如下各圖所示,其中華為控股以7212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其凈利潤是593億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海航集團,營收為6183億元,海航集團的凈利潤是49億元(數據來自海航集團債券的年度報告);排名第三位的是蘇寧控股集團,營收為6024億元,而上市公司蘇寧易購是其旗下的企業之一,蘇寧控股集團沒有發布財務數據,對於凈利潤不得而知,旗下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是2449億元和133億元,不過這133億元的凈利潤主要是來自於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獲得的140億元的投資收益,而扣非凈利潤實際為虧損3.6億元。
最後,從區域來看,前一百名中,廣東省佔17家,江蘇省佔14個,浙江省佔17個,山東省9個,福建省6個,北京7家,河北省8家,上海4家,這8個省共計82家,占據了82%的數量。河北省有8家企業上榜,這個還是蠻意外的,說明重工業很多。
㈡ 中國100強民營企業有哪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多少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排名較為權威的一個榜單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以營業收入總額為參考指標發布的500強榜。根據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其中前100名的排名具體如下所示:
恆力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企業)
如上,恆力集團沒有查詢到整個集團的數據,旗下的恆力股份、恆力包裝、恆力檢測、恆力石化等等上市公司倒是有相關的數據。
大商集團有限公司(遼寧企業)
目前網上能查到的一組報道數據為:大商集團2017年實現銷售2808億元,無凈利潤,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毛利總額106億元;另外旗下的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倒是有詳細的信息。
總結
前十之中,正威國際、山東魏橋、恆力集團以及大商集團應該是大家比較陌生的企業,其餘的六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正威國際是一家以有色金屬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全球化集團公司(以銅起步),山東魏橋以及恆力集團都是以紡織行業為主的集團化公司;大商集團中國最大的百貨商業集團,擁有百貨、餐飲、超市、電器地產等多項業務。
㈢ 股票看不懂:大商股份,29、5元,持有半年,賺不賺,虧不多,一萬股,這個票如何,要死不活的,要不要
該股處於橫盤震盪整理,你參與了橫向整理之階段,自然不易賺到。
都拿了半年了不在乎一時。
該股非強勢股票,隨大盤而動。假如大盤啟穩並向上突破2250點,將會有一波振盪攀升行情。
㈣ 零售市場的零售市場報告目錄
1.1零售百貨業的定義與特徵分析
1.1.1零售百貨業的基本定義
1.1.2零售業市場的新定義
1.1.3零售業的產業特點
1.1.4行業進入條件
1.2零售業的業態特點
1.2.1零售業的基本業態概念
1.2.2零售業態發展規律分析
1.2.3無店鋪銷售歸入零售業態
1.2.4各類有店鋪零售業態的基本特點
1.2.5各類無店鋪零售業態的基本特點 2.1世界環境總體分析
2.1.12005年1-6月世界前100強中零售業企業排名
2.1.2當代國際零售業的特點和新營銷策略
2.1.3跨國零售商海外市場的進入模式和選擇
2.1.4西方零售業態發展的兩個理論分析
2.2歐洲零售業
2.2.12005年6月歐元區的商品零售額分析
2.2.2歐洲零售業態格局分析
2.2.3歐洲的十五大零售企業
2.2.4歐洲的網上零售企業
2.2.5歐洲零售企業進軍俄市場的部署
2.2.6歐洲的零售農產食品安全認證
2.3美國零售業
2.3.12004年美國零售業前十強的收入分析
2.3.220世紀50年代至今美國零售業的競爭格局
2.3.3美國零售商業營銷管理的四個特點
2.3.4美國零售商業高技術的運用
2.3.5美國凱馬特合並西爾斯的意義
2.3.6美國零售業連鎖化與郊區化的趨勢
2.4日本零售業
2.4.1日本零售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2.4.2日本連鎖經營企業成功的理由
2.4.3日本便利店成功的經營策略分析
2.4.4日本零售業物流戰略的概念及優勢
2.4.5日本百貨店業的經營現狀與發展方向
2.4.6日本零售業的發展態勢 3.1外部宏觀環境分析
3.1.11978年-2003年我國的生產總值指數
3.1.2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分析
3.1.32004年-2005年6月我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析
