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影集團票房

中影集團票房

發布時間:2021-05-02 03:53:13

❶ 電影搜索目前票房怎樣

《搜索》票房上映三周即收獲1.5億票房,根據中影集團監察數據顯示,截止7月26日,影片票房已達到1.66億.,上映第一周4200萬人民幣.,第二周5900萬人民幣 ,第三周4000萬人民幣,

❷ 中國電影集團什麼時候上市

數據顯示,中影集團2008年的票房總收入高達27億元,佔全國票房總產值的67%。 □本報記者周婷
中國電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日前在回答媒體關於上市的問題時表示:「上市現在暫時還沒有批下來……總局要批准,正在運作,目前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此前曾有報道稱,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中影集團上市。對於此兩者的矛盾,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中沒有直接回應「總局是否尚未批准」,只是表示上市的工作沒有停止,還在正常進行中,還需要完成一系列改制、資產評估等工作。
韓三平曾表示,上市是為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為了融資,手裡有錢可以做一些事情;二是可以改變股權結構,能夠有更多的監督機制、經營機制,企業的運營與管理會更現代化。
中影集團的上市進展晚於市場預期。2007年9月,韓三平透露,已經完成了上市的報批工作,並爭取在2008年上市。2008年初有媒體報道稱,中宣部與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了中影集團的上市工作。
事實上,中影集團的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早在2004年,作為廣電總局直屬企業的中影集團一度傳出要整合旗下優質資產,並引入適量外資,進行上市的計劃。在當時,除了中影、上影和西影等幾大電影集團都被傳出有上市的沖動,並且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中影集團上市的前景最被看好,因為中影在進口大片引進、中外合拍電影業務上都具有其他電影集團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
2008年8月,中影集團投資建立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這個項目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中影在2007年底發售的5億元企業債。
艾瑞影視娛樂業分析師張志遠認為,數字製作基地是中影為其上市作的一個大框架,順利建成預示著中影資產框架更加明確,從而為上市提速。
然而,金融風暴的突然來襲以及經濟危機的干擾,許多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影集團上市進程慢於預期,除了經濟因素外,也不排除集團仍在進行改制的因素。

❸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弄出來的

現在中國都採用院線制,像奧斯卡院線、星美院線等等,他們都統一歸中影集團管理,同時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各個影院,個個影院將自己一天的收入、場次等告訴其所屬院線,該院線每周、月進行統計整理,並及時地將數字上報中影集團,最後由中影集團計算全國票房總成績。

