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讀者文摘的公司全稱叫什麼
該公司叫《讀者文摘》有限公司
《讀者文摘》
1922年,在紐約格林威治村一家地下酒吧的房間里,一對夫婦創辦了《讀者文摘》(Reader'sDigest)。一開始,它從其他雜志收集文章,摘要後匯集成書,然後通過郵購方式發給讀者。後來該雜志演變成直接郵寄銷售的先驅之一,並成為世界上最大出版商之一。目前以50個版本在全球發行,涉及19種語言,在世界60多個國家銷售。該雜志被形象地稱作「曾是候診室及中產階級床頭歷史悠久的必備之選」。
《讀者文摘》其它相關信息
美國《讀者文摘》雜志的出版商《讀者文摘》有限公司於2009年8月24日根據《破產法》第11條,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讀者文摘》有限公司說,根據事先擬定的破產協議,公司將通過債權轉股權的方式完成債務重組。這一破產重組計劃須經破產法院法官批准。計劃完成後,公司債務有望從22億美元削減至5.5億美元。
《讀者文摘》創刊於1922年,以溫暖人心的故事和雋永文風深受各國讀者喜愛。但近些年來,受互聯網閱讀等沖擊,《讀者文摘》發行量急劇下滑,拖累廣告業務收入,債務則持續上升。上世紀70年代黃金時期,《讀者文摘》發行量超過1700萬份,而去年滑落至800萬份。
除招牌《讀者文摘》外,《讀者文摘》有限公司還擁有90多份雜志,每年銷售約400萬冊(份)書籍和音像製品。根據破產重組計劃,《讀者文摘》有限公司不會裁減員工,也不會出售旗下分支機構。
申請破產保護發生在《讀者文摘》被私募股權基金收購的第3年,成為媒體行業收購大潮中出現的又一起失敗案例。
2007年3月,由利普伍德資產公司牽頭的私募股權方以舉債的方式,出資28億美元收購了《讀者文摘》,並從公司雜志部門抽調資深老手,希望改變《讀者文摘》自2005年以來的年年虧損態勢,然而不久後到來的金融風暴,加劇了《讀者文摘》廣告收入和訂閱人數的下降。
「收購交易是在投資銀行業務的泡沫高峰期進行的,公司背負了22億美元的債務。」讀者文摘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湯姆·威廉姆斯表示。
09年1月,讀者文摘有限公司還曾經實施「對抗衰退計劃」,包含裁掉現有3500名員工中的8%。09年6月,讀者文摘宣布保證美國發行量,從800萬本縮減到550萬本;同時把每年的發行期數,從12期減少到10期……盡管如此,還是無法避免這家歷史悠久的雜志走上破產之路。
按重組方案,利普伍德資產公司將減少其股份和董事會席位。而讀者文摘有限公司的控制權將移交給該公司的貸款方。其貸款方以摩根大通公司為首,還包括通用金融、美林公司等。
據稱,一旦破產保護申請獲得法庭批准,絕大多數供貨商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全額補償。
當美國讀者文摘有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連夜傳到中國的時候,美國讀者文摘中國地區總經理史永強迅即聲明:「中國地區的業務一如往常不受任何影響,公司對待員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的方針策略沒有絲毫改變。構建包含新媒體業務在內的整合媒體平台仍是《普知Reader』sDigest》在中國的發展方向。」
《普知Reader』sDigest》雜志於2008年成立,由美國《讀者文摘》與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版權合作出版,標志著《讀者文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普知》由《讀者文摘》在滬全資子公司上海英萃廣告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09年3月份,面對美國讀者文摘有限公司經營瀕危的傳言,英萃公司出面辟謠稱「與事實不符」。隨後的4月份,《讀者文摘》在中國市場推出其87年歷史上第一個加大新裝版,並在北京、上海及廣州創下了單月近10萬本的促銷銷量。
不過,相較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大洋彼岸的美國傳媒行業,我國的傳媒行業卻風生水起。有數據稱,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新聞出版業市場潛力初現,新媒體出版增長達40%以上,投資增長36%,產值增長40%左右。
事實上,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認為,文化傳媒行業將成為新一輪的投資熱點。
【相關鏈接】
曾與中國《讀者》打官司
《讀者》雜志創刊於1981年3月,原名《讀者文摘》,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志。雜志創刊一年,發行量就達到16萬冊,1983年,發行量突破136萬冊。
1982年初,美國《讀者文摘》來函指出:甘肅人民出版社使用《讀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當的,不符合國際版權協定。中美兩家《讀者文摘》長達數年的版權之爭從此開始。從1990年開始,中美兩家《讀者文摘》的版權之爭再次升級。1992年美國《讀者文摘》委託律師行致函中國《讀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標《讀者文摘》。後為化解與美國《讀者文摘》發生的版權糾紛,1993年3月號《讀者文摘》刊登征名啟事,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共收到應徵信十萬多封,信中提及新名包括讀者、讀友、讀者之家等等,最後使用了《讀者》一名。當年第七期《讀者文摘》正式改名為《讀者》。
⑵ 《財經》雜志屬於哪一個集團所有集團的經營策略是什麼旗下還有哪些刊物或者其他子公司
免費的就是你下了應用之後,可以用應用下載裡面免費的雜志。收費的就是要花錢才可以下載,收費終方是雜志社。收費的雜志肯定都是比較熱的,而且內容比較好的,免費的內容一般較少。
希望採納
⑶ 《讀者》《知音》《意林》三者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讀者》是1981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雜志。
《讀者》雜志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讀者》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
