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力以前是做什麼起家的
格力以製造台窗式空調起家,逐漸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
1991到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電器,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只有一條簡陋的、年產量不過2萬台窗式空調的生產線。格力在朱江洪董事長的帶領下開發了一系列適銷對路的產品,搶佔了市場先機,初步樹立格力品牌形象,為公司後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994至1996年,公司開始以抓質量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創名牌、上規模、創世界一流水平」的質量方針,實施了「精品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出台了「總經理十二條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幾年的狠抓質量工作,使格力產品在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奠定了格力產品在質量上的競爭優勢,創出了「格力」這一著名品牌,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口碑。1994年,董明珠總裁開始主管銷售工作,憑借不斷創新的營銷模式,95年格力空調的產銷量一舉躍居全國同行第一。
格力的立生之本:
格力電器自成立以來,以「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為座右銘,致力於技術創新,把掌握空調的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立足之本。
格力電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成了行業內獨一無二的技術研發體系,組建了一支擁有外國專家在內的5000多名專業人員的研發隊伍,成立了製冷技術研究院、機電技術研究院和家電技術研究院3個基礎性研究機構,擁有300多個國家實驗室。
在技術研發上,格力從來不設門檻,需要多少投入多少的做法,讓其成為了中國空調業技術投入費用最高的企業。據統計,僅2011年,格力電器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30億元。
格力電器在國內外累計擁有專利超過6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300多項,是中國空調行業中擁有專利技術最多的企業,也是唯一不受制於外國技術的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貳』 格力公司的兼並和收購事件
你好,
2007年5月31日,格力電器公司以14,655,929.80元競得珠海市振戎公司持有的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公司3.92%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該公司直接持有財務公司33.92%的股權。 上述該公司收購股權事項已獲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粵銀監復[2007]397號文件批准;
2007年7月13日,格力電器公司參與競買關聯方珠海格力置業股份有限公司、關聯方珠海格力羅西尼表業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公司10%、6%的股權,並以轉讓底價5,982萬元的價格取得《現場競價最高報價確認書》,本次轉讓完成後,該公司直接持有財務公司49.92%股權。
希望以上答案能幫到你。
『叄』 格力公司的發展史
格力公司的發展歷程:
1、創業階段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電器,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只有一條簡陋的、年產量不過2萬台窗式空調的生產線。
但格力人在朱江洪董事長的帶領下,發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克服創業初期的種種困難,開發了一系列適銷對路的產品,搶佔了市場先機,初步樹立格力品牌形象,為公司後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發展階段
1994~1996年,公司開始以抓質量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創名牌、上規模、創世界一流水平」的質量方針,實施了「精品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出台了「總經理十二條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幾年的狠抓質量工作,使格力產品在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奠定了格力產品在質量上的競爭優勢,創出了「格力」這一著名品牌,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口碑。1994年,董明珠總裁開始主管銷售工作,憑借不斷創新的營銷模式,95年格力空調的產銷量一舉躍居全國同行第一。
3、壯大階段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場開拓,董明珠總裁獨創了被譽為「21世紀經濟領域的全新營銷模式」的「區域性銷售公司」,成為了公司制勝市場的「法寶」。
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設完畢,2001年重慶公司投入建設,巴西生產基地投入生產,格力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形成規模效益。
同時,通過強化成本管理,為公司創造最大利潤。自此產量、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居國內行業領頭地位,公司效益連年穩步增長,在競爭激烈的家電業內一枝獨秀。
4、國際化階段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爭創世界第一」的發展目標,在管理上不斷創新,引入六西格瑪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國際市場力度,向國際化企業發展。
2005年,公司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000萬台/套,實現銷售世界第一的目標,成為全球家用空調「單打冠軍」。「格力空調,領跑世界」的時代已經來臨!
5、創全球知名品牌階段
格力人在成功實現「世界冠軍」的目標後,2006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業、製造精品產品、創立精品品牌」戰略,努力實踐「弘揚工業精神,追求完美質量,提供專業服務,創造舒適環境」的崇高使命,朝著「締造全球領先的空調企業,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願景奮進。
『肆』 不明白為什麼網上說格力集團是國有企業,它的創始人不是 朱江洪嗎那麼他應該屬於民營企業才對吧還有
格力集團的確是國有企業。不明白是你沒了解清楚,格力集團的前身專是珠海經濟特區工屬業發展總公司,是國資委企業的下屬,是1985年成立的,而你說的朱江洪是1988年在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下屬的冠雄塑膠工業公司總經理、後兼任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下屬的海利空調器廠廠長。1992年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朱江洪出任總經理。
由此看來他並非格力集團的創始人,創始人在公司創始之後居然出任總經理,你覺得有可能嗎?
