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南華早報集團市值

南華早報集團市值

發布時間:2021-05-11 18:01:26

『壹』 中國首富是誰

近兩個月,中國首富走馬燈似地換人,馬雲、李嘉誠輪流坐莊,王健林躍躍欲試,「黑馬」異軍突起。彭博富豪榜排名中,排名老二的馬雲和老三的王健林身價差距僅10億美元,也就是一天股價波動的差距。而兩人與首富李嘉誠的差距也不大,30億美元左右。就在三人上上下下之時,廣東富豪李河君突然現身,被曝問鼎首富之位。
有媒體報道,李河君的身家已超過馬雲,身居中國富豪榜榜首,成為新的「中國首富」,不過這一結果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相關報道稱,去年1月10日至12月31日,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累計上漲了165.09%,而在過去三個月內,其股價已經上漲了近100%。近期一連串的負面新聞讓阿里巴巴的股價應聲下跌,也讓馬雲的中國首富地位岌岌可危。報道稱,最有機會挑戰這個位置的,是手握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上市公司的漢能集團總裁李河君。
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李河君的身家究竟有多少,目前未有一個確切的數字。有媒體報道稱,這取決於李河君持有近來股價暴漲的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數額,他的身家「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足以讓李河君躋身中國國內最有錢的人的前兩名。
2014年,50歲的馬雲藉助於阿里上市,成為中國賺錢最快、最多的人,並於2014年12月12日,登頂首富。不過,寶座還沒捂熱,2015年一開局,他就被超越了。
或許站在風口的馬雲過不慣風平浪靜的日子,又或者樹欲靜而風不止,總而言之,主動被動地叫板工商局令其大為受傷,「假貨」風波令其股價迅速縮水。1月28日,在紐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創下了去年上市以來的第二大單日跌幅,股價下跌4.49美元,跌幅達到4.36%,當天馬雲的個人財富縮水7.58億美元,跌到276億美元。
只要再收獲5%左右的下跌,馬雲很可能連老二也保不住了。不過,馬雲還有一塊重量級的資產螞蟻金服,當中包括了支付寶,雖然他個人擁有股權不超過10%,但收獲20億美元財富應該沒問題。
近兩個月,剛滿60歲的王健林迎來了事業上最大的轉機。萬達商業港股上市,萬達院線A股上市,兩家上市公司推動王健林身價暴漲。
根據彭博富豪榜最新統計,王健林目前個人財富總額達到266億美元,主要財富來源是12月剛剛在港交所上市的萬達商業,其為王健林貢獻了114億美元資產,萬達百貨貢獻財富51億美元,萬達院線貢獻27億美元,AMC貢獻21億美元。從財富增長情況來看,12月中旬,其個人財富還只有153億美元,但是兩家公司上市後,財富幾乎翻倍。王健林最近財富增幅明顯加快,此消彼漲,王健林與馬雲的財富差距迅速縮小。
有人直言:「王健林超過馬雲,只是時間問題。」上周,在萬達院線上市儀式上,一位萬達高層對於其老闆的造富能力信心十足,細數王健林還有眾多資產沒有上市,而且每項資產幾乎都是大股東
馬雲和王健林的明爭暗鬥幾乎是2014年至今中國商業的一部大戲。自2012年兩人設下億元賭局後,各種糾葛和競爭接踵而來。你來我往,好戲連台。你上市,我也上市;你搞第三方支付,我也搞;你入股中超球隊,我入股西甲球隊; 你搞影視,我也搞影視。對於雙方越來越直面的競爭,王健林卻放鬆了口風:「我沒有把小馬哥當對手,我們也是朋友,他是在線上跑的,一秒幾十萬公里;我堅持在線下走路,一步步往前走。」
近日,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突然進入公眾視野,消息稱其資產總額超過2000億人民幣,超過了馬雲、李嘉誠,問鼎首富。
李河君的主要資產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漢能薄膜,目前,李河君擁有75%左右的公司股權,也就是說摺合個人財富大概114億美元。除了這家上市公司,李河君的其他資產在公開渠道難以查到。據消息稱,李河君的主要資產還包括漢能水電資產和其他地產及能源資產,總和超過2000億人民幣。
李河君資產爆增也是受益於股價的飆升。漢能作為首批滬港通標的之一,自去年11月18日滬港通業務開通以來,股價從1.78港元最高漲至3.85港元。48歲的李河君目前身份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他早就登上過新財富500富人榜。最讓人驚訝的是,2014年的胡潤榜上,李河君的身家比上一年增長862%,而馬雲的財富比上一年只增長了500%。
值得注意的是,現年88歲的李嘉誠老而彌堅。就在馬雲、王健林、李河君三人糾纏不清的時候,李嘉誠財富總值達到308億美元,與重組消息發布前相比,短短20天,李嘉誠財富已經增長了20%,並且超過了馬雲,重返首富寶座。其中包括長實財富188億美元,赫斯基能源74億美元,現金等30億美元,和黃財富14億美元,和記電訊1.83億美元,以及長江基建0.44億美元。

