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晉城鋼嶺地稀土金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西晉城鋼嶺地稀土金屬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07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經營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李軼鵬
成立時間:1996-07-09
注冊資本:1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4050010000056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西省晉城市城區晉韓街678號
⑵ 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是1986-12-27在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注冊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鎖簧鎮北庄口。
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3211106973125,企業法人趙正堂,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營本企業和成員企業自產產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業務(國家統一聯合經營的出口商品除外);經營本企業和成員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及相關技術的進口業務(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的進口商品除外);銷售鋼材、電器電纜、五金工具、汽車配件、釹鐵硼廢料、拋光粉鑭釤廢料回收稀土系列產品、氨基磺酸、無水亞硫酸鈉的生產、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鎖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財富能使人拜倒。
當前不在線cloudcrane 35歲 身高:160cm 徵友地區:北京 I hope i can meet a person here, with whom i can share bliss and adversity.... 和我聊天 給我寫信 問候一聲 加為好友 上一篇:學會擁抱幸福 下一篇:Predestination 更多文章>>我的文章追逐財富之累 2007-08-14作者: cloudcrane 聯系作者 1993年上海早春的一天,溫暖的陽光略略驅走了些寒意。上午9時,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方宏一如既往地走進辦公室,坐定後,提筆簽下了他此生的最後一份公司文件。後面再發生的一幕是他的同事們永遠都不願回首的記憶:方宏面若鎮定地推開辦公室窗戶,在同事們的驚呼中縱身一躍從五樓翩然而下,把所有的世事都留在了身後……
時空斗轉。2005年新年鍾聲敲響不過幾個小時,山西運城鑫龍稀土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恩龍突由四樓跳下,自絕而亡;時隔兩日,身家8.8億的陝西金花集團副董事長徐凱亦步趙恩龍之後塵,在西安一家酒店裡懸梁,此前徐凱已經身染沉痾數年。他們先後做出人生的最後一個決策——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財富之「累」
殊不知,企業家並非超人,過勞、重壓之下同樣會倒下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做過一個統計,在過往的20年中,我國已有1200多名企業家因種種心理障礙走向自殺之路,而這僅僅是有文字記錄的一部分,且呈逐年增加之勢!而造成企業家各種心理障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如影隨形的工作壓力。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公布的一份針對各行業共3571名企業家的《中國企業家隊伍成長現狀與環境評價》調查報告中,企業家「身心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87.4%的企業經營者感到「壓力很大」,另有70.5%的人出現「煩躁易怒」,28.6%的人出現「挫折感強」,16.5%的人出現過「悲觀失望」……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方宏的死使人迷惑不解,因為他在公眾中的形象堪稱完美:事業成功,家庭穩定,清廉有口皆碑。而徐凱、趙恩龍兩位企業家生前的好友也都表示了驚訝——他們根本不像會自殺的人。在進一步的追蹤了解中,人們慢慢證實:方宏、徐凱死於抑鬱症,而趙恩龍死於極度的悲觀失望。他們只是因為一些困擾自己的心事無法隨便向人訴說,漸漸積累,終於走到了那不能抑制的一天。
