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中的財務報表裡面的利潤總額-所得稅不等於凈利潤。咋回事啊
雖然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一句利潤計稅的,但是這個利潤額與會計上的凈利潤不是一個意思,而是調整後的利潤額。因為會計上利潤是營業額減去總的成本費用,這個成本費用裡面有些部分在稅法裡面是不準予扣除的,比如業務招待費這一項,在稅法裡面規定只能按照實際發生額的百分之六十扣除,並且還以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為扣除限額,而在會計做賬的時候這個費用是全部扣除的,所以收稅的時候是要進行調整的。
需要調整的還有很多項目,總之,你題目裡面的前者是後者調整後的數額,一般都比後者大一些,我的意思你明白了么?
⑵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為什麼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不等於凈利潤
企業交所得稅的多少和企業的利潤有直接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老闆都想少交稅,這就回需要答企業的會計人員做好稅收籌劃,即要為老闆省下稅錢,還要做的合情合理,這不是只做一份假的損益表就能解決的,因為如果企業連年虧損,稅務就會盯上你,去查你的帳,到時如果帳表不符,麻煩就大了,真的是吃不了兜著走了.所以首先要帳表相符,如果為了讓帳表相符,不管明細帳,總帳,現金銀行帳之間的關系也不行,還要做到帳帳相符;總之就是憑證,賬薄,報表都要一致.即使稅務去查了,也查不出什麼問題才可以.
納稅調整就是在把會計上充許入費用,而稅法上不允許入費用或部分不允許入費用的調出來,費用調出來就意味著利潤增加,你原來是負數,調完後不一定是負數了.比如"招待費
⑶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什麼意思,與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什麼區別啊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利潤?)是嗎?回答: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A公司2011年的全部凈利潤-少數股東的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追問: 都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只是在具體會計專業上才有區別,對大眾投資者還說區別不大。這些指標的區別主要是看利潤來源,是主業還是輔業,是一次性的,還是可持續的。追問: 輔業的啊 看一次性的事那個啊 那個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是看哪個呢黎洛陽光的感言:
⑷ 歷年上市公司業績總表
是內部調查還是查詢其他公司,
可以去這個公司的網站看一下
⑸ 查看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是看稅前利潤,稅後利潤還是利潤總額
都是差不多。作比較時才分各種指標
⑹ 會計數據里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利潤總額的區別
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是指,企業在完稅後,能分配到股東個人的利潤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後的凈額,列個公式,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利潤總額*(1-25%)*股東持有股份比例*(1-20%) 這樣可以看出區別了吧,25%是企業所得稅稅率,20%是個人所得稅稅率。 當然,這里舉的例子是略過了納稅調整、盈餘公積、資本公積等等的一般情況下。
⑺ 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的利潤率可以達到90%以上呢
毛利潤和凈利潤是財務上兩個主要的利潤概念,一般關注凈利潤更多,因為這是刨去所有的成本費用後給股東賺的錢,可以用於股東分配的錢。但是一家企業的凈利潤的高低和毛利潤率也有比較直接的關系,毛利潤率高的企業,一般凈利潤率也會高(當然也有意外)。1、毛利潤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貴州茅台的毛利潤率高是出了名的,下圖就是貴州茅台的利潤表,2018年的營業收入是736.39億元,營業成本是65.23億元,毛利潤率高達91%,
現在創業都有一個趨勢,往輕資產方向發展,比如華大基因,毛利潤率達到57%左右。對於一些小公司創業而言,多選擇輕資產的模式,低投入,成本主要是銷售成本、管理成本和研發成本,說白了,就是主要是依靠人和技術以及品牌,而不是依靠原材料!依靠原材料和設備的企業做起來都比較辛苦。
⑻ 上市公司凈利潤是總市值的幾倍才合理謝謝!
股票估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影響的因素很多,沒有全球統一的標准。
影響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每股收益、行業市盈率、流通股本、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增長率等指標。
股票估值分為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和聯合估值。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的方法
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絕對估值的作用
股票的價格總是圍繞著股票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發現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在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股票,而在股票的價格回歸到內在價值甚至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利。
對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經常聽到估值這個詞,說的其實是如何來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同時與它的當前股價進行對比,得出股價是否偏離價值的判斷,進而指導投資。
DCF是一套很嚴謹的估值方法,是一種絕對定價方法,想得出准確的DCF值,需要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 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的過程。所以DCF 估值的過程也很重要。就准確判斷企業的未來發展來說,判斷成熟穩定的公司相對容易一些,處於擴張期的企業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較大,准確判斷較為困難。再加上DCF 值本身對參數的變動很敏感,使DCF 值的可變性很大。但在得出DCF 值的過程中,會反映研究員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判斷,並在此基礎上假設。有了DCF 的估值過程和結果,以後如果假設有變動,即可通過修改參數得到新的估值。
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它多隻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如果低於對比系的相應的指標值的平均值,股票價格被低估,股價將很有希望上漲,使得指標回歸對比系的平均值。
相對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國際上的(特別是香港和美國)同行業重點企業數據進行對比。