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天使投資人,楊鐳,鄧鋒,雷軍,劉曉松 等天使投資人的聯系方式
從你的語言里,基本可以斷定——你做不成大事,也不適合創業
問你一句:如果你連天版使投資人權都找不到,你憑什麼讓人相信你能找到顧客,開發顧客?
如果你怕技術泄密,幹嘛還要找投資人?
如果該項目前景巨大,商業風暴,幹嘛現在市場上還沒有出現?
你有什麼信心這個項目就你能做?
2. 騰訊五虎將的人物介紹
潤訊工程師馬化騰
丁磊的成功給了很多人榜樣的力量。比如馬化騰。流行的最廣的一個版本是,正是因為看到丁磊靠著免費電子郵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與丁磊在CFIDO上有過交情,同有電信背景的馬化騰心中泛起陣陣漣漪,因此決定創辦騰訊。
關於騰訊為什麼在1998年創辦,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至少在馬化騰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個公司潤訊內部流傳著這樣的傳聞:當時馬化騰關於類QQ軟體的提議,沒有引起潤訊高層的任何興趣,因為他們看不到這個小東西上面有任何前景。據潤訊一個中層幹部透露:」在當時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東西究竟是收錢還是不收錢?如果不收錢,我做它來干什麼?『」當時很多人並沒有看到,客戶資料比現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別是有忠誠度的客戶,商家往往是有錢也買不到。之後,馬化騰身影便在潤訊消失了,創辦了騰訊。不過,這段傳聞僅僅停留在傳聞階段,馬化騰並非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馬化騰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來,不然,之後也不會出現幾度出售的故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在潤訊期間,馬化騰並沒有顯示出之後什麼特別之處。
多位前潤訊的老員工在回憶起他們的前同事馬化騰時,都用了沒想到、當年其實不起眼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馬化騰,他們的統一描述是小馬當年一點都不顯山露水,不過今天,小馬二字好象沒人能叫得出口了。
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訊,當時的工資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傳呼行業,你一定知道潤訊。20世紀90年代初,對傳呼業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從事這一行的企業一般都有相關的背景。由於相對壟斷,中國最早的一批尋呼企業過的簡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作為其中的龍頭老大潤訊傳呼又是當時特殊中的特殊。潤訊最盛的時候,一年有20億的收入,毛利超過30%。潤迅公司當時是全深圳福利最好的單位,每天都為自己的2萬名員工提供真正的』 免費的午餐』。馬化騰雖然在潤訊中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工程師,但其在潤訊期間,正是潤訊神話的最光輝的年份,因此,潤訊無疑提升了馬化騰的視野,以及給馬化騰在管理上的必要的啟蒙。
馬化騰的啟動資金有傳言來自炒股,說曾經有把10萬元炒到70萬元的手筆。對此,馬化騰本人沒有正面回應過,但馬化騰承認自己曾經靠開發股霸卡發過一筆小財。
馬化騰雖然家庭富裕,但其創業資本更多來自自己的積累,之所以50萬創業,是因為,這是當時開公司的最低門檻。
馬化騰把自己的公司起名為騰訊,意味深長,一方面,自己的名字有個騰字,公司和自己多有相關;另一方面,騰也有騰飛發達的意思。至於後綴為訊,更多是因為老東家潤訊對馬化騰的影響。
技術天才張志東
馬化騰創辦騰訊,最開始是兩個人,除自己外,另一個是他在深圳大學的同學張志東, 兩個人同在計算機系。
張志東本科畢業後去了華南理工大學讀計算機碩士學位,畢業後回到深圳,加入當時深圳著名的黎明電腦公司。黎明電腦因為給深滬兩市提供證券交易軟體而紅極一時,至今依然健在,並拿到過茅道臨所代表的華登風險的投資,黎明電腦的創辦者鄧一明也是深圳IT業的大人物之一,後來幫助騰訊公司找錢並成為騰訊 12名個人股東之一的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當年也在黎明電腦工作過。
張志東是個計算機天才,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於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但張志東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裡,張志東都是其中的翹楚性人物。
