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艾滋病疫苗:吉林大學在進行的艾滋病疫苗的研製是什麼原理只說理論就行了。
新京報:艾滋病疫苗研製「名利之爭」
由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和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的艾滋病疫苗,是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首支艾滋病疫苗。本報記者羅昌平攝
十餘科研團隊角逐300億元潛在市場,衛生部、食品葯品監管局等國家主管部門在推動國際合作同時,著力扶持自主知識產權項目
本月12日上午10時,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名志願者分別接種了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劑。按試驗計劃,志願者將接受長達180天的跟蹤觀察。其中接種後的前72小時,需接受最嚴密的監控。
據《信息時報》報道,3月15日上午,也就是72小時嚴密監控的最後一天,8名志願者的體檢結果顯示,兩名志願者感到疲憊、頭暈。
次日起,官方停止對試驗進展情況進行通報。「現在一切都處在試驗階段,不宜過分宣傳。」3月18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司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用於此次試驗的艾滋病疫苗,由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和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也是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首支艾滋病疫苗。
「這是我國首支國產並進入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有媒體對此報道稱。而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作為該疫苗的研發者———長春百克公司,無論科研團隊還是投資方,均帶著明顯的外國血統,所用核心技術在國外也已相當成熟,其領先之舉實則源於在臨床試驗審批程序上占盡先機。
破冰之旅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共35支艾滋病疫苗研發隊伍已進入臨床試驗,中國能順利步入這一隊列不愧破冰之舉。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認為,即使試驗失敗也可從中獲得很多重要的科學信息。
3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8名志願者如約回到監測點。1名女志願者在體檢時向監測醫護人員反映,她前天感到疲憊和體乏。但醫生為其所做的測量顯示,血壓、心跳、體溫等均屬正常。
另一名男志願者表示有些頭暈,稱不知是否因為注射了艾滋病疫苗而引起。
但主持試驗的官員未判定對這兩位志願者注射的是艾滋病疫苗還是安慰劑。廣西疾控中心副主任陳傑解釋,此次所選志願者均為18至50歲的非感染健康人群,試驗採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對志願者分別注射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劑。
安慰劑是在一種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都與被試葯物相似但無實際葯理活動的物質,有人形象稱其為「假葯」。
而此番進入臨床試驗的為「復合型抗艾滋病毒疫苗」,由DNA疫苗及重組病毒載體疫苗組成,為預防性疫苗。
「這種疫苗本身不會導致接種後的病毒感染。」吉林大學一位疫苗專家說。
這位專家曾參與該疫苗的研製。據他介紹,科研人員在構建病毒樣顆粒時,從廣西艾滋病毒流行株HIV-1中提取結構基因,並且消除了DNA質粒序列與人體組織同源重組、整合的可能性。
而廣西疾控中心負責此次人體測試的副主任陳傑介紹,志願者注射疫苗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以及全身疲乏,這些都在允許范圍之內。
衡量疫苗成功的另一指標是有效性。在吉大與百克公司的上百次動物試驗中,接種疫苗後,猴子體內針對HIV-1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比例達100%.
