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整體上市
整體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主要資產和業務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隨著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業務獨立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整體上市越來越成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主要模式。分拆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部分資產、業務或某個子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
由於公司內部業務往往有較多聯系,分拆上市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及其下屬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以及同業競爭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對分拆上市部分的業務獨立性有很高的要求。如證監會《關於近一步規范股票首次發行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中除要求擬上市公司保持人員、資產、財務獨立外,還要求擬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不存在同業競爭,與控股股東任何形式的關聯交易不超過同類業務的30%。
盡管新上市公司中整體上市的越來越多,但已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當初是分拆上市的。除上市公司外,控股股東還有大量相關業務留在上市公司之外,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大量關聯交易的產生,另一方面不利於集團整體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因此不少控股股東謀求通過某種途徑整體上市。如TCL集團通過吸收合並TCL通訊實現集團上市的案例,以及武鋼股份公布的擬增發90億元收購武鋼集團鋼鐵資產的方案都是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途徑。TCL案例是集團直接整體上市,TCL集團發行新股,用部分新股置換TCL通訊的流通股,同時TCL通訊退市。武鋼的案例則是武鋼集團藉助武鋼股份的平台,通過武鋼股份增發新股後收購武鋼集團的主要鋼鐵業資產,實現武鋼集團鋼鐵業的整體上市。
㈡ 什麼是整體上市什麼是拆分上市
什麼是整體上市?什麼是拆分上市?
整體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主要資產和業務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隨著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業務獨立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整體上市越來越成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主要模式。分拆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部分資產、業務或某個子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
由於公司內部業務往往有較多聯系,分拆上市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及其下屬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以及同業競爭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對分拆上市部分的業務獨立性有很高的要求。如證監會《關於近一步規范股票首次發行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中除要求擬上市公司保持人員、資產、財務獨立外,還要求擬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不存在同業競爭,與控股股東任何形式的關聯交易不超過同類業務的30%。
盡管新上市公司中整體上市的越來越多,但已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當初是分拆上市的。除上市公司外,控股股東還有大量相關業務留在上市公司之外,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大量關聯交易的產生,另一方面不利於集團整體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因此不少控股股東謀求通過某種途徑整體上市。如TCL集團通過吸收合並TCL通訊實現集團上市的案例,以及武鋼股份公布的擬增發90億元收購武鋼集團鋼鐵資產的方案都是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途徑。TCL案例是集團直接整體上市,TCL集團發行新股,用部分新股置換TCL通訊的流通股,同時TCL通訊退市。武鋼的案例則是武鋼集團藉助武鋼股份的平台,通過武鋼股份增發新股後收購武鋼集團的主要鋼鐵業資產,實現武鋼集團鋼鐵業的整體上市。
什麼是整體上市的通俗說法
專家回答:說白了就是騙錢的一種方法,很多公司會先把賺錢的公司包裝上市,等上市成功後把籌集到的資金以高溢價收購其他虧損公司。
本來很多上市公司只是一個集團公司名下的一個子公司,整體上市就是依託這個子公司把整個集團公司全部上市。
轉自:http://www.wonsh.cn/news/zhengtishangshi.htm
更多的你自己去那裡看吧
參考資料:http://www.wonsh.cn/news/zhengtishangshi.htm
㈢ 集團整體上市是怎麼回事
我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不知道對不對
由於我國企業上市的門檻比較高,所以一些集回團會把旗下的優質資產打包上市答,但是集團日常經營中可能涉及一些集團內部交易,利益輸送甚至利潤轉移,對中小股東不利。所以一些上市公司回購了那些沒有上市,盈利能力不強的同一集團下的公司,這樣就實現了整體上市。
㈣ 央企整體上市的模式比較
2007年,國資委提出把央企整體上市作為「做大做強央企」的一個戰略措施,並制定了央企整體上市的初步框架,即「兩個階段、四種模式」。
「兩個階段」是指先剝離託管,後整體上市。