3.1.42004年-2005年7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析
3.1.52005年1-10月我國商品的價格形勢
3.1.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家庭恩格爾系數
3.2消費市場分析
3.2.11978年-2003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2.22004年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分析
3.2.32004年農村的消費品市場分析
3.2.42004年2005年1-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析
3.2.5中國消費品市場持續走強的緣由
3.2.6我國消費需求的四點制約因素
3.3零售業的政策環境
3.3.1我國零售業政策面臨的兩難困境
3.3.2我國需制定法規應對外資的壟斷態勢
3.3.3《關於加快我國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3.4關聯產業及其影響
3.4.1零售商與銀行之間費率的爭議
3.4.2零售業和商業地產
3.4.3零售業和物流信息化
3.4.4零售業和逆向物流 4.1我國零售業的運行
4.1.1中國零售業運行的現狀
4.1.2從數字分析中國零售業現狀
4.1.32004年我國零售業的經濟運行
4.1.4我國零售業的價值分析
4.1.5我國零售業主要業態的發展分析
4.22005年我國零售業的運行狀況
4.2.12005年1-9月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分析
4.2.22005年12月我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分析
4.2.32005年我國零售業從業人員薪資分析
4.2.42005年成為我國零售業的突圍之年
4.3零售業的品牌
4.3.1零售企業品牌體系的建立
4.3.2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的渠道整合功能
4.3.3大型品牌零售企業及其社會責任
4.3.4零售企業品牌管理中應處理好的關系
4.3.5中國大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戰略的實施
4.4零售業的營銷
4.4.12005年7月我國零售業的銷售市場
4.4.22005年1-6月百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分析
4.4.3零售企業體驗營銷戰略的實施
4.4.4以文化特色促零售業營銷
4.4.5中國零售業營銷的趨勢特點
4.5我國零售業中的外資
4.5.12005年外資企業在我國的店鋪數分析
4.5.2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的利弊分析
4.5.3外資對中國零售業沖擊力分析
4.5.4外資零售業巨頭盯緊我國的二三線市場
4.5.5外資零售企業進入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4.5.6外資進軍零售業呈現的四個趨勢
4.5.7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的趨勢和特點
4.6零售業與WTO
4.6.1入世對中國零售業產生的影響和對策
4.6.2入世後中國零售業的競爭分析
4.6.3WTO對我國本土零售企業的考驗
4.6.4中國零售業面臨的後WTO時代
4.6.5後WTO時代中國零售業格局的亂象 5.1我國超市的發展分析
5.1.1中國超市零售業的現狀
5.1.2中國超市的供應鏈與資金鏈
5.1.3中國超市業發展的規模化道路
5.1.4我國超市零售業的信息化之路
5.1.5中國超市零售業的發展戰略
5.2超市的經營管理
5.2.1傳統超市網上經營的開展
5.2.2我國社區型超市的經營探析
5.2.3「家世界」超市升級的經營理念
5.2.4連鎖超市經營管理中五個不等分析
5.2.5超市人力資源管理的誤區分析
5.3大型超市的經營分析
5.3.1大型綜合超市的含義特徵分析
5.3.2我國大型超市的發展及現狀
5.3.3大型綜合超市新的營銷策略
5.3.4大中型超市社區營銷能力提高的思考
5.3.5我國大型綜合超市建立的可行性
5.4超市的發展趨勢
5.4.1連鎖經營成為超市發展的新趨向
5.4.2未來中國超市發展基本趨勢
5.4.3全球化下中國超市發展的十個趨勢
5.4.421世紀零售業態超市的發展態勢 6.1世界部分國家或地區的便利店分析
6.1.1美國是便利店的發源之地
6.1.2英國的便利店行業現狀
6.1.3日本便利店經營的成功典範
6.1.4台灣便利店行業的發展
6.2我國便利店現狀
6.2.12004年我國主要便利店品牌基本情況
6.2.2我國便利店的發展狀況
6.2.3便利店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6.2.4我國便利店發展的三個策略
6.3便利店市場
6.3.1便利店的市場定位分析