『貳』 郭鶴年的經營法寶

1947年,郭鶴年以3萬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戲館街租下的一座三層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務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創立公司次年,父親郭欽鑒逝世,郭鶴年返回馬來西亞,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東除鄭格如、郭鶴舉、郭鶴年外,還有郭鶴青、郭鶴堯、郭鶴景、郭鶴新及郭鶴瑞等堂兄弟。該公司聯合郭氏兄弟的資產,繼承郭氏家族企業東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排行第三、年僅25歲的郭鶴年出任總經理。成功後郭鶴年曾對外界表示:「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她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此後,郭鶴年成立了馬來西亞糖廠。1954年,郭鶴年遠赴英倫進行學習和考察。除了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外,郭鶴年對期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作為世界上發展期貨交易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已經有了金屬、穀物、塑膠、砂糖、羊毛等九個商品交易所。郭鶴年在期貨方面的學習為他在白糖市場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來西亞獨立後,郭鶴年回到馬來西亞。20世紀50年代末,郭鶴年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金投入到煉糖業,涉及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1968年,郭鶴年與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團前身—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畝的森林地,開墾成為蔗園。1973年,全球市場白糖價格飛漲之時,蔗園首次有了收成,這不僅為郭鶴年的煉糖業規避了風險,同時也標志著馬來西亞的食糖開始自給自足。上世紀70年代初,郭鶴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並通過與印尼首富林紹良合作將業務擴展到印尼。在其鼎盛時期,郭鶴年控制了國際市場上每年食糖貿易總量的1/10。1976年,郭鶴年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將玻璃市種植變為郭氏的商業艦隊,馬來西亞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即PPB集團)的子公司。PPB集團的經營范圍開始不限於甘蔗和糖,積極向其他業務領域擴張,如通過控股PPB油棕進軍油棕種植領域,經由郭氏擁有的棕油廠加以提煉,並通過旗下的香港嘉里貿易,銷往中國等地。PPB集團也因此被譽為郭鶴年在馬來西亞商業版圖上的一顆明珠。
隨後,郭鶴年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分散投資種植業、銀行業、地產業、航運業、保險業、酒店業等領域。在某一具體行業如航運業,他的做法仍是圍繞產業鏈整合展開:建立船務公司後,就建立了與之配套的船塢公司,處理船隻維修,而航運業和保險業關系密切,他又設立保險公司。
酒店業是郭鶴年繼糖業以後又一成功投資。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進軍酒店業,投下1億令吉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後,其分別在各國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據點,並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團。如今,郭鶴年所創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國際著名的五星級酒店經營者。
時至今日,郭鶴年的商業王國不但橫跨整個亞洲,而且擴展到巴黎、聖地亞哥、溫哥華、智利等地。公開資料顯示,以郭鶴年為首的郭氏家族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5個國家和地區對豐益國際、馬國際船務(3816.KU)、南華早報集團(SCMP,)、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控股權或投資,合計持有市值近1500億港元
郭鶴年能在國際商場叱吒風雲,除了過人的商業智慧、膽識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際手腕,廣結政商界精英,適時引入策略性商業夥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如與馬來西亞前總理拉扎克、海珊·奧恩、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關系,攜手東南亞航運家曹文錦進軍航運業,攜手印尼商業巨人林紹良進軍印尼市場,結盟ADM、中糧進軍中國市場等。
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可以預料,郭鶴年在中國的投資還將增長,並帶動更多的投資者來華尋找發展機會,迎來中馬兩國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新階段。
他的名字在印尼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郭鶴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國際社會認識的馬來西亞人。從白糖、酒店、地產、船務、保險到媒體,郭鶴年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他異常低調的作風,也為他的事業抹上許多傳奇色彩。