如果說以極端方式尋求精神解脫的,在企業家中畢竟還是少數的話,那麼更多的則是那些帶著種種「心病」而繼續苦苦支撐企業的「強人」,不知不覺間,就倒在了「過勞死」的門檻上。
2001年7月,人送綽號「彭大將軍」的青啤老總彭作義,在青島游泳時突發心肌梗塞意外去世,年僅56歲。是時青啤正在全國上演的轟轟烈烈的收購大戰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日夜的謀劃、操勞,50多歲的人了,他本應該覺察出自己的累,但他同樣沒有警覺……
隨後倒下的還有大中電器公司總經理胡凱、愛立信中國公司總裁楊邁,他們同樣逝於心臟病來襲,但誰都明白,殺死他們的幕後真凶,是長期巨大壓力下的「過度疲勞」。過世前他們誰都沒有表露過自己對於疲勞的感覺,他們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很累了,或者即使知道了,他們也不願說。在實際上很疲勞的情況下,楊邁還獨自一人去健身房,發生意外時,身邊沒有一個熟識的人。
北京易普斯企業咨詢服務中心首席顧問張西超博士指出,職場壓力過大,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對於個人來說,壓力過大,就會出現血壓增高、腸胃失調、潰瘍、易意外受傷、身體疲勞、心臟疾病、呼吸問題、汗流量增加、皮膚功能失調、頭痛、肌肉緊張等生理變化,而各類癌症、情緒抑鬱、甚至自殺等現象都和壓力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2003中國企業家隊伍成長現狀與環境評價》調查報告中,從企業家填寫問卷的情況來看,一些與工作緊張有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經衰弱等在企業家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1994年的調查數據比較,幾種常見的慢性病的患病比重還呈上升趨勢。此外,更嚴重的是企業家階層普遍的「身心亞健康狀態」。
溫州市一位身價過億的私營企業老闆,經十幾年的商海拼搏,資產已達上億元。但幾個月前在一次宴請客人時,卻突然臉色發白、大汗淋漓,被送進醫院診斷後卻發現他身體無恙!但此後,他一旦置身於人群中又會反復發作。從此,他便再也不敢到外省市談生意,每天出門都要熟人陪伴,生怕別人綁架他。有意思的是,他倒羨慕起街頭乞丐的「自由自在」了。後經診斷,他患上的是「廣場恐怖症」。
鄭重是國內最有名的摩托車生產廠商之一的管理者。正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有一天,他在辦公室忽然感到一陣心驚肉跳,跟著雙手不停地發抖,渾身大汗淋漓,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襲遍了他的全身。然而,醫院檢查卻未發現異常,注射鎮定劑後很快症狀消失。從此以後,鄭重每天晚上都會在那天發作的時間醒來,出現心慌、出汗、莫名其妙的恐懼,然後長時間的失眠,於是經常對下屬發脾氣,弄得公司人心惶惶。後來朋友介紹他去看心理醫生,才發現是得了焦慮症。
一項關於中國企業家階層「工作、健康及快樂調查」,素描了中國企業家的典型生存狀態:一天工作11個小時,睡6.5個小時,一周只休息1天。在一周約6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21個小時被花費在會議桌和談判桌上,17個小時給了交際應酬,而另一個17小時則花費在商務旅行上。工作確實帶給他們極大的壓力,然而,當心情不好找人傾訴時,家人並不是首選,他們寧可將心事和壓力悶在心底、默默承受。
殊不知,企業家並非超人,過勞、重壓之下同樣會倒下,他們已經日益凸現出「雙高」人群特徵:既是承受高壓的人群,又是與心理因素有關的多種疾病的高危人群。
(二)成功的鐐銬
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這樣一個「志得意滿」的精英群體,漸成為各種身心疾患的重災區?
「我非常清楚,社會生活的內容不能通過純生理學的因素……我們必須考察的是社會的性質,而不是個人的性質。」——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如是說。
人們總是把「精明強悍」、「春風得意」等辭藻毫無保留地送給企業家們。然而,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這樣一個「志得意滿」的精英群體,成為各種身心疾患的重災區?
