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寧波更大集團戎偉軍

寧波更大集團戎偉軍

發布時間:2021-05-11 08:51:42

㈠ 簡介國軍第六十六軍

簡介: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66軍。即粵軍第159第160師組成的第66軍,軍政部第2補訓總處組成的第66軍,暫編第9軍組成的第66軍。

㈡ 關於軍心,我不明白

關於軍心,只有當過兵的兵哥哥才能親身體驗過,真的偉大。

㈢ 古文 投筆從戎的翻譯

譯文: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少年時就有遠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受朝廷徵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一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一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干這筆墨營生呢?」

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後來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出處:東漢·范曄《後漢書·班超列傳》。

原文: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志,涉獵書傳,能辯。永平五年,兄固被召,為校書郎,超與母隨至京城。家貧,超為官佣書。

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賞,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後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3)寧波更大集團戎偉軍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出自范曄所著的《後漢書》中的《班超傳》。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范曄鬱郁不得志,就藉助修史來寄託他的志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范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後來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

二、賞析

據《班超傳》記載,在之後兩次出使西域中,班超憑借自己出色的才能以及口才成功瓦解了西域各國的勢力,平定了西域各國,使得西域諸國歸順東漢朝廷,致使時隔五十六年後,西域與中原再次建立了聯系。

班超棄筆從戎是個正確的選擇,軍隊給了他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並且讓他得以建功立業,被封侯,並為國家的安全與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重要貢獻。

㈣ 國軍第一逃跑將軍是誰

孫元良
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孫元良的家庭背景很不錯,父親孫廷榮,曾任清廷知縣。叔父孫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五綏靖區司令官等職。孫元良的兒子孫仲祥,又名秦漢,台灣電影明星,其知名度遠在父親之上。孫元良出身黃埔,系「天子門生」,有「飛將軍」之稱。這個雅號可不是褒義的,又名「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㈤ 頓星雲的戎馬生涯