『叄』 誰知道香港潘迪生的資料

潘迪生
出生年代:1956—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中國(廣東省潮州)
相關介紹:
潘迪生祖籍廣東潮州,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九日,他出生在香港一個富商之家。其父潘錦溪早年家貧,未讀過書。十多歲由潮州來港後努力工作,一人兼幾份差。靠省吃儉用,慢慢做起了鍾表生意,後來擁有藝林、金輪兩家鍾錶行。潘迪生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對他管教很嚴,要求他要尊重長者,為人處事要有理有節。在香港讀完小學後,他便獨身一人飛往英國接受中學教育。四年後,潘迪生為了解美國,又進了洛杉磯一所大學,主修哲學和經濟學。英國四年中學、美國五年的高等教育,令潘迪生獲益匪淺。他說,自己今天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正是揉和了英、美兩國的特色,這對於從事生意幫助很大。潘迪生回憶說,在英國讀的是寄宿學校,校規很嚴,強調紀律和服從性,一切活動均依時規定,不得越雷池半步。而到了美國,卻恰恰相反。那裡作風開放,崇尚自由;甚至不上課也可以,一切悉聽尊便。他說,前者使他悟到遵紀守時的重要性;後者又培養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一九七八年,潘迪生大學畢業,回到香港。他並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樣參與父輩的企業管理,而是從父親鍾錶行的最低層——售貨員做起。六個月後,他又飛往日內瓦,在瑞士著名的鍾表珠寶店CHOPARD當了十八個月學徒。十八個月的經歷,不僅使潘迪生掌握了手錶工藝,他甚至能自己裝配出一隻手錶,更重要的是,他學到了瑞土人如何經營高檔鍾表及貴重珠寶行的經驗。 一九八零年,潘迪生帶著自己創業經營的全盤想法回到香港。回港後,他向父親借了一百萬美元,在香港最高級的購物中心中環置地廣場開設了一家迪生鍾表珠寶店,開始了他靠名牌、精品創業的傳奇故事。中環是香港的高級商業區,租金昂貴。潘迪生以瑞士高級手錶——勞力士、蕭邦等及名貴珠寶為號召,在港人心中樹立起名牌的觀念。對於潘迪生走名牌精品路線經營的手法,剛開始時,不少香港商家是抱著等著看這個毛頭小子笑話的想法。因為八十年代初,香港只有少數消費者懂得享用名牌產品。但潘迪生堅持認為,香港已步入亞洲新興發達地區之列,人均收入亦在中等發達水平以上,此時正是培養、建立消費者享用名牌產品的觀念之時。迪生公司因順應潮流,引導潮流,走在時代的前面,這才能在八十年代大展宏圖,創造一種新的商業經營模式。一九八零年十二月,香港進入八十年代第一個聖誕節來臨之時,潘迪生在香港老牌英文報紙《南華早報》上買下整整八個版面,前五版用來祝賀香港市民聖誕快樂,後三版則刊登自己所賣名牌產品的廣告。廣告刊出後,吸引了香港眾多專業人士的注意;迪生公司一舉成名。1981年開設第二間分店。同年潘迪生開始進軍高級時裝業,他採取的辦法是購買外國名牌服裝香港專營權。他首先獲得了CHARLES JOURDAN時裝的專營權,在香港開設了兩家JOUR、DAN時裝店。一九八二年,他又進一步購得JOURDAN體育用品在遠東(不包括日本)的專營權。 一九八三年,潘迪生又取得POLO/RALPHLAUREN產品的專營權。一九八四年,潘迪生又獲取GUYLAROCHE產品的世界專營權。短短幾年時間,潘迪生成為香港擁有最多世界名牌專營權的個人,迪生公司也以經營名牌而聞名於港,受到眾多中產階級的青睞,潘迪生的生意也做得越來越紅火。八十年代初、中期,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方興未艾,香港一度出現了移民潮,經濟出現衰退,電影業也不景氣。連有「電影王國」之稱的邵氏公司也減少拍片,甚至出租影院。就在此時,潘迪生卻成立了德寶電影公司。潘迪生投資電影,決非心血來潮。他認為,電影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就是經濟衰退、消費力下降時,也不受影響。如三十年代初,世界經濟大蕭條時,也正是電影業興旺發展之時。此外,透過影片中著名影星的衣著打扮,迪生公司所代理的世界名牌可以得到有力的推廣,起到一種間接的廣告推銷作用。這樣一舉兩得的生意,潘迪生自然願意投資。他以一千五百萬港元請著名導演許冠文為公司拍了三部電影,再加上高薪聘請的著名演員周潤發、楊紫瓊、林子祥、羅美薇等一批明星,使得德寶公司實力大增,拍出了《秋天的童話》、《皇家師姐》等一批經典作品。