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集團公司把其控股的多家子公司打包上市,子公司的小股東有收益嗎
集團公司把其控股的多家子公司打包上市,子公司的小股東當然會有很大的收益,股份升值是肯定的,市值幾何性膨脹沒商量,祝福你了!
㈡ 如何將旗下的幾個小公司打包上市,怎麼操作啊,求詳解
「打包發行」,就是以籌資金額為依據,將幾只單個籌資額不大的新股捆綁在一起同時發,並在發行前進行公示,說明發行家數及籌資總額。
打包發行的三個關鍵:規模、節奏和方式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打包發行過程中的籌資規模、發行節奏和發行方式。
規模
從籌資規模來看,在今年一季度發行的14隻A股中,有6隻流通A股的股本規模在5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規模約為3億元。按照不低於一季度以來各月的籌資規模遞增速度計算,四月之後的IPO籌資規模將至少不低於20億元。按照遞增速率的保守估計,新股發行規模將在25-3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8-10隻小盤股將會上市。
節奏
從發行節奏來看,按照「打包間隔發行」的思路,如果3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需要3次左右,即每周約有9-10億元的籌資需求;如果5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每月只需要發行2次左右,即每隔一周約有15億的籌資需求,相當於一隻大盤股的籌資規模。
方式
從發行方式來看,如果延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的方式,則3隻/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0%左右;而5隻/雙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5%左右(按照3月數據估算)。3月以來的新股平均開盤利潤率為0.046%,但如果考慮到新股集中上市的籌碼分散化過程,預計首日開盤平均利潤率會降低,再考慮到流動性因素,預計打包新股的開盤利潤率有可能低於同等規模大盤股上市的平均開盤利潤率。
㈢ 吃飯打包盒上市公司股
000973 佛塑科技。
㈣ 有沒有所有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的打包下載
這里可以下載哈!
㈤ 如何把股份制企業包裝上市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於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後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於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
㈥ 所投資的公司被打包上市,股權是不是會被稀釋
股權是會被稀釋!但是你相應的價值也會提高的,因為你所投資的公司的資產和其他企業的資產相加了,其實能上市就是賺的
㈦ 要打包上市的公司40%股東不同意上市.合法嗎
如果公司還是有限責任公司,那改製成股份有限公司才能上市,改制屬於變更公司形式,根據公司法規定,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如果公司已經是股份有限公司,那上市要發行新股,屬於增資,增資也要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股份的股東通過。
無論是什麼情況,有40%的股東反對,決議都是沒法通過的。
㈧ 什麼是打包上市
所謂「打包發行」,就是以籌資金額為依據,將幾只單個籌資額不大的新股捆綁在一起同時發,並在發行前進行公示,說明發行家數及籌資總額。
打包發行的三個關鍵:規模、節奏和方式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打包發行過程中的籌資規模、發行節奏和發行方式。
(8)打包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打包發行的兩大影響:資金導向和擴容預期
自從恢復二級市場配售以來,囤積在一級市場的大量申購資金並沒有像設想的那樣流向二級市場,更多的是迴流到銀行。
新股打包發行如果繼續採用二級市場全面配售的方式,這將同樣無法起到資金導向作用。而且相對於前期採用雙重發行方式的大盤股而言,新股打包發行在某種程度上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壓力將更大。也就是說,同等規模的打包新股將比同等規模的大盤股產生更大的市場沖擊。
