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自其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處購買股權應如何進行處理
企業自其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處購買股權,應區別個別財務報表和合並財務報表進行處理:
(一)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對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條的規定處理。
(二)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應以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金額反映。因購買少數股權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取得的股東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子公司在交易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作為商譽列示。
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取得的股權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除確認為商譽的部分以外,應當調整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⑵ 收購少數股東權益的會計處理~~~
少數股東權益只有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才會體現的。90%股權,控制應該用成本法。
對於合並報表而言,抵銷後,所有者權益在收購少數股東權益後會減少少數股東權益的10%。
可以這樣理解,收購前,合並報表裡包含一塊屬於少數股東的資產,故需確認少數股東權益。收購後,這一塊資產對應你支付10%的對價,收購方真正擁有子公司所有凈資產,故少數股東權益減少10%.
換個說法:
收購少數前,對於合並報表而言,你抵掉了子公司的equity和母公司的長投,增加了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資產大於負債的那塊是你收購90%時支付的對價和少數股東權益。
收購後,資產大於負債的那塊就是你兩次收購支付的對價了,可以理解為母公司本身的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中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時減少。
⑶ 購買少數股東權益資本公積是資本溢價還是其他
你的抵銷分錄有問題
正確的是
借:實收資本籂搐焚誹蒔賭鋒澀福績或股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貸;長期股權投資
少數股東權益
差額在借方的計入商譽,差額在貸方的計入營業外收入
⑷ 我公司溢價購入子公司部分少數股東權益,其溢價部分和購入成本部分都記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嗎
對的。其實你問的不太合理。購入少數股東權益,計入長投的金額就是企業所付出資產公允價值
⑸ 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的合並財務報表會計處理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的處理如下:
企業在取得對子公司的控制權,形成企業合並後,購買少數股東全部或部分權益的,實質上是股東之間的權益性交易,應當分別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以及合並財務報表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1、個別財務報表中
對於母公司自子公司少數股東處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長期股權投資」准則的規定,作為不形成控股合並的長期股權投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2、在合並財務報表中
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應以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金額反映。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的交易日,母公司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
(5)溢價收購少數股東股權擴展閱讀:
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的雛形是一些由企業自行設計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簿,它們反映了會計報表的最初目的為企業的業主記錄和反映每天的業務活動情況,這些財務記錄隨意地、偶然地、時斷時續地保持著和進步著。當時的銀行並不信任這些成堆的。
一無標准二無質量控制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簿,一直到稅收的出現,定期公布標准化的財務報表才提到了日程上來,隨著會計准則的頒布和政府幹預的加強,早期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就演變成了今天廣為採用的幾種基本的會計報表,根據這些濃縮的會計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斷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
現在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根據一定時期(例如月、季、年)的會計記錄,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種類編制的系統的報告文件。
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擴展,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僅僅依靠幾張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或不能直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報表以外的附註和說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⑹ 合並財務報表,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的處理
對合並資本公積的調整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合並的時候能夠抵平。 因為收購內少數股東時,新增容的投資成本不等於新增持股比例對應的子公司凈資產,所以在合並抵消的時候,長期股權投資 和 子公司權益類科目是抵不平的,故要將其與子公司凈資產之間的差異先調整到資本公積,使其調整後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權益類科目能夠抵平。理解下。
⑺ 溢價收購部分股東股權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分析如下:
1、接收投資單位。
借:實收資本——出讓人
貸:實收資本——受讓人
2、出讓股權單位。
借:其他應收款——受讓人
貸:長期投資—其他股權投資—被投資單位
投資收益 (如果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
3、受讓股權單位。
借:長期投資—其他股權投資—被投資單位 (股權面值)
營業外支出(折價購買,貸記投資收益)。
拓展資料
1、股權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即股權是股東基於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2、股權是股東在初創公司中的投資份額,即股權比例,股權比例的大小,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的話語權和控制權,也是股東分紅比例的依據。
3、股權轉讓儀式是指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份讓渡給他人,使他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法律行為。股權轉讓是股東行使股權經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4、股權自由轉讓制度,是現代公司制度最為成功的表現之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及公司法的實施,股權轉讓成為企業募集資本、產權流動重組、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形式,由此引發的糾紛在公司訴訟中最為常見,其中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是該類案件審理的難點所在。
5、股權轉讓協議是當事人以轉讓股權為目的而達成的關於出讓方交付股權並收取價金,受讓方支付價金得到股權的意思表示。股權轉讓是一種物權變動行為,股權轉讓後,股東基於股東地位而對公司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全部同時移轉於受讓人,受讓人因此成為公司的股東,取得股東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6、但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並不當然等同於股權轉讓生效。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是指對合同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問題,股權轉讓的生效是指股權何時發生轉移,即受讓方何時取得股東身份的問題,所以,必須關注股權轉讓協議簽訂後的適當履行問題。
⑻ 收購少數股東股權賬務處理
根據解釋2號規定:
企業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東擁有對子公司的股權應當如何處理?企業或其子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的,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應當如何調整?
答 :母公司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條的規定確定其投資成本。
母公司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上述規定僅適用於本規定發布之後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之前已經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未按照上述原則處理的,不予追溯調整。
⑼ 購買少數股東股權是否確認商譽
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 答:企業自其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處購買股權,應區別個別財務報表和合並財務報表進行處理: (一)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對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條的規定處理。 (二)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應以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金額反映。 因購買少數股權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取得的股權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子公司在交易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作為商譽列示。 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取得的股權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除確認為商譽的部分以外,應當調整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2號(二○○八年八月七日) 答:(一)母公司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條的規定確定其投資成本。 母公司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上述規定僅適用於本規定發布之後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之前已經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未按照上述原則處理的,不予追溯調整。 結論:根據解釋第2號不確認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