德寶公司也成為香港五家最大的電影公司之一。一九八五年,潘迪生收購了上市公司順福企業,達到了借殼上市的目的。收購後,潘迪生將之易名為迪生創建有限公司,並將其執有的名牌批發及零售業務注入其中,使迪生創建實力大增,股價猛漲。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潘迪生宣布,經法國政府批准,他以五千二百萬美元收購了法國名牌都彭總公司。都彭公司是一家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專為法國上流社會服務的名牌公司。據說,潘迪生購買都彭公司,起因於他欲在香港代理都彭公司的產品。但當他與「都彭」香港區的總代理接洽時,遭到拒絕。他一氣之下,飛到法國,將該公司給收購了。然後回到香港告訴那位總代理說,現在不是你肯不肯給我代理權,而是我肯不肯給你當香港地區的總代理。傳說歸傳說,事實卻不盡如此。都彭公司因為年年虧損,早已出現危機。潘迪生說:「我們所有的收購行動,都是經過周密部署的,收購都彭公司也不例外。我們花了半年時間收集資料,深入研究後才做出決定。這是一項謹慎的交易。」收購完成後,潘迪生對都彭公司進行改組,宣布用五年時間要收回成本。結果第一年都彭公司的營業額就上升了二點六倍,逾四億港元。令商場的行家裡手們大為驚嘆不已。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潘迪生又先後收購了香港茂昌眼鏡、美日眼鏡的股權,並購入恆和珠寶兩成股權。 九十年代初,歐洲陷入經濟衰退的低谷。已有一百八十年歷史的英國著名百貨公司HARVEYNICHOLS也因虧損嚴重而陷入危機。潘迪生以其獨到的眼光,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於一九九一年十月,以五千三百七十萬英鎊的巨資收購了該家公司。經過對其內部改革、整頓以及重新設計、裝修後,HARVEYNLCHOLS公司在五個月後便轉虧為盈。潘迪生的生意眼光和經商之道得到國際商界的普遍贊譽。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潘迪生在北京王府飯店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迪生集團將在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投資八億港元,拓展內地的百貨業。 截至一九九四年三月底,迪生集團市值已約五十億港元,潘迪生個人的財富已達二十餘億港元。十餘年的時間,潘迪生的資產增長了三百餘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一九九零年,他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此年,潘迪生又獲香港青年企業家獎;一九九二年,他被港人投票選為香港十大傑出男士。時任香港布政司的赫德稱他「創造了商業界的奇跡,是香港年輕一代的榜樣。」 目前,迪生集團已發展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及利潤最高的零售和批發集團之一。該集團的附屬公司遍布遠東和歐洲各主要國家,在全球擁有二百餘家店鋪以及一個龐大的國際性批發網路。迪生創建集團的營業額高達17. 7億元,純利達2. 43億港元。迪生集團的市值,也已躍入香港上市公司的前三十名之中。潘迪生年少有為,相貌英俊,衣著講究,活脫一個現代名士的模樣。他喜歡名牌,不但穿的、戴的是名牌,坐的車也是名牌——兩部勞斯萊斯。他說:「我一向認為,一個人要用名牌來突出個人風格,而不是為名牌所用。」英俊小生,名車美人,潘迪生的愛情生活也是多變的。他曾三度結婚,三位新娘均是美人。第一任妻子是楊美琪,潘迪生和她有一個女兒。第二位妻子即著名影星楊紫瓊。楊紫瓊曾當選馬來西亞小姐,也是東南亞著名的功夫片女明星。一九九二年,潘迪生和他現任妻子余桂珠結婚。余桂珠出身富家,擁有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頭銜。她在嫁給潘迪生之前,是香港一家證券公司的高級職員,年薪逾百萬港元。當年底,余桂珠就為潘迪生帶來第二個女兒,令潘迪生笑逐顏開。據說,這世上唯一能讓潘迪生下跪的人,便是他的小女兒。「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是一種人生享受吧。 現任迪生創建集團主席,擁有資產28億港元。

