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和光集團吳力

和光集團吳力

發布時間:2021-05-03 00:15:29

A. 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生出過哪些領導

蘭州交通大學部分知名校友

黃 民 原鐵道部總經濟師、發展計劃司司長現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
郭允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部黨組成員
耿志修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鐵路重載運輸專家
戴曉曙 中組部幹部一局巡視員副局長
高曉兵 曾任鐵道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現任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聶阿新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院長
董峰貴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董事長
陳務軍 上海交通大學博導,教授
馬坤全 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博士導師
徐瑞華 同濟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雷樂成 浙江大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秦世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義亮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榮輝 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博導
張 哲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系主任博導
拾 兵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博導
郭進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在華 世界易經學會(WBCA)榮譽會長兼學術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易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馬建軍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富生 日本岐阜大學工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石宗利 湖南大學教授、博導
王克海 交通部橋梁科學研究院博導
田長海 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石 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一波 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張建國 原中華英才網總裁
白中仁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總裁
趙偉民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
周岳溪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術首席科學家
張曙光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
鮑繼懷 廣州市豐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力 和光集團總裁
湯建國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馬海民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多旺 蘭州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丁昆 中國鐵路編組站自動化領域業界公認的首席專家
陳後金 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劉維寧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博導
趙德安 西北民族大學校長 博導
賴遠明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博導
張孟喜 上海大學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博導
張金榮 杭州地鐵公司副總工
謝正光 北京市地鐵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工
安同祥 早稻田大學教授
陳東安 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研究所教授
譚忠盛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教授、博導
李向前 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楊少林 圳地鐵三號線公司總經理
漆寶瑞 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黃西華 中鐵二局集團公司董事長
晉志毅 西安鐵路局副局長
林蘭生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張繼民 辰日中國總部總經理
李 寧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朱本珍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光范 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邢 斌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馬步真 天水建築設計院院長
劉永紅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繼武 中鐵隧道局局長
趙立香 甘肅省團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王猛 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英龍 京津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
姜滿金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建新 蘭州市城市建設設計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拉有玉 蘭新鐵路新疆公司總經理
劉學良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現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蘇順虎 鐵道部運輸指揮中心(運輸局)副主任兼運營部主任
孟素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張 斌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董事長、總裁
張錦躍 原西安鐵路局黨委書記,現鐵道部派駐華沙(波蘭)鐵路合作組織代表,鐵路合作組織委員會副主席
方蘭珍 原鐵道部勞動和衛生司司長,現中國鐵道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郭民龍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生榮 西安鐵路局副局長
郝東周 鄭西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朱朝陽 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杜世家 蘭州航天石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康 維 南昌鐵路局副局長
劉志江 全國鐵路總工會生產宣傳部部長
高金陽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
趙 平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總工程師
華國賢 昆明鐵路局副局長
李爾濤 吉泰物流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湯友富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
白曉春 青藏鐵路公司黨委書記
朱華新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王在廣 烏魯木齊鐵路局副局長
許翌星 江蘇山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寧夏理工學院常務副董事長
汪紹恩 北京巨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邢 濤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
馬葉江 烏魯木齊鐵路局副局長
張喜勝 鐵十二局集團副總經理
李布英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
張陪眾 中鐵21局集團公司副局長
吳成福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武海光 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經理
劉登科 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龍援青 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孝文 鐵道經濟規劃院副院長
諶良仲美 中環境基金會副總裁
項志敏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權縣民 中交二局副總經理
史柏生 中鐵三局 副總經理
謝亞偉 河南省建設投資總公司副總經理
劉永紅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榮發 鐵三院總工程師
劉林山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B. 求幾個畫家的簡介