❹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的成就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07年生產故事片54部;發行國產新片120部,全年實現票房10.1億元,佔全國院線國產影片票房的81%;全國國產影片票房排名前20部的影片中,中影集團參與發行的有17部;中影集團控股、參股院線票房超過10億元,佔全國院線市場票房份額的42.9%……一組數據表明,2007年中影集團文化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穩坐中國電影行業第一把交椅。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團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影製作與發行機構,在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始終走在前端,成為帶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火車頭」。2008年2月,「首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推薦活動的名單公布,中影集團榜上有名。正如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所說:「如何在機制上更具活力,提高中國電影的市場份額,是我們一直推進的目標。」
轉企改制 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影集團公司成立之初,將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等8家單位攬入旗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創作、生產、發行都各管各的,沒有內在的關聯。」韓三平說,理順內部關系、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中影集團改革邁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業務重組、資產整合和產權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運行機制。鳳凰涅盤,專攻不同領域的8家單位合並以後通過優勢互補,表現出驚人的文化創造力和市場掌控能力。
在增強自我造血機能的同時,「資本補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又一顯著特徵。「中國電影產業需要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擴大市場規模。」面對中國電影高速成長的現狀,韓三平認為中影集團目前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向資本市場「要錢」,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膽吸納來自海內外的投資與先進管理優勢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創造品牌 增強核心競爭力
2007年,中影集團公司加大對製片環節的控制,成立了製片分公司。對這一舉措,韓三平表示,製片是中影集團最核心的資源,現在中影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製片品牌。賀歲檔熱映的《投名狀》、《長江七號》和即將推出的《赤壁》、《梅蘭芳》等影片製作精良,成為中影製片品牌的生動注腳。
中影集團2007年的另一個大動作是被譽為打造夢工廠的8部重點國產影片製片計劃。中影集團希望憑借《青藏線》、《王選》、《胡同里的陽光》等類型各異的國產主流電影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國產重點影片品牌。韓三平強調,我們必須承擔弘揚主流意識、拍攝主流影片以及弘揚主流道德觀世界觀的責任。
在這8部影片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安占軍導演的《胡同里的陽光》。2007年,中影集團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中國媒體基金合作設立5000萬美元的中國傳媒基金,用於扶持中國青年導演,《胡同里的陽光》成為第一個受益者。除了資金支持,中影集團在扶持青年導演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2007年,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香港英皇、香港寰亞等公司共同出資的「中影集團青年導演電影製作計劃」將培養青年導演的過程細化成三步走,為青年導演的成才之路保駕護航。
除了保持以往商業大片、主流影片的製片特色外,中影集團還提出了「作家電影」的概念。劉震雲編劇的《我叫劉躍進》在賀歲檔激烈競爭中以500萬元的成本贏得1300萬元票房,打響了「作家電影」的第一炮。
齊頭並進 打造健康產業鏈
「製片業雖然是龍頭,但不是全部。」韓三平認為,後期製作、院線放映、發行等「旱澇保收」的產業在中影產業鏈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影集團分別組建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營銷策劃分公司與中影影院投資有限公司,機制上「兵分多路」保障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在硬體建設上,韓三平格外強調中影集團的國企責任感,很多製作環節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利潤卻很少,這些其他企業不願做也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中影集團必須做。目前,由中影集團與柯達公司合作成立的華柯電影洗印公司已經投入使用,過去投資稍大的影片都要拿去國外洗印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我國的底片樣片洗印技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已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是中影「人無我有」的又一產業大動作。該基地2008年奧運會前正式運營,年生產能力將達到膠片故事片電影80部、數字電影100部、電視電影200部、電視劇500集,幾十個相關配套公司將為全世界的影視製作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滿足各種影視製作要求。
此外,中影集團進一步細化完善產業鏈。2007年集團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開發建設國有控股影院,已開業和即將開業的有9家,56個放映廳,1萬個座位。2007年,中影與首鋼共同組建中影首鋼環球數碼數字影院建設有限公司,計劃在2008年年底前建設2000個數字影院。中影集團還重視後產品開發,成立了後電影開發公司,開拓了電視播映權的授權、音像製品的出版等業務,累計引進、出版、發行海外影視音像節目多達三千個品種。
在談到中影集團公司今後的規劃時,韓三平說:「中影集團在整個中國電影產業中,實力最強、門類最全、影響力最大。我們將把這些資源用好用足,為中影集團的強大而努力,還要為整個電影產業服務。」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於2003年12月4日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❺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運營

中影集團王夢甜是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兒

❻ 中影和華誼

中影屬於國家級別的,而華誼只是屬於那種跟華納一樣的公司,咱們中國大部分娛樂公司都是國外的分公司像維京呀等等。馮小剛是華裔簽約的導演,他拍的電影只用自己公司的。

❼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不是央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央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簡稱中影集團,英文縮寫CFGC)成立於1999年2月。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

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

(7)中影集團票房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主業規模:電影主業規模發展 中影集團將影視創作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把握正確導向,豐富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們的最大追求。

通過對具有50多年歷史,並拍攝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全國生產兒童電影的專業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專門從事對外合作製片的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等製片業務的重組整合,並加快對製片領域的股份制改造。

❽ 電影票房和演員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8)中影集團票房擴展閱讀

票房結算時間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是六個月結算一次。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演員高片酬也與大量外來資金湧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

曾鈁建議,對惡意抬高片酬及惡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進行行政警示,同時建立演員片酬指導制度,大幅超過指導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需要出具說明文件來闡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曾鈁還建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台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

❾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❿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

閱讀全文

與中影集團票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