『肆』 阿里巴巴創建人是誰

1、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姓名:馬雲

2、簡介:
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
3、個人經歷:
1964年9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馬雲的爺爺抗戰時做過保長,解放後被劃為「黑五類」,取名為「馬雲」,就是希望馬雲以後乖巧懂事,少惹是非。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首次落榜,數學只得了1分。馬雲充滿了挫敗感,之後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自己慘遭拒絕,老闆給出的理由是馬雲又瘦又矮,長相不好。後來馬雲做過秘書、搬運工人。馬雲高考落榜,父親馬來法見他意志消沉,讓他蹬三輪給雜志社送書。
1983年,馬雲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數學提高到了19分。馬雲的父母勸他死了上大學的心,好好學門手藝,之後馬雲又開始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穿梭於杭州的大街小巷。
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異者獲得升本機會,馬雲被杭州師范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進入大學後,馬雲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憑借出色的英語穩坐外語系前五名。之後馬雲當選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
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
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繼續擔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
6月30日,馬雲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10月受邀出任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的特別經濟事務顧問。

『伍』 李澤楷是什麼大學畢業的

李澤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香港,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縣,後加入加拿大國籍,香港富商李嘉誠之子,企業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未畢業),現任電訊盈科主席。
人物經歷:
1966年11月8日生於香港, 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縣。
1979年,入讀美國加州Menlo Park HighSchool。
1983年,入讀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系。
1987年,加入加拿大Gordon Capital。
1990年,回到香港,加入其父旗下的和黃資產管理委員會。
1991年,李澤楷受父李嘉誠之命回港投資4億美元創立StarTV開始,到在電訊盈科整宗交易中,通過行使手上的電盈認股權、賣出套現等,他獲利頗豐,市場估計,幾年間他至少已經賺取超過50億港元的收益。
1993年,李澤楷將自己經營多年的衛星電視(Star TV)以9.5億美元賣給媒體巨子、澳大利亞出生和發家的默多克,年輕的李澤楷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聲譽鵲起,為日後與其兄李澤鉅分道揚鑣分頭創業打下了基礎。同年,創辦盈科集團。
1994年,成為經濟論壇成員,獲選《時代》雜志全球百名新一代領袖之一。同年5月,李澤楷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並將公司名稱改為盈科亞洲拓展
1995-1997年,盈科集團在多倫多、北京、東京等地發展地產項目。
1998年3月,盈科集團與Intel組合Pacific Convergence Corporation(PCC)。10月,獲選《時代》雜志全球三十大科技巨頭。同年,憑借一個當時仍是紙上談兵的「數碼港」計劃,李澤楷從香港政府手中免費取得一片64英畝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術園區─數碼港的獨家開發權,成為後來業界以科技包裝地產的著名實例。
1999年3月,獲香港政府批准數碼港項目。
1999年5月4日,購買一間市值3億多港元的空殼上市公司──「得信佳」,在取得該公司的控制權後,李澤楷將「數碼港」發展權益無條件注入「得信佳」,並將「得信佳」更名為盈動數碼動力,主營高科技業務,成功實現借殼上市。受到市場狂熱追捧,使其搖身變為高科技概念股,市值達到600億港元。
1999年12月,獲《南華早報》及DHL頒發傑出商業成就獎。躍升至香港富豪榜第四位。
2000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行動的啟發,李澤楷有了把有線網路與網際網路和互動電視融合起來的大膽計劃。在短短的48小時內,靠出售盈科數碼公司的股票籌集了整整10億美元。接著他用這筆現金取得了130億美元的貸款,最終在2000年8月17日科網股熱潮時,李澤楷以杠桿式手法,與新加坡電信的爭奪中入主當時的藍籌股香港電訊。
2008年5月14日,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以私人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人民幣2000萬元。2008年11月4日,網通和李澤楷就全盤收購電訊盈科達成協議
2009年1月榮獲2008世界傑出華人勛章