張志東是個工作狂人,基本沒什麼業務愛好,唯一的興趣是喜歡下象棋,工作空隙會抽空上網殺上一盤。張志東在黎明電腦的時候工作就很努力,經常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早上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情。黎明電腦的一位當年張志東的同事曾經講述過他們對張志東惡作劇的段子,當時加班晚了只要走手續是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請假晚到的,這幾個兄弟當看到張志東加班很晚後,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給張志東家電話,和他聊天,把張志東聊得睡不著了後,告訴張志東他們都請過假了,今天不去了,並鼓動張志東也不要去上班了,這種情況下,張志東依舊准時出現在公司上班。
張志東個子不高,比馬化騰和曾李青要矮上一個頭,圓臉,說話總帶微笑,但討論技術問題時會有些偏執,有時也會激動的臉紅脖子粗。熟悉張志東的人都把張志東叫冬瓜,取張志東的東字的諧音,也與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隨著騰訊的長大,張志東也逐漸位高權重,旁人逐漸把稱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 Tony,以示尊敬。
張志東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即便是他的政敵或是對手,都對這點佩服的五體投地。QQ的架構設計源於1998年,十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整個架構還在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張志東值得尊敬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創始人們紛紛在澳洲買別墅,開遊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的中檔車。
對此,一位張志東的多年密友解釋說,瓜哥不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的確不需要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是騰訊第二大個人股東,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過6%,按照騰訊最高市值1200億港幣計算,張志東身價理論上接近70億港幣(實際不到,因為他不斷做著套現,但應該也是數以10億港幣計)。而即便不在騰訊,以張志東最終做出用戶上億的產品來衡量,張志東在獵頭市場上也至少值10個億,只是實在想不出誰能出得起這個價錢。
市場奇才曾李青
馬化騰和張志東創辦公司後的一個月後,騰訊的第三個創始人曾李青加入。
曾李青在本書的前面的章節中都偶有提及,他是深圳互聯網的開拓人物之一。曾李青是深圳乃至全國第一個寬頻小區的推動者,這個項目說白了也就是個系統集成項目,一方面去買設備,然後加價賣給地產商,這個項目差點夭折,原因是電信設備提供方要的錢和地產商能承擔的價格都是一樣,都是120萬,但曾李青很想把這個項目做成,最後還真做成了。為了這個項目能通過,曾李青把財務、行政和采購等相關部門的人都叫在一起,曾李青當時給大家算了一個帳,說,我們跟設備提供商簽定設備購買的協議,約定在實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據工程的進度和當時的設備時價來付款,他提醒大家,這個工程要做一年,一年的時間內統籌的好這 120萬的設備最多80萬就能拿下;而我們抓緊和地產商簽協議,讓他們先付款,我們先收入120萬再說,所以這個項目穩賺。那時是20世紀90年代中的時候,曾李青以類似做期貨的方式做系統集成的手法讓人不得不佩服。
後來已經成為騰訊COO的曾李青有一次請他的老同事張春暉去騰訊公司討論一個項目,會中突然網路不通,電話打過去也不見人來,雖然一桌子全是自己的手下和請來的客戶,曾李青卻一個人貓下腰,鑽到桌子底下,把線路調通,目睹此景的張春暉想起了當年曾李青和他一起在深圳電信機房幫人調試設備的場景,張春暉感慨,曾李青很實在,是個能做大事的人。
曾李青中學是在廣州華南師范大學附中讀的,本科讀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個學校出過柳傳志。曾李青大學學的是通信,因此畢業後被分到深圳電信,順理成章,波瀾不驚。
曾李青是騰訊除馬化騰、張志東之外第三大個人股東,媒體上關於馬化騰最早創業的5個合作夥伴或是中學同學,或是大學同學的說法屬於以訛傳訛;曾李青和馬化騰既不是中學同學,也不是大學同學,他們的交集是馬化騰的姐姐馬建南是曾李青在深圳數據局的同事, 而且也有多年的交情。
根據多名騰訊員工的描述,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