1947年,春寒料峭,黃河浮冰。對岸陝北塬上,黃塵滾滾,風沙蔽日。頓星雲帶領晉綏軍區獨立第4旅趕渡黃河,奔赴保衛延安的戰場。3月19日傍晚,趕到甘谷驛以西,消息傳來:中央決定放棄延安,胡宗南部隊進了延安城。盡管早在4個月以前的1946年11月18日,當胡宗南調兵准備偷襲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就曾指出:「敵人即使用突襲方法佔領延安,亦無損於人民解放戰爭,挽救不了蔣介石滅亡的前途。」現在,當部隊趕來保衛延安,延安卻丟了,心裡仍然很不是滋味,頓星雲在心裡發誓,一定要消滅胡宗南,收復延安。
部隊主動撤出延安後第6天,3月25日,頓星雲按照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彭德懷的統一部署,帶領部隊埋伏在惠家砭,同兄弟部隊一起,一戰青化砭,打了保衛延安第一個大勝仗。毛澤東親擬電報表揚:「慶祝你們殲滅31旅主力之勝利,此戰意義甚大,望對全體指戰員傳令嘉獎。」
4月14日,西北野戰兵團二戰羊馬河,全殲敵135旅。5月1日又三戰蟠龍鎮,頓星雲帶領獨4旅擔任攻堅任務,總結戰士們創造的經驗,迫近敵人陣地對壕作業,實行坑道爆破,奪取了積玉茆制高點,保證全軍攻佔蟠龍,全殲守敵近7000人。毛澤東充分肯定戰士們的創造,在6月6日的電報中號召,要「學會近迫作業,善於攻堅」。
三戰三捷,打得敵人暈頭轉向。頓星雲帶領的獨4旅,剛從地方部隊整編為野戰主力部隊,在短時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打了前所未有的勝仗,這只有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等直接指揮下才能取得。8月19日,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在沙家店腰斬胡宗南主力第36師,毛澤東在離沙家店不足30里的梁家岔指揮作戰,不用化名,直接用毛澤東的名字發出命令,給了部隊極大鼓舞。毛澤東還特別囑咐參戰部隊說:側水側敵,大意不得,要挖壕,修好工事。這一仗,西北野戰軍殲滅敵第36師師部和165旅、123旅共6000多人,實現了西北戰場由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轉變。8月21日中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騎馬來到西北野戰軍指揮部,巡視戰場。毛澤東特別問道:「哪位是獨立4旅的旅長呀?」
王震把頓星雲推到毛澤東跟前,毛澤東高興地同他握手。毛澤東興奮地對大家說:「沙家店這一仗打得好。側水側敵,本是兵家大忌,但是,彭老總指揮的好,同志們英勇善戰,打得好!這是西北戰場的轉折點,打個比方,打了這一仗,我們就翻過山坳了,前面的路就好走了。」毛澤東幽默他說:「胡宗南打到我們這里來,打爛我們的『壇壇罐罐』,我們也要打到他們那裡打爛他的『壇壇罐罐』,還要吃他們的糧食!」
不久,頓星雲就帶領部隊,按照毛澤東的部署,直搗黃龍,插向關中,直到解放整個大西北。 1952國慶前夕,中央軍委電令頓星雲為新組建的海軍航空部司令員。
海軍航空兵還沒有誕生,便有一個爭論:海軍有無必要建立航空兵?似乎有了空軍,海軍便無需建立航空兵了。海軍在1952年1月8日向中央軍委上報了《一九五二年海軍空軍建設問題》的報告,周恩來經過反復調查和考慮,終於下決心於8月24日在海軍的報告上批示:「擬同意海軍所提出的海軍的空軍建設方針。」毛澤東作出決斷,當天批示說:「照周批辦。」頓星雲原本擔任中共新疆伊犁、阿爾泰、塔山三區黨委書記和由新疆民族軍政編的第5軍政治委員,在這個時候被選調來組建人民海軍中最新的兵種。在中國近代海軍歷史中,從來沒有過海軍航空兵,這時,當然不會有一支可以作戰的海軍航空兵部隊。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空軍,在解放戰爭中僥幸沒有遭到打擊,在美國指使下,頻繁地在東南沿海騷擾。
1953年2月4日,毛澤東指示聶榮臻、黃克誠:「為了防禦台匪空軍向上海一帶的可能攻擊,上海空軍及防空兩方面均須提高警惕,加緊整頓,准備隨時可以對敵作戰,確保上海一帶的安全。」雖然主要是對空軍和防空軍的指示,頓星雲仍然感到一種緊迫感,他一方面感到形勢嚴峻,一方面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正可以促進海軍航空兵建設,使部隊迅速成軍!
頓星雲認真學習和領會毛澤東的指示,一種歷史使命感在他胸中涌動:首先把東南沿海制空權奪回來,像過去戰爭年代那樣,帶領部隊邊打邊建,建立「拳頭」部隊。在實戰中鍛煉出一支海上空中戰鬥力量。
1953年4月,頓星雲主持召開海軍航空部黨委第一次全會,組織同志們反復討論,統一認識,遵照毛澤東的一貫思想,確定了海軍航空兵建設方針:海軍航空兵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人民軍隊的建軍宗旨、建軍思想和建軍路線,根據部隊實際情況,大力訓練技術人才,培養幹部,為部隊的建設與發展創造條件;加強部隊的戰斗訓練,把戰斗訓練和實戰鍛煉結合起來,邊打邊建,迅速提高部隊戰鬥力;各級領導機關和幹部要明確樹立為飛行服務的思想,大力加強思想建設和優良作風的培養。