6.3.2我國便利店市場上的中外資本
6.3.3便利店市場風險及機遇並存
6.3.4便利店的投資規劃建議
6.4便利店的前景和趨勢
6.4.1便利店市場的前景光明
6.4.2我國發展便利店的前景廣闊
6.4.3我國發展便利店的必要與優勢
6.4.4便利店的發展趨勢分析 7.1購物中心的設計
7.1.1購物中心景觀的規劃和設計
7.1.2購物中心本體建築的設計
7.1.3購物中心消防系統的設計
7.1.4購物中心照明系統的規劃和設計
7.1.5都市區域性購物中心規劃與設計
7.2世界部分國家或地區的購物中心分析
7.2.1東南亞摩爾購物中心的發展簡介
7.2.220世紀各年代美國購物中心的發展
7.2.3德國購物中心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7.2.4日本購物中心的發展簡介
7.3中國的購物中心分析
7.3.1中國購物中心的市場定位
7.3.2中國購物中心的開發策略
7.3.3華南購物中心的發展規模
7.3.4上海購物中心發展的四個特點
7.4購物中心發展面臨的問題及風險
7.4.1購物中心產業面臨人才缺乏瓶頸
7.4.2購物中心發展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7.4.3國內購物中心建設的三個誤區
7.4.4中國購物中心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8.1我國百貨店現狀
8.1.1中國百貨商店的發展簡析
8.1.2消費者牽動的百貨業品牌競爭
8.1.3我國百貨業的競爭力分析
8.1.4百貨業應對市場的競爭挑戰的對策
8.1.5我國百貨店的復興之道
8.2百貨業的營銷
8.2.1美國西爾斯百貨的營銷策略分析
8.2.2百貨店間常用的促銷手段
8.2.3百貨商場營銷策劃的三個主要因素
8.2.4百貨業營銷中應避免的誤區
8.2.5百貨店的促銷建議
8.3大型百貨分析
8.3.1現代大型百貨市場定位模式探析
8.3.2大型百貨零售業市場的內部准入條件
8.3.3大型百貨零售企業服務質量的要素構成
8.3.4用知識營銷建立大型百貨商廈的競爭優勢
8.3.5大型百貨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8.3.6大型百貨店市場制勝的發展策略 9.1大賣場
9.1.1大賣場業態概述
9.1.2大賣場的供應商組合和管理
9.1.3大賣場費用效率提高的方法
9.1.4大賣場的防損耗管理的內外策略
9.1.5其他零售業態對大賣場產生的競爭力
9.2倉儲式商場
9.2.1倉儲式商場的興起與發展
9.2.2倉儲式商場的四個營銷特點
9.2.3中國倉儲式商場經營管理中的問題
9.2.4倉儲式商場發展中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9.2.5我國倉儲式商場的發展對策及建議
9.3專業店
9.3.1專業店的變遷過程
9.3.2專業店的發展及經營特色
9.3.3專業店的發展特點
9.3.4我國專業店的發展現狀
9.3.5外資專業店在中國發展之路解析
9.4專賣店
9.4.1專賣店概述
9.4.2對專賣店營銷的思考
9.4.3針對加強專賣店建設的建議 10.1北京零售業
10.1.12000-2003年北京大型零售業發展狀態指標
10.1.22001-2003年北京大型零售企業經營績效指標分析
10.1.3北京大型零售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10.1.42004年北京零售業顧客滿意前十位企業
10.1.52005年北京市顧客對超市滿意度的現狀
10.2上海零售業
10.2.12004年上海市百貨店(單體)零售額前20位分析
10.2.22004年上海百貨店商品的銷售渠道舉例
10.2.32005年1-6月上海楊浦區商業企業的銷售統計
10.2.42005年1-7月上海部分專業店的分區零售分析
10.2.5上海零售業業態分析
10.2.6上海市零售業態的發展特點
10.2.7上海零售業從傳統轉向現代
10.3重慶零售業
10.3.11997-2004年重慶市商貿零售業發展概況
10.3.22004年重慶零售業的幾大特點
10.3.32004年重慶外資批發零售企業的經營情況
10.3.4重慶零售業從容應對外資的競爭
10.3.5重慶零售業的競爭升級
10.4廣東零售業
10.4.12003年廣東省零售業單店的效益
10.4.22005年1季度廣東省主要零售企業的銷售情況
10.4.3廣東省的零售企業加快上市的步伐
10.4.4廣東省零售業市場分析
10.4.5廣東省各種商業零售業態的發展
10.5長三角零售業
10.5.12004年長三角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情況
10.5.2長三角零售業的市場格局
10.5.3長三角零售業發展中的現象分析
10.5.4長三角零售業瞄準連鎖經營
10.5.5長三角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10.5.6長三角地區零售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十一章全面開放對中國零售業的影響
11.1全面對外開放後的內外資企業分析
11.1.12005年的中外零售企業分析