克雷迪 (1458-1537年)<br> 洛倫佐·迪·克雷迪是 15世紀下半期到16世紀上半期義大利畫家,這正是文藝復興美術進入盛期發展時代。宗教題材世俗化,人物造型已經解決解剖透視問題。物象的質感、量感和空間感已經不是畫家著力的藝術難題,畫家的向光和色彩造型方面探尋,克雷迪的畫風正是體現這一時代的特徵。 《同聖朱利安和聖尼古拉斯在一起的聖母子》<br> 這是一幅祭壇畫,聖徒作為供養人呈對稱式分列聖母子兩旁,題材和構圖皆承繼傳統,唯人物造型具有個性。<br> 畫中人物形象塑造沉穩、堅實,有雕塑體積感,用筆細膩精到不露筆痕,人們見到的是人,是不同質量感的衣著和大理石,就寫實而論已達至高峰。畫家嘗以使用自然側面光源,造成畫面上由於光的變化而形成各種微妙的明暗變化層次,尤其是反光和投影的處理,自然恰當而富空間感。

雷斯達爾(1628~1682)Ruisdael,Jacob van

荷蘭畫家。1628年(一說1629年)生於哈勒姆,1682年3月卒於同地。藝術上受其叔父S.van雷斯達爾影響。作品多描繪海洋、平原和農村。早期創作以凝重見長,寫實功力深厚,代表作《林中小屋》表明他是17世紀前期荷蘭風景畫寫實傳統的繼承者。之後,其畫風越來越灑脫,對自然的深刻理解,使他將對形態、空間和運動的敏銳感受,融於繪畫之中,《猶太人公墓》、《麥田》等,表達了他豪邁的氣勢,是最具戲劇性和詩意的佳作,預示著19世紀西方浪漫主義風景畫的產生。

梅因德爾特·霍貝瑪
Meindert Hobbema,1638 - 1709 年
梅因德爾特·霍貝瑪是雷斯達爾的學生,荷蘭偉大的現實主義風景畫大師之一,與老師齊名於畫壇。

霍貝瑪的藝術觀,偏重於對自然的直接觀察和描繪,他的風景畫多以樹木為主體的藝術形象,常反復描繪相似的景色,用精確的造型語言描繪,而產生逼真的畫面境界。這表現在他的代表作《米德爾哈爾尼斯大道》。

http://www.shihuashuhua.com/words.asp?id=572
世界100名著名書畫家簡介網站

C. 吳王僚和光的關系

吳王僚當政,公子光為將。

伍子胥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章來源:網路 點擊數:304 更新時間:2005-2-2

伍子胥是楚人,名員。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有先祖叫伍舉,曾因直言進諫楚莊王而聞名,所以其後世在楚皆有名氣。

楚平王有一太子名建,伍奢為他的老師,費無忌為其少傅,但無忌對太子不忠。平王派無忌到秦為太子建娶妻,但其見秦女美貌,便慫恿平王自娶而另替太子娶媳婦,平王聽之,生兒軫。

無忌既靠秦女受寵於平王,遂離太子至平王身邊。但懼太子繼位時對其不利,所以詆毀之。又因太子建其母為蔡國人,不受平王寵,於是更加疏遠太子建,甚而令其守城父於邊疆。

不久,無忌一天到晚於平王面前說太子建壞話:「太子建因秦女之故而有怨恨,希望國王防備,又自從他到邊疆後領軍與諸侯交好,似有作亂之虞。」

楚平王乃招太子老師伍奢查問,伍奢知無忌欲讒毀太子,故回說:「王上為何信小人而疏遠骨肉呢?」無忌又諫:「王上如再不制止,怕要被活擒了。」平王一氣之下囚禁伍奢,並命城父司馬奮揚殺太子。但奮揚不舍,便先令人密告,使太子建逃往宋國。

無忌這時又讒:「伍奢有兩兒,都很賢能,如不殺將成國家大患。」平王便派人要求伍奢令子來,伍奢回:「大兒子尚為人仁慈,一定來;小兒子員為人剛勇,一定不來。」平王不信,招兩子來並要脅:「來,父生;否,父死。」

伍尚欲往,其弟員勸說:「楚王招我倆並非救父,是怕我兩成後患,古意副為脅,如國前去,父子三人必死,何不逃亡他國尋求復仇?」伍尚回說;「我亦知此行有去無回,但只父招我,如為求生而不去,但之後無法雪恥,天下毀恥笑之。」又說:「你可以逃走,因為你有能力報仇,但我將送死。」伍尚被捕後,伍員聽聞太子建在宋,故逃亡追隨之。

