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上市過嗎
上市的
B. 請找出華源集團出現危機的原因
重擴張,輕收購,資金鏈斷裂
C. 請介紹一下 華源集團
那就是這個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 CWGC)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2年7月在上海浦東新區成立的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重要骨幹企業之一。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華源股份、華源發展、華源制葯、上海醫葯和雙鶴葯業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醫葯企業集團和紡織企業集團。
2004年集團實現主營收入485億元,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中國華源以營業收入4,946,116萬元列中國企業1000大29位,列2004年上海市百強企業集團銷售排行榜第三位。按行業統計,列醫葯製造業第一位和紡織業第一位,在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排名28位。
中國華源的總體發展戰略是「高科技、外向型、實業化、跨國經營」,產業發展戰略是「優先發展大生命產業、優化發展大紡織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大生命產業
以研究人類健康綜合解決方案為出發點的大生命產業是中國華源的核心產業,已形成了上海和北京南北兩大產業基地。中國華源醫葯銷售總收入列全國醫葯行業第一位,產品出口額列中國醫葯生產企業之首。擁有近4000種葯品品種,在醫葯領域成功引進外資超過 7 億美元,與美國施貴寶、強生、瑞士羅氏等國際知名跨國公司開展了合資合作。處方葯、中葯和OTC在國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中國華源擁有一批國家級醫葯研究機構和醫療器械研究機構,包括華源生命科學研究院、上葯集團中央研究院、北葯集團雙鶴研究院、國家中成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葯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國家制葯工程技術中心、生物化學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醫用加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在基礎性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領域均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華源依託葯品分銷、物流配送與連鎖零售葯店相結合的完整業態,已構築起國內目前經營規模最大、營銷網路最廣、市場開發能力最強的葯品流通網路,醫葯流通收入2003年達165億元。目前華源集團正積極探索建立連鎖醫院集團,創建全國性醫療服務網路,拓展華源生命醫葯產品的消費終端,鞏固在國內醫葯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位於無錫堰橋、面積為11平方公里的華源生命科技園區,是中國華源集團進入生命產業最大的發展基地。由中國華源集團、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科技界、教育界、實業界的優秀力量組建和開發。計劃開發期為8-10年,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將建成以「生態、生物、生命」為核心,集生命科技產業區、國際醫療保健區、科學研究教育區、科技創業孵化區和綜合配套功能區於一體的的高科技主題園區和國家級生物科技、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產業的創新基地。
大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是中國華源的基礎產業。中國華源從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出發,在紡織行業多個領域先後組建購並了一批優勢企業,成功地推出了華源股份和華源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與杜邦、赫斯特、巴斯夫等跨國公司合資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隨著中國華源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泰國、尼日等海外紡織企業的相繼建成投產和國際參與度的日益擴大,中國華源已成為具有一定優勢、跨國經營的紡織企業。
中國華源目前已形成衣著類紡織品、裝飾類紡織品、產業類紡織品三大類完整的研發、生產、經營體系,具有絲、毛紡、棉紡、麻紡、印染等國際先進的裝備、技術和管理水平,並依託高分子化學纖維和大服飾產業鏈進入國內外資本市場。一大批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和紡織新材料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
華源紡織企業生產的新產品主要有:熱灌裝瓶級聚酯切片系列、滌錦超細復合絲系列、海島型復合纖維、聚四氟乙烯超級防水透濕面料、天絲亞麻交織布、天絲亞麻混紡布、竹節紗系列、高檔精紡羊絨紗、絲羊絨紗、桑綠緞、防縮免燙精品綢等。超級防水透濕面料在抗擊「非典」中被解放軍總裝備部用於醫用防護服。
中國華源的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棉紡毛紡印染、家用紡織品三大業務板塊目前已形成年生產能力:高分子聚合物20萬噸、化學纖維10萬噸、棉紡42萬錠、紗線10萬噸、織物10億米、製成品2000萬件(條)。 中國華源已成為中國最具優勢、跨國經營的紡織集團.