11.1.2外資巨頭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要點
11.1.3內資企業極力提升競爭力
11.1.4我國零售業著力培養商業航母
11.1.5零售業內外資所得稅並軌問題分析
11.2零售業開放的影響
11.2.1零售業開放中的中國零售業
11.2.2零售業開放醞釀商業大變局
11.2.3我國零售業全面開放之後的百貨業
11.2.4小超市接連倒閉的思考
11.2.5中國零售市場開放後的沖擊力
11.2.6零售業過度開放對我國政府考驗
11.3相關對策建議
11.3.1從國民經濟全局推動零售業開放
11.3.2加速制定零售業發展的戰略規劃
11.3.3重視零售業的立法工作
11.3.4強化對零售業的行政管理
11.3.5探索與嘗試推動零售業「走出去」 12.1連鎖經營的定義和特徵
12.1.1連鎖經營的定義
12.1.2連鎖經營的形式
12.1.3連鎖經營的特點
12.1.4連鎖經營的優勢
12.2零售業的連鎖經營
12.2.12004年中國連鎖零售業的發展
12.2.2零售業連鎖發展內涵和價值觀
12.2.3零售業連鎖模式的典型—家樂福
12.2.4現代連鎖店對中國零售業模式的影響
12.3連鎖零售業的前景
12.3.1我國連鎖零售業發展的速度加快
12.3.2連鎖業成為零售業發展的主導趨勢
12.3.3我國連鎖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12.3.4連鎖成為21世紀零售業的發展方向 13.1零售業的信息化分析
13.1.12003年我國的零售業信息化分析
13.1.2我國零售業信息化的程度
13.1.3零售企業的信息化的商業模式
13.1.4大型零售企業信息系統內外部功能的提高
13.1.5零售業信息化對高端產品的需求
13.1.6零售業信息化四點困惑
13.1.7中國零售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低
13.2零售業與電子商務
13.2.1電子商務時代的國際知名零售企業
13.2.2零售業的電子商務程度化分析
13.2.3網上零售模式的發展
13.2.4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
13.2.5我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的模式及策略
13.3我國零售業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3.3.1我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3.3.2中國零售類電子商務中的問題
13.3.3我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發展內部信息化策略
13.3.4我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外部策略 14.1國內外物流業現狀
14.1.1中國物流業現狀與特點
14.1.2企業物流運作的五大功能分析
14.1.3我國物流行業中存在的問題
14.1.4加速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策略建議
14.1.5物流技術和裝備的發展趨勢
14.1.6國際物流業的四個發展趨勢
14.2第三方物流分析
14.2.1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戰略類型分析
14.2.2第三方物流深入采購與生產運作的方法
14.2.3中國航空快遞企業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
14.2.4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電子商務中的發展前景
14.3物流與零售企業
14.3.1零售企業現代物流策略的開展
14.3.2零售企業跨區域發展的物流服務及評價
14.3.3現代物流是零售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14.3.4我國零售企業物流環節的不足之處
14.4連鎖零售業的物流
14.4.1我國連鎖零售業物流配送的概況
14.4.2第三方物流與連鎖零售業的結合趨勢
14.4.3零售業的缺貨率原因及缺貨對策
14.4.4中國連鎖零售業物流的趨勢 15.1我國流通業現狀
15.1.1流通力的內涵及流通業的重要性
15.1.2我國流通業的現狀及發展規劃
15.1.3中國流通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5.1.4中國流通業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
14.1.5中國流通業的誤區及對策
15.2我國部分行業的流通分析
15.2.1我國家電流通業的發展歷程
15.2.2醫葯流通企業的信息化改造
15.2.3中國汽配流通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
15.2.4我國建材流通業趨向分散立體化
15.3我國部分省市的流通業分析
15.3.12003年上海市商貿流通業的概況