「四種模式」分別為A+H模式、反向收購母公司模式、換股吸收合並模式、換股IPO模式。目前,「四種模式」在資本市場上均有所運用。 即國有集團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後,直接IPO同時發行A股、H股上市,屬於法人整體上市。這一模式要求集團公司主業明確集中、資產質量良好,在先對少量非經營性資產和不良資產進行適當處置,並進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後,就直接IPO上市。採取此種模式在不同市場同時上市,公司依託的市場更為規范、監管更為嚴格,有利於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A+H整體上市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國銀行。為順利整體上市,中國銀行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2003年12月,我國政府向中國銀行注資225億美元,中國銀行隨後進行了大規模財務重組;2004年6月底,不良資產的處置基本結束,不良貸款率從年初的16.29%下降到6月末的5.46%;2004年8月,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完整承繼了中國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所有業務,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代表國家依法對中國銀行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2005年,引進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瑞銀集團等海外戰略投資者,出售25%的銀行股權。這一系列改革明晰了中國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使經營性資產質量不斷提高,為發行A股和H股實現整體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6年6月1日和12日,中國銀行在香港和上海分別發行H股25 568 590 000股和A股6 493 506 000股,實現了A+H模式的整體上市。 即通過被控股的上市子公司反向收購母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實現母公司主業的整體上市。主要有兩種類型:定向增發反向收購模式和自有資金反向收購模式。
定向增發反向收購模式的代表是武鋼集團。其增發方案可以概括為「定向+公募」。2004年6月,武鋼股份(上市子公司,全稱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向武鋼集團(母公司,全稱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定向增發國有法人股12億股,向社會公募增發社會公眾股不超過8億股,之後利用增發募集資金收購集團公司尚未上市的全部鋼鐵經營性資產,從而實現集團鋼鐵主業整體上市。如圖1所示,武鋼集團整體上市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母公司把經營性資產剝離出來;第二步,上市子公司向母公司定向增發國有法人股和向社會公募增發社會公眾股;第三步,上市子公司利用增發募集資金收購母公司的經營性資產實現主業整體上市。
自有資金反向收購模式的代表是中軟集團(全稱為中國計算機軟體與技術服務總公司)。中軟集團首先將自身的不良資產及其他不適合進入中軟股份(全稱為中軟網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連同相關負債剝離給母公司CEIC(全稱為中國電子產業工程公司),並將其所持中軟股份的41.83%股份劃轉給CEIC。 2006年3月,中軟股份以自有資金收購中軟集團資產(當時中軟股份的凈資產為4.596億元,被收購的中軟集團凈資產僅為0.548億元,不再需要向證券市場募集資金)後,中軟股份更名為中國軟體與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軟體),中軟集團注銷其法人資格。 是將同一實際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過換股方式進行吸收合並,完成公司的整體上市。該模式適用於同屬於一家集團公司且橫向同業或縱向上下游產業鏈業務關系密切的兩家(或兩家以上)兄弟上市公司實行吸收合並或新設合並。
這一合並模式的代表是百聯集團。為減少旗下上市公司間的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百聯集團採取吸收合並的方式,將旗下上市公司第一百貨(全稱為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和華聯商廈(全稱為上海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合並。第一百貨將華聯商廈的全部資產、負債及權益並入旗下,華聯商廈的法人資格因合並而被注銷,合並後存續公司更名為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聯股份)。具體合並方案為:2004年11月,華聯商廈的全體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股份分別按 1∶1.273、1∶1.114 的折股比例換成第一百貨的非流通股份和流通股份。同時,公司在合並方案中還賦予股東現金選擇權,即可以將手中的股票直接換成現金。 採用集團公司與所屬上市子公司的公眾股東以一定比例換股,吸收合並所屬上市子公司,同時集團公司發行新股。其操作可以分改制、吸收合並、首發三步實施,其中吸收合並和首發同時進行,互為前提。
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港集團。上市子公司上港集裝箱(全稱為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母公司上港集團(全稱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並上港集裝箱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的同時,通過IPO實現整體上市,換股與上港集團IPO同時進行,互為條件。上港集團換股吸收合並上港集裝箱的換股價格為每股16.50元,每一股上港集裝箱股票換取4.5股上港集團新發行的股票。同時賦予所有流通股股東以等同於換股價格的現金選擇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約有60%~70%的上市公司是由國企轉制而來的,且多是將原國企的生產環節、流程中的一部分剝離後包裝上市,這使得上市子公司對集團母公司產生嚴重的依賴性,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隱患。筆者認為,作為大中型央企股份制改革的手段,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四種運作模式各有所長,集團企業在整體上市過程中,應根據各運作模式的特點,並結合自身特點進行綜合考慮。