『陸』 李嘉誠的個人榮譽

李嘉誠獲得了中國北京市、汕頭市、廣州市、深圳市、南海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及加拿大溫伯尼市榮譽市民稱號。
1979年,與霍英東等人出任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董事。
198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獲選為「香港風雲人物」。
1982年,獲得巴拿馬國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勛銜。
1985年至1990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6年,被比利時國王封為勛爵,香港大學校監、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稱號。2月6日香港《信報》排出香港十大財團,長實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達三百四十三億港元,名列榜首。
1989年,1月1日獲英女皇頒發的CBE勛銜。6月獲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衛弈信向李嘉誠頒發「商業成就獎」。
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4月28日北京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博士稱號。1992年至1997年,出任港事顧問。
1994年,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11月22日獲《亞洲周刊》頒發的首屆「企業家成就獎」。
1995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12月1日被(香港)「國際潮團聯誼會」推舉為大會名譽主席。1995年-1997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6年,第三期《資本》雜志公布香港華人富豪榜,長實系三間上市公司市值3,250億港元,佔全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3.7%,居華人財團榜首;個人資產600億港元,並列全港華人富豪第2名,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委員。
1997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8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199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香港公開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亞洲首富。4月被英國《泰晤士報》選為千禧年企業家年獎大獎。5月被英文版的《亞洲周刊》,評選為亞洲區五十位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2000年,獲得比利時國 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 勛銜、英帝國 KBE 爵級司令勛章、國際傑出企業家年獎 (由加拿大明尼吐巴大學 University of Manitoba 頒發)。
2001年,李嘉誠獲得香港特區大紫荊勛章。
2005年,榮任深圳市投資商會榮譽會長。1月,法國總統希拉克為李嘉誠頒授榮譽軍團司令勛章。
2006年,出任英國國際商業顧問委員會委員,獲得馬康福布斯終身成就獎 (由美國福布斯集團頒發)。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首次設立了「特別榮譽大獎」,授予李嘉誠。
2007年,獲得《2007年度經濟人物特別榮譽大獎》(由中國中央電視台頒發)、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由中國民政部頒發)、全球教育協會 TESOL 主席大獎。
2010年,《福布斯》選出「全球最具影響力富豪」,李嘉誠位列第八。3月10日,李嘉誠以210億美元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4位。
2010年,獲得The Robert H. Alwa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頒發)、香港商業獎—終身成就獎(由DHL及南華早報頒發)。
2011年,獲得卡內基慈善獎(由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頒發)、柏克萊獎章(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頒授)。
2011年,3月10日,李嘉誠以260億美元(約和1680億零38萬人民幣)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1位,蟬聯華人首富。
2013年,全球富豪榜李嘉誠以310億美元榮登華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以310億美元排名第8名。
2014年,李嘉誠以320億美元(約2496億港元)的資產,再度登上華人富豪榜首位。但其世界排名卻從世界第8位跌至第20位。
2015年12月,彭博富豪榜顯示,李嘉誠身家總數為299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分別名列20位,在亞洲位列亞軍,是世界富豪排名中第二的華人。

『柒』 進取者更易得到貴人相助嗎

貴人不會從天而降,很多時候需要我們自身努力得到貴人的賞識,貴人才會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謂「天助自助者」,一個人如果才華橫溢而又富有進取精神,那麼貴人就會在不遠處向他招手了。