伍奢聽聞其子成功,說:「楚國上下將為兵事困擾。」待伍尚到楚都,便與父親同遭殺害。伍子胥一行逃至宋國時,恰好遇到華氏之亂,又與太子建逃至鄭國。鄭人對其友善,但太子建卻欲與晉合作滅鄭。恰巧太子想殺其隨扈,被隨扈識破而密告之,於是鄭定公與子產便殺了太子建,太子有兒名勝。伍子胥害怕,攜勝一起逃往吳國。

到了昭關,當地守吏想捕捉之,伍子胥與勝便分開行動,時已追兵在後,江上一漁翁見情況危及,為其渡江,伍子胥過江欲送值百金之劍為謝禮,但漁翁拒說:「楚國法令中,捕捉您可賞栗五萬石,爵拜執珪,又豈值百金劍!」

伍子胥還沒到吳國就生病,故一路乞討。當時吳王僚當政,公子光為將。伍子胥便借公子光的關系求見吳王。

過很久,楚國邊邑鍾離和吳國邊邑卑梁氏因採桑而互攻之,楚平王大怒,兩國捉兵相對。吳國派公子光伐楚,攻下楚兩地而回。伍子胥想說服吳王繼續進攻,但公子光卻對吳王諫:「伍子胥乃為報父兄之仇,攻楚不會成功的。」從此伍子胥知公子光想自立為王,於是推薦專諸,自己與太子建兒勝退居田野。

五年後,楚平王歿。與秦女所生的太子軫繼位為楚昭王。吳王僚想趁楚喪君時進攻,派遣兩將燭庸、蓋余出兵,但被楚斷後路無法回。於是公子光趁國境空虛,令專儲沙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盧。

闔盧完成心願成王後,就招伍子胥官拜行人,並與他策劃國事。這時楚昭王殺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孫子伯嚭逃至吳國,吳王亦用其作大夫,而前吳王僚所派的兩位大將,一因無路可歸,二因吳王僚已遇害,遂降楚國受封於舒。闔盧稱王後第三年,與伍子胥、伯嚭舉兵伐楚,攻陷舒,並抓到兩位叛將。闔盧欲乘勝追擊,將軍孫武勸說百姓勞苦,故作罷。

第四年,吳又伐楚,佔領六與 蠶兩地;第五年伐越,勝;第六年,楚昭王反攻,但伍子胥大敗其於豫章,並佔有楚國居巢。第九年,吳王闔盧問伍子胥和孫武時機是否成熟?兩人回:「楚將釀瓦貪財,唐國、蔡國厭惡之,必聯合其對抗!」闔盧聽其計,就起兵與唐蔡合作。當吳與楚兩軍夾漢水列陣時,吳王弟夫概請兵進攻受拒,便用自己的五千部下與楚將子常戰,子常敗走鄭國,故吳軍連勝五戰直至郢都,己卯日時,楚昭王逃,吳王遂入主郢都。

楚昭王逃入古雲夢大澤,遇強盜襲擊,又逃至鄖,但鄖公弟欲報父仇,所以鄖公和昭王逃至隨。後吳軍包圍,對隨人說:「周朝子弟在漢水流域一帶,遭楚國的毀滅。」隨人便打算殺昭王,但王子綦藏昭王並以己冒充之。晶隨人卜卦後決定不交昭王給吳軍。

起初伍子胥與申包胥是好友,但志向不合,一滅楚,一保楚。待吳入郢都,伍子胥遍尋不著楚昭王,便掘楚平王之墓,抽屍三百鞭方休。申包胥派人對伍子胥說:「你的報仇未免太過分!我聽人說,人多可勝天,但天道也能破人謀計,你從前是平王臣子,現在卻污辱他,難道這不是桑盡天良的極致嗎?」伍子胥回復:「替我跟申包胥說:『我已像太陽下山但路途仍遙遠,所以我逆行事理。』」