15.3.22004年1-6月廣東流通業概況
15.3.32005年1-6月四川省的流通業現狀
15.3.4北京流通業發展的四個趨勢
15.4流通業的趨勢
15.4.1流通企業強強聯合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15.4.2西方發達國家流通業發展的趨勢
15.4.3國外流通業發展的新趨勢向
15.4.4全球經濟環境下流通業的整合趨勢 16.1華聯綜超
16.1.12004年華聯綜超的運營分析
16.1.22005年1-6月華聯綜超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16.1.32005年1-9月華聯綜超的運營
16.1.4華聯綜超的業績反轉趨勢
16.1.5華聯綜超健康態勢的形成
16.1.6華聯綜超的全國性連鎖網路
16.1.7華聯綜超的未來發展戰略
16.2大商股份
16.2.1大商集團介紹
16.2.22004年大商集團的運營分析
16.2.32005年1-9月大商集團的運營狀況
16.2.4大商集團清晰的業績反轉趨勢
16.2.5 大商集團的跨地域效益顯現
16.2.6大商集團「開店-培養-盈利」的良性循環
16.2.7大商集團的發展前景分析
16.3日本7-11便利店
16.3.1日本7-11便利店的開店策略
16.3.2日本7-11連鎖便利店員工管理要點
16.3.3日本7-11便利店的市場擴張策略
16.3.4日本7-11便利店商品流配送管理特點
16.3.5日本7-11便利店的物流特色
16.4企業之間的比較
16.4.1華聯超市和沃爾瑪的競爭力比較
16.4.2沃爾瑪奪冠及凱馬特破產的對比分析
16.4.3沃爾瑪和家樂福在中國攻略分析
16.4.4麥德龍和家樂福與供應商之間關系比較
16.4.5麥德龍、家樂福和沃爾瑪錯位佔領中國市場 17.1零售業的競爭結構分析
17.1.1零售業的高度競爭性
17.1.2規模化的趨勢和不同規模之間的競爭
17.1.3零售業的進入威脅和進入壁壘
17.1.4替代威脅及「業態」的多樣化
17.2我國零售業的競爭現狀
17.2.1我國內外資零售企業的競爭格局
17.2.2中國零售業競爭格局的變化
17.2.3我國零售業的低價運作競爭
17.2.4我國零售業的競爭誤區和失范
17.3中國零售業的競爭戰略
17.3.1中國零售企業的競爭戰略定位分析
17.3.2中國零售業競爭戰略模式的探析
17.3.3中國零售業競爭的信息戰略
17.3.4我國零售企業的「規模」和「強大」辨析
17.4提高中國零售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17.4.1制度創新
17.4.2經營創新
17.4.3管理創新
17.4.4技術創新 18.1投資機會
18.1.1中國便利店的發展商機無限
18.1.2購物中心成為商業業態的新形式
18.1.3中國折扣店的發展前景看好
18.1.4專業店的內地市場前景光明
18.2投資風險分析
18.2.1國內的政策風險
18.2.2外資不斷湧入的產業風險
18.2.3投機型模式造成的零售業風險
18.2.4零售業擴張中的無效規模陷阱
18.3投資建議
18.3.1加快搶占市場空白點
18.3.2充分運用並購重組策略
18.3.3投資超市項目以規模化取勝
18.3.4謹慎進入百貨業
18.3.5大型購物中心受政策限制
18.3.6仔細了解零售店鋪審批程序 19.1國際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19.1.1全球百貨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19.1.2國際零售業的主要發展趨勢
19.1.3世界零售業發展趨勢
19.1.4國際零售業的變化趨勢
19.1.5亞太地區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19.2我國零售業的趨勢分析
19.2.1零售行業整體持續向好
19.2.2新的連鎖業零售業態將高速增長
19.2.3零售行業內部整合的步伐加快
19.2.4零售企業的「國退民進」新趨勢
19.3我國零售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19.3.1零售業業態的多元化
19.3.2經營方式特色化
19.3.3企業發展規模化
19.3.4市場定位科學化
19.3.5企業經營國際化
19.3.6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19.3.7自助購物普及化
㈤ 改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原有廠房和設備的價值是否計入投資,怎麼計算折舊
原有廠房及設備不算投資,只能算作生產成本,按重置成本折舊。
㈥ 中國100強民營企業有哪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多少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排名較為權威的一個榜單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以營業收入總額為參考指標發布的500強榜。根據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其中前100名的排名具體如下所示:
國美控股集團同蘇寧一樣,只能查到旗下的國美零售的具體數據,沒有國美控股整個集團的數據,至於說全國工商聯的數據哪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恆力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企業)如上,恆力集團沒有查詢到整個集團的數據,旗下的恆力股份、恆力包裝、恆力檢測、恆力石化等等上市公司倒是有相關的數據。
大商集團有限公司(遼寧企業)目前網上能查到的一組報道數據為:大商集團2017年實現銷售2808億元,無凈利潤,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毛利總額106億元;另外旗下的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倒是有詳細的信息。
總結
前十之中,正威國際、山東魏橋、恆力集團以及大商集團應該是大家比較陌生的企業,其餘的六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正威國際是一家以有色金屬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全球化集團公司(以銅起步),山東魏橋以及恆力集團都是以紡織行業為主的集團化公司;大商集團中國最大的百貨商業集團,擁有百貨、餐飲、超市、電器地產等多項業務。
㈦ 大商集團錦州千盛購物廣場2018年十月十五號賣豬肉有瘟疫嗎
沒有,出售的都是經過檢驗的,不會有的
㈧ 求企業營運能力分析論文開題報告
一般開題的步驟是,在你的興趣的基礎上查找相關資料,看這方面的研究前人有沒有做過,如果有的話研究的是否深入,在得到導師的同意後就可以開題了。
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立題依據(或研究背景)、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內容、研究的創新點、可能遇到的問題、預期的研究結論以及時間步驟等等,當然別忘了參考文獻哦,呵呵
在題目的選擇上要有個度,這個度的標準是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因為是碩士論文,必須要有一定的深度。
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股票投資的24個關鍵財務指標的內容介紹
1.價值與風險。企業的價值與風險總是並存,投資者在股票投資分析中需要對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知道企業的資產與負債之間的關系,以及資產結構是否與企業經營發展相吻合,是否存在資產的結構性風險,是否值得冒險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反映企業價值與風險的關鍵財務指標有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市凈率、Altman Z 指數等。
2.運營效率。運營效率的關鍵財務指標是反映經營者利用企業各項資產的效率,以及公司的整體管理能力。它包括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指標。
3.盈利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對股價產生影響的最直接的指標,也是股票市場中備受關注的內容,但是企業的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真實性是無法從單一的財務報表中得到結果,而是要對其盈利的實質進行分析,通過對市銷率、市盈率、營業利潤率和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本利比與獲利率、股利保障系數等關鍵財務指標的有效分析,才能夠對一些弄虛作假的行為進行了揭露。
4.盈利的質量。企業的盈利是否真實可靠,股價是炒作還是真實的表現,通過企業相關的現金流關鍵財務比率指標就是檢測它們的掃描儀。這些指標包括現金流量結構比率、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現比率、凈利潤現金含量比率、自由現金流量等指標。
5.前景與評估。在關鍵財務指標分析中,對企業的成長性和股價的合理性進行評價是股票價值投資的關鍵,企業的成長性越好,股價的上漲動力越足,同時投資者獲得企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也會越多。這部分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以及評估股票未來增長的現金流量折現值等。 大商股份(600694)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
前面我們已經對大商股份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現在我們再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對該公司做進一步深入的評估。