香港富豪於品海三十齣頭時,就已經身價過億了。他出身貧寒,靠白手起家成為商界新貴。白手起家往往需要貴人相助,才能一躍而起,那麼是誰給了於品海這個機會呢?這個貴人就是《明報》創始人金庸先生。是金庸確定於品海為《明報》未來掌門人,才成就了於品海的大事業。

《明報》是新派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與其中學同學沈寶新於1959年創辦的。當時金庸出資8萬港元,沈寶新出資2萬港元。時至今日,《明報》已是市值約10億港元、盈利約1億港元的大型報業集團。除《明報》外,該集團還有娛樂性的《明報周刊》、學術性的《明報月刊》。

1989年5月20日,在《明報》創刊30周年茶會上,金庸突然宣布辭去社長一職,只留任《明報》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並表示要徹底淡出江湖。

此消息一傳出,立即有10多個財團上門洽談收購金庸所持股份一事。先後有收購專家梁伯韜與出版奇人鄭經翰合組的收購搭檔;有英國報業大亨麥士維;有香港財閥李嘉誠;有香港首席洋行怡和;還有澳籍傳媒大王、《南華早報》大股東梅鐸以及日本德間書局老闆和他的顧問於品海。

於品海何許人?他乃一介寒士,1959年出生於香港一山東籍的海員家庭,靠勤工儉學才中學畢業。1977年,於品海前往加拿大沙省大學政治系求學,學成後回港,不久進入金庸舊屬黃揚烈創辦的《財經日報》做國際電訊和翻譯,月薪為2000港元。由於薪金太少,他於一年後離職到富麗華酒店做職員。

1985年,於品海以20萬港元為資本,說服朋友韋家祥、麥永強等人投資80萬港元,創辦智才顧問管理公司。

同年8月,於品海做成智才的第一單業務,與日商合作,發展並管理桂林的漓苑酒店。智才只出資100萬港元,就獲得這家擁有200多個房間的酒店管理權,到後來直接成為它的控股公司。傾其所有做成的這單業務,智才獲益不匪。

後來的幾單生意,智才都是為日本財團來華投資提供服務。兩年後,智才上市,市值已達6億港元。短期內能達到這樣的業績,充分顯示出於品海的經營才能。

於品海對事業十分執著,雖未能協助日本出版商談妥《明報》收購事宜,但他卻在這個過程中給「金大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經常陪金庸看戲,吃大閘蟹,不時大談他的辦報理念,令金庸十分開心。

1991年12月,於品海收購南海紡織不久,就與金庸進行商談,他這次是代表自己要收購《明報》,而非為日本財團效力。於品海向外公布了他的「技術性收購」方案,當時金庸持《明報》投權,沈寶新持15%,其餘為公眾散股。按協議於品海從金、沈二人手中購入50%股份,需要現金4.53億港元,但他不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來。

怎麼辦?金庸惜才,幫他出主意。兩人合組了「明智公司」,智才為第一股東,佔60%股權;金庸注資1.8億港元現款,換另40%股權。另外,於品海說服金庸購入智才所持的南海發展(前身為南海紡織)50%的股權,又出資1.6億港元。兩項相加,金庸共出資3.4億港元,頂了於品海購入《明報》50%股份的大部分賬項。他只需另付1.13億港元給金庸,就可把五成《明報》股權的款項還清。

他們完成第一次「技術性收購」後,第二次協議時又商定,金庸尚持有的25%《明報》股權自1994年12月1日起,分5次全部讓給於品海。

此後於品海出任《明報》集團副主席,到了1994年3月31日,《明報》集團宣布:自即日起查良鏞(即金庸)與沈寶新退休,分別辭去董事局主席、副主席職務,由於品海擔任董事局主席,金庸任名譽主席。這一年,於品海才35歲。

4月於品海正式上任,並當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明報》股價飆升,由每股4元漲到10港元以上,於品海所控的《明報》及南海發展,市值達40億港元,於品海個人賬面財富也由5億多港元逾至13億港元。

金庸在與於品海交接董事局主席一職時,曾發表講話,稱:「過去大約10年中,我熱衷於尋求一個聰明能幹、熱心新聞事業、誠懇努力的年輕人,可以將《明報》交託給他。如果不是我運氣好,不會遇到於品海先生這樣似乎『量身訂做』的,比我想像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他是在加拿大讀政治經濟系的,對傳播事業至少熱衷了10年,至於企業策劃,那是天才。」