其次,從擴容預期角度來看,小盤新股的打包發行並不意味著超級大盤股的發行停止。目前,一些大盤股的融資意願十分迫切。如果採取大盤股給小盤股讓道的做法,則估計打包發行的小盤股籌資規模一定不會低於等待發行的大盤股規模,甚至可能在總體籌資規模上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㈨ 什麼叫打包上市
所謂「打包發行」,就是以籌資金額為依據,將幾只單個籌資額不大的新股捆綁在一起同時發,並在發行前進行公示,說明發行家數及籌資總額。
打包發行的三個關鍵:規模、節奏和方式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打包發行過程中的籌資規模、發行節奏和發行方式。
首先,從籌資規模來看,在今年一季度發行的14隻A股中,有6隻流通A股的股本規模在5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規模約為3億元。按照不低於一季度以來各月的籌資規模遞增速度計算,四月之後的IPO籌資規模將至少不低於20億元。按照遞增速率的保守估計,新股發行規模將在25-3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8-10隻小盤股將會上市。
其次,從發行節奏來看,按照「打包間隔發行」的思路,如果3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需要3次左右,即每周約有9-10億元的籌資需求;如果5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每月只需要發行2次左右,即每隔一周約有15億的籌資需求,相當於一隻大盤股的籌資規模。
第三,從發行方式來看,如果延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的方式,則3隻/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0%左右;而5隻/雙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5%左右(按照3月數據估算)。3月以來的新股平均開盤利潤率為0.046%,但如果考慮到新股集中上市的籌碼分散化過程,預計首日開盤平均利潤率會降低,再考慮到流動性因素,預計打包新股的開盤利潤率有可能低於同等規模大盤股上市的平均開盤利潤率。
打包發行的兩大影響:資金導向和擴容預期
自從恢復二級市場配售以來,囤積在一級市場的大量申購資金並沒有像設想的那樣流向二級市場,更多的是迴流到銀行。新股打包發行如果繼續採用二級市場全面配售的方式,這將同樣無法起到資金導向作用。而且相對於前期採用雙重發行方式的大盤股而言,新股打包發行在某種程度上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壓力將更大。也就是說,同等規模的打包新股將比同等規模的大盤股產生更大的市場沖擊。
其次,從擴容預期角度來看,小盤新股的打包發行並不意味著超級大盤股的發行停止。目前,一些大盤股的融資意願十分迫切。如果採取大盤股給小盤股讓道的做法,則估計打包發行的小盤股籌資規模一定不會低於等待發行的大盤股規模,甚至可能在總體籌資規模上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打包發行」有可能催生新的贏利模式
應該說,「打包發行」會使當前市場面臨一定的擴容壓力,這在當前主要是資金推動的市場中,無疑會產生一定的短期沖擊。但與此同時,小盤股集中「打包發行」如果能夠催生新的投資贏利模式,則對市場的影響也可能會產生戲劇化的效果。
首先,近期大盤股上市後走出的先抑後揚格局已經營造出獨特的「皖通模式」,這成為近半年來部分投資者的主要贏利模式。小盤股的集中上市能否續演「皖通模式」,值得關注。如果小盤股集中上市帶來的擴容壓力拖累大盤,市場將產生對「打包小盤股」的集中價值偏見或歧視,在其集體性下跌過程中,部分品質優良的小盤股將會被迫走出先抑後揚走勢,而一旦其形成示範效應,則有可能在這部分打包小盤股中形成一個獨特的板塊。從歷史經驗來看,小盤次新股一直是投機性資金的重點青睞對象,從這個角度而言,利用「打包發行」造成的股指下跌在低位收集廉價小盤股籌碼,其後很有可能誕生一波較大幅度的投機性行情。
其次,從投資主體來分析,「次新小盤股行情」與「大盤股行情」將顯示出兩類資金又一次對壘過程。事實上,自1·14以來,價值型投資者重倉對象——低價大盤股遠遠跑贏了大盤。而對於目前依然占據A股市場很大比重的投機性資金而言,在本輪行情中的獲利估計十分有限。因此,藉助小盤股集中「打包發售」的契機,投機性資金也很有可能在「大盤股」陷入調整之後,藉助次新小盤股的威力打一個翻身仗。但其前提是市場恐慌造成小盤股價值低估,而大型投資者因流動性考慮不願介入,此時這類次新小盤股很可能迎來咸魚翻身的投機機會,並可能引發出一種「打包發行—恐慌性下跌—價值恢復—價值高估」的新投資模式。
㈩ 一個公司作為分公司被打包上市,對這個公司及分司股東有哪些紅利
還紅利?不就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