1985年1月,《知音》誕生於白雲黃鶴之鄉——江城武漢。經過長期艱苦創業和發展,知音除擁有品牌雜志《知音》以外,還下屬6種子刊、1家子報、5個子公司、1個網站和1所學院。知音堅持不斷變革與創新,積極走集約化發展道路,知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總資產逾3億元,凈資產2.3億元,產業由期刊出版延伸到網路媒體、廣告經營、書刊發行、印刷製版、物業開發、高等教育等領域,基本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經營的格局。
《意林》是由長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知名文摘期刊,雜志創刊於2003年8月,是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意林》的內容風格現實溫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經歷來吸引讀者。在價值觀的宣傳上,《意林》強調勵志和人文關懷,是我國雜志類中的佼佼者。
⑷ 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是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於2010年5月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200萬元。現公司總部位於蘭州,下設北京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惠州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四大分支機構。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有讀者手機、讀者閱讀平板電腦、讀者商務辦公平板電腦。
法定代表人:金大時
成立時間:2010-05-11
注冊資本:2141.1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2000000001684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0號
⑸ 甘肅讀者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怎麼樣
甘肅讀者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是2018-05-1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寶安南路振業大廈A座20樓2008房。
甘肅讀者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4LKKX0,企業法人張華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甘肅讀者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戶外拓展訓練;戶外賽事活動及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咨詢;文化用品、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通訊設備的銷售;市場營銷策劃;會議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營業性演出);計算機技術培訓(不得面向全國招生);文化紀念品、工藝美術品(象牙及其製品除外)研發、銷售。(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除外)^。
通過愛企查查看甘肅讀者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⑹ 讀者集團簡介
讀者出版集團
目錄
成立
規模
編輯本段成立
讀者大樓
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暨掛牌儀式,2006年1月18日在寧卧庄賓館隆重舉行。這是甘肅省出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讀者出版集團也是甘肅省文化事業單位「轉企」的第一家,是甘肅省出版業向產業化邁進的關鍵一步。
編輯本段規模
成立後的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設3個編輯室、12個子公司和4個職能管理部門。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二、三編輯室作為集團下屬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和模擬法人單位運作。12個子公司為讀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讀者》雜志社)、甘肅民族出版社、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甘肅教育出版社、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老年博覽》雜志社、書刊發行公司、甘肅教材出版中心、物業管理中心。
讀者關注的《讀者》雜志社將改為讀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具體負責《讀者》雜志及其子刊的出版經營和相關產業經營,是集團的核心子公司。
讀者集團公司的資產、資源、人事、經營由黨政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計劃財務部、出版業務部等4個職能管理部門統一負責。讀者集團公司實行集約化經營,以期刊、圖書、音像、電子網路等出版物的出版、印刷、發行和相關的物資經營為主,兼營廣告等其他傳媒及相關產業。
⑺ 文新報團,解放日報,Smg,旗下的媒介集團都有哪些
所有信息 單位網址 所屬分類 所屬區域
閔行區信息中心 新聞出版 閔行區
...
山河報刊廣告公司 新聞出版 閔行區
...
虹口區教育晚睛園 新聞出版 中心區域
...
寶山區圖書館 新聞出版 寶山區
...
寶山報社 新聞出版 寶山區
...
奉賢報社 新聞出版 奉賢區
...
安亭鎮圖書館 新聞出版 嘉定區
...
光學學報編輯部 新聞出版 嘉定區
...