於是申包胥向秦國討救兵,秦王起初不肯,但申包胥在朝廷哭了七日七夜,秦哀公後不忍說:「楚王雖昏庸,但有這樣的臣子,豈可不救!」遂派兵車五百輛救楚,六月敗吳。碰巧吳王因長久尋楚昭王,其弟夫概偷回國稱王,吳王便舉兵回國,後夫概敗走至楚國,楚昭王見吳內亂,就回到郢都,並封夫概為堂溪氏,後又與吳戰勝之,於是吳王歸。

此後兩年,闔盧令太子夫差領兵伐楚,並占番。楚怕吳軍大舉入侵,遂遷都鄀。此時,在伍子胥與孫武的計謀下,西破楚國,北脅齊國、晉國,南降越國,國勢極其強盛。

又四年後,孔子為魯國宰相。再五年,吳伐越,越王句踐敗吳軍,並傷吳王闔盧。當夜,闔盧臨死前問夫差:「會否忘記句踐殺父之仇?」夫差答不敢,闔盧歿。之後夫差繼位為王,任用伯嚭為相,加緊操兵,於兩年後大敗越軍,越王句踐領殘兵五千求和,並願以全國為吳國的臣妾。伍子胥勸諫:「越王句踐忍辱吃苦,如不趁現在滅之,以後定會後悔。」吳王不聽,與越國談和。

後五年,吳王聽說齊景公死,國政混亂,便發軍北伐,伍子胥又勸陳:「句踐吃不重味道,安慰死者,探訪病患,似乎有意用百姓。此人不死,定成大患,現越國在旁,像人有心腹疾病般,而國王舍近求遠,不是錯了嗎?」吳王不聽,照樣攻齊,大勝而歸,並威震鄒國與魯國才歸,因此更不重視伍子胥。

此後四年,吳王北伐齊國,越王句踐采子貢建議,以其軍隊助吳作戰,並以厚禮賄賂太宰嚭。太宰噽因多次受益,所以對越國喜歡且信任,日夜替其說好話。吳王多聽信其計策,但伍子胥勸諫到:「越國為心腹之疾,現在相信他們的浮詞竟貪圖攻齊。齊國好比石田,無可用也。況且盤庚誥訓中說:『有不順的,要徹底毀滅,不留下後代,也別讓他們有地方耕種。』這是商興起的原因,希望國王放棄齊先攻越。如不這樣,以後必後悔。」但吳王還是不聽,改派伍子胥出使齊國。

伍子胥對其兒說:「我多次勸諫不見成效,眼見無就要滅亡,你不必與吳同存亡!」遂交付兒給齊國鮑牧。太宰嚭素與伍子胥不和,因而讒:「伍子胥為人剛愎,善猜忌,怨恨恐會釀成大災難。前些日子王上攻齊,伍子胥認不可,結果王上大勝而歸,他感到羞慚反而怨恨王上。現在王上要攻齊,伍子胥自負,強坐讒毀,望吳兵敗以誇其計,目前國王欲帶兵攻齊,伍子胥因意見不受採納而裝病,不上朝也不跟王上同行,這樣也會引起災難。又臣下派人暗中觀察,伍子胥在出使時將其兒交付給齊國鮑氏,做臣子的,國內不得意,便在外依靠諸侯,又自認是前朝重臣,現不受重視而心生不快,還望王上多注意。」吳王回:「我也早就注意到了!」乃派人賜伍子胥劍令其自殺,伍子胥嘆說:「唉!讒臣太宰嚭作亂,王上反殺我,想當年,我令先王成霸王,你尚未被立為太子,當爭立諸君時,我在先王面前力保你。而今你做王,本打算分吳國給我,但我不報報答希望,可現在竟聽讒臣話來殺長者。」又對其食客說:「一定要在我目前種梓樹,讓他成長棺材用。並挖我的眼掛在東門,以看越寇滅吳。」說完便自殺了。吳王聽其言後大怒,令人將其屍首裝馬革漂在江上,吳國人民不舍,替他在江邊建祠堂,因此當地改名胥山。

吳王既殺伍子胥,便攻齊,又齊國鮑氏殺軍另立陽生為王、吳國欲為齊伐鮑氏,但失敗而歸。兩年後,吳王召魯、衛兩國於橐皋集會,隔年在黃池大會諸侯,甚而號令周天子。越王句踐卻在此時攻破姑蘇城,殺吳太子友,攻破吳國。吳王欲以重禮求和,但九年後,越王句踐終於滅了吳國,殺了夫差和太宰嚭,因為他不忠且收賄。

