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源勘查與煤炭勘探
煤炭地質勘查是對煤礦床進行調查研究以獲取地質信息的過程,是查明煤炭礦產資源、煤炭儲量以及生產所需的其他基礎地質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分階段並依次進行。它包括從煤礦床的預查直至開采完畢整個過程中的地質勘查工作,是由勘查對象的性質、特點和勘查生產實踐需要決定的,也是由煤炭勘查的認識規律和經濟規律決定的。勘查階段劃分的合理與否,將影響到煤炭勘查與礦山設計、礦山建設的效果。因此,它不僅是煤炭勘查實踐中的實際問題,也是煤炭勘查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和技術經濟政策性問題。
根據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的特點和與煤礦設計、建設與開採的關系,一般可分為資源勘查、開發勘探和礦山閉坑治理三大階段。在煤礦設計、建設前的地質勘查工作屬於資源勘查階段;而在煤礦設計、建設與開采過程中的地質勘探工作,屬於安全生產保障勘探階段,屬於礦井地質工作的范疇,涉及閉坑階段的地質勘查工作更注重環境建設與恢復治理。因此,煤炭勘探學實際上是煤炭經濟地質學。
(一)綜合勘查方法的形成
綜合勘查的概念和方法體系是在新中國煤田地質勘查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並不斷充實和完善的。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煤炭地質勘查隊伍創建之初,學習蘇聯煤田地質工作方法,在老煤礦區向外圍新區發展中,裸露和半裸露地區多採用山地工程、地質填圖、鑽探和采樣化驗等手段進行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為驗證鑽探質量並發揮鑽孔一孔多用的作用,亦逐步開展電測井工作。
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東部地區在分析地質規律基礎上,採用電法掃面、鑽探驗證的綜合普查找煤方法,總結出一套地質-地球物理綜合勘查經驗,在皖北、魯西、豫東、冀東、遼南等地找到了一系列大型隱伏煤田。
20世紀60~7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因地制宜的採用山地工程、地質填圖、物探、鑽探和采樣化驗相結合的綜合地質勘查方法並逐漸開展和應用航片地質填圖、遙感解譯、數學地質等新技術和方法。
20世紀80年代,在安徽劉庄和山東唐口精查中採用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和鑽探相結合的綜合勘查,提高了勘查精度並減少了2/3鑽探工程量,大大節省了勘查投資,縮短了勘查周期。高解析度地震勘探能查明落差大於10m的斷層,在地震、地質條件好的地區甚至連落差為5~10m的斷層亦有明顯顯示,在探測煤層厚度變化、分叉和尖滅方面亦取得了初步成果。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得到推廣運用,1995年煤礦采區三維地震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探明井田內小型地質構造和煤層厚度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大大提高了勘查精度。1996年以後,彭蘇萍(1996)等利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成功解決了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小斷層、小陷落柱等地質問題,在中國東部能查清1000m深度內3m斷層,精釋精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地質勘查對煤礦安全生產的保障程度。目前,以高精度三維地震和快速精準鑽探技術為核心,遙感、物探、鑽探、測試技術相結合的煤炭資源綜合勘查技術方法體系不斷完善並趨於成熟。
我國煤炭資源賦存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煤炭地質工作中綜合勘查的重要性。綜合勘查又稱為綜合勘探(generalized exploration),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綜合勘查,是指在地質勘查中以煤為主,同時做好勘查區內各種與含煤岩系伴生或共生礦產資源的綜合評價和勘查。《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2002)明確指出,煤炭地質勘查必須堅持「以煤為主、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的原則,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護礦產資源,做好與煤共伴生的其他礦產的勘查評價工作,尤其要做好煤層氣和地下水(熱水)資源的勘查研究工作。同時,綜合勘查也是指在煤田地質勘查各階段,針對具體地質和地球物理條件,因地制宜地綜合運用各種勘查手段所進行的勘查研究工作。
狹義的綜合勘查,是指各種勘查手段的綜合運用,又稱為綜合勘查方法或綜合勘查技術。煤炭地質綜合勘探技術是集地質填圖、鑽探、物探、測試、測繪、遙感和計算機於一體的綜合勘探技術體系,即根據勘查區地形、地質和物性條件,合理選擇高解析度地震、鑽探和數字測井等相結合的綜合勘查手段,合理布置各項工程,強調各種手段密切配合和各種地質信息綜合研究的現代煤炭地質綜合勘查技術,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地質和地球物理條件分析
我國煤炭資源地域分布廣泛、煤系賦存狀況差異顯著。晚古生代海陸交互相煤系形成於巨型聚煤坳陷,煤層穩定但後期改造顯著,原型煤盆地破壞殆盡。中生代煤系形成於大、中型內陸盆地,煤質優良、後期構造變形相對較弱。新生代煤系多形成於小型山間盆地或斷陷盆地,煤層厚度大但不穩定。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煤系裸露或半裸露;西南地區地形起伏大、植被高度覆蓋、交通極為不便;華北東北平原區為巨厚新生界覆蓋。各勘查區地理、地質和地球物理條件的顯著差異,構成綜合勘查方法選擇的基礎依據。
2.合理選擇勘查手段
物探、鑽探等各種勘查技術手段各有其不同的原理、特點、適用條件和應用效果,在運用各種勘查技術手段時要取長補短、合理配置、綜合運用。綜合勘查方法體系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勘查區具體的地理、地質和地球物理條件選擇適當的勘查技術手段組合,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