而誘導CD8+淋巴細胞產生陽性反應的比例為5%- 11%.「這是個不錯的結果,因為通常的試驗也就1%-3%.」吉大那位疫苗專家說。
長春百克公司的動物試驗早在2003年10月已完成,經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的樣品檢定符合安全規則後,次年11月25日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臨床試驗。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共35支艾滋病疫苗研發隊伍已進入臨床試驗,中國能順利步入這一隊列不愧破冰之舉。
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認為,即使試驗失敗也可從中獲得很多重要的科學信息。
試驗地為何選擇廣西
吉林大學那位疫苗專家介紹,於曉方團隊選擇與廣西合作並最終作為臨床試驗的基地,主要在於:廣西的艾滋病病毒呈早期原始狀態,這對研究相當有利;廣西潛在的疫苗開發市場也相當可觀。目前廣西艾滋病患者達1.2萬人,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危人群占較重比例。
知情者透露,3月12日在廣西啟動的臨床試驗,實際用了近10年的前期研究作為鋪墊。
鋪墊工作始自於曉方教授。現年46歲的於曉方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1985年起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導師艾塞克斯(MaxEssex)是艾滋病研究的國際先驅之一。於曉方後來出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20世紀初,艾滋病在雲南一些吸毒人群中被發現,並迅速向廣西等周邊省市蔓延。這種趨勢引起大洋彼岸學術界與企業界的關注。
1993年,美國UBI公司(UnitedBiomedicalInc.)在雲南開展過I期臨床試驗。不過,這一被視為首個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無果而終。
1996年,於曉方的團隊多次與中國同行接觸,並經中國同行介紹與廣西疾控中心達成合作意向。
廣西疾控中心副主任陳傑介紹,雙方最初的合作包括兩方面:一是在中國首次進行了艾滋病的吸毒人群隊列研究;二是每年完成一份廣西全區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掌握這些基礎數據的同時,於曉方團隊在美國當地的試驗室展開了疫苗研究。
吉林大學那位疫苗專家介紹,於曉方團隊選擇與廣西合作並最終作為臨床試驗的基地,還在於這一區域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廣西的艾滋病病毒呈早期原始狀態,「這對研究相當有利」。而美國則因發現艾滋病病毒較早,病毒歷經幾代重組和變異而使得疫苗研製相當艱難。
這位專家介紹,廣西潛在的疫苗開發市場也相當可觀。來自當地官方的統計顯示,目前廣西艾滋病患者達1.2萬人,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危人群占較重比例。
此外,在中國做此項研究還有「西方國家無可比擬的行政優勢」。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疫網路,從省市到縣都建立了衛生防疫站。臨床試驗中對接種人群進行監控的人力資源,可交由行政機構完成。這在美國難以想像。
在志願者招募方面,中國兩個月即可完成,但美國往往一年也達不到要求,由此增加的經費開支最高可達總投入的30%.
孔維團隊與背後的投資者
2002年12月24日,百克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有長春市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以250萬元現金入資成為最大股東;該公司控股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資50萬元;隸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VITAL公司,則以艾滋病疫苗的非專利技術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出資200萬元。
3月16日上午,剛在北京完成學術報告的孔維回到長春。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學者目前身兼兩職: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主任、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孔維領導的這兩個部門最終成為這次臨床試驗中疫苗的研製者。而孔維也無疑成為領導疫苗研製的靈魂人物。
孔維1994年從吉林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次年即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留學。在那裡,他加入了於曉方教授的研究團隊。
2002年初,孔維作為特殊人才被母校聘為疫苗中心主任。同年7月,他承擔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贊助的中國艾滋病疫苗子課題的部分研究項目。
鑒於艾滋病疫苗研發的廣闊前景,長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苗若愚盛情邀請孔維到高新區創辦醫葯企業。當時的孔維正有此意,但如何籌資與運作還十分茫然。
高新區海外學人創業園主任杜樹柏回憶,高新區領導為孔維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由政府資助成立公司,先研發一個市場周期短成本回收快的化學葯品,以彌補長線產品研發所需的巨額費用。
此後,孔維力邀吳勁昌、於湘暉等來自美國、韓國、瑞典的近20名博士到長春共同創業。