董明珠她是被任命為格力的董事長的,也就是說她不是股東,是被集團內部任命為董事長,屬於升職的性質。而且,她的那些股份都是在國資委的手上的,只是國資委安排一個下屬擔任董事長而已。
『伍』 格力集團歷任董事長
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格力集團歷任董事長:朱江洪、董明珠、周樂偉
1、朱江洪:
2001年4月底,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年5月,榮獲「重慶市榮譽市民」稱號。2004年當選廣東家電商會副會長。2004年12月,榮獲「全國用戶滿意傑出管理者」稱號。
2005年8月,被評為「中國品牌國際市場十大傑出人物」。2006年,被授予「2005年度廣東十大最具影響力品牌建設人物」。2006年5月,榮獲「2006年度中國家用中央空調行業風雲人物」稱號。2006年8月,任珠海格力集團法人代表、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2、董明珠
2012年5月,格力電器宣布,公司總裁董明珠正式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女士,一心經營格力,至今仍未再婚。2013年,董明珠女士位列2013福布斯亞洲商界權勢女性榜第十一名。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
3、周樂偉
2016年1月28日,任命周樂偉為格力集團黨委委員、書記、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5)格力集團股份變更歷史擴展閱讀
1994年是格力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格力銷售人員的工資要比技術工作者高得多。這一年,格力開始瞄準「科技創新」,朱江洪大幅降低了銷售人員的提成比例,大批銷售人員因此「出逃」。這給了留下了的董明珠機會。
當時主管安徽和江蘇市場的董明珠,再年底時已被提拔為經營部副部長。在朱江洪的大力推薦下,不久她就拿下了經營部部長的職位。這一年,是董明珠到格力的第五年。
朱江洪與董明珠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91年。當時董明珠剛到珠海工作,在海利空調廠(格力電器前身)當推銷員,主管安徽的銷售業務。
一次市場考察中,朱江洪發現董明珠與經銷商關系融洽,安徽的銷售成績也蒸蒸日上。就這樣,董明珠進入了朱江洪的視野。自此,董明珠的事業一直扶搖直上。
『陸』 格力電器2015半年報股權結構,董明珠持多少股
截止於2017年11月5日董明珠持有(000651)格力電器44,488,492股。
自上市以來,格力集團一直在進行減持或轉讓股份,不過轉讓幅度最大的一次源於2006的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將所持股份大幅轉讓給經銷商和管理層。因為這次改革,格力電器還被媒體稱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6)格力集團股份變更歷史擴展閱讀:
鳳凰網財經梳理發現,自格力電器上市後,格力集團逐步「減持」持有格力電器股票。1998年和2000年,由於新進了股東,格力集團持股比例小幅縮水,一直到2005年,格力集團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權比例一直在50%以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2005年,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電器積極推進。2006年3月,格力電器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低於50%。
根據格力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公司決定對管理層實施股權激勵,激勵股份總數量為713 萬股,激勵股份來源為珠海格力集團公司。激勵股份的每股出售價格為5.07 元(2005 年12月31 日公司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激勵股份價格遠低於當時格力股價。
格力集團從所持股份中劃出2639萬股股份,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如格力電器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達到承諾,則格力集團將以當年年底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作價,將股份出售給公司高管人員、中層幹部、業務骨幹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員。
2006 年7 月11 日,公司實施了每10 股轉增5 股,原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規定向公司管理層出售的股份數量由713 萬股相應調整為1069.5 萬股
其中,董明珠作為董事、總裁,獲得激勵250萬股,佔全部激勵計劃的23.38%,合計需要資金967.5萬元。激勵價格為3.87 元(2006 年12 月31 日公司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截止2006年底,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份降至40.84%。歷史資料顯示,三次股權激勵分別從格力集團手中把1.62%、1.33%和1.28%的股權轉讓給格力電器管理層,合計轉讓了4.23%的股權。大股東格力集團對上市公司控制力逐步下降,而格力電器管理層逐漸擁有了一定的投票權。
股權激勵對象還包括格力經銷商,這一變動在2007年基本完成。2007年,格力集團向公司主要經銷商作為股東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格力電器10%的股權,使之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並成功引入經銷商聯盟成為公司戰略投資者等方式。
截止2007年底,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票驟降至22.58%,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73%。
2009年7月股市走出金融危機,格力集團減持了上市公司股權,直到12月底,格力集團減持了約1.85%的上市公司股權。同樣在這一年,格力集團旗下格力地產也在大舉減持上市公司股權。
此外,格力電器在2007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後兩次完成了增發,第一次增發了接近3000萬股,對上市公司總股權約有3.6%的攤薄,對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的股權帶來了1%左右的股權攤薄。
2012年1月格力電器再次增發,增發股份近1.9億股,對上市公司總股權形成6.3%的攤薄,比第一次增發的影響更大。
截止2012年底,格力集團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從19.45%減少到了18.22%,減幅為1.23個百分點,旗下格力地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從1.22%下降到了1.15%。
這使得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在此次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時,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只擁有了19.37%的投票權,歷史上首次低於20%。
2013至2018年三季度期間,格力電器持股比例一直穩定在18.22%,持股比例為格力地產逐漸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列,董明珠成為了十大股東之一。
梳理格力集團的「減持史」發現,自上市以來,格力集團一直在進行「減持」或轉讓,不過轉讓幅度最大的一次開始於2006的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將所持股份大幅轉讓激勵給經銷商和管理層。因為這次改革,格力電器還被媒體稱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此次,格力集團擬再次轉讓格力電器股權,甚至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背後根源可能還是國企改革。宋清輝對啟陽路4號表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逐漸退出競爭性行業背景下,格力電器控制權變更原因或是出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這也是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
『柒』 我是一家公司股東,如何去工商查實我的占股數量,以及股份歷史變更情況
很簡單啊,去工商局查一下就可以了,必要時可以出示你的持股材料!一般像這種情況,在網上就可以查到!網路搜,全國企業徵信查詢!