每一種行為必有它的文化根據,正是文化確定了人們的生活態度。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了男性「強者」的角色定位。不願意說累,似乎是中國企業家的通病。他們總是以「強者」形象示人,所謂 「男兒有淚不輕彈,雖然已到傷心處」。這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累」。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曾忍淚談到父親的「累」——他在父親的辦公室發現一張字條,是父親寫了又丟棄的,上面寫著:我太累了,太累了。一張寫瞭然後丟棄的字條,代替了向他人的訴說卻代替不了自身的勞累。這位企業家內心裡已經產生的困境,但他不願承認。他從來沒有說過「我需要休息」。
「我是男人,我不能說自己不行」,使大多數男性企業家無論壓力多麼大,無論怎麼忙,無論有沒有覺睡,都只說:還行,挺好,沒事,甚至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38歲的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明知自己病情嚴重反而加快工作節奏,終因腸癌不治而病逝,臨終前這位「新浙商」擎旗人臉上的一行清淚,讓人唏噓不止。
中國傳統倫理文化對應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至今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依然是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以親情和友情為依託,以社會共同體的存在為現實載體。企業不過是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在經濟領域的反映。企業家之與一個企業,更像一個家長。這個家長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他管理企業靠的是血親,或血親的延伸,而不是制度化的用人機制;運營企業靠的是一人掌控全局,而不是各司其職的治理結構。企業的戰略、重大決策等等所有問題,都是老總自己扛;企業的興衰榮辱全在這個一家之主的一人肩膀上,他不累誰累?
此外,由於中國倫理文化重家庭倫理的私德而輕國家倫理的公德,提倡的是對「熟人」、對「血親」的「忠」,向來缺少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准則,在近年也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演化出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立足根基——誠信、合作意識等倫理文化。而原有內化於心的道德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逐漸失效,還帶來實用主義盛行。這使得企業家不得不面對來自於個人、團體的種種背信棄義,甚至有時候,企業家又是這種「背信棄義」的始作俑者。然而,內心法則的考量,又常使得道德成為有道德者的枷鎖。譬如趙恩龍——「當趙恩龍多方籌款並將相應款打入銀行後,銀行卻未能按照約定將錢重新貸給趙恩龍,又有空負他人的內疚,趙恩龍只有選擇以死了斷。」他的一位密友這樣追述。
其實,壓力的源頭還來自於人們對成功的錯誤的認知。曾幾何時,成功已經成為人人之必需。更為隱秘的是,在今天的中國,這種成功實際上已經被定義為你超越了絕大多數人,成功者屬於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中的一分子。成功人士必是一種復合體:集學歷、財產、職位、社會地位於一身的多重佼佼者。而且人們普遍相信:成功者必然幸福。精英階層的企業家群體無疑是這樣成功定義的最好代言。
成功真的等於幸福嗎?一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企業家卻這樣慨嘆道,「我不由自主地捲入了瘋狂的競爭,這種競爭的殘酷在於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來再比賽。就像奧運會比賽,最後只能有一個冠軍,其他人都是失敗者。你必須爬到金字塔的頂端。想不幹的時候,連退路都沒有!」盛名之下,企業家時常有的卻是一種風雲突變、朝不保夕的末日感。特別是面對自己業已取得的成功,他們開始變得優柔寡斷,對自己的重大決策缺乏自信,因為太害怕失敗了。
為了維持這樣的「成功」,很多企業家對自己進而對他人都有著不同於一般的要求和標准。他們往往自我期許過高,既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誤,更不能寬恕他人的失誤。高處不勝寒,他們一方面感受到的是蝕骨的孤獨,另一方面還要維持外人眼裡的「春風得意」。當我們將幸福完全寄託給「成功」的時候,成功對幸福的謀殺就開始了。
這樣的重壓之下,又有幾個「超人」能淡定自如?漸漸地,很多人模糊了開始的方向。做企業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漸成為謀取財富的工具,財富卻成為終極目的,財富成為他們炫耀自己、維持身份的惟一底牌,他們忘記了財富只是一個手段,追求的本應是財富帶來的幸福和自由。
時至今日,我們對於「心病」有多少認識?現實是,我們對包括心理壓力、抑鬱症等在內的心理疾患既缺乏相應的心理知識,又缺乏相應的正確認識。如果他人患有這樣的疾患,我們會不理解;如果患者是自己,那麼第一本能的反應是盡量地迴避和隱瞞。一般人尚如此,處於鎂光燈下的企業家們能選擇的也只有獨自承受。調查發現,由於受光鮮的「精英角色」帶來的雙重人格影響,患上心理疾病的企業家有90%的人不會覺察自己患病,即便發現自己有心理疾病,想向他人或者專業的心理機構求助時,又往往出於維持權威形象的考慮,也懼怕由此產生的「副作用」而止步不前。