默默無聞的於品海得到了貴人金庸先生的相助而一躍成為香港商界的名人,這一方面源自於品海與金庸先生非比尋常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是於品海突出的才華得到了金庸先生的賞識。看來找貴人自身還得有實力,正如「打鐵還須本身硬」的俗語那樣,有了才華自然會有貴人的鼎力相助。

『捌』 李澤楷 畢業學院

李澤楷畢業院校:美國斯坦福大學。

李澤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香港,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縣,後加入加拿大國籍,香港富商李嘉誠之子,企業家,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現任電訊盈科主席。

1989年從美國回香港和記黃埔任職,有「小超人」美名。2015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63名,全球富豪榜第360名。2017年,身價高達港幣340億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香港《富比世》2017年富豪榜第15名 。

人物經歷

1966年11月8日生於香港, 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縣。

2000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行動的啟發,李澤楷有了把有線網路與網際網路和互動電視融合起來的大膽計劃。在短短的48小時內,靠出售盈科數碼公司的股票籌集了整整10億美元。接著他用這筆現金取得了130億美元的貸款,最終在2000年8月17日科網股熱潮時,李澤楷以杠桿式手法,與新加坡電信的爭奪中入主當時的藍籌股香港電訊。

2008年5月14日,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以私人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人民幣2000萬元。2008年11月4日,網通和李澤楷就全盤收購電訊盈科達成協議

2009年1月榮獲2008世界傑出華人勛章,該獎項本次由商務部《國際商報》推薦,最終獲得「世界華人企業家協會」同意批復的6名獲獎者包括:中國遠洋集團總裁魏家福、中國國際電力集團董事長李小琳、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香港通天藝集團主席蔡潔、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程志剛、萊茵豪生酒店投資管理集團董事長范沛。

『玖』 阿里上市的事件脈絡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3年9月2日晚間報道,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內部郵件形式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合夥人制度。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合夥人制度就是阿里集團隨後向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建議。該制度將允許包括馬雲在內的合夥人在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以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 2014年6月16日阿里巴巴向SEC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首次公開「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以及2014財年整體業績。合夥人團隊由馬雲、蔡崇信、陸兆禧、彭蕾等27人組成。
北京時間2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增補文件。文件顯示,阿里巴巴決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 2014年09月06日,阿里巴巴集團終於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更新後的招股文件稱,集團將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60美元到66美元的價格掛牌上市,這將創下美國市場上有史以來按市值計算的最大IPO交易。
招股書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將通過IPO交易籌集243億美元資金。按定價區間的中值計算,其市值將為1550億美元左右。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統計的數據顯示,這將令其成為按估值計算的最大規模IPO交易,令維薩、通用汽車、Facebook以及多家大型中國上市公司相形見絀。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周四將其IPO(首次公開招股)價格確定為每股68美元,也就是此前定價區間的上限,這項交易將創下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阿里巴巴集團今晚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報收於93.8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07%,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破2300億美元。從50萬元人民幣初創到上市市值達到230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用了15年。

閱讀全文

與南華早報集團市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城投etf買入價格 瀏覽:305
10000元工資怎麼理財 瀏覽:29
90年代中國外匯管制 瀏覽:405
理財公司旅遊騙局揭秘 瀏覽:152
外匯延期付款申請 瀏覽:901
外匯副圖有什麼用 瀏覽:28
理財進階 瀏覽:466
山西焦化對外投資 瀏覽:829
基金519995今日凈 瀏覽:8
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成長 瀏覽:989
軟銀賽富基金規模 瀏覽:655
准畢業生貸款app 瀏覽:318
恆豐銀行貴金屬賬號銷戶 瀏覽:929
火焰山股票 瀏覽:819
貸款遲遲不放款怎麼辦 瀏覽:373
工商銀行貴金屬賬戶是怎樣的 瀏覽:150
湖北廣電股票 瀏覽:412
請問美爾雅期貨軟體交易收費嗎 瀏覽:459
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漲 瀏覽:636
外匯交易有沒有騙人的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