1964年2月,按照毛澤東批準的計劃,空軍第17師51團調撥海軍,在浙江寧波編成海軍航空兵第2師第6團,這是海軍航空兵第一個殲擊機團,主要裝備蘇制米格一15比斯噴氣式飛機。海軍航空兵黨委決定:積極主動同國民黨空軍作戰,邊打邊建。3月18日上午,國民黨軍3艘「太」字型大小護衛艦、1艘「水」字型大小掃雷艦和「江」字型大小炮艦襲擾舟山漁場,被海軍「延安」、「興國」號軍艦擊傷,向大陳島方向逃逸。國民黨空軍出動美製F—47型戰斗轟炸機6架,轟炸、掃射解放軍艦艇。以艦隊的勝利為勝利,以艦隊的安全為安全,海軍航空兵迅速出擊。
作戰海區遠在蘇聯教範規定的米格—15飛機作戰距離以外,頓星雲和其他領導同志根據實際情況,堅決支持突破教範規定,遠出作戰。6團大隊長崔巍、中隊長姜凱堅決執行命令,在南田島上空,一舉擊落國民黨空軍F—47型戰斗轟炸機2架,保障了艦隊頂空的安全,首開海軍航空兵作戰勝利紀錄。部隊積極求戰,在萬裏海空戰場上運用毛澤東關於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精心組織戰斗,從3月18日到5月19日的兩個月內,共擊落國民黨飛機8架,擊傷2架,引起美國不安。5月20日,美國空軍PZV—7電子偵察機從日本沖繩起飛竄入中國浙江海門偵察。為保衛中國神聖主權,6團副大隊長胡德堂,飛行員陳壽清起飛攔截,繞到美機後面,連續開炮,將美機驅逐出境。
海軍航空兵沒有辜負毛澤東的厚望,首戰告捷,顯示出是海軍不可或缺的戰鬥力量,原來不主張海軍建立航空兵的議論少了,但是,仍然有不同意見。按照周恩來的要求,頓星雲和蘇聯首席顧問牟興中將向他做了詳細的專題匯報,再次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肯定。中央軍委決定將空軍第17師師部和第49團調歸海軍,繼續加強海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發展擴大成兩個殲擊機師,逐步形成作戰的拳頭飛行團隊。海軍航空兵第1師轟炸機部隊和第2師、第4師殲擊機部隊參加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取得勝利。按照中央軍委部署,戰線南伸,部隊推向更加靠近福建的機場,不斷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雖然美國陸續用新式的噴氣式飛機武裝國民黨空軍,還是被海軍航空兵打得退出浙江一帶天空。4師10團、2師6團逐步鍛煉成一支能打善攻的「拳頭」部隊。特別是涌現出以王昆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空中指揮員、戰斗員。新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學校陸續建立起來。
1956年,毛澤東來到寧波,他乘坐的專列停在海軍航空兵機場的專用鐵道上。毛澤東預定要看看寧波,看看海軍航空兵部隊,他知道他們從這個機場升上天空,打了勝仗。他還打算去舟山群島視察。對海軍航空兵來說,這是喜事,是殊榮!頓星雲直接部署有關部隊必須確保這一帶天空的絕對安全,不允許任何敵機闖入這一地區。頓星雲要部隊做好接待准備,不要求另搞一套,但要把部隊惟一的一座兩層樓房——當時部隊最好的房子打掃干凈,保證安全、清潔和清靜,以便毛澤東下榻休息。
戰斗值班的飛行員在飛機座艙里待命,隨時准備起飛出擊,部隊選派幹部加強機場和鐵路專線警戒,熱切等待毛澤東下車來到部隊。但是,黨中央不同意毛澤東在那個時候去舟山前線海島,要求他立即返回杭州接待外賓。毛澤東只得住在火車專列上,但他還是抓緊時間驅車到寧波城裡的「天一閣」參觀。「天一閣」是全國著名的四大藏書處所之一,毛澤東一生嗜書如命,早就想領略這里寶貴的藏書。毛澤東匆匆看過「天一閣」,回到停在機場的專列上,火車便徐徐開動了。毛澤東撩開窗簾,看看機場跑道上整齊排列嚴陣以待的殲擊機群,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海軍航空兵指戰員沒能如願見毛澤東一面,一個幹部嘆息說:「我把地板擦一遍,又擦一遍,希望毛主席哪怕在上面踩一個腳印,也是盡了我們對毛主席的一片心哪!」雖然如此,毛澤東來到前線機場本身,就給了海軍航空兵以巨大鼓舞。 國民黨空軍迭遭打擊,改以美國提供的RB-57型、RF-101型、PZV-7型等高性能電子偵察機,高空高速竄擾沿海,或利用暗夜低空入竄大陸,潛入內地縱深進行戰略性、戰術性偵察、騷擾。一段時間以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沒有能夠打下入竄的國民黨空軍飛機。1957年12月18日,毛澤東在副總參謀長陳賡給彭德懷關於防空作戰的報告上批示:「退彭德懷同志:非常必要,請你督促空軍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請考慮人民空軍一九五八年進入福建的問題。」