初與伍子胥逃亡的太子建兒勝,居住在吳國,吳王夫差在位時,楚惠王打算召其歸國,葉公勸說:「勝好武,且暗中培養勇士,怕有私心。」惠王不聽,讓他歸國住在邊城鄢,號稱白公。白公勝歸國三年,吳王殺伍子胥。

白公勝回楚後,怨鄭國殺其父,於是培養勇士欲報仇。回楚第五年,請楚王伐鄭,楚令伊子西允諾,但兵未出,晉國已先向鄭國出兵,所以鄭反向楚討救兵,楚王便派伊子西率兵助鄭,並簽訂盟約歸國。白公勝生氣的說:「鄭國非我仇敵,子西才是。」於是磨利自己的寶劍,有人問之,答曰殺子西,但子西聞之不在意,認為其如雞蛋般脆弱,不會有什麼作為。

四年後,白公勝和石乞殺伊子西與司馬子 。石乞勸殺王上,於是挾楚王至楚宮別府,但石乞的一位隨扈屈固助楚王逃走。

葉公聽聞白公作亂,便帶人攻之,白公兵敗逃至山中自殺。石乞被活捉,已烹殺為脅,審問白公屍首何在。但石乞回說:「事成做卿相,不成慘被烹,本來就恰如其分。」始終不願透漏白公所在,故葉公烹殺之,後找回楚惠王,再立其為王。

太史公說:「怨恨實在厲害,國王不能讓臣下有所怨毒,何況地位相同的人?如果伍子胥追隨父兄同亡,與螻蟻之死有何分別?但他放棄小義,洗雪大恥辱,讓名聲流傳後世。可悲啊!當其受困江邊,沿路乞討時,心中可曾忘掉仇恨?所以忍辱而成就功名,非壯士難以達成!白公如不自立為王,他的功績只怕也說不完呢!」

D. 老師讓我們介紹一位你所崇拜的歷史人物,請求會的大師能幫我寫一下。。。謝謝!!!

大清聖祖仁皇帝,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為中國歷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康熙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此戰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國東北與遠離後方的俄羅斯數百哥薩克作戰,然而久戰不下,最後以圍困戰術迫使沙皇同意和談,顯示出了清朝在軍事科技上已經與西方的較大差距),收復了雅克薩城(現俄羅斯聯邦斯科沃羅丁諾)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但是也為清朝大規模的修建皇家園林開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康熙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的政治,並且皇子皈依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廣西方學術上無所作為,從而使中國科技遠落後於西方。 康熙自幼習武,精於騎射。多倫會盟他開硬弓命中很遠的靶子令到場的蒙古王公驚駭不已 ;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頭天晚上還在作幾何證明題,第二天一早盡興馳騁以至累垮兩三匹馬,足見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經自稱一天打死了三百隻兔子,可見其對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懷疑,以弓箭在一天內獵殺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爾蒙古。准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了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一系康熙列的籠絡的措施全完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中國從秦漢時的匈奴到明朝,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歷史貢獻。
康熙重視文化教育。親自主持編纂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二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康熙朝使清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當時俄國有彼得大帝,法國有路易十四,康熙與他們比有偉大過人之處,康熙時候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疆域最開闊,國力最為強盛。康熙時候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蔥嶺,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的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E. 三國人物

體態:身長八尺(根據東漢計量單位合約184cm),容貌甚偉,有英霸之氣,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諸葛亮畫像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諸葛果(親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顥(攀子)
徒弟:姜維
躬耕南陽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卧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遷都,蒙受風塵。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的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贊,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天下大事,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不高興,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示意圖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後母讒言相加,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率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託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全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諸葛亮北伐示意圖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由於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之後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後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
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里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葯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葯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葯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年號/公元/年齡/生平及事跡
光和四年 181年 1歲 公元181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今南陽卧龍崗)
建安四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卧龍崗,一說湖北省襄陽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抑或「草廬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諸葛亮首戰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演義動畫》諸葛亮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沖:「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孔明祭東風
劉禪祭奠諸葛亮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編輯本段]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墨跡拓本(傳)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o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卧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卧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卧龍吟,真是千古絕唱, 《中興書目》記載:「 《琴經》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 《輿地誌》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 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 鬲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F. 光與光子的區別(一直沒搞明白 )