不過,1998年秋天,激情滿懷的曾李青很郁悶。深圳電信與深圳本地的兩家大企業賽格集團、特區發展集團聯合投資的龍脈公司走到了盡頭,作為龍脈市場部經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後,決定去找當時的深圳電信局局長許文艷,他想請許文艷局長幫他出主意,是回局裡好,還是就此離開電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裡發展前途不大,離開又有些不捨得。許文艷幫曾李青拿定主意,以曾李青大開大合的性格,回局裡多少不合適,還是以向單位交錢的方式停薪留職下海吧,許文艷還向曾李青推薦去找馬化騰。
曾李青在此之前也認識馬化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橋梁–當時深圳電腦協會的會長丁阿姨。丁阿姨和許文艷關系很好,經常讓深圳電信出人出場地出錢出資源支持他們搞活動,每到這種情況,許文艷就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馬化騰的父親是同事,同為鹽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兒也是馬化騰、張志東從中學到大學的同學,其中馬化騰與丁阿姨的女兒屬於青梅竹馬的那種,大家經常開他們的玩笑,他們也很正經的相處了很長時間,之後的故事是省略號;丁阿姨的兒子貢海星從深圳大學一畢業後也加入騰訊,是騰訊的創業元老,12個個人股東之一;因此,馬化騰和張志東也經常被丁阿姨拉來」抓壯丁」。所以,三個人很熟悉。
曾李青記得他們三個人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見面是他在深圳電信的那間小辦公室里,他們簡單的分了下工,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曾李青負責市場。
2000年從湖南某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騰訊的李華是騰訊對外招聘的第一個外地大學生,內部編號18號。他第一次來騰訊見到馬化騰的時候,大吃一驚,在他看來,他要進的這家公司的老闆更像是他的一位學長,他當時甚至認為,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曾李青是老闆,當然,這只是李華的第一印象而已,真正的情況是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都是老闆,馬化騰是最大的老闆。
從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確比馬化騰更有老闆像,兩個人個子上相差無己,但曾李青要比馬化騰要富態很多,在穿著上也明顯更商務一些,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也要強上許多。因此,每次兩個人結伴出去談商務合作,曾李青總是會被人誤認為是大老闆,而外表清秀、給人大學男生印象的馬化騰總是會認為是公司的運營助理或秘書的角色。
華南互聯網的資深人士,時任廣東電信旗下21CN事業部高級經理的丁志鋒曾和作者回憶起騰訊最困難的時候求見21CN的情景:當時騰訊希望21CN 收購QQ,丁志鋒還記得報價是300萬人民幣(而不是以訛傳訛的100萬),代表騰訊來談的正是馬化騰和曾李青,不過,當兩個人走進會議室的時候,21CN的所有人都把曾李青認成馬化騰,這很顯然是因為曾李青的派頭更足。即便是討論過程中,曾李青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象拿主意的人。
3. 南京優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過什麼獎嗎
創始人周文明在還沒創辦優通科技的時候,參加央視「給你一個億」節目,就獲得了投資意向書,後來獲得劉曉松的天使投資。2009年優通科技成立後,2010年6月 獲得中國移動南京本土應用大賽金獎,12月 獲得《創業家》黑馬大賽移動互聯網應用方向3強、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大賽騰訊特別獎,2011年獲得華為智匯雲三等獎……中國移動江蘇省優秀合作夥伴,很多
4. 騰訊公司的天使投資人劉曉松身家有多少
10億
希望採納
5. 劉曉松的人物簡介
劉曉松(Alvin Liu)在技術、傳媒和電信行業(TMT)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成功創辦和投資多個TMT企業,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Alvin Liu1984年以電氣工程學士畢業於湖南大學;1987年畢業於中國電力科學院,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1991年清華大學電機學博士研究生。
6. 馬化騰的騰訊帝國的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馬化騰其人
深圳青年馬化騰
深圳互聯網曾經領先全國
潤訊工程師馬化騰
沉靜型領導馬化騰
馬化騰通過QQ找到另一半
馬化騰的父母
低調馬化騰溯源
第二章 馬化騰的夥伴和朋友
CFIDO上的PonySoft
求伯君和丁磊
深大校友&技術天才張志東
市場奇才曾李青
專才許晨曄和陳一丹
騰訊的其他創始股東們
最早投奔騰訊而來的創始員工們
5人決策小組
第三章 馬化騰的那些對手們
騰訊與51網兵戎相見
外掛糾紛與珊瑚蟲
「螞蟻搬家」阻擊「招財進寶」?