我國黃淮海等地震地質條件比較好的地區一般採用地震、鑽探、測井和化驗測試等勘查手段。在地層出露較好的地區則應充分利用地質填圖和遙感技術,開展大比例尺填圖,如在貴州等地區效果非常好。
3.注意各種手段的密切配合和施工順序
20世紀90年代完成的唐口和劉庄勘探(精查)等中日合作項目,均成立了由地質、物探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項目組,組織協調地質勘查工作,並制定了嚴格的施工順序:先施工地震、測井參數孔、開展地震試驗,獲得最佳的地震參數,在此基礎上開展地震工作,根據地震資料調整鑽孔位置,施工鑽探基本工程;根據鑽探、地震取得的地質成果綜合分析研究,確定勘查區的煤岩層對比、構造方案;初步編制資源/儲量估算圖,分析地質任務的完成情況,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施工構造驗證孔和其他加密工程。
4.強化各種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研究
一個勘查項目應用多種勘查手段所獲得地質資料十分豐富,要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勘查,強化各種手段獲得的地質資料的綜合研究十分必要。如唐口等項目,除綜合鑽探、地震等手段取得的地質資料進行構造分析研究以外,還運用地震資料研究煤層厚度和結構變化趨勢、河流沖刷帶、圈定煤層可采邊界、上覆鬆散層含水層分布等,同時,深入分析煤質資料,研究煤質特徵和分布規律,從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程度。
(二)綜合勘查方法的運用
《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2002)規定了綜合勘查方法運用的基本原則:煤炭地質勘查工作應根據地質目的、經濟效果和地形、地質條件、物性條件的不同以及各種勘查手段的特長,因地制宜地配合、組合選用。
在中國西部地質工作研究程度較低的地區,宜先用遙感方法進行礦產資源綜合調查,選擇有利含煤區塊進行地質填圖、施工物探工程和鑽探工程。在中國南方和西南暴露煤田和半隱伏煤田宜先開展地表地質工作,進行地質填圖、施工坑探工程和鑽探工程。在中國北方隱伏煤田以物探為主、鑽探驗證。
1)暴露煤田和半隱伏煤田應在充分利用地質填圖(有條件時還應開展航天、航空遙感地質填圖)輔以槽探、井探、淺鑽和地面電法做好地面地質工作的基礎上,再採用鑽探、測井和其他手段完成各項地質任務。
2)凡地形、地質和物性條件適宜的地區,應以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也包括其他有效的地面物探方法)結合鑽探為主要手段,配合地質填圖、測井、采樣測試及其他手段進行各階段的地質工作。地震主測線的間距:預查階段一般為2~4km;普查階段一般為1~2km;詳查階段一般為0.5~1km;勘探階段一般為250~500m,其中初期采區范圍內為125~250m或實施三維地震勘查。
3)凡不適於使用地震勘查的地區和裸露、半裸露地區,應在槽探、井探、淺鑽、地面物探和地質填圖的基礎上開展鑽探工作。
❷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待遇如何
根據統計,上海院工資水平在¥3K - 50K之間,其中拿 20K-30K 工資的人佔比最多達到35.7%,該數據統計於該企業近一年在各網站發布的公開薪酬,僅供參考。
機電工程師的工資大概在7000左右,小車駕駛員在5000左右,電路工程師在6300左右。
這些數據可以予以參考。
❸ 三峽集團是誰的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是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內領導下的中央企業,集容團現任董事長及黨組書記曹廣晶同志兼任國務院三峽建委副主任(正部級)。
截至2012年12月31日,集團公司合並資產總額3749.28億元,凈資產2250億元,當年實現利潤總額193.46億元。集團公司共有從業人員16441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5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集團公司的戰略定位是以大型水電開發與運營為主的清潔能源集團,主營業務是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電力生產、相關專業技術服務。國家授權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滾動開發長江上游干支流水力資源,組織建設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四個巨型電站。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已分別於2005年、2006年正式開工,計劃分別於2013年、2012年投產發電。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向家壩水電站已於2012年10月正式投產發電。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的前期勘測設計工作正在進行中。這四個電站規劃裝機容量3850萬千瓦,年發電量1753億千瓦時。
❹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下屬分公司有那些 列個名單
中國三峽總公司(長江三峽集團)共有13個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長江電力」A股)
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控股)
長江三峽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三峽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三峽實業有限公司
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
長江三峽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內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能事達通用電氣股份合作公司
三峽高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宜昌三峽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宜昌三峽工程多能公司
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