(三)從現在就開始拯救
人生的最根本問題,就在於身和心的安頓
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中國企業家的壓力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忽視的程度。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的生態現狀是在敲響警鍾——畢竟,企業家實際上肩負著發展經濟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雙重歷史使命。事實上,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難以想像以其不健康的心理卻能有效維系一個生生不息的企業。企業家的壓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問題的反映。因此,如何解決企業家群體的壓力問題,是整個社會都要為之思考的課題。它的解決可以映射到包括企業家階層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
對抗壓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可能是,反思我們整個社會對幸福、人生的認知。現在,我們已經很少有人去反思我們對於成功、對於幸福的認知是否存在誤區。我們總是強調積極幸福,而忽視了大多數人可以企及的消極幸福。本質上,幸福是一種衡量。它不可能因為個人財富或者成功就會多出來。孟德斯鳩說過,「人要活得幸福很容易,然而,現實中很難,因為人都要活得比別人更幸福。實際上,我們也總是把別人看的比實際上要幸福。」因此,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和我們對幸福的合理認知有很大關系,只有我們清楚地理解了自己能夠企及的目標,我們才能獲得幸福。
在今天的中國,人們可資表明社會地位、贏得尊重的似乎只有自身擁有的財產。這就需要包括企業家在內的所有人來真正地探尋人生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財富又是什麼?事實上,人生的最根本問題,就在於身和心的安頓。身的安頓需要我們有物質基礎,做企業必須要盈利,要追求財富的最大化;而心的安頓就需要我們超越有形的存在,追求心靈的平靜和從容,做企業就必須遵守市場均衡和社會公正的原則,在獲得財富的同時為社會增利。因此,作為創造財富的企業家不能止於「小富即安」,更不能以財富作為最終目的。當責任感和創造財富結合後,獲得超越的是企業家自己。
毫無疑問,提高全社會對於心理壓力引發心理問題的正確認識也是迫在眉睫,只有正確的認識之後,才能坦然地面對它、化解它。心理問題是人人都無法避免的,不會因為你沒有意識到或不願承認就不存在,更不會因為社會地位、財富就消失。在美國,有80%的人(美國高層管理者比例則更高)會不定期地去看心理醫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詢服務的比例也達到30%,而企業老總更是心理醫生的「重度消費者」。我們沒有宗教要實現個人的自我超越,就必然要藉助外在的力量來應對這些壓力問題。因此,引入各種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再撫以企業家自身於企業之外而培育的廣泛興趣,才是解決企業家群體壓力問題的現實出路。
在我們這個世紀,「最後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職業壓力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或許,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句話應該被改寫為:最後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成功帶來的壓力。尤其是,當成功被粗魯地定義為「在財富數量上勝過眾人」的時候。現在,是我們開始行動的時候了。
⑷ 中國大陸有沒有綁架富豪的案例
中國大陸有綁架富豪的案例。比如2004年中國大陸演員吳若甫被綁架案。27歲的北京市無業人員王立華糾結同夥冒充警察,2004年2月3日凌晨2點多,著名演員吳若甫與幾位朋友剛剛談完事從朝陽區某酒吧出來,就被綁匪拉上了汽車揚長而去,然後索要200萬元贖金,警方於當晚7點左右,發現王立華駕駛的車輛後抓獲歸案,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對演員吳若甫被綁架案作出一審判決,分別以綁架罪,非法買賣槍支罪,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罪,判處王立華、王慶曉、董立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三人連帶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生活、喪葬、交通等費用共計10萬元;繼續追繳違法所得發還被害人。同時,還分別以綁架罪、非法買賣槍支罪、窩藏罪對另外七名同案犯,分別作出無期徒刑及十五年以下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判決。
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