2002年12月24日,百克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有長春市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以250萬元現金入資成為最大股東;該公司控股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資50萬元;隸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VITAL公司,則以艾滋病疫苗的非專利技術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出資200萬元。
很快,百克公司建起了4200平方米的研究中心和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車間。當時的孔維感嘆:「如此禮遇,我在國外是絕對享受不到的。」
不難發現,無論是核心技術、科研團隊還是投資方,百克公司均帶有明顯的外國血統。
中國戰場的競爭者
孔維清楚他的團隊在中國面臨著兩大類競爭對手。
一類來自於中國本土。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等10多支研究隊伍介入研究。另一類是來自於國外的科研團隊,如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中心何大一教授領導的團隊。
專家介紹,根治艾滋病的生物醫學手段,治療上可依靠葯物,預防上主要是疫苗。葯物方面目前公認療效最好的「雞尾酒療法」,也只能穩定或減緩艾滋病症狀,不能徹底消滅人體內的病毒。因此,各國專家普遍認為,研製出艾滋病疫苗是解決艾滋病難題的最佳途徑。
張林琦教授透露,國際上最早開始艾滋病候選疫苗臨床試驗的時間是1987年。但18年以來,上百次動輒過億的研究都沒有成功,「未來這一領域的利潤可想而知。」
孔維顯然很清楚這一點,他也同樣清楚他的團隊在中國面臨著兩大類競爭對手。
一類來自於中國本土。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等10多支研究隊伍介入研究。這當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邵一鳴團隊,被稱為中國目前最有希望成功研發艾滋病疫苗的團隊。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立項進行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邵一鳴直接參與了中國最早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項目」,並組建了國內第一支科研隊伍。
他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項目,建立在自己主持下歷時3年的全國范圍艾滋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這項工作涉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邵一鳴的團隊正在展開兩種疫苗的研究:一種疫苗採用我國成功用於消滅天花的痘苗「天壇株」作為疫苗載體,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目前該疫苗正在申報臨床試驗;另一種疫苗與歐洲科學家合作,是類似於百克公司的混合型疫苗,已於2003年7月在歐洲啟動I期臨床試驗,中方只擁有部分知識產權。
2004年歲末,來自新華社的一則消息稱,我國惟一的治療性艾滋病疫苗,已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結束動物試驗,正投入到臨床前的研究階段。
另一類是來自於國外的科研團隊,如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中心何大一教授領導的團隊。
何大一因發明「雞尾酒療法」而聞名世界。他領導的團隊研製的一個專門針對中國流行株設計的艾滋病疫苗,早在2002年就獲得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2003年年底在紐約開展了I期臨床試驗。
該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選址雲南,自2002年起何大一教授就已開始前期准備。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疫苗試驗平台,早已被越來越多的科研者所選擇。華裔女科學家、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黃以靜,也於2002年與國內公司合作準備進行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
「名望之爭」和「利潤之爭」
邵一鳴教授的觀點是,只有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其他國家才不能任意抬高「既是科研成果又是商品」的艾滋病疫苗價格。據他估計,如果疫苗研製成功,中國將有300億元以上的龐大市場。
在眾多競爭對手面前,為什麼孔維團隊能成為領跑者?
邵一鳴教授認為,孔維領導的百克公司採用國際上已用於臨床試驗的載體,技術成熟,自然快些。
換句話說,百克公司用國外已成熟的技術,首次針對中國人體進行試驗。
而邵一鳴所領導的團隊,完全是採用新載體,如用痘苗「天壇株」作為疫苗載體,從基礎工作起步的這一項研究需花費大量時間。
邵一鳴同時認為,何大一團隊在中國暫時落後的原因,則完全發生在審批程序上。他們的艾滋病疫苗早在2002年就上報給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並計劃於次年在中國雲南啟動I期臨床試驗。但時至今日,這一審批仍在等待當中。
按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規定,在國外研發的疫苗必須將技術轉移給國內單位,國內具備疫苗生產能力以後,才能申請臨床試驗。
邵一鳴教授的觀點是,只有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其他國家才不能任意抬高「既是科研成果又是商品」的艾滋病疫苗價格。據他估計,如果疫苗研製成功,中國將有300億元以上的龐大市場。
長春一位病毒學專家認為,國內的一些研究者利用政策優勢集中了各種研究資源和力量,艾滋病疫苗的知識產權之爭已成為「名望之爭和利潤之爭」。
在他看來,如果孔維不選擇與國內企業合作,並最終由國內企業控股,同樣會面臨何大一團隊的遭遇。
五年還是八年?