1、引入市場機制應是整體上市的目的。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最終目的是讓公司經營和運行處於市場化的關注和監督下,這對於改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集團公司股權流動性、提高集團公司資產經營整體質量、提高股東資本的回報率等都有好處。A+H模式是四種模式中綜合效果最好、最迅速的,但這種方式對原集團公司的資產質量等有較高要求。如果集團公司主業突出、經營規范、能夠被市場迅速認可且旗下沒有上市公司,並符合IPO和整體上市的條件,建議採用A+H模式實現整體上市。
2、突出主業應是整體上市的精髓。通過對武鋼集團和中軟集團整體上市模式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整體上市模式的現實意義在於實現了集團公司主業的上市,建立了一個與業務規模相匹配的持續融資和資本運作平台,為其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如武鋼股份通過收購武鋼集團鋼鐵主業資產實現了一體化經營,成為具有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型上市鋼鐵聯合企業,為其在鋼鐵製造主導產業領域適時尋找兼並重組與合資機會提供了雄厚的支持。同樣,百聯模式中其上市子公司間橫向合並實現整體上市後,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更加顯著。
3、整體上市應兼顧中小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武鋼股份將定向增發國有法人股、增發流通股和收購大股東優質資產相結合,在利益關系的處理上大股東認購「定向增發」的發行價格與「社會公募」均為6.38元/股,而且做到全額認購。中軟模式的反向收購避開國有股如何定價的問題,不僅實現了中軟集團整體上市的目的,也避開了以往整體上市讓流通股股東買單的模式,沒有損害原有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為敏感的國有股退出問題提供了一個範例。百聯模式吸收合並最大的創新之處是區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確定兩個折股比例進行換股,充分平衡了合並雙方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四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同時,換股吸收合並和換股IPO模式中,現金選擇權的使用也較好地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避免合並期間因市場因素導致股價大幅震盪使中小股東利益受損。
4、整體上市應是低成本的快速擴張。除了A+H模式外,其餘三種模式都是通過發股收購資產或吸收合並等方式上市,上市成本較低。中軟模式不涉及再融資的問題,沒有IPO也沒有增發,全部以自有資金進行收購。因此,中軟股份的反向收購可以看成是一次關聯交易,交易金額較小,只需股東大會通過。上港模式則是上市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實現整體上市的典範。由於被合並方上港集裝箱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後,上港集團換股合並無需考慮子公司的非流通股問題,待子公司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可上市交易後再與原先的流通A股一並和母公司發行的A股交換,大幅度地降低了合並成本。
㈤ 上葯集團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葯集團全稱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覆蓋醫內葯研容發與製造、分銷與零售全產業鏈的國內A股市場大型醫葯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1607),是上海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龍頭企業。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分別是由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上實集團、上海上實、上海盛睿投資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公眾股東組成,上海市國資委通過以上公司國有控股上海醫葯。
㈥ 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整體上市
定向增發+現金盡收集團資產 廣州發展整體上市
2011-07-08 06:4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廣州控股8日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及資產收購方案,擬向包括控股股東廣州發展集團在內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億股,廣州發展集團擬以其擁有的廣州燃氣集團100%股權認購部分股票,下屬其它經營性資產則由廣州控股以自籌現金的方式收購。由此,廣州發展集團以廣州控股為平台進行資產重組,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廣州發展整體上市
公告顯示,本次定向增發發行價格不低於6.5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億元。其中,廣州發展集團擬以其擁有的廣州燃氣集團100%股權認購部分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剩餘部分以現金方式向其他投資者募集,其中公司參股股東長江電力正在研究有關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事宜,並將在公司就本次股票發行事宜召開下一次董事會前具體確定。
此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現金部分將主要用於廣東珠海LNG項目一期工程、廣州亞運城項目燃氣配套工程項目、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三期工程、珠江電廠煤場環保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建造2艘8.2萬載重噸散貨船項目以及補充少量流動資金。煤炭業務相關項目建設將擴大煤場貯煤量,提高煤場中轉煤能力,增強煤炭運銷能力。