http://www.cwgc.cn/ 這個網站上有全部的
D.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WGC)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2年7月在上海浦內東新區成立的國有容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重要骨幹企業之一,2007年重組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華源股份、華源發展、華源制葯、上海醫葯和雙鶴葯業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醫葯企業集團和紡織企業集團。
E.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華源重組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並購行為,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並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葯產業平台的良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公司經過90多次並購後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及紡織集團,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從一個資產僅為1.4億元的小公司,到一家資產高達572億元的大集團,華源集團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大手筆的並購。華源集團從1995年起,先後收購了包括常州化纖在內的數家區域性龍頭企業,然後又收購了北京醫葯和上海醫葯。
快速擴張帶來的是消化不良,雖然華源集團在規模上已經成為紡織和醫葯行業的龍頭企業,但集團利潤並不樂觀。而且,由於集團的資產極為分散,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加之華源長期以來的南征北戰,其銀行貸款一直居高不下,多達數十億元的規模。
2005年初,華源因資金鏈趨緊而陷於整體危機。2005年9月,上海當地銀行向法院提起至少11起訴訟,對象均為『華源系』企業,以至於華源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相繼被凍結。
雖然由於央企特殊身份,華源的股權得以解凍,但由於債台高築,重組的命運不可避免。隨後有多家公司向華源拋出了橄欖枝,最終總部設於香港的大型央企、總資產達1400億港元的華潤集團勝出。
華源集團在深滬交易所擁有8家上市公司,而收購前華潤集團也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潤錦華(000810.SZ)、萬科A(000002.SZ)、S吉生化(600893.SH)和S阿膠(000423.SZ)。此次華源重組造就了一個擁有12家A、B股上市公司和4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超級企業集團。
F. 中國華源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華源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是新重組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主要從事健康食品、葯品、環保研發、生產、銷售,國際貿易,咨詢服務。
G. 今天有個自稱華源集團的旅遊公司叫我參加他們的免費活動
當然是假的。
H.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概況
2005年9月16日,是華源集團公司歷史上轉折的一天。由於貸款償還逾期,華源集團遭遇了上海銀行、浦發銀行等十幾家機構的訴訟,涉及金額12.29億元。當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凍結華源集團及擔保單位中紡機集團銀行存款1.14億元,並查封凍結了華源集團持有的上海醫葯集團40%的股權及相關權益。之後,華源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陸續遭到凍結。
隨後,上海市國資委試圖對華源進行重組。方案是前者將所持上海醫葯集團(下稱上葯集團)30%股份轉給華源,加上此前華源已持股上葯40%,股權受讓後將增持至70%,從而占絕對控股地位;而作為交換,上海市國資委及其控股企業將增持華源集團股份,達到絕對控股。由此,華源集團將由央企轉為上海市國資委下轄企業。
最終,這一方案未能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同意。後者期望以自身資源增持華源,在進一步加強企業控制權的基礎上重組華源。
2005年11月,國資委決定由其「欽定」的央企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平台——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出面,重組危機之中的華源。在國資委的安排下,誠通擬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50億元進行重組。不過由於自身實力有限,誠通很快退場。 2006年春節剛過,國務院國資委臨陣換將,華潤登場。與誠通相比,華潤雖非國務院國資委「欽定」的首批兩家國有資產運營公司試點,但擁有10倍於誠通的總資產規模,且具有與華源醫葯、紡織主業較為匹配的產業結構。
作為總部設立於香港的大型央企,華潤集團總資產達1400億港元之巨,紡織業是其主營業務之一,旗下的華潤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從事紡織品、服裝生產及分銷,與華源的紡織板塊具有互補性。
在醫葯方面,華潤近幾年一直力圖打造醫葯集團,華源醫葯板塊是其最為青睞的目標,尤其是華源集團參股的上海醫葯集團和北京醫葯集團,是國內少有的優質醫葯資產。
2006年2月16日,華源集團董事會最終同意華潤控股公司70%的重組方案;次日,華源系數家上市公司紛紛公告了這一消息。 2006年3月8日至9月25日之間,華源集團20家股東和金夏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91.662%的股權轉讓給金夏投資。
2006年11月23日,金夏投資與華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金夏投資將其受讓的華源集團91.662%的股權和本身持有的華源集團8.338%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華源資產。
2006年11月30日,S華源發(600757.SH)、S華源(600094.SH)、中西葯業(600842.SH)、S*ST源葯(600656.SH)、凱馬B股(900953.SH)、上海醫葯(600849.SH)、萬東醫療(600055.SH)、雙鶴葯業(600062.SH)8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宣告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重組已有正式結果。
2006年12月19日,華潤集團核心企業華潤股份公司從華源集團下屬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手中以20億元受讓了北京醫葯集團50%股權。北京醫葯集團控股兩家上市公司:雙鶴葯業(600062.SH)和萬東醫療(600055.SH)。