頓星雲為多時沒有打下國民黨飛機而心焦,當看到毛澤東上述指示後,他和同志們更加殫精竭慮,謀劃作戰。為了落實毛澤東的指示,促使部隊加強戰備,多方研究敵情,提高作戰積極性,同時也調動國民黨空軍,增加解放軍作戰機會,經上級批准,海軍航空兵黨委決定:殲擊機部隊調換防區,4師由浙江路橋調駐青島流亭;2師由寧波調駐路橋;6師由流亭調駐寧波。果然,國民黨空軍被調動了。
1958年1月18日,2架國民黨空軍F-84型飛機沿著美國空軍在公海上經常活動的航線北上,想利用美軍常用航線作掩護,麻痹解放軍,以便突然入竄。6師姜培玉大隊4架殲擊機升空待戰,在朱家尖島的上空,利用陽光掩護,擊傷2架敵機。
頓星雲通報海軍航空兵所有部隊,加強戰備,抓住戰機,實現毛澤東「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的要求;特別要求轉至青島流亭的4師說:「航空兵作戰,不同於過去陸地作戰,是沒有前方和後方界限的,轉防是為了製造戰機,創造作戰機會。山東半島是首都門戶,絕不容許絲毫鬆懈,要按照軍委要求,爭取打下一兩架敵機!」2月18日,農歷大年初一。人民過節,正是戰士戒備之時。上午11時19分,國民黨空軍1架RB-57型高空偵察機在臨沂以東90公里竄人大陸,高度15000米,因為他們從未受過打擊,以為大陸沒有可以飛至15000米以上高空作戰的飛機,有恃無恐,如入無人之境,繼續深入竄犯。
海軍航空兵4師10團早已做好准備,以ARB-57為打擊目標研究了戰法,苦練了突破戰斗機理論升限的技術,反復試驗了躍升開炮對飛機的影響,解決了一系列難題。10團大隊長胡春生帶領僚機舒積成奉命起飛截擊,他們按照地面引導,在諸城附近上空,切半徑飛向敵機前置點,等待敵機前來就範。胡春生首先發現敵機,一次躍升開炮,再次躍升開炮,從距離433米直打到75米。打得敵機嚴重負傷,往下跌落。胡春生命令舒積成繼續攻擊,舒積成第一次攻擊沒有命中,他再次攻擊,直到打得敵機拖著濃煙墜落大海。快艇趕到敵機墜落海區,查明被擊落的是獲得過國民黨空軍「飛虎獎章」的上校趙廣華。
春節打勝仗,大年初一傳捷報,喜上加喜,人人歡笑。這一仗,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同溫層作戰先例,打破了一個時期以來沒有擊落敵機的沉悶,首先實現了毛澤東「務殲入侵之敵」的要求。頓星雲當即乘飛機趕至流亭,向部隊祝賀,總結作戰經驗。又連夜返回北京,立即組織新聞報導,不打啞巴仗,向全世界發布消息,及時揭露美國和國民黨的勾結。面對事實和新華社及時的報道,國民黨無法抵賴和掩飾,不得不承認有一架RB-57「迷航失事」。
隨後,頓星雲又和同志們組織專門分隊,以打擊國民黨PZV-7型偵察機為作戰目標,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打法,終於擊落了國民黨空軍深深竄入大陸內地收集中國原子彈試驗情報的PZV-7型飛機1架。 20世紀50年代末,從地球上清除殖民主義的潮流不可阻擋,狂飆席捲阿拉伯和整個非洲。但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和英國首相艾登,這兩個歷史的盲人卻逆歷史潮流而動,在1958年7月15日先後派兵公然侵入黎巴嫩、約旦等中東地區。在美國指揮下,台灣國民黨軍隊策應美、英在中東的軍事入侵,叫喊「加速反攻大陸」,頻繁炮擊中國廈門地區。
7月18日深夜,毛澤東召集彭德懷等開會,指示說:「對中東人民斗爭不能僅限於道義的支援,而且要有實際的支援,要牽制英美軍事力量,決定打擊金門、馬祖的國民黨軍隊。以地面炮兵實施主要打擊,准備打它兩三個月。」中央軍委決定按毛澤東部署,派殲擊機部隊進駐新建的福州機場。彭德懷向毛澤東提議派海軍航空兵第10團首先進駐福州,毛澤東欣然同意。
8月8日,美國入侵黎巴嫩的軍隊急劇增加到14000人,中東告急,中東人民需要緊急支援!8月9日下午,按照上級指示,頓星雲要4師李文模師長駕駛米格飛機緊急飛來北京接受命令,告訴他說:「兵貴神速,令行禁止,連夜准備,明早轉場,盡快進入福州機場,進去後的第一分鍾就要准備打仗,甚至在轉場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戰斗,要做好充分准備。要在全師動員,說明這是毛主席點將,是4師的光榮,是海軍航空兵的光榮,不要辜負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
頓星雲還特意打電話給10團團長王昆,囑咐他帶隊從空中轉進福州,要努力完成戰斗任務。隨後,他也趕到福州,幫助部隊按照毛澤東部署,做好打擊國民黨軍的准備。8月13日進駐福州機場幾小時後,便擊傷前來偵察的2架敵機,取得空戰的勝利。8月23日開始,解放軍開始大規模炮擊。萬炮轟金門,打在國民黨身上,痛在美國心裡。新到任的美軍駐台灣協防司令斯奈德後來回憶說:「炮戰一開始,美國也如同身受。」美國人被調動了,從美國本土和中東抽調兵力趕往亞洲。美國海軍、空軍20萬人被吸引過來。炮擊金門,打亂了美國侵略部署,支援了中東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
頓星雲努力貫徹落實毛澤東的指示,沒有辜負毛主席對海軍航空兵的信任和厚望,為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保證了海軍航空兵部隊在戰斗中不斷成長,從勝利走向勝利。