報告期 營業收入 應收賬款凈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
2011年 3040378萬元 243876648 151.11
2010年 2434345萬元 158517576 213.54
2009年 2116315萬元 69477513 470.88
2008年 1884966萬元 20410041 1014.05
2007年 1496876萬元 16767088 849.82
2006年 1066354萬元 18461068 583.80
2005年 857656萬元 18070419 417.38
表2-9 大商股份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凈額及應收賬款周轉率
根據上表製作應收賬款周轉率的折線圖,如圖2-10所示。
圖2-10
在這七年裡,從收賬款周轉率的走勢看,大商股份的該項指標出現了一個較大的轉折,轉折點是從2009年的該項指標突然出現了大幅度下滑。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該項指標的大幅變化呢?是企業出現了大量應收賬款還是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為了查找原因,我們分別對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進行對比,如圖2-11。
圖2-11
從圖中可以得知,這兩項數據基本都大於零,說明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都處於增長中,但其增長的幅度出現反向的變化,在2009年前,當應收賬款加速上漲時,營業收入卻出現增速放緩。在2010年以後,應收賬款增發放緩,營業收入增長率卻在增大。2009年是一個轉折期,大商股份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出現大幅下滑,而應收賬款增長率大幅上升,這就是造成應收賬款周轉率快速下滑的原因,是應收賬款快速增加和營業收入增速放緩的雙重作用。
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企業的經營和創收一定會受到影響,我們來看看下圖2-12的凈利潤的變化情況。
圖2-12
顯然,在2009年,企業出現了嚴重虧損,不過從圖中可以看出公司很快就從2009年的低谷中走了出來。
大商股份是怎樣來扭轉種局面的呢?首先要找到引起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影響公司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銷售增幅下降,這從圖2-11中可以看出,公司的銷售增幅從原來25%上方下跌到10%左右;公司的銷售毛利率也發現了問題,當年該指標下降了4.83%,而銷售費用卻大增62.43%,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在前期購置和建設新店過多,擴張較快,導致管理沒跟上,裝修、推廣和人工費用等都相應增加。企業的存量老店經營增長速度也出現放緩,大量店鋪持平甚至下降,這也與公司過快的擴展政策有關系。
找到原因後,公司首先就要擴大銷售,恢復老店的增速,加快已建新店的投入運營。其次要放緩擴張速度,鞏固現有店面經營管理。圖2-11也反映出2010年和2011年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在恢復。該圖也同時可以顯示大商股份加強了信用政策,提高銷售收現率,增加現金流量,以降低企業流動風險。
圖2-13是銷售收現比率的變化情況。圖中顯示自2010年以後,銷售收現比率上升,關於銷售收現比率可以參考後文中的該項指標內容。
圖2-13
企業實行了更加嚴厲的信用政策可能與其較積極的財務政策相關。企業為了盡快從2009年的陰影中走出來,採取更加積極的經營策略,增加負債率,加大財務杠桿作用。2008年度,大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分別是66.14%和0.687,2010年的這兩項指標為73.17%和0.794。從這兩組數據的變化中,我們可以認為,公司增加了資產負債率,加大了流動性,這也說明了企業加大銷售收現力度的原因,增加負債率,防範流動性風險,提高銷售收現比率也是必然的措施。
公司實行一系措施後,其效果還是明顯的,各項指標都出現了好轉,營業收入、凈利潤恢復增長,而且更可貴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出現了快速增長,2010年企業的該項指標增長幅度為41%,2011年更是達到57.3%,這說明企業在加大銷售力度的同時也注意到收入的質量。
通過對大商股份的分析,我們對該公司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公司經歷了2009年的陣痛後在快速恢復,從價值投資角度看,該股具備恢復性成長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