同時,公司擬自籌資金收購控股股東下屬廣電集團100%股權,廣州發展新城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州發展南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控股股東廣州發展集團由此實現整體上市。
燃氣業務迅速壯大
據了解,廣州控股是廣東省最大的能源集團之一,10年來圍繞建設面向珠三角大型綜合能源供應商戰略定位,全面打造電力、煤炭、燃氣綜合能源核心產業。公司表示,本次控股股東將燃氣集團、廣電集團等優質資產注入廣州控股,是控股股東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消除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的重要舉措,為上市公司後續發展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重組後,廣州控股的燃氣業務受益最大。相對於電力、煤炭業務,公司現有燃氣業務相對較弱,業務范圍僅限於廣州南沙地區。燃氣集團注入後,廣州控股成為廣州管道天然氣企業整合主體,獲得廣州市天然氣高壓管網唯一建設和運營主體等經營資質、上下游一體化的氣源購銷產業鏈、以及覆蓋廣州中心城區的天然氣管網和穩定的用戶資源,廣州控股的燃氣業務規模將迅速壯大,成為廣州控股重要產業支柱。
全面介入熱電聯產
受同業競爭影響,廣州控股目前尚未開展熱電聯產業務。收購廣電集團100%股權後,將全面介入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業務。
公告顯示,廣電集團擁有廣州中電荔新電力50%的股權,該公司正在建設2×30萬千瓦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廣電集團還是穗恆運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擁有其18.35%的股份,穗恆運擁有2×30萬千瓦、2×21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
此外,廣電集團屬下西村能源站公司正在開展2×18萬千瓦等級天然氣―蒸汽聯合循環冷熱電三聯供能源項目前期工作,並計劃在廣州和珠三角地區全面發展分布式能源站業務。因此,此次股權收購,對廣州控股打造熱電聯產產業平台,發展分布式能源站業務,優化電力產業結構有積極意義。
來源:中國證券報
㈦ 大型集團公司旗下子公司分別上市和集團整體上市在利益和結構上有什麼區別,戰略上有什麼目的
1.如果子公司是上市公司,而集團公司不參與經營,那集團公司應該是一個投資控股型公司,集團公司僅負責資本運作,進行資源配置,使手中的資本不斷增值。舉個例子,例如,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中科院的非上市公司) 控股的 聯想集團(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一樣,如果哪天聯想控股對聯想集團 業務不滿意了,或者聯想控股不想要PC業務了,想發展手機業務了,那聯想控股就可以把聯想集團的股權全部賣掉,而去買入一家手機業務有前途的公司的股權,通過這種運作使聯想控股手中的資本不斷的優化和增值。大名鼎鼎的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薩維,就是這一類公司。
2.如果子公司是上市公司,集團公司也有自己的主營業務,而且業務上一致,為了避免同業競爭,就沒有必要弄成兩個公司了,直接吸收合並成一個公司進行經營和管理效率更高,實際就是子、母公司合並到上市公司里來成為一個公司經營。
我可是認真地、原創地給了你回答,該加分了吧,呵呵~~~
㈧ 央企整體上市的實施歷程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政府像中國政府這樣擁有如此龐大的中央企業群和如此巨額的政府資產。數額巨大的央企資產既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更是一種巨大的責任。中國政府已清晰地意識到讓國家資產創造財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中國經濟向市場化經濟縱深發展的今天,如何讓中央企業的財富高效率地運轉並增值已成為當前中國政府急於解決的一件經濟大事。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央企既是政府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政府的巨大責任。
如何對這批央企進行管理、如何做大做強央企是當前中央政府的一項重要的急於解決的任務,而央企整合離不開A股市場這一重要的資本運作平台。 央企在第一個經營業績考核期(2004~2006年)中就已拉開了整合序幕。
2004年6月12日,國資委發布了《關於推動中央企業清理整合所屬企業減少企業管理層次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央企整合的初步思路。央企整合自此拉開大幕。
央企的整合自然涉及到旗下的上市公司。當年,央企整合事件發生四起,其中三起涉及到上市公司,如一致葯業(000028)、東阿阿膠(000423)等。
2005年,央企並購風生水起。通用技術集團舉牌武漢健民(600976)成為2003年寶鋼舉牌S愛建(600643)以來第二例二級市場的並購事件。
直到2006年,以業務整合為核心的央企整合才正式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如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對旗下公司的整合。不過此階段的整合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主要還是限於央企屬下的財務投資公司在A股市場上的一些買賣行為。國資委2006年12月頒發了《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鼓勵已經上市的國有控股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收購資產等方式,把主營業務資產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指導意見》將央企間重組方式、保持絕對控制力的7大行業、鼓勵整體改制、整體上市等內容予以強化;同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提出「央企必須做到行業前三名,否則國資委給你們找婆家」。
2006年,國資委首次對央企主業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先後分五批公布了138家央企的主營業務經營范圍,為央企在第二個經營業績考核期中進行大規模的業務整合打下了重要基礎。 央企在第二個經營考核期(2007~2010年)高調啟動全方位的業務整合。2007~2010年是央企的第二個經營業績考核期。《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經過修訂,於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央企負責人的考核無疑增強了央企整合的主動性。