㈥ 新軍閥 蔣介石 何鍵

蔣介石
鎖定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1]
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2]
人物關系

糾錯

中文名
蔣中正
外文名
Chiang Kai-shek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溪口鎮
出生日期
1887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
1975年4月5日
職 業
國家元首
畢業院校
東京振武學校
信 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二戰時期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妻 子
宋美齡
子 女
蔣經國、蔣緯國
目錄
1 人物生平
▪ 早年經歷
▪ 權力中樞
▪ 軍閥混戰
▪ 抗日戰爭
▪ 解放戰爭
▪ 當選總統
▪ 退敗台灣
2 主要著作
3 人物家庭
▪ 個人婚姻
▪ 家庭成員
4 名號稱呼
5 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青年蔣介石
蔣介石父蔣肇聰繼承祖業經營鹽鋪,1895年病歿。蔣介石由母親王采玉撫養成人,幼年入塾,誦讀經史。1903年入奉化鳳麓學堂,兩年後至寧波箭金學堂就讀。1906年初肄業於龍津中學堂,4月東渡日本,入東京清華學校,結識陳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響。
1906年末回國,1907年考入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習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東京振武學校並加入同盟會,1910年冬畢業後,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投身民主革命獲得孫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發後,蔣介石回上海,受陳其美指派,率先鋒隊百餘人至杭州,參加光復浙江之役;嗣後在滬軍都督陳其美部任滬軍第五團團長,與陳其美、滬軍第二師師長黃郛結拜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陳其美派遣,收買歹徒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案發後避往日本,曾辦《軍聲》雜志。
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參加攻打江南製造局,事敗後隱居上海,10月加入籌建中的中華革命黨,11月再渡日本。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東京宣告中華革命黨正式成立,
青年蔣介石
蔣介石被派往上海、哈爾濱協助陳其美從事反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
1916年5月陳其美被刺後,蔣介石奉孫中山命去山東濰縣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不久袁世凱死,中華革命軍解散,蔣居上海,與青幫頭目黃金榮、杜月笙等人有往來。
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護法」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1918年3月蔣介石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半年後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駐閩。因受粵軍將領排擠,常離職滯居上海,曾與張靜江、陳果夫、戴季陶等合夥做交易所投機生意。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蔣去廣州登艦侍護40餘日,取得孫的信任和器重。蔣做《孫大總統蒙難記》一書,同年10月被孫中山派任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1923年2月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8月奉派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考察學習軍事、政治和黨務。

權力中樞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建立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革命軍隊,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他組織和領導黃埔軍校師生參加1924年10月鎮壓廣州商團叛亂、1925年2月東征討伐陳炯明、6月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等戰役,戰果卓著,因此獲得聲譽,先任潮汕善後督辦,繼兼廣州衛戍司令。
1925年8月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任軍長。廖仲愷被害後,他支持汪精衛驅逐胡漢民出國,不久又將粵軍總司令許崇智驅離廣州,收編粵軍部分師旅,一躍而成為國民黨內握有軍事實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師第二次東征,全殲陳炯明叛軍。
在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2月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6年先後製造「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4.12事件」,打擊共產黨和革命勢力。
蔣介石手跡
他相繼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軍人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以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等要職。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蔣介石率總司令部赴前線指揮作戰。國民革命軍在工人農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湘、鄂、贛、閩四省完全光復,並繼續向豫、皖、蘇、浙進軍。
1926年12月,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自廣州遷往武漢,但蔣堅持要遷都南京,冀圖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等一系列提高黨權、防止個人獨裁和軍事專制的決議,取消了蔣的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人部長職務。後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並在廣東和東南各省「清黨」,從而破壞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6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在徐州開會,取得合作反共協議。由於蔣介石在和汪精衛、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爭中孤立無援,被迫於8月下野,10月出訪日本尋求支持。回國後,離棄妻妾,與宋美齡於12月1日結婚,從此與宋子文、孔祥熙聯姻,通過他們加強與美國的聯系。