安徽省潁上縣新華書店駐上海工作處 新聞出版 嘉定區
...
上海證券報
地址: 上海市陸家渡路367號
郵編: 200127
房地產時報
上海市漢口路300號解放日報大廈25樓
少年日報
上海市長寧路491弄36號
上海金融報
上海市中山東一路23號二樓
上海僑報
上海市延安中路847號5樓
英文星報
上海市淮海中路200號淮海金融大廈20樓
新聞午報
上海市康定路211號20-21樓
上海農工商報社
上海市華山路263弄7號
松江報
上海市松江區松江鎮樂都路339號電信大樓16樓
南方都市報
上海市九江路333號金融廣場806室
上海商報社
上海市紹興路54號
勞動報社
上海市昌平路700號
旅遊時報社
上海市蒲匯塘路101號滬貴苑3樓303室
⑻ 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於2013年04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軟體、硬體開發、銷售及維護等。
法定代表人:張紅
成立時間:2013-04-07
注冊資本: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708861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福山社區彩田南路2032號海天綜合大廈彩田路2038號
⑼ 報業集團有哪幾個子公司
1996 年 1 月 15 日 ,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正式組建成立。 作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這艘報業航母的旗艦和主報,《廣州日報》創刊於 1952 年 12 月 1 日。一代代廣州日報人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辛,經歷了「三起三落」的曲折,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熱血沸騰和市場經濟帶來的理性思考,憑著超前的目光和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報業奇跡。 在全國地方報紙中,《廣州日報》劃時代地由 4 版擴至 8 版、 12 版、 16 版…… 目前日均 52 版、日發行量 165 萬份。 《廣州日報》 97 版「 香港回歸 」 紀念特刊, 200 版「 新世紀 」 紀念特刊等均創下報紙出版版數的歷史紀錄。在《廣州日報》創刊50周年之際,《廣州日報》用環保紙發行了100版紀念刊,回顧《廣州日報》發展史。 《廣州日報》是中國最早自辦發行的報紙之一 , 也是國內最早實現全彩印刷的報紙; 1998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被批准為全國工業戰線以外,也是全國新聞界和社會科學界第一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作為我國媒體行業中最早實施 ERP 系統的單位 , 廣州日報全面實施基於 SAP 的 ERP 管理工程,資產整合更加有效,企業經營更加完善。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最先提出「數字化記者」的概念,通過數字相機、手提電腦、衛星數字電話進行跨地域采訪。 2004 年 10 月 18 日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上海文廣新聞集團、北京青年報社,在上海聯合簽署了合作協議,跨地區辦報,於2004年11月15日推出全國首家綜合性財經類日報《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報業巨頭《廣州日報》【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 面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形勢,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實施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建立了一個集 1 張主報、 15 張系列報、 4 家雜志社、 1 家出版社和 1 個網站的 「 報業航母群 」。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屬下的品牌系列報刊——《信息時報》、《足球報》、《嶺南少年報》、《老人報》、《廣州文摘報》、《舞台與銀幕》、《商旅導報》、《現代育兒報》、《南風窗》、《新現代畫報》、《贏周刊》、《美食導報》等,以其專業的傳媒視角,權威的信息發布,獨到的剖析解讀,豐富的新聞資訊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理念,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確立了強勢的品牌地位。 近兩年的報業集團新軍——《看世界》、《番禺日報》、《增城日報》、《籃球先鋒報》、《大東方》、《第一財經日報》也以前沿的觀點,專業的品質,重視與讀者的互動交流,倍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廣州日報》以國內首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龍頭角色,致力探索媒介與市場互動的最佳模式,市場化運作始終保持領先,摘取多項產業發展桂冠,開創中國報業的新時代。作為領先中國媒介產業化的先鋒,《廣州日報》以其主流大報的形象與深入廣泛的市場影響,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媒介品牌之一。引導主流,彰顯大報影響力。《廣州日報》以最出色的新聞成就中國主流經濟體系中的第一傳播平台,以創新經營主導中國報業革命的潮流,以品牌吸引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主流讀者群,不斷引導主流傳媒的創新之路。 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經濟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WEF)編制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以46.17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全國綜合類報紙首位,成為中國大報第一品牌。1991年開始舉辦「廣州日報杯」全國報紙優秀廣告獎,為推動中國廣告業的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2004年廣告經營收入17.17億,連續十一年廣告收入高踞全國報業榜首,2004年、納稅2.54億,成為廣州地區第三大的納稅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