2007年1月19日,華源發布公告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股東變更為華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事項獲得商務部批准。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以後,華源資產將持有華源集團100%的股份,中國華潤總公司則間接持有華源資產70%的股權。按照雙方約定的持股比例,華潤集團和鼎暉將分別在重組後的新華源集團中持股70%和30%,全新的「華潤+華源」組合將擁有近2,000億元的總資產。 此次收購的主體華源資產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投資控股業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潤總公司,公司其餘30%的股權由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持有。而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的實際控制人為鼎暉投資。
而私募股權基金的操作思路就是通過運作公司在海外上市來獲利。從收購主體的安排來看,華源資產是一家離岸公司,這將為華源資產的後續私募融資與海外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務院國資委之所以最後鎖定華潤,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華潤的資金實力較強;其次,華潤和華源的產業匹配比較好,都有醫葯和紡織企業;再者,華潤本身有一套較好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華潤在過去幾年中,高舉收購大旗,在電力、醫葯、化工、紡織、水泥、零售等行業頻頻出手;背靠香港資本市場,華潤在融資、整合企業方面更具優勢。因此,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行業關聯以及資本運作經驗,華潤較誠通都應該是更勝一籌。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並購行為,而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並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葯產業平台的良機。華潤從2000年即已開始進入內地醫葯產業收購。不過,相比啤酒和地產收購而言,華潤在醫葯上的收購好事多磨。2005年,華潤2.9億出售了雲葯股權,退出了對雲葯控股權的角逐。此前華潤還相繼退出東北制葯、山東魯抗、上葯集團、華北制葯的收購,傾心於醫葯產業的華潤每每失之交臂。直到2005年底,隨著對東阿阿膠的成功控制,華潤總算在醫葯產業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華潤的重組可能會將雙方醫葯資源進行整合,這成為華潤打造醫葯航母的契機,而上葯集團和北葯集團將有可能成為華潤打造醫葯產業一南一北的兩大平台。華潤的版圖也由原來的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大領域,擴張至金融、醫葯及紡織。 隨著華源股權收購的塵埃落定,華源集團的整合大幕將由此開啟。
2006年11月14日,華潤集團宣布了入主華源集團後管理層的首次變動,新華源將首次實行雙總裁製,華潤集團董事閻飆和華源集團原總裁張傑將同時出任新華源的總裁。作為央企史上首次實行的雙總裁製,閻飆負責集團的投資事宜,而張傑負責集團的具體運營工作。同時,華潤集團副總裁喬世波任華源集團黨委書記及CEO,華潤集團財務副總裁魏斌擔任華源集團財務總監。華潤集團企業發展部的鍾義、劉德君與華源集團原副總裁吉群力等5人出任華源集團副總裁。
2007年將是華源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方案關鍵的一年,債務重組和扭虧增盈是全年兩大核心工作。華潤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華源進行整合:
一是要千方百計推進債務重組,化解債務危機。
二是要進行管理變革,建立扁平化組織體系,全面關注業務,利潤中心要全面推行6S管理體系。
三是繼續推進醫葯平台打造,整合華源內部優質醫葯資源、華潤現有醫葯資源及央企其它醫葯資源、國內其它優質醫葯資源的業務發展平台。
四是紡織產業將按華潤集團的統一戰略,與華潤紡織統一整合。對經營較好的紡織企業,予以積極的支持和保護。
五是積極穩妥退出非主營業務和資產,對難以通過重組提升價值的資產或企業,要採取出售、股權(產權)轉讓、清算、合並、分立、債務重組和破產等方式進行處置,實現有序退出。
六是加強團隊建設,培養業績文化、誠信文化。誠信對待客戶,誠信對待員工,誠信對待股東,重塑華源的良好形象。
七是努力維護穩定局面。穩定是集團各級經理人、各級企業黨委、工會的重要工作。各企業要充分依靠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同維護企業穩定與發展。
I. 中國華源集團怎麼樣
中國華抄源集團是2001-03-14在上海市襲注冊成立的集團。
中國華源集團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3100000120010026,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華源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國華源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J. 誰能介紹一下華源醫葯集團他主營業務是什麼
◆華源醫葯集團◆
安徽華源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和醫葯經營企業與中國華源集團強強聯合成立的現代大型企業。下屬14個子公司,其中醫葯商業企業7家,工業企業5家,電子商務公司和擔保公司各1家。企業職工總數3000多人,固定資產2億多元。 太和醫葯經營企業始建於1953年。90年代初,曾虧損1000多萬元,外欠貨款900多萬元,瀕臨破產。1991年以王軍為首的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大膽改革,創新機制,企業在整頓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逐步成為太和縣的經濟支柱、阜陽市的骨幹企業、安徽省醫葯行業的排頭兵,不僅為國家稅收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帶動了太和二產的發展,三產的繁榮,解決了大批人員的就業,為太和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公司自1995年以來,已連續9年實現銷售利稅位居安徽省同行業第一位,連續9年榮獲全省醫葯行業經濟效益最佳先進單位。2003年與中國華源集團合作後,當年通過gsp認證,當年完成銷售收入52.67億元,實現利稅2964萬元,上繳稅金2020萬元,銷售凈額在全國醫葯商業重點企業排行榜上名列第2位。2004年,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利稅3848萬元,上繳稅金228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0%、31%、14%,創新的歷史記錄。 公司實力雄厚,設施齊全,擁有10萬平方米的標准倉儲、4000多平方米的營業大廳和大型停車場。內部全部實行電腦化操作,500多台電腦聯網管理,公司主要經營中成葯、化學原料葯、生化製品、化學葯制劑等10個大類,25000個品種,與全國4000多個醫葯廠家有業務來往,銷售范圍覆蓋全國,形成了「買全國葯品,賣向全國」的經營格局,公司銷售行情被譽為全國醫葯商業的「晴雨表」。 展望未來,公司將進一步以人為本,通過發展連鎖經營,擴大競爭優勢,做大公司規模,逐步把公司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醫葯物流中心和葯品加工基地,為繁榮祖國醫葯經濟做出新貢獻。
法人代表: 王軍
主營行業: 血壓調節用品, 其他未分類, 內科用葯, 外科用葯, 其他中成葯, 骨傷科用葯,
企業類型: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模式: 生產型, 貿易型,
員工人數: 1000 人以上
年營業額:
主營產品: 中成葯, 化學原料葯, 其它生物產品, 生化製品, 化學葯制劑,
中國華源集團是央企,這是它的網址:http://www.chinaworldb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