2007年,國資委提出把央企整體上市作為「做大做強央企」的一個戰略措施,並制定了央企整體上市的初步框架,即「兩個階段、四種模式」。2007年是央企第二個經營業績考核期(2007~2010年)的第一年,國資委第一次對當前159年央企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整合目標和思路。
如果說2006年的央企整合,如中石化對旗下資產的整合還是因股改而出於被動;那麼,2007年的央企整合則因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主動出擊。155家央企的整合將會顯得轟轟烈烈、聲勢浩大。
在2007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央企整體上市概念股已表現不凡,先聲奪人。但是故事仍在上演,好戲仍在後頭,央企整合大戲將繼續精彩上演。
2007年~2010年央企的整合力度將非常大,A股市場已經明確成為央企整合的重要平台,這對中國A股市場的發展意義重大,投資機會也將應運而生,諸多相關上市公司將出現質的蛻變,其中醞釀的投資機會將可能超乎預期。
央企重組的重點措施和主要方式包括:中央企業之間強強聯合;一般中央企業並入優勢大型中央企業;科研設計院所與相關中央企業重組;非主業資產向其他中央企業主業集中;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重組。
如:中旅集團被無償並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簡稱「中紡院」)無償並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鋼鐵研究總院更名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並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並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並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等。重組合並後的中央企業完整目錄見國資委網站
「具體要求即要求企業找到做強、做大主營業務的具體措施,否則,國資委將對其進行強制重組。」權威人士表示,央企必須按照國資委的要求,完成做強主業的「規定動作」。主業外資產將通過拍賣、改制、無償劃轉三種方式陸續剝離。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為第一批公布主業的企業,此次增列「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為其主業。該行業也是國有經濟需要保持較強控制力的領域。主業不屬於國有經濟保持控制力的領域有4家,分別是中商企業集團公司、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按照國資委的要求,主營業務已整體上市的集團公司,要將存續企業消化之後再實現集團層面整體上市。在上市的資本市場選擇上,按照國資委的計劃,央企整體上市將選擇「境外加境內」即A+H模式。
權威人士透露,在促進央企重組方面,國家將在軍工、煤炭、電網電力、民航、航運、電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業保持國有經濟的絕對控制力,其他行業被並入國新控股的概率更大,一些規模較小的科研院所和商貿流通型企業重組可能性更高。重組將不再追求數量,而是注重質量。
2010年12月22日,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是國資委旗下進行企業重組和資產整合的平台。國新控股管理公司將主要承擔兩項職能。一是作為央企重組和資產整合平台,按照成熟一家進行一家的思路,吸收排名靠後、資產質量不高的央企;二是作為央企整體上市平台,以貨幣出資作為發起人之一,推動改制集團整體上市。
2011年國資委將推動16家央企整體上市。
㈨ 集團公司整體上市,是什麼意思啊,,,,比如一個集團公司,他的旗下有十個子公司,,3個子公司已經
一樣的來,集團公司和一般公司只是名源字差別,在整體上市概念中的做法是一樣的 000598藍星清洗,600717天津港,還包括包鋼等都是等著整體上市的
他們整體上市的先決條件並不是盈利多少年,你看TCL垃圾股也不是整體上市了嘛,關鍵的問題是證監會是不是通的過,還有就是當年通過的單位有多少家,一般一年一家左右,不會一下批那麼多的,現在有了消息估計也要4到5年後再整體上市了
PS:4月5日證監會受理了天津港的整體上市方案,在下個禮拜二會發布,呵呵,內部消息哦
㈩ 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如何整體上市
無論是國企和民企的整體上市,其採用的形式一般包括借殼上市、資產置換、A股吸收合並、資產注入等。從二級市場的路徑來看,整體上市途徑一般有4種模式:換股IPO上市、換股並購、定向增發收購和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其中,定向增發收購模式是當前A股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模式。
換股IPO上市模式,是指集團公司與所屬上市公司公眾股東以一定比例換股,吸收合並所屬上市公司,同時發行新股上市。例如,A股市場上的TCL[微博]集團吸收合並子公司TCL通訊、上港集團吸收合並上港集箱等。其不同之處在於其整體上市並未發行新股。
換股並購模式,是指將同一實際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吸收合並,完成公司的整體上市。例如,A股市場上的第一百貨通過向華聯商廈股東定向發行股份進行換股,吸收合並華聯商廈後更名為百聯股份。其不同之處在於該模式沒有新增融資,主要用於集團內資源整合。
定向增發收購模式,是指集團所屬上市公司向大股東定向增發收購大股東資產以實現整體上市。例如,上汽集團向大股東增發收購大股東全部的乘用車資產,本鋼板材向大股東增發收購大股東全部的鋼鐵資產等。這種模式是目前市場應用最為廣泛,大股東和市場投資者接受度最高的方式之一。
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模式,是指在二級市場上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是比較傳統的整體上市途徑。例如,寶鋼股份採取的是向大股東定向增發與社會公眾股東增發相結合,募集資金用以收購集團的相關資產。這種模式不同之處在於方案簡單,但再融資不太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其購入資產盈利能力較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