軍閥混戰
1928年1月重任總司令職,2月主持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全面改變孫中山的革命政策;會上被舉為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4月,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組成四個集團軍合力北進,戰勝了奉系軍閥張作霖,結束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0月任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改組國民政府,實行「以黨治國」的訓政。蔣介石為要確立個人獨裁統治的局面,以「裁軍建設」相號召,力圖「編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軍隊,加劇了與各軍事實力派之間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見,蔣桂戰爭、蔣馮戰爭、蔣閻馮戰爭(見蔣閻馮大戰)連綿不斷。蔣介石憑借帝國主義和江浙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一一戰勝了各派武力。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蔣介石調集大量軍隊,對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連續發動了三次軍事「圍剿」,均以失敗告終。
1931年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成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南京政府相對抗。
1931年「9·18」事變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圍攻紅軍革命根據地。
1931年底辭國民政府主席職後,於次年初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3]

1935年11月,日本帝國主義策動「華北自治」,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並將反蔣抗日方針改變為「逼蔣抗日」。在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推動下,蔣介石和國民黨決定調整其內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領土主權的完整。他下令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國防建設,並改善同蘇聯的關系。他試圖同中國共產黨進行談判,但仍然堅持要「剿滅」經長徵到達陝北的紅軍。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在中國共產黨調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變獲得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抗日戰爭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結束十年內戰,與共產黨實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變後,終於建立了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蔣介石積極部署和指揮中國軍隊開赴華北和淞滬前線,抗禦日本侵略軍。
他先後指揮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廣大愛國將士奮勇殺敵,至1938年10月,使日軍傷亡45萬餘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速戰速決、迅速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蔣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許諾,釋放政治犯,修改反動條例,召開國民參政會等,全國一時出現一片新氣象。但由於蔣介石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軍事防禦的戰略戰術,又幻想並等待國際「調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禦佔有很大優勢的日本侵略軍,華北、東南和華中大片國土相繼淪陷。
1938年,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大堤以抵抗日軍,淹死百姓89萬人。[4]
1939年1月,蔣介石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他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武裝力量在抗戰中迅速發展壯大憂心忡忡,乃實行溶共、防共、

限共、反共的方針,不斷製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美、英同盟,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得到了美國的物資和財政援助。他派中國遠征軍去緬甸,與英美聯軍聯合作戰,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為了聯合中國共同抗擊日本,許諾廢除不平等條約所規定的在華特權,簽訂了中美、中英「新約」。
1943年林森逝世後,繼任國民政府主席。
1943年11月,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會談對日聯合作戰方略及戰後和平條件。
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蘇聯會談,8月兩國外長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有關協定。
望採納

㈦ 明朝歷史上最厲害的政治家是誰急

張居正啊 樓主 搜搜就知道

閱讀全文

與寧波更大集團戎偉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1億韓元匯率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79
大智慧交易資金賬號 瀏覽:759
今日謝克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105
正大杭州灣慈溪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75
普天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01
國內外匯如何開戶 瀏覽:332
台幣50元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96
連接價值投資未來 瀏覽:973
同一個基金公司左手倒右手 瀏覽:375
城投etf買入價格 瀏覽:305
10000元工資怎麼理財 瀏覽:29
90年代中國外匯管制 瀏覽:405
理財公司旅遊騙局揭秘 瀏覽:152
外匯延期付款申請 瀏覽:901
外匯副圖有什麼用 瀏覽:28
理財進階 瀏覽:466
山西焦化對外投資 瀏覽:829
基金519995今日凈 瀏覽:8
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成長 瀏覽:989
軟銀賽富基金規模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