馬雲與馬化騰
第四章 那些幫助過馬化騰的投資人
拷貝網易模式失敗
「天使」劉曉松
香港上市?
高盛進入?
第五章 產品經理馬化騰
首席體驗官馬化騰
「三問」和把握騰訊的度
與產品經理面對面
種子用戶和交易設計
多米諾骨牌效應
騰訊員工的薪酬
騰訊學院
第六章 從OICQ到QQ
OICQ:因掉單而立項的產品
ICQ:漢化改進版
QQ引爆流行
個別人物法則
附著力因素法則
7. 如何去找天使投資人
先把商業計劃來書撰寫好自,學習一下創投行業的一些基礎的知識,了解創投行業是怎麼運作的,讓自己有分辨能力。然後鎖定相關對接渠道,多嘗試,給你推薦幾種方式:
1、去各大投資機構官網BP投遞通道投遞你的商業計劃書。
2、參加線下各類沙龍活動,主動找在場的投資人交換聯系方式投遞你的項目。
3、找融資平台,建議不要選會員制的嘗試成本太高,可以選擇那種能自助申請一對一電話對接投資人的,電話對接比較高效也能把自己的項目講清楚,自助是因為可以選擇跟自己各方面都匹配的投資人這樣對接的成功概率更高推薦「雲對接」。
8. 哪個國產奶粉打敗巨頭捱過三聚氰胺沒躲過什麼劫
「國際品質,華人配方」,你還記得這句有些年頭的廣告詞,和那個曾被譽為「國產奶粉第一品牌」的貝因美么?
(圖文無關)
貝因美在奶粉新政後推行的總承銷模式是由一個總承銷商將負責一兩個產品品類在全國范圍的渠道規劃、營銷推廣。但是對於貝因美的總承銷模式,行業內卻備受爭議。
據報道,有大型乳企奶粉事業部負責人認為,這種承銷模式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是承銷商同時代理幾個品牌,不可能把資源集中起來只做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銷商為開拓市場挖貝因美經銷商牆腳的可能。
母嬰行業獨立評論員年永威認為,貝因美把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給承銷商令人匪夷所思。
對此,貝因美此前回應表示,總承銷商帶來的是雜牌清退後的增量市場,原有市場依然掌握在公司經營團隊手中,因覆蓋的區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價格和促銷等方面的沖突。
9. 著名打擊樂手劉曉松個人簡介
劉曉松(Alvin Liu)在技術、傳媒和電信行業(TMT)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成功創辦和投資多個TMT企業,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劉曉松(2張)Alvin Liu1984年以電氣工程學士畢業於湖南大學;1987年畢業於中國電力科學院,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1991年清華大學電機學博士研究生。
10. 顛覆騰訊的項目,找天使投資人,我在西安,那些剽竊者離遠點,看清楚,我找的是天使,不是帶翅膀的鳥。
如果項目真的好,你可以主動出擊的,在這里無異於等死:
截至目前已經有投資案例的國內著名天使有這些:朱敏、鄧鋒、張醒生,劉曉松,錢永強,李鎮樟,劉曉人,雷軍、楊寧、沈南鵬、張向寧、周鴻禕、蔣錫培、薛蠻子、鄭曉軍、麥剛等等,以及活躍在上海的一批南方幾省的所謂的「富二代」投資人,也就是用父輩的財富積累直接從事各種投資或投機活動的年輕一代,一般為80後,代表性的有戴寅、陳豪、朱舜等等。這些天使的聯系方式不能隨意貼出,但他們的公司並不難找,找到他們的公司就等於找到了他們。
http://money.163.com/08/0723/15/4HI027F900252FE1.html
天使投資網www.myv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