按長春百克公司的計劃,今年3月開始的疫苗I期臨床試驗主要評價疫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006年2月到2007年8月進行II期臨床試驗,計劃招募低危人群300人和高危人群200人,分為5個組,初步評價疫苗的有效性;Ⅲ期臨床試驗需招募數千名高危人群來評估疫苗的有效性,時間在3年左右。
對於3月12日啟動的臨床試驗,吉林省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處處長楊威表示,如果各項試驗進展順利,吉林有望在5年後實現以注射疫苗方式預防艾滋病。
按長春百克公司的計劃,今年3月開始的疫苗I期臨床試驗主要評價疫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006年2月到2007年8月進行II期臨床試驗,計劃招募低危人群300人和高危人群200人,分為5個組,初步評價疫苗的有效性;Ⅲ期臨床試驗需招募數千名高危人群來評估疫苗的有效性,時間在3年左右。
2002年下半年,衛生部專門成立了一個艾滋病疫苗研製專家庫,由5名院士和10名研究員組成。當時該專家庫有人預測,我國艾滋病疫苗將在8年內問世。
這一觀點跟楊威所說比較接近。但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官員以及百克公司的科研人員對此持謹慎態度。
「現在談Ⅱ期和Ⅲ期也為時太早,因為我們要根據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才能做此決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司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長春高新(000661)發布的公告特意提示:「該項目研發過程仍存在很大風險,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准生產上市。」
百克公司副總經理馮大強一再叮囑本報記者,研究有個好的開頭,但不可過度宣傳。
據報道,國際上第一個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是美國瓦克斯根公司研製的,該疫苗先後在美國和泰國開展了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參與的志願者達7000多例。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不能有效阻止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
邵一鳴教授列舉的一組數據顯示,全球進行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I期有106個,Ⅱ期只剩12個,進入Ⅲ期的3個目前僅剩1個在繼續。
全球某知名疫苗生產商的一位高層領導告訴記者,這一研究領域不乏急功近利的惡意炒作者。她同時提醒,政府也不應過多指望能研製出一種可迅速抵抗艾滋病的疫苗。
「欠債幹活」的風險
邵一鳴坦言,艾滋病疫苗研製的困難首先在於資金的不足。按邵一鳴的說法,目前國內多數隊伍是「欠債幹活」。這意味著此項工作將擔負著大風險,不成功將無人埋單。
3月16日,從北京趕回長春的孔維忙著起草一份報告。
「這個報告涉及下一步的科研計劃,過兩天就交給科技部。」孔維告訴記者。
孔維坦言,對百克公司而言,資金的日趨緊張可能是目前最大問題。
此番啟動的I期臨床試驗,百克公司計劃投入1億元。而長春高新(000661)的年報稱,2004年百克公司虧損額達553萬,這遠遠超過公司的注冊資本。
在過去幾年裡,百克公司獲得中國各級政府的經費支持屈指可數:2003年獲得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專題資助120萬元;2004年11月,獲國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00萬元資助。2004年獲長春市振興老工業基地科技攻關資金10萬元支持。
更大的投入來自於中方股東。因涉及商業機密,記者尚無渠道獲知其股東的實際投入數據。
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博士介紹,2002年何大一教授赴雲南部署I期試驗時,預備經費為300萬美元,Ⅱ、Ⅲ期試驗的經費會翻倍。
這是筆令國內所有疫苗研究專家艷羨不已的資金。解放軍302醫院傳染病研究所王福生博士介紹,即便是邵一鳴的團隊,當時每年能從政府獲得的經費也才30萬元人民幣。
邵一鳴坦言,艾滋病疫苗研製的困難首先在於資金的不足。
據介紹,國家863計劃單列一筆資金支持疫苗研究,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領域僅數百萬元。2003年突如其來的SARS事件,對863計劃的經費支配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按邵一鳴的說法,目前國內多數隊伍是「欠債幹活」。這意味著此項工作將擔負著大風險,不成功將無人埋單。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邵一鳴,曾在2002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隊伍。
當時的情況是,國內從事此研究的團隊不到10個,而美國高達數十個。
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層的重視。科技部當年便設專項資金,經費從每年100多萬元突破1000萬元。
但在一些科研團隊看來,這還是杯水車薪。
積極姿態參與國際合作