光量子(Light Quantum),光子(Photon)
(台灣)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物理科陳正升老師/國立彰化師范大學物理學系吳仲卿教授責任編輯
一開始愛因斯坦將電磁輻射量子化的現象命名為光量子(light quantum)。至於光子的現代英文名稱photon是由物理化學家吉爾伯特-路易士在他的一個假設性理論中創建的。在路易士的理論中,photon指的是輻射能量的最小單位,其特性是「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盡管由於這一理論與大多數實驗結果相違背而從未得到公認,photon這一名稱卻很快被很多物理學家所採用。根據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記載,亞瑟-康普頓於1927年首先用photon來稱呼光量子。
關於光的本質,我們須要先回顧一下歷史:到十八世紀為止的大多數理論中,光被描述成由無數微小粒子組成的物質。由於微粒說不能輕易地解釋光的折射、繞射和雙折射等現象,笛卡爾(1637年)、虎克(1665年)和惠更斯(1678年)等人提出了光的力學波動理論;但在當時由於牛頓的權威影響力,光的微粒說仍然佔有主導地位。十九世紀初,托馬斯-楊和菲涅爾的實驗清晰地證實了光的干涉和繞射特性,到1850年左右,光的波動理論已經完全被學界接受。1865年,馬克士威的理論預言光是一種電磁波,接著赫茲在1888年完成證實電磁波存在的實驗,到這里光的微粒說似乎已經走到了它的歷史盡頭。
馬克士威的光的電磁理論將光描述為振動的正交電場和磁場,這一理論在1900年左右似乎已經相當完備,然而電磁理論不能解釋所有的實驗現象,這導致普朗克、愛因斯坦相繼提出用來描述能量最小單位的光量子假說產生。光量子是電磁輻射的量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范粒子,其靜止量為零,不帶電荷,其能量為普朗克常數和電磁輻射頻率的乘積,即E=hv,在真空中以光速c運行,其自旋為1,是玻色子。在1900年,普朗克為了成功解釋黑體輻射的能量分布時作出量子假設,即:物質振子與輻射之間的能量交換是不連續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為hv,190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光波本身就不是連續的而具有粒子性,愛因斯坦稱之為光量子。
與大多數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這意味著其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與其他量子一樣,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夠表現出像力學波的折射、干涉、繞射等波動性質;而光子的粒子性則表現為和物質相互作用時不像古典物理學中的粒子那樣可以傳遞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傳遞量子化的能量。
注:後來所說的光亮子就等於光子

G. 三國中最厲害的謀士是誰最威猛的武將是誰

其實這三個人活在現在你都不會覺得漂亮

只是在游戲、小說中把她們美化了罷了

要說厲害的謀士 你得看從什麼角度分析了

如果是搞政治論時事 那麼首推 諸葛亮(也算是第一說客吧)

如果是指點軍事 那麼司馬懿當仁不讓(也算是陰謀家,但比賈詡稍遜些)

如果是說運籌帷幄 那麼郭嘉也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說陰謀政治勾心鬥角 那麼賈詡無人能敵

如果說才氣 那當然是美周郎

再看看猛將

呂布 不見得就那麼厲害 也僅僅是游戲、小說將其誇張化了

在三國那個年代 大家都不會小說里的「功夫」

所以也就是一刀一槍的掄來掄去 武器大 力量大 的武將自然占上風

而呂布如果真的是第一猛將 那他一定力量無窮大 而且他的方天畫戟也不輕

關二哥之所以所向披靡不也是有一把八十二斤的青龍刀嗎?

綜上所述得出結論

算得上是猛將的 可能只有關羽、典韋、許褚、張飛這些力士了吧(而且馬超能

和張飛、許褚大戰上百回合 可見馬超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員猛將)

(趙雲其實根本不行……正史里都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閱讀全文

與和光集團吳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