長江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等。
❺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企業管理
隨著中國三峽總公司(以下簡稱總公司)逐步由項目法人向集團化管理架構的轉變,逐步加強了戰略管理、投融資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職能,增強集團的管控能力。 戰略管理:初步建立健全了總公司的戰略管理體系。總經理辦公會是總公司的戰略決策機構,負責總公司戰略體系內各層次戰略、規劃、計劃的審批;投資委員會是總公司戰略決策的參謀機構,負責總公司戰略體系內各層次戰略、規劃、計劃的審議,並在總公司重大戰略性事項方面為總經理辦公會提供決策和專業咨詢意見;計劃發展部是總公司戰略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制定總公司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3―5年發展規劃,對總公司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和監控,提出改進建議;各二級經營單位在總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的業務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 投資管理:建立了投資項目立項申報和審批制度。對於屬於企業長期投資、收購、兼並等資本性經營行為,要求先提出立項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全資子公司上報總公司的立項申請報告,由總公司有關職能部門按照管理程序進行組織評審,評審意見和主管部門意見報總經理辦公會研究決策;對總公司控股企業,按照項目的立項審批程序報請董事會、股東會決策,總公司派出的董事和股東代表在徵求有關職能部門意見的基礎上,並經總公司授權後代表總公司提出審批意見。 財務管理:執行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對基本建設和生產經營並帳並軌核算,組建了三峽壩區、溪洛渡、向家壩、北京和總部機關五個會計核算中心;推進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建立了統一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資金集中管理、會計分級核算、全面預算控制、數據綜合分析」的集團化財務管理體制。對各工程建設部和二級公司全面實行了經營業績考核,建立了內部績效考核體系,實現了預算控制、績效考核、工資掛鉤聯動。 人力資源管理:按照「統一規劃、分權管理、靈活高效、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構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集團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根據總公司發展戰略對各業務板塊人才的總體需求,制訂總公司人力資源規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快人才結構調整,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開發了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依靠現代化手段對集團人力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和總量控制,為總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信息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促進管理體制創新和管理流程再造。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三峽工程管理信息系統(TGPMS),系統全面覆蓋項目管理的各個層面,如合同管理、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技術供應、物資設備采購等各環節,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全方位、全過程式控制制。開發了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ePMS),構建了集成化的電力生產經營管理平台,滿足了三峽電廠和葛洲壩電廠設備維護、安全運行、計劃、合同、財務、文檔、人力資源綜合管理的需要,提高了電廠的運行管理水平。
❻ 中國三峽集團公司待遇
三峽集團公司平均工資5507。待遇相對其擔的責任而言實在是一般.特別是三峽電廠的,付出的多,早上7點半走,下午6點半才能回家,冬天一般來說看不到宜昌的太陽。常年累月在山溝里工作,剛畢業的外地人與外單位接觸機會少,單身的蠻多,找對象是個大難題.工資都是死工資,看崗位,剛畢業的少些.維護部門加班多些.運行的責任大些.相對其承擔的責任而言,相對核電廠來說,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現在是同工同酬,不論工作年限,不論學歷,不論出身,只要你干這個工作就拿這個薪資,與你的工作年限沒有關系.畢業2,3年拿的錢也有比工作30年拿的多得.
❼ 現在有中電投雲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長江三峽總公司的offer,我該去哪個單位
當然去電力公司啦!電力公司發起錢來,好像鈔票就是他們印的!而且不用擔心哪天公司會倒閉!
❽ 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於2016年5月4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回局登記成立。法定答代表人孫強,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對能源業、房地產業的投資;能源技術研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孫強
成立時間:2016-05-04
注冊資本:19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00010005770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琴亭路29號方圓大廈第1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