在3月18日的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上,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透露,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各方,中國都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國際合作。
3月18日,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在北京舉行。這個由中國衛生部、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共同搭建的平台,旨在為政府、科研團隊及企業「尋求在防治艾滋病領域更大的合作」提供機會。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會上號召,全球企業「應以戰略家的眼光」,「積極參與中國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中國峰會現場,邵一鳴教授有意打聽與會企業的名單。「目前還沒有和任何一家企業接洽。」邵一鳴告訴記者。
邵一鳴曾通過媒體呼籲,鑒於目前國內各研究隊伍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不夠,政府應形成「中國艾滋病疫苗開發計劃」,從國家層面統籌該項研究,並整合國內力量以增強國際競爭。
在3月18日的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上,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透露,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各方,中國都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國際合作。
事實上,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已成為新趨勢。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技大學3月25日正式對外宣布,學校研究人員通過與國外機構的合作,已經成功找到阻斷艾滋病病毒復制的新途徑,為無抗葯性艾滋病葯物的研製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報記者魏銘言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報記者羅昌平 長春 北京報道
「網路」一下「艾滋病疫苗」,相關網頁達68600篇。今年3月12日,數名志願者在廣西接種艾滋病疫苗,該疫苗是我國首支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
疫苗的保護原理是,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圖示黃色Y形物),對病毒進行包圍,從而起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凱明高科供圖
Ⅱ 艾滋病的病理研究進展,艾滋病的葯理研究進展,艾滋病的新型葯物或疫苗開發方面的最新進展。
這個要從網路新聞里找,網路網頁里都是瑣碎的信息,沒什麼營養的。如果是寫論文,可以去知網找論文做參考,這些都是很新鮮的東西。如果補習理論知識,可以從網上買些書來看,大的B2C網站都是有這些書賣的。
Ⅲ 請問艾滋病一線抗病毒治療葯物有哪些中葯治療艾滋病的進展如何
艾滋病葯物在國內葯店是沒有出售的,要買一線的要自費這個很貴,一般去cdc就可以開抗病毒葯物,一般是齊多拉定,舒拉明之類的,中葯還在研發中,但中葯可以調理身體,沒有西葯抗病毒來的有效,一切還是請聽醫生交代,不可以自行配葯,這裡面有很多副作用的問題,特別是抗病毒葯物。
Ⅳ 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天然產物新進展
呵呵,很高深那。偶不是很了醫學的東東了。不過這懸賞的的有點誘人,還是來說兩句吧。
Ⅳ 艾滋病最新進展成果
任重而道遠啊。。。制葯公司不會太積極的研製特效葯的。因為艾滋病人一生都要服用雞尾酒療法所需的抗病毒葯物,制葯公司在這方面可以獲取暴利。要是研發出特效葯,不是砸他們飯碗么。
Ⅵ 國內外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最新進展
1. 注射流感疫苗
可為HIV攜帶者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
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系的Katrina Pollock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對於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並完全抑制HIV的感染者,接種流感疫苗可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
這一發現發表在最新的《科學報告》雜志上。這為HIV陽性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並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提供了指導依據。
對於那些有可能因流感而患上嚴重並發症者,包括HIV攜帶者,建議接種四價流感疫苗(兩種a型和兩種b型的四價疫苗),以保護他們免受季節性流感的侵襲。
2.構建數學模型
預測HIV感染者對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治療的反應