『捌』 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怎麼變更需要那些資料
企業名稱的變更手續 企業名稱的變更登記是企業變更登記的一種。企業申請變更名稱,應向其登記主管機關提出企業名稱變更申請,填寫《企業申請變更登記注冊書》,並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企業申請變更名稱的報告(應說明企業申請使用變更名稱的理由); (二)企業營業執照的復印件(應加蓋發照機關的鑒證章); (三)企業的章程; (四)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機關規定的其他文件、材料。 按照有關規定,企業申請變更名稱應當報經主管部門或審批機關審批的,還應提交有關批准文件,並且企業的名稱變更申請應當在主管機關或審批機關批准後的30日內提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企業名稱變更登記的,應提交公司股東會的決議,或按公司章程中規定的變更名稱程序辦理,並提交相應的文件。 企業變更名稱涉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報經審批的,應當提交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如名稱中使用"集團"、"股份"、"進出口"字詞的,應分別提交有關部門同意成立集團、組建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業務的批准文件。 辦理企業集團名稱登記或申請核心企業名稱中使用"集團"字詞時,除提交上述企業名稱變更材料外,還應提交審批機關同意成立企業集團的批准文件、組建企業集團的申請報告、企業集團的章程及集團成員單位的名單。 企業申請變更的名稱,如超出了其登記主管機關的名稱登記管理許可權,應由其登記主管機關按企業名稱核准許可權劃分,報該變更名稱的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經核准後,方可辦理名稱的變更登記注冊。 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企業,其申請變更名稱屬需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的,登記主管機關應在受理企業變更登記申請後,對企業提交的文件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真實有效進行審查,同意企業變更名稱的,向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報,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上報時,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應以書面形式提出審查意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報的材料後,進行審查,作出核准或不予核準的決定,並核發《企業名稱核准通知函》。登記主管機關依據《企業名稱核准通知函》,辦理該企業的名稱變更登記,同時填寫《企業名稱核准通知函回執》,將回執和該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一份一並寄回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主管機關如不寄回回執,該《企業名稱核准通知函》上的企業名稱將不予保護。 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外商投資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後,申請變更企業名稱加"集團"字詞的,應當被授權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初審意見後,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名稱的地方企業申請變更名稱的,如其申請的變更名稱仍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許可權范圍的,應由其登記機關經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上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如其申請的變更名稱已不屬於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許可權范圍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直接核准變更,並將變更情況及結果及時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備案。 下設有分支機構的企業申請名稱變更登記時,應自登記主管機關核准注冊之日起30日內,申請辦理其分支機構名稱的變更登記。 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名稱經核准登記注冊後,無特殊原因在一年內不得申請變更。實踐中,由於企業名稱權是企業法人人身權的一部分,企業在遵守《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對名稱的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有權選擇自己的名稱,人為地限制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得更名,在某種意義上影響或限制了企業權利的行使,也沒有實際意見。鑒於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修訂上報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送審稿)》中取消了此項規定。 六、企業名稱權的終結 企業名稱權是企業法人人身權的一種,它始於企業法人的成立,終於企業法人的消滅。因此,企業名稱沒有獨立的注銷登記程序,隨著企業注銷登記申請的核准和被吊銷決定的宣布,企業的名稱權即隨著企業的終止而消滅。 對於一個具體的企業名稱來說,企業自獲准登記注冊之日起,即取得了該企業名稱的使用權。企業申請企業名稱變更即是放棄了對原企業名稱的使用權,企業名稱變更登記獲得核准後,企業即取得了新變更企業名稱的使用權,直至企業終止。 一個企業名稱的滅失,一般有如下兩種情況:一是企業由於各種原因,按企業章的規定終止企業的經營活動,申請注銷登記;二是由於企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情節嚴重,被其登記主管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吊銷營業執照。 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名稱並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企業,如經核准注銷登記或被吊銷營業執照,應由其登記主管機關將該企業名稱和核准注銷日期或吊銷營業執照日期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