多年來,HIV治療方法不斷改進,患者的壽命也延長了,但由於持續的免疫激活,他們患癌的風險明顯增加。由於T細胞在免疫反應中的關鍵作用,它們在這兩種疾病中都起著關鍵作用。當免疫系統被迫長時間處於活躍狀態時,如持續的病毒感染或癌症進展,T細胞接收到過量的信號,會導致功能逐漸退化,稱為T細胞衰竭。
而免疫療法能夠重新激活衰竭的T細胞,增加它們的增殖和功能,從而重新激活針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UPF和莫斯科Marchuk數值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數學模型來預測HIV感染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他們研究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樣本,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刺激,然後監測細胞培養情況;接著對不同的反應進行量化,並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來預測HIV的發展將如何受到影響。
從該模型中,科學家預測大多數HIV感染者將受益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但這種獲益取決於機體內的免疫應答。而那些不能很好地控制HIV者可能比控制良好者獲益更多。這為包括HIV在內的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重要方向。
3.識別病毒特徵
預測基於抗體的治療對HIV-1的療效
目前使用HIV-1葯物組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已被證明在延緩HIV進展方面非常有效,且副作用小。但有一部分被診斷為HIV-1的患者無法進行該治療,因此有一些新療法正在開發中,其中包括基於抗體的治療方法。
抗體療法通過與HIV-1包膜蛋白結合起作用。這種蛋白會保護病毒並幫它們逃避免疫系統。波士頓醫學中心(BMC)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包膜蛋白也有廣泛的DNA序列變異,可提供病毒信息,並且HIV-1包膜序列有助於預測使用基於抗體的療法治療HIV-1的有效性。這一發現發表在《病毒學雜志》上。
4.突破性疫苗策略
在概念驗證試驗中顯示出了希望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地對一種先進的HIV疫苗進行了概念驗證——這種方法也可用於保護人們免受一系列其他致命傳染病的侵害。
他們設計和測試了一種新疫苗候選體(綠色和藍色) ,能與HIV前體廣泛中和抗體(tan)結合,有望作為HIV疫苗的第一步。(來源: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hief實驗室)
新疫苗的核心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廣泛中和抗體(bnab)來對抗HIV。這些特殊的抗體能夠中和快速變異病毒的許多不同毒株,方法是與病毒表面重要但難以接近的區域結合,這些區域在不同毒株之間差異不大。基於「種系定位」的概念,這種新疫苗有望針對全球數百萬不同的病毒株提供保護。
Ⅶ 艾滋病葯物有新進展嗎
時間還不能確定。但是最近科學家已經把HIV病毒的基因全圖排出來了。應該快了。現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Ⅷ 遏制艾滋病葯物,是否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為止能夠對艾滋病毒有特效的葯物並不多,很多都處於臨床實驗階段,盡管有醫學家聲稱研究開發某種葯物。現在治療或者說抑制病毒擴散的葯物種類很多,都採用三種以上葯物聯合給葯,俗稱「雞尾酒療法」, 根據患者病情發展的階段調整給葯。
Ⅸ 新型艾滋疫苗取得重要進展,離成功上市還有多遠
新型的艾滋病疫苗取得重要進展的新聞,很吸引人的眼球,實際情況如何呢?不葯不葯博士主要從艾滋疫苗研發的角度科普一下,當然,防治艾滋,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杜絕性傳播。
SIV和HIV
關於人類感染HIV的起源,現在普遍的認識是從猩猩傳播而來,猩猩感染的叫SIV,人感染的是HIV,HIV就是SIV變異之後傳播的結果。但比較不同的是,相比HIV對人體的感染,SIV對其天然宿主的感染在很多情況下不具有致病性。
SIV的天然宿主,像野生黑猩猩等,是能夠被SIV感染,表現出類似人感染HIV的症狀的,而白頂白眉猴就不是SIV的宿主,就不會致病。
曾經有一部電影,比較有意思,大致是說在一個原始部落中,部落的男人除了和自己部落的女人那個啥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歡囚禁母猴子,給母猴子塗上口紅、化了妝,強迫母猴子擺出各種妖嬈的動作,部落男人以此來享樂。而這個過程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早期為什麼會被感染艾滋病。當然生吃相關動物肉等行為也是原因之一。
HIV的檢測
懷疑感染的72小時內,可以用相關葯物,比如逆轉錄酶阻斷劑完成自救,這是其一。
其二,要提醒的是,HIV感染有窗口期,也就是說懷疑感染,或心虛需要抽血檢測,在2周~8周以內,很可能是檢測不出來的,原因是這時候的身體還沒有產生足夠的HIV抗體,目前的檢測方法是無法定性檢測的,所以結果很能是陰性。窗口期之外檢測,還能真正排出感染HIV的可能。
【不葯博士】簡介博士,副主任葯師,高級營養師。不葯不葯不是專家,科普文章涉獵比較廣泛,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會有不定期的驚喜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